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7
回覆列表
  • 1 # 春風曾度

    先說說劉方平這個人吧,盛唐時期一個不出名的詩人,初試不第,一生未仕,然有數篇小詩流傳,多類似於《月夜》這種,偏向寫鄉情閨思,被描述為“思想內容貧弱”,其實就是人家並非私李白杜甫那種所謂胸有大志的詩人,對於仕途並不強求,也從不掛在嘴邊。平時也就作作詩畫,在鄉村安逸度過了一生。所以這首詩他是一個有很深的鄉村背景的人寫出來的,作者在後來一直隱於村野,洞察也比常人細緻,因而只從幾處小小變化就察覺出春天氣候的變暖。先還原下詩中大致情景: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裡。

    北斗星傾斜了,南鬥星也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裡來了。

    很多人評“這首詩構思新穎別緻,用語清麗細膩,妙然生趣”,私以為然,但是別緻在什麼地方,要與旁人對比方能瞥見一二。旁人寫月夜嘛,多是明月,舉頭就是明月,明月松間照,明月出天山,光澤生明月。要不就是月如弓,露似珍珠月似弓,燕山月似鉤。而這個詩中也不知是圓月彎月,只是朦朧,和諧,與夜色配合,少了一種陰晴圓缺之感,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去看今晚是什麼月的。第二點想說的就是蟲鳴聲,那麼細小,還是被作者聽到並當做天氣變暖的一個先兆。可見作者在鄉村的生活經驗之深,別人寫春天,寫春花春草,春風春雨,預示春天,很少有寫蟲子的,不過到有蘇軾春江水暖鴨先知,詩中有“偏知”二字,倒是寫出蟲子的活潑與敏感,頗具理趣。

  • 2 # 謝小樓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人中,劉方平並不知名,但《唐詩三百首》中卻選入了他的兩首七絕,要知道,名震千古的詩聖杜甫,《唐詩三百首》中都只選了一首七絕。

    《月夜》是劉方平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七絕。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深夜的夜景,夜色深沉,明月西沉,只有一半的人家照在月色裡。北斗和南鬥也不知不覺已經橫斜。說明詩人是深夜醒來。

    在古詩詞中,詩人是深夜醒來,通常是在表達詩人有憂傷苦悶的情緒。但這首詩不一樣。

    這兩句詩,並沒有表達夜詩人的自我情緒,而是以一種超然的眼光來看這個深夜的世界。所以詩人看到是月已西沉,星斗橫斜,看到的是月光下,一半人家籠罩在月光之中,一半人家隱藏在陰影之中,這是詩人對這個深夜世界的宏觀感受。

    這兩句詩,還渲染一種靜謐的環境,人只有在一個靜謐獨處的環境中,對世界才會有一個更清晰細緻的感受。於是詩的後兩句,就是詩人對這個深夜世界的微觀感受。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今夜才意外的感愛到初春的暖意,一聲清脆的蟲鳴第一次透入綠色窗紗。

    是蟲“知春氣暖”,還是詩人"知春氣暖”?應該都是。經過寒冬的蟄伏,蟲子最能感受到物候的變化,所以一感受到初春的暖氣,便破發出清遠的鳴叫。“透”字,寫出了蟲鳴的幽遠清越。

    也正是蟲的鳴叫,讓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從萬籟寂靜到蟲聲新透,春氣漸漸復甦萬物,物候的變換在這個深夜裡悄悄進行,而只有詩人感受到了。

    我們讀完這首詩,感受到的是,詩人在深夜醒來,但並沒有為失眠而痛苦,也不為俗世的煩心事操心,而是以一顆風雅超然的詩心來體會這個世界,他以一種超然的眼光看到了一個遼遠的世界,以細緻的感受體會到了物候的變化。

    在這個深夜裡,世界在他的眼裡星移斗轉,世界在他的感受中冬去春來。

    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評他的詩:“多悠遠之思,陶寫性靈,默會風雅,故能脫略世故,超然物外。”

  • 3 # 老頭哥兒

    添加回答:劉方平,洛陽人,就是現在的河南人,在盛唐時期,也是一位有著文才的詩人,少時也參加過考試想有所成績,也有過想當兵的心,但是都沒有什麼功成和作為,後來隱居。作者也寫了不少的詩作,流傳到今。今天就光說說,他的詩作,〈月夜〉

