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銘蘇先生
-
2 # 東方閏土養木
二戰中希特勒不敢打的國家首推瑞士。瑞士是個山區國家,地形複雜,大兵團難以快速機動,機械化裝備因為地形的原因使用效能會被大幅削弱,瑞士又是個高度尚武的國家,全民軍事素養極高,以精工製表和尚武軍刀聞名世界的國家一看就知道不好惹,關鍵是瑞士與德國關係很好,以自身中立國的身份幫助德國採購了大量戰略物資,還有就是很多德國高官將自己由各種渠道得到的大量財物和珍寶存在瑞士銀行,所以希特勒不敢打的國家瑞士應該排第一。
-
3 # 五味社
希特勒一次又一次創造戰爭神話,但出於戰爭成本考慮,始終沒有進攻這兩個國家:瑞士和瑞典。
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立瑞士為“永久中立國”,即便瑞士是中立國,但並不意味著不存在軍隊。瑞士實行國民戰爭模式,二戰爆發後,瑞士動員50萬的兵力,面對全民皆兵的瑞士,進攻是得不償失之舉。
瑞典也為中立國,同樣實行國民戰爭模式,希特勒進攻它也完全沒有必要。更何況德國佔領丹麥與挪威後,已經達成他的戰略目標,獲得大西洋出海口,而且瑞典在二戰期間與德國為曖昧的合作關係。
-
4 # 風暴英雄61083431
任何國家不存在敢不敢打的問題,我大清太后一不高興都感向十一國宣戰。問題能打得過嗎?
所以敢不敢打是一會事,為什麼打,打得贏要達到什麼目的才是原因。德國打初期打的幾個國家及地區主要都是為一戰報仇,收腹失地擴張領土。對英法及英法當年扶持起來的小弟們是毫不客氣的。特別波蘭當年是割了德國大片土地復國的。
對這些歐洲國家希特勒還是很給面子了。雖然佔領了這些國家但除了猶太人並沒有迫害,給英國停戰的條件也相當寬裕。目的就是我現在的地盤你們承認,一戰的恥辱我報了就OK了,大家沒必要魚死網破拼命。
至於非洲戰場什麼的都是義大利個逗比把德華人帶溝裡去了,本來也沒那功夫去打那些地方。中期幹蘇聯德國是下狠心的,原因麼信仰差異太大,所有歐洲國家把共產視為洪水猛獸,必須把這個強大的蘇聯徹底消滅。東線前期也是一路超神。德國打那個國家都是很有計劃及原因的。而且也基本能有把握。
至於敢打我還是佩服德國的豬隊友日本,戰爭信心膨脹,為了美國不出口他石油的事,去打美國,工業,經濟,軍事不在一個體量上去作死。好吧把美帝扯進來,美帝給蘇聯英國輸血,坑的是誰還不是德國。其實德國沒打算和美國過不去,畢竟太遠了,德國陸軍強大但海軍不怎麼樣,連英國這麼近都沒搞定去打美國本土更不可能。所以敢打不算什麼,問題你要掂量下為什麼打打了的後果。
-
5 # 謀士說
在歐洲,像英國、法國、蘇聯這樣的全球性大國,德國都敢打,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他不敢打的。德國要征服某個國家,這個要看德國想不想打,打了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比如瑞士,其實希特勒本來要攻打他的,最後放棄了,至於什麼原因。現在的軍事家們也只能猜測,為什麼放棄進攻瑞士。有可能是為自己留條後路,以防萬一,把瑞士作為轉移財產的中轉站也有可能。另外,瑞士是中立國,對德國沒有敵意,像個乖小孩,對德國沒有任何威脅,打不打都無所謂。還有一個國家瑞典,也是歐洲的中立國,而且已經站在了德國一邊,一直向德國輸送礦石。也就是他們的武器不會針對德國,只要你不打我,我就對你很友好。你佔領其他國家,我也不反對,只要不打我就是了。
在歐洲除了德國的盟友,其他不友好的國家,基本遭到了德國的入侵。還好希特勒沒有把蘇聯打下來,不然,這個地球估計都會被希特勒征服。所以,蘇聯一旦被征服,在這個世界上估計真的是無敵手了。
-
6 # 世界真的很大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又不是小孩子打架,敢不敢不是主要問題,以國家利益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外交上的考量,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是希特勒敢不敢打的問題,而是想不想打應不應該打打不打得過來的問題。
