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
2 # 戰略論
德軍用於進攻莫斯科的是得到了加強的中央集團軍群,轄3個裝甲叢集和3個步兵集團軍以及第2航空隊,總計78個師,180萬人,火炮1.4萬門,坦克1700輛,飛機1390架。
而蘇軍用於防守莫斯科的是3個方面軍,即西方面軍(6個集團軍),布良斯克方面軍(3個集團軍和1個集團軍級叢集),預備隊方面軍(6個集團軍),總計95個師,125萬人,火炮7600門,坦克990輛,飛機677架。
以上是戰役初期蘇德兩軍的兵力對比,隨著戰役的發展,蘇軍從西伯利亞的遠東軍區陸續抽調了25個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的新銳部隊加入莫斯科的防禦中。同時臨時組建了以莫斯科市民為主的3個工人師、16個民兵師和大量的獨立營以加固莫斯科的防禦。
由於天氣極度惡劣,導致雙方的空軍都無法維持之前那樣的作戰,空軍對於這次戰役的影響極其有限,勝負將取決於雙方的地面部隊。而對於陸軍最重要的武器坦克方面,德軍之前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莫斯科附近的蘇軍部隊裝備了大量的T-34坦克,對比即使是德軍最好的四號坦克(75毫米短管火炮)也擁有很大的優勢,德軍的四號坦克只能在側翼摧毀蘇軍的T-34坦克。在古德里安的回憶中寫到好幾次德軍同蘇軍的坦克會戰中德軍的坦克損失都遠遠大於蘇軍,可見德軍的坦克技術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另一個影響陸戰的兵器便是火炮了,德軍雖然在火炮數量上近乎是蘇軍的兩倍,可是卻沒有充足的彈藥,尤其到戰役的後期,幾乎已經到了彈盡的地步。地處最前沿的德軍第2裝甲集團軍所屬的重型榴彈炮平均一門只有不到50發炮彈,以至於僅能維持一場高烈度的戰鬥。反過來蘇軍的火炮彈藥非常充足,莫斯科本身便是重工業區,且擁有發達的鐵路網,可以很快的補充前線的物資損耗。
-
3 # 賽門之略
1941年11月,古德里安等人的裝甲先鋒部隊已經開到莫斯林郊外,兵臨城下之際,斯大林毅然選擇舉行悲壯的紅場大閱兵,在白雪紛飛之下,數百輛坦克、幾十萬受閱部隊精神飽滿、視死如歸,荷槍實彈直接從閱兵場赴往前線,譜寫了一段傳奇蘇聯英雄歷史事蹟。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以北方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分兵三路以鉗形方式閃擊蘇聯,其中馮博克元帥率領的中央集團軍群下轄4個集團軍共51個師一路勢如破竹,橫掃大半個東歐平原,直到1941年8月初,北方集團軍群已經推薦到距離莫斯科城250英里處。
但急功近利的希特勒為了儘快佔領克里木半島和列寧格勒,從北方集團軍抽調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群和赫爾曼沃特的第三裝甲群,去支援南方和北非集團軍群遭到馮博克的反對但無濟於事。正式希特勒的分兵計劃拖延了進攻莫斯科的時間,給了蘇軍調兵譴將的機會。
1941年10月中旬為了加強馮博克的中央集團軍群進攻莫斯科,希特勒給馮博克增加了23個師。此時進攻莫斯科的兵力達到了74個師,包括14個坦克裝甲師和8個摩托化師,還有一個航空隊的支援,總兵力180多萬人,坦克1700多輛、飛機1400多架、大炮和火炮14000多門。其中德軍坦克以IV號中型坦克75mm火炮為主,穿甲能力不足,效能與後來研製的虎式和豹式坦克相差不少反坦克任務大都只能由步兵完成。
朱可夫在得到準確情報後,確認日本不會從遠東西伯利亞地區進攻蘇聯,而得以從遠東抽調大量的部隊支援莫斯科,至此保衛莫斯科的兵力達到95個師,外加後勤支援總兵力約125萬餘人,近1000輛坦克、大炮和火炮7600餘門、飛機677架,蘇聯火力方面明顯劣於德軍。其中蘇軍坦克型號有T34中型坦克、KV1重型坦克和BT7輕型坦克,裝甲和機動性方面優於德軍IV坦克。
莫斯科保衛戰進行到1941年12月初後,蘇軍的嚴防死守全面瓦解了德軍的瘋狂進攻,至此蘇軍開始進入全面反擊階段,負責進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指揮官馮博克元帥也被希特勒解除職務,最終以德軍是失敗而告終。莫斯科保衛戰德軍損失了60多萬人,包括大量的坦克、大炮、車輛等,而蘇軍也付出了70餘萬人是傷亡代價。
-
4 # 大將軍威武K
德軍方面,擔任進攻莫斯科的是中央集團軍群。為了確保作戰勝利,納粹德國給原本就實力雄厚的中央集團軍群又加強了兵力兵器!
