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下奇聞錄1
-
2 # 1175260345195
在古代關於才子佳人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才子佳人,當屬絲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他們的故事流傳千年早已家喻戶曉。從西漢到現代,司馬相如一直排在才子的榜首,他為陳阿嬌寫的《長門賦》得到的千兩黃金搞酬,至今無人打破。
某次他回到成都,寄住在好友縣令王吉家裡。剛好趕上當地大富豪卓王孫邀請縣令前去宴會,司馬相如便一同前往。卓王孫有一女叫卓文君是出了名的美女,生得“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面板柔滑如脂”,貌美還如花,善於彈琴,文采非凡,可是這個美女婚姻不太美滿,本來已許配給某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司馬相如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在宴會上,他傾情用力彈奏了一曲《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凰……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頸為鴛鴦。”這麼直率、大膽、熱烈的琴音求偶,卓文君聽到會是什麼感覺?更何況卓文君本就久慕司馬相如之才,最後司馬相如終於見到了卓文君兩人一見重情。
後來司馬相如到卓府求婚,卓王孫不答應,兩人就選擇了私奔,司馬相如畢竟是個書生,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卓文君就把自己的細軟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王孫知道以後,就送了一筆錢給他們,由於司馬相如才華出眾,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他們過上了好日子後司馬相如就“飽暖思淫慾”起來他給卓文君送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卓文君看後淚流滿面,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了《怨郎詩》:一別之後,二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曲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班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遭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後來卓文君又寫了一篇《白頭吟》,皚如山上雪,蛟若雲間月……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用深情挽留司馬相如。
在古代相這樣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很多,比方說,《李隆基與楊玉環》,《漢成帝與班婕妤》
回覆列表
“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凰”,一曲《鳳求凰》道盡了古時多少才子佳人的愛情佳話。他們或為奇才名士,或為絕代佳人,因為一段緣,在這裡,或哪裡演繹著一段段轟轟轟烈的愛情故事。總有那麼幾棟建築,或是一座庭院,或是一座小橋,或是一座茅草屋,或是一座塑像,或是一塊雕刻等等,見證了這些流傳千古的佳話。
一、蕭史和弄玉
漢劉向《列仙傳》曰:“蕭史教弄玉吹簫作鳳凰聲,鳳凰來,止其屋。秦穆公作鳳台,一旦,皆隨鳳飛去。”
據傳秦國國君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愛上了當時正在學仙的人蕭史,蕭史吹得一手好簫,簫聲動聽如鳳鳴,弄玉聽得如痴如醉。弄玉非常愛蕭史,秦穆公便把女兒嫁給他,並在秦國的都城雍的附近建一高臺,讓蕭史、弄玉夫婦居住。弄玉在蕭史的指導下,天天學吹簫,最後吹出的簫聲如鳳鳴,引得鳳凰落於臺上來聽簫。終有一天,優美的簫聲引來一龍一鳳,蕭史乘龍,弄玉乘鳳,雙雙飛入雲霄,騰空成仙而去……雖然這是神話傳說,可鳳凰臺卻千真萬確地屹立在咸陽,而且是咸陽城區儲存比較完好的高臺建築群。