希特勒不是傻瓜,他不可能與全世界為敵。他也需要盟友,需要一些國家保持中立,無論是實質上的還是名義上的中立。比如瑞士,早在1815年就確定為永久中立國。如果納粹德國開打小國瑞士,在世界上引發的危機肯定比打波蘭打法國嚴重得多。
何況瑞士人口中,有相當部分的日耳曼人,情感上是親近德國的。事實上,瑞士的中立,對德國也有好處。藉著中立之名,瑞士的銀行,為納粹政府洗白了許多財富,是納粹的秘密金庫和提款機。納粹存在瑞士銀行的錢究竟有多少,二戰結束N多年後,仍然是一個謎。
再比如西班牙,在二戰前的內戰中,都得到過德國和義大利的大力支援,二戰期間卻宣稱自己是中立國,雖然在政治上,佛朗哥是完全站在軸心國一邊的。希特勒對此心知肚明,此時的西班牙,戰鬥力極為有限,所以樂見其中立國的宣告。
西班牙志願兵,有加入盟軍的,也有加入軸心國軍隊的。但是作為政府,西班牙和納粹德國秘密簽署了一系列貿易合作協議的合作,在自家的資源都十分缺乏的條件下,還將鎢礦、石油、煤和其他原材料,獨家賣給德國。
雖然我們說,希特勒在戰略上有很多失誤,但是打不打哪個國家,顯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目的性很強的,而不是小男孩一時呈勇的敢,或者不敢。
-
7 # 巴山夜雨涮鍋
二戰中沒有哪些國家是希特勒不敢打的。所謂“憑實力中立”的,其實背後都和納粹有py交易。
希特勒在二戰時期,鐵蹄踏平歐洲。整個歐洲只有英國和蘇聯矗立不倒,還在和他硬頂著。過去宣傳有些國家守住了中立,所謂中立都是立而不中,背後跟納粹達成了協議,納粹留下來多個門路罷了。
說說全部歐洲國家的情況吧。
法國、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希臘、阿爾巴尼亞、波蘭是被攻滅、佔領了。
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匈牙利這些是盟友、僕從國,一起出兵打蘇聯的。
奧地利被合併。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被吞併了,斯洛伐克成為僕從國。
南斯拉夫被佔領,留下一個克羅埃西亞作為僕從國。
然後是幾個所謂的中立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雖然中立,但都是法西斯國家,是德國和義大利的友好國家。兩國獨裁者都是墨索里尼的粉絲,尤其佛朗哥完全靠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上臺。不過必須說,這倆確實夠聰明,沒有蹚渾水。
瑞典號稱中立,其實也暗中向納粹低頭,准許希特勒經過他調兵。
瑞士,過去號稱全民皆兵使得納粹不敢入侵,說希特勒研究過打下瑞士要損耗一百萬大軍,所以不值得去。其實,是留著瑞士好幫納粹洗錢……
最後說下唯一一個有骨氣的中立國家,聖馬利諾。
這個彈丸小國面積只有100多平方公里,人口幾萬,全國被義大利包圍。墨索里尼也尊重了它的獨立和中立。直到盟軍進攻義大利本土,中立才被破壞。當時,不少難民都進入聖馬利諾避難,英軍戰機居然連續4次對聖馬利諾進行轟炸。憤怒之下,聖馬利諾同時對盟國和軸心國兩邊宣戰。
-
8 # 成都地產逍遙君
不敢打,不值得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二戰時期,希特勒真正不敢招惹的只有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美國是希特勒計劃中最後的對手,而德國征服歐洲,摧毀蘇聯,最後制服英國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必須有個前提條件就是美國不介入,但很可惜美國不會,恐怕就算沒有偷襲珍珠港也是如此。
