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70689025701

    乙肝病毒攜帶

    者,多指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ASC),就是指血液檢測單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也有說指乙肝抗原、抗體檢測陽性各種模式者(表面抗體單項陽性除外),但無肝炎症狀和體徵,各項肝功能檢查正常,經半年觀察無變化者。一般認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可照常工作和學習。

    據統計,中國約十分之一人可能攜帶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嬰傳播及免疫功能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觸乙肝病毒。

    無症狀HBsAg攜帶者分為3類:1.患過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臨床症狀和肝臟損害輕微且很快痊癒,僅表現為病後的HBsAg攜帶狀態。2.健康攜帶者,經多次反覆化驗肝功能均屬正常,無任何症狀體徵 ,甚至作肝活檢時亦未見病理損害,肝組織結構完整。3.經肝活檢病理診斷為慢性遷延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

    第一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應進行醫學跟蹤,每3個月複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時瞭解有無肝損害,若有肝損則應及時治療。

    第二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可以照工作、學習和勞動,大部分人預後良好,經過一段時間後,隨著機體自身免疫狀態的改善可以自然轉陰。

    第三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經證實肝臟有病理損害後,應按現症病人對待,及時進行治療。

    無症狀HBsAg攜帶者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這些人體內有病毒存在,而且有進行復制或傳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應從事飲食服務行業及保育工作。HBsAg攜帶者要注意個人衛生及公共衛生、養成良好的 衛生習慣,實行分餐制;不與他人混用洗漱用品。女性還要注意經期衛生,防止經血汙染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對無症狀HBsAg攜帶者的醫學處理原則主要有三條:1.保護肝臟:絕對 戒酒,避免過勞,保持心情舒暢,合理營養,定期複查乙肝病毒標誌物及肝功能,必要時可服用抗壞血酸、保甘維養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加強肝臟營養,忌盲目用藥。2.抗乙肝病毒治療: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如選用干擾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藥等。3.家庭個人衛生處理:家庭其他成員可注射乙肝疫苗預防感染。無症狀HBsAg攜帶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 分鐘),餐具亦可採用蒸煮30分鐘的辦法消毒或分離使用。

    總之,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般轉歸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轉陰;大部分為持續穩定的終身乙肝病毒攜帶狀態(其中約有半數出現肝臟輕微的病理變化,這種變化是相對穩定的一種乙肝病毒持續感染的低反應狀態,需要治療。);但大約3%可發生肝炎,且發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較非攜帶者大得多。

    乙肝病毒攜帶者要加強免疫調整和肝臟營養,請參考肝臟針對性高營養新方法:肝病的營養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透過血液與體液傳播,具有慢性攜帶狀態的傳染病,臨床表現多樣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膽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數病例可轉變為原發性肝細胞癌。本病在中國廣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達60%,HBsAg陽性率約為10-15%。是當前危害人民健康最嚴重的傳染病。

    乙肝的傳播途徑

    1.血源性傳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汙染的血液或血製品。 2.母嬰傳播:乙肝病毒能透過胎盤傳播(宮內傳播),或在孕婦分娩時從產道傳播(圍產期傳播)。 3.醫源性傳播: 如醫療器械被乙肝病毒汙染而未經消毒或處理不當可造成傳播。 4.性接觸傳播: 性亂交、同性戀性接觸及夫妻之間性生活未採取防護措施。 5.密切接觸傳播:乙肝患者或攜帶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汙染器具、物品而具有傳染性。

    乙肝二對半檢查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由於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測到,目前試劑盒也不過關,所以還剩二對半抗原抗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乙肝"二對半"檢查,或稱"乙肝五項"檢查。乙肝五項臨床意義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誌。在感染乙肝病毒2個月~6個月、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周~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它的出現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攜帶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表面抗原可持續陽性。 2.乙肝表面抗體:是對乙肝病毒免疫和保護性抗體。它的陽性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但已經排除病毒,或者接種過乙肝疫苗,產生了保護性抗體。血清中乙肝表面抗體滴度越高,保護力越強。但也有少數人乙肝表面抗體陽性而又發生了乙型肝炎,可能為不同亞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發生了變異。 3.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體內可查出e抗原,它的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複製活躍,傳染性強。 4.e抗體:它的陽性表明患者的傳染性降低,病毒複製降低或緩解。也有個別人e抗體陽性,病情遷延不愈,多為感染了變異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體: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複製,有傳染性,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體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

    如何看化驗單(乙肝三系檢查、肝功能檢查)