在“颱風”行動發起之前,中央集團軍群編制內共有第2、第4、第9野戰集團軍,第2、第3、第4裝甲叢集,共有53個步兵師、14個裝甲師、8個摩托化師和1個騎兵師,另有“大日耳曼”團、黨衛軍騎兵旅、第900摩托化步兵旅等加強部隊,總兵力達193萬人,裝備坦克和強擊火炮近2000輛(佔整個東線德軍的80%),中重型火炮4000門(相當於東線德軍炮兵的2/3,其中105毫米火炮2300門,150毫米火炮1000門,210毫米火炮180門,火箭炮270門),另有迫擊炮、反坦克炮等輕型火炮1.4萬門。
擔負空中掩護任務的是得到加強的第2航空隊,共有1320架作戰飛機,其中460架戰鬥機、250架俯衝轟炸機、470架水平轟炸機、140架偵察機。然而實際可用的僅有戰鬥機172架、轟炸機230架、對地攻擊機120架,共計549架。
一下子在一個方向上集中如此眾多的兵力,這在德軍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蘇軍方面,
由於戰役初期的巨大損失,後備兵源尚未完全開發。在戰役開始前,集結在德軍正面的蘇軍共有西方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編有15個集團軍、1個戰役叢集,83個步兵師,9個騎兵師,1個坦克師,2個摩托化步兵師,共95個師。另有1個摩托化步兵旅、13個坦克旅、1個步兵團,2個摩托化團、4個獨立坦克營、71個炮兵團、5個近衛迫擊炮團。
總兵力125萬人,其中作戰部隊86.8萬餘人,裝備坦克990輛,輕重火炮7600門,其中新式KV型坦克、T—34坦克175輛。維亞濟馬戰役後,蘇軍統帥部又相繼從全國各地調集兵力補充西方方面軍,然而遠水不解近渴,至蘇軍反攻前,蘇軍總兵力約100個師,其中一線部隊76萬,加上支援部隊約102萬,裝備坦克600輛。
擔負支援的航空兵部隊一共有作戰飛機1368架,由各方面軍直接指揮的有568架,其中戰鬥機285架、轟炸機210架、強擊機36架,偵察機37架。另有遠端航空兵的368架轟炸機和第6防空軍423架戰鬥機配合作戰。
-
5 # 兵說
莫斯科保衛戰,從1941年9月30日持續到1942年4月20日。半年多的血戰,蘇聯軍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打破了希特勒不可戰勝的神話,是德軍在東線戰場走向滅亡的開始。我們來看看這場戰役中雙方力量的對比。
雙方將領:
蘇聯:朱可夫(時任西方面軍司令員)
德國:哈爾德(陸軍上將,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
博克(陸軍元帥,時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
參戰兵力:
蘇聯:15個集團軍、1個集團軍群,總計127萬人;
德國:76個師又2個旅,總計180萬人
武器裝備:
蘇聯:坦克990輛、火炮7600門、飛機667架(新式的飛機、坦克裝備不足一半,T-34也是剛剛實現量產)
德國:坦克1700輛、火炮1.4萬餘門、飛機1390架
德軍的主力就是博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主要集中於斯摩稜斯克以東地區。中央集團軍群下轄第2集團軍(司令魏克斯上將)、第4集團軍(司令克魯格元帥)、第9集團軍(司令施特勞斯上將)、坦克第2叢集(司令古德里安上將)、坦克第3叢集(司令霍特上將)、坦克第4叢集(司令霍普納上將),共74個半師,其中14個坦克師、8個摩托化師。(坦克第2叢集於1941年10月起改稱坦克第2集團軍,坦克第3、4叢集於1942年1月起改稱坦克第3、4集團軍)德軍的武器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較大優勢,尤其是在坦克、航空兵和摩托化步兵方面。
蘇聯方面參加會戰的有:西方面軍(司令科涅夫上將,下轄第22、29、30、19、16、20集團軍,其中第19集團軍在1941年11月改為突擊第1集團軍)、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布瓊尼元帥,下轄第24、31、32、33、43、49集團軍)、加里寧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葉廖緬科上將,下轄第3、13、50集團軍,外加一個集團軍級叢集)、西南方面軍右翼。
