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月光照古今

    長安城是大唐盛世的代表作。長安 東西長近一萬米,南北長八千多米。以今天來看,也是算一座大型城市,在當時更是全世界第一的巨型城市。由於面積太大,居民住不滿,城市裡甚至有一些地方用來種田。

    長安城正中間直通皇宮的大道朱雀街寬150米,長5千米。這是什麼概念呢?今天天安門門口的長安街,最寬的地方是120米。換句話說,朱雀街比今天的長安街還寬。

    唐朝的大型城市——如長安、洛陽、揚州、蘇州——的格局很有特色,它們都像棋盤一樣,用橫平豎直的街道把城區分割成一塊一塊的長方形,每一個長方形都是一個獨立的小區,叫作“裡”或者“坊”。這種城市格局,稱為“裡坊制”。這是從西周開始一直延續下來的城市結構,唐朝的長安是裡坊制的最高峰。

    當時的百姓都居住在“坊”和“裡”中。今天,漢語裡還有“街坊”“坊間”“里弄”“鄰里”這樣的詞,城市裡有些小區還稱作“某某裡”。大部分坊都是封閉的,坊的四周有牆,四面設有坊門,居民出入都要經過坊門。這很像是我們今天有圍欄、有門衛的居民小區。如果你是王公貴族和一定級別的官員,那就可以在坊牆上為自己家專門開一個大門,不用走坊門了。裡坊制的主要好處是易於維持治安。

    在長安城,朱雀大街橫穿了全城南北,是全城的主幹道。此外,縱橫交織的25條大街規劃有序,將整個長安城劃分成為了108坊。在唐朝統治時期,每個城市的生活區與購物區是完全分離的。長安城建立了東市和西市,屬於專門的購物區,108坊則是官員、百姓們的生活區。如果有商販擅自進入街坊中售賣商品,屬於違法行為。

    唐朝的東市和西市非常熱鬧,佔地面積很大,各種型別的商品應有盡有,包括各國的商人們,都在東市、西市出售自己帶來的貨物。在白天,長安城呈現出繁華壯闊的景象。但是到了晚上,則成了“微山湖上靜悄悄。”按照唐朝的規定,到了夜晚,包括長安城在內的各個城市,都執行了嚴格的宵禁制度。按照《唐律疏議》中的嚴格規定:“五更三籌,順天門擊鼓,聽人行。晝漏盡,順天門擊鼓四百槌,閉門。後更擊六百槌,坊門皆閉,禁人行。”

    長安城的各個街道都設立了鐘鼓,每逢宵禁開始、結束的時間,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敲響鐘鼓。每逢傍晚鐘鼓敲響,百姓們開始進入家中休息,長安城一片寧靜。到了清晨鐘鼓敲響以後,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生活。晨鼓和暮鼓如同長安城居民的整點鬧鐘,規範著人們的生活。

    按照《唐律疏義》的記錄:“京城每夕,分街立鋪,持更行夜。鼓聲絕則禁人行,曉鼓聲動即聽行。”在規定中特別備註:閉門鼓後,開門鼓前,有行者皆為犯夜。謂公事急速,但公家之事須行,及私家吉凶疾病之類,皆須得本縣或本坊文牒,然始合行。換而言之,到了夜晚如果沒有緊急公務,連朝廷官員也不能隨意出門。普通百姓有緊急情況出門,必須由地方官開具的證明公文。除此之外,宵禁期間的外出者,都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在唐朝的長安城,京城的治安有武侯、不良人負責。武侯和諸葛武侯沒有任何關係,武侯是唐朝統治時期治安人員的稱呼。按照規定,在長安城中,設立了大大小小的武侯鋪,類似於現在的基層派出所。大城門的武侯鋪編制為100人,小城門武侯鋪編制為20人,大坊武侯鋪編制為30人,小坊武侯鋪編制為5人。

    每逢夜晚,武侯們都會進行日常巡邏。一旦發現有人在大街上行走,立刻上前盤查,輕則亂棍暴打一頓,重則直接帶回衙門。唐朝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王朝,新羅等國的留學生、僧侶絡繹不絕,來自於波斯等地的商人們也不再少數。但無論是留學生、僧侶還是胡商,都必須遵守唐朝的法度。除了武侯以外,長安城中還有大量的不良人。

