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恆實說

    記得我前段時間寫過一篇問答:客家人在中國是最傳統守舊的嗎?。在文章裡面,我錯誤地把康有為梁啟超當做了客家人。後經友友善意提醒,方才明白自己犯了一個大大的錯誤:其實康有為和梁啟超是廣府人。那麼什麼是廣府人,他們和客家人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開始有意識的學習了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但是我對廣府人的見解及認識自感膚淺。之所以拿出來是想請各位廣府人士多多指正批評。以免以後再走彎路岔路。憑添許多誤會及麻煩。

    廣府人,早期是移民及與古越人通親融合而成的一個民系。廣府人有廣義和狹義之說。狹義講就是指老廣州土著人群。也有一說狹義是指有粵人血統的,並出生在珠江三角區的原住居民均可叫做廣府人。而廣義上則是認為只要具有粵人血統的人均可統稱為廣府人。

    廣府民系,舊稱番禺舊裔。一說是來自先秦遺民。廣府民系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特文化體系:語言、飲食、建築、風俗......

    中國的廣東、廣西在秦朝未統六國之前,統稱為百越之地。百越是以少數民族氏族部落的面目出現。後來秦國滅六國,統一全國。於是命大將趙佗率領史稱50萬大軍,南下征服百越。後"楚漢相爭“時,秦朝似乎是曾命令趙佗返師救秦平叛。但趙佗卻趁秦大亂之際,在番禺自立為”南越王“。並將其實際控制的兩廣地區及越南部分地區稱為”南越國“。並在珠江三角平原的番禺(現廣州的越秀區)選為行政辦公中心。故此廣州的建城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

    歷史再往前走到漢武帝時期,期間漢武帝平定南越。在兩廣交界處的肇慶市封開縣內設定交趾部。專門負責糾察嶺南九郡。並將流經封開縣的一條小河命名為”廣府河。意為”廣佈恩澤“之義。自此該縣城就一分為二,以東稱之為”廣東“、以西稱之為”廣西“。也有一說,封開縣為”廣府文化的起源地。“

    歷史的車輪停靠在了”三國“站點。當時的百越,是屬東吳所轄治。東吳政權再次將行政中心從肇慶市封開縣地區移回番禺。並改名為”廣州“。此後,”廣州“這個名字一直就再也未更改過。

    歷史的車輪再次滾動,一路途經了”西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南北朝混戰“......””唐宋元明清”、“民國”、“抗日戰爭“、”新中國“,一路走到了現在。

    現在的廣東人嚴格意義上講,分為三類: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因此也就有了三種語言:廣府語(粵語)、潮汕語、客家語。

    唐代,在之前的戰亂,再加上漢人的大規模南遷。到唐末的時候,全廣東境內原著民族就只剩下了深山中居住的一個瑤族,其餘廣東地區幾乎全是南遷的漢人。故此廣東的漢人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字,但是與“越”音相同的“粵”字。想用來證明現在的“粵”已不是過去“越”字所表的含義了。

    廣東的平原地區在唐時基本上是由南遷的廣府人與潮汕人所佔據。其後南遷的漢人就稱做“客家人”了。

    廣東省的廣府人,在語言上有很多都是沿襲漢唐時特徵。雖然後期受各種影響,從古時的九個音調,在民國時已變成了四個語調。現在公認粵語發音是以清末明初的西關地區粵語發音為標準。

  • 2 # 155142585569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五十萬大軍攻打百越,結果兵敗。於是痛定思痛,派任囂領兵三十萬二次征伐,同時開鑿運河支援前線,任囂把廣東攻打下來後,在現在的廣州築城作為後方大本營,在現在的兩廣交界的懷集設立前線大本營,然後以大本營為依託一直攻打到廣西全境,雲南東南一部分,貴州西南一部分和越南北部一部分,向秦始皇申請遷徙五十萬戶中原人填充兩廣,最終遷徙了三十萬戶120萬人,加上三十萬大軍設立了象郡,桂林郡和南海郡。南海郡郡治為番禺,也就是現在的廣州,下設番禺,龍川,博羅和四會四個縣,秦始皇和任囂死後,三十萬秦軍大將趙佗建立南越國,封閉兩廣通往中原的水陸交通,採取溫和政策,令三十萬大軍和120萬中原人與百越人融合,趙佗死後,南越國納入漢朝版圖。到王莽時代,按照王莽書記載,當時南海郡和桂林郡也就是兩廣總人口仍然只有120萬人左右,人口最多的反而是安南郡也就是現在的越南北部達七十萬人,象郡人口最少,沒記錯的話,只有二十多萬人。