    (一)乙肝三系檢查(代表體內病毒情況) 1.HBsAg(表面抗原) 2.HBsAb(表面抗體) 3.HBeAg(E抗原) 4.HBeAb(E抗體) 5.HBcAB(核心抗體) A 1、3、5項陽性說明感染的是大三陽,病毒複製快,有傳染性。 B 1、4、5陽性說明感染的是小三陽,病毒複製相對較慢,傳染性相對較小。 C 單獨2項陽性說明原來感染過乙肝,或者注射過乙肝疫苗。 D 1、5或者4、5陽性說明正在感染其間,或者正在康復之中。具體分析看病情而定。 E 1、3陽性說明正在感染之中,應該及時治療。 (二)肝功能檢查(代表肝臟本身的變化) 專案 單位 參考範圍 總蛋白: G/L 60-83 白蛋白 G/L 35-53 球蛋白: G/L 25-33 谷丙轉氨酶 U/L 0-40 穀草轉氨酶 U/L 0-50 總膽紅素 umo/l 0-20 直接膽紅素 umo/l 0.0-6.0 肝功各項化驗指標的臨床意義: 通常醫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驗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LP),γ-谷醯轉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 ALT與AST主要分佈在肝臟的肝細胞內,如果肝細胞壞死, ALT和AST就會升高,但這兩種酶在肝細胞內的分佈是不同的,ALT分佈在肝細胞漿,AST分佈在肝細胞漿和線粒體中。急性肝炎和輕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現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慢性肝炎的後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細胞的破壞程度是嚴重的,線粒體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AST升高明顯, AST/ALT>1甚至>2。 ALP和GGT在淤膽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時明顯升高,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GGT明顯升高。白蛋白是在肝臟製造的, 當肝功能受損時, 白蛋白產生減少, 球蛋白是機體免疫器官制造的, 當體記憶體在"敵人"時, 球蛋白產生增加, 因而慢性肝炎病人由於肝功能減退,白蛋白產生減少,又由於體記憶體在肝炎病毒這個"敵人",球蛋白產生增加, 而造成A/G比值倒置。 肝細胞受損時, 膽紅素的代謝及洩均發生障礙, 因此T-Bil和D -Bil均升高。

    何謂"大三陽",何謂"小三陽"

    肝功化驗1、3、5陽性,屬於"大三陽",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體(HBcAb)同時出現陽性。這些患者由於HBeAg(+),因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體內複製(繁殖)活躍,且傳染性較強。這些患者還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肝功正常的患者,說明這些患者雖然病毒在體內較活躍,但並沒有引起嚴重的肝損害。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學習。又因其病毒複製活躍,還應經常檢查肝功能,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治療,同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免疫治療和抗病毒治療。另一種是肝功異常的患者,這些患者不但傳染性強,而且已有了較明顯的肝臟損害。對這樣的患者首先要積極治療肝功能異常,可在保肝功物的基礎上加用免疫調節治療,而且要注意休息。如果沒有很好的治療,患者則容易發展為肝硬化。其次,在肝功能穩定的情況下,由醫生決定是否應用抗病毒藥物。還有,由於其傳染性強,密切接觸的親屬、配偶、子女也應注射乙肝疫苗。 肝功化驗1、4、5陽性,屬於"小三陽",即表面抗原(HBsAg)、e抗體(HBeAb)和核心抗體(HBcAb)同時出現陽性。相對於大三陽患者來說,小三陽患者體內的病毒複製已經由活躍轉為靜止,血中的帶病毒量也明顯減少,傳染性相對降低,病情開始好轉。對於"小三陽"患者還應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肝功能長期正常(每3個月複查肝功一次,持續2~3年),稱之為"穩定的小三陽",這是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較好的轉歸,可看成是一個健康者,一般不會發展為慢性乙肝病人,也不具有傳染性。第二種情況是肝功檢查經常異常,時好時壞,稱之為"不穩定的小三陽";這主要是由於乙肝病毒發生變異所致,當肝功能異常時要按肝炎進行治療,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乙型肝炎的發病機理

    乙型肝炎的發病機理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迄今尚未完全闡明。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臟受損,並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細胞內繁殖的直接結果, 而是機體的免疫反應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後,可激發機體產生對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種細胞免疫反應和體液免疫反應,並激發自身免疫反應引起免疫調節功能紊亂。機體的這些免疫反應,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細胞, 又可引起肝細胞的損傷, 造成不同型別的病理變化及臨床轉歸。 幼兒時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應,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狀態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數患者病毒是可以透過上述免疫反應,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狀,同時清除肝炎病毒的。

    什麼是"澳抗"

    "澳抗"的全稱是澳洲抗原,它是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病毒免疫指標之一,亦叫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由於首先在澳洲發現,故稱之為"澳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應注意的問題

