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NHK電視臺報道,5月30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夏威夷宣佈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11
回覆列表
  • 1 # 洛神富

    這是特朗普要實行他的“印太”戰略了,這些年來美國總統上臺必做的課題就是制衡兩個國家,雖然側重點不同,但是該弄的還是要弄的。這次“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就是要在印度洋領域遏制住某大國的影響,同時把印度拉入夥。

    太平洋司令部是美軍最早的、規模最大、覆蓋範圍區最廣的聯合作戰戰區司令部,擁有士兵30萬人,大約是美國現役軍人總數的20%。總部設在夏威夷地區,其管轄範圍可以從美國西海岸以西到印度西部邊界、從南極到北極,大約是地球表面一半地區。以前的太平洋司令部其實也能管轄到印度洋,現在的更名針對性更加的明顯。

    現在特朗普政府無論是國家安全顧問還是國務卿都是鷹派分子,他們對華的態度都非常的強硬,正如五角大樓發言人所說:“任何改名的意義都是為了更好的描述指責。”“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指責是什麼?反正不是針對印度洋周邊國家的,它們聯合都不一定打的過。針對誰也就不言而喻了。

  • 2 # 鐵嶺鋒

    在其假想對手斷增強的軍事突破能力下的被迫無耐的選擇,司令部的轄區範圍擴大了,編制規模擴大了,必須承認的是其實力也增強了。但更應該看到的,這是在其假想對手反介入拒止戰略逼迫下不得已的退縮,美國最為倚重的軍事霸也在衰落中。

    美軍將太平洋戰區司令部更名為印太戰區司令部,這是由年初特朗普政府釋出的新版國家戰略決定的,這是基於其原島鏈封鎖戰略在對手遠端打擊能力給其最關鍵的攻擊力量——航母戰鬥群,還有遠征打擊大隊、島鏈封鎖部隊,造成了致命威脅,使其無法再以航母加島嶼基地為依託,圍堵對手進入遠海大洋,再也無力干涉對手在其解決國內某種勢力對國家主權分裂行為時,對其進行武力打擊、威懾、訛詐,不得不放棄它已經奉行了近七十年對其進行的島鏈武裝封鎖戰略。

    的確,表面看美軍的這次司令部更名所必然帶來印太地區兵力加強,同時如有必要其隨時可將地中海印度洋戰區部隊整合配屬印太司令部部署使用,讓這個印太司令部可以調動使用的兵力達到7個航母戰鬥群及若干空軍及海軍陸戰隊,還有現已在區內部署的至少十幾萬陸軍部隊。使該區域美軍戰力使用可以更集中,更靈活,這在當今美軍所處的戰略態勢之下,應該是一種最佳的部署配置,無可挑剔,也無可取代。特別是在當今十分有效的分散式打擊戰術原則下,這種部署配置無疑更是最佳方案。

    但筆者不得不為美軍方高層那些精明的戰略家深感惋惜,雖然至今美國軍力天下第一,但在它的全球霸權戰略之下,它的印太戰區隸屬部隊作戰實力對於其所承擔的任務來說,就象個薄皮大餡的包子,稍一嘚瑟就得掉底兒。和平時期看紙面資料的確挺唬人,然而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對手不會給它集結兵力,形成重拳機會的,只在其中間部位突破一到兩點,它這一大張包子皮也就四分五裂了。另外在這種戰略態勢之下,具備五千公里精確打擊能力的美軍“對手”,如果釆用分散式打擊戰術才能得心應手,而美軍兩千公里有效打擊能力的各種戰斧一是腿太短,二是跑的慢,在這種對手面前沒有它表演的機會。

    所以美國這個印太戰略實施起來,就是個破網兜,八面露風。而其奉行了七十年的全球霸權戰略,無可避免的為美軍未來的印太司令部所屬部隊選擇了其無法戰勝的對手,其結局當然是和平時期遊行示威部隊,戰爭時期的沙丁魚群,被對手分成若干罐頭……!趁早回家吧。

  • 3 # 木春山談天下

    這不奇怪,在木叔看來,是美國民主黨時期軍事外交政策的延續而已,與特朗普時期美軍的戰略逐步調整也是一脈相承的。特別是大約半年前,美國政府就頻繁提出“印太地區”概念而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這次的太平洋司令部改名順理成章。

    其實,不光是司令部改名,木叔此前就判斷,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策略很可能會被特朗普主導的“印太再平衡”而改變,之前的三個支柱也會被三個國家所更新,進而需要重視此戰略可能會對國內帶來的影響。

    (圖為印度-太平洋地區範圍)

    那麼,美國政府的話術裡用“印太地區”來取代“亞太地區”,主要目的是什麼呢?“亞太再平衡”是否真的會成為“印太再平衡”戰略?