  • 3 # 春天183675244

    廣府人G最早來源大概來於古:三皇五帝,之舜帝,也是傳說中的"地老<澇>天荒,之地澇,其時舜帝來嶺南抗洪。英,娥二妃千里尋夫血淚灑瀟^湘就是最好的見證。舜帝姓姚。與兩廣最早的民族瑤族,苗族不謀而合。據此推算不難看出瑤族是舜帝抗洪之遺部。也即是最早之廣府人。

  • 4 # 微洪範

    現在的廣府人分佈於廣西、廣東、越南、尞國以及東南亞的廣大地區,而且其他海外亦不了。廣府人的來源頭始於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原後,鑑於當時的嶺南百越地區出產大量象牙、犀角、珍珠、翡翠、香料等當時中原難得的名貴產物,加之慾開疆拓土,就於公元前219年,便命大將屠睢等率領雄兵五十餘萬,進攻嶺南。從而開始了中原人大量進入百越地區的先河。當時百越之地以民風強悍耐戰著稱,徵南統帥屠睢就是死於西毆越民的一次伏擊戰中,而更重要的是:常言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當時的百越尤如蠻荒,交通嚴重不便,令軍需資重補給困難重重,使得秦軍推進碰上瓶頸。

    當時秦將史祿獻計:為解補給之困,可在海陽山開鑿一渠道,使其灌通湘江與灕江,令糧草資重能順江而下從而解決補給問題。這個水道就是現在的靈渠。

    靈渠完工,秦始皇再派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軍與原屠睢正在與百越對峙的部屬一起再攻打嶺南,尤於解決了軍需問題,加上任囂與趙佗吸取了屠睢急妄進軍的教訓,採取步步為營的戰略,又出文重賞投誠百越軍兵,秦軍終於公元前214年,統一了嶺南的廣大地區。在秦軍進攻嶺南時,隨軍以有不少當時的中原遊民隨軍到達嶺南,加上公元前209年,大將趙佗上書當時已經是秦皇的秦二世,請求再調派三萬中原婦人到嶺南,與無妻的將士軍兵通婚並從事南海、象、桂林的三郡的內勤事務,當時胡亥調拔了約兩萬名中原婦女到達嶺南三郡。

    秦末,秦暴政令民不聊生!西楚項梁與其侄項羽率先發難,在會稽發動武裝起義,大秦帝國級級可危…當時任囂病危,把嶺南管理大權交託趙佗,趙佗見到秦王朝已經是朝不保夕,於是動了自立為帝的心,並於公元前204年,統順整合嶺南一些不同聲音後,稱南越王(後稱南越武帝)。趙佗本人具雄才大略,其用武力,拉籠,通婚等手段進一步使周邊的百越部落歸順稱臣,並對百越之地進行改革,引進中原的風俗禮教,對原住民則“良則從之,惡則禁之”的雙向政策,終於以現廣州為中心(當時為番禺),建起一個現時廣東、廣西、越南北、尞國北的一地域廣博的南越帝國。

    然而透過與當地原住民通婚,語言交流等施政一段時間後,在廣信即現時廣東封開與廣西梧這片區域,出現了一個新語言,其保留了大量當時的中原言詞並吸收了原住民的語言,這就是現在的粵語的源流了。粵語又叫廣東話,而狹義來說現時的粵語叫廣府話,而操這種廣府話語言的人就是叫廣府人,其主要是集中在珠三角、廣東中西片、廣西的中西片、越南北。當然由於地域遼闊,操廣府話的廣府人的口音也在不同的地域會有些差異,但有一個原則:就是他們基本上互相可以進行語言溝通。這裡講下:越南北,是南越國的一部分,我去過,現時越南北很多人還是識講粵語而不會寫漢字,為何?因為近代越南排華,另立文字即現時的越南文,但語言畢竟是代代口語相傳,所以越南北尤其是農村的,識說粵語還不少的。

    好,廣府人的出處就寫到這裡,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 5 # 珠山腳人

    廣府人是多族群的歷代融合典範。其中主要的有百越人。有歷代嶺北南遷各族群人,包括西路廣西靈渠附近的,中路湖南江西的,東路福建的。所以廣府人崇拜冼夫人,“珠璣巷”祖先,媽祖,龍母。都寬容!

