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時燒錄

    朱元璋生前大招常放,明初三大案,前前後後殺死大大小小的官員十多萬,由此可見朱元璋的殺性有多重。朱元璋到了晚年,大家吊起來的心終於要放下了,沒想到朱元璋臨死前仍憋了一個大招,這個大招是給自己的女人的,那就是讓自己所有的賓妃殉葬。因此朱元璋的38個妃子盡數為其殉葬,但是卻唯獨留下了一個張美人,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張美人有一個當時僅三歲大的好女兒。

    明初三大案

    朱元璋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尤其是在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清除阻礙,一手製造了明初三大案,前前後後十幾萬人直接或者間接的死在了朱元璋的手裡,這時的朱元璋可以說是殺紅了眼。

    臨終遺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一個人在臨死的時候往往會發出善良美好的言語,但是朱元璋沒有,朱元璋的臨終遺言仍然殺性十足,下令讓自己的所有的妃子為自己陪葬,無論其出於何種目的,這種做法都有些喪失人性了。

    為什麼偏偏放過了張美人

    並不是因為張美人有什麼不同,而是歸功於張美人有一個好女兒。張美人為朱元璋生了一個小女兒,被封為寶慶公主,在朱元璋臨死時年僅三歲,朱元璋的年齡做寶慶公主的爺爺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了,這就是帝王的好處。寶慶公主長相可愛,屬於那種萌小孩,又十分的乖巧懂事因此,朱元璋對這個小公主十分的喜愛,常讓其陪伴自己。

    當時朱元璋已經病的很重了,一次寶慶小公主問朱元璋為什麼一直躺著不起來,朱元璋答到:“病了”,小公主又說“父皇一定會好起來的”,朱元璋說:“好不了了”,而這時小公主卻急哭了邊搖朱元璋的手邊說:“父皇一定會好起來的”,這時即便朱元璋殺性太重,也放下心中的戾氣了,於是便放過了寶慶公主的母親張美人,讓其撫養這個小公主,而其他的妃子則全部殉葬了。

    個人觀點,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最具威嚴的君主,屬於一個眼神就能讓人心膽具寒的人,一個是秦始皇,一個就是朱元璋。氣場是一個很玄之又玄的東西,我認為朱元璋身邊定然會有一種氣場,別人現在朱元璋的身邊會不自然的瑟瑟發抖,而這種氣場就是所謂的殺氣,完完全全是殺人殺出來的,這就是朱元璋。

  • 2 # 正史野史當故事

    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不少的朝代,也出現過不少的朝代,在每個朝代之中,他們的開國皇帝又最為出名。在這所有的開國皇帝中有兩個皇帝最為厲害,他們都是白手起家,他們都是從底層做到了皇帝,一個是漢高祖劉邦,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和劉邦比起來,他的起步還要困難一些,劉邦起步時,好歹是一個亭長。而朱元璋就不一樣了,從小家裡一無所有,連他的父母家人都是在他很小時就早逝了,自己也一直是以乞討為生。所以,對於這樣的出身的朱元璋來說,他當上皇帝,是他所想不到的,他的出身也決定了他當上皇帝后,一直兢兢業業,勤於政務做個好皇帝,畢竟得來不易呀!

    但是呢,對於這樣一個人,他的心也是毒辣的。他功成名就之後,大肆屠殺功臣,對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也是翻臉無情,說殺就殺毫不心軟,就連對自己的嬪妃也是一樣。

    在當時的封建奴隸社會時期,像皇帝或者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世後都有殉葬這樣一種習俗。對於朱元璋這樣的皇帝來說,那就更為隆重了。在朱元璋臨死之際,他就下詔在他死後,讓所有的嬪妃和宮女為他殉葬,聽到這個訊息,又有多少人落淚呀!

    朱元璋一共有30多位妃子,在他死後,這些人都是要跟他一起走的,就連身份尊貴的貴妃也不例外。可就是這種情況下,他的妃子中就有這麼一個特例,那就是張美人。說到這裡,我們會想,張美人身份不是最尊貴的,就是一個普通的妃子,她為什麼可以特赦呢?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她的女兒寶慶公主了。

    我們都有所瞭解,皇帝都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朱元璋也是一樣,在他病重之時,身邊沒有幾個能讓他相信的人,也沒有什麼人能在這個時候靠近他。在朱元璋生命垂危的最後皇帝生涯中,只有當時受寵的張美人和他們的女兒寶慶公主可以陪伴在身邊。寶慶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兒,所以對她十分的疼愛。