    按照《稱謂錄》記載:“緝事番役,在唐稱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也,立名甚奇。”按照這個說法推測,不良人在很大程度上,負責配合武侯的工作。長安城佔地面積80多平方公里,按照當時的科技水平,很難監控各個角落。因此,唐朝任用了各個坊中的街頭混混,協助武侯維護治安。因為,出現了不良人的說法。不良人的定位有點類似於明清時期的幫閒,不良人的地位抵禦武侯。

    武侯和不良人負責維護長安城的日常治安,如果發生突發情況,還會出動南衙十六衛或者北衙六軍。如果違反了宵禁制度可不是鬧著玩的,晚唐文人溫庭筠在《太平廣記》中講述了這樣的故事:“鹹通中,失意歸江東,路由廣陵……醉而犯夜,為虞侯所擊,敗面折齒。”換而言之,由於喝醉酒違反了宵禁制度,被武侯一頓暴打,連牙齒都打掉了。

    為了保證長安城的治安,在108坊中,還有一個規定。如果不是朝廷高階官員,窗戶不能朝著街道開。按照《唐會要》的記錄:“太和五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伏準令式及至德、長慶年中前後敕文,非三品以上及坊內三絕,不合輒向街開門。”只有正三品及更高等級的官員,家裡的窗戶才能朝大街。唐朝的正三品官,基本上已經屬於頂級官員,與明清時期的三品地方官完全不同。

    依靠各種嚴格的規定,再加上武侯、不良人的努力,唐朝長安城的治安非常好。由於有城門的約束,一旦關閉城門,城內與城外就成了兩個世界。不過在唐朝的中期,曾經爆發了一場著名的刺殺大案,讓唐朝治安系統顏面掃地。公元815年,唐朝門下侍郎平章事武元衡在上早朝的途中被刺殺,頭顱被歹徒們砍下。

    大唐帝國的宰相當街被殺,這讓唐憲宗非常生氣,也讓長安城治安系統蒙羞。經歷了這一案件之後,唐朝開始再次整頓治安系統,各方面的約束力更加嚴格。由於各種條條框框太多,中晚唐的文人們在自己的作品中,屢屢出現對宵禁制度和長安治安系統的抱怨。武侯鋪、不良人、南衙十六衛、北衙六軍等機構,共同維護唐朝的治安穩定。

  • 2 # 榮耀歷史

    最近大熱的《長安十二時辰》帶火了長安,帶火了唐朝,其實在看劇的過程中,只要用心發現,題目中的問題劇中全部有答案。

    長安城真的大

    唐朝的長安城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大的都城,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都城。

    單純從面積來講,唐朝長安城是西漢長安城2.5倍,是明清北京的1.5倍,更是同時代羅馬城的5倍。

    《長安十二時辰》告訴我們,長安有108個坊,東西兩市,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三大內,還有曲江池、樂遊原等場所,各種設施複雜。

    長安人口超百萬,要知道歐洲第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可是1800年的倫敦,前後差了1000多年。

    長安是唐朝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人都在這裡匯聚,三教九流,遊俠地痞。

    長安城如此大、人口如此多、組成如此複雜,還有一堆朝廷機關,還是聖人腳下,確實很難管理。

    分開管理

    張小敬殺了熊火幫43人還有他的上司萬年縣尉,這其中的萬年縣是哪兒?

    唐朝以朱雀大街為界,將長安一分為二,設立兩縣,西側是長安縣,東側是萬年縣,兩縣分別管理轄區事務,包括治安。

    劇中還多次出現的京兆府則是兩個縣的上級,統管這長安以及長安周邊的二十多個縣。

    不良人

    張小敬原來的身份是不良帥,手下帶著一群不良人,不良人是唐朝獨有的稱呼。

    唐朝官府徵用一些有不良記錄的人作為偵緝逮捕的小吏,這些人就被稱為“不良人”,劇中那些不斷出現在大街上游蕩的穿著黑色官衣的就是不良人,他們的統帥就是不良帥。日漫裡面的不良人就是唐朝文化的傳承。

    不良人基本都出生社會底層,長期混跡於三教九流中,讓他們對人情世故,鬼蜮伎倆,行話黑話都一清二楚,還有他們獨特的關係網,能打探到情報。

    劇中張小敬來到平康坊的地下城,找葛老要訊息,最後挖出了龍波的住所,一波團戰滅了47個狼衛,如果這件案子交給李必或者姚汝能,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地下城的存在,可能轉悠半天也得不到一點頭緒。

    正是這些不良人維護這長安的基本安保。

    武侯

    劇中隨處可見的武侯是長安城最基礎的安保力量,他們就是官府的衙役,主要負責的就是長安城各坊、各門的安保,每一個坊會根據大小以及重要性安排一定編制的武侯,大的坊門標編武侯要達到30人,一般的可能只有5~10個人。

