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歌舒夜帶小蘭花

    戰爭必有傷亡,這是難免的。首先,柏林戰役前,雖然德軍遭受重創,大部分主力部隊被殲滅,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納粹德國仍然組織了100多萬人保衛柏林。雖然武器裝備以及整體作戰素質不如蘇軍,但很多人已被洗腦,深受納粹法西斯思想的毒害,誓死保衛希特勒,保衛柏林,拒絕投降,給了蘇軍很大殺傷。其次,柏林戰役除了外圍戰以外,後期是殘酷的巷戰,蘇軍的兵力以及火力優勢難以展開,只能逐屋、逐巷的爭奪,加上得軍的殊死抵抗,所以傷亡慘重。從蘇聯的方面看,為了儘快結束歐戰,也為了戰後蘇聯在歐洲的利益考慮,蘇聯決策層要求蘇軍儘早攻取柏林,滅亡第三帝國。在這種情況下,蘇軍很多時候只能採取強攻作戰,傷亡很大也是在所難免的。

  • 2 # 慕什塔戈

      其實35萬這個數字並不多,這是蘇軍自己對外報道的傷亡人數,如果按照美國方面提供的戰後統計,會遠遠高於這個數字。蘇美兩軍在易北河會師後,雙方商定依河劃界,易北河以東由蘇軍負責,這樣一來,攻克柏林的艱鉅任務便歷史性地落到了蘇軍的頭上。至於為什麼沒有落到美軍頭上,用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的話說,是“美軍預料到攻克柏林將付出至少10萬人的傷亡代價,就把這個任務讓給了蘇聯人”。“艾克”的話不僅是出於政治需要,而且頗有給自己找臺階下的意味,因此不必當真。但這句話,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柏林戰役的殘酷程度。

      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導致蘇軍在柏林戰役中出現較大傷亡:一是守城部隊的負隅頑抗。負責守衛柏林的80萬德軍,雖然都是從布達佩斯戰役中敗退下來的殘兵,以及一些臨時拼湊的準軍事組織,但在被蘇軍團團圍住毫無退路的情況下,勢必進行拼死一搏;二是蘇軍優勢受到極大限制。蘇軍雖然在坦克、火炮數量方面佔有壓制性優勢,但是在對城市街巷的反覆爭奪中,這些優勢幾乎無處發揮。三是德軍防禦工事完備。希特勒早在兩年前,就對柏林市區進行了嚴密佈防,命令部隊構築了大批永久性防禦工事。戰役發起後,這些堅固工事和堡壘,就成了導致蘇軍傷亡慘重的“人肉磨盤”。

  • 3 # duh23333

    戰爭中一般進攻方的戰損都會超過防守一方。蘇軍進入陌生的德國作戰本來就對蘇軍不利,加之德國那時幾乎全民皆民。蘇聯雖然最後奪取了最終勝利也是高代價的勝利,死那麼多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 4 # 東方山川bond

    勝利是結果。但進攻方若是沒有高超或更為合理的戰術、技術,那麼,進攻所要付出的代價與防守方相比,並沒有什麼質的不同。其時,在量上所取得的優勢,也是可以等而下之甚至忽略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兩場攻守主動權恰好完全易手的對手,沒有取得理想的戰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和柏林戰役

  • 5 # 優己

    蘇軍戰損率高的問題不只有在進攻德國國會大廈的時候才出現,在整個蘇德戰爭中,蘇聯軍隊與德軍之間的傷亡比都很懸殊。比如在蘇德戰爭前期,蘇德雙方的戰損比竟然高達10比1;到了1943時期,這會的蘇聯逐漸站穩腳跟,而德軍後補兵源戰鬥力也有所衰減,但是蘇德人員傷亡比依然高達5比1;到了1944年,由於蘇聯武器裝備在這時候有數量優勢,這時候才能把傷亡比拉低到3比1,部分可以拉到2比1。而整個蘇聯進攻德國國會大廈時蘇德戰損比值是7比2,稍微超過3比1,也不算什麼很奇怪的事。

    德軍戰鬥力強是因為他們傳統的軍國素質。日耳曼人是戰鬥民族,他們從7歲就會接受軍事教育,到9歲的時候就得了解相應的軍事知識,到11歲時候就得軍事訓練。14歲的時候能為預備役隊員,16歲就已經是兩年的兵了。這是德軍戰力強的主因之一。

    其次,德軍的戰術配合好。由於德軍的軍國素質使得他們在團隊配合方面有優勢,單挑德軍可能都是兩個胳膊扛一個腦袋,但是涉及到多人配合,多兵種組合方面德軍就贏了。這就是德軍在對蘇聯戰爭中取得優勢的主因。

    至於柏林戰役,由於蘇聯求勝心切,德軍主守,這在與德軍交戰的3比1傷亡比上面多出那麼一個七分之一也就情有可原了。

  • 6 # 蕭十一瀾

    因為蘇軍統帥部為了雪恥(報復),為了歐洲話語權,為了騰出手在亞洲戰場分一杯羹,更為了戰後全球利益最大化,所以加班加點限時限責的進攻一座破釜沉舟沒有退路的堅城壁壘。

    本來圍困+談判就能搞定的事,因為政治原因,蘇方統帥部明知故犯的違背軍事常識。一方面德軍尤其是黨衛軍誓死抵抗,一方面蘇軍破城心切不惜人命。時間緊任務重對手強,人想死得少都不可能。

