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圃茶餘飯後

    李世民愛才如命,對於長孫皇后只能說他慧眼識人,因才所用。是糟糠之妻,但也許並非是,紅顏最愛。自古中國才女難當

  • 2 # 讀上西樓

    唐太宗的老婆,長孫皇后(姓長孫氏),自幼喜歡讀書,時常就歷史上發生的大事件和皇帝交換意見。她力勸李世民朝堂上能聽取大臣的建議是開明之君,不要生力諫的大臣的氣。在世的時候,她親手撰寫《女冊》給唐太宗,批判漢朝明德馬皇后外戚勢力擴張一事。她力勸 太宗 從新啟用被 罷免的 房玄齡。死前,要求太宗 不要厚葬,墓室中勿放財寶,便不會引來盜賊。豫章公主出生不久,生母病逝(庶出)。長孫皇后視為己出,親自撫養。長孫皇后過世後,太宗在後花園建了一座瞭望臺,經常上去眺望昭陵,以解思念。有一次,和魏徵一起爬上瞭望臺,眺望許久,魏徵說:臣老眼昏花,什麼都看不到了。(魏 故意地) 於是,太宗還指給他方向。魏徵說:臣以為皇上是讓臣看獻陵(備註 李淵 ),原來是要我看昭陵啊!最後,太宗不知何故,傷心落淚,不久便將瞭望臺拆了。

  • 3 # 美映椒房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風流好色,後宮寵幸數百美人,一片彩旗飄飄,李世民和後宮美人們的庶出子女多達三十餘個。而他的嫡妻長孫皇后能在美女如雲的後宮中扛著自己的皇后紅旗不倒,必然有自己的獨家秘訣。

    1、面對後宮如雲的美女,長孫皇后不是爭寵,也沒有絲毫的妒忌之心,相反,她竭力關懷和滿足李世民對美色的要求。李世民喜歡美女,長孫皇后就派人到處奔走訪求,為他尋找絕代佳人。李世民後宮中的妃嬪要是生病了,長孫皇后不顧自己身體不好,必定要親自上門探望慰問,並且送自己使用的藥材給對方。李世民有個妃子難產而死,留下了一個女兒。長孫皇后親自撫養這個公主,對她的寵愛甚至越過了自己的孩子。長孫皇后毫無妒意、關愛妃嬪、慈愛庶出子女,對丈夫在生活上體貼入微,面對著這樣賢惠體貼的皇后,李世民能不感動嗎?

    2、長孫皇后把自己牢牢劃地圈於後宮,絕不參與干涉前朝實際政務。隋唐婦女有鮮卑遺風,即性格強勢,婦女在家當家做主,這的情況也反映在政壇,隋文帝獨孤皇后、唐朝武則天等都是婦女參政的典型,而長孫皇后卻反其道而行之。長孫皇后具備一定的政治才華,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進行激烈的奪嫡鬥爭時,長孫皇后和她哥哥長孫無忌都是李世民奪嫡集團的核心成員。長孫皇后參與過安撫高祖李淵後宮對秦王的偏見、玄武門之變前夕她親自出來鼓舞死士,可謂是李世民奪嫡的一大功臣。

    但長孫成為皇后之後,就再也不插手政事了。有時李世民主動詢問她,她以女人參與國事是“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意思是母雞在清晨打鳴,這個家庭就要破敗。比喻女性掌權,顛倒陰陽,會導致家破國亡)為由拒絕。而她對李世民的勸諫,僅限於透過引經據典或者說話的藝術去拐彎抹角軟化或勸解其性格行事中不適合的部分,絕不沾染參與實際事務。為了表達自己絕不幹政的決心,李世民有次病重得厲害,長孫皇后就給自己準備好了毒藥,一旦太宗去世她就飲藥自盡殉葬。臨死前她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太宗,再度申明自己的志向:我絕不做呂后!長孫皇后拒絕婦人干政的這種堅決態度,怎能不讓唐太宗對她的品德放心?

