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O胡
-
2 # 閒雲去處
先看一首隋煬帝寫的詩,後世評價氣場強大,頗有魏武之風。
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徵群臣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臺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秉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摐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緣巖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南北朝後期,漠北突厥興起,擊敗柔然後統一漠北(控弦數十萬,其境萬里),對隋朝騷擾不斷。
隋文帝採用“離強合弱”的策略,致使突厥開始內戰,一分為二。啟民為東突厥大可汗。在以後十餘年中,隋朝北方很安定。大業年,啟民可汗掛了,他兒子始畢接班。一直怨恨隋朝的離間。
大業十一年(615)八月初八日,始畢可汗趁隋煬帝出巡北塞之際,親自率領幾十萬名騎兵偷襲。以前嫁給啟民可汗的義成公主(和親)派人報告這個訊息後,隋煬帝逃到雁門城(今山西代縣),當時雁門郡所屬的四十一座城池,被突厥人攻破其中的三十九座,只有雁門、崞縣沒有攻下。突厥軍隊攻打雁門,煬帝大為恐懼,抱著小兒子趙王楊杲哭泣,眼睛都哭腫了。
隋煬帝發詔令,讓各郡縣發兵救駕。同時又暗中派使者向義成公主求救,義成公主派人告訴始畢可汗說:“北部邊境告急。”這時隋朝各地的援軍也都達到忻口。突厥始畢看形勢不妙,解圍退走,隋煬帝還派出兩千名騎兵在後面追蹤,隋軍追到馬邑,俘獲突厥老弱兩千人返回。同年十月,煬帝一行回到東都洛陽,雁門關被圍結束。
後續影響:
這次被圍,隋煬帝顏面掃地,喪失了重整河山的勇氣與信心。那個曾經雄心勃勃、積極進取的隋煬帝已經不復存在了。此後的他只想逃避現實,在江都宮中用醇酒婦人麻痺自己。大業十四年(618)農曆三月十一日,驍果叛,江都宮變授首,至此改朝換代。
-
3 # 七師叔在此
首先,您問的問題的歷史事件人物應該為隋煬帝。
話說雄才大略的隋煬帝楊廣因晚年安於享樂,不但大肆遊玩之風,大興土木之建築,而且對東邊不聽話的高麗進行了三次征伐,結果勞民傷財,禍國殃民。因此,三徵高麗後,他極為鬱悶,鬱悶得茶不思飯不想。
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同樣的道理,皇帝有憂,群臣有責。眼看眾人還在沉默,一個人站出來為楊廣解憂了。他只說了一句話就讓楊廣愁去眉開,喜笑顏開。
“皇上,臣在洛陽宮城東南的金殿前看見有鸞鳳飛過,這是天大的祥瑞啊,預示著我大隋江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千秋萬代啊。”
說話的人叫高德儒,說這句話前,他的官職是親衛府指揮官(六品),說完這句話後,他的官職立馬升為朝散大夫(五品),並且得到了綢緞一百匹。
楊廣高興之餘不但嘉賞了高德儒,而且還馬上來了個兩步走。
第一步是馬上在洛陽宮城東南修建了儀鸞殿,希望祥瑞永存。
第二步是再度去北方巡遊,大有萬水千山走遍之氣概。
對於喜歡搞工程建設,喜歡打仗,喜歡旅遊的楊廣來說,巡遊原本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就像普通百姓吃飯穿衣一樣,不足為奇。然而,就是這次出巡,卻鬧出了一個大風波。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雁門之圍”。
是誰這麼大的膽,敢在楊廣這個“太歲爺”頭上動土呢?吃了熊心豹子膽的是一個叫東突厥的少數民族。
