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打太極的貝多芬

    一、呂布的老同事,董卓的老部下

      張遼出身於幷州軍,這支隊伍最早由幷州刺史丁原帶出來的,除張遼外還有呂布張楊高順等人張遼是幷州馬邑人,少年時擔任過郡吏,武力過人,被丁原召為從事。

      漢武帝曾在馬邑策劃過一場對匈奴人的大戰,史稱馬邑之謀,參與謀劃的有王恢聶壹等5位名將漢武帝調動了30多萬軍隊,包圍圈弄好了,就在匈奴單于快要中計的時候,守衛烽火臺的亭尉向匈奴人透露了漢軍的計劃,匈奴撤退,漢武帝大怒,王恢下獄自殺,聶壹等人受到誅連。

      三國志說張遼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大概指的就是這件事張遼雖為名將之後,卻只能從基層默默幹起從事是州政府裡的屬官,大概相當於一名處長當時呂布在丁原手下任主簿,相當於辦公室主任二人是同事,互不隸屬,級別差不多。

      當時大將軍何進謀除宦官,丁原是何進一黨,率幷州軍前往洛陽助陣,何進嫌幷州軍人太少,又命張遼回去募兵,在此期間何進被殺董卓竊取朝政呂布殺丁原投董卓,等張遼帶著新召募的1000多人馬回到洛陽時,局勢已發生鉅變。

      張遼投降了董卓,三國志說張遼以兵屬董卓,被任命何職不詳,但不會太高,司馬的可能性最大,也就是團長呂布因殺丁原有功被任命為中郎將,相當於大校師長,又封為都亭侯,但張遼歸董卓領導,與呂布仍沒有隸屬關係。

      二、入曹操法眼,白門樓上留一命

      後來董卓被呂布殺了,張遼遷騎都尉遷是升職的意思,騎都尉相當於騎兵旅旅長,沒有中郎將高,呂布這時已經成了奮武將軍,又儀比三司,也就是以軍長的身份享受副國級待遇,張遼與呂布之間的距離拉大,張遼以兵屬呂布,成為呂布的下級。

      回顧二人的歷史,是想說張遼與高順成廉宋憲魏續等呂在內的其它手下,張遼最早是呂布的同事,後來才成了呂布的下級長安之亂後,張遼跟著呂布經歷了 一番波折,呂布從劉備手裡佔了徐州,張遼被任命為魯相,相當於郡太守,三國志說張遼時年二十八。

      這一年推算起來應該是建安二年(197),根據史書記載,呂布死時大約37歲,時為建安三年(198),按照這個來推算,呂布比張遼大了8歲。

      呂布這個人,帶兵主要靠個人魅力,謀略和戰略規劃方面一直是弱項,手下看著有一批忠心耿耿的人,但這只是表象,呂布待人也分親疏彼此,高順就常受其他人的排擠還有私德方面,據英雄記記載,曹操曾當面批評呂布:你揹著老婆霸佔手下將領的太太,這怎麼叫厚道?

      曹操攻破呂布,把呂布陳宮高順都殺了,卻留下了張遼,並給予重用,說明在曹操眼裡張遼跟呂布也不是一類人。

      三、屢立赫赫戰功,受到曹操喜愛

      曹操任命張遼為中郎將,此時關羽張飛等人也在曹營,幾個人的職位都差不多,張遼與幷州同鄉關羽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友誼。

      推測起來,呂布集團保留下來的力量經過整編後,就由張遼來統率曹操敢這麼用人,得益於他不同一般的識人智慧和用人膽略曹操善於發現人才,善於辨別人才的品行和節操,一旦認定就用人不疑,讓各種人才發揮最大的潛能。

      張遼後來參加了官渡之戰征討昌豨之戰征服河北之戰以及徵烏桓的白狼山之戰,都立下赫赫戰功尤其在白狼山之戰中,曹操自以所持麾授遼,讓張遼擔任戰地總指揮,體現出對張遼的高度信任。

