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彩虎
-
2 # 老馬識途47112543
中國在裝備7.62中口徑武器後,在穿插戰術的小分隊靈活性上比周邊某些對手要領先,在對印作戰中尤為突出,但對印作戰中也有一個戰例是對方拿著布倫機槍迂迴到我軍側翼對我進攻部隊成功壓制和殺傷,這個戰例導致67機槍的研製和發展。
同樣,在對越作戰,越軍在山地運用高射機槍平射,對我進攻部隊成功的側擊和壓制(這裡要說明的是側面山頭的火力對我射擊),而我進攻部隊的火力射程和威力都遠達不到壓制對方。
在戰後就有部隊提出輕量化的12.7機槍能不能裝備到連隊,榴彈發射器能不能裝備到連隊的想法,有關部門進展了研究,同時發現蘇聯已經有25公斤的12.7機槍的情報傳過來,於是目標就確定下來了。
在山地作戰中,能有一款快速轉換射擊位置的武器,對壓制對方遠端支援火力是非常有利的。至於精度問題,相關部門的結論是,武器原理和構造的問題。對於這個答案不知道怎麼理解,如果是導氣+槍管短後座的自動方式的問題,那解決起來很麻煩,如果是彈性三腳架的問題,是可以透過訓練解決的,裝到山貓上就更理想了。
最近網盤有個影片是89訓練橫著掃射壓制對手的,10發有7發上靶這效果還可以,而且透露這樣掃射需要放開三腳架上的方向鎖定,這樣的資訊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整體來看,89屬於要打什麼仗就研製什麼武器的範例,而不是 5.8系列為了排以下統一口徑而搞得四不像的做法要好。
-
3 # 憤怒的小野豬
89式重機槍沒被淘汰確實是件比較奇怪的事。
這款重機槍發射時會產生很大的抖動,這還只是單發。
如果連發射擊的話,整個槍身連同射手都會甩的像麵條一樣。
就算裝在比較結實的平臺上也是一樣,無論是猛士還是軍艦,連發時恨不得把固定螺絲都震開。
就像海草海草一樣,隨著開槍飄搖,
能被它打中的,應該都是有緣人吧!
-
4 # 味冷
中國邊境看一圈,有一馬平川的地方嗎?好訊息是,要是有一馬平川的地方,老祖宗都已經劃拉自己手裡種地了。中越,中緬,中印,中阿,中不,中老,中巴,中尼,基本找不到一個能開悍馬帶著m2老乾媽遛彎的地方。這種地方如果有輕度衝突,不動用空軍,直升機和重炮,美國的輕步兵頂多帶7.62口徑,老乾媽和40榴彈機槍都是上不去的。而中國步兵則有12.7口徑和30榴彈槍做為支援。(可以看美軍在阿富汗山區的行動錄影,很少見重機槍)
至於唯精度論者,可以反問一下,m14精度很高,退休後轉行做狙都可以,為啥在越南吃虧沒夠呢?視野不到50米的叢林,裝個八倍鏡是準備看螞蟻上樹嗎?
士兵不是機器人,靠精確計算機率決定行為。英勇如我軍,在越南被幾公里外一陣12.7彈雨打散的連隊也不少,傷亡未必大,隊伍很難收攏,任務基本泡湯。鍵盤俠們說得輕鬆,命中率算得明白,真呆在重機槍的落彈區,能尿著褲子逃跑不用人扛都算素質過硬。
中國不像美國孤懸世外,挨著幾個弱雞。邊境環境複雜,既有俄羅斯這樣的大國需要硬抗,也有熊出沒的小道需要智取,還有國家統一這個大目標要防止美國干涉。這決定了將來中國的武器必然是走所有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個人認為,中國將來多數的陸軍武器都會有輕重兩個以上的版本,從99式坦克後的新輕坦高原測試,到30榴彈槍後的40榴彈發射器,可見端倪。
附圖:12.7動能是7.62的十倍以上,通常的掩體對12.7是不存在的。配上穿爆燃彈,100米/秒的橫向飛散彈片和火種,普通掩體後面可能更不安全。至於笑話89要用人肉沙包穩定,就是少見多怪了。
-
5 # 哨兵ZH
“輕步兵、高原山地戰、急行軍、陣地防禦戰”,這幾個關鍵詞基本上可以概括89式重機槍的意義了,89式重機槍最出名特點就是重量輕,槍身重量只有17.5kg,腳架重量為8.5kg,全槍總重才26kg,重量遠遠低於其他同口徑機槍,有些12.7mm口徑的機槍單是槍重或者腳架的重量就比89式全槍要重,比如77式高機的腳架重量就有28.3kg,所以,重量這麼輕的89式重機槍對於輕步兵來說是非常好用的!
