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白集
-
2 # 三分鐘看影片
推薦幾部!《垂直極限》《上帝之城》《北壁》《盧安達飯店》《救贖》《鋼琴家》《最後的絞刑師》《辛德勒的名單》《殺戮戰場》《天地大沖撞》各種型別推薦了一些,這些應該是你要的吧!
《垂直極限》:
《上帝之城》:
《北壁》
-
3 # 悠優生活
生命的意義這個定義怎麼理解?你說,《一出好戲》是不是講述生命的意義的?在封閉的絕境中,生命的意義只是一頓飽飯,一處安居。
《我不是藥神》有沒有讓你對生命的意義有些感悟?在生命與絕症的對抗中,意義就在於一個藥片的價錢。
《肖申克的救贖》中,主角不也向觀眾表明了他對生命意義的重視程度。生命的意義讓安迪用一把小手鋤在監獄的牆上挖了20年,讓他堅持每天用自己的腳步去細細的丈量逃生的路線。
《阿甘正傳》講述的是一個多麼有特色的生命啊,對他自己來說有與眾不同的意義,哪怕在別人眼中他做的事很傻氣。
宮崎駿的動畫,每一個都在述說自然生命的意義,人類沒有特權。
我沒有看過純粹講生命意義的電影,但我能透過很多的電影看到生命可以有很多種意義。
-
4 # 空白集
影片《醫生》講述生命的意義,有時候失去之後才明白,值得一看!
關於生命,可有醫學上的解答?紀錄片名是“醫生”。醫也,救治。醫生,救治生命。但全片的主旨,卻不斷地圍繞著“困惑”,生命不可測之令人困惑的本質:醫生只能醫人的身體,卻無法洞悉人求死的念頭,無法療愈人心並解答生命意義之謎,想求生的年輕生命,卻被體內自行滋長的癌細胞所綁架,而另一個身體健康的年輕生命,竟莫名地走上自絕之路。生命是一個又一個的謎團。
曾獲新聞局劇本獎,拍過廣告片、音樂錄影帶,並以此紀錄片獲得新聞局輔導金、2006年臺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的導演鍾孟宏,坦言是因為年幼時對死亡的莫名恐懼(白布簾、棺材),以及對當年在愛荷華州年輕華裔少年自殺事件的好奇,讓他走上了這趟影像旅程。
電影一開始是幾個精巧但令人驚愕的關於死亡主題的插畫,然後切到溫醫生的孩子費里克斯第一次使用刮鬍刀的家庭影片,接著是來自秘魯的一對夫妻,為治療兒子塞巴斯蒂安的癌症來到美國,而主治醫師就是溫醫生。鍾孟宏的紀錄片有著基本的形式,運用交叉剪接及字幕來鋪陳製造節奏。但影片的力量卻來自他的把控,他盡情地讓內容自己形成一個有機體,結構上用似無心卻極有機的方式,呈現出兩個男孩中間的交集,溫醫生的人生片段。
溫和、冷靜、專業、自制,影片記錄著溫醫生在醫院看著資料,開車回家,然後整理泳池,夜晚研究病歷的生活片段。緩慢得幾近枯燥,卻完全貼近真實生活。電影慢慢行至一個鐘頭後,我們才知道,這個一直出現在家庭影片中的溫醫生的孩子費里克斯突然不見了。
原來他在祖父母從臺灣來美國家中的一個午後,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以自己的方式離開了世間。影片的黑白影像間,一直謹慎而壓制地流瀉著,有某種不捨及無語間蒼天的情緒。當溫醫生將兩百多個箱子慢慢開啟時,觀眾不自主地開始拼湊出費里克斯的一生。毫無疑問,生命是由許多瑣碎的小事組成的,詭異的是,些許的蛛絲馬跡或許早已預告了之後的遭遇。
