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且佔丹楓系釣舟

    這篇文章表達了我對過年的無限懷念,希望大家真的能夠牢牢抓住我們所剩無幾的年味。

    現在大家都在說,過年很難再找到以前的那種感覺了,感覺越來越沒有意思了。十分懷念以前大家聚在一起,闔家溫馨的場面。但是如今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我覺得有這麼幾點原因:

    1.政策的調控,風俗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以前,放煙花爆竹成了過年的必備,孩子大人都守在電視前面等待著新年的鐘聲敲響,此刻窗外就統一響起了如雷貫耳的煙花聲爆竹聲,大家一起跑到樓下去圍觀各種鮮豔亮麗的煙花。雖然可能一個晚上都會有人放炮,但是大家並沒有感到疲乏和勞累。現在為了保護環境,保護空氣質量,很多地方就像南京、上海就制訂了政策,明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即使是其他慶典也都不可以。這些政策是近些年才有的,所以很多老一輩的長輩都覺得過年少了些什麼,可能正是卻少了這些火藥味和熱鬧味吧。

    2.吃的變遷,我們的食物發生了變化。以前我們過年的時候在做什麼?家家戶戶包餃子、準備食材,隨時準備著喊上親戚朋友到家裡來搓上一頓,當時的賣的現成食品很少,都是需要自己手工製作的。很多人說以前多累啊,現在可以輕鬆輕鬆直接在網上買了。以前累固然是累,但是那種自己製作、一家人一起燒菜忙活的快樂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家庭的溫馨正是在如此的活動之中組織起來的,那時候親戚朋友吃起來也是最香的。而如今,條件好了,人不累了,動不動就是下館子,買一些真空包裝的食品,過年只留下了“吃”本身,卻少了“享受”。非常懷念那時候外婆自己做的八寶飯,而如今她覺得太累,也不再做了。可能我們的年味也就在“吃”和“忙活”中間逐漸越來越遠了。

    3.時代的變遷,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以前人過年都做啥呢,一家人圍著電視看春晚,等一晚上也就為看那幾個,趙本山、潘長江、馮鞏。如今春晚的氛圍也逐漸從娛樂性走向了宣傳性,大家覺得都沒啥意思了。很多人索性就不看春晚,直接玩手機,打遊戲了。以前的選擇方式少,我們便知道如何做才是幸福,也就是吃吃零嘴,看看電視,大家一起笑笑。現在大家的選擇方式多了,也就不知道如何選擇幸福了,冷冰冰的手機,沒有年味,任何時候都能打遊戲聊天,過年因此才更加讓人淡漠了。

    像以前我們習慣竄門、打牌、打麻將,但是這些都是老一輩的習慣了,我們年輕人耳濡目染,然而現在都喜歡出去逛商場了,或許我們也更懷念以前打牌的時光,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懷念這些純粹的時光。

    4.歷史的因素我們也不應該忽視,以前的老一輩都有很多姊妹,很多親戚,過年一家一家吃,一家一家跑,十分和樂。後來計劃生育了,大家都是一家一個人,這都不是近親了,走得也就越來越遠了,我們便感覺過年是真的少了一種“家族”的儀式感。現在的小一輩喜歡和朋友過年,但是那種家族裡面的溫馨感卻不再了,可能他們並不覺得什麼,像我們以前從小就深受其習俗影響的,內心難免波瀾起伏。

    說了這麼多,似乎還沒有切合主題。我們該如何拯救我們最後的年味呢?

    人生最多多少年,頂多一百年,當然是越多越好。每個人也就能過一百多次年,相對於人生而言,過年是難得的,是珍貴的。因此我們才要抓住那些更有價值的年味,找到屬於我們的年味。

    如果你是在家吃團圓飯,請你暫時放下你的手機,過年的時候恐怕沒有工作吧,也沒有訊息需要急著回吧。或許遊戲固然重要,但是此時有比遊戲更重要的東西,分掉了可以再刷,飯涼了,就香不起來了。一年可以有364天屬於自己,但是千萬別忘了,只有過年這1天屬於你們一家。

