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善良之子86

    武王伐紂,建立周朝。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結果玩火自焚,自己把自己作沒了。

    至於說最後怎麼滅的,就得說戰國時代了。當時周王室雖然還在,但已經是形勢上的存在了。各國都不是很把皇城放眼裡。最後由秦國把它滅了,好像最後一個王叫周赧王……

  • 2 # 崑崙139100429

    周朝的建立:一.利用了商紂王的腐敗和空虛,二.諸侯割椐所佔戰略位置西面無威脅.縱深大.壯大了自身,因此滅紂而建立;其滅亡的根源是所實行的“分封制”。實際上是吃了和商朝同樣的虧。因為這種分封使各路諸侯割地分椐,人.財.物.軍隊自主.獨立成國,短期可利用家族親情和君臣關係維持,時間一久.羽翼豐滿必自立為王.分庭抗禮,導至後來持久的戰國的分裂.混亂.事實上週已滅亡。當前曾見有人說周朝是“聯邦制”,竟然和美國等國家的聯邦相提並論,認為它是先進的……。最明顯的是現代如美國各州是不會允許獨自有軍隊.獨自有法典(違背國家法律.制度各行其事)的……。

  • 3 # 西府趙王爺

    中國在原始社會傳統下,歷經了三個朝代,即現今為人人所知的夏、商、周。

    這三個朝代對中國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夏標誌著華夏封建王朝的建立,商。三者共同在先秦中華民族的開篇中標誌著中華文明的勃興。而由周朝的春秋戰國時期引發的社會重大轉型,則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周王朝的一些資訊。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

    周,原本是個部落,是黃帝曾孫帝嚳,元妃姜嫄的兒子棄,即后稷在遷徙到磁,後在公劉時,周部落又遷居於豳。由遊牧部族漸變為農耕為主的。

    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已經遷至有肥沃土地和豐富物產並且灌溉便利的地方去了,穩定的農業生產保證了周朝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但此時的周仍舊只是個部落,還未成為真正的王朝,在古公亶父的領導下,周部落先是與天下共主的商王朝建立了同盟關係但其本質上是依附於周王朝的,以此來保障自身部落免於被吞併的危險。在商的庇護下逐漸積累了力量,並繼承了商王朝的天命文化體系。

    古公亶父有三子,其小兒子季歷聽從父命即位,卻因為周的發展過於強大,導致了商周矛盾的激化。自此以後,周部落的人在面對商的種種壓迫和咄咄逼人的態勢時,終於奮起反抗,於是周武王伐紂開啟了周朝人自己的時代。

    說到周王朝的滅亡,西周到東周時期周王朝逐漸由盛轉衰,五霸之君各自壯大,兼併周邊的小國以此來增強自身實力,影響了周王的統治,導致周王室權威下降,當時的周王本身就依附於強大的諸侯國,因此周王已經名不符實了。

    五霸之群君最後產生了戰國七雄,這是東周戰國時期的故事了,東周也分為兩個時期:春秋與戰國。春秋時期百家爭鳴是思想大解放社會大變革的一個階段,各國都在積蓄自己的力量渴望擁有廣闊的領土、眾多的人民,並透過招攬人才,養士來對國家管理進行指導來發展提升自己的生產力綜合國力,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

    而戰國時期,由於各方面生產力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生產關係的發展,器物在戰爭上的運用成為了國力強盛的代表。

    如果說春秋是思想的交鋒,那戰國時期就是武力的匯聚,只有強大的國家才能最後稱霸,而由於此時周王的號令已失去了統治意味,因此,周最後也不得不在這場國家的針鋒相對中敗下陣來。

    只能被那些具有思想家,擁有經濟實力和軍師戰鬥力的國家所取代。 總而言之,周的崛起是部落人民奮起反抗的結果,是依附於商,悄無聲息積攢實力發覺起來的結果,而它的滅亡也是其自身實力不足,對社會發展缺乏正確認識,沒有改革政治制度的結果。

  • 4 # 伶官撰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國祚將近800年。其建立到滅亡,經歷了好幾個階段。可以說其建立,是歷史的必然,其滅亡也是歷史的必然。

