-
1 # 經略幽燕我童貫
-
2 # 萌萌媽媽E
淮西之戰岳飛毫無過錯,他不折不扣的執行了高宗的命令,因此秦檜和張俊捏造岳飛在淮西之戰中的罪名:一曰逗遛違詔,二曰辭以乏糧,三曰不攜重兵,四曰緩於救濠。 這四點都是莫須有的!
一、緩於救濠之說是不成立的!
因為朝廷命令岳家軍援淮西的命令發到岳飛手後,岳飛立刻不折不扣的堅決執行了!正月庚戌(十日),宋庭首發備戰動員令。劄下淮南諸帥韓世忠、張俊、劉錡照防,緊切措置隄備.所及州縣保聚人民,以防抄掠。及劄下岳飛照應以備。
當時岳飛正患重感冒,仍在全力備戰。在此之前岳飛曾經向高宗獻策,建議以其一軍突襲汴京和洛陽,以對攻淮的金軍形成更大的包圍圈,這樣金軍就會來不及逃竄,有利於全殲敵軍。說到這裡,我覺得這個戰略和 解放軍在解放大東南時採取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的方針有相似之處。當時毛澤東 強調地指出:“非從南面進軍,斷其退路不可,這是一個大迂迴、大包圍、大殲滅的作戰方針。這個方針,和那種趕著敵人,放走敵人,使敵 人逃至海外或雲貴地區得以負隅頑抗的辦法完全不同。” 岳飛的戰略如果被採納,就沒有金軍在 柘皋之戰後迅速撤退,在合圍尚未形成之時全身而退逃避了被全殲的命運。然而高宗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岳飛考慮到 高宗急於退敵,因此上奏道:“臣如果率兵直搗處於空虛的京洛一帶,必然會佔得殲敵的先機,聖上如果覺得敵方離得太近,我軍無暇實行這個長途奔襲的計劃,我請求出擊至蘄州、黃州一帶,再定奪是攻還是守。”高宗收到奏章後大喜,賜岳飛御札曰:“卿苦寒疾,乃為朕行,國爾忘身,誰如卿者?”
高宗向岳飛下達作戰命令的第一札是在正月二十九起草的, (《高宗本紀》裡面有講到,正月二十九日下令楊沂中嶽飛支援淮西,此條日期確信無疑)。
在此中間,宋廷沒有給岳飛下達任何進兵命令。高宗命令岳飛出兵的第一札的 內容是: “據探報,虜人自壽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廬州界上,張俊、劉琦等見合力措置掩殺。卿可星夜前來江州,乘機照應,出其前俊,使賊腹背受敵,不能枝梧。投機之會,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賊,當即就道。付此親札,卿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在命令岳飛進兵的首札的內容是讓岳家軍從鄂州進至江州(九江),進駐江州據上流,措置江池間江防並待機。鄂州經興國軍至江州距離約595宋裡,正常行軍需10天到達。 按宋時急件快遞的規定,杭州到鄂州(今武昌)為十天送達,到達岳飛手中的日期是2月9日。 當高宗的第一封讓岳飛出兵的御札在2月9日到岳飛手中後,岳飛在隔一天的2月11日出兵,在當中的一天是岳家軍從分駐地集結所耗。