突厥是在南北朝時期興起的北方遊牧民族,據說有古代匈奴的血統,建立了一個帝國,打下了龐大的疆域。對中原朝廷來說,突厥就如同漢朝的匈奴一樣,都是中原地區的心腹大患。因為這些遊牧部落在草原上居無定所,人人善於騎射,常常是毫無理由也不打招呼,像個強盜一樣不定時地南下中原燒殺淫掠,中原朝廷和老百姓們早就不堪忍受。
突厥帝國在六十多年前達到鼎盛之後,便發生了內部分裂,一分為二成了東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了,一個亦歐亦亞的國家,距離華夏中原有點遠,所以在此之後突厥和中原朝廷之間的矛盾,都是東突厥引起的,中原朝廷一般說的突厥,就指的是東突厥。
東突厥不僅面臨著西突厥的反叛,而且還被內部鬥爭弄得四分五裂。所以當年隋文帝楊堅就採取分化瓦解、扶弱打強的政策,讓突厥人互相爭鬥相互牽制。扶持東突厥中弱的、親近大隋的一方,在東突厥的內部爭鬥中勝出,也扶持東突厥去打實力較強的西突厥,並在西突厥內部也培植了親近大隋的勢力。
具體說來,楊堅扶持的東突厥首領是啟民可汗。隋朝幫助啟民可汗統一了東突厥的大部分地區,感恩戴德的啟民可汗當然向大隋稱臣,並且隋文帝還把宗室女義成公主嫁給了啟民可汗,使得大隋和突厥進行了聯姻。
正是由於楊堅的措施高明,使得當時的突厥沒有對大隋產生太大的威脅,大隋的北方邊境穩定,百姓能夠過著安寧的生活。
啟民可汗一直將對大隋的友好關係,保持到了隋煬帝時代。啟民可汗在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去世,楊廣還為他廢朝三日,並立其子咄吉世為始畢可汗。
始畢可汗上臺後,便上書楊廣,請求娶自己的後媽,也就是啟民可汗的小老婆義成公主為妻。楊廣立即准奏,使得大隋和突厥的聯姻能夠持續下去。
兒子娶自己的後母為妻子,依照正統漢人的觀點簡直是大逆不道,在突厥卻是風俗,叫做“父兄死,妻後母,報寡嫂”,就是說後媽和死了兄弟的嫂子,都可以討來做老婆。不得不說,人類在原始社會或奴隸社會時期,因為人口稀少而要促進生育才會有這樣的習俗,而突厥也是這樣的習俗,只能說他們當時在文化上還未開化。
始畢可汗雖是啟民可汗的兒子,卻沒有啟民可汗的溫馴,反而性情剛暴。而始畢可汗對隋朝的態度,是隨著隋朝的興衰、隋朝實力的大小而變化的。始畢可汗剛上臺的時候,大隋尚有較強的國力,他便年年恭敬來朝。而等到楊廣各種敗家的行為讓大隋的國力漸漸衰落下去後,始畢可汗不但不來大隋朝貢了,還經常不給楊廣面子。
楊廣對於始畢可汗的這種態度,自然非常不爽,便打算送個宗室女和始畢可汗的弟弟咄吉設聯姻,並打算立咄吉設為南面可汗,好讓他與始畢可汗對著幹。可惜事與願違,咄吉設不但不接受冊封,還主動向哥哥始畢可汗告發了楊廣的陰謀。
始畢可汗非常生氣,準備脫離隋朝,成為獨立的突厥可汗,再也不向大隋稱臣。不過這件事情很重大,再考慮到大隋以往幾十年裡在突厥心中的影響,始畢可汗雖然有想法,但還是拿不準,一時之間也就沒有公開宣佈。
但就在其後,楊廣又派裴矩騙一個叫史蜀胡悉的人來到大隋境內,然後把史蜀胡悉殺死了。史蜀胡悉是始畢可汗手下的寵信大臣,楊廣認為正是他經常給始畢可汗出謀劃策,所以才想誅殺他。殺完了史蜀胡悉,楊廣還派使者向始畢可汗說,史蜀胡悉背叛始畢可汗背叛突厥,所以才替始畢可汗清理門戶。
始畢可汗當然不會相信這種爛藉口,他對楊廣的怨恨是越發強烈了,不過依然沒有立即翻臉,為了獲得打敗大隋獲得勝利的更大把握,他一直在等待更好時機。隋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他終於等來了盼望已久的天賜良機。
這年夏天剛過,在太原郡汾陽宮避暑了三個多月的楊廣,不知道哪門子興致,沒有率軍返回東都洛陽或者京都大興,而是決定去北部邊境巡遊。或許是楊廣去年三戰高麗,“贏得”了戰爭而感到得意洋洋,想在不聽話、已經不來朝貢的始畢可汗面前耀武揚威,進行一番威懾吧。
可惜威懾沒有威懾到,楊廣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始畢可汗正愁如何很有把握地打敗大隋呢,現在聽到楊廣竟然要到北部邊境來弄什麼巡遊,帶的兵馬又不是很多,這豈不是送上門的買賣麼?
