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三年二冬

    推薦一下吧,我個人感覺挺不錯,我是一個喜歡科幻電影的,火爆場景,還有就是畫面給視覺的衝擊感。

    《黑豹》是美國漫威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電影,影片根據漫畫改編,講述了黑豹回到了瓦坎達擔任國王,然而過去的勁敵再次出現,他被捲入一場正邪大戰當中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3月9日在中國沒地上映。

  • 2 # 寒風吹月37473

    謝邀!坦白講個人認為不好看,週末無聊網上找了搶先版(勿笑勿噴),看了三四十分鐘實在看不下去了!特效跟之前的漫威電影一樣典型的工業成熟品,場景設計也比較高科技(劃重點),但是劇情設計實在太沒意思了,莫名其妙出來一個沒有根基的遠房親戚就可以直接單挑已獲得部族擁護的國王(你逗我呢),你號稱全世界科技最先進智慧程度最高的國家還停留在動物世界階段呢!然後就是老套的主角被反角打敗然後又在一堆被主角光環感染的小夥伴們的支援下獲得逆襲!

  • 3 # 好起來了心理能量站

    個人評分:5.0(滿分10分)

    影片的音樂無疑是一大亮點,服裝化妝和道具也充滿了非洲風情。由於涉及到難民和黑人問題,這部爆米花英雄片似乎隱約多了一些現實意義,但故事實質還是走不出"小群體內的派系間的鬥爭"這麼一個俗套的路數。總體來看,可以歸結為漫威旗下系列產品中的合格品。

  • 4 # 弱冠視界

    個人感覺: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和以前看的漫威系列都不一樣。

    我是兩小時前才看的,陪著舍友二刷(我是第一次看),舍友極力推薦,有點好奇就去了。看完感受,兩個字:酷炫。先放張電影宣傳照。

    這部電影最大的不同是故事主要發生在非洲大陸,整部電影帶著濃濃的非洲部落儀式感,這是其他漫威電影沒有的,畢竟我看過的非洲電影不多,為什麼說酷炫呢?想象下,貧窮的非洲土地上有一片先進得不可思議的區域,這反差大得可以,影片中先進的醫療技術,炫酷的武器都讓人耳目一新。

    具體故事就不說了,會劇透影響大家的觀影感受。故事沒什麼非常出彩的地方,常規的英雄成長套路,看劇情的話不是很推薦,說實話,看這部電影就是衝著特效、打鬥場面去的,這兩方面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看完後我已經變成黑豹的粉絲了,以後就叫我黑絲吧!附一張男主照片

    一部非常酷炫的漫威英雄電影,滿分十分我給九分。

  • 5 # 沒白看電影

    先說觀點

    好看

    為什麼說黑豹好看呢

    黑豹電影為復聯3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在婦聯3中,瓦坎達是一個重要的戰場,為最後的勝利肯定做出了是非重大的貢獻,如果沒有瓦坎達,可以說復仇者們很難能夠打贏滅霸。而且,黑豹提升了復聯的整體實力。在黑豹出現以前,鋼鐵俠代表了地球的整體科技水平,但是在超級英雄中,鋼鐵俠的實力是比較弱的,可以說地球的整體科技水平是比較低的,這個時候能夠有黑豹這樣一個以振金作為基礎擁有更高科技樹的超級英雄,能夠大大提升地球的整體實力,為打敗滅霸做好準備。

    黑豹電影中將現代科技和非洲部落文化結合了起來。雖然這種結合有些地方不是特別讓人滿意,但是比起以往的超級英雄電影總是多了一些異域風情。電影的服化道也都是十分到位,每個人物的服裝都各有各的特點。

    雖然網上有些人吐槽黑豹劇情太過套路,但是我認為黑豹的劇情卻不是套路。之前的超級英雄電影,打敗了敵人之後就還是沿襲以前自己的道路,但是黑豹經過這一劫難之後卻能夠有所成長,做出開放瓦坎達的決定,黑豹的個人成長路線並不會讓人感覺突兀,也都是符合邏輯的。而且作為超級英雄電影,劇中的打鬥戲也都十分精彩,為了讓觀眾享受到真正的打鬥,編劇也專門讓黑豹去除體內的黑豹力量再進行決鬥,肯定有大批觀眾享受這種拳拳到肉的感覺。而且劇中也不乏高科技打鬥的場面,可以說群戰、單挑、肉搏、先進武器等等元素都有,可以說是十分精彩了。

  • 6 # 極客視界

    國外史上最佳,國內口碑崩塌,對於《黑豹》,你怎麼看?

