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48504113503

    芒山鎮

    芒山鎮,古稱碭,又名山城集,得名於芒碭山,位於河南省永城市北部。總面積71平方千米,山地佔1/5, 轄26個行政村,50820人(2017年),鎮政府駐府前路。 2016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4.6億元,財政收入3486萬元。芒山鎮境內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芒碭山漢文化旅遊景區,芒碭山是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之地,被譽為“漢興之地”。景區面積為14平方公里,有漢梁王墓群、劉邦斬蛇處、大漢雄風、芒碭山地質公園、陳勝墓、夫子崖等景點,及傳承千年的芒碭山古廟會;芒碭山是國家級漢文化傳承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和河南省十二五期間十大文化產業集聚區之一。芒山鎮是中國特色小鎮 、全國重點鎮 、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 、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中州名鎮、河南省規劃建設的中心鎮 、河南省重點示範鎮 、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鎮;同時是永城的副中心城。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基本資訊

    中文名

    芒山鎮

    車牌程式碼

    豫N

    別名

    山城集

    鳳凰城

    漢興源

    芒碭山

    建制沿革

    芒山鎮

    商代為碭邑。

    西周至戰國屬於宋國。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齊、楚、魏聯手滅宋,三國瓜分宋國領土,碭屬楚 。

    秦代設碭縣,屬碭郡(郡治碭縣), 碭郡為秦三十六郡之一。

    漢代為碭縣,屬梁國,新王莽改碭縣為節碭縣 ,東漢複名碭縣。

    三國魏革梁國,碭縣屬徐州。

    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復置梁國,碭縣併入下邑縣(今碭山縣)。

    南朝宋,復置碭縣。

    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年),廢碭縣。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復置碭縣,治魯城(今山城村)。

    南朝梁為碭縣,屬魯郡。

    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安陽縣併入碭縣,碭縣改稱安陽縣 ,屬睢陽郡。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 ,隋大業六年(610年)割彭城、睢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芒碭山以北為碭山縣轄區,更名為山城集,縣治遷至今碭山縣城東。

    唐將山城集命名為保安鎮,又叫鳳凰城。

    北宋為保安鎮,仍屬碭山縣。

    金興定五年(1221年)十二月在芒山地區設定保安軍鎮, 興定中期碭山縣城為洪水蕩沒,遷治所至此。

    元至元二年(1265年),碭山縣併入單父縣,芒碭山一帶屬永城縣。元憲宗七年(1257年),復置碭山縣,治所為下邑城(今碭山縣城東)。

    明代易名為興隆集,後改名為山城集。

    清初稱清駑鎮,因當地群眾拒不易名仍稱山城集。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為紀念魯雨亭烈士為國捐軀更名為雨亭集。抗日戰爭時期曾一度劃屬夏永碭縣,1947年11月始,劃屬碭南縣。

    1949年,設為雨亭區,屬皖北行署區宿縣專署碭山縣。1952年初重新劃回永城縣,雨亭集又恢復原名,以山城集稱之。1958年改建芒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芒山鄉,1985年提升為芒山鎮。

    行政區劃

    芒山鎮地圖

    截至2012年4月底,芒山鎮轄山城、雨亭、僖山、柿元、磨山、趙樓、前堯、後堯、夏莊、周橋、張莊、馬山、陶山、劉廠、關莊、朱廠、松元、大莊、劉莊、彭廠、鄭樓、丁樓、姜樓、陳樓、種莊、周莊26個行政村,98個自然村,206個村民組,鎮政府駐府前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芒山鎮位於位於豫、皖、蘇、魯四省結合部的永城市北部,經緯度為東經116°51ˊ,北緯34°19ˊ。該鎮東臨安徽省蕭縣,西靠河南省夏邑縣,南北分別與本市薛湖鎮、條河鄉相連,地處兩省四縣(市)結合部。轄區東西最大距離長1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寬11千米,總面積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芒碭山群