    如果你覺得過年少了鞭炮的火藥味,我們可以加強我們的中國紅。買一些掛件,自己寫一副春聯,寫一個福,送給街坊鄰居,貼在家裡,年味就是需要點綴的。現在還有那些電子鞭炮,和氣球,我們不妨拿出來試一試,把我們的時代特色拿出來為我們所用,這樣我們也不曾失去過什麼。

    別再買別人做好的東西了,自己儲備好食材,給自己做一份真材實料的火鍋,自己下火準備準備孩子喜歡的菜,給長輩做他們愛吃的八寶飯,八寶粥。如果大家確實非常忙,那還是不要忘了買一些餃子回來,當然最好還是自己製作。有些事的過程固然比結果重要的多。

    最後我覺得,一個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裡面兩次,我們必然會覺得年味越來越少,因為過去的日子總會深深地引人懷念,我們記住的永遠是那些美好的瞬間,因此我們才更需要去再次創造那些美麗的日子,再次給自己的春節留下濃濃的年味。

  • 2 # 民俗村冬至水餃夏至面

    我們先來談談什麼是年味?

    每個人對年味的感觸雖然各有不同,但是大致的年味不外乎以下:一家人團團圓圓,大人忙忙活活,孩子快快樂樂,吃美食,穿新衣,拜年,祭祀祖宗,貼春聯,放鞭炮,走親戚。看戲,扭秧歌等慶祝,各地不同的民俗活動。

    對於春節的記憶,從兒童開始,那個時候無憂無慮,過年的物質滿足和快樂活動是年味。

    長大後,物質生活的豐富,城市化水平的發展,個人流動的活躍,傳統民俗的淡化以及現實裡各類煩心事,讓年味越來越淡。

    失去的年味怎麼找回來?仔細想想我們失去了什麼?失去了童年,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對那串糖葫蘆的渴望……

    所以,有些年味沒法找,它只能留在記憶裡。傳統文化的年是團圓的節日,希望天下父母有兒女陪伴,天下兒女回家過年。家的味道就是年味!

    年味是一家人在一起,是那鍋熱騰騰的餃子,是爺爺奶奶看孫輩的笑容,是我們民族敬老愛幼的傳統,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穩定的環境,感恩的心是最好的年味!

  • 3 # 1青山綠水

    巳回不去,由於生活水平質量提高了,逄年過節也不添衣服,也不存在多久才吃一次大魚大肉,加之幾呼家家戶戶都是套房,很少來來往往,春節期間政府部門也沒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比賽

  • 4 # 喝茅臺的困難戶

    去跟小孩玩一玩,感受一下童心;跟家人團聚,感受一下親情的溫暖;跟多年不見的兒時夥伴聚會,回憶過往美好時光。也就這些有一些年味兒了,其他的都體會不到年味兒了。現在過年也不讓放鞭炮了,成人了壓力責任也大了,再也沒有以前過年時的心境了。

  • 5 # 古荼荼

    年味現在看來,不僅僅是買年貨,掛花燈,看晚會,包餃子…還有一種感受,那種感受是期待。可以在那段時間不用想上學的 事的期待,可以好多天不寫作業的期待,穿買了好久,看了又看,就是不讓穿的新衣的期待,吃好多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的期待,放炮還有和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一起做壞事的期待,最重要的是12點鐘聲響起,磕頭拿紅包的期待…回憶滿滿,這是我的小時候,可能也是大多數一個時代孩子的小時候…我們把我們過過的快樂的年稱之為年味,現在的兒童,手機電腦打遊戲,這是他們的年,這也是年味。科技在發展,時代在變化,過年也會隨著變化而變化,這是現代的年味。真要說找回來,那可以坐在沙發上,放上音樂,沏上一壺茶,閉上眼睛,靜靜回憶我們心中的年味…其實,回憶是固定在那的,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也可以創造,創造你想要的年味,或者換個形式過年,旅遊過年,或者你能想到的其他的你喜歡的方式過年,也許能感受到不一樣的年味呢。其實我也懷念,回憶不會走丟,只要你記得,那個年味就會一直在一直在,和你不離不棄不分開。