這一傳說故事,展現了鳳凰能“喻情”的神性,流傳至今,後人為紀念這個歷史的神話愛情故事,用建築這種物體形式來表現,是兼有實用、審美雙重功能的空間造型藝術。鳳凰臺這座建築,即是具有鳳凰造型、表現鳳凰文化、蘊含鳳凰精神,並以鳳凰為名稱的建築。
二、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距成都80多公里的邛崍地處川康要道,川西風情足,週末,陪外地朋友去臨瓊古城及平樂古鎮體會,邛崍是歷史上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發生故事的地方哦。卓文君,是漢代臨邛大富豪卓王孫的掌上明珠,青春寡居在家,時值年少孤貧的漢代大才子、辭賦家司馬相如,從成都前來拜訪時任臨邛縣令的同窗好友。文君同相如,兩人一見鍾情,從平樂古鎮坐船私奔成都。他們在成都安於清貧,自謀生計,在街市上開了一個酒肆,“文君當壚”,“相如滌器”。
文君井位於四川邛崍市文君街,為西漢臨邛才女卓文君與大文學家司馬相如“當壚賣酒”的遺蹟。同時也是川西現存最早的古典園林之一。現有庭園十餘畝,園內有當壚亭,水香榭,聽雨亭等建築,均為清末民初所建。園內今存西漢古井一口,相傳為當年文君汲水釀酒之井,後世稱之為“文君井”。
三、王獻之與桃葉
桃葉渡為南京古名勝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位於南京夫子廟東側貢院街旁。如果沒有才子佳人,也就沒有了桃葉渡的神韻了。王獻之和美女桃葉的風流佳話,使得這裡成了人們懷古憑弔、守望愛情的浪漫地。多少年來代代相傳,到如今這裡的居民幾乎每個人都能向你講述這個愛情故事。
當年王獻之常在這個渡口接送桃葉,還為桃葉寫了幾首纏綿緋惻的愛情詩。《吳聲歌曲》收錄的一首為“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來迎接”,把大才子對佳人的一片痴心描摩得淋漓盡致。之後,桃葉渡的名字就流傳開了,加之此處風景極佳,是“桃葉映桃花,無風自婀娜”的所在,許多喜愛覓風弄雅的文人逸士也慕名而來。更有一些懷春男女常來此仿效古人,製造出些許浪漫情愫。
四、徐德言和樂昌公主
樂昌公主陳貞是南朝後主陳叔寶的大妹妹,雖生長在皇家,卻沒有一般金枝玉葉的那種驕橫脾氣,在宮中以性情溫婉賢淑而為眾人稱道。她外貌端莊秀美,舉止高雅大方,且有很深的文學造詣;為此,她選擇夫婿也自有眼光,不戀侯門貴族,獨重詩文才識,成年後,由她自己作主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為妻。徐德言作駙馬後入朝廷任侍中,也頗顯露出他的政治才華,夫婦二人互敬互愛,夫唱婦隨,成了一對當時人人羨慕的天成佳偶。
在北方,楊堅取代了北周靜帝而成為隋文帝,建立了隋朝,舉兵南下,很快就消滅了陳國。按照古時慣例,亡國之君及其親族不准許住在原籍,以防其糾集殘部,死灰復燃。因此,國破家亡的陳後主及皇族被虜北上,一同解往隋都長安。樂昌公主自然也在被虜之列,她與恩愛夫婿徐德言眼看就要被活活拆散。
臨行前,樂昌公主把一面自己梳妝檯上的銅鏡摔成兩半,一半留給失君,一半自己收在懷中;她與徐德言約定:以後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在長安街市上沿街叫賣銅鏡,直至找到對方的下落,以便夫妻破鏡重圓。陳國皇族到長安後,樂昌公主被分到了隋朝開國功臣楊素府中為歌姬。好不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經過千辛萬苦,顛沛流離,終於趕到都市大街,果然看見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而且價錢昂貴,令人不敢問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銅鏡,知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淚俱下。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價給了錢,又立即把老者領到自己的住處。吃喝已罷,徐德言向老者講述一年前破鏡的故事,並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銅鏡。顫索索兩半銅鏡還未吻合,徐德言早已泣不成聲……賣鏡老人被他們的夫妻深情感動得熱淚盈眶。他答應徐德言,一定要在他們之間傳遞訊息,讓他們夫妻早日團圓。
