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強888

    事實上不是李承乾選擇謀反,是形勢逼迫他不得不謀反。在宋朝之前,太子這個位置天生有毒。尤其是皇帝活的比較久一點的太子,從戾太子劉據到孫權的各位太子。對李承乾來說,都不用看那麼長遠,只要看看自己的遠親楊勇和伯伯李建成的經歷就夠了。一樣的嫡長子被立為太子,一樣的身邊有兄弟虎視眈眈。楊勇最終被廢,在楊廣繼位後慘死。李建成更是被李承乾自己的父親在玄武門親手殺死。

    承乾謀反的形勢已經和玄武門之變前的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關係非常像了。接下來李承乾不發要麼像楊勇一樣被廢,要麼可能被李泰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

    事實上,李承乾的悲劇不是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後來高宗和武后的各位兒子。玄宗一日殺三子,都說明太子這個位置是一個高危職業。直到宋朝之後形勢才好一點。

  • 2 # 品讀H歷史

    李承乾當時貴為太子之所以會謀反,主要是因為他對父親李世民廢掉他的太子之位的懷恨在心,再加上當時一母同胞的李泰當時特別的受寵,害怕自己的地位不保,他當時結交了很多的大臣,也受到的當時大臣們的唆使。

    當時李承乾在八歲時就被立為太子,當時他倍受李世民的恩寵,一直都被李世民委以重任,當時朝中關係複雜,他經常會被大臣們為難,尤其是在他腿摔斷後,成為瘸子後,更加看不起他,他的內心也有了深深的自卑感,對他們也產生了深深的仇恨。

    他嫉妒他的兄弟李泰,當時李泰也是十分有心機,他表面上跟李承乾關係很好,但是他也是覬覦太子之位,在李承乾被廢后,他成功獲得了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將寵愛都給了李泰,給當時的李承乾很大的打擊,更加嫉妒和懷恨李泰。

    當時李承乾腿瘸後,許多大臣就因為這向皇帝上書,說太子的形象不能夠繼承大統,又加上他結黨營私的那些大臣官僚們在他身邊煽風點火,他害怕自己的位子不保,還有可能會被殺掉,所以才走上謀反的道路。

  • 3 # 鹹魚將翻身

    唐太宗對李承乾從疏到廢有一個發展過程。大體上是,貞觀七年開始疏遠他,然而還沒有廢他之意。貞觀十年開始萌廢立之心。這年正月,他重新調整分封了子弟17人為王;二月,除五人因年幼暫且不赴任外,其餘12人均下詔遷任諸州都督,但只有相州都督魏王李泰“不之官”,由張亮代行都督相州職權。太宗把李泰留在身邊,就含有廢立太子的用意在內。李承乾清楚地看到父皇對自己的日漸疏遠和對魏王李泰的偏愛,也明白自己已經失寵,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當時的李承乾,不僅惡名遠播、疾病纏身,而且上無太宗的信任,下無朝臣的支援,勢窮運蹙。無計可施之際,他不得不採取極端措施。

    李承乾曾經派人偽稱李泰府中官屬,向唐太宗呈遞“親啟密奏”,指控李泰種種罪惡,不料,太宗發現其中有詐,下令捉拿告密之人,要求將事情追查到底。告密計劃落空以後,李承乾又派親信紇幹承基等人暗殺李泰,結果又沒有得手。於是,李承乾暗中聯絡政治上失意的叔父李元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歃血盟誓,陰謀發動政變,迫使太宗退位。駙馬杜荷對李承乾提供的方案是:“天象發生變化,應立即用行動響應,你只要聲稱忽然得急病,生命垂危,皇上一定親自前來探視,我們的謀略就可以成功。”貞觀十七年(643)二月,就在李承乾緊鑼密鼓地策劃政變時,太宗第五子齊王李佑反於齊州(今山東歷城)。李承乾聞訊後得意洋洋地對紇幹承基說:“太子宮的西牆,距皇宮只不過二十步,跟我共同創造大業,齊王怎能相比?”