  • 6 # 89後生噶

    過年,這個詞在小時候特別記憶猶心。

    小時候,過年能吃上肉是最開心的事兒,能吃上兩張桌子把糯米糰壓成糯米粑粑,吃上最開心。

    我們小孩子坐在站在桌子上面玩耍。

    如今現在以為人父,希望家人一切平安安好,祝大家也過個平安年。

    找回年味的話,回家鄉陪小孩子,看孩子們玩耍就是最好的年味兒了。

    我們現在已經是大人了,按照以前自家鄉習俗親手親力親為的做,回憶著我們兒時的年。

  • 7 # 笑盡往事108

    在中國,恐怕沒有任何一個節日能和春節相提並論,春節在老百姓的心中才是一年的結束,新年的開始,春節帶給每個人的回憶太多太多。小時候,盼著過年,因為可以放寒假,穿新衣,放爆竹,拿壓歲錢。長大以後,不管是在外上學、工作、打工,臨近過年,都急不可待的朝家的方向出發,大包小包,火車、汽車,城市裡立馬冷清下來,農村格外熱鬧,鄉里鄉親一見面總是問一句:過年好!一家人在一塊包餃子,貼春聯,吃年夜飯,看春晚,小酌幾杯。我們那的風俗習慣是大年初一早晨拜年,下午半個村子老少一起去上墳,初二開始走親戚,一直持續到初六,當然晚上都少不了喝點小酒,打牌娛樂一下。初六一過,人越來越少,上班的回到單位,打工的開始找活掙錢,新的一年為了生活陸續離開家鄉。

  • 8 # 自信的petter

    啥是年味,是那種期盼,那種對放假,遊戲,新衣服,壓歲錢,好吃的等等這些東西的期盼。

    現在呢,隨著年齡的增長,年是啥?一個朋友總結的很好。花錢

    呵呵,都是老百姓的語言是最接地氣的。確實現在年就是花錢。給長輩買禮物,然後吃頓飯。給晚輩買東西。和多年不見得朋友聚餐,聊天。發現以前無話不談的朋友,原來,已經沒事啥話說了。

    城裡鞭炮都不許放了,春晚也覺得沒意思了,過年唯一的好處,可以給自己找個理由放幾天假。讓自己的心靜一下。不需要找回啥年味,其實本來就沒有這些東西。那只是小時候的感覺,歲數大了,就沒有了,找也找不到的!

  • 9 # 閒人八點半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今天的東西過去不曾有,過去的味道今天也不能尋獲。年味,不能簡單地和某些程式化事物劃等號。

    之前的年味是透過穿新衣、戴新帽、扎花繩、放花炮、拿壓歲錢和守歲,這些帶有儀式感的事情來承載和體現。隨著生活的變遷,很多東西承載的意義已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現在過年,再透過以往的程式化東西來保住年味,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正所謂物是人非。

    守住年味,最切實際的做法是:將“年”與親情緊密聯絡,化做溫情的聚首,可心的關懷;將“年”與愛情彼此交融,全身心地愛戀,熾烈地釋放;將“年”與友情相互依偎,一場交心的聚會,一通閒扯的電話,一次真心的出遊都可以將這個年過出真誠的意味。

    現在的年味,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酵改變著。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你不能改變的。年味,依舊在。

  • 10 # 八零後老夫子

    還有20多天就要過年了,今年因故不能回老家過年,偏偏這個時候看到“年味”字眼……

    更更要命的是現在恰巧聽著毛不易的《東北民謠》:

    ……

    鑼鼓聲聲正月正

    爆竹聲裡落盡一地紅

    家家戶戶都點上花燈

    又是一年好收成

    清泠泠的江水滔滔流了多久

    像那遊子一去不回頭

    ……

    真的,心裡酸酸的,嘴裡用變腔的聲音哼哼著歌詞,媳婦問我:怎這麼了,沒事吧?