    另外武侯還需要護衛長安各大城門,按時關閉、開啟城門,檢查入城人員的行牒以及貨物,協助城門吏登記入冊,劇中徐賓就是從城門吏的記載中知道火油是300桶!守衛城門的武侯會有100多人的編制。

    禁軍十六衛

    唐玄宗(劇中的聖人)時期,中央禁軍共十六衛,分別是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右左威衛、右左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他們負責長安城、皇城、宮城的安危,相較於武侯,他們是屬於武警或者特警級別的。

    同時前面十二衛還統領著府兵,後面四衛不統府兵,他們是皇帝的貼身衛率,平時在皇宮守門,皇帝出行充當皇帝的儀仗,郭利仕到靖安司傳旨,隨從的武士穿得金光閃閃,他們就是左右千牛衛等當中的一員。

    三車火油在長安大街上飛馳,一會兒要襲擊右相府,一會兒又奔皇城,把右驍衛緊張得趕緊設防。

    所以禁軍十六衛是長安治安的最高保護力量,但是對於皇帝本人,他手上還有北衙禁軍,他們是皇帝的私兵,只負責皇帝安危。

    宵禁

    其實,《長安十二時辰》根本拍不成12個時辰,因為長安城一年四季實行宵禁,每天晚上9點左右敲鼓,關閉坊門,大街上不允許再有人走動,坊裡可以自由活動,宵禁之後不斷有武侯出來巡夜,一旦被抓住,如果說不清,很可能被當做奸細。第二天早上6點左右敲鐘,坊門開啟,正常活動,這就是晨鐘暮鼓。

    一年當中,有3天例外,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選定的上元節(元宵節),這3天長安城不宵禁,聖人觀花燈與民同樂。

    宵禁的實行很好地避免了長安城治安事件的發生。

    《長安十二時辰》是難得的大劇,我對於歷史劇一向挑剔謹慎,但是每天都在期待《長安十二時辰》的更新,期待接下來的劇情更加精彩。(另外補充一下,靖安司和奇妙的望樓都是影視劇創造)

  • 3 # 錢品聚

    長安城夜裡其實是不擔心治安的,因為唐朝施行宵禁,如果有人出坊而在大街上溜達,就會被巡邏的金吾衛巡警發現,直接抓到官府打板子。

    《唐六典》:(金吾衛)中郎將掌領府屬,以督京城內左、右六街晝夜巡警之事。

    還有電視劇裡演的“不良人”,也算一種,專門緝拿盜賊小犯,平日裡深入簡出,哪裡有任務就往哪裡去,可以看作是捕快,或乾脆說是相當於現在的刑警臨時工。

    《說鈴續》: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

    另外自隋朝起,就設立有武侯,相當於聯合執法的臨時工,直到唐高宗龍朔年間才改為正式的金吾衛,當時的主要職能,就是負責宮中(多衛聯合執法)以及都城長安的晝夜巡查,白天的時候就是上街巡邏,看到有不法事件便出手制止或處理,而一到宵禁,也是上街巡察,但凡有不顧宵禁在街上閒逛的,一律要攔住詢問,並且查明正身以後,再送到官府打板子,當然如果是辦公事兒或者喪亡嫁娶,只要拿出相關證明也無妨,所以在唐朝如果夜裡喝多了,千萬不能出坊,還是得老老實實在坊內待著,不然一旦被巡街的金吾衛看到,那就等著肉刑伺候吧。

    而且唐朝人對於《唐律》還是極為遵守的,算得上是一個法制比較完善,而百姓遵紀守法的一個朝代,流民現象雖然嚴重,但流寇卻不多,所以日常的治安壓力並不算大,再加上長安那種地方,說句實在的那可是大唐的臉面,皇帝眼皮子底下也沒人敢興風作浪,而且負責守衛的官兵和中郎將更不敢疏忽大意,因為一旦被不法分子鬧到興慶宮門前,那可就不是失職這麼簡單了,搞不好可是真會被殺頭的。

  • 4 # 關河南望

    長安城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的城市,比隋唐時期的洛陽城、宋朝時期的開封城、明清時期的北京城都大。長安城佔地面積達到了80多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萬。這麼龐大的城市,在古代社會,如何維護社會治安?又由哪些部門來負責治安呢?