    在木叔看來,“亞太再平衡”戰略從目的而言,本質並非單一,也不是隻強調圍堵哪個國家,而是在競爭與合作中,促使美國的利益最大化。在實現這個結果的過程中或許會與相關國家遇到一些問題與矛盾,甚至爭端,美國就需要團結亞太地區的朋友與盟友共同應對。

    之所以說“再平衡”,是相對於美國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與歐洲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以及深度介入中東來說的。這意味著美國希望將亞太地區作為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確實是個很重要的戰略轉型,所以投入甚大。

    因此有很多學者比照美國與歐洲和中東的關係,來套用美國的亞太政策,擔憂“亞太再平衡”戰略在軍事上會形成“亞洲版北約”,在政治上維持美國的多框架盟國體系;而在經濟上就是奧巴馬下臺前大力推動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成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三個支柱。

    (美軍新任太平洋戰區司令戴維森)

    其實,木叔認為,目前的特朗普政府對亞太地區的策略還並不特別清晰,整體戰略的調整需要時間的,畢竟剛執政不到一年。但將奧巴馬念茲在茲的“亞太地區”,改稱為“印太地區”是一個可能的政策轉變跡象。這點也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

    聯絡到幾個月前,特朗普發表南亞政策演說的時候,大幅度提高印度地位、貶低巴基斯坦,在南亞地區的戰略平衡上出現破局傾向,因此在亞太地區出現美國新的戰略理論與訴求,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換句話說,特朗普幾個月前就開始“抬印度”的造勢,與美國高官頻繁用“印太地區”的說辭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如果這樣,印度肯定是調整中的一個支架。但重視印度的作用並非一定就是貶低中方。只能說美國對印度過去是“忽視”,如今的“重視”是提升到了正常水平。

    正如木叔剛才所言,奧巴馬時期的美國政府對此也是贊同的,只不過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比如木叔記得幾年前日本提出過一個亞洲地區的“鑽石戰略”,有人看英文媒體將其翻譯成“菱形戰略”——畢竟鑽石與菱形在英文裡單詞是一樣的。

    這個戰略明確提出,日本、澳洲、印度和美國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或者是除了中東之外的亞洲地區的穩定力量與支點國家。當時奧巴馬政府對此予以支援。

    (美國印太戰略的三個支點:日本、印度、澳洲)

    在美國看來,“印太地區”的戰略未來肯定更加扁平化,多點佈局,互相轄制——日本是東部支點、澳洲是南部支點、印度就是西部支點。美國利用這三個重要支撐國,在現實中使其協助美國實現不同地區的不同利益訴求。對美國而言,它們都有自己在本地區的獨特作用。

    未來,木叔不懷疑,美華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升級版會真的成為“印太再平衡”,目的是提升印度作為下一個註定的新興大國地位以及加強其與美國關係的合作內容。在這個平衡戰略裡,本質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而且更關注到的是印度洋與太平洋國家的聯通與合作,並非單純在於圍堵或者鎖住某些國家。這個作用肯定有,不過也不用過於誇大。

  • 4 # 蔣曉峰Terry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的說法基本能解釋為什麼要改名:“有鑑於印度洋與太平洋間的關聯性日增,我們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美軍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馬蒂斯30號在夏威夷珍珠港出席了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交接儀式時說,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具有象徵意義,但軍隊、軍事任務,以及其它五角大樓的活動沒有根本性轉變。

