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新時媒

    1.他從小就有想出名建功立業之心.

    馬隆起初是兗州的一名武官,王凌於公元251年發動叛亂失敗後,與王凌合謀的令狐愚雖已於兩年前逝世,但都要被開棺曝屍三日,事後全個兗州都沒有人敢收葬他。馬隆於是假稱是令狐愚的門客領去令狐愚的遺骸,後用私財為他殮葬,更加在墓地側列植松樹和柏樹,甚至為他服喪三年。馬隆的行為在當時成為全兗州的美談。善於為自己製造名聲,為自己擴大影響力,這人肯定是個有野心的人.

    2.他是個勇於出頭,敢於承擔責任的人.

    咸寧四年(公元278年),馬隆上言說涼州刺史楊欣失去了與羌人的和好狀態,必定會失敗。後楊欣果然被鮮卑禿髮部首領禿髮樹機能的支黨若羅拔能於武威擊敗並殺害。因為楊欣的失敗,河西地區與西晉就道路斷絕,而且令西晉有西顧之憂,無法專心對付東吳。司馬炎因而在朝會上感慨地說:“誰人能夠為我討平這些叛胡,開通涼州?”當時其他官員都不能應對,馬隆則自薦能夠討伐,並要求招募三千勇士與他西進;司馬炎於是命馬隆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

    3.他是個能征善戰,有本事之人.

    馬隆於次年正月出發西行,渡過武威以東的溫水。禿髮樹機能率騎兵萬人或者據險抵禦,或者設伏截斷晉軍後路。馬隆見山路狹窄,於是依八陣圖製作了偏箱車,到廣闊地方就列成鹿角車營,到狹窄地方就設木屋放在車上,一邊戰鬥一邊前進,沿途箭無虛發,敵人紛紛應弦而倒;另又在道路兩邊放置大量磁石,因為對方穿著鐵製鎧甲,會被磁石吸引,故此受制於磁石陣;但馬隆部眾卻穿犀甲,經過磁石時無任何影響,於是能夠有效打擊對手。行軍千餘里後,禿髮樹機能部隊傷亡慘重。不久更率領友方的沒骨能等與禿髮樹機能決戰,最終斬殺禿髮樹機能,平定涼州。

    既勇於自薦,又能打敗敵人,此人的才能可見一斑.

    4.《晉書·卷七十一·列傳第四十一》 陳頵評價:“馬隆、孟觀雖出貧賤,勳濟甚大。

    馬隆此人出身貧寒,但卻善於抓住機會,敢於承擔責任,並且努力做好承擔的事情,是個非常勵志的一生.

  • 2 # 野叟觀書
    少好節義

    馬隆自幼便智勇兼備,好立名節,起初是兗州的一名武官,王凌於曹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發動叛亂失敗,令狐愚受王凌影響死後曝屍,馬隆假稱是令狐愚的門客領去令狐愚的遺骸,私財殮葬,服喪三年。成為一時美談,也博得聲名。西晉泰始年間,朝廷打算征伐東吳,統一中國,下詔州郡舉薦人才。兗州官員就舉薦馬隆,後來漸次遷任為司馬督。

    自薦西征

    晉泰始四年至於五年(268—269)間,河西、隴西地區連年大旱,民不聊生。秦州災區胡漢混雜,鮮卑人數最多。為防止生出禍端,司馬炎派遣悍將胡烈前往鎮守。胡烈的高壓手段加劇了災區苦難也進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

    禿髮樹機能於泰始六年(270年)發起反抗,此為五胡亂華的發端。禿髮樹機能斬殺胡烈並連敗多名晉將,打敗晉國多輪鎮壓,並聯合氐、羌、匈奴等部落共同反晉,一時間西北戰事燎原。咸寧三年(277年)猛將文鴦(參詳小編另外文章介紹)大破禿髮樹機能,但未能斬草除根。僅過一年,禿髮樹機能就命部將若羅拔能在武威大破晉軍,楊欣成了第三個戰死的涼州刺史、第四個被鮮卑陣斬的封疆大吏。一時間,禿髮樹機能縱橫西北,威震天下。

    晉武帝臨朝哀嘆“誰能為我討此虜通涼州者乎?”馬隆應聲自薦,募兵而往!