      在征討東海郡昌豨叛亂中,曹操派張遼作夏侯淵的副將,曹軍將昌豨的大本營三公山圍了起來,昌豨依託有利地形堅守,由於地勢險要,三公山久攻不下,夏侯淵考慮撤軍。

      張遼覺得可惜,他隻身來到三公山下,約昌豨下山來對話張遼力勸昌豨投降,昌豨居然聽勸,表示願意投降張遼為了取得昌豨的信任,又獨自一人隨昌豨上山。

      張遼到了昌豨的家,像老朋友一樣拜訪昌豨的家人張遼的真誠打動了昌豨,昌豨隨張遼下了山,後來又一同拜見曹操曹操對昌豨既往不咎,仍然讓他擔任東海郡太守。

      曹操想到張遼上三公山後有可能遇到的危險,有點替張遼感到後怕,責怪他說:這可不是大將能做的呀!張遼說:明公您的威信著於四海,張遼奉命而行,昌豨必然不敢加害!

      張遼一生最輝煌的時刻當然還是在逍遙津,此戰打出了張遼的威名,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典故和傳奇唐代曾追封64名古代名將,三國時期有9人入選,張遼就是其中之一,逍遙津之戰當是他入選的主要理由。

      四、曹丕刻意拉攏,恩寵超過常人

      曹操晚年拜張遼為徵東將軍,相當於東部戰區司令,在諸夏侯曹把控重要軍權的情況下,張遼以一個異姓將領的身份同時又是降將的出身而居此高位,是一種特殊榮耀。

      關羽發起襄樊戰役,曹操把東部戰區的張遼調來解圍,張遼軍還沒到,關羽就被孫吳方面偷襲了,襄樊之圍已解當時曹操駐摩陂,張遼率部來見曹操,軍至之日,太祖乘輦出勞之。

      曹丕繼王位後,立即提拔張遼為前將軍,地位在張郃徐晃朱靈之上,又賜遼帛千匹,谷萬斛,同時分封張遼的兄長及一子為列侯曹丕稱帝后,進封張遼為都鄉侯都鄉是個縣,所以這不是鄉侯而是縣侯,是侯爵裡面最高一級,再往上就是稱王了,可見對張遼恩寵之重。

      曹丕命張遼仍駐守合肥,當時孫吳計程車兵聽到張遼的名字,都會忍不住哆嗦一下張遼那時已經50多歲了,身體狀況很不好曹丕對張遼極為尊重,賜輿車給張遼的母親張遼在合肥駐守,曹丕破例派兵馬護送其家人到駐軍地團聚,事先專門告示沿途各地,命地方及駐軍官員出迎,張遼家人每過之處,軍士將吏都列隊迎候,觀者榮之。

      曹丕還下令在洛陽為張遼建造屋舍,為張遼的母親專門修建了堂室,當年跟隨張遼在逍遙津一役中臨時應募的敢死隊成員,活著的一律加虎賁頭銜。

      曹丕聽說張遼在駐地又病倒了,專門派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前往慰問視疾按漢朝禮制,三公生病皇帝也只派黃門問病,魏晉時又降為黃門郎,張遼不是三公,曹丕派部長級的侍中前往外地慰問,是十分破格的尊崇。

      那段時間張遼在雍丘,即今開封附近,為了及時瞭解張遼的病情,曹丕專門派虎賁士往來傳達病況,由於曹丕催得急,派出去的虎賁士很多,以至在洛陽到開封這一段路上,他們常在可以碰到,史書記載虎賁問訊息,道路相屬。

      曹丕後來親自出徵,聽說張遼仍未痊癒,就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曹丕親自探望,握著張遼的手加以慰問,又賜給張遼御衣,還每天派宮裡的人送來御膳。

      五、捨身忘我,職業軍人的典範

      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張遼在江都逝世,得年53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諡張遼剛侯,爵位由其子張虎嗣任。