    在寶慶公主陪伴朱元璋時,他就問女兒,自己病還能不能好起來來,寶慶公主說他一定會好起來的,看著女兒那種天真無邪而又可愛的樣子,朱元璋就更加的喜愛這個女兒了。朱元璋想到這裡,如果自己死後,張美人也一起殉葬的話,自己的這個可愛女兒就會變成孤兒的。處於對女兒的疼愛,朱元璋最後還是下令特赦了張美人,讓她免於一死,留下來陪伴和照顧他們的女兒。

    就這樣張美人成為了眾多妃子中最幸運的一人,這一切都是託了她那寶貝女兒的福。這也是封建社會中母憑女貴的一個特例。

  • 3 # 柳隨風

    朱元璋的一生如何,我們在次無需贅述,他的歷史功績和對後世的影響自有嚴謹的史學家來評述。我們先來看看題主所問:“朱元璋臨死前下令所有的嬪妃殉葬,貴妃都不例外,為何獨留張美人”殉葬制度自古有之,從有文字記載的王朝開始就有殉葬。

    作為一代開國帝王,一生征戰殺伐,推翻蒙元恢復華夏衣冠,稱帝后日勤不怠,他臨時之前會說什麼?從他的遺詔中主要體現出幾點:一、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二、是對選定的接班人皇孫朱允炆的肯定;三、是對自己死後的安排不允諸王進京哭喪。另外遺詔中還格外細心提到喪祭奠儀物,毋用金玉。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在遺詔中並沒有要求嬪妃為其殉葬。那麼是不是在其他的官方檔案中體現呢,可惜正式史書中並無明確記載。至於多人引用清末毛奇齡所著《勝朝彤史拾遺記》,乃私史不可信。

    既然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是不是嬪妃殉葬就不存在呢,也不盡然。朱元璋一生中事無鉅細的制定了各項制度,他沒有嬪妃殉葬的政治需求也不必擔心外戚專權。個人認為朱元璋與朱允炆都沒有刻意的要求,只是按照古制程式來辦理喪事。他們相信在另一個世界依然有靈魂存在,所以都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尤其是接班的朱允炆在這一點上更不能有絲毫瑕疵,因為古人最重視孝道。

    關於嬪妃殉葬一事,雖然正是史書未做記載,客觀上還是存在的,所以太祖之後,成祖有列可循,大行之後嬪妃也從其殉葬,北韓史書《李朝實錄》裡詳細的進行了介紹。

    凡被冊封高品級或誕下皇子、功勳之後都可恩免。殉葬嬪妃主要為沒有生育的後宮嬪妃並不是所有嬪妃皆殉葬,傳言朱元璋憐惜寶慶宮主年幼,留其母張美人之說,並不成立。

  • 4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明史上專門有記載,為什麼張美人沒有去殉葬和她的女兒有關係。

    看我原來的回答

    https://m.zjurl.cn/answer/6674012585018261768/?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674012585018261768

  • 5 # 八戒話八卦

    首先有一點大家應該知道:那就是在我們華夏五千年來的,所有朝代更迭中那些開國皇帝,沒有一個是心慈手軟之輩!如不信,那你就幫忙找出一兩個吧!

    現在,我們再回到這位、開創了大明王朝的草根皇帝朱元璋身上來!首先第一點那就是這位傑出的梟雄,他的豐富的成長經歷導致他對人性的洞察那絕對是最深刻的!上至大臣將相下至宮女太監,可以這麼說,他們怎麼想的都沒有逃脫我們這位躺在病床上朱皇帝的法眼!那麼這些個人都咋想得呢?

    無怪乎這麼兩種:第一種肯定眼裡淚汪汪內心巴不得他早點歸西!那樣就可以利益最大化了呀!第二種那就是真心愛著他不希望他駕鶴西遊而去!

    那麼問題來了啊:到底是希望他早點歸西的人多麼呢?還是不希望他駕鶴西遊的人多呢?我可能不說,大家也能猜到的,那肯定是第一種人多嗎!想想我們這位朱元璋皇帝一生刀光劍影動察人心殺人無數,那肯定是身上沾染上了一股血腥味,這會讓所有人心驚膽戰的!如果他死了,大家都會如釋重負的!

    所以呀,臨終前的朱元璋皇帝那肯定聽道的都是違心的哭聲,看到的都是鱷魚的眼淚也!所以臨死他決定再多幾個人陪陪他啊!就在他哀莫大於心死之時,他看到天真無邪才三歲的寶慶公主,聽道他那一聲童真的聲音:“父皇,你睡一覺就會好的!”這彷彿是一股暖流,一道閃電,剎那間喚回了我們這位大明王朝開國之君人性善良的迴歸!

