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狗旦345

    學習格律詩詞和對聯,平仄是初學者必須逾越的第一道門檻。

    格律詩詞最常用的有五言句式和七言句式,五言句式即每句五個字,七言句式即每句七個字。在寫詩寫詞時,把所選的字按照平仄有規律地交替排列,就可以收到音律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藝術效果。我們平時說話,可能沒有這樣的感覺,其實漢語的用字,已經在你不知不覺中用到了平仄的交替原則,只是我們習以為常了,我們也會時常覺得有人說的話這麼彆扭,有的句子這麼難讀,這裡就有平仄組合不恰當不自然的原因,只是我們不是語音學家,也就沒有去深究這些而已。比如:“花兒初開香和妍”,你肯定覺得不太上口,這是因為這七個字都是平聲,自然讀起來就拗口得很,古人早就注意到了這點,於是把第一聲、第二聲字(稱平聲)與第三聲、第四聲字(稱仄聲)交替使用,這樣才使得我們的語言婉轉動聽,讀起來自然上口,如“花朵初開香與豔”。

    詩詞的平仄,主要的是按兩個字一組為一個節拍的,即平平兩字為一個節拍,仄仄兩字為一個節拍,這樣交替著出現。

    例如,如果以平聲開頭,就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如果以仄聲開頭,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當然,在使用中,是不會這樣“平平仄仄”地無限迴圈下去的。有人把這種迴圈叫做“馬蹄韻”,其實這是一種不準確的提法,也會給初學者帶來誤解。平仄屬於聲調,不能叫做韻,韻即韻母,是相對於聲母而言的,如按現代漢語拼音,“芳”的讀音是“fang”,f就是聲母,ang就是韻母,這個字讀第一聲,即陰平(屬於平聲);“去”的讀音是“qu”,q就是聲母,u就是韻母,這個字讀第四聲,即去聲(屬於仄聲)。根據漢語言的自然習慣與節奏感,五個字與七個字一句最為上口,也最適宜表情達意,於是就形成了人們最樂於使用的五、七言句式。我把五、七言平仄交替的規律,總結為“兩字單一拍”,即在平平仄仄或者仄仄平平的交替中,是按照兩個字為一個節拍的,而其中總有一個字是單獨成拍的。希望我這種比較科學的提法會有助於大家對平仄交替的形象理解。

    從三字到五字,再到七字,都是按照“兩字單一拍”來安排平仄的。具體以七言為例:

    平平為一拍,如青山、東城,下面自然過渡到第二拍仄仄,如奮鬥,笑話,再接著第三拍又是平平,即:

    平平/仄仄/平平。這時已經六個字了,如果按八個字的,下一拍就該是仄仄了,事實上對七言句式而言,只剩一個字了,那就只能用一個“仄”了,這就出現“單個字為一拍”的情況了。根據末字用韻的需要,這一個仄,可以直接跟在前一拍“平平”的後面,也可以放在前一拍“平平”的前面,即這個“仄”可以有兩種放法: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

    窗含/西嶺/千秋/雪,平平仄仄平平仄,單拍仄聲字“雪”字在原詩中是在第三句句末,不需用韻,而要用仄聲,所以只要跟在千秋的後面)。

    一行白鷺上青天,平平仄仄仄平平,原詩句中末字“天”要用韻,單拍仄聲字“上”就要放到青天的前面。

    這樣,你就可以根據寫詩用韻的需要,靈活使用這兩種平仄句式了。

    而如果是以仄聲開頭的,即:

    仄仄平平仄仄。三拍後面的一拍就該是平平了,而七言只有七個字,當然也只要一個單拍字“平”就可以了,同樣,這個“平“可以放在最後,也可以放在前一個節拍仄仄的前面。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門泊/東吳/萬里/船(仄仄平平仄仄平,單字拍“船”放在“萬里”的後面),兩個/黃鸝/鳴/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單字拍“鳴”放在“翠柳”的前面)

    掌握了七言句式,就容易掌握五言句式的兩種情況了。即:

    (1)平平仄仄,下面一個應該是平,這個平,可以放在最後,即:平平/仄仄/平,如:天寒白屋貧。也可以放在仄仄前,即:平平/平/仄仄,如:柴門聞犬吠。

    (2)仄仄平平,下面一個應該是仄,這個仄,同樣可以放在最後,即:仄仄/平平/仄,如:日暮蒼山遠。也可以放在平平前,即:仄仄/仄/平平,如:風雪夜歸人。

    對於三字而言,應該是:

    (1)平平仄,(君知否/何時滅)

    (2)仄平平(鬢先秋/淚空流)。

    (1)平平仄的變格是仄平仄,(2)仄平平的變格是仄仄平。

    下面說說平仄的活用問題。

    從上面的平仄交替看,是兩個字為一組的,我稱之為一個節拍,而每一個節拍的節奏點是後一個字。所以這個節奏點是不能亂的,正如男女跳雙人舞一樣,節奏點亂了,就容易踩到對方的腳了,也就跟不上節拍了。如仄仄/平平/仄仄/平,每兩字一拍,後一個字,都是節奏點,每兩字一拍的前一個字,不是節奏點,如杜甫詩句“門泊/東吳/萬里/船”中的“門”、“東”、“萬”不是節奏點,平仄可以放寬使用,所以“門泊”,沒有用“仄仄”,而用了“平仄”;“泊”、“吳”、“裡”、“船”是節奏點,其中“船”是單字拍,這個字的平仄不能用亂了。“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一行”也沒有用成“平平”,而是用成了“仄平”,因為“一”字處也不是節奏點,而“行”字處是節奏點。當然,“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最後一個平,是用韻的需要,絕對不可亂了。這也正是古人總結的平仄活用的口訣:一三五不論,三四六分明。對於五言句式來說,就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細細想想,一三五,正好是每一拍的前一個字,不是節奏點,二四六正好是每一拍的後一個字,恰好是節奏點。

    掌握了平仄交替的規則,下面說說對句(或詩的下句)的平仄使用規則。

    對句雖然有規則,但是不能死記硬背,而是要找出其中的規律。我總結的對句總體規則是:上句平拍,下句仄拍,對上節奏點。

    還以七言句式為例:

    (1)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句的最後一個仄與對句的最後一個平為單位元組拍。例如:

    布衣/雖破/塵無/染(無名氏出句)

    仄平/平仄/平平/仄

    寒舍/難遮/夢自/香(丹鶴鳴霜對句)

    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句與下句的倒數第三字為單位元組拍。例如:

    風透/窗紗/燈/影碎(丹鶴鳴霜出句)

    平仄/平平/平/仄仄

    蟲鳴/玉砌/漏/聲殘(丹鶴鳴霜對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寫絕句時,第一、第二兩句的末字要用韻,要用平聲韻,這時更要注意規律了。還以七言的兩種句式為例:

    (1)平平/仄仄/仄/平平,單字拍的仄一定要放在兩字拍的平平前面,即放在倒數第三個字處。下句為了確保最後一字為平,就要用成:仄仄平平仄仄平,即單字拍的平放在最後。例如:

    天街/小雨/潤/如酥

    平平/仄仄/仄/平平

    草色/遙看/近卻/無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單字拍的平直接放在最後。下句為了確保最後一字為平,就要用成:平平仄仄仄平平,即單字拍的“仄”一定要放在雙字拍平平的前面。例如:

    草樹/知春/不久/歸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百般/紅紫/鬥/芳菲

    仄平/平仄/仄/平平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單字拍是個單字,又是獨立的一拍,是一個重要的節奏點,最容易出錯的就是在這個地方,所以一定要踩準它,用好它,否則就會出現常說的“三尾平”或“三尾仄”的錯誤了。

    說了這些,只是幫助理解平仄的交替規律,大家也可以硬記五、七言絕句的平仄排列:

    五言絕句的四種格式:

    一、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二、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三、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四、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絕句的四種格式:

    一、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需要注意的是,近體詩歌的尾字押的都是平聲韻,尾字為仄聲的不要押韻。每一首的第一、二句平仄要相反,即所謂的相對,第三、四句的平仄也一定要相反,即相對(簡稱對);第二、三句的平仄大致相同,叫相粘(簡稱粘)。

    絕句的四句後面依此類推再接四句,按照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分別對仗的要求,就成了律詩的格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楚國為什麼打不贏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