      張遼不僅成就了名將的威名,而且生前身後都獲得了極高的恩寵,在曹魏朝張遼就享有從祀曹操於廟庭的殊榮這些榮譽的取得,與張遼一生的拼搏努力分不開,更與他明確人生定位堅持做人原則密不可分。

      後人評價曹魏多名將,而張遼為第一,看中的或許只是張遼的戰績,但其實從曹操和曹丕的視角去看,張遼敢於犧牲忠誠不二心無旁騖才是更可取的,這些都是職業軍人應有的典範。

      作為猛將,關鍵時刻要能頂得上豁得出,逍遙津一戰成為經典,但當時情況極其惡劣,如果沒有敢打敢犧牲的精神,恐怕也不敢拿自己的八百去硬碰敵人的十萬,也就不可能發生後面的奇蹟。

      職業軍人不是政治家,不能與政治關聯太多,想法也不能太多,張遼的一生較好地詮釋了職業軍人的定義,對政治不摻合不干預,不拉幫結派,任何時候都公私分明,這才讓曹操和曹丕更安心。

  • 2 # 不沉的經遠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大概因為三國之初大家名義上都是漢臣,所以在互相征戰的過程中,轉換門庭的武將並不少,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裡,就有徐晃、張遼、張郃三人是投降而來的,蜀漢和東吳得到重用的降將也不少。在這些人中,張遼並不算最好,像徐晃、張郃混的並不比張遼差,而姜維在蜀漢更是做到了大將軍,總攬兵權。當然,張遼作為一個降將能做到五子良將之首那也是非常不錯了,而這主要是因為他能力出色。

    張遼的武藝很出色,在白馬之戰時,他和關羽兩個人作為先鋒出戰。所以這一戰裡關羽匹馬斬顏良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但是能被曹操選中作為先鋒和關羽配合,張遼的武藝肯定也是非常出色。

    而更重要的是張遼的統帥能力也不錯,柳城徵袁尚時突然遭遇敵人,就是張遼勸曹操迎戰的,最後果然大勝。而討伐陳蘭、梅成叛軍時,叛軍據險死守,于禁、張郃等人都覺得不可攻,張遼力排眾議,率軍攻擊,斬殺陳蘭、梅成。

    而張遼最經典的則是合肥之戰,孫權帶兵十萬攻打合肥,張遼等人所部不過七千。諸將大多認為要死守,而張遼則認為曹操此時遠在漢中征討張魯,救援肯定不會很快到,因此要先挫傷吳軍的銳氣,才利於守城。於是張遼親自帶領八百人主動出擊,親自衝殺在前,“殺數十人,斬二將”,衝到孫權面前,逼的孫權登到山丘上“以長戟自守”。張遼率軍往來衝殺,東吳大軍“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從早上殺到中午才撤回城內。這一戰殺的吳軍膽寒,圍城10幾天就匆匆撤軍,結果在逍遙津還被張遼追殺,幸虧甘寧等人死命抵擋,孫權才得以脫身。

    合肥和逍遙津兩戰殺得吳軍膽寒,孫權此後也是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以致後來張遼帶病鎮守合肥的時候,孫權還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張遼有勇有謀,在三國時期也算是非常出色的武將了,最後被列入武廟,應該說還是成功的一生。

  • 3 # 聊文史

    三國降將裡張遼算是混的最好的,對於這點相信很多人都沒有意見。我覺得,他之所以會混得這麼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他武藝高強。在三國那個動亂年代,武藝高低與否,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員武將在主子心目當中的地位。張遼最初在呂布手下為強,可以說是呂布手下最得力的干將之一。呂布的武藝號稱三國第一,他能看上眼的人武藝一定不差。後來張遼的屢次對陣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他排在曹魏五子良將第一位。