2月11日 出兵鄂州(今武漢),2月14日 到黃州(今黃岡)(無史料載到達時間,但據二十一日宋廷給岳飛的省札稱接到岳飛申報到黃州的公文,假設公文在路上遞送的時間是十日)鄂州至黃州距離 200宋裡,還包括渡長江,我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以背嵬騎兵先行的速度 。 2月19日高宗發給岳飛第九封御札:“得卿九日奏,已擇定十一日起發,往蘄、黃、舒州界。聞卿見苦寒嗽,乃能勉為朕行,國爾忘身,誰如卿者! 覽奏再三,嘉嘆無歝。以卿素志殄虜,常苦諸軍難合。今兀朮與諸頭領盡在廬州,接連南侵。張俊、楊沂中、劉琦等共力攻破其營,退卻百里之外。韓世忠已至濠上,出銳師要其歸路。劉光世悉其兵力,委李顯忠、吳錫、張琦等奪回老小、孽畜。若得卿出自舒州,與韓世忠、張俊等相應,可望如卿素志。惟貴神速”。在此之前的幾札中,命令岳家軍由江州改到黃州。 即便假設岳家軍六日即起兵靳黃,十八日可至舒城,但正常也不可能按時抵達廬州、拓皋。何況先奔江州因繞遠就更無法趕上拓皋會戰。就算能趕到,那金人配合不配合你還得兩說。千里赴援,是否能使上勁,原本就在兩可之間,原本就不是勉強的事情,戰爭畢竟不僅僅是賽馬比賽。古代騎兵的負重,也遠非現代可比。 2月10日高宗發出第五封御札,隨後高宗又在二月十五日和十七日十九日向岳飛分別發出了三封御札,並在二月十九日接到岳飛於二月十一日出兵的訊息,而這四封御札,都是在沒有收到岳飛已在二月十一日出兵訊息的前提下發出的催促令,實際上從岳飛出兵的時間點來看,儘管在戰略上和高宗有些許的分歧,但岳飛在接到高宗的進軍命令後仍不折不扣的馬上按時執行了。
二月十八日,是拓皋之戰,二十日,張俊收復廬州。二十一日時拓皋捷奏上至臨安,二十三日宋廷下詔表彰諸路統帥,其中包括當時還未至淮西的岳飛和韓世忠。至此金人後撤,戰事得以轉折。 根據宋史專家鄧廣銘老先生的估計,岳飛到舒州應該在二月中下旬,而岳飛是騎兵走陸路,二十三日前後必定已經到達了舒州。 岳家軍在2月9日接到高宗的第一封御札後在2月11日出發,2月23日,岳飛部行軍至舒州,岳家軍從鄂州行軍到舒州共計用了12天時間。現代公路網發達,從武漢(古鄂州)到舒州高速公路里程267公里(534裡),因為是南方山地,現代公路遇到高山大川可以透過架橋建涵來裁彎取直,所以岳家軍的行程遠不止這麼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也耗費時日, 進一步辨析從鄂州到黃州,黃州到舒州的路徑及行軍速度,發現岳飛行軍確是無懈可擊。從鄂州到黃州要渡江,徵集民船也要耗費時日。從黃州到舒州不能走直線,要繞過大別山區(可檢視中國地圖) ,岳家軍不僅要跋山涉水而且還要走一個大弧線。保守的計算供軍隊行走的蜿蜒的山地路兩地應有千里遠,因此岳家軍晝行夜宿每日行程大概在八十里左右,按這個速度行軍用拖延時間來形容恐怕是說不過去的!而嶽黑們卻以現代公路的里程說事,豈不是無知透頂? 如果一個現代人徒步沿著古道從武漢走到舒州恐怕十二天是走不到的。
另外行軍恐怕不是一概單純追求快速,有時為不過早暴露戰略意圖,還要有意控制速度,以便恰如其分地獲得預想的戰機。 岳飛的行軍不是勻速的,它是個由快到慢的變速過程。11日起兵鄂州,14日行至黃州。黃州至靳州310宋裡倍道須三天,十五日離靳州向舒州,就不能急行軍了,因為可能遇敵,須保持人馬體力和戰鬥隊形,行軍中要慬間諜、再明斥候。靳州至舒城380宋裡走個7天是無可挑剔的。金馬軍由壽州至廬州180宋裡歷經六天多,劉錡步軍太平至廬州320宋裡歷經7天,都是這個道理。所以嶽部二月二十三日左右抵舒城就算不錯了。