    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慢,蟲聲新透綠窗紗。

    作者在詩中的意思,表達在寒涼夜晚裡,自己心裡的一種嚮往,希望寒意早早離去,希望Sunny的暖天,快快來臨,流露出作者對季節變化的心中作用吧。

    在作者的詩中,提到了〈更深〉2字,在古時候,他們是用幾更來計算時間的,一個夜晚分為五個更。說明這首詩是作者,在很深的更夜,自己沒有睡意,舒懷了一種自己的情願吧。

    夜已很深了,月亮已經向著西邊的地方,慢慢要落下了,作者看到院子裡,還有一半月光,照在院裡地上,在看天上斜著的北斗星,和別的星星也掛到了天邊,很快也要退去。作者已感夜更深,無人聲,感到了寒夜襲人的感境。忽然間,好象又感到初春風臨的氣息,自言道:聽吧,冬天睡去的小蟲兒,好象在冬眠後甦醒了,傳出了小蟲的叫聲,好似聲音從遠處透過作者住的屋窗,傳到了屋內。作者原詩意,就是當時自己對時節變幻,或(社會)的一種感知吧,表示了一種希望Sunny的心裡。就說到這裡吧,個人思意說法,謝謝!

  • 4 # 吃素的穿山甲

    《月夜》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這個人在燦若星辰的唐代詩人中不過乃籍籍無名之輩,關於他的身世正史中記載語焉不詳,但野史中卻很風騷狗血,略過不表。

    此詩就整體而言,寫的清新脫俗而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安逸感覺,帶有田園詩的閒適與自在的韻味,虛無中透露出超然物外的靜謐和諧,散淡沖和,榮辱不驚,差可比擬“但憑淨信自在出乾坤”這樣的境界。

    乾淨純粹是第一眼感覺。寫月色月夜的名篇太多了,但這首《月夜》能夠傳頌至今,正因為其表達的純粹,沒有過多的思想承載和感情羈絆,完全就是關於月夜的一幅淡淡的刪繁就簡的素描,從月色照人家再到蟲聲透窗紗,整個基調古典婉約,個人思緒悄然隱去,使全詩不夾雜一絲一毫情感的悲喜落差,淡淡而出,娓娓道來,妙趣幽生,恬靜唯美,各類物象融為一體,朦朧而又剔透,絕美。

    詩眼清奇是第二個特色。首句中的“辦”字、第二句中的“闌干”和“斜”字、第三句中的“偏知”及第四季句中的“新透”這三個地方,匠心獨具而又不著痕跡地突出了其中的絕妙意境。深夜月色溫柔地撫摸過屋舍人家,半明半暗,在月色中定格的影像給人印象深刻。然後第二句用互文的手法直接寫天上的星斗的排列,乾淨利落的白描,一點也不累贅。第三句寫春夜氣溫,夜本來給人的感覺是悽清的冷色調,但詩人用“偏知”兩字,自然過度到那種春氣暖的感覺,很好的點名明瞭春天那種萬物甦醒的氣息正悄悄地瀰漫開來。前面三句都是靜態的,而最後一句跳脫出來,打破了靜默幽寂的月夜氛圍,透過“蟲聲”和“綠紗窗”這種聲與色的對比,並用“新透”這個詞串聯起來,使這個畫面生動活泛起來但又不顯喧囂,絕妙。

    總體來看,這首詩寫得細膩而又絲絲入扣,把月夜這一司空見慣的景象刻畫的溫婉、雅緻和雋永,意境深邃,讓人回味悠長。

  • 5 # 老街味道

    這首詩老街關於“半人家”有一點疑問,先看一下全詩: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一、簡單的解析:

    第一句“更深月色半人家”中的“半”字,一般認為是“半”個庭院的意思,深夜裡月色照亮了半邊人家。

    第二句“北斗闌干南鬥斜”與“秦時明月漢時關”異曲同工,互文見義,北斗星與南鬥星都已橫斜。

    第三句“今夜偏知春氣暖”中“偏”字用得好,今人寫舊體詩如果會用這個“偏”字不容易,“偏”知帶有出乎意料的驚喜,使全句生動許多。

    第四句“蟲聲新透綠窗紗”,詩眼在“透”這個字,不過不是非常出奇。

    二、關於半的疑問

    感覺第一句如果是“半”個人家這個意思的話,這個“半”用的有點笨拙。半人家這種用法在唐朝和唐朝以前我讀書少沒有見到過。

    在元朝有:青林多佛屋,白壁半人家。句式212,半對多,兩個形容詞用作動詞,很工整,是白壁佔了半個人家之意。

    明朝也有:翠壁紅泉分鳥道,白雲芳草半人家。半對分,句式2212,形容詞作動詞用。

    如果是動詞,半人家的意思是,月色將人家分成了明暗兩半,也講得通。如果“半”不做動詞,是一半的意思,這句話:深夜裡月色照亮了半邊人家。這裡是省略了動詞“照亮”,那麼這個“半人家”的用法感覺就有點牽強。

    這句話會不會不是半--人家(1-2),而是是半人--家(2--1)呢?

    三、何謂半人?