希特勒瞧不起美國,認為那是一個墮落和種族混雜的國家,但他依然在盡力避免美國捲入戰爭。使美國不捲入戰爭,是德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的主要任務,他們用盡一切手段,包括賄賂國會議員,試圖津貼作家和資助“美國第一委員會”,支援孤立主義者。
甚至直到1941年7月9日羅斯福宣佈美軍將接管英國對冰島的佔領,威脅德國海軍側翼之時,希特勒也依然選擇了息事寧人,一直沒有接除海軍不得進攻美國船隻的禁令。在10月16日夜間,美國和德國的海軍有了彼此的傷亡。,也就是說,在珍珠港事件前,兩國就真槍實彈地交過手了。
最終因為軸心國三國條約的條款,加上希特勒受夠了羅斯福對其本人和納粹主義的種種攻擊,以及美國海軍在大西洋對德國潛艇的戰爭行動,希特勒最終猶豫再三下才向美國宣戰,可以說,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讓希特勒這麼憋屈過,明明痛恨卻根本不敢去主動招惹。
而在歐洲,就沒有所謂希特勒不敢打的國家,無論是英法還是蘇聯。當然,對於蘇聯,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德國高層都低估了其實力,他們不清楚有著如此戰略縱深的蘇聯究竟有龐大的生產潛力,最終因為種種因素而落敗。在面臨對莫斯科還是基輔方向突破的會議上,希特勒曾經對古德里安這樣說過——“如果我知道俄華人的坦克數量真的像您那本書中所說的,我相信我就不會發動戰爭了。”
至於中立國,就算了吧,希特勒不打中立國的原因只有一個——不值得。無論是瑞士還是瑞典皆是如此,而他之所以攻打比利時,也是一切出於利益上的考慮。
比如戰爭的第一年,德國消耗的1500萬噸鐵礦砂有1100萬噸要從瑞典進口。希特勒曾經向海軍指出,一箇中立的挪威有他的好處,可以使德國不受英國的干擾而得到瑞典的資源。
但1939年11月俄國對芬蘭的進攻改變了這一點,為了援助芬蘭人,英法在蘇格蘭組織遠征軍,但如果要去芬蘭的話,必須透過挪威和瑞典,所以希特勒不會讓他們有任何截斷鐵礦砂供應的機會,從而轉變了對挪威的態度。
1938年時美蘇德英法日意七個國家的製造業份額加起來佔據世界總量的79.9%,其他的國家在他們看來能有多強大呢。這還是像英國和蘇聯,美國他們的軍備經濟還沒徹底爆發起來的時候。
-
9 # 兵說
糾正一個錯誤,在希特勒的眼中世界就是他的,沒有什麼國家是不敢打的。當時蘇聯是世界上的大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兵力充足,不還是照樣和它打了好幾年。儘管最後還是以德國的戰敗而結束戰爭。當時希特勒擁有幾百萬的精銳部隊,在歐洲所向披靡,有些國家之所以沒有打下來,是覺得拿下它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另有的國家屬於親德派當權,德國沒有必要佔領它們。
世界上有一種國家,不參與戰爭,也不支援交戰雙方的任何國家。這些國家統一被稱為中立國。二戰時期中立國主要有瑞士、瑞典、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葡萄牙和西班牙不用多說了,這兩個是親德國家。愛爾蘭距離德國太遠了,在英國的北邊,德國就算想打它也夠不著。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這幾個小國還沒有經過太激烈的反抗就被德國一口給吞下去了。這樣來看,就只剩下了瑞典和瑞士。
先來看看德國為什麼不攻打瑞典?瑞典和瑞士許多人會弄混,“士”意味著人多,所以瑞士居於中歐人口密集的地區,反之瑞典居於北歐地區。瑞典的國土面積不大,但它可是個老牌的歐洲軍事強國,現在依然是北歐強國。瑞典這個國家從中立開始,就明白一個道理,要想不被欺負就得軍事力量強大。所以瑞典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悍,並且全民皆兵,瞬間就可以變出幾百萬大軍。另外瑞典資源豐富,尤其是鐵礦石,不打瑞典也可以進口。希特勒也就不想打瑞典了,並不是所謂的不敢打。