徐德言就著月光題詩一首,託老人帶給樂昌公主。詩這樣寫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樂昌公主看到丈夫題詩,想到與丈夫咫尺天涯,難以相見,更是大放悲聲,終日容顏悽苦,水米不進。楊素再三盤問,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動。他立即派人將徐德言召入府中,讓他夫妻二人團聚。府中上下都為徐陳二人破鏡重圓和越國公楊素的寬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嘆不已。宴罷,夫妻二人攜手同歸江南故里。
徐德言與樂昌公主回到江南以後,這對恩愛夫妻心滿意足地過著平平靜靜,與世無爭的生活,在平淡中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共度餘生。經歷了陳、隋、唐三代,這對夫婦終於走人了暮年,在唐太宗貞觀十年同時死去,夫妻合葬一墓,陪葬的就是那面歷盡滄桑的破銅鏡。
五、李清照與趙明誠
李清照18歲便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為連理。婚後,兩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詩詞文章,共同研砥鐘鼎碑石。經常會有新奇感悟和發現。雖然當時夫妻兩人家境都較寬裕,但是為了蒐集名人書畫和古董漆器,他們居然“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每逢初一和十五,夫妻兩人總要到都城開封的相國寺一帶的市場上去尋訪金石書畫,然後傾囊買回家裡。如此幾年,積少成多,他們的書齋“歸來堂”,單是鐘鼎碑碣之文書就有兩千卷之多。
在趙明誠編纂《金石錄》的時候,李清照給予丈夫全力支援,憑藉廣博的見識,出眾的記憶力,每當丈夫對材料出處有所遺忘疑惑時,李清照總能很快說出出處。長此以往,夫妻之間就以誰說得準、說得快決勝負,確定飲茶先後,勝者往往舉杯大笑,致使茶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在那段日子裡,他們相互鼓勵,樂在其中。
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中秋佳節,趙明誠的好友陸德夫等人來訪。陸德夫向李清照施過禮後,轉身笑問趙明誠:“趙兄,近日又有幾首佳作,能否拿出與大家共享?”趙明誠將夾有李清照填好詞的十幾篇近作遞給好友們,大家傳換閱讀,吟詠品味。忽然,只聽陸德夫拍案叫道:“好一首《醉花陰》,真可謂千古絕唱。”眾人也都齊聲叫好,紛紛評論說:“《醉花陰》果然是上乘之作,特別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更是絕妙之極。”趙明誠又是高興,又是慚愧,只好承認這一闕實為夫人所作,並當著眾人的面拜夫人為師。
在愛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湧,一首首佳作紛至沓來,她的詩詞創作進入成熟期,並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體物超妙,絕塵去俗的獨特風格。就這樣,他們在互相激勵與學習的日子裡,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然而,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美好的時光總是不能長久,長期的離別之苦使得李清照的後半生一直生活在對丈夫的思念之中。
隨著趙明誠離家日子的無限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於情緒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體漸漸消瘦下來,任何花開花落,秋風春雨,四季更迭的情境都會激發多愁善感的她的創作靈感,用詞來寄託和表達自己對愛人的綿綿相思之情成了李清照唯一排解苦悶的方式。
李清照在得到趙明誠臥病不起的訊息時,當天就乘船東下,日夜兼程,與相濡以沫的丈夫見了最後一面。他們夫婦訣別的情景,在李清照所做的《金石錄後序》中有十分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此後,直至客死他鄉,李清照對愛人的追憶始終沒有消褪。
六、陸游和唐琬
沈園,原為南宋沈家的私家花園,當時的沈家花園“在府城禹跡寺南會稽地,池臺極盛”,佔地70餘畝,園內亭榭樓臺,小橋流水,假山林蔭,是江南著名園林。當時沈氏園園主,為了討好城內父老,每年春季對外開放,紹興的文人名流經常去遊玩,陸游年輕時也經常到這裡吟詩讀書。