    第一階段:獨立建國階段。周人的祖先叫棄。他的母親“見巨人跡,踐之而身動如孕”。後來生下來,覺得不吉利,想把他拋棄,所以就叫棄。後來把他拋棄到巷子裡,路過的牛馬都避開不踩踏;拋棄到冰上,有鳥群用自己羽翼來保護他。他母親覺得神奇就把帶回來,養大了。後來棄長大了,喜歡種植苧麻,豆子,並且能夠根據土地不同種植不同的作物。堯聽說後,就讓棄做了農師。舜把棄封在了邰,稱號后稷,改姓為姬,世代為農官。到了夏朝太康帝失國,就廢除了農官。后稷的後人就跑到戎狄的部族。到了公劉這一代,“復修后稷之業”,周圍的百姓慢慢就歸附過來。公劉的兒子慶節就建國在豳。這是周建立國家的開端。傳到古公亶父這一代,因為受到戎狄部族薰育的攻擊,古公亶父就帶領華人遷居到了岐,並且廢除了戎狄的習俗,營建城郭宮室房屋,並建立了國家組織機構。一直到了姬昌(周文王),就成了商朝的西伯。

    第二階段:正式統治階段。姬昌死後,姬發(周武王)繼位。紂王無道,天下共憤。武王順天之命,行天之罰,推翻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釋放了被關押的忠臣百姓,把紂王搜刮的錢財米糧分發給百姓,分封有功之臣為諸侯。周王室統一節制諸侯,諸侯定期到國都朝拜,並擔任官職。傳位到周穆王,周穆王征伐犬戎,獲取了犬戎朝貢的物品,從此,邊遠的少數民族不再來周朝朝拜。到了周厲王,堵塞言路,施行暴政,最終被華人襲擊,逃到了彘。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把諸侯對王室的信任消耗殆盡,最終被犬戎殺死在驪山腳下。諸侯擁戴幽王的太子繼位為周平王。周平王為了避開戎狄,就把都城遷到了洛邑。從周平王開始,周王朝的統治力下降,諸侯兼併,周王朝的統治受到諸侯首領的左右。

    第三階段:風雨飄搖的滅亡階段。周平王東遷後,周朝進入東周階段。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時期,諸侯兼併混戰,謀求霸主。周王朝不但無力約束諸侯,反而受制於諸侯,成為強力諸侯挾制天下的工具。遇到諸侯會盟,周王朝只能派大臣去列席,賜物,宣讀一些官方的認可。因此,才有了周鄭交質,楚王問鼎等事件。秦惠文王稱王后,諸侯紛紛稱王。而後周朝又分為東周公,西周公,各自為政。直到秦莊襄王滅亡西周公,東周公,周朝的九鼎寶器,土地人口都並了秦國,“周既不祀”。

    到了周朝末年,周王朝分封的幾百諸侯已經慢慢兼併為十幾個,這個時候,歷史需要的是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分封制的統治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歷史。因此,順應歷史的秦王朝出現了,周王朝便順應歷史的滅亡了。

  • 5 # 牛在看你

    大周的建立很不容易,經歷了好幾代人的努力,因為長期處於戎族的包夾之中。

    大周剛剛開始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因為戎族不喜歡生產,喜歡搶劫。

    大周后來找到了靠山,東面地區的強大商朝。商朝雖然稱霸東面,但西面的控制力相當薄弱,於是兩個首領準備聯合起來做大,不過大周那時候只能當小弟。

    大周在投靠了大商之後,往南遷徙,離開商朝更近了,戎族終於不敢來了。

    在經歷了季歷之後,西邊的戎族都知道東邊有個大商,大周打著大商的幌子到處攻擊,於是地盤大了,到了文王的時候已經佔了全中國的2/3,大商開始急了。

    但大周的勢力比大商差遠了,不過紂王時,諸侯離心,窮兵黷武,國力耗盡。然大周找準了機會,牧野之戰一下子搞定了大商,經過幾年努力,大周到處分封自己的親戚,終於天下大部分屬於大周的勢力了。

    這是大周的建立。下面是大周的滅亡。

    大周的滅亡要分東周和西周。

    西周滅於周幽王,現在說烽火戲諸侯,就是說的這個“昏君”,好像都說褒姒這個女人“紅顏禍水”,讓西周滅的,其實,褒姒滅西周只是導火線而已,西周必滅。早在周宣王之前,西周已衰成狗了,原先以藩屏周,現在雖然這麼說,犬戎或者楚國、徐國這樣的外姓國家可不管,想打就打,而西周往往還打輸,輸了怎麼辦?我們說宣王還“料民於太原。”,——擾民。擾的是諸侯國的民。所以諸侯國也不服。