    東晉有個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叫習鑿齒,他的《漢晉春秋》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是尊蜀漢為正統,曹魏為篡逆,直接影響到後人的認識,包括今天看到的三國演義,以至於曹操在戲臺上成了白臉奸雄的形象。

    習鑿齒的《襄陽耆舊記》有一個“半人”的故事:“以腳疾廢於家巷,襄陽陷於苻堅,堅聞其名,與道安俱輿而致焉,謂權翌曰:"朕取襄陽,惟得一人半。"翌曰:"誰耶。"堅曰:"安公一人,習鑿齒半人也。” 半人是指腳有殘疾的習鑿齒自己。

    劉方平是不是以“半人”指自己呢?或許當時也恰好患有腳疾,便把自己比作東晉大儒習鑿齒,

    那麼詩中第一句的意思是:深夜裡月色照亮了我的家。

    結語

    以上關於半人家的解釋,純屬於老街個人猜測,沒有任何依據,還請各位莫要當真。下面是老街去年用其韻作的一首絕句:

  • 6 # 歷史有妖氣

    劉方平的《月夜》借對初春夜色的描繪,表現了天氣轉暖的細微體驗,在物候變化的點滴喜悅之間,凸顯出一種“歲月靜好”的恬適安寧之美。《月夜》全詩如下: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更深月色半人家”,開篇點明瞭此時此境的時間,是深夜,還是一個皓月如沙的美好夜晚,月光照進人家裡的一半,另一半尚還隱匿在幽深的黑暗裡。古人將一夜分為“五”更,“更深”則夜久。“北斗闌干南鬥斜”,岑參《白雪歌》中“瀚海闌干百丈冰”的“闌干”是縱橫的意思,這裡的“闌干”表示北斗星橫斜於夜空,而南鬥更加傾斜。南鬥由六顆星組成,位置在北斗星以南,也狀似漏斗,因此稱“南鬥”。安靜的夜色似乎尋常得緊,與昨夜、前夜貌似並無不同。然而,很快後句便揭出了今夜的美妙。

    “今夜偏知春氣暖”,今天夜裡忽然感到了春日氣息的溫暖,令人意外而驚喜,料峭春寒之夜已經過去了,溫暖的春意浸染著詩人的心靈。“蟲聲新透綠窗紗”,古語“夏蟲不可語冰”,即“蟲聲”大盛都是在夏日,昨夜還涼,今夜竟有闊別一年的“蟲聲”從綠色窗紗間透了過來,“新”可見這一聲蟲鳴是本年的第一聲,氣候轉暖,就是這樣毫無預兆又自在從容。

    正如語言學家劉徵在《唐詩隨評》裡對這首詩的評價:“唐詩中,藉助其他景物來反映月色,是這首詩獨到的手法。在一種靜謐的鄉村世界,給讀者帶來了清新、和諧的感覺。”便是這樣的“清新和諧”,讓這首春夜記月的玲瓏小詩從浩如煙海的唐詩中走來,點亮你我孤冷深夜中無處安放的心緒。

  • 7 # 包絮

    靜靜的月夜,詩人無眠。

    自扯蓬窗觀庭院中,更深夜闌,月到中天。被月兒照的陰陽各半,一明一暗。

    北斗橫在天空,鬥宿在南天斜掛著。

    啊,今夜忽然感到天氣轉暖了,有春的氣息了。啾唧的蟲聲,第一次穿透了窗紗觸動了詩人敏感的神經,激發了詩人的靈感,傳遞給詩人初春的溫暖。

  • 8 # 情感中轉站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作者,劉方平,盛唐詩人, 生卒年不詳,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人, 一生未仕,隱居汝、潁水邊,擅畫、工詩。

    《月夜》這首詩,之所以廣為流傳,其較強的韻律感和詩畫一體藝術享受,能在許多的閨怨詩中別具一格。

    先說說韻律:詩中的第一句呈“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仄仄平平平仄平”, 第三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說說閨怨詩,在古代,很多悲嘆婦女命運的詩,其實多是出自男子之手,而部分悲嘆往往又隔著一層,孤獨啊、寂寞啊、難耐啊、後悔啊等等充斥在詩行之中,而劉方平這首詩歌,將“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詮釋得淋漓盡致,眼前有景都能道,卻是一番別樣情。

    難道是寒冬過去了嗎?為什麼夜如此之深了,我還輾轉反側!

    好吧,起身到屋外溜達溜達,啊,皎潔的月光竟然如此頑皮,好端端的一個家,一半被月光照耀,一半處在陰暗中,就像我此刻的心情,一半是歡悅,一半是酸澀。

    我的另一半啦,你遠在他鄉,我如月光一樣的雙眸,怎麼都不能照耀到你的身上,那閃爍的群星,那鬥轉的星移,時光飛逝,唯有思念不改,北斗七星橫斜了, 南斗六星西傾了, 自然都有他們的規律和歸宿,而我的呢?

