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上善若水36526

    諸葛亮,受先主三顧之恩,自隆中出山,聯吳抗曹,赤壁大敗曹操。先奪荊州,後取川蜀,佔漢中要塞而據守。劉備得諸葛亮之助,漢中稱王,成都進位,終歸有了一席之地。諸葛亮完成了“隆中對”的初步戰略設想。

    此時,雖然吳、蜀仍然弱與曹魏,但三足鼎立之勢已然形成,如能有效結好東吳孫權,縱使曹魏強大,一時之間對吳蜀也是無可奈何的!

    因關羽之死丟失荊州,劉備伐吳大敗而歸,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等,自此蜀漢元氣大傷……

    諸葛孔明,後世稱其為千古賢相!劉備過世之後,竭力輔佐後主劉禪,“內修政理、西和諸戎”,重新“結好孫權”。數年之間,蜀漢重現生機!

    為報先主知遇之恩,諸葛亮數度北伐。前《出師表》告誡劉禪:親賢臣,遠小人。賢臣,當然是指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等人。而小人自然是陳衹、黃皓之輩了。

    公元234年,一生忠於漢室的諸葛孔明,大業未成身先死,七星續命燈也是回天乏術,可惜可嘆,一代智計超人命殉五丈原!

    按照演義裡的說法,諸葛亮在臨死之際巧妙安排,設計弄死了魏延,算是為劉禪解除了兵權上的隱患。

    但對於陳衹、黃皓這樣的宦官小人,諸葛亮為何沒有誅殺呢?

    諸葛亮在職蜀漢丞相之時,黃皓只不過是個小小的黃門丞,一個對天子劉禪阿諛奉承的小太監,整天低聲下氣的,想要弄權拿什麼弄?

    黃皓,蜀漢後期,姜維、諸葛瞻、董厥等人內訌的產物!

    沒有姜維“勞民傷財”的北伐,“成就”不了黃皓的弄權!諸葛瞻等不可能借黃皓之手抵制姜維,造成了蜀漢後期的政治昏沉!

    侍中董允在時,黃皓懼其威嚴,不敢造次!在總攬軍政大權的相父諸葛亮眼裡,初時有可能都不知道這個太監叫什麼名字!

    諸葛亮,智計近妖,但他終歸也是凡人,真能預計到一個小太監會亂了蜀漢朝綱?

    所以,諸葛亮在世之時,完全沒有必要去誅殺一個在“小皇帝”面前獻媚的“小太監”!

  • 2 # 依稀說史

    蜀漢後期,朝堂之上出現了宦官黃皓擅權。劉禪非常寵幸黃皓,黃皓也掌握了一定權力,尤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蜀漢政策的推行。黃皓擅權期間,排擠忠良。一些大臣在黃皓的打擊之下,要麼被處處掣肘,要麼不被重用。羅憲本可以成為蜀漢棟樑,由於黃皓得不到重用。姜維身為蜀漢最重要的軍事官員,也由於黃皓的原因不敢回朝。蜀漢滅亡,黃皓在一定程度上要負一定責任。

    為什麼諸葛亮不趁著黃皓羽翼未豐的時候,將其誅殺,消除蜀漢的威脅。

    諸葛亮不是一個善殺之人,但是對於危害蜀漢政權或者有損於北伐大計的人絕對不客氣。諸葛亮當政期間,也曾經誅殺過大臣和親信,也曾經流放過大臣。諸葛亮沒有殺掉黃皓的原因,肯定因為當時黃皓對於蜀漢政權沒有威脅。

    後主漸長大,愛宦人黃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於皓。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

    董允去世之後,陳祗不僅不再限制黃皓,反而和黃皓相互勾結,黃皓才逐漸有了參與政事的機會。陳祗死後,黃皓失去了最後的牽制力量,開始擅權。劉禪對於黃皓也是言聽計從,任由黃皓擅權,黃皓才真正把持朝政。此時已經是258年,距離諸葛亮去世已經24年。諸葛亮再厲害也不知道蜀漢會出現一位擅權的太監黃皓,更無從殺死黃皓。