    齊王佑的叛亂被迅速平定,在審問謀逆案件時,牽連到李承乾的親信紇幹承基。四月初一,紇幹承基在傳訊中供出了李承乾密謀發動政變的方案。太宗大為震駭,立即指定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世績,會同大理、中書、門下組成專門法庭進行調查審判。這個專門法庭幾乎彙集了當朝所有的高階官員,可見太宗對調查太子是否謀反一事的重視。專門法庭經過調查,認定謀反證據確鑿。太宗問侍從官員說:“怎麼處置李承乾?”沒有人敢回答,通事舍人來濟建議說:“陛下仍然是慈父,太子得以終其天年,當屬最好的結局。”太宗接受了這個建議。四月初六,唐太宗下詔罷黜太子李承乾,貶作平民,囚禁於右領軍。又於貞觀十七年九月初七將李承乾流放到黔州。李承乾到了黔州沒多久,便猝然死去。

  • 4 # 北辰272055996

    李承乾只所以要這樣做,就是受到父親李世民的影響,父親當年為了皇位殺死了親哥哥和弟弟,當時李承乾已經八歲了,懂事了,對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都深深的留在的腦海中,知道父親是踏著手足的鮮血登上皇位的。其次就是李承乾成長過程中,李世民長年征戰在外,與兒孑李承乾見面的機會少,這就導致了父子間慼情淡|泊。雖然李世民當皇帝后封李承乾為太子,並接入宮口.培養,但李承乾的內心對他們的父子親情還是持懷疑的太度。加之當時李世民忙於朝綱事務,沒時間去關心孩子的成長,這就使父子親情越加淡泊,這就是帝王、官宦家族的親情吧,再加之急於登大寶的內心因素,所以發展到最後重導父皇的舊轍,為了自己這個太子繼承皇位而無後顧之憂,決心要除掉自己的對手李泰,結果沒成功,父皇一氣之下將其流放出去做個富家翁,但為了李承乾的安全沒有讓李泰當皇帝,而將皇位傳於卜畜無害的李治,由此可見父皇李世民是多麼的關心愛護李承乾,可惜!可嘆!

  • 5 # 貓叔說歷史

    李承乾貴為太子,為什麼最終選擇了謀反呢?這個嘛,不是他想謀反,是他不謀反已經沒有辦法了。情勢已經逼到了那個地步,他即使不謀反也沒有好果子吃,謀反或許還有一絲機會。當時到底是什麼情況呢?承蒙不棄,鄙人就拋磚引玉,為大家分享一些看法吧。

    第一,李世民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幾個兒子之間,一碗水端不平。

    關於李世民做父親是如何不合格的,為了防止偏題,此處不做詳細贅述,只說他在李承乾和李泰之間的所作所為。

    本來,李承乾作為嫡長子,是理所應當的合法繼承人。李承乾小時候,大家對他還是很滿意的,也寄予厚望,可這孩子是長著長著就長殘了的典型,品行、才能、日常表現都越來越不像話,李世民也越來越不喜歡他。可是,他作為太子,李世民可以時常監督他、幫助他,根本不應該轉而寵愛李泰,挑動太子之爭。

    本來嫡次子李泰也是沒有非分之想的,可是,李世民對他的寵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上朝,他可以坐布輦;待遇,他跟太子差不多,甚至花銷還超過了太子;參政上,李泰甚至協助李世民批閱奏章。事情到了這一步,造成了兩個惡果:李泰開始對太子之位有了覬覦之心;李承乾惶惶不可終日,害怕失去太子之位。所以,李承乾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以至於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第二,李泰的咄咄逼人使李承乾最終走進了死衚衕。

    李泰這個人,相對於李承乾來說,城府要深一些。他得勢之後,也模仿自己的父親李世民,建立了文學館。關鍵是,這個舉動,居然還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援。

    眾所周知,當年李世民就是透過創辦文學館的舉動,招攬了一大批能人,為日後奪取太子之位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如今,李泰也這麼做,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李承乾心裡會不明白?

    除此之外,李泰還特別注重自身資本的積累,比如,他主持編撰了地理鉅著《括地誌》,著實讓李世民眼前一亮,覺得這個孩子才華橫溢,是個可以培養的潛力股。

    反觀李承乾,不但失寵,而且很多方面都毫無建樹,正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該扔”,李承乾的危機感自然越來越強,這都是被李泰逼的。

    第三,李承乾的男寵被李世民殺死,從此心灰意冷,加深了他們父子之間的裂痕。

    李承乾這個人很會玩,也很會表演,但卻非常多愁善感。關於李承乾,鄙人曾經寫過幾篇小文,如果您感興趣,誠摯歡迎您蒞臨鄙人頁面,指導一番,篇幅限制,在這裡我就不多贅述了,只簡單說說男寵的事兒吧。

    李承乾有一個男寵,原先沒有名字,這個屬於正常現象,那時候的窮人,很多都沒有名字。李承乾看上他之後,為他取了一個比較肉麻的名字:稱心。這倆人整天卿卿我我、形影不離,睡覺都不分開。