失去了心愛的人,親人們在事後回想時才發現其實每件小事都是解密生命遭遇的密碼。費里克斯養蛇,常常喂蛇吃小老鼠;畫日本武士切腹的插畫;讀日本幕府時代的書;他甚至在生前即規劃了自己的葬禮,並制定棺材中陪葬的所有東西。從家庭影片中看到他天真的黑色幽默,當然也看到令人驚懼的早熟。從房間的佈置,對某一型別書的著迷,個人死後安排之專案報告,可以看出他的敏感,及對死亡知識的種種“執迷”(obsession)。
原來,死亡一直在那兒等著,就在某個轉角處,而沒有人知道它會在何時何處出現,包括費里克斯自己。溫醫生回想,費里克斯有次脖子上出現勒痕,後來他知道是莫里克斯在玩死亡遊戲,他曾嚴厲地訓誠兒子不可輕易嘗試。溫夫人回憶費里克斯的好友轉述費里克斯在生前對他說過的話,費里克斯說:“我們應該多方面體驗生命中的許多事情,包括死亡”“我知道如何可以逃脫死神的”。
溫醫生回憶:“有次經過一個墓園,費里克斯還說,死後葬在那兒很不錯。”但最令人難過的,要屬溫醫師對著虛空的環境說著:“我是醫生,卻看不出自己孩子的問題。”冷冰的醫療儀器、專業判斷、按照步驟、正確比例的用藥等等都無法透視生命這團迷霧。他眼睜睜地看著生命中他無法瞭解的力量,奪走了他的愛子。讓在愛中被包圍的孩子,隨著那個呼喊幽幽地走上了自絕的階梯。
如果這孩子在臺灣做了這樣的事,媒體記者大概會開始去採訪鄰居同學、校長老師,然後讓觀眾用根本無法建構出任何人一生的片面說詞,去拼湊出一個會以上吊來結束自己生命的十三歲小孩的自殺動機。這樣的事件也將忙壞了許多兒童心理學家、靈異學家,讓他們來解說這無法令人理解的事件。大抵,他們會說:“孩子對死亡的好奇,使他走上生命的岔路,造成悲劇事件。”等等,但在處理影片素材時,導演謹慎地不去過度判斷及評論,甚至揣測。
導演只是想在桌上攤開一堆資料,還是想機緣地藉由兩個年齡相仿並同樣已失去生命的孩子,透過中年喪子的醫生之眼,一同凝視生命?他繼續交叉剪接塞巴斯蒂安在面對疾病及死亡時最後的生命片段,同時呈現了溫醫師的醫療過程。他似乎想用同齡的塞巴斯蒂安的心理狀態,去捕捉費里克斯生前的心理。這個並置帶來對照的效果,兩個性情相近的孩子,一樣喜歡畫畫、蛇類,只是一個被迫迎接死神,一個似乎在主動擁抱並挑釁死神。
同時,這似乎也在揭示著,冷冰的醫療儀器與癌細胞醫學,兩者在政治生命上的無能。當然,所有的人都會為這影片中兩個如今已失去生命的小孩投人些情感,他們倆雖然性格完全不同,離世的方式不同,但他們擁有相同的纖細敏感的靈魂,在面對生命中棘手的困境時卻用了不同的態度去面對。更需要關心的是影片中的生者,兩個孩子的父母及家人,他們該如何走出生之傷痛?
在影片中,溫醫生說著自己走出喪子之痛的轉折點,是如此神秘又此自然。那是一年冬天,他觀看著窗外葉子早已掉光的枯木,他突然領會出:“樹的模樣依據四季變化而改變,春天來時它仍然生氣勃勃,就像生命的樣貌雖然變了,但不代表生命不在了。”這個生命領悟,與當今醫學研究無涉,也超出了科學證明的範疇(至今科學仍無法證明,人死後是否意識仍繼續存在,繼續愛,繼續自覺地進化),但很明顯地,這個領悟帶給溫醫生自己和塞巴斯蒂安的父母一種深層的安慰。
如同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一書中,以貝多芬的樂章中“非得如此”來交代主角人物的戲劇性言行,導演在此段巧妙地以《金剛經》中的章句“見相非相,即見如來”,輕盈地點明關於生命最恢弘壯的智慧:“當明白生命不是我們一般所知的模樣時,那麼,我們就接近了對本質的瞭解。”回顧整部影片,表面上看似乎重點在兩個孩子身上,然而,我認同導演最後下的標題:醫生。醫人一生,這人,是溫醫生自己,也是千千萬萬眾生的自己。如何醫人一生?如何“醫”治這千瘡百孔、無邊苦難的一“生”呢?