始畢可汗派出大量的探子進行一番探查,八月初八這天,率領幾十萬突厥騎兵南下。
這裡明明是雁門啊,怎麼到了金山呢?正當楊廣詫異時,阿史那咄吉出現了,並且說了這樣一句話:“楊兄,別來無恙乎?”
楊廣趕緊下令撤退。但故事演變到這裡,通常是來不及的。阿史那咄吉早已把他們的退路給切斷了。楊廣只能退守雁門郡,阿史那咄吉沒有給楊廣任何喘息的機會,帶領他的十萬精兵進行了“屠龍”之旅。雁門郡共管轄四十一座城池,阿史那咄吉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拿下了其中的三十九座,只剩下雁門郡和淳縣兩座孤城了。楊廣被困在孤零零的雁門郡,儘管還有數萬守軍,數十萬百姓,但城裡缺糧又缺水,不出數日便會餓得屍骨露於野。不盡快突圍出去,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可是要想突圍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突厥軍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想要突圍只怕是插翅難飛啊。
突又不能突,守又不能守,莫非雁門便是自己的窮途末路。想到這裡,楊廣悲從心來,抱著年僅七歲的幼子楊杲,放聲大哭。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凡是聽到了楊廣哭聲的人都知道,他傷有多深。果然,楊廣這一哭,哭得梨花帶雨,哭得山崩地裂。就在他哭得死去活來之際,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了,只一句話,便讓楊廣止住了哭聲,破涕為笑。這個人便是內侍使郎蕭瑀。
“如果哭能淹死突厥兵,能解雁門之圍,那麼我們留在您身邊還有什麼用呢?”蕭瑀道。
“請先生賜良策啊。”楊廣聞言停止了哭聲,用驚喜的眼神望著他。
蕭瑀沉吟良久,直接教會了楊廣兩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析如下:昔日漢高祖解白登之圍使出的策略是曲徑通幽,利用糖衣炮彈攻克匈奴可汗的妻子閼氏,利用閼氏的枕邊風成功解圍。現在我們可以採取同樣的策略,以金帛財物去求救跟突厥和親的義成公主,讓她幫我們解圍啊。
第二個關鍵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解析如下:將士們現在之所以不能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地抵禦敵人,那是因為他們擔心解了雁門之圍後,又要去征討高麗,落得個賠了高麗又折兵的下場。請陛下發出停止征討高麗的詔書,召天下兵馬前來救駕,並許以重賞勤王將士的重諾,這樣雁門之圍便自解了。
此時楊廣哪裡還有其他的辦法,只好死馬當活馬醫了,於是馬上來了個兩步走。
第一步:求救。派人向義成公主去求救。
第二步:承諾。一是停止征伐高麗,二是重賞勤王將士。
雙管齊下,效果果然看得見,前來救駕的各路兵馬爭先恐後,絡繹不絕。再加上義成公主柔硬兼施的枕邊風,先是說得罪了大隋的後果是吃不了兜著走,再說大隋兵馬已奔襲大汗的後方老巢去了,趕緊退兵吧。
始畢可汗眼看形勢不妙,又被義成公主一蠱惑,終於很不心甘地退兵。至此,雁門之圍告一段落。
-
4 # 百曉昇
始畢可汗:當年你老子忽悠我老子跟自己人幹仗,現在你還忽悠我跟自己人幹仗,你當俺們突厥都是範偉啊?
