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羅sir職話

    目前的運營崗位的需求是依據於網際網路公司相輔相成的。

    01找準細分領域,深耕細作

    運營崗位的重要性對於網際網路公司而言,不言而喻。如何找準自己的細分領域,同是整合跨界能力相比於自身的優勢來講,這是十分必要的。

    拆分目標、拆分目標、拆分目標。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確立自身優勢建立細分領域公司,深耕發展。你的未來三年充分的自我定位,你的優勢,職業規劃就是認清你自己的優缺點,揚長避短。

    02找準行業頭部,不做無用功

    細分領域下的行業頭部,對於初入職場的運營小白來講是鍛鍊和提升自身能力的好地方。

    我們常講的,小而美的公司是好的。最後總要加上那麼一句,大的公司也是好的。頭部公司的資源和能力,牛人的聚集地。同樣也是創新的集中地。對於頭部公司來講,新鮮的血液同樣也是他們需要的。

    03跨界整合,做自己的COO

    作為運營崗位,其首席運管COO都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在運營崗位多接觸客戶端和財務埠的同事資源。多承擔責任,對於以後的職業發展有良好的優勢。

    多領域整合,擁有屬於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對以後的職業規劃大有裨益。

    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IP提升圈內知名度。好的公司資源自會找上牛人,如何去做一個牛人,跟自身的能力息息相關,同時也要注意實踐和經驗的相結合。

    整合能力更重要。

  • 2 # 大叔看火影

    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做什麼?

    如果你真的想要一生做點什麼,這三個假大空的問題,還是要想的!

    1、

    我在大一開始接觸“職業規劃”這個詞語的。但是真正想要給自己一個規劃,是在兩年後的大三。

    從一本《10天規劃好前途》開始。(放心,我不是來推銷書的!雖然學歷不同,但職業規劃的邏輯是想通的)

    當然,我知道有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職業規劃”這個東西。他們覺得職業是不可能被規劃出來的,那是扯淡!

    我完全同意:職業是不可能被規劃出來的。

    但,這並不是你放棄規劃自己的理由!事實證明,如果你毫無規劃,你的人生只會更爛!

    這世上並不存在因為“一句話”、“一本書”、“一個電影”改變一生的說法。真正改變自己的,永遠都是跟隨自己內心的探索和積累。

    你一定很驚訝:這TM差的也太多了吧!

    的確,但我並非一部到位直接就能認清自己,並真正從事喜歡的職業。

    事實上,從開始想要搞明白“自己想要做什麼”,併到現在正“從事內心喜歡的職業”,足足用了三年的時間。

    這期間,我從大三開始有選擇的放棄自己的專業課程,因為我發現,多拿一些學分,完全無法排解我對自我認知的疑惑。因此,我把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了大學的圖書館裡。

    讀書,這是當時的我所能想到的最便捷、最舒適、成本最低的認識自我的方式。

    幾年後我讀到了一句話:“讀書並獲得知識,讓我覺得跟那些有錢人一樣富有”。

    然而當時其實讀書效率並不高,效果也一般。因為不知道看什麼,只是想著多看一些而已。有簡易通俗的文學小說、歷史小說、經濟學專業書籍、報刊、心理學(多數都是一些性格測試之類的)、職場類成功學、人物傳記等等。

    而且數量還不多,因為我閱讀的速度並不快。對於認識自我的直接提升並不大。

    因此也才想要透過更直接的方式瞭解自己,於是就買到了這本《10天規劃好前途》,然後用了10天的時間,跟著裡面的步驟,看完了第一遍。

    其實一個人要想規劃自己,說白了只要去做這兩件事就足夠。

    ①瞭解自己

    ②認識世界

    而這本的介紹方式也基本是這樣。

    從MBTI榮格職業性格測試到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我基本看到了自己一個大致的職業傾向。

    性格測試結果:INFP(內傾/直覺/情感/理解)

    興趣測試結果:ESA(事業+社會+藝術)

    你不看好這東西?沒關係,當初我也是這樣想的。

    因為:我們都在不斷的變化,不斷的成長,怎麼能靠一個簡單的測試把自己限制住呢?