    馬蒂斯說,幾十年來,這個司令部一再適應環境變化,在美國聚焦於印太之際,會肩負著美國的傳統前進。他說,對於區內每一個國家來說,無論其規模如何,主權都受到尊重,而且這是一個開放的投資區域,自由、公平、互惠的貿易不受任何國家威脅約束。

    馬蒂斯還別有深意地說,在印太地區有“很多帶、很多路”(the Indo-Pacific has many belts and many roads)。

    馬蒂斯說的改名只具有象徵意義,有點兒放煙霧彈的感覺。這一改名,更加突出的是“印度洋”的概念。印度洋誰是老大,印度一直說當仁不讓。所以,可以預期的是美國和印度之間的合作,特別是軍事合作將會加強。

    雖然特朗普總統本人還沒有訪問過印度,但他在出席2017年APEC年會期間,對印太概念有不少著墨。馬蒂斯、伊萬卡等人也都訪問過印度。莫迪總理也早早訪問過白宮,和特朗普見過面。

    新上任為“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也提到區內國家繼續增強的軍事規模和能力,認為區內國家要在印太地區,以及在全球範圍內取代美國,成為安全合作伙伴的選擇。戴維森過去曾擔任美國海軍艦隊司令部司令及第六艦隊司令。

    被提名為美駐韓大使的哈里斯,則卸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現年61歲的哈里斯,是日裔美華人,為美國海軍史上第一位亞裔上將,在2015年五月就任美軍太平洋司令。

    哈里斯是出名的對華強硬派,他在駐南韓大使的位置上,相信也是美國針對“印太”概念佈下的一顆關鍵棋子。(完)

  • 5 # 環球網

    在5月30日,美國國防部宣佈將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度太平洋戰區司令部,並且同時有報告宣稱美國的2018年軍費開支會將大部分用於印太地區。而這也被外界認為特朗普提出的印太戰略將進入第二階段,即走出概念提出階段,進入機制建設和能力擴充階段。

    改一個名,還不能稱上是戰略變化,頂多是證明美國提高了對印度洋地區和印度的重視程度,因為其軍力部署還未做相應變化,並且與軍事相搭配的政治和經濟戰略,尤其是與印度關注度更高的經濟合作還沒有提及,並且具體舉措還未推出。

    雖然與過去相比,美國的印太戰略有所變化,在以往,國際合作只是美國安全戰略的一根支柱,但現在國際合作和同盟體系成了美國印太戰略的基礎,這也表明美國印太戰略的結果在最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他國家的配合意願和力度,尤其是印度和日本,這樣也就讓美國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了。

    從日本方面看,日本現在對國際形勢的看法也發生著重大變化,日本對美國的戰略信任度在逐漸下降,進入2018年後,日本進行了一定方向的調整,雖然這個調整還不能改變日本對印太戰略的支援態度,但卻會影響其參與印太戰略的方式和力度。

    從印度方面看,印度曾經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促進印美關係,但根據現在形勢看來,許多目標沒有實現,相反,美國的一些舉措反而打擊了印度的經濟利益,比如收緊工作簽證,限制對印度的技術轉讓,約束盟國與印度的技術交易等等,這都大大的提高了印度對美國的提防心理。美國的印太戰略從側面也反應了美國將會加大在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存在感,讓印度增加了戰略壓力,除非印度甘願像日本和澳洲一樣願意接受美國的領導地位,否則印度的積極性也會下降。

    印太戰略要求的是美國呈現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但在這一點上,美國反而提出了“美國優先”和“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這樣讓盟國和合作者不放心,美國最近在國際上的一系列做法使自己在國際上被日漸孤立,這與印太戰略所需要的合作基礎是不吻合的。

    更重要的是現在美國印太戰略的發展趨勢不是自己能掌握,還要受到國際影響,這與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相比,不確定性更高了。

  • 6 # 國關大俠客

    我認為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標誌著美國的“印太戰略”進入了落實階段,而軍方無非是發揮了“急先鋒”的作用。

    “印太”本身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逢奧必反”要求更改名字

    特朗普執政後,在外交上尤其追求“逢奧必反”,不僅推翻了TPP、伊朗核協議、氣變協定等奧巴馬的外交成就,還追求新的地區戰略。作為標誌性的“亞太再平衡”自然也難逃被改名的命運。瓶子是新了,不知道酒是不是還那個味道。