    我說:沒事。淚已在眼眶裡打轉。

    年味,我不記得已經品味不到多少年了,它好像只存在我兒時的記憶裡。我努力的回憶它的美好,可是它融化在鄉愁裡,越飄越遠,我奮力的奔跑,卻怎麼也抓不住它……

    一個“年味”,勾起了多少美好的回憶與鄉愁。

    小時候,最盼的是過年。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放鞭炮,與小夥伴滿街磕頭拜年領取長輩的壓歲錢。

    當然,小孩子過年並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有很多道道作為緊箍咒。雖然不記得很多老祖宗傳下來的過年習俗細節,但是依然記得爸媽進入臘月就交待:進入臘月,草棒都有神,小孩子要規規矩矩,不要亂說話,不能亂動東西。比如年初一,洗臉水不能潑地上,必須要倒水桶裡;不能梳頭;初一零點後,吃餃子的同時,必須要吃點饃饃和雞蛋,好像說是要壯腰等等,規矩好多,小孩子做錯會被責罵。

    進入臘月二十以後,媽媽就開始忙著蒸饃饃、菜包子,炒花生,炸丸子、焦葉子,做新衣服;爸爸會去稱來半扇子豬肉、打掃房子。

    而我最令小夥伴豔羨的是,我的三個舅舅都是做土鞭炮的,進入臘月我就會去舅舅們家去取他們早就準備好的鞭炮,足足有一大蛇皮袋子,心裡那個美!

    臘八要喝臘八粥;臘月二十三是小年,要給灶王爺上供。

    大年三十的事情更多了,中午我和發小把他和我家的春聯貼完,貼到所有能貼的角落,糧囤上要貼“五穀豐登”;羊圈豬圈要貼“槽頭興旺”;腳踏車要貼“日行萬里”,我家的泰山拖拉機和時風三輪車要貼“出入平安”;媽媽和兩個姐姐負責包餃子,把院子撒上芝麻秸,門口放上攔門棍不漏財,中午下餃子前必須由我點燃一掛鞭炮。

    下午四、五點鐘,爸爸會帶我去祖墳祭拜列祖列宗,我們土話叫“上林”。要燒黃紙、燒香、放鞭炮,爸爸燒紙時還要念叨:列祖列宗,拾你們的錢啦,別會過,該花花。

    晚上,一家人吃年夜飯,擠在被窩看春晚,等著新年鐘聲敲響。之後我們小孩子會去睡一會。爸媽還要下餃子,下之前放家裡最大的一掛鞭炮,餃子熟了,會叫我們起床。

    初一,五點左右,爸爸媽媽會帶著我們去和本家的叔叔、伯伯、嬸嬸、兄弟姐妹集合,一起去給村的長輩拜年,要磕頭的,真磕。老人會說:白磕了(土話),白磕了。說著會去扶大夥,但大家沒起來的。

    初二,就開始走親戚了,跟著大人騎著腳踏車,又冷又累也願意,過了十五還走不完;初五接財神;初七送火神。

    歲月匆匆,好多過年的習俗與規矩都已經刻意的簡化或者遺忘掉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小時候饞的東西,現在吃起來也沒滋沒味。

    初一拜年風俗還在,只是人們起的比以前晚很多,隊伍也沒有以前壯大,很多小孩子已經不參與了,只在家睡覺或者“吃雞”。村裡的上歲數的老人一年比一年少了,小時候要拜到中午吃飯,現在早早就結束了。去年還去拜年的老人,今年就不在了……

    一年又一年啊……

    我長大了,不再痴迷放鞭炮,三個舅舅都已不在人世,環保也不讓隨意放鞭炮了,永遠再也放不了舅舅們親手製作的鞭炮了……

    村裡的孩子早早就長了大個子,我不認識,更沒有認識我的。碰到2個小朋友,問其爸爸的是誰,孩子在學校的防拐騙教育很到位,說不能告訴陌生人資訊,問我是不是偷小孩的。

    現在人們或者外出務工,或者城市定居。走親戚,幾乎沒有留下吃飯的,放下禮品,寒暄幾句,連杯茶都不喝,開著車一天恨不得走完好多家親戚。過了初七,年輕人幾乎全部返城,老人在兒女開車出門前會放一掛鞭炮。硝煙中,車子絕塵而去,只留下老人悵然若失的身影,直到目送車子拐歪看不見……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推進,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好多村子成了空心村,一些習俗無可奈何的被當成繁文縟節拋棄。

    我們得到一些東西,自然也失去了一些東西。“年味”離我們越來越遠,成為記憶,成為回不去的過去,連同我們的童年一起……

    可是,無論如何發展,不要忘記了我們走出的老屋,不要忘記與發小一起玩耍過的沙土坑。

    留住鄉愁,不要忘了家裡的老爹老孃,不要忘了我們的老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辣蟹怎麼做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