再來看看瑞士,這是個中歐國家。瑞士銀行想必都聽說過,許多人都選擇將錢存進瑞士銀行。這也凸顯出瑞士的金融安全,據說希特勒也在瑞士銀行存有一筆金額不菲的美元。瑞典還有個為人所熟知的東西就是瑞士軍刀,這從側面表明瑞士的軍工產業也很發達。與瑞典相同的是,瑞士也有著一支強大的軍隊,戰鬥力也非常強悍。德軍統帥部曾經預估過,要想拿下瑞士要付出幾十萬人的犧牲。這代價有點太大了,還得留著部隊去打蘇聯了,結果希特勒也就沒有兵力去打瑞士了。
-
10 # 歷史這樣說
阿道夫·希特勒是戰爭狂人,二戰期間橫掃歐洲大陸,傳統大國法國都被打了下來。
但還有一些歐洲國家沒有受到德國侵擾,比如瑞士、瑞典等國,悅史君給大家分析一下。
希特勒發動對外戰爭,用的是為德華人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在這個口號下,他四面出擊,法國、英國、蘇聯等歐洲大國都敢較量。
有人說,希特勒不敢打中立國,但這並非事實,荷蘭、盧森堡等國照樣被佔領,至於瑞士、瑞典,一是佔了沒有多大好處,二是跟德國有合作關係,不需要去佔領。
除了直接佔領,義大利、匈牙利等國是德國的協同國,不需要希特勒去佔領,本來就是一致行動的。
葡萄牙、西班牙本來就跟德國關係好,梵蒂岡在義大利境內,這幾個國家都不需要希特勒動手。
愛爾蘭在英國旁邊,英國沒有被打下來,愛爾蘭自然也不方便打,但希特勒絕非不敢打,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到這裡,悅史君認為大家也看明白了,歐洲沒有一個國家,是希特勒不敢打的。
不過,在歐洲之外,希特勒有一個國家始終保持距離,那就是美國。
希特勒一直避免跟美國交戰,甚至在美國支援英國、蘇聯時,也刻意避免直接對付美國,這裡面悅史君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美國距離德國較遠,攻打還不現實;二是美國實力強大,再開這個戰場顯然會加速崩潰。
事實上,在日本貿然襲擊珍珠港後,希特勒也決定對美宣戰,這直接導致戰局越來越惡化,滅亡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
11 # 猴子軍師
二戰時期,歐洲作為戰爭的主要戰場,歐洲絕對大部分國家都曾主動或被動地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瑞典為何卻能倖免於難?
第一:瑞典是中立國
德國橫掃歐洲時,瑞典曾在五年左右的時間內被德國包圍,但卻始終沒有對瑞典採取進攻,首先是因為瑞典是典型的中立國。1780年,瑞典調整對外戰略政策,與俄國、丹麥簽訂聯合武裝中立同盟,當時的瑞典國王約翰十四曾寫信給英國首相帕默斯頓,信中非常堅決地表明瞭自己的立場:“我的政策將是盡我全力嚴守中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典態度堅決而頑強地在德、俄之間維持中立,在戰爭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冷靜地置身事外。後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瑞典作為創始會員國與其他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一起加入國聯。這微妙地改變了瑞典絕對中立的政治立場,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臨前,瑞典再次調整戰略,表明了自己的中立的立場。
第二:瑞典的軍事力量雄厚
瑞典也不是吃素的國家。在公元1000年前後,瑞典、挪威和芬蘭組成了維京海盜,三國勢不可擋地橫掃了西歐,算是一站成名。後來又與德國所在的聖羅馬帝國、波蘭和立陶宛所在的波蘭立陶宛聯合國相繼開戰火拼,取得了勝利,完成了瑞典的軍事戰略構想,同時也向歐洲展現了自己的戰鬥能力和軍事力量。