陸游在20歲左右的時候娶表妹唐琬為妻,陸游英俊豪爽,才華過人,唐琬才貌雙全,通曉詩詞,和陸游可謂是情趣相投,琴瑟甚和,生活美滿。期間,陸游禮部考試被黜,陸母對唐琬非常不滿,一怪其沒有管住丈夫思想之放任,二怪其使丈夫“惰於學”,三怪其不吉利(陸父病死)。最後硬逼陸游離婚。後來陸游娶王氏,唐琬也迫於父母之命和陸母之意,改嫁陸游表弟趙士程為妻。
在紹興二十一年的春天,陸游再遊沈園,恰好不先不後,唐琬和趙士程也來遊玩。唐琬儘管已再嫁數年,但對陸游的舊情卻如藕斷絲連,始終擺脫不掉。這時看到孤零零一人的陸游,又驚又喜,又愁又怨,陸游也體會到了唐琬的深情,不禁想起了當年情景,以及別後數年的隔絕和人事的變遷,百感交集,提筆在牆上題了一首悲痛絕倫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這首詞觸動了唐琬的“一杯愁緒”,因此也和了一首《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琬從此鬱郁成病,不久便去世。陸游為此哀傷萬分,以致抱恨終生,後來多次憶詠沈園,追念唐琬。
七、蘇軾與王朝雲,王弗
王朝雲,字子霞,錢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卻獨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宋神宗熙寧四年,蘇東坡被貶為杭州通判,一日,宴飲時看到了輕盈曼舞的王朝雲,備極寵愛,娶她為妾,此時的蘇東坡已經四十歲了。
蘇東坡是一位性情豪放的人,在詩詞中暢論自己的政見,得罪了當朝權貴,幾度遭貶。在蘇東坡的妻妾中,王朝雲最善解蘇東坡心意。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侍妾:“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有的說是“見識”,有的說是文章,而朝雲卻說是“滿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東坡不免感言到:“知我者,唯有朝雲也。”後蘇軾幾經貶謫,身邊的妻妾大多散去,唯朝雲不離不棄,甘於清貧。后王朝雲在惠州又為蘇東坡生下一子,取名乾兒,產後身體虛弱,不久便溘然長逝,年僅三十四歲。朝雲死後,蘇東坡將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的松林之中,並在墓上築六如亭以紀念她,亭柱上鐫有一副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蘇軾的第一位夫人王弗是他的四川同鄉,比他小三歲,16歲出嫁,27歲病故,只和他相處了11年。他在《亡妻王氏墓誌銘》中說:“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後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看來王弗雖然年輕,卻能博聞強記,是位才女。更難得的,是她比蘇軾懂得人情世故,在很多事情上,能提出意見供蘇軾參考。《墓誌銘》中又說:“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唯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她在臨終之時對蘇軾的諄諄告誡,極有見識,讓蘇軾銘心刻骨,永誌不忘。她的英年早逝,使蘇軾極為悲痛。
在她逝世十年之後,有一夜,蘇軾夢見了她,醒來寫下了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八、侯方域和李香君
侯方域故居內的這座翡翠樓,又稱“香君樓”,相傳李香君曾在此居住。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大名伎,侯方域本是河南人,因慕名江南的文化,便來到金陵求職。二人一見傾情,但侯方域家境貧困,身無多文,李香君卻勸慰道:“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從中可以看出李香君的人格氣節。
大明江山風雨飄搖時,侯方域投身到反清鬥爭中。鳳陽督撫馬士英因一向與復社有仇,便加罪侯方域,擬罪逮捕他。楊龍友及時報信。李香君揮淚送侯方域離開金陵時,侯方域給李香君留下了一把扇子,作為訂盟之物,並且上面還題了一首詩:“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初御富平車。春溪盡是莘夷樹,不及東風桃李花。”
侯方域離開金陵後,李香君閉門不出,一心等候其歸來。此時,楊龍友由馬士英薦舉,做了南明王朝禮部主事。但楊龍友卻被馬士英所逼,為馬家親戚田仰來向李香君提親。李香君堅拒力排,但馬士英仗勢欺人,威逼李香君屈從,李香君一頭撞在石柱上,鮮血滴在侯公子送的香扇上,給愛情抒寫了一曲純潔之歌。楊龍友大為感動,靈感勃發,抓起筆將血點染成一朵傲骨桃花。