    姑且沒有太當真,我繼續按照路程看下去。

    此書的前半部分,都可以歸結為“瞭解自己”,後半部分則是“認識世界”。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到世界上行業的三大類劃分:農業職業、工業職業以及服務職業。透過讓你認清一個人的天賦能力,到一個人體現出的商業價值;從一個自我選擇面臨的環境制約,到清楚的繪製出個人職業晉升藍圖,都說的比較詳細,乾貨滿滿。

    整體來說,這本書給我了一個很好的思考維度,在此基礎上,引發了我很多不曾有過的思考。這才是這本書,或者說這一類書具備的價值。

    至此,我在大學剩餘不多的時間裡,開始具備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2、

    就像上篇所說的那樣,

    職業是不可能被規劃的。

    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不停地探索和犯錯,然後站在新的思考認知層面上,更進一步。

    在當時而言,即使這樣小小的自我認知的進步,也讓我在同宿舍中,同班級中,同年級中,感到一些自信:對自我發展更清醒的認識,和追趕外部世界變化的意識。

    2015年 ,也就是我大學畢業的那一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口號。我才意識到:外面世界的變化比我能意識到的快的多!

    APP是啥?微信上還能賺錢?居然有把名字叫做“錘子”和“小米”的手機!他們的粉絲瘋了嗎?啥叫B2B、B2C、C2C?淘寶和京東有啥區別?O2O又是什麼鬼?團購這麼便宜,那些公司不虧死嗎?對了,聽說新媒體很火,怎麼又冒出來個“自媒體”?原來網上這些東西都是廣告,這些人怎麼能這樣?

    我都不懂!

    只是每天讀書、吃飯、打籃球、睡覺,順便做做畢業設計,看著周圍的人打打LOL。我什麼都不懂,但是那些不懂的東西也絲毫也影響不到我。

    當然,如果我繼續無動於衷。

    但是我從書中,從網路裡,看到這個世界跟以前真的不一樣了。我不要在寫這些無聊的畢業設計了。“鋼鐵行業雖然不景氣,但是作為國家的支柱行業···”這樣的話我再也不想聽了。

    因為我不喜歡做這樣的工作:每天穿梭在鍊鐵高爐和鍊鋼轉爐的車間,一群大老爺們說著俗到家的黃色段子,卻連一個女孩都看不到。每天承受著車間的高溫,一身臭汗,還一日三班倒,作息全部打亂。

    更重要的是:我喜歡闡述歷史浩瀚的程序,對馬克思主義辯證統一的觀點深感偉大,卻總要不得以花大量時間,面對這橫七豎八的電路圖,和試管裡時不時正在發生的化學可逆反應。

    我寫了一篇全班頁數最少的畢業論文,跟老師說:“我只想要60分合格,我將來從事的職業也絕非本專業。我覺得把時間浪費在沒有興趣的論文上,是沒有意義的。”

    然後,在離校之前最後的一個月裡,我開始投簡歷,找工作。當然,跟我所學專業一點關係也沒有。比如58同城、趣分期(天津)等等。

    當時的我,只能是做電話銷售。在58同城試到了幾天,我就任性的離開了。

    就是很煩,連加班的慾望也沒有(在我心裡,甘心加班,就是理想職業的一個標準。)

    我投入了很高的期望和心思,但事實證明:凡速成的培訓機構,你都別指望能改頭換面。

    但我從沒有因為培訓的效果,而否認當初的選擇。

    因為這裡的三個月,給我提供了一個新的行業選擇方向,我終於沒有落後於這個世界的發展。並且對當前的網際網路行業提升了一層新的認識。還有一點,就是作為班長,交到了一些不錯的同行朋友。

    只是沒想到,我是我們班最後一個找到工作的人。原因很簡單:內心抗拒!