    可這剎那間迴歸的善良還不夠多,他只能留給了自己最寵愛的,能夠撫養寶慶公主長大的張美人!

  • 6 # 剛日讀史

    為什麼明太祖朱元璋沒有讓張美人殉葬?

    殉葬制度,最早可追溯到父系社會,殷商尤盛,商王朝是一個充滿神權色彩的王朝,中央設有主持祭祀的太史寮,遇事必用甲骨來占卜,目的是用宗教觀念來神化王權以鞏固商王的統治,巫師的社會地位非常高,他們有一套自己的巫術理論,宣傳商王神的意志體現,人死以後,靈魂不滅。

    朱元璋:

    所以商王死後其靈魂也要在另一個世界驅使奴隸的靈魂,這個時期被活埋或肢解殉葬的大部分是奴隸。河南安陽發掘的奴隸主墓葬中,骨架多達兩三百。

    活埋已經慘不忍睹,而讓考古工作者更為痛心疾首的是在有的墓地裡,竟然有三四歲孩童成了犧牲品,他們生前被用水銀活灌而死,最殘酷的是有的童男童女是活著血液流通時,在身體關鍵部位例如:頭頂、後背、腳心挖個大洞,然後灌進水銀,他們屍骨不腐,全是水銀粉。

    漢朝的皇帝大都加大了對活人殉葬的打擊力度,但漢景帝的萬人坑——漢陽陵也有用刑徒殉葬的事。唐朝至宋朝人殉制度逐漸衰微,但契丹、蒙古等多個邊疆民族均有人殉的傳統,隨著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明清時期又死灰復燃,尤其是明朝。

    中國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在皇宮裡更是母以子貴,但也有人例外,例如明太祖的後宮美人張玄妙。

    張美人:

    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時期家境貧寒,家中親人多餓死,而餓死的原因是因為貪官貪汙了救濟糧,所以朱重八對貪官恨之入骨,他是中國歷史上誅殺貪官最多的一個的皇帝,對貪官施行凌遲和剝皮填草的酷刑。

    也許因為經歷太多坎坷,朱重八當上大明朝皇帝后,想固持自已得到的一切。

    加上因為出身低賤心裡自卑,他缺少像李世民那樣的自信和胸襟,之後慢慢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殺人狂魔,他的丞相、功臣、親人、親如手足的朋友以及成千上萬的無辜百姓最後都成了他的刀下亡魂,就單說胡藍案中的死亡人數都超過四萬五千多,他一生殺掉的官員及受連累人數目達十五萬以上。

    這個殺人如麻心理陰暗扭曲的皇帝,其殘忍程度歷史少有,我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是他死前仍下令讓他的三十八個嬪妃自盡陪葬。

    殉葬坑:

    清人趙翼《廿二史札記》稱:

    “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宗、宣宗皆然。”

    但這個屠夫竟然放過了美人張玄妙。張玄妙育有一女,被封為寶慶公主,在明朝,生有孩子的、級別在貴妃以上,家裡有功臣貴勳的後宮嬪妃是不用殉葬的。

    所以張玄妙雖然只被封為美人,但必竟有一個女兒,最重要的是朱皇帝死前看到這個年僅三歲的女兒,心裡被良善所感,最後才沒有讓張玄妙陪葬。

  • 7 # 歷史漫談君

    朱元璋,明開國皇帝,濠州鍾離人,在今天的安徽省境內,幼名重八。

    朱元璋在位年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抑豪強;解放奴婢,抓教育,興科舉,輕徭薄賦,懲治貪官,史稱洪武之治。

    毛澤東對他的評價為:“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但朱元璋對自己身邊的嬪妃的做法,有些不敢讓人苟同。有記載,碽妃因為早產,提前一個月生了孩子——朱棣,碽妃於是很不幸,被活活將其燙死。

    有一年,在宮外的河裡發現一個未足月的孩子,就把懷疑之人殺死。後來又覺得不對,因為他的這位妃子已經近50歲了。

    《明會典》記載,

    “太祖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東西,餘俱從葬。”

    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進行嬪妃人殉。

    《李朝實錄》記錄如下:

    明永樂二十二年十月,三十多位妃子就餐後,被帶到殿內,"哭聲震殿閣"。殿內放了三十多張"小木床",她們的頭頂上方是已經準備好的繩子,末端結圈,"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有兩個北韓籍女子,一為韓氏,;一為崔氏。仁宗進來與她們"辭決",韓氏跪倒在地,請求回國,因為家裡還有老母親需要奉養。韓氏臨死時,大喊道:"娘,吾去!"