    可是,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太子的風流韻事怎麼可能瞞得住呢?很快,這事兒在長安城傳得風風雨雨,成了大家的飯後談資。不用說,李世民也聽說了。之後,李世民勃然大怒,下令處死了“稱心”。按理說,這時候李承乾假如找李世民認個錯,或許事情還有轉機,可是,李承乾偏偏在這個事情上犯了倔。他不但不認錯,還覺得錯在李世民身上,絲毫沒有悔改之意。李承乾命人按照“稱心”的模樣做了一個泥塑,整日燒香懷念。這就算了,要命的是,他居然數日罷朝,躲在太子宮裡不出來。這事兒讓李世民徹底對李承乾失去了信心,兩人的矛盾幾乎已經不可調和。

    第四,拔出蘿蔔帶出泥,李佑的叛亂帶出了李承乾的謀反計劃,李承乾沒有選擇,慌亂之中選擇了謀反。

    眼看著形勢越來越不利,李承乾在周圍人的勸說之下,有了謀反的打算。但是,他仍然主張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刀兵相見。比如,駙馬杜荷就曾經力勸李承乾提前起事,免得夜長夢多,但被李承乾斷然拒絕。杜荷是何許人也?他本人不太出名,不過,我要是說出他父親的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正是大名鼎鼎的杜如晦。

    可是,有時候情勢逼人吶,你不想出手,有人逼你出手。問題出在李世民的第五個兒子李佑身上。他與李承乾平日裡素無交情,怎麼會扯在一起呢?作為皇子,李佑被封為濟州都督,成了一名疆臣。鑑於他還比較年輕,李世民就為他找了一個幫手,名曰權萬紀。這個幫手可不是個善茬,平日裡對李佑管束非常嚴厲,偏偏李佑性格像李世民,是個倔驢脾氣,久而久之,倆人的矛盾就越來越深。權萬紀一怒之下把惡狀告到了李世民那裡,不用說,李世民把李佑一頓臭罵,把李佑嚇得差點尿褲子,從此對權萬紀恨之入骨。

    不久,李世民下詔,令權萬紀回長安彙報濟州工作。李佑非常惶恐,很害怕權萬紀再次對自己不利,一不做二不休,居然把權萬紀給殺了,宣佈造反。很快,這場鬧劇被火速平息,李佑也被押往長安。看起來,這事兒跟李承乾沒啥關係啊,可是,案子一審,揪出來一個重量級角色:紇幹承基。這人算得上是李承乾的心腹,對李承乾的事兒幾乎瞭如指掌。看起來這人的名字挺猛是吧?實際上是個軟蛋,一進去就把所有的事都撂了,順便還把李承乾謀反的計劃給抖摟了出來,這下子,李承乾還有後路嗎?所以,他也是被一步一步逼到謀反道路上的,身不由己。

  • 6 # wumingshubei

    是的,因為他曾經也很人氣,也有過自己的驕傲,當這一切慢慢疏遠了自己時,李成乾承受不住現實對自己的不公,再加上眾太子的競爭,他只有選擇謀反。

  • 7 # 歷來現實

    李承乾,字高明,但他行事可一點也不高明,非但不高明,簡直還有點太糊塗。

    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老爸的發家之路他自然是摸得門清,他的造反之路必須也受了李世民這盞明燈的指引。

    李承乾的造反既是主動,也是被迫,說起來他也算是個倒黴孩子,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啊!

    小時候的李承乾頗受李世民的喜歡,因為他出生在承乾殿,所以才有了李承乾的這個名字,作為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享受到了李世民獨有的寵愛,八歲時候被立為太子,十八歲的時候以太子身份監國,李世民還經常稱讚這個兒子“頗識大體”。

    但是畢竟是帝王子嗣,身上的驕狂之氣便漸漸顯露出來,不僅如此,李承乾還喜歡上了突厥風俗,還把突厥化說的很六六六,而且還口出狂言:“自己繼承皇位,一定要去當突厥人,還要去當突厥人的一個將軍”。

    你一個堂堂的太子,未來的大唐王朝的儲君之位給你留著,敢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李世民不生氣才怪。李世民因為太子做的這些破事,沒少教育太子李承乾,但是李承乾的逆反心理越來越嚴重,李世民對太子李承乾的寵愛開始轉向了四皇子魏王李泰。