就當時而言,瑞典的軍事力量絕對算得上是佼佼者,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不容小覷。當時瑞士的戰鬥機、潛艇、戰艦、坦克等重武器裝備,在國際上都處於領先水平。雖然國家人口少,但軍隊力量也不小,且有勝仗在前,德國進攻瑞典,勝算很小,就算是打平,也是兩敗俱傷的局面,不划算。
第三:瑞典礦產資源雄厚 且是德國礦產資源的主要進口國
瑞典鐵礦石資源豐富,而德國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主要的鐵礦石來源就是魯爾工業區和瑞典。當時德國每年從瑞典進口的鐵礦石佔生產量的三分之一,是德國的主要礦產資源進口國,如果對瑞典採取進攻,首先要有足夠的鐵礦石,才能有厲害的裝甲部隊,而瑞典作為擁有者坐山觀虎鬥的超高智商的一國,不會沒想到這一點,從而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牽制德國。
-
12 # 懷疑探索者
希特勒不是瘋子,他並不是見人就咬。有一個國家,是希特勒根本不想動的,最後是被日本拖下了水。大家都很清楚,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美國當時的綜合國力已經是世界第一強,工業潛力遠遠超過德國。就說美國的GDP這一項指標,就超過德國日本義大利法國四國GDP之合。美國國內的主流,當時是不想打二戰的,這是因為美國曆史有一個門羅主義,就是你們歐洲打得熱火朝天,那是你們的事情,我們是美洲和你們距離太遠,我們不想摻和進來管這個閒事。美國不想動手,就只提供一些軍火和戰略物質給同盟國,順帶封鎖日本。日本當時和中國開戰,正焦頭爛額,戰略資源的通道被美國掐斷了,什麼石油,橡膠,鐵礦石,這些急需的物資都被美國禁運了,能不上火嗎?日本軍方大本營就要求山本五十六對美開戰,山本五十六聽說要動美國,嚇得幾乎哭了,他知道美國這樣的龐然大物不是小小的日本惹得起的。但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不得不服從軍方的任務。於是有了震驚世界的偷襲珍珠港。美國隨即宣佈對日作戰。美國捲入世界大戰,有幾個人的反應恨激烈。一個是斯大林,據說他跪了下來,哭了。一個是老蔣,也很激動,說有希望了。還有就是丘吉爾,非常的開心。
只有一個人暴跳如雷,那就是希特勒。日本對美國開戰,根本沒有事先通知希特勒。希特勒知道,日本和美國開戰,對戰爭意味著什麼。當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報被送到希特勒面前時,希特勒一下子跳了起來,高聲咆哮,怒聲呵斥了他的日本戰友。對於日本的行為,希特勒認為是對他事業的背叛,希特勒憤怒到極點,氣得破口大罵日本:“這頭沒吃飽的笨牛!笨牛!愚蠢的笨牛!”希特勒原本有個如意算盤,就是他指望著日本跟他一起合作,從蘇聯的遠東方向出兵,分頭夾擊,一舉幹掉蘇聯,沒想到日本偏要惹自己最怕的美國。一群狼在混戰,坐山觀狼斗的老虎被觸怒了,結局可想而知。從日本偷襲珍珠港這一刻起,就敲響了法西斯的喪鐘。
-
13 # Y圓子同學Y
第一個離最近肯定是瑞士,瑞士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保有武裝中立立場。德國曾估計若是進攻瑞士將付出高達100萬人的傷亡代價,首先瑞士位於阿爾卑斯山脈最高海拔地區,享有“歐洲屋簷”美譽。德軍若是進攻雖然閃電戰坦克無法發揮,只能在沿著低窪高山地帶中間行進,非常危險。德國空軍同樣在這樣地區作戰會受到高海拔,高氣旋的影響無法正常發揮,甚至會自身難保墜機危險。
瑞士軍隊是全民皆兵,在本土作戰人人都是合格的山地戰士。他們只需要把守山口或者摧毀就可以卡死德軍進攻路線,戰爭若是推到冬天。高海拔高寒地帶壞境將比東線戰場蘇聯冬天更加惡劣!