    芒山鎮為黃淮平原的組成部分,鎮域絕大部分是平原,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有保安山、鐵角山、黃土山、僖山、磨山、陶山、馬山等組成芒碭山群,約佔全鎮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主峰海拔156.8米。芒山鎮就處於群山環繞之中,地形屬平原中的低山丘陵。坡降一般為1/8000左右。

    氣候條件

    芒山鎮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溫適中,太陽輻射能量夏多冬少。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4度,平均積溫5289度;月平均氣溫其餘最高,元月最低。年平均降水量871.3毫米,無霜期209天。平均絕對溼度13.8毫米。平均相對溼度71%,最小相對溼度65%。常年主導風向冬季多偏北風,全年結凍期92天,平均日照數2300.1小時,年日照率50%。

    水文特徵

    王引河

    芒山境內河流水系屬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王引河、鹼河、洪河。

    王引河沿鎮域西部自西北流向東南,王引河境內長度為8.5千米,河寬為150米;其流量國150米/秒;汛期水位34.8米,平時水位4.15米。主要流經陶山、大莊、前堯、後堯、山城、夏莊、松元等幾個行政村。

    鹼河沿鎮域中部自西北向東南,境內長度為7.8千米,河寬70米,;流量為80米/秒;主要流經趙樓、姜樓、磨山、雨亭、山城、張莊、種莊等行政村。

    洪河沿鎮域東部邊緣自西北流向東南,芒山境內流程0.8千米。鎮域西部的窯山溝,小白河均屬王引河支流,自西北向東南流入王引河。

    地質條件

    芒山鎮域具有較厚的新生界地層。新生界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多為黃河、淮河多次氾濫而來。第四系厚度變化較大,全新系厚度一般為30米左右,為黃褐、安荒粉沙,亞粘土及亞砂土。

    鎮內土壤有潮土、砂礓黑土和褐土三個土類,5個亞類,10個土屬,25個土種。整個地區從山頂到山前平地一次分佈淡石土、灰石土、褐土性土、潮褐土、淤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芒碭山古廟會剪影

    芒山鎮土地總面積107276.9畝,其中耕地50550畝,園地2836.3畝,林地1110.2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660畝,交通用地3686畝,水域9385.3畝,未利用土地2242畝,人均耕地1.258畝。

    至2011年底,戶平均村鎮建設用地666.7平方米,人均146.7平方米。土地開發利用率85%,土地墾殖率98%,土地復墾率60%,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5萬畝,複種指數300%,糧食播種面積6.65萬畝公頃。

    生物資源

    芒山鎮盛產小麥、豆類、穀類、玉米、紅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而辣椒、何首烏是當地的特產。至2011年底,發展蘋果、石榴果林1萬畝,油桃溫棚2005座,速生楊豐產林1.23萬畝。芒山鎮畜牧種類有牛、豬、羊、雞等。

    礦產資源

    芒山鎮域內共有21座山,蘊藏著多種礦產資源:其中水泥灰岩蘊藏量為3776噸,白雲岩礦為6835噸,大理石儲量為10萬立方米,花崗岩為1200萬立方米,膨潤土儲量為92.4萬噸,高嶺土儲量為3313萬噸,石英岩儲量為1048萬噸,水泥紅粘土儲量為700萬噸,煤的儲量為3313萬噸,可開採量為1926萬噸。其中石灰岩分佈有14個山頭。

    交通運輸

    2006年以來,鎮區修建了高速路口至鎮區景觀大道、柿園東路、高芒北路、鳳城西路等主要幹道,搭建了2座鹼河大橋,形成了旅遊環線,鎮區內所有的區間道路實現硬化。全鎮自然村實現了道路“村村通”,多數村還實現了“戶戶通”,公路總里程達190公里,形成了通達程度較高的農村公路網路。芒山鎮有高鐵站一所,為鄭徐高鐵永城北站,於2016年9月10日通車 。有客運站一所,客車可直髮鄭州、徐州、淮北、碭山、永城、蕭縣等大中城市。全鎮有各種貨運車輛860輛,是豫、皖、蘇三省交匯地帶物流集散地。