    偏師平叛

    馬隆深諳諸葛亮兵法,並對諸葛亮戰法有很多改良。深知兵貴精而不在多,得到司馬炎的信任後選拔勇士,要求能拉起三十六鈞(約238公斤)的弩和四鈞(約26公斤)的弓。選得三千五百人,親自挑選武器戰具。組成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王朝特種兵部隊,徵蓬出漢塞,偏師入胡天!

    靈活的裝甲特種兵

    冷兵器時代,中原步兵對壘少數名族騎兵少有勝算。 馬隆改良了戰車結構,並配合諸葛兵法中的八卦陣法,組成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支像樣的裝甲部隊。這種戰車稱為扁廂車,原型是三國時期諸葛亮設計的獨輪車。小編找不到扁廂車的結構圖,大致能看懂其作戰原理。平原地帶敵人騎兵衝擊時,在獨輪車前裝具鹿角抵禦,己方士卒以長矛弓箭擊殺遠近敵軍;狹窄處,摘下鹿角,於車體上方裝上方形箱體,抵禦對方的弓箭。可謂攻防兼備,而且相對靈活。馬隆計程車兵都以犀牛皮戰甲為主,有足夠防禦能力的同時還不影響士兵在戰場上的靈活性。

    如此,步步為營,且戰且進。於咸寧五年(279年)十二月,徹底擊敗鮮卑叛亂,殺了樹機能 ,涼州平定。諸胡部隊頓時土崩瓦解,此役,馬隆知難而進,勇於創新,在戰法和兵器的結合上運用尤為巧妙,故能長距離征戰,以少勝多,安定邊塞,為爾後晉滅吳解除了後顧之憂。

    訊息傳到朝廷,司馬炎大喜,說“隆以偏師寡眾,奮不顧難,冒險能濟。其假節、宣威將軍,加赤幢、曲蓋、鼓吹。”給了馬隆極高榮譽。

    太康初年,馬隆為平虜護軍、西平太守,屯據西平(今西寧)。平定了南虜成奚之亂。此後馬隆鎮守西寧,西北無戰事。太熙初年,封奉高縣侯,加授東羌校尉。十多年死於任上。

    評價

    對於一個偏師入邊陲,以少勝多,安定一方的偉大將領,給與多高的評判都不為過。馬隆,讓人想起班超。而且,他改良的戰車對峙騎兵的陣法對後世影響很大。戰車陣,讓人想起坦克戰,這種靈活而且可以組陣的戰車群,難道不是坦克的起源? 這種戰法一直為後世採用、改良,後世明代戚繼光鎮守北京的時候更進一步將之發揚光大了。 只是,明朝時候,火藥已經廣泛使用在軍事上,這種冷兵器時代的坦克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馬隆還留有《八陣總述》一書,講述排陣用兵,是中國古代兵書是經典著作。

    後世大家對馬隆多有褒獎,其中李世民說他:馬隆西伐,王濬南征,師不延時,獯虜削跡,兵無血刃,揚越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

  • 3 # 燕過紫禁城

    感謝提問。馬隆是本人特別喜歡的一位古代名將,下面簡單對他進行介紹和評價。

    馬隆生平

    馬隆的生平簡介如下:

    義勇美名

    馬隆,字孝興,東平平陸(今山東汶上)人。

    早年間,王凌叛亂後失敗,曾與王凌合謀的令狐愚雖已死兩年,卻仍被開棺曝屍三日。當時,沒人敢收葬令狐愚,只有身為小武官的馬隆,用自己的錢財為他入殮,甚至服喪三年。這一舉動令他當時所在的兗州都震動了。他也因此得以被舉薦,後來擔任司馬督(六品)的官職。