    看著李世民開始寵愛李泰,朝堂中的一批大臣很快就集中在了李泰的身邊,黨派之爭很快就在朝堂之中形成了,形成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子奪嫡,既然李世民放出瞭如此明顯的訊號,朝中那些老謀深算的大臣當然要為自己的未來著想,畢竟未來的儲君會影響自己一生的政治生涯。

    而太子李承乾這邊,仍舊是“扶不起的劉阿斗”,開始寵愛一個叫做稱心的男童,說白了就是“同性戀”,李世民很快便知道了這個訊息,下令誅殺了稱心。

    稱心被誅殺之後,李承乾一口咬定,絕對是李泰搗鬼,所以準備派人刺殺李泰,逼宮李世民。

    但是老天爺似乎和李承乾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的計劃還沒有執行,一把火反而順便燒上了他,這把火就是齊王李佑放的。

    齊王李佑居然提前謀反了!看來皇子們並非只有李承乾深得父親真傳呢。李佑謀反鬧劇被迅速平定之後,李世民下令徹查所有黨羽,這一下子有人就把李承乾謀劃的事情給捅了出去。

    齊王李佑謀反,太子李承乾逼宮,自己的這些兒子到底是怎麼了?

    最終,李世民饒了太子李承乾一命,將他貶為庶民。

    李承乾之所以會謀反,最大的動機就是這場宮廷政治鬥爭影響到了他自己,根本原因,還是李世民對於太子之位的搖擺不定,和四皇子李泰的爭鋒相對。

    假如太子李承乾不主動出擊的話,眼睜睜太子之位就將拱手相讓,而上臺後的李泰會放過曾經的太子李承乾嗎?想想李世民曾經對自己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兩家的斬草除根,就知道李承乾失去了太子之位將會面臨怎麼的命運,簡直就是待宰的羔羊。

    比你優秀的人當然也很努力,但我們也得知道,他們必須要面對一個比他們更加優秀的老爸。

  • 8 # 蘇小妮

    縱觀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史實,大約沒有哪位的身份會比太子更尷尬了。

    王子一旦被立為太子,你就應該努力滿足皇帝心中的期許,事事表現出色,成為兄弟們的榜樣,你稍稍有哪些方面不如別人,很有可能就會受到皇帝的斥責,朝臣的進諫,而那些兄弟們,特別是其中有比你更能幹的兄弟們,他們正虎視耽耽,隨時等著抓你的把柄,可是,生而為人,誰會不犯錯誤呢,想抓個把柄還不容易嗎?

    可是,另一方面,你又不能表現太出色,你過於出色就威脅到了皇上的權威。皇上正值盛年,人生還有大把的時光,他會覺得你鋒芒畢露,是不是等不及了?一旦他對你太子產生的疑心,問題就會變得很嚴重。

    而對於李承乾來說,更大的威脅還來自於他的弟弟,魏王李泰。可能沒有哪位太子像李承乾這樣更怕這位李泰吧。現實的例子就擺在眼前,他的父親就是因為不服他大伯,覺得自己在建國的過程中功勞超過了李建成,最後拭兄禁父。現在,李承乾也有一位能幹的弟弟,時不時在虎視耽耽地盯著他,讓他怎麼能夠安生?

    而從魏王李泰那一面來說,同樣,父親是他最好的榜樣。李世民拭兄禁父之舉,給他的兒子們開了一個極不好的頭。雖然後來李世民一直想要弱化這件事,然而鐵的事實擺在那裡,大家心裡都心知肚明,誰也無法更改。或許在李泰心裡一直在想,此事我爹做得,我為什麼做不得。就像阿Q所說,吳媽的頭和尚摸得,我為什麼摸不得?

    更重要的是,在太子和諸王之間的競爭,已不僅僅是他們兄弟之間的競爭了,太子手下的幕僚和各王子手下的幕僚也牽涉到他們將來的利益。誰將來當上皇帝,那他的那班幕僚就直接跟著直上青雲了。反之,那些落敗的群體,可能永無翻身之日。尤其是在李承乾和李泰之間已經到了競爭白熱化程度的時候,下面人的作用或許更大,他們會催促著自己小心服侍的爺放手一搏,以期獲得最後的勝利。

    李承乾走到那一步,也就是最後的放手一搏了。他走了他父親的老路,可惜他不如他父親能幹,也沒有他父親狠,最後落得自己被廢為庶人的下場。如果他不反,等李泰上位,或許同樣不會給他好果子吃,也可能比李世民對待他的方式更狠。

    所以說,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誰說不是呢?