第二,就是瑞典了,德軍雖然佔領了北歐小國丹麥與挪威,但是不敢冒然進攻北歐瑞典!瑞典首都與大型城市都在沿海邊,非常容易攻取。但是瑞典擁有寬闊戰略縱深,即便德軍佔領瑞典首都以及沿海城市,瑞典軍隊會退至縱深地帶利用茂密森林與德軍周旋,冬季若是來臨善於冬季作戰的瑞典人會給德軍造成更大的損失,蘇芬戰爭時期蘇軍就曾被芬蘭軍隊冬季戰術脫得精疲力盡。因此德國攻擊瑞典不僅不能佔領瑞典全境,反而只會陷入疲憊不堪消耗戰中得不償失。
第三,西班牙。德軍雖佔領了法國,雖然過去拿破崙這麼幹過,德國但是還不會對同為法西斯國家政權的西班牙發動戰爭。
第四,美國。一戰美國突然參戰,給德國留下深刻印象可謂是“刻苦銘心”。甚至付責任的說,如果一戰美國沒有參戰,在俄國退出戰爭時期,僅憑英法協約國集團是絕對不可能打贏德國的。即便是英法勝了,也是“慘勝”,而德國的戰敗也不會那麼“徹底”,但正是由於美國的參戰,德奧為首的同盟國是輸得徹徹底底。
美國工業實力名副其實世界第一,但這個第一與第二之間產量的差距拉開可是數倍有於。美國在一戰時期工業產量比歐洲總和還多,而二戰時期生產總值超軸心集團德意日,等所有軸心國家總和還多出3~4倍。美國不僅能武裝自己,多餘物質都能完全武裝蘇英中等同盟國在內所有的國家。甚至在戰爭結束時候,由於剩餘物資實在太多,拉回國報廢處理問題更加麻煩,乾脆就地以白菜價賤賣處理……
一戰的慘痛經歷,使得二戰德國心存芥蒂,德國無論如何都不願,也不敢向美國宣戰。二戰時期希特勒有親口嚴令:“不許攻擊美國商/貨船”。德國潛艇也不敢貿然攻擊美國派往英國的運輸船,英國在美國支援下熬過了最困難時期!
-
14 # dzgthgfe666
希特勒智商很高,他有這麼多坦克,這麼多鋼鐵悍將,可是唯獨這些國家不敢打。
第一,瑞士
瑞士有阿爾卑斯山作為自然屏障,防禦了南方的義大利。同時,整個國家邊界上都有高聳的山,令周圍的軸心國都不敢動他。就算進攻了起來,瑞士人民也可以躲進去山裡,瑞士有很多的碉堡,德軍的鋼鐵洪流根本無法進入。沒有了坦克 ,瑞士的山地師是真正到了發揮的時候。瑞士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所以希特勒不敢動他。
第二,瑞典
瑞典是北歐國家,位於北極圈內。和挪威一樣,擁有林海雪原。並且給德國供應著石油,瑞典做為永久中立國,擁有很多碉堡和瑞士一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但他作為中上游國家實力還是很強所以希特勒打他的話,不至於。
第三,美國
美國的實力不可否認希特勒一直也不想招惹這一個可怕的敵人。但是他的三弟不靠譜讓他被坑,一不小心還全殲了太平洋艦隊。美國很生氣,對希特勒開戰了。這一下真把希特勒的打蒙了。所以他絕對不要找人美國這是他最怕的對手。
-
15 # Nautilus21
其實沒有哪個國家德國不敢打,不打是因為德國狂妄中帶著理智,發動一場大戰,本身從形式上就需要同盟和中立國的存在,這是有戰略用意的。另一方面,同盟關係也只會存在於某一段時間,當德國真的統一了歐洲,什麼西班牙,瑞士最終都會被殲滅。這不是假設,是歷史規律。
-
16 # 新時代沙琪瑪
敢不敢這麼人性化的表述不應該被用來形容國家決策。
德國並非要侵略所有國家,而是要去摧垮既有世界殖民體系,為德國滾去利益。納粹打出的旗號是反猶反布,實際上則是觸動了托拉斯帝國主義者的利益,遭到擊敗。
納粹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但客觀上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
-
17 # 逐魂梟
嚴格來說,不存在敢不敢打的問題,只有值不值得打的考量。英國、法國、蘇聯、美國都是當時世界列強,德國敢打他們,當然也敢打那些中立小國。都敢打大哥,還會怕小弟嗎?