    衝動並且任性的選擇,對與錯並不絕對,尤其是放在時間的維度上。後來的過程就證明了這一點。

    我饒了一大圈,又繞回來了。

    3、

    上篇說了,

    關於選擇的對與錯,都不是絕對的,尤其是放在時間的維度上。

    而我兜兜轉轉一年的時間,看上去又回到了原點。

    在前面說了,在培訓結束之後,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找工作(全憑感覺),最後因為年底將至,為了不餓死,我就在“委身”一家小公司,幹了一個多月,直到春節放假。

    客觀的來講,這種做法,是一個職場人士對公司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但我重點想說的是年後發生的事:我從北京離職,上蘭州去了。對,遙遠的大西北。

    如果你覺得太過於突然,我想有必要說明下原因:

    我當時所在培訓機構的一名老師,是蘭州人。他想回去做一個一模一樣的培訓機構,由於我當時作為班長,跟老師們關心都不錯,所以他想讓我跟他過去一起創業。

    創業,我雖然沒有入股出資,但我確實是懷著這樣一種激情踏上了遠方的火車。20多個小時,正月14,第二天就是元宵節。

    在蘭州的第二個晚上(元宵節),我看著窗外的煙花,聽著聲聲鞭炮聲,那一刻,我想起家中的親人和兒時的夥伴兒,默默地流淚了。

    沒錯,剛到異地他鄉的第二天,我就有些懷疑自己“創業”的決定了。

    “然而那是我自己選擇的路,是跟隨內心選擇。也許會錯,但一定不會後悔”,我當時是這麼告訴自己的。

    最終公司業務停滯了,老師撤資離職,我又回來到了北京。所以我說,我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但在蘭州的4個月裡,並非一無所獲。

    1、能力上,我瞭解並嘗試了線上微課分享。

    第一堂課主題“思維導圖|1小時拆掉你的思維的牆”,請的相關的圖專家(算是幫忙,沒有收費),聽課人叔500+,我覺得挺不錯的,真的。

    第二堂課主題“如何讓手機成為學習和工作的利器?”,我自己講的,聽課人數100+。那是我是第一次線上分享,挺爽的。

    關於這次線上分享講課,我需要重點說一下,也許聽了會對你有幫助。

    首先我並不懂手機上的那些APP,很多都沒有用過。那麼,我是如何講出來的呢?

    答案就是我在前一天晚上12:00-4:00,用4個小時的時間,把一位講過此課程的人的語音分享記錄,全部摘抄成文字,然後第二天6點起床,開始打印出來,把每段朗讀了十多遍,有十幾張紙。然後在當天晚上8點,開始語音直播,流程一切順利。

    那真的是一個非常無恥、非常笨的方法!

    但是透過這件事,我似乎明白了:那些看上去遙不可及的事情,也許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

    那麼接下來講完這個,講什麼呢?

    但巨大的工作量不是我放棄的原因,而是卡在了無法請到專業的分享嘉賓這一環節上。我分析了職場充電寶前期的課程,從PPT、word等辦公技能,到思維導圖、時間管理等細分領域的課題,都是阿何一人在講。

    這就是我敬佩阿何的原因:他是個典型的斜槓青年。

    羅輯思維“跨年演講”中關於商業“點和線”的比喻,引發了我受很多的思考。直播間是線,各類課程就是點。在這個基礎上,一定還會有新的線出現,如影片直播間,也還會有新的點出來:比如寫作、繪畫等衣食住行各類有需求的課程。

    羅振宇在2015年的跨年演講說了很多關鍵詞,其中就有一個叫做“IP”!這裡以後有機會細說。

    總之,這4個月裡,我真正覺得自己提前追趕了一次新事物的潮流。這是一次只有自己能體會的經歷。

    2、心態上,我透過不停地嘗試和無奈,更加清楚自己想從事的職業,也終於可以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水平。

    我常常跟朋友說起這段有意思的經歷,多數人都會覺得我那是因為浮躁而走了彎路。

    我知道,如果站在此時此刻的角度去回憶當初的選擇,一準會覺得那是個“坑”,但我既然選擇了去跳,無論如何,那就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人們不會在意你的過程,他們只會看你的結果。當初去蘭州“創業”,究竟是個機會,還是個坑?只取決於我成功或是失敗,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再次回到北京,我不再迷茫,我知道必須從基礎做起,慢慢積累自己的厚度。