    閒話不說,西周的滅亡表面原因就是周幽王換太子,換下申侯的外甥,立的是褒姒的兒子。好吧,申侯不好惹,掌握西申和南申,南面防楚國,北面防犬戎。最要命的它們還和犬戎一直有來往,申侯不高興了,一下子聯合犬戎攻擊鎬京,於是西周滅了。

    西周一滅,其實分了兩個王,正統的餘臣混得不好,很短暫,倒是申侯的外甥周平王活了下來。但那個時候真亂,周平王東遷還要靠鄭國給土地,哪裡管的了,於是,時間久了,諸侯國就不聽話了,互相打地盤,當霸主。

    然而到了戰國後期,東周這個小國家再次分裂,內部矛盾,再分成了另一個東周和西周,後來,秦國牛逼了,把它們全吃了。

  • 6 # 淳幀通安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近800年江山,共傳30代37王,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壽王朝。尤其周朝君主多賢明仁達,良相賢臣輩出,人民安居樂業,禮樂有序,而為後世楷模。直到今天,每每人們提起周朝,都是滿滿的敬意。因為,在後古代史中無朝可以超越。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完美政權的代表,它又是因何而興起,又因何而走向衰亡的呢?

    圖:文王求賢

    周朝的建立:紂暴失道 周人德興

    周朝的起源,本來是胃水中游的一個古老部落,居住於今陝西中部地區,到周文王姬昌時,他內用賢臣,如呂尚、散宜生、太顛、閎夭、南宮适等,使得國力日漸強盛;同時又善於對外廣宣德教,善於調停各方國之間的矛盾糾紛,使得天下各諸侯紛紛依附。這為後來周滅商奠定基礎。

    而商朝,首先,由於在商朝中期以後,因為帝位繼承問題出現了“九世之亂”,傳到商紂王時期,朝中已經形成了以微子、箕子和比干為首的反對派,他們反對紂王用兵南下,以及加強王權等措施。由於商朝中晚期所存在的內鬥問題,以及商紂王改革的不徹底,和守舊派勢力過於強大,而商紂王為了加強王權又對這些反對派實行了殘酷的鎮壓措施,如處死了其代表人物比干,囚禁了箕子,從而導致朝野上下怨聲載道、人心惶惶。其次,再加上商紂本人所存在的橫徵暴斂,以及生活上的荒淫無度,導致上行下效,世風日下,人心歸周。

    圖:西周中原圖

    此時,周文王姬昌的賢德和商紂王的暴虐則形成鮮明對比,再加上週文王善於戰略部署,表面上,姬昌聯絡對紂王不滿意的其它諸侯國對其進貢以示忠誠,從而使紂王對其放鬆警惕;實際對內又廣行仁德、惠民勤政之策,提倡生產、訓練軍馬,暗自擴充實力。自然,周人能夠滅商那是遲早的事。

    商王宣稱自己的王權自“天命”所得,而周人卻講“天命無常,惟德是輔”。言外之意,就是說商紂王無道,而西伯侯姬昌有德,因此,扶周滅商在世人眼中乃屬於替天行道,天命已經被轉嫁到了西伯侯姬昌身上。

    公元前1056年,姬昌對內稱王,即周文王。另一方面,文王對商朝仍然謹慎翼翼,殷勤貢奉,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先王,以此來麻痺商紂王。在文王被商紂王關押期間,據說《周易》就是那時所作,以此周文王更是透參天地玄妙,與時世變通之道,更加容易把握用兵時機。

    這些都成為周朝能夠建立起來的關鍵因素。

    圖: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發動了歷史上的牧野之戰。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闢了道路。

    周朝的滅亡: “禮”崩“規”壞!

    如果說,周朝的確立與興盛是因為周朝君主廣行仁德,大興禮樂所致,那麼周朝的滅亡又是什麼原因呢?