    第二,他人品好。張遼作為一員武將,忠誠度非常高。他在保呂布的時候,儘管對呂布的所作所為不以為然,但仍然忠心耿耿。呂布兵敗被擒,他也抱著一顆必死之心,當面辱罵曹操,以求速死。受到曹操的感化之後,投降曹操,對曹操同樣忠心耿耿。他投降曹操,沒有一點兒怕死乞降的心思,而是心悅誠服,真心歸降。關羽素來高傲,但他能將張遼視為最好的朋友。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來,張遼的人品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他為人低調。張遼清醒地知道,他與曹操帳下的許多武將不能相比。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是曹操的本家兄弟,典韋、許褚是曹操的心腹之將,李典、樂禁是隨曹操闖天下的愛將。而自己呢?只是一箇中途投降的降將,跟上面這些人沒法相比。既然沒法相比,就低調些好了。所以,他在曹營從不爭功,從不爭強好勝。但曹操安排給他任務,他會完成得很好。

    第四,他戰功顯赫。張遼的綜合素質非常全面,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全能型人才。他不僅能衝鋒陷陣,還能獨當一面,鎮守一方。這在當時的武將裡面是非常難得的。合肥之戰,張遼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東吳大軍,差點活捉孫權。此役後,張遼威震江東。縱觀曹操手下的武將,能夠取得如此戰績的,僅有張遼一個人。

    正因為張遼有以上四種優點,還使得他在在曹操的眾多武將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受曹操重視的武將之一。他的良好表現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認可。即使曹操死後,張遼仍舊受到曹丕的重用。

  • 4 # 薩沙

    為啥張遼很牛逼呢?

    原因很複雜。

    第一,張遼不是呂布集團核心成員。

    張遼本來不是呂布的手下, 而是大將軍何進的部將。

    何進被殺後,張遼只得歸屬董卓麾下。

    董卓被呂布殺死後,張遼才投靠呂布。

    而此時呂布已經早已有了嫡系實力,張遼屬於後來的將領,不是核心集團成員。

    在呂布麾下,張遼並不太受重視,地位大體相當於不合群的高順。

    所以,呂布被曹操幹掉以後,曹操對張遼比較放心,給予重用。

    第二,張遼的能力驚人。

    曹操重用張遼的重要原因,是他能力強。

    原則上,投降將領除非能力極強,多不會被重用,畢竟不是太可靠。

    袁紹麾下河北將領投降曹操的很多,比如呂曠、呂翔、焦觸、張南、馬延、張顗,加上高覽總共七人,在正史上沒有記載投降以後的行為,一般認為都發配到地方做個小官而已。

    而張遼則不同,他非常厲害。

    剛剛投降時,張遼就協同關羽,在白馬擊潰了袁紹大將顏良,將其殺死。

    隨後張遼南征北討,擊破袁紹幾個兒子,大敗烏桓等等。

    尤其是張遼防禦合肥,立下頭功。

    當時正是赤壁之戰曹軍慘敗後,孫權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合肥,張遼只有二三萬人,還不到吳軍兵力一半,實力相差懸殊。