端視生命中遭遇的每一個人及事件。顯然,這兩個孩子是溫醫生的生命功課,他們因緣出現在他生命的不同階段,而他們的死亡,使他漸漸走向頓悟之路,在大自然中找到生之安慰、領悟生命意義,兩人正是醫治他生命的導師,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生前接受訪問時曾說:“真正的藝術家找到人生的答案,而技匠的知識只限於技術本身…而技術的細節絕不是知識。
真正的知識是知道如何生活,以及為何而活等問題的答案。”此時,我們猛然明白,在前段影片中溫醫生回視生命事件意義時,那種自持及冷靜,是來自生命底層的無邊哀痛,轉化為因受苦而領悟生命意義之後的釋然。作為一部探觸生死議題的紀錄片,它表面上是在陳述兩樁死亡事件,實則是在透視溫醫生的一生。鍾孟宏導演在片中穿插了幾個數量不多卻意象鮮明的空鏡頭:游泳池中浮在水面上交纏的水管、仰視貓在半透明玻璃天窗上緩緩伸展軀體的黑色剪影。
這些空鏡頭,與溫醫生冷靜緩慢卻仍掩不住哀慼的身體移動、說話口吻、檢查核子共振照片等日常活動的節奏,相互對位又為其補白。這種隨機的取景,自覺地穿插其中,不禁令人產生好感與好奇,似乎導演刻意讓神秘圖騰所造成的氛圍,在另一層次為生命解碼。其神秘意味在片末的既詭譎又冷峻的氣氛中到達頂端,似乎又重新將觀眾拋回到“生命到底是什麼?”的議題上來。
最後小別感覺,片末那漫長的公路,不禁令人想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所執導的相當具東方禪意的美國電影《神秘河》之開場與結尾,所有的事件是過去的因所造的果,併成未來事件之因。那公路或河流如人之意識,承載著所有事件,不斷往前奔流生命究竟是什麼?不論之前遭遇了什麼,生命仍繼續流動,我們離開影院後,心中還將不停地思考這個問題。
-
5 # 何天源
這部成年人都不敢看的電影,講透生命的意義
不誇張的說,這片的劇情簡直比性感的裡奇還要誘人。
先來說本片的女主角克里斯蒂娜·裡奇。
還記得嗎,在《冰風暴》中,她曾飾演過一個勾引兩兄弟的“蕩婦”。
但在我看來,裡奇其實最擅長「突破」。
因為她在每一部電影中的美都是既獨特,又深刻。
尤其是在今天推薦的《身後事》中,出鏡最高的這件吊帶紅裙配她可真是別樣的性感。
還有在片尾部分,她躺在棺材裡的模樣——
感覺只有五官足夠精緻的人才不會被如此明亮的顏色給襯得豔俗。
而就是這樣好看的色彩和美麗的裡奇,當年不知把多少人都給“騙進”了電影院。
我就不一樣了。
畢竟當初選擇這部電影,純粹是為了想要給裡奇加星。
直到全部看完以後……
不誇張的說,這片的劇情簡直比不穿衣服的裡奇還要誘人。
片中,裡奇飾演的人物叫安娜。
她和男朋友同居很多年,但最近的感情卻出現了問題。
所以保羅特意安排了晚餐想要緩和一下他們之間的氣氛,順便告訴安娜讓她和自己一同調職的事情。
只是調職剛說出口,安娜就會錯意了。
而且完全不聽保羅解釋,拿起包包就衝出了餐廳。
結果可想而知——
在下著雨的夜,最終還是出事了。
後來,躺在停屍間的安娜被確認為車禍身亡,可喪葬負責人艾略特才剛開始為她修復遺體,稀罕事兒就發生了。
正如你所見,死人睜開了眼睛。
不過艾略特的反應倒是沒覺著害怕。
據艾略特所說,他有種特異功能,不僅能看到死者的靈魂,而且還可以和他們進行交流。
一開始,安娜並沒有信服這套說辭。
就連艾略特拿出死亡證明也沒用。
然而奇怪的是,如果自己真的沒死,那為什麼會感受不到疼痛呢?