    永城北站

    高速鐵路:鄭徐高鐵

    鄭徐高鐵是國家級交通大動脈徐蘭客運專線東段,在芒山鎮設立“永城北站”,2016年9月10日通車執行, 從永城北站乘車可直達鄭州、南京、上海、西安、徐州、杭州、石家莊、洛陽、武漢等大中城市。

    高速公路:連霍高速公路、濟祁高速公路

    連霍高速公路從鎮南穿過,濟祁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與連霍高速“十”字相匯,境內鄭樓村有互通式立交橋,設有連霍高速芒碭山站、濟祁高速永城北站。

    公路:省道201(永芒快速路)、省道316(芒山到開封、商徐線)、省道514(芒山到高莊)、芒淮線

    永碭(至安徽碭山)、芒徐(江蘇徐州)、芒商(河南商丘)、芒淮(安徽淮北)公路在這裡交匯。

    芒碭山旅遊專線

    城市公交:9路公交、高鐵快客、芒碭山旅遊專線

    永城市9路公交車規劃直達芒山鎮, 高鐵快客、芒碭山旅遊專線與鄭徐高鐵同步開通。

    人口民族

    2015年末,該鎮總人口6.4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3萬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70人。總人口中,男性29016人,佔53.43%;女性25160人,佔46.57%;14歲以下10678人,佔19.71%;15--64歲39745人,佔73.06%;65歲以上3753人,佔7.2%。2015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長率8.4‰。 以漢族為主體,有回族、藏族兩個少數民族。

    經濟概況

    農業

    芒山農業

    芒山鎮土地總面積107276.9畝,土地開發利用率85%,土地墾殖率98%,土地復墾率60%,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5萬畝,複種指數300%,糧食播種面積6.65萬畝。芒山鎮自然和氣候條件適宜,土壤肥沃,農副產品極為豐富,盛產小麥、豆類、穀類、玉米、紅薯等,其中小麥面積可佔糧食作物總面積的65%以上。

    1986年芒山撤鄉設鎮,開展了“雙田制”工作,全鎮土地由原來的戶均7.4塊減少至戶均3.5塊,到1996年,建成小康村7個,小康戶4000個。1998年全面封山禁採以後,大力發展林果業、養殖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全鎮發展蘋果、雜果、桃樹等果林1萬畝,建設生態園區3600畝,畜牧種類有牛、豬、羊、雞等,大型養殖場6個,養殖專業村7個,專業戶3000多戶。2011年農業總產值3.5億元,比上年增長6%,佔GDP的比重34.65%,農民人均純收入5815元。

    工業

    20世紀80、90年代,芒山鎮依託豐富的山石礦產資源,大力發展石料開採、加工、運輸業,主要產品有石料、石灰、石沫、水泥及水泥製品等,最高峰時鎮辦、村辦、聯合體和戶辦企業達3882家,從業者1萬餘人,企業年產值達5000多萬元,利稅600多萬元。1997年5月,芒山實施全面封山禁採、保護文物措施,工業經濟鏈條驟然截斷。經過幾年的經濟結構艱難調整,轉軌變型,轉向以板材、麵粉、飼料和石雕為主的加工業上來,轉向以農機具為主的生產上來,工業經濟漸趨復甦。2011年全鎮有民營企業8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家。2011年工業產值達到4.3億元,實現利稅860萬元。

    商業外貿

    芒碭山

    2011年遊客接待量達120萬人。鎮區飯店、賓館、餐飲業門店達百餘家,商場、超市等商業、服務業門店達300多個,各種客運車輛達60餘輛,旅遊從業人員2000多人,外來務工人員300多人,旅遊業社會綜合效益達9450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芒碭山漢儺舞