    但張遼果斷以攻為守,先下手為強攻擊吳軍大營,差點捉住孫權,導致吳軍大亂。

    孫權久攻不克,被迫撤軍。張遼趁機尾追,竟然將親自率部殿後的孫權藉助。

    吳軍用盡全力才將孫權救出。

    此戰保證了魏國的穩定,打垮了吳軍趁著赤壁之戰的勢頭北上的意圖。

    張遼合肥一戰,嚇得東吳長達16年沒有敢於再攻擊合肥。

    第三,張遼有勇有謀,不可多得。

    張遼攻打東海郡時,因太守昌豨堅決抵抗,久攻不克。

    當時張遼和夏侯淵大軍的軍糧耗盡,夏侯淵決定退兵。

    但張遼根據敵人抵抗逐步衰弱,判斷太守昌豨思想已經動搖,可能在準備投降。

    不顧夏侯淵的反對,張遼竟然親自進城同太守昌豨談判投降。

    太守昌豨之前不投降,是曾經和曹軍為敵,怕被曹操事後誅殺。

    見張遼親自趕來,可見曹操是一心一意招降,不然不會派大將來送死。

    於是,太守昌豨最終開城投降,曹軍意外撿了個大便宜。

    事後,曹操雖然抱怨張遼不應該冒險單身前往,但仍然讚歎張遼是有勇有謀的將軍。

    張遼這種人是名將的名將,曹操重用他也是必然。

  • 5 # 璀璨的雙子星

    首先就是張遼自身職業能力優秀!處於三國那個大爭之世,擁有一身出眾的職責能力就是硬通貨!是吸引各方主公的最優潛質。

    其次,張遼個人的情商也可以。不同於那些或者背主投敵如喝水樣如呂布,或者堅信忠臣不事二主的人如高順。既沒有授人以柄落下罵名,也沒有過早的逝去如曇花一現。

    再加上張遼並非依靠精於鑽營,而是依靠優秀的個人能力用軍功累積聲望,所以主公放心,自然肯給他很好的待遇。

  • 6 # 酒騎風

    張遼就是命好,沒有之一。

    整本《三國》裡,最強神將是關羽,沒有之一。但偏偏,關羽所在的巴蜀勢力是最弱的。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于禁、李通、徐晃、龐德、曹仁……這些名動一時的武將,就是滅不掉一個小朋友。

    但是,三足鼎立,明顯孫權的勢力更大吧?孫權動兵肯定更值得曹操重視。但是,曹操有張遼。

    建安十八年,張遼正式開始堅守合肥,開始與孫權長達9年的“你儂我儂”的生活。

    後面的故事瞭解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熟悉:

    什麼張遼著土城、威震逍遙津,斬殺淩統的父親凌操、破淩統、甘寧……經常帶了幾百人就把孫權十萬大軍打退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每次當張遼覺得,最近手頭有點緊的時候,孫權都會給張遼送一筆軍功。在曹操眼裡,既然有了張遼,他也就不需要操心,給張遼加官進爵就對了。

    同比五子良將,被關羽打敗的打敗,殺的殺,投降的投降……打孫權這種好命怎麼就沒落在自己的頭上呢?

    於是我們發現,鎮守合肥的官員,往往命都特別好。

    除了張遼,還有樂進、李典、滿寵……

    比起其他人而言,動不動打的都是攻堅戰,張遼的命不是好一星半點啊!

  • 7 # 大飛熊騎士

    張遼是三國中曹魏降將裡混得最好的嗎?我們先看看曹魏降將裡著名的幾個武將,要說明一點,既然說是將了,文臣就不列入了,還有投降的諸侯如張繡,張魯也不列入了,臧霸雖然有諸侯嫌疑,但是說到底性質只是歸附呂布的小地方武裝,而且和李典,李通等將領為一傳,因此也得列入。所以,曹魏比較著名,有些一定地位的降將有張遼,張郃,徐晃,朱靈,文聘,臧霸,龐德等等。那麼“混得好”,如何才算好?大飛熊認為可以從君主對將領態度,以及重用程度,職位,封邑,後代如何?都做一個綜合的判斷,才能知道張遼是不是混得最好?又為什麼混得好?

    張遼,演義裡曹操本來是要殺張遼的,幸虧被劉備關羽攔下來了,沒想到卻成曹操最重要的一位猛將。當然,正史裡曹操剛見到張遼是什麼態度呢?沒說,至少不像張郃“太祖得郃甚喜”,也不像于禁,只談過一次話就拜軍司馬,甚至還不如臧霸和龐德。但是,張遼依靠自身的能力,不避危險,楞是讓曹操對其越來越重視,到了曹操摩陂見張遼,都要“乘輦勞之”,以示親重。不過,給張遼最高待遇的還得屬曹丕,一繼王位就升張遼為前將軍,曹丕稱帝,張遼的封邑達到二千六百戶,另外又賜了帛千匹,谷萬斛。這還不算,曹丕親重張遼,惠及其母,不僅賜輿車讓她乘坐,眾軍士還要出營相迎,可謂在外姓將領中恩寵無比。