不搭理你吧,你還玩心眼兒殺老子的謀臣史蜀胡息,完事兒還忽悠我說史蜀胡要坑我?接二連三的拿我當傻子耍,真當老子傻?
不給你點顏色瞧瞧你就不知道老子如今有多少人。那就讓你看看老子不給你送禮的底氣。乾死你個小崽子!
楊廣本來就是靠野路子撈偏門忽悠他媽獨孤皇后坐當上了太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姥爺是獨孤信(對,就是長得賽潘安,嫁閨女嫁了三個不同朝代皇帝的宇宙終極老丈人),加上他媽獨孤伽羅霸氣外漏,所以他爹楊堅是個妻管嚴(當了皇帝討個妃子被皇后殺了不能吭氣只能在野地裡撒氣那種)。然後調戲他爹的妃子,最後還陰死了他爹。基本可以說他這個人本身就不是一個真漢子。
當上了皇帝頭幾年,估計想著他老子累死累活給他掙了這麼多家產,他可不能當個二世祖,沒幾年給嚯嚯光了!於是就像模像樣的想學學他爹以及歷史明君,想開疆擴土,好好的幹一番大事業。
我們的隋煬大帝先是挖了大運河,開創了科舉制,揍了高句麗等,乾的挺不賴。然後就自信心膨脹智商降低了(對,對大部分人來說智商跟自信心成反比)。
接著就沒事去全國各地到處浪,深入基層瞭解百姓疾苦(其實是為了多招小妾)。
而現在北邊的鄰居突厥人在幹嘛?始畢可汗咄吉世正帶領突厥人民全民健身射大雕。在精神上對於他鄰居楊廣的做法表示鄙視。並在行動上掐了年年對隋朝的進貢。
隋煬帝一看這每年的進項少了那麼多,這哪兒行?得敲打敲打這個越來越不聽話的鄰居。於是就跟大臣商量決定學他老子的法子,打算給始畢可汗他弟弟2阿史那咄吉賜婚,並封他為可汗。讓他們兄弟倆相互猜忌,狗咬狗最好。
可阿史那咄吉並不吃這一套,拒絕了楊廣,並隨即告訴了他哥哥表明了忠心。
始畢可汗本來就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可想而知他開始暴躁了,並動了揍楊廣的心思。
接著楊廣又作死的信了大臣裴鉅的鬼話,讓裴鉅放風說要跟突厥做個大買賣,倒黴鬼史舒胡就屁顛屁顛的去了,結果一見面就被裴鉅殺了。然後還把史舒胡的人頭送給始畢可汗,並忽悠可汗說是這死鬼跑到大隋要背叛突厥,可大隋和突厥是聯盟,於是就替他清理門戶了。
始畢可汗心想我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滴很。明明是覺得這貨給我出的主意太多了,你們不放心了,所以殺了他,還來忽悠我,有機會老子非得揍的你叫爸爸。可始畢可汗衝動歸衝動,還是有一點腦子的,理智告訴他要等待機會。
終於在公元615年,我們的作死小能手,敗家子隋煬帝在山西汾陽宮避暑了三個月之後,夏天過了,可楊廣不想回都城,想去邊疆瞅兩眼。就這樣來到了雁門關附近。
始畢可汗,聽說之後。跟打了雞血似的,叫上了一幫小弟要去幹隋煬帝。然後就走了雁門之圍。
-
5 # 知史說史鑑史