此戰也使德軍自挑起二戰以來第一次遭受了重大失敗。共計損失官兵50萬人,其中凍死凍傷10萬,損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汽車1.5萬餘輛。蘇聯損傷則更為慘重,達到六七十萬以上。
-
6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1年9月,蘇德戰場上基輔會戰,德軍取得首次大規模的殲滅戰勝利,讓蘇方損失70萬人,其中戰俘66.5萬人。
這場勝利,讓狂妄症的XTL沾沾自喜。
他要趁熱打鐵,繼續擴大戰果,將主攻方向定在了莫斯科。它是蘇聯最大的城市,是巴巴羅薩計劃中主攻目標之一。
然而,讓XTL沒有想到的是,SDL以空間換時間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基輔戰役讓蘇方贏得了四個星期的時間,就是這四個星期讓他們的“閃擊戰”徹底失敗。
一、 “颱風行動”開始,首都全民皆兵。
1941年9月30日,XTL開始實施“颱風行動”。投入到此次會戰總兵力達到74個師,總計180萬人;而蘇方只有125萬人,與其相比,無論從人數還是從裝備數量、裝備質量上都處於劣勢。
唯一能讓他們覺得放心的就是冬天即將來臨,它能減緩敵人的推進速度。
儘管蘇軍頑強抵抗,依然無法阻止德裝甲部隊的進攻勢頭。10月7日,德華人已從西、南、北三個方向包圍了該城。
10月10日,SDL將殘餘部隊合併整編,任命朱可夫擔任指揮。組建新的民兵師,做好進行巷戰的準備。45萬名首都居民(其中75%為女性)被動員參戰。
政府機關和重要企業已經緊急疏散。但是,SDL堅持留下來,他要和這個城市共存亡。
這個舉動鼓舞了留守軍民堅持抵抗的決心。關鍵時刻,領導人的行為和決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情報發揮作用,阻滯德軍進攻。
天氣開始轉冷,道路變得異常泥濘,不利於機械化行軍,XTL只好全線停止攻擊,等待大地封凍。SDL利用這難得的戰場間隙,迅速調動後方預備部隊前來增援。
這時,佐爾格從東京發回情報稱,短期內日軍不會發動進攻。於是,部署在西伯利亞的25個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調往保衛首都的前線。
這可是救命的25個師。短短十幾個字,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這就是間諜的作用。
11月15日,德方重新發動進攻,要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但此時,每前進一步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蘇第316步兵師的一個戰鬥小組,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戰,共擊毀了18輛德坦克,擊斃數十人,這個小組的28名戰士全部犧牲。
11月底,頑強的抵抗,惡劣的冬季,讓德軍疲憊不堪。已死傷15.5萬人,士氣低落,蘇方全面反攻的條件已經成熟。
三、蘇聯的冬天,是真冷啊。
零下20多度的氣溫,讓缺乏越冬準備的德軍倍感煎熬。士兵沒有冬衣,坦克和汽車的水箱被凍裂,發動機無法啟動,後勤補給也因糟糕的天氣變得困難重重。
1941年12月5日,SDL全面反攻,德軍完全沒有還手之力。當天,德博克元帥稱,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XTL眼看計劃就要泡湯,再一次歇斯底里地命令部隊不許撤退,死守每一個陣地,直到最後一兵一卒、最後一枚手榴彈。
1942年1月5日,蘇方乘勝發動全線反擊作戰。迫使他們後撤幾百公里,收復大片國土。德方損失約50個師,共傷亡50餘萬人(其中凍死凍傷的人數達10萬餘人)。
XTL氣的暴跳如雷,轉而把氣全部撒在前線將士身上。6.2萬名官兵因臨陣脫逃、擅自退卻等罪名被判刑,博克、布勞希奇,古德里安、施特勞斯等高階軍官撤職。
這次該SDL沾沾自喜了。
後記
這場保衛戰的勝利,使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更加鞏固,也極大改善了蘇聯的國際地位,更重要的是宣告了他們屢試不爽的“閃電戰”的徹底失敗。