    攜帶者除不能獻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學習,一般不必治療,但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定期(3-6月)複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白細胞、血小板。一旦發現異常,就需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治療。雖然肝功能檢查正常,但肝、脾腫大或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也應引起重視。進行必要的治療; (2)忌酒; (3)生活規律,勿過累; (4)注意個人衛生和月經衛生,防止唾液、血液汙染周圍環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應與別人分開; (5)如HBeAg陽性或HBVDNA陽性,則不宜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嬰幼兒工作。 要知道無症狀HBsAg攜帶者中有一部分人的肝臟可能有炎症,實際上為慢性肝炎;也有一部分攜帶者在某一時期可能會發病,母嬰傳染的攜帶者常常在青春期前後發病。一般認為30歲以上攜帶者發病的可能性明顯減少。

    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有哪些限制

    由於人們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的認識不夠全面,以至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中的青年在升學、就業、結婚甚至出國等都發生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其實有些問題並非那麼嚴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約佔中國總人口的10%,他們中不乏有科學家、名演員和為國爭光的優秀運動員。除了某些學業,如幼兒師範、護士、飲食服務行業等外,對升學、就業,甚至出國不應有太多的限制。這是因為乙肝的傳染主要透過血液,偶爾透過唾液、精液傳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觸是不太可能傳染給別的人。至於結婚,只要對方抗HBs陽性,或HBsAg陽性,就不存在相互傳染的問題。如果對方乙肝標誌全部陰性,建議注射乙肝疫苗後再結婚。

    "小三陽"患者為什麼有的轉氨酶正常,有的不正常

    小三陽患者是指HBsAg(+), 抗HBc(+)和抗HBe(+)的患者。一般認為病毒複製不活躍, 傳染性也不強。但乙型肝炎的肝損害,不取決於病毒是否活躍,而取決於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統如何對待乙型肝炎病毒。如果與病毒"和平共處", 就不會引起肝損傷, 肝功能就正常, 如果與病毒"作戰", 就會在"作戰"的同時,破壞肝細胞, 引起肝功能異常。如果在"作戰"時,有效地清除了病毒,就會痊癒。而在"作戰"時,只破壞肝細胞,而對病毒的"殺傷"不利,就發展成為慢性肝炎,造成長期的肝功能異常。

    e抗體陽性是不是一定好

    e抗原陽性轉變為e抗體陽性,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隨著e抗原轉陰,HBVDNA也轉為陰性,繼而肝功能也正常,一般認為這是一種預後良好,傳染性沒有的表現;另一種情況是e抗原轉陰,e抗體轉陽,但HBVDNA仍陽性,或者血中HBVDNA陰性但肝組織中的HBVDNA仍陽性,雖然病毒複製降低,但仍在複製,仍有傳染性,肝臟仍在受損,病情仍在發展。因此,e抗體轉陽並非都是好事。此外,還有一種變異的乙肝病毒,始終不出現e抗原陽性,但HBVDNA 持續陽性,說明病毒從未減少過,這種型別的乙型肝炎對人的危害更大。

    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入學、就業時應注意的問題

    乙型肝炎的傳染性較弱, 一般接觸不易被感染。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是可以正常入學並參加工作的。但在選擇職業時,要注意不宜從事餐飲,保育員等工作,其他職業均可參加。學校和單位也不應因為HBsAg(+)而拒絕接受這些人員入學或工作。

    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與慢性乙型肝炎如何區別

    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與慢性肝炎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沒有或很少引起肝細胞的損傷,後者引起肝細胞的損傷並表現出肝功能異常及相應的臨床症狀。

    親吻和性交是否能傳播乙型肝炎病毒

    由於親吻和性交都接觸了病人的體液,因此是可以傳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目前婚前檢查要求檢查HBsAg, 如一方HBsAg(+), 另一方則應進行乙型肝炎的預防接種。

    怎樣預防乙型肝炎發展成為肝硬化

    乙型肝炎發展成為肝硬化的原因是,肝細胞不斷的壞死。肝細胞壞死後,正常的肝組織發生"塌陷",機體的再生功能就會再生出一些纖維,來充填"塌陷"的部位。這是機體對壞死的組織的一種正常代償功能,代表壞死部位的癒合,是好事。但是,如果肝細胞不斷地壞死,肝臟內不斷地再生纖維,這些纖維取代了大部分的肝組織,而它們又沒有正常肝細胞的功能,肝臟變得又硬又小,這就形成了肝硬化。因此, 預防乙型肝炎患者發展為肝硬化的關鍵在於阻斷肝細胞的壞死。這就是說要保證肝功能的正常。肝功能異常就是肝細胞壞死的標誌。因此,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檢查肝功能,一旦肝功能異常就要及時治療。另外,中藥中的一些活血化瘀藥(丹參等)滋補藥(冬蟲夏草、鱉甲等)均有軟化肝臟,減少肝內纖維生成的作用。