那些中立國都只是些小國,比較大的也就瑞士和瑞典,納粹之所以不打他們,並非不敢,而是從利益考量來說,沒有必要。
納粹發動戰爭,主要目的是兩個:稱霸世界和掠奪資源。要稱霸世界,就必須擊敗英法蘇美等強國;要掠奪資源則要佔領那些資源豐富的地方,比如波蘭,巴爾幹等地。二戰時歐洲保持中立沒有被戰火波及的國家有:愛爾蘭,瑞士,葡萄牙,瑞典,西班牙,土耳其,梵蒂岡和一些忽略不計的小國。
這些國家中,像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本身就是親納粹分子,一直跟納粹德國走得很近,葡萄牙甚至派出一支軍隊參加了對蘇作戰。而西班牙佛朗哥政權本身就是在納粹扶持下建立起來的,納粹自然不會去攻打他們。
愛爾蘭的立場也是傾向於納粹,但它不在歐洲大陸上,中間還隔著英國,從地理位置隔絕了納粹進攻的可能性。而且愛爾蘭是從英國獨立出來的,跟英國關係本來也不好。
至於梵蒂岡,政治影響很大,但是國土位於義大利境內,而義大利又是軸心國成員,梵蒂岡在戰後幫助了大量戰犯逃離了歐洲。
土耳其也一直跟德國親近,一戰的時候,當時還是奧斯曼帝國,就跟德國結盟。二戰爆發後,土耳其在土蘇邊界囤積重兵。在貿易方面,則不停的輸出戰略物資給德國。只不過當時土耳其國內局勢混亂,動盪不安,才沒有加入軸心國。
瑞士比較特別,它是永久中立國,很多人都以為納粹不敢進攻瑞士,其實只是謠言。因為進攻瑞士實在是沒有什麼價值。瑞士本身多山,沒什麼資源,早些年瑞士人都是靠當僱傭兵謀生,後來才發展了鐘錶和金融業。對於納粹來說,不打瑞士比佔領瑞士的好處要多很多。因為瑞士的中立地位,德國可以獲得貸款,而且瑞士也確實給了。瑞士對於德國的幫助至今都被人詬病。
瑞典的情況跟瑞士差不多,同樣是永久中立國。當時北歐三國中,挪威已經被納粹佔領,芬蘭一度加入軸心國。瑞典由於位置太靠北,又不像挪威面向大西洋,戰略位置不重要,納粹佔領的意義不大。1940年7月8日,瑞典向德國妥協,同意德國經由瑞典境內向挪威運送軍事物資,並同意德國軍隊在境內透過。當時瑞典更加嫉恨蘇聯,因為歷史上雙方打了好多次,瑞典曾經一度強大,就是因為長期跟俄國打,最終才衰落的。
-
18 # 孫博士侃歷史
二戰中,連希特勒都不敢打的國家,從其特產可知該民族之強悍!
二戰中,納粹德國的坦克幾乎碾壓過歐洲大陸的每一寸土地,但是有一個面積只有4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希特勒卻不敢進攻,這個國家就是瑞士。可能很多朋友會奇怪,瑞士不是中立國嗎?德國自然不會進攻瑞士啊?實際上,想當中立國也要有足夠的實力,弱者並沒有權利選擇中立與否。那麼為何瑞士能成為在二戰中成功嚴守中立的國家之一呢?