  • 6 # 還我廣府母語客家話

    廣府人的由來是怎樣的?這個問題十分好,涯先來講講廣府人,客家語言人的來歷吧!在一千多年前是為了各地方的戰亂來到廣府的客家語言地的。四、五百年前也是為了戰亂或客家語言人順的大利害,才分開來到廣府客家語言地的。現在是為了生活來到廣府做生意,然後就成了廣東的廣府客家語言人的。

    現在的廣府客家語言人站了當地的一半客家語言人,分佈在天河區,增城,花都,芳村,從化,白雲區等。

    廣府語言現在叫客白話,是由客家人和廣西遷移過的白話人組成的語言(客白話)非常多人講,你講你的廣西白話,涯講涯的廣東客家話,互相可以交流,但是廣州人大多數都喜歡講古漢語客家話為榮,比較高尚,所以廣州本地人一般都以母語客家語言為主的。

  • 7 # 使用者98678684403

    粵語(百話)漢化語發源祖籍地在蒼梧古國甌駱古廣信。祖籍地在甌駱,祖籍地在湘至贛之間的瑤塞裡。

    秦徵嶺南奪取戰略要地五嶺。在五嶺構築後防陣地軍民駐紮五嶺(秦"戍五嶺,與越雜處")時、漢為滅兩越駐紮軍民進駐五嶺大庾嶺周圍地帶時、被秦和漢駐軍駐民驅趕遷徏過來嶺南的過山瑤人(被甌駱漢化語同化漢化而來,當然同化後語言跟甌駱百話會有區別)。部分(是被甌駱漢化語同化的廣東境內俚人土著,當然同化後語言跟甌駱百話也有區別),《南州異物志》也說: “俚在廣州之南,蒼梧、鬱林、合浦、寧浦(今廣西橫縣)、高涼(今廣東陽江等地)五郡皆有之,地方數千裡”。

    《史記》 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秦“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 《漢書》 卷二十七《五行志》:始皇“南戍五嶺,北築長城,以備胡越”。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秦始皇“使尉佗逾五嶺攻百越”。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囂病亡,趙佗即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並收買越人人心兼併桂林郡和象郡採用"和輯百越""越人治越"越族首領當上南越國高官,越族人也是南越國軍隊的基本兵源的柔和政策建立了南越國。

  • 8 # 北海扶桑

    廣府百越土著人是歷史上公認的越人(粵人),以前越字和粵字是同一個意思,廣府百越馬來人構成很雜,比如這個廣東疍家人,以前清朝和民國的時候廣州等地江上密密麻麻布滿了疍家人的船隻,就廣州沿江城市裡疍家人數保守估計有50萬人,他們並無宗祠,沒有教育,俗稱下九流,世代居住在海上和江河上,直到新中國建立,人人生而平等,慢慢才陸續上岸,廣州地區疍家人上岸後陸續在廣州的番禺,南沙,黃埔,越秀等地安家落葉。疍家人(廣府人)和疍家話(廣府話)就成了廣府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要提醒一下,比如福建疍家人講閩語,主要是閩東語,每個地區疍家人都有點區別,但兩廣地區疍家屬於廣府人和廣府文化。

    比如這個洗姓,廣府文化俚族姓氏,以前洗姓是俚族人洗夫人的姓氏,並非漢姓,洗姓出自:冼(Xiǎn 洗)姓:姓氏名稱,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古代南方高涼少數民族姓氏。據《姓氏尋源》載:“南海番禺多冼(又作洗,Xiǎn 音顯)姓,蓋高涼夷酋姓也。二、遷徙分佈 冼姓出自古代南方高涼少數民族姓氏,

    還有獠人這一分人,僚人在元末明初主要生存在嶺南等地。後稱百越夷蠻,《通考輿地考》說:“自嶺而南,當唐虞三代蠻夷之國,是百越之地。”因此,人們通常將古代珠江流域的土著民族稱為“百越”。

    廣府人長相好多是不具有漢人長相的,如唐宋史記載為嶺南地區多為俚人獠人,而且人數不少多達幾十萬之多,而且唐宋那時嶺南地區語言不通,歷史上名人多次諷刺為蠻語,唐代 柳宗元-------------------“楚越間聲音特異,鴃舌啅譟,今聽之怡然不怪,已與為類矣”——【與蕭翰林書】。

    歷史上廣府馬來人跟南下中原漢人有很大區別,廣府人真是無知而且無恥之徒,廣府人清朝還稱土著,但是改革開放後大規模想洗白自己百越土著民的身份。

  • 9 # 孤石灘兮流年似水

    廣府,即秦時蒼梧郡廣信府的簡稱。廣府人是秦始皇六十萬南征軍討伐嶺南百越,這個時期秦軍與嶺南土著融合而來的,廣府人最初起源於今廣西桂林、梧州地區,併產生自成一體的越(粵)語。