    將印度納入美國地區戰略軌道

    從亞太到印太,美國很明顯想將印度拉入到自己地區戰略之中。從奧巴馬政府開始,美印軍事合作就不斷升級,如今有了這一印太戰略的指引,相信美、印、澳、日未來還會有更多互動。

    標誌美國印太戰略進入落實階段

    特朗普政府自從提出印太戰略後就一直語焉不詳,也沒有具體的配套政策。此番軍方率先行動改名,印證了該戰略並非停留紙面,未來恐怕將會有進一步動作,確保該戰略有序落實。

  • 7 # 使用者79078618310

    這個問題不僅有意思,也非常值得關注。

    眾所周知,從奧巴馬第二任期開始,美國先提出 “重返亞太”口號,後提出 “亞太再平衡”戰略,奧巴馬也將自己標榜為美國首位太平洋總統。美國的 “亞太再平衡”包括很多方面,如經濟,外交,軍事等,但毋庸置疑,軍事層面的再平衡是重中之重。最令人熟知的一個口號便是美國要將60%的海軍力量,以及海外空軍力量的60%部署到亞太。

    特朗普上臺後,可以說 “逢奧必反”,包括退出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宣佈放棄 “亞太再平衡”戰略,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退出伊核協議等。然而,至少從軍事層面看,特朗普政府實際上並未放棄向亞太的再平衡,仍在繼續向亞太增派海空力量。據美國防長馬蒂斯2017年6月透露,美國已經完成了將60%的海軍力量轉移至亞太的目標也,未來將會完成將60%的海外空軍力量部署至亞太的目標。這表明,特朗普仍在推進亞太再平衡,至少是軍事層面的亞太再平衡。

    然而,為了顯示與奧巴馬政府的區別,特朗普提出了 “印太戰略”(當然這個詞不是特朗普首創),即:將印度及印度洋地區與亞太放在一起統籌考慮。在此背景下,為了顯示 “印太戰略”不是空話,就必須有所反應,將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也就順理成章了。實際上,不管是太平洋司令部還是印太司令部,其負責的地理範圍並沒有變化。

    當然,美國此舉也表明,美國確實在推 “印太戰略”,這是可以肯定的。展望未來,美國還會有很多類似的舉動,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 8 # 建章君

    在美軍體系中,一直以來就有“太平洋司令部”,有“大西洋司令部”,就是沒有“印度洋司令部”。

    現如今將“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意味著什麼?曾經被忽視的印度洋被美軍重視起來了。我們接下來肯定將會看到美軍“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在印度洋上的演習計劃,也會從中看到其威懾指向。

    “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在印度洋地區的任務,肯定會與美國中央司令部在西印度洋地區的任務不同;後者處理的是西亞、中亞、非洲地區的事務,波斯灣地區顯然是一個重點。而“太平洋司令部”本來重心就在東太平洋,也即亞太,因此“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相應的自然就是亞太與東印度洋地區的事務。

    這個地區的大國、區域組織及航道,我們只要列一列,就知道其威懾指向了。印度應該感到榮幸,因為其發展與崛起,在這個地區的軍事存在顯然已經足夠被美軍重視了。可以想見,對於正在印度洋以及亞太地區加強其存在感的印度,美華人的思路肯定首先是拉攏,而拉攏如果不能使之就範的話,接下來肯定就會開始防範。

    所謂“印太戰略”,美日澳同盟其實想把印度一步一步拉進去,成為“美日澳印”四國同盟,然後聯合起來掌控太平洋與印度洋通道。印度此前一直在觀察,而最近莫迪總理表態“印太”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不是一個戰略概念,等於婉拒了加入“美日澳印”四國集團,不肯成為在印太地區進行大國對抗遊戲的棋子。

  • 9 # 涵一

    特朗普政府不會放棄同我們做生意,但也從不避諱要將我們作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

    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特朗普恰恰也是出於這兩方面的考量:一是沿著“美國優先”“特朗普優先”的路徑要為美國爭取更大的利益;二是要對我們形成更大的戰略壓力。