    3、在隋唐婦女普遍作風強勢的時代背景裡,長孫皇后堅決維護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等綱常倫理。長孫皇后閒時常在後宮讀書做筆記,嚴格要求自己以史為鑑,以成為一個更好的皇后,多年來積攢下了三十多卷筆記。她這種行為長達十年的時間裡唐太宗一無所知。宮人們看不下去,勸她把書獻給皇帝,長孫皇后說:婦女寫的書沒有邏輯條理,我的作品不配給皇帝過目。因此,直到她死後,這些作品才被宮人獻給李世民。唐太宗沒想到皇后竟然如此賢德,於是把這些作品編輯成《女則》傳播天下。長孫皇后病重時,皇太子李承乾一片孝心,想向皇帝請求大赦天下為母親祈福,長孫皇后拒絕了:為了我一個婦人這樣做是不值得的,如果堅持要這樣,我寧願速死!

    4、生活節儉。長孫皇后不僅自己一舉一動都符合禮儀規矩,而且也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她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樸素,平時衣食住行只取自己基本需要的,絕不多要一分。她的長子皇太子李承乾居於東宮,日常生活由乳母負責。東宮有些東西欠缺,於是乳母向皇后請求增加太子的器物,皇后嚴厲拒絕,並且批評道“身為太子應該注意留心自己的名聲和影響,怎麼能只惦記著東西不夠用呢?”

    5、打壓外戚。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李世民能奪嫡成功的最大功臣,李世民曾經感嘆道“我有天下,無忌力也!”,因此長孫無忌功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一。李世民上位後,曾打算任命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皇后知道後苦苦哀求,堅決重申長孫無忌和自己沒有成為呂后和霍光的心意。李世民沒有聽從,還是封了長孫無忌高官,長孫皇后再度堅決懇求降低哥哥的位份,李世民不得已改封長孫無忌虛職,長孫皇后這才高興了。

    長孫皇后完美履行了賢后職責,毫不妒忌、關愛妃嬪、在事業上對帝王有所襄助、又以侍奉帝王為尊,為了表達不幹政的決心,寧可拋下稚子們飲毒藥自殺殉葬,她的言行完美的符合古代儒家社會對她所處角色的要求,再加上唐朝後面有武則天、韋后、太平、安樂公主等一大群縱橫唐朝政壇,野心勃勃表達自我對權勢和情慾等慾望的政治女性,在儒家眼裡可不越發襯得長孫皇后是難能可貴“母儀何偉”了。雖然在貞觀朝,李世民曾打算立自己寵愛的弟媳齊王妃為新皇后,但被魏徵諫止。長孫皇后還是守護住了自己作為唐太宗唯一皇后的榮耀。

  • 4 # 水草連

    1、性格溫柔豁達,與人為善,這種人一般在宮裡都是受人喜歡的型別

    2、少年夫妻,兩人少年相識又青梅竹馬,加上長孫皇后對李世民能登上皇位也幫了很大的忙

    3、高情商高智商,對於皇上的心思瞭如指掌

    4、一直秉持著後宮不得干政的理念,對於國家政務堅決不問不聽不答

    5、聰明識大體,知道什麼該插手什麼不該插手

    6、給予李世民一定的空間,愛的收放自如

  • 5 # 貓叔說歷史

    說起長孫皇后,熟悉唐史的人都不會陌生,這是一位堪稱千古名後的人物。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然有一個賢惠的女人。這話說的頗有道理,正所謂"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您要是工作累成狗卻連個家也沒有,估計掙再多錢也是心煩意亂。中國的漢字很神奇啊,比如,這個"安"字,上面一個寶蓋頭,下面一個"女",這就是說,你要是有個房子,裡面有個女人才能安心吶。所以,賢內助是非常重要的。