    我也是被該死的春的氣息攪擾的!那些塵封的、冰凍的多好,靜靜地呆在那裡,不動、不搖、不思、不想,為什麼春天一來,萬物萌動呢?就連久違的蟲兒,也開始忙著表達了,那歡快的歌唱,從綠窗紗鑽了進來。

    這首詩歌,不妨與劉方平另一首詩宮怨詩放在一起來讀:

    《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 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滿地不開門。

  • 9 # 素心流年

    因一句“寂寞空庭春欲晚”,很多人知曉劉方平,然《月夜》更寧靜自然,有暖色。

    《月夜》(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更深:夜深。

    半人家:斜月照亮了半個庭院。

    闌干:縱橫。古樂府《善哉行》“月落參橫,北斗闌干”。

    偏知:意外地感知。

    心無旁騖,務靜致遠,才能真切感知萬籟俱靜的力量。

    詩人提取靜穆又散發著寒意的月夜,細膩入微,表達著初春的喜悅與美好。

    夜半更深,月亮斜懸天空,映照萬戶,一半庭院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中,一半被夜的暗影籠罩,蒼茫的遠空也是一片靜謐,只有斜月一輪和南北斗兩星橫斜,悄悄暗示時間的流逝。

    一二句是夜的靜。

    詩人佇立月色中,由近及遠,看著月色明暗交錯的房屋庭院以及深邃蒼茫的星空,感受著夜晚的寧靜與獨處的妙處。

    夜半,夜寒襲人,萬籟俱寂,敏感的蟲兒卻首先感受到了夜晚寒氣中春的資訊,從而清脆歡快地鳴叫,蟲聲透過窗紗,連屋內的人都被這蟲鳴聲所感染,不禁聯想到初春的暖意和春回大地的美好。

    三四句是春的鬧。

    月夜的寧靜已足夠美好,卻從蟲鳴聲又意外感知春即將來臨的資訊,不禁欣喜和寬慰。

    最好一句莫過於“蟲聲新透綠窗紗”,就妙在一“新”字。

    “新”不僅表達了期盼冬去春來的人聽到第一個報春資訊的新鮮感,歡愉感,還透著春的新氣象,新風景,讓人耳目一新,心情隨之愉悅。

    月夜不眠,是一份苦澀的寂寥。

    蟲鳴透著春意,是寒夜的一縷暖色,一份生機。

    相對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冷寂,“蟲聲新透綠窗紗”,是月夜蟲鳴打破寒意的熱鬧與生氣,是春悄然而至的驚喜。

    將夜的寒與春的暖相融,透過月夜蟲鳴寫春的希望與嚮往,以小見大,可謂構思新穎,筆觸細膩柔軟。

    清代文人顧貞觀評價:“二十有八字無可用者,其‘透’一字妙甚,故言唐人村田之詩善者當此絕句。”

  • 10 # 豫齋

    劉方平,唐朝詩人,大概生活於天寶年間,個人資料不是太詳細,只知道是河南洛陽人,且是匈奴族。野史中有些傳奇故事,說是顏值極高,風流倜儻;隱居山水,終生未仕。

    據載,劉方平不但工詩,且善山水畫,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等為詩友。不知何故,其史料不多,留傳詩作也不多,但留下來的大多是好作品,《月夜》就是其中一首。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大意是:夜深人靜月光照亮了房屋的半邊,北斗星和南鬥星也傾斜了;今晚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唧唧的蟲鳴正透過那碧綠的窗紗傳到屋子裡來了。個人認為,這首詩非常好!可以用“靜雅”二字形容。題標月夜,實際上並未過多描繪月色,而是借月夜傳達春的氣息。可以說,藉助夜色和月色,營造出一種朦朧而又和諧的春之旋律。

    細析詩句,“更深”二字,為景色的描繪定調,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而“月色半人家”是“更深”的具體化, “北斗南鬥”,是“更深”時夜空的形象;前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謐,意境深邃;同時,月輪西斜才會月光半照,星斗傾斜,兩句也基本給出具體的時間——後半夜。

    而正是在這樣恬靜的夜晚,詩人感受到了萬物的生息的變化:因為“蟲聲新透綠窗紗”,故“今夜偏知春氣暖”。蟲介雖微,卻知寒暖。尤其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就知道,立春後“蟄蟲始振”,在鄉下會更加明顯。詩中說“蟲聲新透”,不過是詩意的需要,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用“新透”,體現出詩人是有心人,更有一顆詩心。“新”字,不僅表明蟲聲新,也有詩人欣悅之意。

    個人也學寫過有關月夜的詩,貼一首請方家指點!

    疏疏小院風來晚,夢斷西樓夜已殘。

    卻問飛花何處去,一庭明月照斜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108-104鵜鶘,哈登拿到41分,怎麼評價火箭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