    毛遂自薦的小官

    西晉咸寧年間,鮮卑部禿髮樹機能叛亂,西晉通往河西的道路斷絕。皇帝司馬炎召叢集臣商議,竟然無人出來應對。這時候,一位低級別官員挺身而出,要求招3000勇士西進。這位官員,就是名不見經傳的馬隆。

    司馬炎當即允許馬隆的請求。招募了3500人後,馬隆去武具庫選杖,但因為武庫令與馬隆有私人恩怨,竟然只給了一些腐朽的杖。對此表示不滿的馬隆,又遭到御史中丞的彈劾,可謂舉步維艱。幸虧司馬炎下令給了馬隆三年的軍需品。

    驚人的軍事奇才

    就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不招人待見的小官,踏上了無人寄予希望的西征路。

    面對禿髮樹機能的抵禦,馬隆展現了極強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兵器革新才華。在狹窄的山路,馬隆依八陣圖製作了偏廂車;在廣闊的地區,他又列鹿角車營。他還製造了很多木屋放在車上,邊戰鬥邊前進,如同裝甲車一般,一路高歌猛進。

    一個很有意思的記載是,當時馬隆曾在道路兩邊設定了許多磁石,因為敵人都穿鐵甲,一出現就被磁石吸引,東倒西歪;而馬隆部隊穿犀甲,完全不受影響。禿髮樹機能損失慘重。

    朝廷這邊,馬隆一去數年,杳無音訊,也無人抱以希望。忽然之間,司馬炎收到馬隆大勝的捷報。司馬炎大喜、群臣也驚異萬分,馬隆被封為假節、宣武將軍,一戰成名。

    不久後,馬隆到武威,與禿髮樹機能決戰,終於斬殺禿髮樹機能,一舉平定涼州。

    安邊護國

    太康初年,馬隆被任命為平虜護軍、西平太守,駐軍西平郡,大敗成奚部,安定了西平。

    之後,馬隆在隴右地區駐守了十餘年,邊境安寧、威望高漲。後來,他被看上西平太守職位的嚴舒用了低劣手段取代。可是,嚴舒上任不久,邊患立起,於是朝廷又將馬隆官復原職,直至其在任內去世。可見馬隆的重要作用。

    他沒有名門望族的出身、沒有攻城略地大開大合的經歷、沒有捲入波雲詭譎的權力鬥爭、沒有狡兔死走狗烹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結局、也沒有大富大貴或備極哀榮。甚至,連生卒年都沒有明確記載。

    但是,他在國遇邊患時挺身而出的家國情懷、透過個人努力不斷奮鬥的人生經歷,他的傑出軍事才華,特別是在兵器革新方面的突出貢獻,都應當被歷史銘記。

    草根逆襲、才華橫溢、獨特而傑出的奇才馬隆,應在中國名將譜中佔有一席之地,被更多人熟識。

  • 4 # 江左

    馬隆,字孝興。生卒年不詳。不過根據史料可以推斷出他出生於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後,死在西晉趙王司馬倫吹響“八王之亂”號角之前。

    總而言之,他可以算作是生活在兩段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中間的一段較為安定時期裡的人。

    如果做為一個普通人,恰巧出生在這個時期魏國的中原地區。那麼要恭喜這個人,投胎的運氣很不錯。因為他只要辛勤工作,按時交稅,逢年過節給村裡面的小官小吏送兩隻雞,這輩子就能平平安安地過去了。不用擔心被拉壯丁,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更不用擔心哪天突然冒出來一群強盜把家當和老婆都搶走了。

    可是對馬隆這種天生的將才來說,出生在這個時間段就有點尷尬了。

    中原安定,無仗可打,滿懷抱負的馬隆只能憑著一身武藝做了兗州刺史令狐愚的屬官,當起了保安隊長。

    正應了幾百年之後唐朝一位節度使的一句話。“現在天下太平,你們這些丘八拉得開兩石的弓,還不如認識一個丁字。”