    在唐朝的長安城,京城的治安有武侯、不良人負責。武侯和諸葛武侯沒有任何關係,武侯是唐朝統治時期治安人員的稱呼。按照規定,在長安城中,設立了大大小小的武侯鋪,類似於現在的基層派出所。大城門的武侯鋪編制為100人,小城門武侯鋪編制為20人,大坊武侯鋪編制為30人,小坊武侯鋪編制為5人。

    每逢夜晚,武侯們都會進行日常巡邏。一旦發現有人在大街上行走,立刻上前盤查,輕則亂棍暴打一頓,重則直接帶回衙門。唐朝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王朝,新羅等國的留學生、僧侶絡繹不絕,來自於波斯等地的商人們也不再少數。但無論是留學生、僧侶還是胡商,都必須遵守唐朝的法度。除了武侯以外,長安城中還有大量的不良人。

    按照《稱謂錄》記載:“緝事番役,在唐稱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也,立名甚奇。”按照這個說法推測,不良人在很大程度上,負責配合武侯的工作。長安城佔地面積80多平方公里,按照當時的科技水平,很難監控各個角落。因此,唐朝任用了各個坊中的街頭混混,協助武侯維護治安。因為,出現了不良人的說法。不良人的定位有點類似於明清時期的幫閒,不良人的地位低於武侯。

    依靠各種嚴格的規定,再加上武侯、不良人的努力,唐朝長安城的治安非常好。由於有城門的約束,一旦關閉城門,城內與城外就成了兩個世界。

  • 5 # 唯戀無名

    唐朝自太祖李淵成立以來國家一直都處於繁榮興盛的景象,開元盛世時期的唐朝更是進入了鼎盛時代,百姓安居樂業,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唐朝都城長安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佔地面積達到了80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可以達到上百萬之多,最近電視裡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把長安城的繁華描寫的非常的詳盡,百姓們濃妝豔抹,誑著大街,吃著各種特色小吃,賞上元花燈,遊長安夜市,一旦長安出現緊急情況,城樓號角長鳴,各坊各城武侯吏,不良人全員出動。整個長安城形成了一張難以逃脫的治安大網”。

    長安作為唐朝最大的都市,甚至在國際上都享有盛名,長安城海納百川,外來人口眾多,有外國使者,胡人商隊,長安周邊的少數民族部落群體,再加上本地居民,給長安都城的治安造成很大的影響,作為龐大的國際性大都市,長安又是怎麼維持全城的治安的呢?又由哪些部門來負責治安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步步走進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長安,一探究竟!

    一,完善的宵禁制度是維持全城治安的根本,白天熱鬧非凡,晚上各坊各自關閉,嚴禁出入,按照坊間區塊分割而治

    1.長安城的結構佈局:長安城裡朱雀大街橫穿了全城南北,是全城的主幹道,縱橫交織的25條大街規劃有序,將整個長安城劃分成為了108坊。在唐朝統治時期,每個城市的生活區與購物區是完全分離的,長安城建立了東市和西市,屬於生活購物區,而108坊則屬於官員百姓的生活區域。

    2.長安城的宵禁制度:按照《唐律疏議》中的嚴格規定:“五更三籌,順天門擊鼓,聽人行。晝漏盡,順天門擊鼓四百槌,閉門。後更擊六百槌,坊門皆閉,禁人行。”

    長安城的各個街道都設立了鐘鼓,每逢宵禁開始、結束的時間,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敲響鐘鼓。每逢傍晚鐘鼓敲響,百姓們開始進入家中休息,長安城一片寧靜。到了清晨鐘鼓敲響以後,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生活。晨鼓和暮鼓如同長安城居民的整點鬧鐘,規範著人們的生活。

    按照《唐律疏義》的記錄:“京城每夕,分街立鋪,持更行夜。鼓聲絕則禁人行,曉鼓聲動即聽行。”在規定中特別備註:閉門鼓後,開門鼓前,有行者皆為犯夜。謂公事急速,但公家之事須行,及私家吉凶疾病之類,皆須得本縣或本坊文牒,然始合行。換而言之,到了夜晚如果沒有緊急公務,連朝廷官員也不能隨意出門。普通百姓有緊急情況出門,必須由地方官開具的證明公文。除此之外,宵禁期間的外出者,都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我們可以看到,即便白天再怎麼熱鬧,可是一旦到了晚上宵禁期間,各坊門關閉,出入必須持文牒,私自外出者必將受到嚴懲。