    言歸正傳,咱先說說這位賢后的發跡史。長孫氏的家庭背景可是不簡單,人家世代官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標準的官二代。她的父親長孫晟是隋朝的右驍衛大將軍,祖上也是北魏、北周時期的大官,可以說是家世顯赫。這種家庭的好處是,女兒家也總是有不少的學習機會,能夠識文斷字,當然,如果你願意,還可以飽覽群書。所以,長孫皇后從小就精通文史,非常有教養。可惜的是,她的父親去世太早了,同父異母的哥哥長孫安業接過了家裡的接力棒,碰巧這位紈絝子弟是個不上道兒的臭流氓,整天吃喝嫖賭,不幹正事兒,對長孫無忌和長孫氏二人更是橫看豎看不順眼。沒辦法,這倆可憐的孩子只能投靠了自己的舅舅高士廉,好在,他們有一個好舅舅,高士廉把他倆視為己出,疼愛有加。

    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發小,這倆孩子當時玩兒得挺鐵,還經常相互串門。後來,高士廉看到李世民之後,嘖嘖稱奇,覺得這孩子將來必然成大事,索性把外甥女長孫氏許配給了他為妻。等到長孫氏十三歲的時候,過了門,成了李家的媳婦。大家不用稀奇,在當時,女孩子十三歲就算成年了,"豆蔻年華"嘛,算是如花似玉的年紀。不得不說,她舅舅還挺有投資眼光,李世民後來居然一飛沖天,坐上了皇帝寶座,就這樣,長孫氏也是一路開掛,當上皇后,你說找誰說理去。那麼,長孫皇后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為什麼那麼受人追捧,還被當成了皇后中的模範人物呢?這個問題嘛就比較寬泛了,關於她的故事還真不少,要想全部都當成答案,也不現實。我總結了九個字,不知道能不能全面概括,姑且一談吧,那就是:識大體、能幹事、會勸人。下面咱展開來聊一聊。

    先說說"識大體"。按理說,她貴為皇后,那不得拉巴拉巴家裡人嗎,玉皇大帝還有幾個窮親戚呢。現在當官的,屁大點兒的芝麻官,後面都跟一群七大姑八大姨,簡直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更何況人家是皇后啊。其實,我一直覺得人一旦獲得了權力,並不是能把權力運用到極致才是高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權力慾,那才是真高人。長孫皇后就屬於這類的真高人。她當了皇后之後,覺得太過於顯貴,就勸李世民,不要再讓她的哥哥長孫無忌再做大官了,一是避免外戚專權,對唐朝的江山不利,二是避免以後她的家族遭致滅頂之災。當然,李世民並未採納她的建議,還是把他的這位發小推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不過,長孫皇后還是透過努力,儘量使長孫無忌的權力變小一點。這一點,沒幾個人能做到,面對巨大的權力誘惑,她居然能夠如此清醒,見識實在是令人佩服。

    再比如,有一次,李世民要嫁女兒,做老丈人了,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咱家闊,整個大唐都是咱家的,多給點嫁妝,省得孩子過去了受罪。這事兒讓吵架冠軍魏徵聽說了,趕緊跑到了李世民面前一頓數落,李世民一臉懵逼啊,我嫁女兒關你屁事啊?人家魏徵說了,你做事太隨意,不講究禮法,你的女兒出嫁,嫁妝居然比你的妹妹多出那麼多,二人都是公主,況且你的妹妹輩分還要更長一些,你這不是任意胡來嗎。李世民一聽,那也是,有道理,那就減點吧,別讓人說閒話。這個事兒讓長孫皇后知道了,她深深佩服魏徵,覺得老魏是個直言敢諫的忠臣,於是派人去給魏徵送去五百匹綢緞,鼓勵他以後多給皇帝拍磚,千萬別讓他太飄。您瞧,多識大體,私底下還為自己的丈夫收買人心呢。