    大唐盛世,太平年代的有志之士可以刻苦讀書參加科舉,考取功名,也算是另外一條出路。

    可是放在大晉朝這個拼爹的年代。如果你親爹不行,就算是是朱熹,王陽明穿越過去,也別想靠著舞文弄墨在官場上混。正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馬隆親爹史料沒有記載,必定不是士族出身,如果天下無事,馬隆註定一生無為,更談不上名留青史。可天下怎可能無事,不管哪個年代,總有人要折騰些事情出來。河內司馬氏的崛起改變了馬隆的命運。

    魏帝曹叡駕崩後不久,司馬懿發起了對曹家宗親的軍事政變,史稱高平陵之變。不知道曹叡在泉下得知這位託孤重臣利用自己的祭日偷走了老曹家辛苦打下的江山,會做何感想。

    於是魏國國內忠心於曹家的勢力和司馬家的勢力一下子變得矛盾尖銳了起來。無奈司馬家手握兵權,曹家的忠臣不是被殺就是跑到了蜀國和吳國去了。

    馬隆的上司兗州刺史令狐愚就是眾多曹家忠臣中的一員,由於兗州遠離國境,跑不掉,於是掉了腦袋。

    說到這裡我要先說一段題外話。歷史上成功的將領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

    這個特點叫做膽略,俗話叫做不怕死。

    就如李雲龍同志所說。“哪怕遇上的是天下第一的劍客,老子也要把劍亮出來給他看看。”

    我們姑且不論亮完劍以後是走為上策還是硬拼死磕,總之愛拼才會贏。

    正當令狐愚的屬官們都躲在家裡瑟瑟發抖的時候,馬隆幹了一件讓所有人震驚的事情。他去給令狐愚收屍了,不但收了還自己出錢請人埋了。這還沒有完,最後他穿上孝服在令狐愚墓前搭了個草棚子,一守就是三年。

    馬隆站在草棚子前,遙望著洛陽巍峨雄偉的宮殿,雙手揮舞著忠孝兩塊金燦燦的招牌,大喊道:“司馬老兒,你敢來殺我嗎?”

    司馬師站在太極殿上怒喝道:“姓馬的,你以為我不敢嗎?”剛要動手,卻被弟弟司馬昭死死地抱住。

    “這個人殺不得!”

    儒家立國之道,孝子裡面擇忠臣。殺馬隆事小,但對祖宗傳下來的禮義不敬事情就大了。

    司馬家雖然在奪權時幹了不少有違祖宗制度的事情。但自己成功上位後,態度就變了。就和員工不喜歡打卡而老闆樂此不疲一樣。

    馬隆贏了,勇氣為他搏出了一條實現理想的大道。三年的深居簡出讓他聲名鵲起,新任兗州刺史把招為了屬官。

    馬隆在折騰了一圈之後又回到了原點,繼續幹起了他省政府保安隊長的工作。這時另外一個人的決斷讓馬隆看到了縱橫疆場的希望。

    這個人就是當時的晉朝皇帝司馬炎。這位晉朝開國之君、司馬家第三代領軍人物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想效仿他的皇帝前輩秦始皇、漢武帝,統一天下,封狼居胥!

    相比於秦始皇用百二秦川兼併六國,漢武帝舉天下之力北擊匈奴,司馬炎要實現自己小目標的難度並不算高,只要擺平了長江南邊建鄴城裡面那個喜歡剝人皮的昏君就可以了。

    雖然難度係數低,但要完成它還是有很多具體工作要做的。準備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選人,馬隆就在這個時候作為兗州推薦的武官到了洛陽。

    馬隆非常興奮,自己終於有了一展身手的舞臺。可是沒過多久,馬隆的希望幻滅了。原來來到洛陽的馬隆並沒有被立即調往南方邊境,而是被任命為了司馬督,從省政府保安隊長升級成了國務院保安隊長。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討伐東吳只是司馬炎一廂情願,當時朝廷中的絕大多數大臣都明確表示反對。理由也都很老套,錢少,人少,北邊的少數民族鄰居經常來串門偷東西等等。