    乙肝病人能結婚生育嗎

    (1)急性乙肝恢復期、慢性遷延期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以及活動性肝硬化在肝功能恢復正常後連續化驗肝功能六個月及一、二年內均正常、乙肝病毒複製指標陰轉,可以結婚。 (2)肝功能一貫正常,僅乙肝"兩對半"呈"大三陽"的乙肝患者也暫不宜結婚或過性生活,若婚後才發生一方呈"大三陽"時,而對方"兩對半"全陰性,待全陰性者產生足夠的保護性抗體時,才有可能不被對方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能保持3-5年。在一方病情複製指標未轉陰前,應採取避孕措施(若患者為男方,應使用避孕套)。並積極採取抗病毒治療。 (3)單項HBsAg陽性者,原則上可以結婚。但也非絕無傳染性,應產生足夠保護性抗體時再結婚。 (4)慢性表抗原HBsAg攜帶者若僅伴抗-HBe一項陽性者可以結婚。 (5)"兩對半"中呈1.4.5或1.5陽性者,若抗-HBe滴度高,可能有傳染性。等抗-HBe滴度明顯下降後才結婚。 (6)即使只有HBsAg或抗-HBe單項陽性的患者,或者2.4.5或2.5陽性的患者,雖可結婚,但性生活應有節制。 (7)父母或家庭中如有明顯肝硬化、肝癌遺傳傾向的乙肝患者,婚後最好不要生育。

    父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對胎兒及子女的影響

    父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對胎兒及子女的影響有兩種。一種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除母嬰傳播外,父親也有垂直傳播的可能,但機率遠比母嬰傳播小。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產後密切接觸傳播。另一種是把乙肝病毒的易感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使其子女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因此,父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孩子也應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攜帶者,多指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ASC),就是指血液檢測單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也有說指乙肝抗原、抗體檢測陽性各種模式者(表面抗體單項陽性除外),但無肝炎症狀和體徵,各項肝功能檢查正常,經半年觀察無變化者。一般認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可照常工作和學習。

    據統計,中國約十分之一人可能攜帶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嬰傳播及免疫功能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觸乙肝病毒。

    無症狀HBsAg攜帶者分為3類:1.患過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臨床症狀和肝臟損害輕微且很快痊癒,僅表現為病後的HBsAg攜帶狀態。2.健康攜帶者,經多次反覆化驗肝功能均屬正常,無任何症狀體徵 ,甚至作肝活檢時亦未見病理損害,肝組織結構完整。3.經肝活檢病理診斷為慢性遷延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

    第一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應進行醫學跟蹤,每3個月複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時瞭解有無肝損害,若有肝損則應及時治療。

    第二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可以照工作、學習和勞動,大部分人預後良好,經過一段時間後,隨著機體自身免疫狀態的改善可以自然轉陰。

    第三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經證實肝臟有病理損害後,應按現症病人對待,及時進行治療。

    無症狀HBsAg攜帶者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這些人體內有病毒存在,而且有進行復制或傳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應從事飲食服務行業及保育工作。HBsAg攜帶者要注意個人衛生及公共衛生、養成良好的 衛生習慣,實行分餐制;不與他人混用洗漱用品。女性還要注意經期衛生,防止經血汙染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對無症狀HBsAg攜帶者的醫學處理原則主要有三條:1.保護肝臟:絕對 戒酒,避免過勞,保持心情舒暢,合理營養,定期複查乙肝病毒標誌物及肝功能,必要時可服用抗壞血酸、保甘維養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加強肝臟營養,忌盲目用藥。2.抗乙肝病毒治療: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如選用干擾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藥等。3.家庭個人衛生處理:家庭其他成員可注射乙肝疫苗預防感染。無症狀HBsAg攜帶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 分鐘),餐具亦可採用蒸煮30分鐘的辦法消毒或分離使用。

    總之,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般轉歸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轉陰;大部分為持續穩定的終身乙肝病毒攜帶狀態(其中約有半數出現肝臟輕微的病理變化,這種變化是相對穩定的一種乙肝病毒持續感染的低反應狀態,需要治療。);但大約3%可發生肝炎,且發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較非攜帶者大得多。

    乙肝病毒攜帶者要加強免疫調整和肝臟營養,請參考肝臟針對性高營養新方法:肝病的營養康復:乙肝康復希望。

    乙肝病毒攜帶者中有8/9的人終身不發病,只有1/9的人會因生活習慣不好、免疫力差等原因成為乙肝患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國軍隊要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