  • 9 # 戒榮耀的歷史官

    題主真是太高看李承乾了,李承乾可不是因為優秀而成為太子的。

    ↑李承乾不需要任何人生努力,已經幾乎擁有天下↑

    他的太子身份完全是因為命好,出身好,運氣好——他是李世民的嫡長子。

    李世民經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後,次月就把李承乾立為太子,這時李承乾才八歲,正是聰明可愛的年紀,但他的人生前途已經是無比光明,卻也蘊藏了巨大風險。

    風險在於兩方面:

    1. 年紀輕輕,自己卻失去了奮鬥的動力。

    2. 樹大招風,會成為其他皇子覬覦的物件。

    這兩方面風險形成了惡性迴圈——因為他再無奮鬥的動力,他的表現註定不會好到哪去,因此就給了其他皇子更多的空子可鑽。

    ↑李承乾的毀滅,李世民要負相當大的責任↑

    就算普通老百姓家裡孩子多了,還會互相爭寵呢,何況皇帝家庭,何況李世民這麼能生,光是嫡子就生了三個:李承乾,李泰,李治。

    聯想到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母同胞(另一嫡子是李玄霸,早夭,後來被小說演繹成隋唐第一猛將李元霸),也都是嫡子,歷史真是驚人的迴圈巧合啊。

    李玄霸死的時候已經16歲了,還沒有兒子,於是李淵就把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過繼到李玄霸名下,繼承後嗣。李世民當了皇帝后,就把李泰給要了回來,讓他認祖歸宗,畢竟這是李世民的嫡子啊!

    正是在上述的惡性迴圈中,李承乾的性Grand SantaFe來越走極端,出格的事情越做越多,腿殘帶給他無法抹去的自卑,對此李世民是要負責任的,李世民因為李承乾走路一瘸一拐,對這個兒子未來的皇帝形象感到擔憂。同時,李世民又極度寵愛李泰。

    ↑李泰居心叵測,極可能成為第二個楊廣↑

    人比人死,貨比貨扔,李承乾在李泰的光輝形象面前,徹底敗下陣來。偏偏李承乾身邊的老師都是些老古董,他們雖然學富五車,但年齡差帶來的天然代溝,無法幫助李承乾走向正道。

    李承乾就這樣走向了極端。

    為什麼他要造反?因為他的太子之位就要不保了!太子之位對李承乾來說,是人生中唯一的光環,是他唯一的指望。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傾向是:厭惡損失傾向。你撿到十塊錢帶來的快感,絕不會等同於你丟了十塊錢的心痛,失去十塊錢的情緒反應程度要比撿到十塊錢來的猛烈。

    李承乾無法忍受這樣的落差,儘管冷靜來看,即使丟了太子之位,他仍然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有一個先例,讓他每每想起,就會毛骨悚然。

    ↑楊勇的十個兒子全部被楊廣殺死↑

    前朝廢太子楊勇!

    楊廣透過種種手段把楊勇的太子之位奪了過來,等隋文帝楊堅去世,楊廣登基為帝后,楊勇很快就被處死,楊勇的兒子們也陸續被楊廣殺掉,真是斬草又除根。

    所以說,失去太子之位,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自己掉腦袋不說,自己的子孫後代也活不了。你要是處在李承乾當時的位置,你會發現根本找不到謀反之外的方法。

    其實,另外的方法是有的,那就是採取朱高熾的做法,堅忍,幹好本職工作,同時遠離大臣,堅決不找朋黨,然後等待老皇帝駕崩,迎來解放。

    但李承乾做不到,他從小已經失去了奮鬥的動力,性格也在父母偏愛其他兒子,對他缺乏關懷下越走越偏。做不到的方法,不是方法。

    ↑李承乾的謀反計劃是有可能成功的↑

    他只會謀反,而且謀反看上去真有可能成功呢,他有智囊團出謀劃策——趙節、杜荷(人家可是杜如晦的兒子),他有皇親國戚的支援——漢王兼隴州刺史李元昌,他還有軍隊力量的支援——潞國公侯君集,為什麼不能博一下!

    要不是齊王李祐這貨導致李承乾謀反計劃洩露,說不定能成功呢。

    所以,李承乾自身性格素質有缺陷,在李世民和李泰逼迫下極可能失去太子之位,失去太子之位後極可能重蹈楊勇的覆轍(就連李世民也承認,一旦立李泰為太子,將來李泰登基後肯定會殺死李承乾和李治),再加上謀反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

    萬事俱備,李承乾只能一條道走到黑,走向謀反的人生不歸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鎖屏省電怎樣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