二、辭之乏糧說是誣告,因為乏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飛自鄂州,千里赴援,人攜乾糧,馬食於野,沿途稍補。至舒城人馬困頓,為俊婉拒。舒城下縣,不足千戶,大軍糧草難以為繼,江西漕運糧秣尚在江池,故飛引軍向池州。因此岳飛向高宗上奏, 癸卯(三月四日),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岳飛奏:“臣今月四日準御前金字牌遞到親劄一通,臣即時拜恩跪領訖。取讀聖訓,以金人已過壽春,令臣前往廬州與張俊等會合,共往克復。臣深感陛下眷顧之意,願竭駑鈍以驅使。然臣於上月二十三日甫至舒城,即派屬官照會張俊。張俊回臣虜已渡淮前途乏糧。故臣現已在池州就糧,以便聽從朝廷意旨。臣料撫定淮甸,張俊等既足能辦之,臣也樂觀其成。今臣仰體聖慮仍在不測,為保無虞,務收全功,臣願復回舒城,前去照應,並聽候朝廷指揮”。
從中可見是張俊謊稱前途無糧無賊,欲拒岳飛於廬州之外。此次岳飛為了迅速進兵 ,士兵自帶乾糧,這樣的話,只需十日便會斷糧。而韓世忠張俊進兵皆是如此攜糧。 山地作戰和中原平原作戰不同,此次岳家軍長途機動跋山涉水不可能攜帶大量的糧草的,原因是軍情緊急。輕兵擇利是快速反應的基本原則,在南宋境內打仗,戰地附近的一些州府往往臨時設為糧草轉運的兵站,宋代在獨立於軍隊之外的文官中設有專門的糧草轉運使,而靠近江河的州府因為漕運之便更有利於糧草轉運,因此宋廷在江州、池州和廬州設有兵站,這在高宗的御札中都有體現。 “有詔淮東西漕臣胡紡、李仲孺,江東漕臣陳敏識隨軍饋運。又遣兩浙漕臣張匯繼至,會集於軍前。俊命諸漕備十日糧。諸漕以水路止於廬州,陸路無夫搬運,遂議給軍士錢人一千,使之附帶。又令敏識搬水路綱運入滁州,以接濟二軍”, 而廬州便是岳家軍戰地的就糧地,因為張俊對岳飛稱廬州乏糧,使岳飛被迫到池州就糧。 張俊謊稱廬州無賊無糧,拒絕岳飛進軍廬州。有道是:“皇帝不差飢餓兵”,岳飛不可能在此情況下驅使手下的將士癟著肚子到金軍已經沒有了影蹤的廬州和張俊楊沂中的部隊爭奪糧草。 岳飛得到張俊的這一回報之後,信以為真,立即把它奏報給南宋王朝請示定奪。 而張俊軍因為進軍中只攜帶了不足十日的糧草,同樣遭遇到和岳家軍一樣的囧境。
史載:“初,張俊以諸軍至黃連埠,士皆乏食。乃遣事務官辛永宗還建康督糧。永宗至江皋不肯渡,坐於民舍,呼邏卒採藤花食。建康盡刷老弱及上元、江寧二縣民夫運糧,人持六鬥米。會俊等班師,軍民皆棄戈負之,釆於道側而去”。此前金軍渡淮北撤,張俊不僅自己在廬州駐紮十多日不動,還阻止岳家軍進入廬州並把劉錡軍遣回太平川。 岳飛二月二十三日到舒州,在三月四日從舒州出發在舒州耽擱了十一天時間,其實就是張俊以乏糧無賊的名義矇騙岳飛這個原因造成的,岳飛因此往返池舒二州,為了軍糧而疲於奔命。 三月九日,宋廷得知濠州有警, 下省札要求岳飛繼續進軍,不需理會張俊命令。 而高宗命令岳飛從舒州出發的時間是三月十日起草的,高宗在給岳飛的第十三封御札中寫到: “得卿奏,知卿屬官自張俊處歸報,虜已渡淮,卿只在舒州聽候朝廷指揮。此此見卿小心恭慎,不敢專輒進退,深為得體,朕所嘉嘆。據報,兀朮用酈瓊計,復來窺伺濠州。韓世忠已與張俊、楊沂中會於濠上,劉琦在廬州、拓皋一帶屯軍。