反觀這段歷史,XTL的閃擊計劃是有可實現的,但這隻能是停留在紙面或理論上。他沒有算到的是,蘇聯有廣袤的戰略縱深,有頑強抗擊的軍民,更有讓人膽寒的嚴冬。這些恰恰印證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
-
7 # 軍武小咖
對於莫斯科保衛戰中人們並不陌生,是蘇聯為保衛國家而發起的戰爭,當時蘇聯的統帥為麼斯大林而德國的統帥是希特勒,人們知道當時戰爭很激烈,卻不知道斯大林在戰爭的開始就想要放棄莫斯科小鎮,用自己所準備的飛機和火車離開,但他當想到他一走蘇聯人民就喪失抵抗意識的困境,使他崩潰,他依然留下於蘇聯人民一起戰鬥,他不知他這一步走就成就了,世界上著名的戰爭——莫斯科保衛戰,以及蘇聯的勝利來保衛蘇聯的名譽。
在當時,戰火從1941年9月30日起燃燒了整整七個月,當時的對戰雙方分別是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德國和由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可謂是其規模之大,當時德國有180萬人,他們派出了78個師兒,蘇聯有125萬人,出了三個方面軍比德國多了17個師,雖然蘇聯派的師團多,但是人數少,而且德國的武器比蘇軍的武器多,但是德國卻戰敗,那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方面當時希特勒一看蘇聯武器和人數不如他們自己的多,以及在開戰前的過分輕敵竟然揚言三個月滅亡蘇聯,與諾門坎戰役中的日本所犯的錯誤一樣都是輕敵,這是造成德國戰敗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當時德國從八月份南北分兵,但南北軍隊褒貶不一,意見出現分歧導致了內部矛盾變得更加尖銳,這是造成德國失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次,由於蘇聯的深謀遠慮,在開戰之前,為了提高自身的軍事能力,斯大林秘密打造了一支,可以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也可以作戰的軍隊——西伯利亞軍團,當時的莫斯科保衛戰中持續了七個月,其中在冬季下雪的這種惡劣的天氣中,蘇聯仍然可以持續作戰,這一條件是使得蘇聯勝利的必然因素,這一因素蘇聯想輸都很難,而且希特勒當時嫌棄日本人,若德國與日本聯盟,說不定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是就是德國了。
在莫斯科保衛戰中,雙方交戰人數相差55萬人左右,而且德國軍隊武器裝置比蘇聯先進,數量也比蘇聯多的多。
-
8 # 榮華之武器堂
莫斯科會戰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雙方參戰兵力與裝備按照不同階段一一說明
1941年11月德軍第3坦克叢集進攻莫斯科
蘇軍防禦階段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
蘇軍參戰3個方面軍(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合計1250010人,裝備10524門火炮和迫擊炮、1044輛坦克和545架飛機
西方面軍:轄第16、19、20、22、29和第30集團軍,合計545935人,裝備4029門火炮和迫擊炮、486輛坦克和253架飛機
布良斯克方面軍:轄第3、13和第50集團軍以及葉爾馬科夫叢集等,合計225567人,裝備1743門火炮和迫擊炮、257輛坦克和166架飛機
預備隊方面軍:轄第24、31-33、43和第49集團軍,合計478508人,裝備4752門火炮和迫擊炮、301輛坦克和126架飛機
莫斯科保衛戰防禦階段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轄第2、4和9集團軍,第2-4坦克叢集(1941年10月坦克第2叢集改稱第2坦克集團軍,1942年1月第3-4坦克叢集改稱第3-4坦克集團軍),共180萬人,裝備1.4萬餘門火炮、1700輛坦克和1390架飛機。德軍內部資料為1183693人
1941年10月,朱可夫、布林加寧和索科洛夫斯基在西方面軍司令部