    據這份記錄,三尺白綾結束了這些女人的生命,至於其他說法說是灌水銀而死,活埋,喝毒酒與這份記錄不符。且考古發現裡面均為白骨,不符合水銀中毒死亡的症狀。

    有資料表明,生育過的嬪妃,出身高貴的,則被倖免,張美人在其內,但不是唯一。

    嬪妃殉葬,大肆殺戮功臣,就是為孫兒朱允炆掃清障礙,避免諸如呂后等時期的外戚干政等問題。但估計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死後不幾年,他的兒子就篡權奪了皇位。

  • 8 # 無筆

    朱元璋這一明朝第一皇帝,竟然懷疑自己被綠了,便發明慘無人道的鐵裙刑來懲罰碽妃。這碽妃本不是朱元璋的妃子,而是蒙古進獻給元朝皇帝的,當時朱元璋率兵打到元朝城內,朱元璋見其生得極其俊俏,內心按耐不住,二話不說直接把她納為妃子,封為碽妃。但碽妃剛到皇宮就懷孕了,竟引得朱元璋大怒。

    按說這應該是好事的,但是偏偏她七個月就把孩子,也就是朱隸生了下來,按現在講就是早產了,但是朱元璋認為自己被綠了,下令將碽妃打進冷宮,並且用鐵裙刑活活折磨死了碽妃。鐵裙刑的厲害之處在於讓人生不如死,將用鐵做的裙子放在火上烤,再將其穿到碽妃身上,這裙子碰到身體就被活活烤掉,碽妃就慢慢被折磨死了。

    朱元璋是完全從一個老百姓出身的,當然他是很不待見這些當官的,而且他一建立明朝,就實行許多政法,有的確實是對百姓有好處的,就比如嚴厲擊打腐敗,這對老百姓生活是有好處的,但是他也實行苛政,加強自己的權力,廢除宰相制,並且設立東廠、錦衣衛等監督機制,將權力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但即使加強了皇權,朱元璋那個最深處最柔軟的角落也不能被掩飾,朱元璋雖一生逞強,用盡殘酷手段來證明自己很強,但其實是內心過度自卑而產生的心理扭曲,他也渴望被溫柔以待。朱元璋臨終前,所有的嬪妃都是時不時的輪流陪著他照顧她,絲毫不敢怠慢生怕自己被殺了頭,但是這朱元璋自己心裡清楚得很,他知道嬪妃照顧她都是害怕他,畏懼他,不得不來照顧他,都不是內心裡真正心疼他的。

    直到有一天,張美人帶著自己的女兒來看望朱元璋,女兒很怕朱元璋,她知道自己的父親一國之君,很嚴厲從來都沒有陪自己玩過,而且自己見到父親的次數是少之甚少,有一絲的陌生,她就一直躲在母親張美人身後不敢出聲。朱元璋看見自己女兒來了,問道自己的女兒:“你認為父皇會死嗎?”這小姑娘連忙哭著喊著說:“父皇不會死,孃親說生病吃藥睡一覺就好了,父皇不會死的。”朱元璋聽後,心裡非常欣慰。

    自己身邊那麼多個嬪妃在陪著自己,但是沒有一個是真心實意想要他活下去的,唯獨自己的孩子是一心一意待自己的,朱元璋摸摸自己孩子的額頭,那一刻他也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一國之主了,只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只是這麼簡單而已。這女兒也就是以後的寶慶公主,孩子在跟隨母親離去,還是喊著:“父皇會好好的,父皇不會死的”。

    之後,朱元璋下令將所有嬪妃以及曾經侍寢的宮女全部陪葬,這一道命令使得張美人頓時失了心,但是好巧不巧,朱元璋特別下令交代張美人是一特例,不用陪葬繼續留下來撫養寶慶公主。這朱元璋也是愛女心切,害怕張美人走後,孩子沒人照顧特別留下了張美人,這樣張美人才沒有被陪葬,才是唯一的倖存者。

    寶慶公主的善良,純樸之言救了自己的母親,這也可能是上天給張美人留下的一個機遇。朱元璋一生的專橫暴戾,最後讓自己的女兒融化了內心,朱元璋還算是在人生最後體會了真正的愛吧!