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糧起發,前來廬州就糧,直趨壽春,與韓世忠等夾擊,可望擒殺兀朮,以定大功。此一機會,不可失也。廬州通水運,有諸路漕臣在彼運糧。急遣親札,卿切體悉。十日二更。付飛。御押” 。 高宗在 給岳飛的第十四道御札寫到:“得卿奏。卿聞命即往廬州,遵陸勤勞,轉餉艱阻,卿不復顧問,必 其行,非一意許國,誰肯如此! ” 岳飛在接到此命令前的3月4日就已出發了,比張俊出發的時間還早一天,可能是岳飛的探子手發現金軍有異動報告岳飛後岳家軍聞風而動。 岳家軍到定遠縣時,是3月12日。 3月初,完顏宗弼採納了酈瓊的建議,讓小部分金軍渡淮北上,佯裝大部分撤退,而主力軍隊埋伏在濠州郊區,伺機進攻濠州;期間濠州的守城官兵也擔心濠州城在金軍退兵的必經之路上,會不會遭到圍攻,因此多次向張俊求救。
三月初五,張俊得知了“金軍北遁”的訊息,讓劉錡南下回太平洲,防止他瓜分戰功。楊沂中是張俊的人,所以張俊想和楊沂中包攬戰功,“耀兵淮上”。三月初六,得到金兵圍攻濠州的訊息,張俊急忙派人去追趕劉錡軍返回。三月初九,張俊等軍進軍到黃連埠,距離濠州尚有六十里,同日得到濠州城破的訊息, 隨後張俊得到錯誤情報以為金軍已離濠州,命楊沂中帶六萬輕進濠州城下,3月11日楊沂中遇伏而敗。 張俊、劉錡、王德等軍也都敗退,到達了長江附近。而在3月11日當天,高宗繼3月10日起草的第一封命令岳飛從舒州出兵至壽春的御札後發出了第二封御札:“據探報, 兀朮再窺濠州,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劉錡皆已提軍到淮上。以卿忠智許國,聞之必即日引道。切須徑赴廬州,審度事勢,以圖壽春。廬州水運,而諸路漕臣皆萃於彼,卿軍至,糧草不乏,又因以遮蔽江上,軍國兩濟,計無出此。已行下諸漕,為卿一軍辦糧草,不管闕乏。付此親札,卿須體悉。十一日未時” 。 按時間計算,岳飛接到這兩份詔書時,淮西戰區已經徹底涼了,因為這兩封命令到岳飛的手裡至少得在十日以後的3月20日,無論是張、韓、楊、劉、王等宋軍,還是金兀朮,都早已散場。偌大的淮西境內,只有岳飛一個人捧著一大摞詔書發呆。
三、逗留違詔更不成立! 《宋史·秦檜傳》記載:“十一年,兀朮再舉,取壽春,入廬州,諸將邵隆、王德、關師古等連戰皆捷。楊沂中戰拓皋,又破之。檜忽諭沂中及張俊遽班師。韓世忠聞之,止濠州不進;劉錡聞之,棄壽春而歸。自是不復出兵。”可以看出,秦檜已經在敲退堂鼓了。因此此時的秦檜對戰局的破壞作用不小。 高宗在淮西戰役時一共給岳飛發了十五道御札,然而其中的時間間隔完全不一致。戰事緊張時趙構可以可以每日發一札,戰事緩和時能夠數日了無音信。二月十九日札到三月一日札,中間竟然隔了十二天。這中間是戰事的緩和期無誤了, 自金兵渡淮北撤後,可能高宗也認為戰事也許告一段落了。 張俊二十日進入廬州,一直到三月初,都未曾前移有半步,按張俊的想法,金軍北撤,勝利已經提前到來,他和楊沂中可以大搖大擺的接收勝利果實了,此刻豈能讓岳飛劉錡韓世忠湊過來分一杯羹! 因此這段時間,宋軍各部都處在駐紮狀態,戰事處於停滯狀態。而此時的岳飛在接到戰役總指揮張俊的無賊無糧的手札後正在往返舒池二州為了士兵的口糧而疲於奔命呢!