  • 7 # 三隻腳的大烏鴉

    沖繩島戰役美軍各方面佔優,日軍在沖繩島上的駐軍加居民還不如美軍參戰軍人數量多,而且缺衣少糧,戰役中的戰鬥基本是以野戰為主,基本沒有巷戰,最後美國還不是死傷了十多萬人才拿下衝繩。

    柏林戰役,蘇軍面對是全民皆兵的德軍,柏林本身就是數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德軍雖然臨時徵召計程車兵戰鬥力有限,但防禦兵力超過百萬,武器裝備完全不缺,德軍的戰鬥力不比日軍要強多了,而且整個戰役完全是和斯大林格勒一樣的巷戰,蘇軍的攻堅難度是美軍的十倍都不止,死傷多當然是正常的。

  • 8 # 使用者94738516596

    對於柏林戰役的死亡人數其實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各個國家也是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些觀點認為,蘇軍只是死亡了8萬人,受傷28萬。德軍死亡10萬,受傷18萬,被俘38萬。當然還有觀點認為光是蘇軍傷亡就已經超過了百萬,加上英美盟軍損失了超過30萬,德軍傷亡48萬,義大利損失17萬。這些加起來的話柏林戰役總共傷亡就差不多200萬了。

    不管是哪種正確的,柏林戰役的慘烈程度都是不低的,柏林戰役也被稱為世界歷史上最慘重的一次戰役。柏林戰役也是標誌著二戰在歐洲戰場的結束,德國戰敗投降,加速了整個二戰結束的程序。

    其實在進攻柏林之前當時德軍已經是明顯處於劣勢了,這個時候不光是蘇軍,還有英美盟軍都開始向柏林進攻。德軍戰敗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據說美國之所以不投入更大的兵力來進攻柏林,就是因為知道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當然這些都是後來人猜測的。當時希特勒也是一直沒有投降的意思,而是要死戰到底。所以即使蘇軍在各個方面來說都佔了優勢,但是我們都聽過狗急了還跳牆,把這些人逼到了絕路上,肯定是要拼死反抗的。

    柏林戰役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突破德軍的奧得河-尼斯河防禦地區,19日和18日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禦地區。18~19日,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在北面強渡東奧得河,搶佔強渡西奧得河的出發陣地。第二階段就是完成對德軍集團的包圍和分割。第三階段殲滅德軍被圍集團並攻克柏林,對企圖突圍的德軍叢集有效地實施戰役迂迴和分割包圍,於4月26日到5月1日消滅柏林南面的法蘭克福-古本集團。第一階段的時候,蘇軍傷亡就是非常大的。在外圍就遭到了德軍的強烈抵抗。之後進入第二第三階段的時候,德軍依靠柏林城市的優勢,也展開了強烈的抵抗,其實到了這個時候來說還願意死扛的人肯定都是希特勒的忠實部隊,所以肯定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也就沒有想過投降,都是拼死抵抗的。蘇軍傷亡肯定是非常大的。

    蘇軍進入柏林之後也是燒殺搶掠,和德軍當時在蘇聯是一樣的。所以說戰爭沒有好壞之分。不管怎麼樣都是殘忍的,很慶幸我們生活在了和平的年代!

  • 9 # 歷史扒糞機

    蘇軍在柏林戰役(4月16日—5月8日)損失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死亡失蹤37610,傷病141880,總計179490

    烏克蘭第1方面軍死亡失蹤27580,傷病86245,總計113825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死亡失蹤13070,傷病46040,總計59110

    三個方面軍加上配屬的波蘭軍、海軍共計81116人死亡失蹤,傷病280251,合計361367。

    德軍死多少呢?沒精確統計數字。德華人的統計為第9集團軍和柏林衛戍部隊死亡92000人,但德第3裝甲集團軍、第12集團軍和第四裝甲集團軍的傷亡數一抹黑,格蘭茨在其《巨人的衝撞》中籠統的認為柏林戰役德軍死亡超過10萬。傷病俘即不相信蘇聯人,當它不存在多妙。

    從雙方傷亡資料比較,作為第三帝國的首都,德軍的抵抗是瘋狂的。蘇軍在進攻中尋求快速致勝,付出36萬人的傷亡並不算難看。

    柏林戰役英華人美華人,國內的德粉德吹美粉美吹在哪?大概他們一個個的隱身在柏林上空觀摩戰事,把蘇軍傷亡一一記錄在案,但卻拒絕提供自己統計資料!唯一能憤懟的—我絕不相信蘇聯人公開的傷亡資料!

    牆上德文“柏林屬於日耳曼人”諷不諷刺?

  • 10 # 手機使用者70192089180

    蘇軍柏林戰役,傷亡過大的原因一,德軍蕒勇抵抗,德軍正規部隊十民兵超過一百萬,苘有黨衛軍維京師等精銳尚存。二,德軍是守土作戰,許多外籍軍隊無後路可退,因而,德軍拼死抵抗。三,蘇軍指揮員急功近利,不顧傷亡。是造成蘇軍傷亡大的主因。..四,蘇軍對待德軍戰虜異兇狠,德軍大多寧死不降。因此,蘇軍在攻打柏林的戰役中,傷亡巨大。

    (碧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拒絕教練安排!恆大球員費南多被通報批評+罰款300萬元,但細節不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