No. 1 民族因素
瑞士人口雖然不多,但其民族組成卻比較複雜,其中,日耳曼人、義大利人、法華人是構成瑞士民族的主體。二戰中,希特勒一直以民族為口號,因此不能冒然對擁有大量日耳曼人的瑞士開戰。相反,希特勒與墨索里尼都很想爭取瑞士。
No. 2 經濟因素
在經濟層面,瑞士也對德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瑞士擁有大量黃金儲備,盟國、軸心國都有大量外匯在瑞士的銀行裡,為了不讓自己的金子蒸發,只好不打瑞士的主意。另一方面,德國的最重要盟友義大利幾乎不產煤,需要仰仗德國魯爾區的供應,而瑞士則是魯爾區向義大利運輸煤炭的最佳通道之一,因此,在瑞士保證這條運輸線路暢通的前提下,攻打瑞士就沒有必要了。
No. 3 外交政策
為了讓自己的國家免於戰亂,瑞士也在外交上做出了選擇。他們雖然沒有依附軸心國,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們依然與德國達成了很多有利於軸心國的協定。此外,瑞士還在資金、儀器、裝備等方面對軸心國提供一定的援助,在處理猶太難民方面,也站在了希特勒一側。這些外交上的妥協,也保證了瑞士的安全。
No. 4 軍事實力
當然,最重要的因素還是瑞士也擁有不俗的軍事實力,這是一切的根本。瑞士實行全民兵役,並且退伍計程車兵也要將所有軍需裝備帶回家,這其中就包括槍支和軍刀,以便國家有難,隨時上前線。大名鼎鼎的瑞士軍刀,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逐步成為世界知名商品的。
瑞士民族的彪悍之名也讓歐洲各國膽寒,在中世紀時他們就是以僱傭兵而聞名,因此打仗的事情他們重來都不慫。二戰之前,瑞士一直在增加軍費投入,而二戰剛剛打響,他們就做好了充分的戰爭動員。戰爭初期,瑞士防空部隊更是擊落了多架進入自己領空的軸心國飛機,這些宣誓軍事勢力的行為,也使德國不敢小覷瑞士。若非有超強的自衛能力,瑞士銀行裡面那麼多錢不早被搶光了嗎?
二戰中,嚴守中立的瑞士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尊重,其永久中立國的身份也得到了更多國家的認可。戰後,在世界冷戰的格局下,瑞士繼續保持中立,也成為美國和蘇聯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帶和領導會晤地點,而瑞士也以其中立身份而享譽世界。
-
19 # 桂柳田園阿湯哥
在我看來,二戰中沒有德國不敢打的國家。不過我們首先要知道,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並被迫簽訂了帶著削弱和羞辱性質的凡爾賽條約,這個條約在德華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在希特勒上臺後實行的Z計劃,就是踐踏凡爾賽條約的行動,並在當時得到德國民眾的支援。
那麼對於德國進攻的國家,我們可以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
1.凡爾賽條約是英,法等國強加在德國身上的不平等的和平條約。
2.納粹坑殺猶太人,因為一戰時期,主導英國經濟的猶太人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對德國乃至世界進行了一次資本掠奪,使得德國一戰後大傷元氣。
3.德國戰敗後,蘇俄立即廢止了跟德國簽訂的佈列斯特和約(蘇俄割讓323平方公里土地,賠償德國60億馬克)。
回覆列表
有人可能會說德國不打中立國,所以瑞士和瑞典才沒有被德國佔領,其實這種說法是不靠譜的。當時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個國家同瑞士、瑞典一樣都是中立國,同樣被德國佔領。
所以,德國打不打你不是看你是不是中立國,而是要看有沒有必要打。下面就說說瑞士和瑞典兩個中立國德國為何沒有打。
第一瑞士,德國的鄰居,德國之所以沒有攻打瑞士,原因有二一方面瑞士有可以快速集結的軍隊,據說幾周之內就可以集結50萬大軍,這個速度不是蓋的;另一方面瑞士為德國戰爭提供資金貸款和軍需物資的生產。也就是說,瑞士在戰爭中向德國提供了一些幫助,這樣的國家沒必要去打他,打的話還浪費子彈。
第二瑞典,北歐國家,也宣稱中立,軍事實力不低於瑞士。但是戰爭期間瑞士向德國提供鐵礦,同意德國軍隊從瑞典過境和同意境內鐵路幫助德國運輸軍用物資。在戰爭期間,瑞典共運送214萬德軍士兵和10萬節車皮的物資到前線。瑞典這麼配合德國的行動,德國為何還要佔領他呢?
所以,德國不是不敢打,而是看有沒有必要去打。瑞士和瑞典軍事實力較強,並且二戰時期還是比較配合德國的,所以德國沒有打這兩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