    二,光有宵禁制度,光關閉坊門,依靠晨鼓和暮鼓規範百姓生活是遠遠不夠的,唐朝在長安城負責治安的機構很多,但是機構雖多但是職能各自不同,分工明確

    1.唐長安城負責都城治安的職能機構:有京兆府,長安縣與萬年縣,左右金吾衛,御史臺等。

    京兆府為長安最高行政機構,府尹、少尹為正副長官,負責整個京畿地區行政管理與社會治安。

    長安與萬年縣均為長安下屬京縣,縣署就設在城內,兩縣以朱雀大街為界,東為萬年,西為長安所管,分別負責各自管區的行政與治安事務。

    《唐六典》記載京縣令的職責時說,“養鰥寡,恤孤窮,審察冤屈躬親獄訟,務知百姓之疾苦”。具體負責社會治安的官員是縣尉,京縣設定 6 名捕盜吏。

    左右金吾衛置有大將軍、將軍等職,《舊唐書·職官志》述其職能是:“掌宮中及京城晝夜巡警之法,以執御非違。”具體執行巡查任務的是其下屬的中郎將府,《唐六典》卷記載:“中郎將掌領府屬,以督京城內左、右六街晝夜巡查之事。”後又專門設定了左、右街使之職,仍隸屬於金吾衛。

    2.長安城內武侯暗探系統:唐朝在長安的各坊角、城門口設定了武候鋪,各轄有數量不等的軍士,不良人,分別是大城門100人,小城門 20 人,大鋪 30 人,小鋪 5 人。夜間實行宵禁時,街使率領騎士沿街巡行,並且有武侯暗探分佈各處。一旦發生治安事件,則由武候鋪負責抓捕,大事則由街使負責上奏。由武侯和不良人負責維護長安城的日常治安,如果發生突發情況,還會出動南衙十六衛或者北衙六軍。

    按照《稱謂錄》記載:“緝事番役,在唐稱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也,立名甚奇。”按照這個說法推測,不良人在很大程度上,負責配合武侯的工作,從這裡可以看出《長安十二時辰》裡的不良人還是客觀存在的。

    3.列舉在《長安十二時辰》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劇情:“張小敬發現一名狼衛之後實施抓捕,狼衛一路逃串,城樓望臺以鼓聲,以響箭一路指引,各坊城門都有武侯鋪,就近予以追擊,各坊各門像一張無形大網,狼衛無路可逃,即便遇到大批狼衛,崔器的正規旅卉軍依然可以隨時到達”。

    三,雖然盛唐長安沒有像《長安十二時辰》裡那麼完善的望樓傳信系統,也就是說傳信系統是不存在的,但是,唐朝自有他自己的一套完善傳信系統,對城區治安管理起到了輔助作用

    1.六街鼓:根據史書的資料記載長安城在南面與東西三城門中的六條大街,也就是貫穿城門間的三條東西街與南北街,為了能夠向這六條街傳達資訊,唐朝設定了六街鼓,目前能夠考證的只有春明門鼓、朱雀街鼓與承天門鼓,其他三街鼓的資料目前無法查詢到,六街鼓的設定不僅僅有報時的功能,還有警戒聚眾的功能。

    據《舊唐書》記載:“唐朝貞元三年,僧人李廣弘和市人董昌相勾結,酒食結交唐朝殿前名將南珍霞、 韓欽緒等人,爾等相約舉事之日,韓欽緒於凌霄門擊鼓,南珍霞盜擊街鼓,集城中人”。

    2.晨鼓和暮鼓:長安城的各個街道都設立了鐘鼓,每逢宵禁開始、結束的時間,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敲響鐘鼓。每逢傍晚鐘鼓敲響,百姓們開始進入家中休息,長安城一片寧靜。到了清晨鐘鼓敲響以後,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生活。晨鼓和暮鼓如同長安城居民的整點鬧鐘,規範著人們的生活。

    作為唐朝最大的都市長安,佔地八十萬平方公里,人口百萬之多,流動人口眾多,各民族聚集,胡人,少數民族,外國使節雲集,對長安的治安管理是個很大的考驗,但是即便如此,唐朝的統治者對於城市治安管理也是想出了各種方案,比如文章中介紹的,關閉坊門,宵禁制度,有效的控制坊民隨意出入,各部門各司其職,在各坊,各城門設定武侯鋪,可以隨時的處理治安事件,即便遇到緊急事件,還會出動南衙十六衛或者北衙六軍。唐朝在城市社會治安方面的這些舉措並非十全十美,但是在當時也算是非常完善了。

    參考資料:《唐六典》《舊唐書》《唐律疏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押韻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