就這樣,艾略特趁機向安娜強調她已經死亡的事實。
畢竟幹他們這行的,經常會被死者怪罪。
艾略特:“你們都一樣 把你們的死怪罪在我身上。”
坦白講,說自己能夠通靈倒也不足為奇。
問題是這個大叔的所作所為的確很令人懷疑。
比如說他掛掉了保羅給安娜的來電。
還幾次三番的拒絕親屬前來探望。
而那時候,安娜明明就已經聽到了保羅的聲音。
於是安娜逐漸肯定了自己一直以來的猜測,那就是——
她被變態給囚禁了。
為了逃出這裡,安娜想過很多很多辦法。
她偷鑰匙,給保羅打電話。
甚至還跟艾略特來了一場肉搏。
可艾略特卻沒有露出半點慌張。
反而循循善誘的告訴安娜——
人人都會死,只是大多數人接受不了這個事實而已。
的確,在此期間,安娜在停屍間也見過其他會說話的死屍。
包括艾略特謝絕親屬在葬禮前探望這一點,他也做出了最合理的解釋。
“死者對生者很有影響,他仍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就得接受自己的死,忘記他。”
接連幾天的“被洗腦”,安娜已經喪失了繼續求生的慾望。
尤其是當她看到鏡子前死屍一般的自己……幾乎徹底絕望。
而這時候的保羅呢,他感受安娜的存在卻愈發的強烈了。
不僅能聽到。
而且能看到。
於是他發了瘋似的來到停屍間門前,不停的大喊著安娜的名字。
只可惜這時候的安娜,已經不想再回應他。
“有時候你以為自己活著,其實說不定早就死過了。”
就像艾略特在最後一刻提出的問題——
“安娜,這一輩子,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安娜說,她想要幸福,但因為不想承擔愛情的痛苦,所以錯失了很多可以表達的機會。
“愛一個人就意味著受傷害,所以我決定不去愛任何人,這樣我就不會再被傷害了。”
結果慢慢的,她就變成了一個了無生氣的人。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
好好活著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夠快樂,可真等到了要面臨死亡的那一天,才突然發現自己其實遺留在世上很多遺憾。
正如這句話所說——
活著有未完的希冀,而後才會有死去的不甘。
不過為了不讓活著的人也繼續失去希望。
可她是真的死了嗎?——
本片最大的爭議就在這兒,有很多人直到最後都沒能弄明白。
是恐怖片?還是倫理片?
艾略特到底是真的通靈?還是變態殺人魔?
在這裡,我只能告訴你們——
安娜的呼吸的確伴有水氣。
▼
艾略特慌張的拿桌布擦去
可在停屍間的時候,那場來自於心靈的拷問,也不假。
而如果艾略特真的是連環殺手。
那他的下一個目標又會是誰呢?
沒有活力的活著,還不如死去……
這部電影留給我們的懸念與思考還有很多。
但不管女主是車禍身亡還是被活埋至死,我想我們都應該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
珍愛生命吧,做一切你想做的,盡一切你所能盡的努力。
畢竟生者可以選擇死亡,但死者卻無法選擇再生。
-
6 # 三分鐘看影片
推薦幾部!《垂直極限》《上帝之城》《北壁》《盧安達飯店》《救贖》《鋼琴家》《最後的絞刑師》《辛德勒的名單》《殺戮戰場》《天地大沖撞》各種型別推薦了一些,這些應該是你要的吧!
《垂直極限》:
《上帝之城》:
《北壁》
-
7 # 人生書家
人生就如一艘航行的遊輪,在大海中漂泊,有可能遇到波濤洶湧的海浪,又會有風平浪靜的時刻,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重要的是看你如何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是在逆境勇於奮起拼搏還是選擇順其自然,是在順境中選擇安逸還是不斷前行,這都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希望無論我們身處安逸還是逆境,都要有一顆樂觀的心去對待!
電影的世界其實就是現實世界的橫斷面表達,站在我的角度,我推薦一些既講述生命意義,又具備審美意趣的電影。
第一部《遺願清單》
講述了兩個老頭,一位是平常百姓,辛辛苦苦奮鬥了一生的打工族,他寡言少語,但擁有超高的專業技能,另一個是身家數億,身處上流社會,他話多,脾氣不好,但卻有點幽默。因為生病機緣巧合之下住在了同一個病房,在面對即將死亡的一段日子裡兩個人完成他們內心所想的“遺願清單”的故事。講述了人生生與死的故事,在面對死亡的時候該如何坦然面對,正如《遺願清單》所展現的那樣,任何時候,都可以讓人生變得精彩。而我們在很多時候忙忙碌碌,都沒有想過死亡這個問題,有人說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活,少些煩惱,多些灑脫,又有多少人真能做到。
第二部《入殮師》
這部是我看過的淚點頗多的電影,電影講述了一位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打拼,卻無意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但並沒有放棄自己,迅速的找到了另外一份工作,並不知道工作情況之下接受了這份工作,其實是每個人都不願意做的入殮師,影片就是從這樣一名新手的角度去觀察形形色色的死亡。去發現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又改如何正視死亡,又該如何去面對呢?
第三部《深海長眠》
有人為了求生,也自然有人存在著痛苦為了能了結自己的生命,本部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以為人,原本一個非常健康活潑的帥氣男孩在一次跳海運動中出意外,導致了全身癱瘓,致使他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忍受著常人無法理解的痛苦,這時間長達26年,已經無法領會到活著的意義,他為爭取結束自己生命的莊嚴權利而鬥爭30年的故事。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你們又會有什麼想說的呢?