    截至2011年末,芒山鎮文化站有專職人員2人。有兩支腰鼓隊,一支軍樂隊,參與表演人數為120人。

    26個行政村均設有文化大院、圖書室和文化牆,安裝有健身器材,景區、鎮區設有30出晨晚練點,近4000人經常性鍛鍊。

    金融服務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河南省農村信用社、中原銀行均在芒山設有分所 。華人壽、泰康人壽、太平洋等多個保險公司均設有辦事處。

    教育發展

    2016年末有幼兒園(所)4所,在園幼兒1587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17所,在校生5362人,專任教師2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12人,專任教師7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面達到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末,芒山鎮擁有中心衛生院一所,村診所26個,從業醫護人員110人。中心衛生院資產總值90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8人,醫療裝置齊全,病房樓兩棟,擁有床位50張。

    2015年全年門診總人次100200人,住院2100人次。分娩540人,手術330人,急診167人。健全了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全面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15年參保人數46892人,參合率達97%以上。中心衛生院被省衛生廳審定為農村標準衛生院。

    廣播電視

    2008年芒山鎮建設了無線廣播網,設立了電視差轉檯。開展了有線電視村村通,截至2011年末芒山鎮全鎮有6800戶有線終端,電腦網路入戶1400戶。

    水電建設

    該鎮建成區自來水普及率99%。老鎮區、景區及各駐芒單位採用分散供水方式搞好了自來水管網的鋪設,鋪設了近8公里的下水道和汙水管網,生活汙水流向排汙溝及廢棄坑塘,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芒山鎮現有一座35KV的變電站,全鎮平均負荷為4000KV,最大負荷4800KV。

    郵電通訊

    截至2015年底,該鎮鎮域內過境光纜3條總長度為6.5千米。其中芒山—磨山—周橋—條河總長為2千米;芒山—山城—張莊—丁樓—劉河總長為2.5千米;芒山—山城—高速路口—薛湖。郵電支局位於芒商路西段北側,南北走向建築基地面積為600平方米,從業人員為13人。鎮域內電話線的性質為住宅、辦公;規模型號均為農話,容量為70600部,實裝電話部數為7600部。

    社會保障

    芒山鎮建設了一座佔地35畝仿古式標準化敬老院,建築面積為2800平方米,樓房114間,床位220個,擁有娛樂室、花園花壇、席夢思床、冰櫃、彩電等生活用品。

    2011年全鎮五保戶270人,其中集中供養151人,分散供養119人,集中供養率55.9%,鎮敬老院現為省級文明敬老院。

    2011年共有農村低保戶2255戶,2289人,城鎮低保446人,佔全部人口的4.88%。2011年,救助群眾130人次,發放資金13400元,發放大病救助款約260000元。2011年春節,對這些弱勢群體發放現金89000元,棉衣120件,食用油160桶,豬肉1200斤,直接幫扶戶317戶。

    2011年芒山鎮各類優撫工作物件97人,其中傷殘29人,老復員軍人54人,烈屬14人。安置退役士兵17人,現為商丘市雙擁先進鄉鎮。

    生態建設

    2006年以來,該鎮以建立“林業生態鎮”為目標,加大山體綠化力度,營造“親子林”、“婦聯林”、“五四青年林”和“青年志願者林”等紀念林,種植各類花木、雜果50餘萬株,建設生態園區3800畝;荒山綠化率100%,主要道路綠化普及率98%;宜林地段綠化率100%,90%以上的村達到了村鎮綠化標準,樹林覆蓋率達到30.2%,農田林地網化率96%。

    2016年,以建立“國家森林公園”為目標,大力推動高速、高鐵沿線,鎮區、景區周邊綠化,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方法,投資270餘萬元資金,已栽植各類綠化苗木共計800餘畝,後續綠化工作正在推進中。