    黃皓擅權之後,離間皇族關係,拉攏朝政,打擊反對者。姜維曾經建議劉禪處死黃皓,但是被劉禪拒絕。姜維害怕被黃皓迫害,只得在沓中屯田,蜀漢政權和軍權出現了分離。

    諸葛亮時代,劉禪都得夾著尾巴做人,都沒有掌握任何實權,更不用說黃皓。黃皓肯定知道諸葛亮的為人,也不敢在諸葛亮面前表現地“過於活躍”。劉禪就算喜歡黃皓,也不敢表現出來。如果劉禪表現出寵幸宦官的勢頭。諸葛亮極有可能會斬草除根。諸葛亮時代的黃皓自然會夾著尾巴做人,劉禪也不敢表露出對黃皓的寵幸。

    諸葛亮死後,黃皓才敢逐漸顯露自己的本性。董允對黃皓不感冒,董允活著的時候,黃皓也不敢太過分。董允死後,黃皓便和陳祗互為表裡,逐漸掌握政權。陳祗死後,黃皓趁機開始了自己的擅權之路。蜀漢滅亡之後,鄧艾本來想殺了黃皓。但是黃皓通過手段,成功地買通了鄧艾身邊人,最終免於一死。

  • 3 # 劉坤忠120

    蜀漢是個小朝廷,人口少,官員也少,宦官更少,談不上什麼勢力。諸葛亮在世時,宦官黃皓安份守紀,沒有什麼過錯,諸葛亮憑什麼殺他。諸葛亮在先主去世後,一心治理好國家,只是把李嚴的兵權架空收回,叫李嚴駐守永安,加強中央集權。後又平定南中三郡及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叛亂,回到成都又擬定北伐計劃。向後主上出師表,希望後主像先漢賢主一樣,親賢臣,遠小人,奮發圖強,君臣一心,完成先主遺願,北進中原,還於舊都。從228年到234年諸葛亮一心撲上北伐工作上,朝中之事由蔣琬,費諱管理。只是對魏延不大放心,為蜀漢不留隱患,在彌留之際設計除掉魏延。楊儀個性張揚,想掌管軍政大權,能力與理想不符,誹謗朝廷,被降罪自殺。黃皓自後主為太子時就侍候後主,到諸葛亮逝世侍候後主十二年了,年齡可能在二十五歲上下,宦官是近臣,主僕接觸的時間多,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可向他傾訴,日久信任,日久生情。諸葛亮與黃皓沒什麼交接,不可能無故將他斬殺,來傷後主的心。黃皓後來在蜀漢的情況與秦二世時期有的類似,但趙高有丞相李斯的支援膽敢廢立,能左右皇權。黃皓在蜀漢沒有多大的地位和勢力,只是受到後主的寵信,慢慢把持朝政,為害蜀漢政權,連大將軍姜維都非常忌憚,在踏中屯田避禍。在歷史上宦官勢力把持朝政,塗毒生靈,在東漢就特別突出,外戚專權用宦官制衡,宦官專權又用軍閥逐除,搞得生靈塗炭,民不燎生,國家滅亡。更甚的是唐代後期,宦官善自廢立,國家與皇帝在宦官的掌控之中,宦官的專制時代達到頂峰。黃皓雖禍亂蜀漢,但他不能控制後主,只能蠱惑後主,從中取利,把瘦弱的蜀漢弄得奄奄一息。算無遺漏的諸葛丞相算不著霄小宦豎黃皓危害蜀漢,不如當年一刀斬之,以絕後患。

  • 4 # 老曹電影

    諸葛亮,一代明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因為有了諸葛亮,才勉強在曹操面前有點抵抗之力,直至最後漢中之戰擊敗曹操,奠定了蜀國的基礎。劉備在夷陵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差點丟了性命,又是諸葛亮佈置了八卦陣阻擋了陸遜的追擊,可以說蜀漢都是靠諸葛亮一人在撐著。白帝託孤後,諸葛亮的擔子更重,北伐戰爭掏空了他的身體,直至病死五丈原。

    諸葛亮臨死前都不忘幫劉禪佈置後路,先用計除掉了蜀軍中最有威望的將領魏延,安排了一系列人才輔助劉禪,諸葛亮做了這一切本來以為應該是萬無一失的,但諸葛亮殺了魏延,還有一個黃皓。

    此人是一個太監,劉禪聽信讒言,蜀漢後期的軍政大權都交與他掌握,連姜維都不敢回到成都,此人如此厲害,諸葛亮死前為什麼不殺了他呢?