四、檜曰援淮岳飛不攜重兵是不成立的! 事實真相是,岳飛親率八千多背嵬鐵騎,以為前驅。 當時岳飛部置下屬:“我們可自鄂州徑趨黃州,直赴淮西,與張宣撫等軍腹背擊敵。二日後出兵,此回貴於神速,下官與徐、董二太尉率背嵬軍等馬兵八千為前鋒,張太尉等統背嵬軍、前軍、右軍、踏白軍、遊奕軍、勝捷軍的馬、步兵為後繼。其餘北上屯駐的五軍,由王太尉與牛太尉統率,在德安府與信陽軍待命,楊太尉等統水軍巡護大江。鄂州留趙太尉統勝捷軍第六將把截。” 岳珂在《鄂國金佗稡編》卷22《籲天辨誣卷之二淮西辨》中提到“而況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穎昌、朱仙,皆以是軍取勝,而八千餘騎亦不可謂寡矣”,——也就是說,在經歷紹興十年的穎昌大戰和朱仙鎮之戰之後的次年,岳飛率部救援淮西的時候,僅出征的背嵬馬軍(騎兵)就有八千多騎,這也是後來岳家軍能夠在野戰中同女真騎兵爭雄較長的重要原因。
淮西之戰最終的結果令人扼腕!其原因除了張俊沒有按作戰意圖牽制住金軍以待各路部隊進入作戰區域外,拒絕岳家軍進兵廬州也是導致後來濠州輕進,中了金軍埋伏後他的部隊一瀉千里的主要原因!這都是因為張俊為獨享戰功的小家子氣使然。據記載:“時朝廷雖命三帥,各軍不相節制。然諸軍進退,多出於俊。而錡以順昌之功驟貴,諸將亦頗嫉之。方金人之初退,虛實未明,三軍相視,猶豫無決。 甲辰(三月五日),淮西宣撫使張俊、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判官劉錡會議班師。俊與沂中為腹心,而與錡有隙,故柘皋之戰奏賞諸軍,錡獨不預。 翌日,俊因會飲,謂錡曰:公步人久戰,可自此先回,徑取採石歸太平。吾欲與楊太尉至濠州,耀兵淮上,安撫濠梁之民”。
3月初,完顏宗弼採納了酈瓊的建議,讓小部分金軍渡淮北上,佯裝大部分撤退,而主力軍隊埋伏在濠州郊區,伺機進攻濠州;期間濠州的守城官兵也擔心濠州城在金軍退兵的必經之路上,會不會遭到圍攻,因此多次向張俊求救。三月初五,張俊得知了“金軍北遁”的訊息,讓劉錡南下回太平洲,防止他瓜分戰功。楊沂中是張俊的人,所以張俊想和楊沂中包攬戰功,“耀兵淮上”。三月初六,得到金兵圍攻濠州的訊息,張俊急忙派人去追趕劉錡軍返回。三月初九,張俊等軍進軍到黃連埠,距離濠州尚有六十里,同日得到濠州城破的訊息, 隨後張俊得到錯誤情報以為金軍已離濠州,命楊沂中帶六萬輕進濠州城下,3月11日楊沂中遇伏而敗。 張俊、劉錡、王德等軍也都敗退,到達了長江附近。
因此張俊做為此戰的總指揮以無賊缺糧的名義把岳飛和劉錡拒之門外,貪功心切,恐怕狼多肉少。滿以為可以從此大搖大擺的安心接收勝利果實,和鐵哥們楊沂中獨吞戰功,卻因此中了金軍的奸計。
《宋史》記載:淮西之役後,張俊以前途糧乏質問岳飛,岳飛說這豈是我的過錯,高宗皇帝的御札上說:“因為部隊轉餉艱阻,卿可以不到廬州。”張俊懷疑岳飛沒有對高宗說實話,還朝後,反而誣陷說岳飛在淮西之役中逗遛不進,以乏餉為辭。 ……因為張俊領受秦檜的意旨,和岳飛密議瓜分韓世忠的部隊,被岳飛拒絕,張俊和秦檜狼狽為奸誣陷韓世忠。岳飛馬上修書世忠告之秦檜有陷害他的用意,韓世忠連夜求見高宗帝向高宗說明情況。張俊因此對岳飛更加痛恨,馬上誣告岳飛棄山陽不守,並且把岳飛為韓世忠通風報信的事告訴了秦檜,秦檜大怒。 ……兀朮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秦檜利用諫議大夫 万俟禼與飛有仇怨,催促万俟 禼彈劾岳飛,又指使中丞何鑄、侍御史羅汝楫分別上表章彈劾岳飛,大致內容是:“今春金人攻淮西,岳飛剛到舒州、蘄州便不進兵,與張俊攀比按兵淮上,又要棄山陽而不守。” ……岳飛被調查兩個月,根本沒有證據證明這些誣告是真實的。秦檜指使 万俟禼 在彈劾奏章中對淮西這件事為主要誣陷理由, 万俟 禼為了討好秦檜,對岳飛家裡進行搜查,把搜出來的當時在淮西之戰中高宗給岳飛的御札藏匿起來,以消除對岳飛有利的證據。又逼迫岳飛手下部將孫革等人做偽證,誣陷岳飛受詔逗遛,讓評事元龜年用行軍日記做假證,用牽強附會的辦法為岳飛定罪。
從史料上可以發現, 万俟禼把高宗的御札藏匿起來,使對此事最有力的證據不能發揮作用,這就使岳飛有口難辯,可見秦檜一黨奸佞之惡毒!