感謝悟空問答官方邀請,首先要糾正一個問題錯誤是隋煬帝遭遇了雁門之圍。這是問題的不嚴謹之處,隋煬帝遭遇雁門之圍,三次東征高麗險勝大隋帝國的國際地位受到威脅,隋煬帝認為有必要再次北巡突厥卻沒想到突厥部落早已今非昔比改朝換代了再加上隋朝幾次抑制突厥壯大雙方有了間隙當時的始畢可汗早已心生不滿恰在此時隋煬帝還要北巡突厥正好撞在了槍口上便有了雁門之圍這件事情讓隋煬帝一下子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奈之感給了心高氣傲的隋煬帝當頭一棒心灰意冷不已。雁門之圍的原因1.與自己的性格,遠大的政治抱負,要建立一個超越軒轅黃帝,唐堯,不遜於周,漢的歷史功績成為一個聖明的帝王有關,有了目標便一步步開始施展自己宏偉的政治藍圖,新建東都洛陽鞏固自己的統治,開鑿南北大運河加強全國的經濟聯絡,南巡揚州向江南百姓展示大隋國威,北巡突厥確立自己宗主國的地位,經略西域溝通中國與外邦的經濟,被順利取得的成就衝昏了頭腦。
2.隋煬帝的性格:自大自負,好大喜功,剛愎自用,閉塞言路,疑心重重,好高騖遠,理想過高,急於求成,奢華鋪張、肆意揮霍,驕奢淫逸,狂妄自大、心狠手辣、獨斷專行這些性格缺陷造就了隋煬帝領導的政治集團不能很好的為皇帝分憂解難成為一言堂聽之任之。3.三次東征高麗的失敗:隋煬帝在第一次東征高麗慘敗之後便重整旗鼓開始第二次東征結果國內楊玄感叛亂切斷了東征大軍的糧食補給結果也草草收場;迫使高麗臣服成為隋煬帝心中的一個心結在第三次東征高麗取得名義上的成功之後班師回朝希望在過年朝會上再次體驗萬邦來朝的霸主地位結果非常冷清高麗國並不買賬。搞的隋煬帝很沒面子。
回覆列表
仁壽元年(601年),隋文帝設計使強大的突厥分裂,然後又出兵幫助弱勢一方的啟民可汗統一東突厥,還把宗室女子嫁給啟民可汗,自此突厥臣服於隋朝。啟民可汗治理突厥期間和隋朝關係很好,邊境安寧無戰事。大業五年(609年)啟民可汗去世後,他的兒子始畢可汗繼續堅持與隋朝友好相處。
由於長期和平共處,突厥的實力漸漸恢復。大業十年(614年),隋煬帝突然表示,不能讓突厥繼續這樣強大下去了。但兩國交好,用戰爭手段師出無名,那麼就只能使陰招了。大臣裴矩為了迎合隋煬帝的心思,主張使用隋文帝時候獲得奇效的離間計:把宗室女作為公主嫁給始畢可汗的弟弟——叱吉設,並封他為南面可汗,以離間始畢可汗兄弟之間的關係,最好是再度分裂。
其實這是不顧實際情況的生搬硬套。當年隋文帝能夠離間成功,主要還是突厥人自己的問題。啟民可汗(當時叫突利可汗,是都藍可汗的堂弟)因為仰慕漢文化,主動向隋遣使求婚。隋文帝為了離間突厥,厚賜啟民可汗。
啟民可汗的父親正是上一任可汗,也就是說,他也是名正言順的繼承者,對此耿耿於懷的都藍可汗果然中計,於是與隋絕交,並聯盟西突厥進攻啟民可汗。但是這時候的東突厥並沒有這樣的契機,叱吉設當場嚇蒙了,他不敢接受。這件事讓始畢可汗知道,對隋煬帝君臣恨之入骨,開始對隋朝不滿了。
裴矩害怕隋煬帝追究責任,便對隋煬帝說:“突厥本淳,易可離間,但由其內多有群胡,盡皆桀黠,教導之耳。臣聞史蜀胡悉尤多奸計,幸於始畢,請誘殺之。”隋煬帝相信了裴矩的胡說八道,裴矩遂以重利引誘:“天子大出珍物,今在馬邑,欲共蕃內多作交關。若前來者,即得好物。”史蜀胡悉信以為真,也不告訴始畢可汗,“率其部落,盡驅六畜,星馳爭進,冀先互市”。結果被裴矩伏兵殺死,完了還忽悠始畢可汗:“史蜀胡悉忽領部落走來至此,雲背可汗,請我容納。突厥既是我臣,彼有背叛,我當共殺。今已斬之,故令往報。”