    第一,諸葛亮死太早了,黃皓雖然是個大宦官,但諸葛亮在世時,卻不敢造次,甚至是默默無聞,再加上,諸葛亮在世時,朝廷軍政大權都在他手裡,黃皓根本沒有機會參政。

    第二,諸葛亮死錢,培養了董允,朝廷的大權在董允手裡,董允為人正直,繼承諸葛亮的策略、政策,蜀國內部還是很平穩的,黃皓翻不起風浪。

    第三,諸葛亮對劉禪有信心,諸葛亮常教劉禪親賢臣,遠小人,相信劉禪也懂得了,再者,諸葛亮常年在外,並不注意到皇宮內部的變化。

    黃皓沒有被殺掉,最後也是他一手導致了蜀國的滅亡,但有什麼辦法呢?只能說諸葛亮走得太早了。

  • 5 # 尋找老家味道

    漢末三國時期,也都有宦官存在的身影,造成東漢覆滅蜀漢滅亡,宦官也得負一部分的責任,比如十常侍之亂,還有蜀漢的黃皓。不過,諸葛亮經常教導劉禪要遠小人,為什麼他沒有直接把黃皓殺了呢?黃皓在當時是怎麼一步步發展起來的,為何其他人都對他沒辦法,而是等到蜀漢滅亡之後,司馬昭才把黃皓殺了。

    1.黃皓的發跡史

    黃皓的人生,基本上可以以公元246年作為分界線。在此之前,黃皓就是一個小宦官,得到劉禪的寵信,他當然就想順杆往上爬。不過,卻有一個人每次都把他從竿子上拽下來,那就是董允。董允是蜀漢重臣,是非分明,是一個非常好的正直之臣,諸葛亮也經常給劉禪提到他,把他安排在劉禪身邊,的確對劉禪的行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這個時候,黃皓是根本不敢有什麼行為的,但是246年,董允去世,接替董允的是陳祗。陳祗不像董允那樣排斥黃皓,相反,他們互為表裡,黃皓也終於有機會開始參與政事。此後,黃皓把持朝政,在劉禪身邊進讒言,讓那些正義之人都被劉禪疏遠,劉禪聽不到忠言,耳邊又滿是黃皓的奉承討好,又怎麼可能好好治理國家?

    當時諸葛亮擔任丞相,大權獨攬,劉禪自己本身都沒有什麼實權,黃皓就更不可能了,而且既然諸葛亮在,又怎麼會輪到一個小宦官蹬鼻子上臉。而諸葛亮死後,還有董允經常給劉禪的行為作出勸誡,他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黃皓的發展,黃皓到這時候還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但是當董允也死了,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黃皓的勢力越來越大,甚至讓姜維也不敢惹,連成都都不敢回去,而在最後,姜維請求調兵以防備鍾會,黃皓崇信巫術,告訴劉禪魏軍不會到來,劉禪就聽信了,而大臣們對此毫不知情。終於,蜀漢覆滅,黃皓被收押,他雖然通過賄賂免於一死,但是到了司馬昭面前的時候,黃皓還是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黃皓禍國殃民,司馬昭下令,將他凌遲處死。一個因為自己的行為,而為蜀漢覆滅揹負了太多罪名的人,最終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 6 # 小凌說史

    諸葛亮是在公元234年逝世,而據史書的記載直到24年後,也就是公元258年黃皓才開始亂政。

    看似兩人不在同一個時期,但是據《三國志》記載:“後主漸長大,愛宦人黃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這說明諸葛亮在世時劉禪已經開始寵信黃皓了。諸葛亮卻不殺他,這令人感到不可思議!難道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面說的“親賢臣,遠小人”都是表面文章,故意做給別人看的?

    其實不能怪諸葛亮不殺黃皓,而是沒有殺黃皓的理由:

    一: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黃皓壓根就沒有什麼實權,頂多就是宮裡一個小太監。在強勢的諸葛亮面前,劉禪都沒有什麼權力可言,何況是他手下的小太監?所以沒有必要去殺一個整天陪著劉禪玩耍的黃皓。

    二:諸葛亮成為託孤大臣後,就一直想著如何興兵北伐,還於舊都,經常都帶兵在外征戰,不是太顧得上宮裡面的事情。據《三國志》記載:“允常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於皓。皓畏允,不敢為非”這個時候主要是董允在宮裡面負責管事,黃皓也非常怕董允,沒有能力、也不敢做什麼壞事。

    三:黃皓作為劉禪身邊的親信也不是想殺就可以殺的,打狗還要看主人,何況黃皓的主人是劉禪。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黃皓沒有犯下什麼大過錯,諸葛亮就沒有殺他的理由,總不能直接因為看黃皓不順眼就殺了他吧,這樣簡單粗暴的做法讓劉禪面子往哪擱?