    城鎮建設

    芒山鎮

    永城市把芒山納入永城的副中心城,並作為永城的文化產業集聚區來建設,職能部門均在芒山設立分局。 該鎮以旅遊業為主導,著力打造具有濃郁秦風漢韻格調的風情小鎮。

    2012年底已完成社群六縱四橫主幹道和成建區內各支路、供排水設施專案建設,新建了社群服務中心、社群文化站各1處,擴建了社群學校,建成2個社群廣場和2公里濱河風景帶,社群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專案及社群綜合性醫院已啟動建設 ,2013年新修下水道13公里,鎮區實現了雨汙分流;引進了三星級先帥廣場、五星級休閒會所等專案。社群、新老鎮區全部綠化、亮化、硬化、美化。

    2017年7月,芒山鎮入圍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 將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綱舉目張的原則,重點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依託鎮區豐富的旅遊資源,精心組織,認真謀劃,集中佈局,重點突破,最終實現特色小鎮建設與旅遊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打造生命力持久的特色小鎮。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今芒山鎮與碭山縣淵源久遠,有時芒管碭,有時碭管芒。芒碭山在古籍中不叫芒碭山。山北叫碭北山,山南叫碭南嶺,有可能芒大於碭,碭受芒管轄。秦設碭郡,解放前芒屬於碭,解放後芒山劃歸永城。

    方言俚語

    永城方言與普通話相比在聲韻調方面都有所不同,尤其在聲調方面差別較大,但有較強的對應關係。芒山鎮位於河南、安徽兩省四縣市交界處,本地方言經過歷史與地理的影響,屬於中原官話徐淮片,與永城西南部鄉鎮(中原官話商阜片)之間的聲韻有差別。

    名優特產

    美食特產

    特產:芒碭山山杏、芒碭山酥梨、何首烏。

    小吃:芒山滷羊頭、薛湖牛肉水煎包、永城豆粥、潵湯、酇城糟魚、任湖香汁狗肉、農家野蘑菇燉雞、大塊紅燒羊肉。

    手工藝品:芒山石雕、芒山石硯、芒碭山泥響。

    風景名勝

    芒碭山

    主詞條:芒碭山、芒碭山漢文化旅遊景區

    芒碭山,國家AAAAA級景區 ,是千里豫東平原上唯一的山群,素有“仙女峰”之美稱。芒碭山旅遊區佔地十四平方公里,2012年被國家旅遊局與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現對外開放的共四大景區:保安山王陵景區、漢興園景區、夫子山景區、陳勝王陵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梁王墓群 、芒碭山漢代禮制建築基址 ;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芒碭山文廟 、陳勝墓、僖山畫像石墓、魯雨亭故居、魯紫銘碑林、魯雨亭烈士墓 ;

    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斬蛇碑、張飛寨、三星道觀舊址、碭城遺址、古井·銀杏樹 ;

    其他景點:漢高祖廟、大漢雄風、御龍泉、紫氣巖、赤帝峰、梁孝王寢園遺址、夫子崖、夫子山、郭塔、觀音閣、文石塘、 芒山寺、芒碭山漢文化博物館、芒碭山地質公園 、僖山、魯雨亭紀念館。

    芒碭山漢禮儀

    特色旅遊:芒碭山漢儺舞、芒碭山古廟會 、劉氏祭祖 、漢文化體驗。

    為紀念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而立的石碑夜晚用燈光直射即可看到高祖的靈光Phantom,被譽為“天下奇觀” ,漢梁王墓群中柿園漢墓出土的“四神雲氣圖”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為“敦煌前之敦煌” ,西漢梁孝王劉武之妻李王后陵,被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

    城鎮榮譽

    中國特色小鎮

    全國重點鎮

    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

    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河南省“十二五”期間十大文化產業集聚區

    河南省重點示範鎮(第一批)

    河南省中心鎮規劃示範

    中州名鎮

    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鎮

    河南省特色文化產業鎮

    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

    河南省衛生鎮

    河南省文明鎮

    河南省園林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德與法治當今世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