    這並不是說明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當時的朝臣們之所以反對都進行過充分的考量,舉全國之力討伐東吳,萬一失敗的話是可能動搖國本的。司馬炎依靠著實力和對手水平太差,贏了。可一百年之後的前秦皇帝苻堅就沒有這麼幸運,投鞭斷江,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最終連自己都搭了進去。

    伐吳的準備工作由於反對的人太多進行得並不順利,馬隆依然只能等待。這時為這顆冉冉升起的將星鋪平走上戰場之路的最後兩個關鍵人物出場了。

    一個是曾經跟隨鄧艾平定蜀漢的涼州刺史楊欣,一個是居住在河西地區的鮮卑族領袖禿髮樹機能。

    這兩個人在涼州地界上打了一架,結果是不服王化成天想著搶錢搶糧搶女人的鮮卑酋長殺死了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西晉名將。

    連自家後院的火都滅不了,還談什麼統一天下,司馬炎為此憂心忡忡,宵衣旰食。

    當司馬炎把這個問題拋給滿朝文武的時候,馬隆看到了機會,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於是司馬炎和馬隆之間就發生瞭如下一段被載入史冊的對話。

    司馬炎:“誰能幫我收拾涼州那個禿頭。”

    馬隆:“我能!”

    司馬炎:“說說你的作戰方針。”

    馬隆:“你派我去就行了。管那麼多幹嘛。”

    司馬炎:“......”

    於是在群臣的反對聲中馬隆被任命成了五品武威太守,准許募兵三千,前往涼州。

    沒能去成風景如畫的江南,馬鳴風蕭蕭的涼州也不錯,馬隆心情不錯,賣力地工作著。但隨之而來的事情讓馬隆發現,自己的敵人原來遠不止是待在涼州的那些人。

    當看到洛陽武庫送到馬隆軍中的武器時,馬隆驚呆了。全部都是幾十年前的舊兵器,如果仔細找找,說不定還能找到百年前東漢製作的武器。拿著這些武器別收砍人,還看得出是武器就已經很不錯了。

    馬隆心裡面清楚,一個七品的武庫令是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膽量的,這件事的幕後主使還是那些反對他出兵的朝中大臣。

    自己不敢去幹或者幹不了,又不願意別人去幹,背後捅別人刀子,自己沒有好處就圖個心裡爽快,中國歷史上從來就不缺這種嫉賢妒能的人。

    馬隆此時並不慌張,因為他知道他的大老闆司馬炎肯定會支援他,在出徵涼州這件事情上司馬炎和馬隆的觀點高度一致。涼州是一定要去!

    在大老闆司馬炎的鼎力支援下,馬隆帶足了糧餉領著招募來的子弟兵出發了,目標是涼州,禿髮樹機能我來了!夢寐以求的戰場我來了!

    在進入戰場之前,介紹一下馬將軍另外一個特長,這個特長將在之後的戰場上發揮很大的作用。

    這個特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講科學,擁有科學精神在玄學風行的大晉朝確是難能可貴。這裡說段題外話,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著名女詩人謝道韞的丈夫,東晉的會稽內吏王凝之在面對海賊襲擊的時候,居然做法召喚鬼兵助陣,結果可想而知,自己腦袋搬家,還連累了整個會稽。

    這個特長雖然比那些看到大風吹倒旗杆就預料到敵人晚上要來偷襲,光腳跳一段舞就能從老天爺那裡借來東風,看上別人一眼就知道這個人幾十年之後會不會謀反的三國名將們有不小差距,但也夠用了。

    鮮卑族都是騎兵,在長年累月打家劫舍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非常擅長消耗戰,游擊戰。正所謂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耗,把你耗到打得過了在打。