事實證明,始畢可汗並不像裴矩說的那樣好騙。第二年乘隋煬帝只率少量軍隊巡狩山西北部的雁門郡時,突然出動突厥大軍,將隋煬帝團團包圍。“城中兵民十五萬口,食僅可支二旬,雁門四十一城,突厥克其三十九,唯雁門、崞不下。突厥急攻雁門,矢及御前;上大懼,抱趙王杲而泣,目盡腫。”糧食只夠吃二十天,整個雁門郡41座城池被突厥攻破了39個,隋煬帝哭得眼睛都腫了。《資治通鑑》就有“突厥急攻雁門,矢及御前;上大懼,抱趙王杲而泣,目盡腫”的話。關鍵時刻,是一個女人救了隋煬帝。“帝遣間使求救於義成公主,公主遣使告始畢雲:“北邊有急。”東都及諸郡援兵亦至忻口;九月,甲辰,始畢解圍去。”義成公主就是那位嫁給啟民可汗的宗室女,啟民可汗去世後,按照突厥習俗,她又嫁給了繼子始畢可汗。
雖然隋煬帝落到如此境地,都是因為裴矩的餿主意,但是隋煬帝始終很信任裴矩,因為裴矩知道隋煬帝不喜歡別人反對他的意見,從來都是投其所好。隋煬帝曾稱讚裴矩:“大識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未發之傾,則矩以聞;若非奉國用心,孰能若是!”裴矩洞悉隋煬帝心理,為迎合他的好大喜功,出了不少“餿主意”,既為自己換來佞臣名聲,也在客觀上危害隋朝國運。
例如,為了煬帝“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夢想,裴矩建議在東都洛陽舉行元宵慶典,向戎狄展示國家繁榮富強。全國數萬名藝人召集到洛陽匯演,絲竹喧囂,燈火輝煌,鬧騰一個月,免費向外華人提供食宿,外華人享用美酒佳餚,不用付錢就拍屁股走路。
為了迎合隋煬帝好大喜功的心態,他不顧國內民變頻起的局勢,支援發動對高麗戰爭,三次出兵過百萬,終究無功而返,嚴重消耗國力,動搖國本。這也是隋朝由盛轉衰的開端。
大業末年,裴矩隨楊廣出巡江都,當時義軍四起,衛兵士氣低落,逃跑不斷;於是他向楊廣出點子,把江都女子徵集起來,分配給衛士們“恣欲”,以穩定軍心鼓舞士氣;楊廣大喜,立即下令照辦,包括尼姑、道姑在內的眾多女子都被強迫嫁給衛兵。
裴矩
但是降唐後,裴矩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唐太宗憎惡大多數官吏受賄,想出了一出“釣魚執法之計”,秘密派近臣向官吏行賄,以驗其貞。有一個刑部司門令史接受一匹絹的賄賂,唐太宗要殺他,裴矩提出:“此人受賂,誠合重誅。但陛下以物試之,即行極法,所謂陷人以罪,恐非導德齊禮之義。”後來,裴矩敢於直諫的例子越來越多,好幾次都搞得唐太宗李世民下不了臺。但越是這樣,李世民就越是經常在眾臣面前誇讚他:“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從,每事如此,天下何憂不治!”
同樣一個人,在隋煬帝手下是一個十足的佞臣,而到了唐太宗手下,又搖身一變成了賢臣,這不是裴矩性格有變。封建社會是君主一言堂的社會,裴矩使壞,原因在於隋煬帝荒淫奢侈;裴矩變好,源於李世民從諫如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