  • 9 # 有書共讀

    作為皇帝的女人,深宮中大都以母憑子貴為生存法則,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布衣皇帝朱元璋駕崩時,有一位張美人卻母憑女貴,倖免於難,那麼朱元璋臨死前下令所有嬪妃殉葬,貴妃都不例外,為何獨留張美人呢?

    朱元璋從小地位卑微,吃盡了人間的苦,歷經15年的謀劃殺伐征戰,終於過上了錦衣玉食人上人的生活,死了還想把生前的榮光帶入陰曹地府,於是臨終又造了一次孽,把中斷了一千多年的人殉制復活,讓生前服侍他的嬪妃跟隨他一起去地下,再續他們的姻緣。

    於是朱元璋留下最後一道遺旨:所有嬪妃都要跟棺梓一起走,到天界去陪伴朕。殉葬宮人的父兄重重賞賜,官升三級,輩輩世襲。寶慶公主尚且年幼,其母張美人留下照顧公主!這張美人就這樣成了唯一的一個倖存嬪妃。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朱元璋舔犢情深,想給女兒寶慶公主家的溫暖。

    朱元璋雖然心狠手辣,但對自己的子女卻是溫情脈脈的,何況這寶慶公主可是他遲暮之年六十八歲才生下的寶貝,這晚年得此萌寶,承歡膝下,堅冰般的心也慢慢地融化了。

    朱元璋離世之前的日子,後宮嬪妃大多以探病之名行打探之實,鮮有人真心以待。

    曾有翁妃、淑妃前來侍奉湯藥,朱元璋顫顫巍巍地拉著兩位愛妃的纖纖玉手,上氣不接下氣地問道:“愛妃,願意……天長地久的和朕在一起嗎?”

    “願意,當然願意!”兩愛妃異口同聲。朱元璋長出一口氣:“真是朕的好愛妃,那朕,朕成雙你們,賜白練兩條。”兩愛妃聞聽,臉色發白,昏倒在地。隨後只能遵旨自縊。

    朱元璋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下了最後一道遺旨“責妃殉葬”。

    其後張玄妙張美人懷抱三歲的蹣跚學步的安慶公主前來看望朱元璋,懇請隨皇帝一起歸天,永遠侍奉左右。朱元璋聽得耳邊一幼嫩的孩兒說道:“父皇,你醒醒,和孩兒一起玩,好不好?”

    朱元璋強打精神:“孩兒,父皇生病了。”

    安慶公主學著張美人的樣子,摸摸朱元璋的頭說:“父皇乖乖地睡一覺,醒來病就好了!”

    朱元璋深情而留戀地看著寶慶公主。惻隱之心由然而生,閉上雙眼說道: “張美人,你,就不必隨朕一起去了,留下來好生照料朕的小女兒吧!”朱元璋金口一開,張美人揀回了一條命。

    朱元璋懷著對權力的不捨和不盡的憂慮走了,和他一起走的還有46位妃子。

    張玄妙美人得已倖存於世,是安慶公主給她帶來的福音,是朱元璋想給安慶家的溫暖,是朱元璋對么女的舔犢之情救了她。

    二、朱元璋害怕外戚專權,而張美人只生了安慶公主,無後顧之憂。

    朱元璋對後宮佳麗娶之如珠玉,棄之如敝屣,除了對馬皇后尊敬有加,馬皇后去世後再沒立後。對其他女人興來寵幸萬端,厭時金口賜死,毫不猶豫。

    朱元璋一生最佩服劉邦,時常學習漢史,對劉邦去世後呂后專權耿耿於懷,他的朱家天下思想比劉邦的劉家天下更勝一籌。

    朱元璋絕不能重蹈劉邦的覆轍,讓呂后專權大封呂氏外戚的事件發生在大明王朝,所以下令讓所有嬪妃全體殉葬。

    恰好張美人生的是位公主,不會發生母憑子貴母親和外戚攜手把控朝政,挾持天子的事。

    因為安慶公主是個女兒身,不可能當皇上,對朱家天下不構成任何威脅,因而朱元璋才敢大膽的留下張美人。

    一將功臣萬骨枯,何況是從布衣到開創帝業的朱元璋!他生前殺功臣,死時要嬪妃殉葬,其最根本目的只有一個:讓大明王朝世代相傳,千秋萬代永遠傳承,只要可能影響到大明江山社稷,再冤也得殺無赦!這是農民皇帝朱元璋的馭權之術。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徽宗的文治武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