    說得直接點,特朗普近來高調宣揚的“印太”戰略某種程度上就是衝著我們來的。

    涵叔得著重解釋一下,從這幾年特朗普一貫的思維方式和認識來看,這種戰略壓力不等於要對我們進行圍堵或扼制,但實施起來,又不可避免地出現圍堵或者扼制的一面。

    感覺像繞口令似的!其實,說得更直白一點,特朗普政府,至少是特朗普本人沒有多少要讓我們變得更差更壞的意願,但對於我們威脅到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戰略利益的一面,他又會毫不猶豫甚至不惜冒險豪賭地去打壓。這種打壓自然就會出現圍堵和扼制的效果。

    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這是依然不清晰不成體系的美國“印太”戰略開始實際運作邁出的關鍵一步。目前來看,這個舉動更多是象徵性的。但這不意味著,它不會對我們的進一步發展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我們也大可不必在意。特朗普要將“印太”戰略作為他看不上的奧巴馬時期“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加強版的指向是明確的。

    特朗普就是這麼個風格,即便他還沒想清楚具體要如何去實施,但只要他認為大方向是有利於“美國優先”“特朗普優先”戰略的,那就做起來又何妨,試試錯也沒什麼關係,只要成本不至於不可控就好了。而如果試對了,他就會變本加厲地去折騰,用“極限施壓”來爭取更划算的交易,這方面我們需要有所準備。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的交易策略是刻在他骨子裡頭的,可不是隻針對小國的。

    當然,問題也就來了,特朗普政府能為此付出多大的成本呢?這方面他會精打細算,得不償失的事情不會幹。這就是我們能做文章的地方。特朗普選擇怎麼施壓我們控制不了,但我們得讓你每一次施壓不能很容易就得逞,都得付出高昂的成本。

    找對策略是一方面,根本還是得靠實力來支撐。我們自己經略好周邊,保持後發展節奏,那就不妨來鬥鬥看。特朗普可以拿距離離得遠當作不去援助別國的理由,我們不妨也就多做做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事。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升級等等這方面的事,遠水是解不了近渴的。何況,幹這個,我們已經很有優勢了。

    再說了,有個強大的對手來鬥鬥,也是我們提高自己、變得更強大的有效途徑。不論是企業間的商業競爭還是國家間的綜合實力競爭,鬥鬥其實往往更健康,當然,前提是“鬥而不破”。咱們去做魚蚌,讓漁翁得利的虧,是不能吃的。

  • 10 # 雙馬尾班長

    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的重新命名代表著美國印太戰略的正式開始,以及美國政府對太平洋和印度洋戰區的看法和所做出的努力。美國太平洋艦隊其實本來就具有在印度洋作戰的能力,重新命名只是代表了美國政府對印太戰略的立場,命名對於美國正式開始進入該地區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是一個實際意義大於形象意義的改名。

    圖為太平洋司令部

    美國太平洋艦隊雖然具備介入印度洋地區的能力,但是鑑於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近年來面臨著艦艇數量不足,艦艇老化等問題。第三艦隊和第七艦隊可能很難向印度洋地區而不是過多的海軍力量來維持美國在該地區的前沿存在,太平洋艦隊需要的不僅僅是改名,更多的水面艦艇才是關鍵。

    圖為太平洋艦隊

    事實上,近年來太平洋艦隊的艦艇編制一直都在持續增加。無論是新加入珍珠港的六艘瀕海戰鬥艦,還是新下水的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都是太平洋艦隊實力持續增加的證明。然而,波羅的海第二艦隊的重啟卻導致太平洋艦隊在8月份不得不抽調1/5的水面艦艇前往歐洲,這意味著剛剛改名的太平洋印度戰區司令部可能會失去足夠的力量來維持這兩大關鍵海域的前沿存在。

    圖為珍珠港

    除此之外,太平洋艦隊的主力之一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也開始了正式的退役計劃。也就是說,在2020年美國海軍太平洋印度站區內的海軍艦艇數量可能會陷入史無前例的低迷狀態,中國南海和第二島鏈內的形勢有可能會因此好轉,巴基斯坦在印度洋的壓力也會隨之減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自己種的草莓剛開始變紅就慢慢腐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