    再說說"能幹事"。人家貴為皇后,一生雖然短暫,肯定也幹了不少大事兒,咱就揀一件她最露臉的事兒來說說吧。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長孫氏追隨自己的丈夫,親自上場,勉勵將士們奮勇出擊,這讓大家感動不已,不衝其他,就衝這美女的一番暖心話,咱也得追隨秦王。除此之外,長孫氏還充分發揮了母性的力量,在政變期間,穩住了後宮的人心,可以說,玄武門之變能夠成功,她也是功不可沒的。

    最後咱說說"會勸人"。有人說了,勸人誰不會,這也算本事嗎?吹牛了不是,勸人還真是一門技術活,你勸得好了,人家能聽進去,還感激你;勸得不好,人家不但聽不進去,還恨上你。比如,有一次,李世民回到後宮,咬牙切齒地說:我發誓,一定要殺掉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一聽,喲,這是抽什麼風呢,誰惹你了?李世民說道:還能有誰,魏徵!這老頭專門給我過不去,搞得我經常下不來臺!長孫皇后聽了之後,知道怎麼回事兒了,也沒說話,就進了裡屋。不一會兒,出來了,居然穿著皇后的禮服,這讓李世民有點蒙圈,你幹啥呢,這是要去哪兒參加派對嗎?正疑惑呢,人家長孫皇后開口了:我聽說,君明臣直,您的臣子們這麼直言敢諫,那是因為您是明君啊。李世民一聽,頓時沒了火氣,誰不愛聽好聽話啊,合著魏徵敢這麼放肆是因為我是個明君啊,心裡肯定美滋滋的。

    還有一次,有一匹最受皇帝喜歡的御馬死了,這讓愛馬人士李世民很窩火,非得殺掉那個馬伕。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一生愛兩個物件:鷹和馬。你把人家的心頭肉都整死了,他能不生氣嗎。長孫皇后聽說之後,趕緊找到李世民,她也沒有直接阻止,而是耐心地給李世民講了個故事。說是春秋時期,齊景公的戰馬也被馬伕給養死了,他也是勃然大怒,想殺掉這個馬伕,這時候上大夫晏嬰開口了,斥責這個馬伕道:你知道嗎,你有三條罪,第一條罪是你把馬養死了;第二條罪是你讓國君因為馬殺了人,傳出去,大家都會說咱們的國君暴虐;第三條罪是,這個事傳出國去,諸侯國們會怎麼看咱們?肯定會輕視齊國。齊景公一聽,喲,這不是打我臉嗎,得了,不殺了,赦免這個馬伕。聽完這個故事,李世民羞愧難當,趕緊把馬伕給放了。您瞧,人家勸人勸得多體貼啊,話好聽,還讓你服服帖帖。說到這,知道人家為什麼能夠成為一代賢后了吧?讀書多、有涵養、高情商,這才是關鍵,張著大嘴亂說話,別說勸皇帝了,您能在連續劇裡活過前三集嗎。

  • 6 # 史無止境

    讓唐太宗痛斷肝腸的長孫皇后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此話或許有些偏頗,但至少,如果有一個好女人在,男人的成功定會如虎添翼。在此,我們得說說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這是一個不朽的傳奇。可以說,大唐帝國的盛極一時與這位偉大的女人是分不開的。長孫皇后的祖上是北魏拓跋氏,父親是隋朝名將長孫晟。長孫氏從小知書達理,《唐書》記載,說她“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十三歲時嫁給了李世民,一心相夫教子,小夫妻倆甚是恩愛。李世民年少有為,文武雙全,十八歲便隨父親李淵扯起了反抗隋煬帝的大旗,最終取得天下。在李世民轉戰南北這一時期,長孫氏一直是他的賢內助,李世民的生活起居各個方面均悉心照料,無一不周,使得李世民能夠在艱辛的戰事中內心能夠感到無比的踏實,不論在任何時候都精神飽滿地馳騁疆場,所向披靡。