    漫威新作《黑豹》(Black Panther)上映了,就結果而言,該片在國內和國外(北美)的評價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狀態。

    ▲《黑豹》劇照

    在國外,爛番茄上 97% 的新鮮度、IMDb 上 7.8 的評分、票房位列全美第 9 高都讓它有望成為史上最成功的超級英雄電影。

    2003 年,一名成績優秀的白人女性申請密歇根大學遭拒,原因是學校在錄取時優先考慮少數族群,於是她將學校告上了法庭,案子也打到了美國最高法院,而最終最高法院裁定學校做法並不違憲。

    對此,身為黑人的大法官克拉倫斯 · 托馬斯(Clarence Thomas)解釋說:當黑人甘願受到歧視而得以入學時,難免不會繼續受到其他方面的歧視。

    同理,當一部刻意強調「全是黑人」的《黑豹》上映,且據傳明年要衝擊在「政治正確」上越走越遠的奧斯卡時,這是不是對黑人的一種變相歧視以及消費呢?

    ▲Clarence Thomas

    所以,對於《黑豹》,你怎麼看?

    而在影院之外,《黑豹》的影響力甚至蔓延到了體育圈。

    最近法國網球運動員 Gael Monfils 和美國網球運動員 Sachia Vickery 在比賽勝利之後均做出了電影《黑豹》中「瓦坎達萬歲」(Wakanda Forever)的動作。

    然而自《黑豹》3 月 9 日在國內上映之後,其在豆瓣上的評分就在逐漸走低, 6.7 的評分「好於 51% 科幻片、好於 52% 動作片」,可以說完全就是一個處在不好不壞的境地。

    當然與大多數看完該片的國內觀眾一樣,極客君看完也只能對這部電影送上「無聊」以及「套路」的評價。

    同一部片在中外如此兩極分化的評價是怎麼來的呢?

    一段我們所不熟知的歷史

    身在中國的我們或許對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 · 路德 · 金(Martin Luther King)的名字並不陌生,他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也成了國內許多英語專業學生練習演講的材料,但是美國黑人爭取自由的那段歷史對於我們卻總有著那麼段距離。

    ▲馬丁 · 路德 · 金

    事實上,自林肯公佈《解放黑人奴隸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之後,美國黑人的地位實際上仍然是十分低下。此外,落敗的南方老兵還組建起了一個奉行白人至上、歧視有色種族的「三 K 黨」(Ku Klux Klan),並對有色族裔採取了各種暴行。

    而事情在二戰結束之後開始發生了改變。

    受到全球獨立解放運動及工業化的影響,美國的黑人紛紛進入城市爭取自己的權益。一直到 1954 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教育委員會施行種族隔離制度違憲,也就是「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之後,美國黑人的非暴力抵抗運動便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黑人小孩終於能和白人小孩一起接受教育

    不過雖然以馬丁 · 路德 · 金為首的非暴力抵抗運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他本人也成為《時代週刊》年度人物並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是提倡用愛來感化暴力的馬丁 · 路德 · 金卻在 1964 年三名民權工作者被殺害之後遭遇挫折。1965 年,主張暴力革命的馬爾科姆 · X(Malcolm X)遇刺,更是讓採用暴力成為了更多人的選擇。

    ▲Malcolm X

    於是在 1966 年,加州奧克蘭的修伊 · 牛頓(Huey Newton)和博比 · 西爾(Bobby Seale)成立了主張以暴制暴的極左翼政治組織「黑豹黨」(Black Panther Party),由此黑人開始了以暴力來索取權利的道路。

    而最終,從非暴力到暴力,在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黑人民權運動,無數黑人付出了血與淚的代價之後,美國社會的種族隔離才逐漸消弭。

    ▲Huey Newton(右),Bobby Seale(左)