九、冒襄和董小宛
水繪園是國內著名的古園林之一。位於蘇北如皋城東北隅,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原是邑人冒一貫的別業,歷四代至冒襄(字闢疆)時始臻完善。其特色為“南北東西皆水繪其中,秋巒葩卉一一掩映,若繪畫然”。園中環以碧水,憑藉水流於地面,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幽美的畫圖。
水繪園的主人冒闢疆,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明朝滅亡後,冒闢疆心灰意冷,改名水繪庵,隱居不仕。據記載當時名士錢搛益、吳偉業、王士禎、孔尚任、陳維崧等紛紛前來如皋相聚,在園中詩文唱和。時人說:"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無不以如皋為歸。"水繪園盛極一時。
水繪園的動人之處還在於冒闢疆與金陵名妓董小宛一段山盟海誓的愛情故事。董小宛與柳如是、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豔”。 1639年鄉試落第的冒襄與小宛偶爾在蘇州半塘相遇。她對冒襄一見傾心,多次向冒襄表示過傾慕,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為當時冒襄早已屬意吳門名妓陳圓圓,並於1641年“訂嫁娶之約”。次年冒襄第六次鄉試途經蘇州,重重訪陳圓圓時,已是人去樓空,加上科場失意,情緒沮喪到了極點。就在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錢謙益出面給小宛贖身,然後從半塘僱船送到如皋。
次年春,冒董結成伉儷。小宛才藝出眾,能詩善畫,尤其擅長撫琴。以溫柔賢淑見長的董小婉,不僅給了冒闢疆一個女人深摯的情愛,而且以不同於一般女性的氣節影響了冒闢疆。在水繪園中,他們度過了一段相濡以沫的溫馨生活。可惜,董小婉28歲時就因病早逝,冒闢疆承受了國破家亡的深痛,在他晚年寫的《影梅庵憶語》中,開首即雲:“青天碧海心誰見,白髮滄江夢自知”,其深痛當可見之!
悠悠水繪園,那浸漬過歷史的淚水的粉牆雕欄,亭臺樓榭,伴隨著幾百年的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仍然是那麼靜穆秀雅。漫遊水繪園,人們怡情於景的同時,會不由得追溯那段美好的愛情故事。
十、奕繪和顧太清
顧太清與奕繪有親屬關係,奕繪的祖母是她姑奶。靠這層關係,太清在家計艱難之時,曾一度到奕繪家中寄食,名義上給奕繪的姊妹們當家庭女教師,其實不過是指點陪伴作文吟詩而已。當時,奕繪十五、六歲。這對青年男女,由鍾情而至熱戀,誠如奕繪在詞中描寫的那樣;"見人佯避,揹人攜手私語"。兩人情投意合,詩書往還,"一十三行,寫上吟章。雙款分明啞謎藏"。可是,好景不長,這對熱戀中的情人,卻勞燕分飛。對此,奕繪曾痛苦地吟道:"誰料苦意甜情,酸離辣別,空負琴心許。十二碧峰何處是?化作彩雲飛去"。按當時朝廷的規定,顧太清與奕繪是完全不能結合的。不僅奕繪的親友們反對顧太清與奕繪結合,就連奕繪倚重的老僕顧文星也持否定態度。奕繪陷入不能自拔的苦戀之中。
後來,奕繪鋌而走險,競冒天下之大不韙,將西林清改名為顧太清,以世僕顧文星之女的身份上報宗人府,瞞過了當局,納顧太清為側室,這對有情人才成眷屬。婚後,奕繪與顧太清形影相隨,兩情一心,詩詞唱和,頗多佳作。後來分別收入《南谷樵唱》和《東海漁歌》集內。太清多才多藝,且一生寫作不輟,她的文學創作涉及詩、詞、小說、繪畫,尤以詞名重士林。晚年還自署“雲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奕繪的詩詞無論在思想上或藝術上均有高深的造詣,應在中國文學史上佔一席地位。奕繪不僅精於詞章,而且還精通儒學,旁涉佛經道藏,對西洋科學也有一定造詣。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這些古代才子佳人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不禁使我想起了這首詩。生死相許、至純至真的愛情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那麼的寶貴,即便時光已越千年照樣熠熠生輝,它不該只是文人墨客筆下的風花雪月,更應是人類永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