    在隨後的奪取皇位的鬥爭中,長孫氏更是顯示出了她的過人之處。李世民為了得到父親的好感,消除各方對他的防範與猜測,長孫氏便隻身去皇宮“孝事高祖”,這樣,一方面穩住老父親的情緒,另一方面能夠探聽到太子與皇室的內部情報,為李世民隨後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出了很大的力。對李世民的殺弟弒兄,長孫氏能夠拋卻婦人之見,全力支援丈夫的做法,並且親自去犒勞一線,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遠見與膽識。正因為她在此次政變中的得體表現,在李世民即皇帝位後對她十分敬重立她為皇后。在長孫氏小的時候,她的家人曾找先生給她算過卦,說她“坤厚載物,德合無疆…輔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此時正好應驗。我們誠可對這種說法淡然一笑,但從她的身上足以體會到這種厚德載物的寬博之氣。

    當上皇后後,她沒有像歷代皇后那樣把後宮大權緊緊握牢,沒有一味地去爭寵,而是以博大的胸襟寬容地對待後宮的每一位嬪妃,贏得了後宮諸妃和李世民的敬重,這樣使她的地位固不可搖。

    唐太宗從來沒有為家務事頭疼過,他的後宮在這位賢德的皇后的操持下風平浪靜,很少出現爭風吃醋的事端,這在歷史上是極其少見的。

    所以,李世民對長孫皇后十分器重,每有國家大事都願與她一起談論。但長孫皇后總是迴避與李世民談論涉及國家政事的話題,她有她的原則,她太清楚歷來後宮干預政治的弊端了,因而她借用古人“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的話對李世民說:“母雞司晨,終非正道,我一個婦道人家,談論政事也是不合適的。”但終究是拗不過李世民堅持,她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居安思危,任賢納諫。這兩句話李世民牢牢記在心裡,並一直貫穿他的執政生涯。

    當時天下太平,為了不使軍隊鬆垮,李世民經常以演練武藝來考核武官。在練武之時親臨現場,有大臣提醒他要防範暗箭,而李世民以任人唯賢、用人不疑的作風,贏得了諸臣的擁護,上下齊心。

    史書記載,長孫皇后生活儉樸,反對鋪張。不僅嚴於律己,而且對她的子女也是非常嚴厲的。她的長子李承乾自幼被立為太子,掌管東宮的總管遂安夫人屢次要求長孫皇后為東宮增加日常開銷費用,但長孫皇后並沒有為自己的兒子網開一面,並經常訓教太身為儲君,來日長,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啊!”

    她的女兒長樂公主,從小金枝玉葉,養尊處優,將出嫁時,要求比嘉公主的嫁妝要豐厚,當時的國力和水嘉公主出嫁時已然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樣的要求當然不過分。但魏徵聽說此事後,進諫李世民,表示反對。李世民沒把魏徵的話當回事,甚至還嫌魏徵墨守成規對此,長孫皇后卻很是讚賞,稱魏徵“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她表示,魏徵對皇家的事情都敢直言進諫,實為難得。於是,在長孫皇后的操持下,長樂公主從簡出嫁。

    這魏徵太耿直了,有了長孫皇后對他的支援,更加盡忠盡力,俗語說“忠言逆耳”,以至於經常說些使李世民極為不悅的話。好在他遇到了賢主,李世民能夠明辨是非,能夠體會到魏徵的一片赤誠,但做到這種程度,沒有長孫皇后可就難說了。

    作為執掌後宮重任的一把手,長孫皇后時刻不敢忘記歷史,她清醒地認識到後宮的點點變化,看似波瀾不驚,隨時都會風起雲湧。

    她知道如何給自己定位。她的哥哥長孫無忌,文武雙全,早年輔佐李世民取天下立下不世之功。李世民本想任長孫無忌為相的,但長孫皇后堅決反對,她擔心她的家族會重蹈漢代呂后覆轍。而李世民是位明君,覺得可以“任人不避親,唯才是用”。而長孫無忌也同樣顧及妹妹的關係,不願意位高權重,最後在李世民的執意要求下擔任了一個位高但無實權的職位。