重機槍的重量可以直接影響到部隊的機動,尤其是在山地作戰的時候,此時的缺少機械化的輔助,所以步兵的機動能力受到負重的影響很大,比如需要搶佔山頭陣地的時候,你扛著上百千克的重機槍去試試?比如54式高機應該知道吧,槍身重量34kg,但是槍架(輪架)的重量卻達到了127.5kg,全槍重量300多斤,在那個我們的摩托化都還沒普及,行軍是主要還是依靠步行的年代,帶著這玩意急行軍以及爬山頭不知道有多酸爽,所以,當時的部隊普遍都反映54式高機會影響行軍效率,這也是後面中國的重機槍開始追求輕量化的原因之一!
所以,今天重量只有20多千克的89式重機對於輕步兵來說不知道有多好用,尤其在機械車輛去不了的地方,比如山地,82重機槍完全可以用人力抬上去用於火力支援(像“老乾媽”M2全重也有50多千克),除了重量特別輕這個優點以外,89式的另一個優點就是火力特別猛,因為89式重機槍的口徑是12.7mm的,跟對方那7.62mm毫米的機槍比起來,89式完全具有碾壓級別的火力輸出,想想在視野開闊,但是機械車輛又上不去的山頭,我們的步兵班使用的是12.7mm的89式(89式可以下發到班用),對方的班機則是7.62mm口徑的,在火力對比上就差了幾個量級!如果再配合上我們的單兵榴彈,嘖嘖,那火力強度不敢想的!
因此,89式重機槍的意義就是提高了步兵的機動能力,而且這種重武器中的“輕武器”可以直接下發到班組中,極大的提高了班組火力強度,不過呢,重量輕也是有缺點的,那就是據說打起來會飄,射擊精度不穩定,8.5千克的三腳架比跟那些三四十千克的比起來,穩定效能肯定是要差一點的!
-
6 # 紙上的宣仔
89式重機槍不是單獨出現的,其實是“中口徑消亡論”下的產物,目的是讓大口徑重機槍下放步兵班組。大的規劃是輕量化的12.7mm 重機槍和5.8mm的通用機槍在射程上做好銜接,淘汰掉中口徑機槍。
80年代的時候中國尚處於騾馬化向摩托化邁進的狀態,遑論機械化。一直到1985年,我們的部隊才算勉強完成了摩托化建設。所以89式就是在這樣的現狀影響下,對減重提出了很高要求。因為摩托化步兵往往需要在3 至5 公里外下車,徒步趕往火線;騾馬化步兵更是需要徒步行軍很長的距離,這種條件下攜帶重機槍和彈藥對士兵的體力消耗太大,班組編制難以吃消;所以要能讓大口徑機槍下班就必須要減重。
解放軍一直到1985年,才算是完成了摩托化
89式採用了導氣式和管退式混合的自動迴圈方式,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後坐力。此外採取了多種減重辦法,把整槍(含三腳架)做到26公斤,可謂世界第一輕,槍身及槍架就需3人攜行;後面研製的山地版只需2人即可攜行,也可以算一絕了。但其實大口徑重機槍,太重太輕都不好,一味減重也嚴重影響了槍本身的精度,這也是一個誤區。同時期美蘇的大口徑機槍由於沒有下放步兵機槍班組的要求,一般只用於搭載輕裝甲車進行作戰,所以重量上沒做太多要求,反而比較能真實體現重機槍設計的客觀規律。比如蘇聯的NSV機槍,不含三腳架已經重達25公斤,算上三腳架重41公斤,這都已經是大幅減重的結果了。美國更乾脆,勃朗寧M2從1933年服役以來就怎麼沒改過,減重也是懶得做。
89式重機槍
蘇聯的NSV機槍,本來是一款“輕量化”重機槍,比前型DShKM機槍輕得多
到了今天,89式在班組火力中已經位居次要地位,大部分部隊都沒有裝備這款機槍。因為今天的陸軍基本完成了機械化和資訊化建設,部隊已經朝合成化邁進,和30年前的美蘇陸軍一樣,對機槍械的重量已經不太敏感,所以89式的輕量化優勢已經不明顯;而它由於過度減重導致精度較差,以及彈藥攜帶量太少導致火力持續性不足的劣勢又過於明顯,載具上的表現又不如85式的車載型——QJC88式精度好。
載具上的裝的重機槍,從85式發展而來的QJC88更多一些
今天在一些山地合成旅,我們還能經常看到它的身影。畢竟很多山地條件下載具都無法直接到達,這時候需要士兵徒步行走,而高角度的山坡和惡劣地形本身就對步兵的體能消耗很大。再者山地地形視野開闊,十分適合較遠射程的機槍進行大範圍的封鎖,89式在這樣的條件下還是很有用武之地的。但是一挺機槍只能帶3個50發彈藥箱。這一點還是非常讓人詬病。