在岳飛被平反昭雪後,岳飛的後人向朝廷索回了高宗所有寫給岳飛的御札等檔案,真相才得以大白於天下。
從高宗的御札上所提供的線索上分析,岳飛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了高宗的指示,進兵速度不僅正常,而且相對於其它部隊還是很快的。而岳飛駐留舒州,原因之一就是張俊以戰役總指揮的名義謊稱廬州無糧無賊,迫使岳飛在彙報高宗的同時在舒池兩州疲於奔命的往返就糧。而與此同時,秦檜命令各部班師也是各部隊原地駐紮的主要原因。因此淮西之戰的失敗,責不在岳飛。而首責應該是張俊,次責是秦檜!二人所扮演的不光彩的角色,是導致這場戰役失利的罪魁禍首。
-
3 # 追花精靈
我只在小說中對這一戰有點了解,現在還記得不太清楚了。
不過,以岳父一貫作風,是絕不會“消極怠戰的”,也許岳父有他的目的和打算,我們還不瞭解,未曾領會罷了。
回覆列表
在回答問題以前,先看一個時間表,看看岳飛的行動時間到底是怎麼樣的。
1月29日,高宗下御札命岳飛出兵。
2月4日,岳飛得到情報,金人進犯淮西。
同日,岳飛上兩札:
1、要求乘機進攻唐鄧進行牽制。
2、如不可,則他本人率軍西去援助。
高宗御札公文旅行ING
2月9日,岳飛收到御札,決定2月11日出兵。
2月11日,岳飛出兵
2月18日,金軍已遭遇大敗,岳飛部行軍ING
2月20日,宋軍收復廬州,金軍撤退,岳飛部行軍ING
2月21日,岳飛部行軍ING,岳飛收到高宗回覆嘉許其進軍神速
2月底,韓世忠收到御札要求出兵,岳飛部收到都督張俊急遞要求其部不要來淮西。岳飛部暫停行動,給高宗發急遞要求明確部隊行動。
3月3日,韓世忠部於本日出發,岳飛部待機ING。
3月4日,岳飛部抵達舒州一帶待機ING,並得到情報,金人發動反擊,岳飛部拔營前進,並給高宗上急遞說明動向。
3月9日,宋廷要求岳飛繼續進軍,不需理會張俊命令。
3月11日,高宗收到岳飛急遞,並回復岳飛,嘉許岳飛行動得體(3月4日拔營前進),要求繼續前進。金人開始撤退。
3月12日,岳飛部抵達濠州,金人已經撤退完畢。
淮西戰事結束。
從這個時間表不難看出,岳飛沒有和金人交手,完全是張俊要爭功的原因,所以岳飛在往來公文中浪費了十多天時間,他沒趕上作戰,是不關他的事情的。他在2月11日出兵,但在2月18日金軍已經會戰失敗並撤離到淮河方向去了,這不是他遲疑所導致的。
提這些問題的人,想說什麼呢?
他們的想法是:
如果岳飛不依照朝廷命令列動,那岳飛就是跋扈自用,不聽節度,有謀反的跡象。
如果岳飛依照朝廷命令列動,那岳飛就是逗留不進,一樣是謀反的跡象。
總之,岳飛不管聽不聽朝廷節度,也不管朝廷節度是不是顛三倒四,也不管金字急遞的速度和岳飛有沒有關係,總之岳飛就是有謀反的跡象,岳飛一點都不冤,他必須死!
這些人,不就是這個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