第四部《櫻桃的滋味》
這部電影重在於後面的基調,講述的是一個自我放棄的人生過程中,逐漸明白人生生活的意義,感悟生命的意義。生存不息,絕望不止。但在世上活著更應該去珍惜。
第五部《葬禮上的死亡》 是一部英倫是的典型劇,講述的是一個莊嚴隆重的葬禮隆重儀式演變而成的一場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讓葬禮成為掙脫困境的誘因,讓死亡成為一個笑話,讓勒索成為懦弱者守衛家庭的勇氣,讓所有的不如意都一笑而過,繼續朝前走。
第六部《五島醫生診療所》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五島醫生,一位曾在教學醫院任職、醫術精湛的醫師,來到志木那島擔任島嶼醫生,開了一間小診所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這部電影平實中散發溫暖光芒的感動,非常值得仔細傾聽,其中醫生對於生命的尊重,也是很感人。
第七部《沒有青春的青春》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年過七十的語言學教授多米尼克被雷電擊中後返老還童,從而經歷了一場時空交錯的愛情。這部電影雖然講述的是愛情,但是其中展現出的生命意義,給人一種很偉大的感覺,當你感覺你老了,你才是真正的老了。
第八部《開心家族》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一名男子身處絕望之境,在看不到一絲希望之後選擇了自殺,卻在死亡之前與現身前來阻止自己的鬼魂相遇並由此展開一連串的搞笑故事。這部電影用一種喜劇的形式,讓你知道了生命的意義。
第九部《無姓之人》
以一個關於鴿子的迷信開始:在一個實驗中,鴿子們只要撲動翅膀就能獲得食物,因而鴿子們誤認為食物是扇翅膀所帶來的直接結果。電影講述了一位117歲老人的生命歷程,有關於他所做出的抉擇,以及他本可以做出但最終放棄的選擇。影片的非線性敘事在探尋因果論主題、混沌理論和蝴蝶效應的同時,也試圖闡明,正像鴿子的撲翼動作一樣,我們的選擇和行為與這個無法預測的混沌世界基本沒有關聯。
第十部《零點定理》
克里斯托弗·瓦爾茲在片中飾演一位需要破解神秘的“零點理論”的潦倒天才。問題是,如果宇宙的最終命運是在“大坍縮”中坍縮為一個包含了一切的點——那麼一切的總和為零?似乎因為缺乏足夠的思想養料來支援自己的思考,他一直在等待一個能夠啟示生命真諦的電話。但於我們而言很不幸,我們並不知道電話號碼。
第十一部《美麗心靈的永恆Sunny》
金·凱瑞與凱特·溫斯萊特飾演一對戀人,在分手後都向同一公司購買了清除記憶的業務來抹去他們對彼此的記憶。電影由此回溯過去,為兩個真實可信的人物塑造了一份可愛卻有瑕疵的愛,我們也被鼓勵試著去懷疑,那些希望被忘卻的失敗記憶,是否和我們最鍾愛的記憶一樣重要。
第十二部《生命之樹》
泰倫斯·馬力克這部充滿哲思的電影在無意義與無限意義之間徘徊,其場景在上世紀中期德克薩斯一個悲傷的家庭與宇宙的構造之間如歌劇般無縫銜接。在如此龐然的尺度上,生與死是否還會有意義?閃光是電影中不斷迴圈的一個圖形,僅在黑暗背景中可見,但影片始終沒有對此作出解釋,只是暗示著某種神秘的含義,卻無法觸及。
我最喜歡的電影是《聞香識女人》,那段探戈與“一步之遙”的小提琴曲,真的讓人沉醉。他所講的就是勇氣,這也許是和我天生缺乏勇氣有關係,所以,我個人非常喜歡。
-
8 # 悠優生活
生命的意義這個定義怎麼理解?你說,《一出好戲》是不是講述生命的意義的?在封閉的絕境中,生命的意義只是一頓飽飯,一處安居。
《我不是藥神》有沒有讓你對生命的意義有些感悟?在生命與絕症的對抗中,意義就在於一個藥片的價錢。
《肖申克的救贖》中,主角不也向觀眾表明了他對生命意義的重視程度。生命的意義讓安迪用一把小手鋤在監獄的牆上挖了20年,讓他堅持每天用自己的腳步去細細的丈量逃生的路線。