    說回《黑豹》本身,作為一部誕生於「黑豹黨」成立前幾個月的 1966 年 7 月的一部漫畫,「漫威之父」斯坦 · 李(Stan Lee)和傑克 · 科比(Jack Kirby)給漫威漫畫裡第一位黑人超級英雄的人設便是一位有著比白人更先進科技、通體黝黑的非洲黑人。而這樣的設定本身就註定了其與這場在美國曆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運動脫不開關係。

    ▲《黑豹》漫畫

    至於這部《黑豹》電影,無論是開頭在加州奧克蘭的場景,還是與「黑豹黨」推動世界範圍內黑人獨立解放運動的行為方式十分類似的反派埃裡克,都無不體現著影片對那段歷史的展現。

    ▲反派埃裡克(左)與黑豹(右)

    所以說,對於並沒有親身經歷過種族間奴役、衝突的中國觀眾來說,對《黑豹》產生共情的語境是天然缺失的;此外,在國內《紅海行動》《戰狼》等影片以及背後的民族主義大行其道的今天,討論不同種族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自然沒有多少生存空間。國內外評價不一的情況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它就是「好片」了嗎?

    國內的許多觀眾或許是不瞭解美國那段沉重的歷史,但是除去那段歷史,對於影片「無聊」以及「套路」的感受是假的嗎?

    自 2008 年「漫威電影宇宙」(MCU)的第一部《鋼鐵俠》(Iron Man)上映到剛登上熒幕的《黑豹》,只要片頭有這麼個「Marvel Studios」的 Logo,票房大概都差不到哪去。

    然而今年也是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的第 10 個年頭了,除了 10 年不變的高票房,還有 10 年不變可複製的劇情設定,以至於很多觀眾都表示看完開頭就能預測一整部電影的劇情。

    當然這都歸功於工業化的好萊塢電影製作過程,因為照著模版做就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更容易被普羅大眾所接受。

    ▲ta 們其實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早在 1947 年,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和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就提出了「文化工業」(Culture Industry,雖然該理論有其適用的具體歷史語境)的概念,批判了商品化的藝術作品實際上已經被剝離了反抗和批判功能,只剩下使用價值:

    大眾媒體的消費者想象力由此喪失殆盡,他們看過的所有影片和娛樂產品,教會了他們要期待什麼,也教會了他們如何自動作出反應。製片商則是心知肚明,即使消費者心煩意亂,依然會一如既往消費他們的產品......整個文化工業,就這樣讓人類得以在每一個產品有條不紊地進行不斷再生產。

    從這個角度看,《黑豹》或許只是對《獅子王》的一次再生產。

    這時,也有人可能會說:《黑豹》這次探討種族平權的問題難道不是反抗與批判嗎?

  • 7 # 淘票票

    漫威從未有如《黑豹》這樣一部超級英雄單人起源電影能在全球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截至本週二全球票房約11億美元),也從未有如《黑豹》這樣一部片子,在中國內地收穫巨大的差異化口碑。

    近幾日,關於《黑豹》的差評不絕於耳:文戲真多真累贅...《戰狼2》都比《黑豹》好看...要是叫《黃豹》我可能還會給多點分...北美誇上天的片就這德性?

    總之,號稱“漫威首部黑人超級英雄電影”的《黑豹》,想必是觸動了(打差評)觀眾的多根弦,才讓他們暴跳如雷。不過呢,其中一些看似很可笑的觀點,測評君其實很認可。

    1.《黑豹》很火,但還不是美國版《戰狼2》,輸出娛樂文化不等於文化自信

    《黑豹》剛上映時,爛番茄指數高達97%,北美上映後一路連破紀錄:開畫日票房北美影史第 8,首週末即打破北美影史2月最高首周票房,上映第 4 天的週一以 4017 萬美元重新整理北美影史週一票房紀錄。其全球首周票房(3.61億美元)比《正義聯盟》北美地區的總票房(2.286億美元)還高。