    所以,先部不論張遼是否混得最好那個,至少是最親重的一個。張遼去世後,曹丕為之流淚,兒子張虎繼嗣,曾任偏將軍。

    張郃,五子之中,活得最久一位,和蜀漢交手最多的宿將,關於他的功績,大飛熊寫了不少,這裡不一一贅述了,有關張郃,有三個第一。第一個,張郃的車騎將軍是所有降將中職務最高的一位;第二個第一,入選太廟的曹魏外姓將領中,張郃排在第一位,徐晃第二,張遼第三;具體原因,大飛熊別篇分析過。第三個第一,張郃的封邑達到四千三百戶,也是降將集團中之最。所以,要說混得最好,張郃絕對算一個,不過後期被司馬懿打壓,爭端,最後在木門中伏,否則張郃妥妥的“混得最好”。張郃的四個兒子被封列侯,小兒子為關內侯,可惜的是正史沒有留名,這也可能是被司馬一系打壓了。

    徐晃,五子中活得也夠久,為人低調穩重,先後被曹操,曹丕重用。徐晃最終官至右將軍,封邑三千一百戶,子孫二人為列侯。徐晃去世時僅斂以時服,兒子徐蓋繼嗣,可惜並無出彩的作為。

    朱靈,主動投靠曹操,但不知為何被曹操所厭惡,讓于禁奪了朱靈兵權,單此一點就不可能和其他降將比對了。朱靈名僅次徐晃,也官至後將軍,封邑不詳,曹丕繼位後,倒是給朱靈增加了一些封邑,封高堂侯。

    臧霸,這是個自帶股份進曹營的武將,和他一起歸投曹操的還有孫觀兄弟,吳敦,尹禮等等,這些都是泰山的地方武裝領袖。由於臧霸等人的支援,大大緩解了曹操在官渡之戰,兵員缺乏的尷尬,至少不用管東面的威脅了。除此之外,臧霸還參與了幾次和東吳的作戰,但是曹操去世後,就被曹丕調到朝廷任執金吾,也算是高位。明帝繼位,臧霸封邑達到三千五百戶,子三人列侯,一人關內侯。值得一提的是,臧霸有兩個比較出色的兒子,一個是繼嗣的臧艾,從黃門郎,郡守一直作到青州刺史,少府。一個是臧舜,有才名,是西晉的散騎常侍。

    孫觀,和臧霸一起歸降曹操,官至青州刺史,假節,但是在伐吳之戰中受傷而亡。其實,孫觀家族在曹魏混得還不錯,雖然沒有入選太廟,但是他的兄長也官至城陽太守,兒子孫毓也當到了青州刺史。

    文聘,見到曹操時,為劉琮和荊州流淚感慨了一番,連曹操都動容了,繼續讓他守江夏。文聘鎮守的江夏,關羽,孫權都無法拿下,後官至後將軍,封邑一千九百戶。可惜,兒子文岱先行去世,文聘死後爵位由養子文休繼嗣。

    龐德,剛加入曹營,就被曹操封為立義將軍,封邑三百戶。不過,曹營中還是有很多人不信任龐德,這也可能導致水淹七軍,龐德寧死不降,為曹操守節的原因吧。因此,先是龐德的兩個兒子被封列侯,文帝又封了包括龐會四子為關內侯。龐會官至中尉將軍,參與了滅蜀之戰。

    其實曹魏的降將集團有很多,但是比較出彩的就這幾人,還有如殷蓋等人沒有立傳,還有如魏續,宋憲到了曹營等一大批下落不明的,想是沒有重用,也沒有出彩的表現。所以,論君王的親重,倚重和名氣,張遼無疑是混得最好的;論官職,地位,封邑,張郃為最;不過,綜合所有“混得好”的條件,臧霸是最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為什麼不救孟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