    所以,我首先去了一家已經約好面試的心怡的公司,只是事情永遠沒有想得那麼順利。

    4、

    上篇說道:

    我回北京第一天就去面試的公司,就被拒絕了。

    有些人可能知道這家公司:朝夕日曆。而之前說到的幾個線上微課分享平臺,就是用的朝夕日曆的活動直播間。

    我因為對這家公司的產品深有好感,所以,既然自己做不起來,那我就加入他們。因此,我見到了陳炬,朝夕日曆的運營總監。

    我面試的職位是:內容運營。

    那麼,到此為止,我所給自己定位的方向就基本出來了:內容。

    我要做內容!

    現在開啟任何一家招聘網站,在網際網路公司的招聘資訊中,有一類職位特別多。那就是“運營”。所以,你會看到各種跟運營有關的職位:“新媒體運營”、“微信運營”、“平臺運營”、“活動運營”、“渠道運營”、“內容運營”,還有很多跟運營看上去類似的職位:“網路推廣”、“網路營銷推廣”、“新媒體文案、文案編輯、網站編輯、策劃”等等。

    你可以問問那個公司的HR:什麼是運營?

    他說,就是上面那些崗位要求啊。你再問:具體幹什麼呢?他支支吾吾就沒有然後了。

    你問一個應聘者同樣的問題,他們多數人也答不出來!

    這就是“運營”崗位的現狀。沒幾個人能說出來運營到底是幹啥的。即便有些能說出來的,10個人裡邊,9個人說的都不一樣。那麼我也只是給大家拿其中一種說明(也許不準確,因為有些工作屬於“市場”還是“運營”,沒人說的準)

    也許大家對運營各有各的理解,但是我從中感覺到了一件核心的東西:那就是內容。

    說到底,產品與使用者之間,需要有些東西來連線。也許是文字、也許是語言、也許是媒體影片,他們都需要內容。

    這就是這個內容風靡的時代。我雖然不是喜歡這些平臺,這些人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觀點,但是我很感謝這個時代讓有想法、有思想的知識工作者能夠體面的生活,甚至發家致富。儘管我發現,如果單是比較文章的質量和水平,你隨便拿一本書,讀上一段,也許都比這些人寫得更有文學素養。

    但是這些思想深奧的文章,觀眾們並不太喜歡。大多人更喜歡雞湯類的通俗讀物。可是,你要去批判觀眾“膚淺”嗎?

    我只能這麼總結:寫的好,並不一定能寫道讀者的心裡邊。

    這就是內容的力量。

    我想,透過各種運營方式即便可以很好的引來使用者,但是沒有持續高質量的內容支撐,就無法做到很好的留存客戶。

    而且,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階段,我也想透過我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那麼表達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文字、影片、語音、圖片、講話等等。那麼我內心最舒服的表達方式就是文字,儘管文字給人的衝擊力不如影片和圖片。

    但是我始終認為:在這個喧囂的人人發聲時代,沒有人願意聽你在他面前巴拉巴拉說話,煩人!那麼為何不選擇一種安靜的表達方式,將你對事物的觀點和情感呈獻給別人呢?有興趣就看,沒興趣互不干擾。多好!

    索性只是一小段時間,後來團隊擴大,恢復正常。

    我之前表示過:沒有所謂好與壞的職業,只是適不適合你的職業。

    一份適合你的職業,就是你每天的工作任務都可以成為你將來所追求職業的原始積累。不需要跨行轉業,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拋開職位本身的社交限制,當你投入到職位本身的工作時,內心是快樂的。

    當然,如果再加上下班後的1-2小時的自主學習,只會讓你進步的更快。

    後來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我最近加入了簡書,開始了簡書上的分享。參加了一些寫作的社群,認識了很多有想法的朋友。儘管是虛擬的網路裡,但是因為有共同的話題來說,所以跟大家聊天還是很開心的。以後還會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挫折,一個人吃力的話,就想要和大家在一起共同進步。