    也許有人認為,是周朝末代君主墮政無知所致,尤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大失人心使然。當然,我們不能排除這一直接原因,而實際上真正的原因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周朝末期“周禮”被後代君主打破禮崩樂壞導致。

    圖: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在商朝,王位繼承製為“父子相傳”和“兄終弟及”相結合兩制混用,因此造成了王位繼承人的不確定性,這直接導致了商朝王室爭搶王位的“九世之亂”發生。周朝建立後,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周公制定的嫡長子繼承製解決了這一問題,於是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共七代都是嫡長子繼承王位,一切顯得井井有條!然而,到了周懿王時期,這個“規則”卻被打破了。周懿王死後,他的叔父(穆王之子、共王之弟)憑藉崇高的威望,超強的能力,趁著太子(後來的周夷王)懦弱奪取了王位,是為周孝王。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正是由於周孝王的不守“規則”而後又恰巧培養出了一個更加不守規則的秦國,從而促使周朝走向滅亡。

  • 7 # 晴空遠望史

    商周牧野決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一場戰爭,這一戰歷史意義深遠,周武王一戰定天下,一戰定乾坤,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王朝。其實這場戰爭的勝利的背後,是周文王和武王兩代人長期政治、外交、軍事上的伐商準備,戰略戰術正確運用和堅守,更是兢兢業業努力的結果。周部落生活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周部落興盛於周文王姬昌作首領的時候,他在文化上確立“天命無常”思想,以反對商人“天命有常”思想;在治國上,韜光養晦,暗暗積蓄實力,同時四處結交盟友;對商朝,則派出大量間諜,收買商紂王身邊寵臣,混亂商王室朝綱,他的統治使周部落勢力強盛,死後他的兒子武王姬發繼位後,在文王長期奮鬥的基礎上,觀兵孟津,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統一西部諸侯的思想和戰鬥協同,掌握諸候的態度,檢閱周國的軍事實力;採取積極的外交策略促使商朝內訌;在商朝眾叛親離,《呂氏春秋·季冬季·誠廉》記載,早在周武王伐商之前,周人就已經將膠鬲和微子開收買,促使他們投降了周人。膠鬲和微子開,都是商人統治集團的核心成員;微子開,按《呂氏春秋·仲冬季·當務》之說,更是商紂王的同母之兄。商朝需要面對很嚴峻的外部環境。一方面,強大的東夷部族迅速崛起,對商朝的威脅日甚;另一方面,西邊的西戎部落也時刻威脅著商朝的邊境。這就使得商朝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商朝軍隊遠距離對外作戰國都防衛空虛的形勢下,武王親率大軍、千里奔襲,克服了一路上的重重困難,出其不意地趕到商都郊區牧野,在牧野與商朝匆忙組建的奴隸軍決戰,周軍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組織猛烈的攻擊,加上商軍中奴隸反戈,最終戰勝了數量上佔優勢的商軍。牧野決戰,商紂王兵敗後自焚鹿臺,商朝滅亡;新的周王朝因此誕生了。

      周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建立,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西周末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姬宜臼避西戎叛亂,從鎬京東遷雒邑後,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周朝一共是歷經了三十代三十七位帝王,存在時間約是七百九十一年,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疆域覆蓋了長江、黃河流域和今天的東北、華北的大部,西部曾到崑崙丘,。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

        

      自周穆王以後,周朝國情愈來愈差,逐漸走向衰敗,也是由於周圍蠻夷不斷的侵略擾亂,陷入了很長時間的戰爭之中,國力的消耗巨大,加重了對平民的剝削,王國內部的各種矛盾也日益激化,有些貴族也紛紛破產,導致矛盾長期的累積,便讓王朝陷入了深深的危機。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關中的地區頻繁發生山崩地裂,和河水枯竭等,嚴重的自然災害,而且周幽王不撫卹那些災民,奢侈腐化,整日飲酒作樂,寵幸妃子褒姒,用人不當,民怨沸騰,導致諸侯叛亂,周幽王被殺,至此,西周滅亡。

      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將都城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東周之後的周王室大權旁落,諸侯紛爭加劇,進入了列國征戰的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周王室對分封的諸侯的控制力越來越弱,諸侯們紛紛崛起,互相爭戰,最後周王朝也土崩瓦解。

      周朝的統治很有特點,分封制、宗法制、土地制度上的井田制都有明顯的發展和加強,對以後的封建社會有很大影響。

  • 8 # 易道天行健

    周朝本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黃帝,它不比殷商的歷史短,只不過是個方國,屬於小諸侯,它的發展分幾個階段,前期和犬戎交錯,後來為了避免犬戎的侵擾,遷之岐山下的周原,由此周的國號是在這裡發端的,也是從遊牧到農耕的開始,由於和少數民族在一起的歷史,它和中原殷商文化是有差異的,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依附在商朝這個強大依靠,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甚至到商紂王時,天下三分有二已歸周,但是周依然把商作為天下共主,但是已有覬覦中原的野心,經過周文王勵精圖治、勸民農桑的努力,國勢已經很強大,各諸侯國已經去朝周而不去朝商了。等到了武王繼位後,商周經過決定命運的牧野之戰,以紂王失敗自焚告終。