    貞觀八年,長孫皇后在一次隨李世民出巡的途中受了風寒,引發舊病,身體每況愈下,在病重之時依舊不違國家法度,反對大赦因徒送入道觀來為自己祈福除疾。兩年後,長孫皇后病逝,年僅36歲,彌留之際囑咐李世民葬禮從簡。

    諸事都願向長孫皇后探討的李世民這次沒有聽從她的遺願,他下建築了宏偉的昭陵,來表達自己對賢妻的仰與思念。

    長孫皇后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給後人留下的印象還是完美的,她以賢良的品行贏得了唐太宗及天下百姓的崇敬,名垂青史。

  • 7 # 真相很簡單

    什麼才是聰明的女人?

    就是懂得男人要什麼的女人。

    李世民是一個非常性情的皇帝,這個人有自己的追求和價值觀。作為他的妻子,長孫皇后努力去幫助李世民。在他困難的時候,在他得意的時候,長孫皇后都知道他最需要什麼,也給他最需要的支援和幫助。

    大唐天下,李世民要什麼樣的女人沒有!但是普天之下,長孫皇后沒有第二個。

  • 8 # 希望星晨58298869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妻是長孫皇后,以賢惠聞名於世,她智慧高超,儘管太宗後宮佳麗三千,但長孫皇后卻能讓太宗死心塌地地愛上自己,原因何在?

    1.長孫皇后出身名門,受過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禮,儘管是李世民的結髮妻子,也從不爭寵,還竭力隱忍,以滿足夫君對美色的要求,李世民喜歡美女,長孫皇后就張羅手下四處網羅,遍尋絕代佳人充盈後宮。後宮中的妃嬪有個頭痛發燒的,長孫皇后都親自上門送藥、探望、撫慰,後宮有個妃子死於難產,留下了一個女兒,長孫皇后放下身段,親自撫養這個小公主,視同己出;正是長孫皇后克己復禮、關愛她人、對夫君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才讓李世民心生感激,五體投地。

    2.長孫皇后儘管受群臣愛戴,卻是安分守己的人,從不干涉前朝政務;長孫皇后有一定的政治頭腦,這在玄武門之變中暴露無遺: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展開了奪嫡鬥爭,長孫皇后是李世民集團的核心成員,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高祖對秦王有偏見,她進宮服伺高祖李淵,乘機會撫慰高祖,消除父子間的隔閡,玄武門之變前夕,她還親自出馬,鼓舞義士為秦王而戰,她及親哥哥長孫遠忌為李世民奪嫡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文臣武將中享有一定你威望;但秦王上位後,她急流勇退,再不插手政事,縱使李世民主動諮以政事,她“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的道理予以拒絕,這樣的人品叫唐太宗放心。

    3.在唐朝: 男尊女卑、夫為妻綱是社會普遍遵循的綱常倫理,長孫皇后身體力行,堪稱天下婦女的典範,閒暇於後宮讀史,她嚴格要求自己“以史為鑑”,還勤懇地積攢下了三十多卷筆記;她讀書完全是為增長知識,加強修養,並非為沽名釣譽,她薨逝後,這些凝聚心血的作品才被宮人獻給李世民;唐太宗又重溫了她的賢德,把她的作品編輯成《女則》,傳播天下。

    4.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是秦王奪嫡的最大功臣,太宗曾嘆:“我有天下,無忌力也!”,秦王上位後,要任命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皇后知道後,苦苦哀求,希望李世民放棄對大哥的重用,以正視聽;李世民籤於功績和能力還是封了長孫無忌高官,長孫皇后卻懇求降低哥哥的位份,李世民改封長孫無忌為虛職時,長孫皇后才高興起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炸炒餅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