    要知道,這個時代我們並不孤獨。

    (全篇完)粗暴提示:因水平和時間有限,文章觀點僅供參考。

  • 3 # 姑婆那些事兒

    1、進去流量圈子9九年了,我自己上班做過推廣,做過運營,也在創業期間招過人做運營和推廣,對運營推廣從業者的職業前景有自己的理解。

    3、關於職業規劃。我認為要做到幾點:

    第一,老老實實,沉浸幾年,做點成績。

    比如你做內容運營的,那你能不能寫點優質的內容,形成自己案例?能不能定個目標?比如你寫些閱讀量高的內容?比如你開始給別人指點內容運營?比如出去做課程分享?如果能做到這樣,說明你在這個崗位已經做的不錯了。如果做不到,那說明你需要繼續修煉。

    很可惜,很多人老是跳槽,老是換工作,每次搞的事情都不一樣,每次都要重新開始,最後啥都不擅長,只是會,所以一直以來都只能執行者。

    第二、兼職做專案。

    運營人離錢很近,很多專案都可以賺錢。我還是以內容運營崗位為例。如果你擅長內容運營,你可以寫百家號,企鵝號,寫出閱讀量高的內容,靠平臺補貼賺錢,一個月搞些收入,一方面證明你的能力,一方面還可以賺些錢。

    三、合夥事業

    你在兼職的時候能做出成績,說明你以後做別的專案都具備成功的潛力。(專案發掘,專案分析,專案開拓,資源整合,拉新,運營,變現等等能力)。如果有合適的機會,你就可以和朋友一起搞個什麼專案或者說加入什麼專案,開始獨當一面的做事情,把這個專案做大。

    四、獨立事業

    在合夥事業的時候,你解決了很多問題,包括招聘,包括管理,包括資金,資源整合。在這個過程期間,繼續沉浸一陣子,你可以開始考慮獨立做事業了(大股東),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能力以及收入可能又會得到大幅度增長。

  • 4 # 小報告組長

    運營是進入網際網路行業門檻最低的行業,沒有之一。但運營也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別人在休息的時候,你還要隨時緊盯著手機。和朋友出去吃飯的時候,還要抱著電腦準備改文章。

    最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半年前還好用的工具,現在已經被封禁;無數個新名詞一波波誕生,要學的實在是多得讓人焦頭爛額。

    如果你打定主意要進入這一行,可以按照這樣的規劃來。堅持幾年,再回頭看,就是更上一層樓的自己。

    階段一:入門

    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對待一個剛入門運營的新人並不會有太多的期望,他們希望你能做好大量基礎重複的工作,並高效執行落地。比如每日發文後值班回覆留言、維護N個500人大群、將公司宣傳文分發到多平臺……等一切基礎重複的勞動。

    很多人都被困在了這一關,每日忙得要命,回頭看看卻沒什麼成長。

    階段二:補短板

    一般兩三年後,很多人也對運營崗大致的工作流程有了瞭解,也慢慢地開始上手負責新專案。這時要求就會高一個臺階,必須儘快成為一個沒有短板的運營。文案、資料分析、活動策劃、第三方推廣等技能都需要學習,慢慢地你就能獨當一面,向運營骨幹邁進。

    階段三:獨立解決問題

    工作超過5年後,能力越高責任越大。幾百萬元的投放,能不能花出幾千萬元的效果?這個月還有3天就結束了,可KPI才完成不到一半……這是每個這一階段運營人每天都在發愁的問題。

    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將複雜的業務問題進行拆解規劃,為公司制定KPI,為專案團隊制定排期,從專案起步到落地一條龍式服務。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時間長了以後,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崗位都有相同的底層邏輯,這就是你開悟的時機。站在宏觀角度去把控整個專案,運營總監的位置在等著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6人132-130騎士的比賽,詹姆斯與西蒙斯同場三雙,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