    周朝建立,實行分封制,分封物件就是先代先王之苗裔,已有的諸侯國,還有打天下的功臣,以及宗室子弟。方國七十一,姬姓獨居五十三,周的宗法制度得到加強,這種觀念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儘管我們現在來看是不可取的。他的問題出現在禮崩樂壞、宗法失常,所以後來出現了孔子式的人物。宗法制度的惡化用我們現在人來看是必然的。大宗分小宗,小宗裡邊又分大小之宗。大宗統治小宗,小宗維護大宗,這就形成了,天子(既天下共主)、諸侯、卿大夫、士、平民等自上而下的宗法等級。

    由於天子初封時,這些諸侯方國和天子的關係是融洽的,血緣當然也是無可說的,天子號令得到具體的權威。關鍵是統治權,周天子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而各地諸侯在本國是有絕對的權力的,他只需向天子繳納賦稅,以及出兵幫周天子解決戰爭的問題,其他都是相對比較獨立的。這種弊端應該是要在百年甚至幾百年後才會出現。等到了若干年後。當週天子的後世子孫再分封的諸侯,就無地可分了,而周天子的國土是有限的,可子孫的繁衍是無限的。這樣最後的結果就是周天子的權力和勢力越來越小,影響力也就受到了挑戰。到最後作繭自縛,從宗周壓縮到成周,一直到滅亡前就剩下洛邑附近成為周天子的龜縮之地了。據傳,債臺高築這個詞就是切實反應周天子尷尬的處境所出現的成語,就是說,周天子受到其他諸侯的蠱惑,聯軍向秦國發難,需要天子出兵,可天子沒錢也沒兵,所以就向富戶借債,也就是現在說的集資,天子許諾勝利了就把錢還了。畢竟是天子,這點威信在諸侯眼裡不算什麼,但是忽悠些富戶還是可以的,不料,裝備好了等待其他幾個諸侯出兵攻秦時,搞笑的是沒有動靜了,周天子只好撤兵,這來回一折騰,那就需要錢啊,所以就出現了天子還不起債的情況。於是,周天子就專門築了個高臺以阻擋要債者!

    周朝的滅亡,是由於自己的削弱和諸侯自身的發展強大所致,就因為有了天地君親師的宗法制度,以及孔子類的人物極力吹奉,才有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其實他早應該滅亡了,只是天下諸侯都礙於禮法而表面上承認他還是天下共主罷了!

  • 9 # 種地的秀才

    周族在後稷時是一個與戎狄雜處在居邰一帶的遊牧部落,到了公劉以後由於生產技術的發展,才在豳一帶定居下來。後來到了古公亶父時被鄰近部落狄人戰敗,舉族遷至岐山一帶。文王時又把部族聯盟的中心地移到豐並開始建立起城郭。

    由於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便擴大了耕地的要求,開始向鄰近部落進行擴張,先後征服虞、芮、犬戎、密須、崇等部落,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而商朝統治者帝辛的倒行逆施,讓商人和各屬領都相繼圍繞到周族的周圍。公元前1130從文王到武王的領導下,便正式開始了反商的革命戰爭,經過劇烈的戰爭在公元前1122年佔領商朝首都,帝辛自殺,西周新政權產生,定都鎬京。

    到了宣王末年由於旱災和地震的襲擊,對戎人的戰爭又不斷失敗,政府力量日趨衰落。而宣王的兒子幽王又是一個昏庸的蠢才,在天災人禍的嚴重時刻,還倒行逆施荒淫無道,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所以公元前770年在西夷戎狄兩面夾攻的危局中,竟無人響應幽王的號召,幽王被殺於驪山下。歷經352年的西周終結。

    太子宜臼於首都殘破後繼王位,號平王,把首都遷到洛邑,去依附鄭、衛等大諸侯,權威旁落,周天子也成了名義上的共主。東周開始。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攻東周赧王,赧王親至咸陽獻地,東周至此名實俱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餘慶到仁懷有多少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