    有人說,廣府人從韶關過來,相繼去了珠三角。是錯誤的歷史觀,因為嶺南與中原融合在一起離不開地理特徵,先秦就存在的瀟賀古道和秦時的靈渠,都比韶關那頭早千年以上,廣府人的先民毫無疑問是從廣西這邊過去的。後來從韶關那頭來廣東珠三角的先民都是客家人。

    為了解答。

    選自官媒《南方日報》刊登過的,當代歷史學家中山大學教授、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偉宗有關廣府起源相關資料摘要如下:

    在海外,廣與肇是連在一起的,

    凡是廣府人的會館,一般都叫作“廣肇會館”。

    而廣府民系之所以得名,

    正是來自廣信這一古地名。

    世紀之交以來,在中山大學教授、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偉宗等一批專家、學者的努力下,歷十多年調查考證,終於使廣信文化——失落的西江文明得以為世人所知。無疑,廣信的“重新發現”是近年來文史界的重大事件。至今在封開縣博物館珍藏的多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中,有史前及漢唐文物,見證了嶺南文化的發展里程。

    這裡曾是嶺南地區最早的首府

    是粵語的發源地

    ▼▼

    語言學家羅康寧在《粵語的文化價值》中強調:“雖然廣州話沒有全濁音,但粵西、桂東一帶的粵語,是有全濁音的。”今天的“封川話”比較完整地儲存了古漢語“濁塞音”的聲母系統,這是粵語起源於封開的直接證據。同樣,很多濁音的讀法也存在於梧州話中。

    2011年,史學文化界對此初步達成共識:“廣信(今封開、梧州)亦成為最早的廣府首府,嶺南古都。”嶺南古漢族最早形成的民系——廣府民系,並不是人們過去所認為的遲至南宋末年珠璣巷開基的,而應該提早1000多年,已在廣信作為嶺南文化古都之際便形成了。珠璣巷開基的僅是這個民系後來融入的一部分。否則,無以解釋在南宋之前,活躍於兩廣的、操著今日白話的粵人屬於哪個民系或民族。

    近年來,隨著對古“廣信”的研究,人類學、語言學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新成果。據此,一些學者以行政區劃來解釋“廣府”,認為“廣府”即“廣信府”。經專家、學者考證確認,自公元前106年起,廣信作為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前後歷經300多年,被譽為“嶺南古都”,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祥地,在今廣西梧州和廣東封開一帶。漢武帝平南越,於廣信設立交州首府,統領南方9郡的交趾刺史部近400年之久,廣信的主要區域是粵語區域,其中西江流域是粵語的主要分佈區域,其粵語與廣州話的共同特徵較其他粵語區域明顯。可見,廣信對粵語的形成與廣府民系的形成影響至深。

    這裡曾是嶺南與中原經濟文化交流要地

    先後湧現一批又一批人才

    ▼▼

    古廣信時,中原的貨物由西安經漢中沿漢水南下,至洞庭湖,溯湘水而至粵桂交界,經瀟賀古道沿賀江到達廣信,後或西南沿北流、南流江至合浦出海,或東南下南江至船步而穿群山,出信宜高州而下徐聞港,並讓中原文化學術,由交通孔道,向嶺南傳播。

    專家考證,東漢時,印度佛教,以至海外各國的文化、亦多自越南河內以及廣東的徐聞、合浦與番禺等地的港口傳入,而扼西江要衝的廣信,遂成為中原學術文化與外來文化交流的重心,從中原遷入的文人學者也在此著書立說,設館授徒,傳播漢文化,開啟了嶺南文化。

    這裡曾是嶺南與中原經濟文化交流要地

    先後湧現一批又一批人才

    ▼▼

    古廣信時,中原的貨物由西安經漢中沿漢水南下,至洞庭湖,溯湘水而至粵桂交界,經瀟賀古道沿賀江到達廣信,後或西南沿北流、南流江至合浦出海,或東南下南江至船步而穿群山,出信宜高州而下徐聞港,並讓中原文化學術,由交通孔道,向嶺南傳播。

    專家考證,東漢時,印度佛教,以至海外各國的文化、亦多自越南河內以及廣東的徐聞、合浦與番禺等地的港口傳入,而扼西江要衝的廣信,遂成為中原學術文化與外來文化交流的重心,從中原遷入的文人學者也在此著書立說,設館授徒,傳播漢文化,開啟了嶺南文化。

    史料顯示,秦代統一嶺南後,中原漢族的移民透過湘江、灕江和瀟水、賀江兩條水路進入嶺南,並帶來了先進的工具和技術,使嶺南大片土地獲得了開發,廣信社會經濟得到發展,嶺南文化荒涼開始改變,廣信先後湧現出了一批經學、佛學的大師,開嶺南學風之先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嶺海儒宗陳欽、陳元父子和中國傳佛第一人牟子,以及嶺南第一狀元莫宣卿等大文人。