    但很明顯,《黑豹》不是《戰狼2》。

    首先是題材的對比,某種程度上來說,兩部電影都是超級英雄片,《戰狼2》裡不乏“吳京數百米外一槍爆頭、三人合力對抗數十名僱傭兵+坦克”等場景。但細思之下,兩部片又略有不同。本質上看,《戰狼2》還是近年來內地新興的新軍事題材電影,可與《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對標,而與《集結號》、《芳華》(側重情懷的歌頌)等有本質區別,儘管它們都有現實事件可循。

    而《黑豹》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超英片,完全虛構的它在冗長的劇情中較好地完成了對某種漫畫版“黑人文化”的輸出,而這種似是而非的文化反而讓不少人(包括白人)為之感動。

    例如:

    此外,《黑豹》在電影領域內帶動了泛娛樂文化的發展,比如:Kendrick Lamar 打造的原聲帶、主角查德威克·博斯曼的個人成長史、以及雙手交叉於胸前的瓦坎達手勢(類似於《星際迷航》的問候)。

    《時代週刊》封面語:一個英雄的崛起(A Hero Rises)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黑豹》只是在假借黑人之名輸出一種泛娛樂文化,並不是像《戰狼2》一樣,歌頌“文化自信”。而對於片子裡幻想的“瓦坎達文化”,其實看過即忘、並沒有人關注。媒體透過包裝,讓非裔美華人以及關注黑人的群體為之感動,而非為《黑豹》這部電影本身感動。

    顯然,也不會有黑人真正看完《黑豹》後,覺得非洲要崛起了,黑人文化要崛起了。他們只是為電影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讀視角而驚訝。僅僅是這一點,就與看了《戰狼2》粉紅心爆棚的部分內地粉絲截然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潮爺”馬丁弗里曼在片中飾演的“羅斯探員”,在助力黑豹對抗反派的過程中,功不可沒。雖然劇情設定於“黑人的自我糾紛”,但最終還得倚靠羅斯探員傾盡全力阻止振金流落全世界,最終還得倚靠白人的力量取勝。黑豹只是打贏了反派,而潮爺才真正拯救了世界。這是一出“明黑暗白”的障眼法。

    不得不說,《黑豹》在造勢上是取巧的,它以漫畫的根基模糊了虛假與真實的邊界,打造出一種“電影即生活”的錯覺感。這就跟有人看了《泰坦尼克號》而感動,但那樣的愛情故事卻往往不會發生在生活中,註定存在於編劇的構想。

    2.超級英雄電影拍成真人版《獅子王》,沒有爆米花誰吃得香?

    接下來我們細聊劇情。

    前面提到,《黑豹》不是《戰狼2》,而且《戰狼2》比《黑豹》故事本身更耐看。

    筆者並不喜歡《戰狼2》,但也承認其在劇本打磨上可謂“精雕細琢”。細細回顧吳京的撤僑之路,符合典型的“英雄崛起”套路——“身陷危機、被迫救人、發現自我、義無反顧獻身正義、取得勝利”。每章節的敘事過程都劃分出嚴格的時間點,一幕不多,一幕不少,具備“患難與救贖”性質的愛情戲穿插其中,以小浪漫推動大高潮,最終取得商業上的突破。

    但是《黑豹》就沒有如此讓人愉悅的觀賞性了。不得不說,本片還真有點像真人版《獅子王》。家庭倫理大戲、奪權與復仇......黑豹父親在《美國隊長3》中去世,但黑豹心境又未老成,此時福里斯特·惠特克飾演的祖厲其實就擔當了半個“父親”的角色,對其有成長指導作用。而後祖厲在瀑布前被反派埃裡克無情殺害,可謂典型的“哈姆雷特”式悲劇。

    加上漫長的文戲(佔據大半篇幅),讓不少觀眾看完《黑豹》驚愕:敢說這不是非洲版“莎士比亞戲劇”?

    中國觀眾對《黑豹》的期待,與其他漫威電影毫無二致。大家想看《美隊2》出彩動作戲,《銀河護衛隊》互相撕逼,《蟻人》插科打諢,《復聯2》的群雄逐奧創,總而言之:視覺一定要炸裂,劇情一定要爆米花,還有演員一定要帥!