一個山地加強版的機槍班,2挺89式重機槍,300發彈藥
-
7 # 皇家橡樹1972
89式重機槍可以理解為“山地機槍”,中國平原面積並不大,反而是山地丘陵地帶佔了國土的大半兒,特別是西南:川、滇、藏、桂...這些省份和自治區,高山阻隔、群山圍繞...這類地形地貌根本不利於車輛機動,而重機槍作為營連分隊主要的支援火器在沒有車輛運載的情況下只能由騾馬馱帶(沒啥奇怪的,德軍到現在在南部的阿爾卑斯山方向的部隊仍然備有大量的軍馬服役),甚至在必要的時候有戰士肩抗機動...如果是機槍很重,達到了30、40公斤的重量在高原地帶步行幾百米人就會累趴下了!還別說較快速奔跑...所以,武器的研製是有其背景和切實需要的。這是89式重機槍的彈藥手,他要揹負三個50發的子彈箱,手裡還要提一個,四個子彈箱的重量加一起要超過25公斤!在相對海拔低的山地進行越野訓練已經是累的跑不動了,何況在3000米以上空氣較稀薄的地域作戰?
89式重機槍是要給班排小隊進行火力支援的武器,必須要跟隨分隊前進,太重了戰士們的體能根本吃不下,所以它才極限減重,以適應戰士的體能要求。現在我軍武器裝備水平提高之後,出現了“全地形小型戰車”,89式由人肩抗的次數才有效的減少,但是需要由戰士攜帶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因為地形太複雜,至少還會有30%以上的地形任何車輛不能通行,有鑑於此我軍今後的重機槍發展仍舊是以輕量化為主。當然89式重機槍“極限”減重也有些弊端,就是製造材料比較纖薄,加上重機槍後坐力和震動力都比較大,使槍械零件比較容易出現損傷、射擊到500發之後,零件結合處的間隙會加大、出現鬆動現象,需要整槍拆解保養,進行更換零件,重新組裝。
武器裝備要根據所處的地理環境去研製,中國與美俄的戰場環境不一樣,他們大多在歐洲平原或者沙漠地帶作戰,並且在早年間機械化程度、空中機動能力都要比我軍高了許多,反觀我軍幾次與敵大規模作戰都是在山地環境下進行,雖然大部隊開赴戰區有車輛實施機動,但是分隊真正的穿插、接敵都是步行,比如: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裡梁三喜、靳開來...他們穿插進攻敵高地,都是在莽莽熱帶雨林裡行軍...如果這個時候再扛上幾十公斤的重機槍實在是不可能的事情!去年珠海航展上出現的一型不同於89式的重機槍,它顯得更加的輕量化,雖然在圖片裡它被固定在車輛上,但必要的時候仍需拆卸下來有重機槍班攜帶,而且該槍還配有兩腳架...有此可以看出我軍重機槍今後的發展仍然以輕量化為主要方向。
回覆列表
但是,中國產GJZ89式12.7毫米口徑重機槍卻是個十足的另類,作為全世界重量最輕的重機槍,在這個重機槍動輒二三十千克,加上差不多重量槍架的時代,89式重機槍的空槍重量僅為17.5千克,而槍架更是低到了8.5千克。
一個健全的成年男子不用花費多大力氣,便可以把全重僅為26.5千克的89式重機槍提起來,這也就是一袋米的重量,在部隊當中,兩名士兵組成的89式重機槍小組可以扛著它隨意旋轉陣地,這架勢很難讓人相信它是門重機槍。
值得一提的是,89式重機槍的誕生卻來自一樁烏龍事件,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們得知,前蘇聯方面列裝了一款NSV重機槍,其重量僅為25千克,而中國當時才剛剛定型的85式重機槍卻重達40公斤。
為了不被別的國家甩開差距,我們絞盡腦汁搞出了同等重量的89式重機槍,然而,之後我們卻獲悉之前的訊息有誤,NSV的實際重量足足有41千克之多,和之前的85式屬於一個級別,本來我們只是不想被甩開,沒成想竟然無意之間超越了時代。
當然,89式重機槍在後來的使用當中也暴露出一些廣為人知的問題,即過度減重導致連發射擊的時候會因為槍體跳動嚴重而致使精度比較差,不過,有舍就有得,這也是高度輕量化的必然結果,只要發揮在合適的環境,89式重機槍仍不失為一種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