    瀟賀古道:對接海上絲綢之路

    古稱“廣信”的封開

    不僅是兩廣門戶、廣府文化的發源地,

    也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陸上對接點。

    這裡曾是

    海上貿易最大集散中心,透過“瀟賀古道”,瀟江、賀江與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緊密相連,成為“海陸絲綢之路”的主體,海絲貨物往來徐聞、合浦與長安等地,這是必經之路。

    如今

    封開還保留著許多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遺蹟,而最能代表的是擁有廣信塔、古廣信碼頭、封開縣博物館、古驛道等景點在內的廣信文化園。在這裡不僅能窺見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也能感受兩廣文化的起源以及封開這座千年古城的內涵。

    封開位於兩江交匯之處,

    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兵家必爭之地,

    備受重視。

    這裡曾是必經之地

    瀟賀古道是唯一的路上通道

    ▼▼

    瀟賀古道

    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區交界處的層疊群山被統稱為“五嶺”,五嶺一直是南北交通的天然阻隔,對於古人而言,翻越五嶺最好走的是瀟水至賀江一線。史書記載,秦朝兩水乾流之間修築“新道”,聯結湘水、瀟水、富江、賀江和西江,使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透過“新道”連為一體、為楚越交往開啟通道,這條通道也被稱為“瀟賀古道”。

    “漢代時海外及廣東的東西要運到京城,封開是必經之地,瀟賀古道是唯一路上通道,發揮巨大作用。”封開縣文史專家陳楚源對封開歷史如數家珍,他介紹當時沿賀江北上,到達賀江源頭富川而穿過“瀟賀古道”,到達湖南道縣之後再沿著瀟水北行,入湘江,再過洞庭湖,進到長江,然後溯漢水北上,可以抵達古都西安;沿賀江南下,入西江,再從四通八達的珠江水系,可以抵達兩廣的許多地方,從徐聞、合浦出海。中原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透過這條通道不斷南傳,海外文化和貿易進口貨物,亦由此道北上。

    廣信商貿活動頻繁

    大約從公元前111年到公元280年,也就是西漢“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至兩晉時期,封開成為中外海上貿易最大的集散中心,是貨物進出口的最佳對接點。其中《搜神記》講述的一則賣絲織品的廣信女商人蘇娥被害後託夢申冤的故事,側面反映了當時廣信商貿活動的繁榮,而蘇娥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商人。

    漢武帝統一嶺南後,以“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之意在現在的封開一帶設定了廣信縣。1953年長沙子彈庫23號漢墓出土的一方“冥印”,印文是“廣信令印”。“漢初廣信稱令,是一個萬戶以上的大縣,更加說明廣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集散地。”陳楚源說。

    此外,西江封川河床還出土了大量中外古幣,包括東漢古錢幣貨泉、越南古幣洪德通寶、日本古幣寬永通寶,以及明代絲綢、來自海外的祖母綠等奇珍異寶。“不過在漢唐之後,從南雄新開古道之後,瀟賀古道不復往日輝煌。”陳楚源說。

    而在封開縣南豐龍灣賀江古水道旁,也留下了那時候繁華的印記。古代船隻在河中行駛,常需要縴夫拉船,而在南豐龍灣賀江古水道旁的岩石上,留下了纖繩磨出的道道深溝,南豐鎮古碼頭的石階還留存著古老的碑刻:“官渡建設不準在此擺賣”。這一切都說明了當時河運的繁忙和商貿往來的頻繁。

  • 10 # 誠信16397

    看看,讀讀古文,古詩,簡直就是粵語白話人寫的,也就是說,古代的人有說粵語白話的,說吳語的,說客家話的,說閩南語的,古代二千多年前幾十萬人來廣東廣西的都說中原雅語,即粵語白話,他們落戶到廣東廣西的什麼地方,那裡就講粵語白話,絕對沒有什麼封開,梧州發源地,封開梧州蠻荒之地能發明漢字漢語,開玩笑,古代說中原雅語的人來到落戶廣東廣西,他們就是發源的人來傳播粵語白話!

  • 11 # 潮汕乾飯哥

    廣府人來源很複雜的。第一,秦人南征時剩餘將士後裔。第二,漢朝之後各朝代的流民。第三,南越漢化後的土著人。第四,解放後上岸的疍家民。第五,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兵。第六,被廣府人同化的客家後裔,學佬裔。第七,古代阿拉伯人及外華人經過幾百年後融的後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朝時期,調戲婦女是怎麼判刑的?有哪些史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