    馬隆領著三千人到了涼州,立刻引來數以萬計的鮮卑騎兵。在這些騎兵眼裡,馬隆和他的三千人就像是掉在自己嘴邊的一塊肥肉,只剩下張嘴去咬了。

    敵眾我寡,馬隆卻是成竹在胸,他命令部下將戰車首尾相連,擺成一道城牆,兵士則站在戰車後面用強弓硬弩像鮮卑騎兵們致以熱烈的問候。

    很快,被打懵了的鮮卑騎兵們就發現馬隆其實是一塊長得像肥肉的石頭,非但咬不動,還被崩掉了幾顆牙齒。在丟下了無數具屍體後,灰溜溜地逃跑了。

    鮮卑人吃了虧後,趕緊想起了對策。這個對策就是鎧甲,穿著皮毛擋不住箭簇,但穿著鐵鎧就不一樣了。

    於是,在換上了一副鋼牙後,鮮卑族的勇士們又張嘴咬向了馬隆這塊石頭。

    戰鬥的過程和鮮卑人預料的一樣,有著鐵鎧的保護,馬隆的強弓硬弩威力立即減弱了很多。在起兵不斷的衝擊中,馬隆的軍隊撤退了。

    鮮卑軍士氣大振,隨後緊追。眼看著就要追上馬隆,卻突然感覺身體被某種力量吸引了一樣,動不了了。

    驚恐萬分的鮮卑騎兵注視著遠處山頭上胡亂比劃著的馬隆,以為自己中了神仙法術,嚇得魂飛魄散。馬隆手下的將士不慌不忙地脫下鐵鎧,換上皮甲,大搖大擺地殺了回來,送這些動彈不得的鮮卑騎兵們去見了祖宗。

    利用天然的磁石設定陷阱引誘敵軍,科學技術是第一戰鬥力,馬隆用實際行動證明這一點。

    與此同時馬隆也充分展示了他作為一名出色謀略家的一面,運用著手中取得的勝利,開始著手分化瓦解本就貌合神離的鮮卑各個部族。

    很快,鮮卑族在馬隆凌厲的雙重攻勢下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首領禿髮樹機能也被斬於陣前。

    偏師遠征,敵眾我寡,而能大獲全勝,這樣極膽氣、謀略於一身的指揮家配得上名將這個稱號!

    馬隆在武威城中大搞著慶功宴,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自己出來了這麼久還沒有寄訊息回洛陽過,於是趕緊寫了封書信向老闆彙報工作。

    此時的司馬炎正因為幾個月沒有收到馬隆的訊息而愁眉不展。當初反對馬隆出兵的大臣們紛紛跳了出來,斷言馬隆早就全軍覆沒了,趁機也澆了兩盆伐吳的冷水。可以想象決心伐吳的司馬炎看到馬隆書信的那一刻是多麼的神采飛揚。

    我曾經在你面前說過的話,現在我做到了。

    送信這件事情突出了馬隆的另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對政治極度的不敏感。這也註定了他的後半生會在苦寒的西涼度過。在戰場上掃除一切外界的干擾,全身心的投入指揮的將領,這樣的對手沒人願意遇到。同樣,出征之後就和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音信全無的將領,也沒有一位帝王會選擇重用,不管他飛得再高,再遠,再穩。

    我認為馬隆對此應該是並不在意的,官居一品從來不是他的人生理想。背靠著連綿千里的祁連山山脈,俯瞰著茫茫草原,隔三差五和少數民族鄰居切磋下武藝,對於生逢昇平之世還有機會縱馬疆場的馬隆來說,此生足矣。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短短八個字,蘊含著古人對生不逢時發出的無限感慨。馬隆具有成為名將的全部素質,有膽氣,有謀略,懂得運用手中的優勢,心無旁騖地投入每一場戰鬥。唯一的遺憾就是生不逢時,沒有機會到更大的舞臺上去施展他的才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虎上將是哪五位,他們是怎麼死的?〈詳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