    景耀元年(258年),在鎮軍將軍陳祗逝世後,黃皓才開始把持朝政大權,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逝世24年了,他想管也管不了了!

  • 7 # 初心如舊

    諸葛亮為啥不把黃皓殺掉,豈不是絕了後患?

    看三國志--劉禪傳:【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黃皓始專政】從這裡看出,黃皓在景耀元年(238)年才得勢,而諸葛亮早在四年前的建興十二年(234)就去世了。可能諸葛亮在世時,黃皓也在宮中,只不過可能只是一個小宦官,諸葛亮事務繁忙,根本無暇顧及此類人物,只有多下功夫,重複勸誡劉禪親君子,遠小人。

    注意:這一年史官說了句話,就是景星見,這是天象學,意思是有大變化。這其中也包含了古人總結的經驗,不過一般普通人很難參透其中玄機,直到最終結果顯露,才覺得確實奇怪。黃皓受寵幸的238年,距離蜀國滅亡的炎興元年(263)還有二十四,五年之久,說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絕非危言聳聽。

    當然,現實當中,有人對劉禪,甚至黃皓很感冒,認為這才是會生活,值得擁有羨慕。不過,黃皓最終沒有免掉一刀,下場不好。劉禪雖然昏庸糊塗,但看來沒忘老爸劉備先生的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沒作太過惡劣的壞事,總算得以善終。

    諸葛亮最終其實也明白,阿斗靠扶是難以持久的。演義117回寫鄧艾偷渡陰平後,見到道旁一座石碑,上有“諸葛武侯題“字樣,其文曰:【 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鄧艾大驚。這說明諸葛亮對這個結果是有預料的。二火就是“炎“字,初興就是改元剛半年不到,蜀就亡了。(4:49)

  • 8 # 歷史雲頂

    諸葛亮臨死前,特意囑咐要殺魏延這樣一位強將,卻放著亂法亂綱的黃皓不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不應該是迅速處理掉像黃皓這種無法無天的人麼?

    不過諸葛亮在這點上還是稍微高瞻遠矚了些,作為一名謀士,必然為了主子的大業著想。諸葛亮從最開始就覺得魏延不行,想必日後有很大可能會謀反,所以安排了心腹下屬盯死了魏延,在自己去世後,這魏延一旦有什麼動靜,就立刻處決。

    這和魏延的個人性格有著很大關係。魏延其人武功高強,他在自己心中也掂量過自己的水準,自古以來,無論是什麼樣的驕兵悍將,都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到最後不聽勸阻和安排,甚至會覺得國家領導無方,策略不行,才導致軍隊屢吃敗仗。

  • 9 # 小屋253315373

    在本質上黃浩和諸葛亮都是劉禪的寵臣。諸葛亮開府,有實權,在蜀國內政外交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諸葛亮權力慾望過重,對劉禪有諸多的限制,最主要的依靠就是董允。此時黃浩只是一個小太監,靠著陳抵上位,董允死後逐漸嶄露頭角。因此黃浩和諸葛亮之間應該不會發生交集。至少黃浩的級別還輪不到諸葛亮來操心和處理。

    黃浩說到底是代表了劉禪利益,代替皇帝在發表意見,應該說黃浩還是很忠心的。只是劉禪在權力回收過程中遇到了太多阻力,無法達成預定目標,無論是益州派、東洲派還是荊州派都形成了密集的利益體,矛盾日益激烈。皇權收復工作非常艱難,最後不得已讓黃浩背鍋來平息眾怒。所以黃浩是有點冤枉的。

  • 10 # 漢強20

    因為黃皓當時是後主劉禪的“閨蜜",殺之就有威震其主之嫌。而威震其主就顯得諸葛亮的不忠,君臣就產生隙裂,對社稷更不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該不該體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