10月10日,蘇軍將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合併為西方面軍。10月17日,將西方面軍右翼部隊(第29-31集團軍)改為加里寧方面軍。
德軍自身統計中央集團群在10月份損失72870人
德軍11月攻勢期間,1941年11月15日-12月5日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轄第2、4、9集團軍,第2坦克集團軍和第3-4坦克叢集,共73個師-47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4個坦克師、8個摩托化師和3個警衛師以及4個旅。由於第2和第9集團軍被蘇軍加里寧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所牽制,德軍直接進攻莫斯科的部隊為51個師,其中13個坦克師和7個摩托化師
蘇軍西方面軍在11月上半月補充了10萬人、300輛坦克和2000門火炮,此外布良斯克方面軍的第50集團軍和加里寧方面軍的第30集團軍分別在11月10日和11月17日轉隸該方面軍。此時,方面軍共有5個步兵師、3個摩托化步兵師、3個坦克師、12個騎兵師和14個坦克旅。蘇軍擁有飛機約1000架
在此期間,德軍損失15.5萬餘人,770輛坦克和數百門火炮;德軍自身統計中央集團軍群在11月份損失40580人,11月15日-12月3日損失28904人
莫斯科防空部隊
蘇軍進攻階段1941年12月5日-1942年1月8日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170.8萬餘人,裝備1.35萬餘門火炮、1170輛坦克和615架飛機;德軍內部資料為873892人
蘇軍投入3個方面軍(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共110萬餘人,裝備7652門火炮、774輛坦克和1000架飛機
西方面軍:第5、10、16、20、30、33、43、49、50集團軍和突擊第1集團軍等
加里寧方面軍:第22、29和31集團軍
西南方面軍右翼:第13集團軍和科斯堅科叢集
12月18日,蘇軍重建布良斯克方面軍,轄第3、13和第61集團軍
蘇軍戰史資料是1941年12月5日-1942年1月7日損失370955人-純減員139586人,損失輕武器109.38萬件、火炮13350門、坦克429輛、飛機140架;而德軍損失數字即便按照蘇軍戰時公佈也只有20餘萬人,德軍陸軍戰時統計戰鬥損失77857人,半數為中央集團軍群
蘇軍總攻階段1942年1月8日-4月20日
蘇軍投入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共124.5萬餘人,裝備8700門火炮和迫擊炮、571輛坦克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156.9萬人,裝備1.3萬門火炮和迫擊炮、1100輛坦克
蘇軍統計1月1日-3月30日,德軍損失33.3萬餘人
莫斯科反攻
歸根結底,德軍的失敗主要是蘇軍有了預先準備,尤其是加強了反坦克措施和野戰工事構築阻止了對方的急速推進。而蘇軍預先準備的時間來之於德軍對基輔戰役的拖延。他帶來了蘇軍混亂的停止,為蘇軍莫斯科防禦和反攻的組織準備、物質準備就緒到位,也使得德軍將面臨苦不堪言的秋季泥濘和冬季嚴寒。同時,基輔戰役的結束即意味著莫斯科戰役的開始,這又使得蘇軍知道了德軍的準確進攻方向。
德軍在基輔戰役後儘管傾全力進攻莫斯科,不過此時任何突然性與亂而取之的時機早已不復存在,德軍僅憑已受削弱且分散的裝甲部隊力圖突破蘇軍的堅固防禦,必敗無疑。此外,德軍在集中兵力的同時,又使得南方與北方集團軍群打擊力量削弱,而已受重創的蘇軍在當地戰區兵力得以恢復,又為後來打敗德軍對羅斯托夫與提赫文的進攻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基輔戰役導致了德軍1941年整個戰場的全線失敗,而這個戰役又是德軍戰略指揮與指導失誤釀成的苦果!
蘇軍在莫斯科的殲擊機群
回覆列表
1941年10月“颱風”行動開始時,也就是莫斯科保衛戰中德攻蘇守階段。
德軍兵力和裝備
蘇軍兵力和裝備
1941年12月初,也就是蘇軍即將轉入反攻時。
德蘇軍兵力和裝備對比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