    但是以上種種期待,在《黑豹》中似乎都不存在。動作戲糙劣而少得可憐,鏡頭與美術也乏善可陳,最讓人無奈的是,一溜黑人演員出現在亮度不那麼高的影廳裡,觀眾就只能看到牙齒了。娜吉雅把黑豹迷得抬不起腳步,但沒有一個亞洲觀眾能被她圈粉吧。

    許多深度解讀斥責觀眾看不懂,大談本片跟“黑豹黨”有一定關聯,反映了美國的黑人文化運動。嗯,說得有道理啊!但中國觀眾就是沒這個歷史觀感啊!

    3.黑人並非票房主力,全靠迪寶寶公關做得好

    《黑豹》還未登陸日本、中國內地等票倉之前,各種口碑點噴薄而出,例如“黑人新文化崛起了”、“第三世界稱霸全球”,甚是自嗨。而這些,其實都是迪士尼苦心經營的噱頭。而模子裡,全是套路化的劇情形式,漫威電影宇宙十年,十年如一日。

    坊間有言,如果華納的超級英雄片子,在媒體評分網站MTC不及格、在爛番茄不新鮮,那(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就是真的不及格、真的不夠新鮮(參考《正義聯盟》)。倘若華納哪次修煉了一點福氣,終於推出了一部口碑上乘的片,別疑慮,真的可以去電影院看!

    而迪士尼的片就很微妙了。無論是《銀河護衛隊》、《美國隊長2》,還是《復仇者聯盟2》、《蟻人》,都在上映前掀起了滔天巨浪般的好口碑。

    猶然記得《銀河護衛隊》公映前,媒體宣稱“驚喜!本片是MCU有史以來最好的片子!”

    到《蟻人》時,這套說辭完全被沿用“震撼!本片真的是MCU有史以來最好的片子!”

    喪心病狂的是,到了《美國隊長3》,還是那套說辭——“十年一遇!本片絕對是MCU有史以來最好看的片子!”

    看看媒體標題吧:

    現代版的“狼來了”故事,被漫威公關玩得出神入化,甚至一度被業內人士轟罵。但是遛的就是粉,愛看不看,你咋地?

    沒轍,還得看啊。畢竟每次都能看到新的超級英雄呢!

    久而久之,觀眾也學精了。每次看到爛番茄都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鮮度,美國主流媒體一片好評,可得機靈一點了。不要抱太高期望,不然就會陷入偉大哲學家蜘蛛俠·拉底說的那句至理名言之中:“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但萬萬始料未及,《黑豹》來勢之洶洶,超越此前任何一部漫威電影。北美本土、全球票房屢破新紀錄,也讓疑慮的人們重新燃起新期待,結果可想而知。

    本次《黑豹》在營銷宣傳時還主打地區牌,宣稱電影重新整理了XX地區的新紀錄。由於導演主演全是黑人,這其中就包括非洲地區的一些資料,據媒體報道:《黑豹》西非開畫40萬美元位居影史第一,東非開畫30萬美元位居影史第一,南非開畫140萬美元排名影史第三,前2名是最近兩部《速度與激情》電影(中國同樣賣座的系列片)。

    可能大家覺得,非洲開畫就幾十萬元,有啥好說的。殊不知人家本來就票倉小,全年的票房總額也就幾百萬美元。《黑豹》一上映就拿下全年佔比10%+的票房成績,你說厲害不厲害。

    總之經過迪士尼這一波宣傳,讓網友以為第三世界的人都蜂擁去看《黑豹》了,細細一想,我們都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需要民族英雄來拯救,能不去瞅瞅,沾沾光麼。但其實真正為《黑豹》貢獻票房的黑人主力,還真不在非洲。就算旁觀者如何吹噓本片滿足了黑人的自嗨,也掩蓋不了北美黑人比非洲黑人輸出更多的事實。

    迪寶寶自然不會在意這些細節,奉上宣傳三板斧,一是革新黑人文化,二是媒體口碑炸裂,三是第三世界要拯救世界。沒有任何一種觀影現象不能成為宣傳的道具。先讓黑人去看了,全球觀眾一瞅第三世界都爭著看,說明口碑確實好,都要爭著進影院瞻仰一下這部“全球化”的新片。

    但“狼來了”的寓言註定不會持續太久,《黑豹2》也註定難破首部紀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能合併成一個國家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