《阿甘正傳》講述的是一個多麼有特色的生命啊,對他自己來說有與眾不同的意義,哪怕在別人眼中他做的事很傻氣。
宮崎駿的動畫,每一個都在述說自然生命的意義,人類沒有特權。
我沒有看過純粹講生命意義的電影,但我能透過很多的電影看到生命可以有很多種意義。
-
9 # 何天源
這部成年人都不敢看的電影,講透生命的意義
不誇張的說,這片的劇情簡直比性感的裡奇還要誘人。
先來說本片的女主角克里斯蒂娜·裡奇。
還記得嗎,在《冰風暴》中,她曾飾演過一個勾引兩兄弟的“蕩婦”。
但在我看來,裡奇其實最擅長「突破」。
因為她在每一部電影中的美都是既獨特,又深刻。
尤其是在今天推薦的《身後事》中,出鏡最高的這件吊帶紅裙配她可真是別樣的性感。
還有在片尾部分,她躺在棺材裡的模樣——
感覺只有五官足夠精緻的人才不會被如此明亮的顏色給襯得豔俗。
而就是這樣好看的色彩和美麗的裡奇,當年不知把多少人都給“騙進”了電影院。
我就不一樣了。
畢竟當初選擇這部電影,純粹是為了想要給裡奇加星。
直到全部看完以後……
不誇張的說,這片的劇情簡直比不穿衣服的裡奇還要誘人。
片中,裡奇飾演的人物叫安娜。
她和男朋友同居很多年,但最近的感情卻出現了問題。
所以保羅特意安排了晚餐想要緩和一下他們之間的氣氛,順便告訴安娜讓她和自己一同調職的事情。
只是調職剛說出口,安娜就會錯意了。
而且完全不聽保羅解釋,拿起包包就衝出了餐廳。
結果可想而知——
在下著雨的夜,最終還是出事了。
後來,躺在停屍間的安娜被確認為車禍身亡,可喪葬負責人艾略特才剛開始為她修復遺體,稀罕事兒就發生了。
正如你所見,死人睜開了眼睛。
不過艾略特的反應倒是沒覺著害怕。
據艾略特所說,他有種特異功能,不僅能看到死者的靈魂,而且還可以和他們進行交流。
一開始,安娜並沒有信服這套說辭。
就連艾略特拿出死亡證明也沒用。
然而奇怪的是,如果自己真的沒死,那為什麼會感受不到疼痛呢?
就這樣,艾略特趁機向安娜強調她已經死亡的事實。
畢竟幹他們這行的,經常會被死者怪罪。
艾略特:“你們都一樣 把你們的死怪罪在我身上。”
坦白講,說自己能夠通靈倒也不足為奇。
問題是這個大叔的所作所為的確很令人懷疑。
比如說他掛掉了保羅給安娜的來電。
還幾次三番的拒絕親屬前來探望。
而那時候,安娜明明就已經聽到了保羅的聲音。
於是安娜逐漸肯定了自己一直以來的猜測,那就是——
她被變態給囚禁了。
為了逃出這裡,安娜想過很多很多辦法。
她偷鑰匙,給保羅打電話。
甚至還跟艾略特來了一場肉搏。
可艾略特卻沒有露出半點慌張。
反而循循善誘的告訴安娜——
人人都會死,只是大多數人接受不了這個事實而已。
的確,在此期間,安娜在停屍間也見過其他會說話的死屍。
包括艾略特謝絕親屬在葬禮前探望這一點,他也做出了最合理的解釋。
“死者對生者很有影響,他仍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就得接受自己的死,忘記他。”
接連幾天的“被洗腦”,安娜已經喪失了繼續求生的慾望。
尤其是當她看到鏡子前死屍一般的自己……幾乎徹底絕望。
而這時候的保羅呢,他感受安娜的存在卻愈發的強烈了。
不僅能聽到。
而且能看到。
於是他發了瘋似的來到停屍間門前,不停的大喊著安娜的名字。
只可惜這時候的安娜,已經不想再回應他。
“有時候你以為自己活著,其實說不定早就死過了。”
就像艾略特在最後一刻提出的問題——
“安娜,這一輩子,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安娜說,她想要幸福,但因為不想承擔愛情的痛苦,所以錯失了很多可以表達的機會。
“愛一個人就意味著受傷害,所以我決定不去愛任何人,這樣我就不會再被傷害了。”
結果慢慢的,她就變成了一個了無生氣的人。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
好好活著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夠快樂,可真等到了要面臨死亡的那一天,才突然發現自己其實遺留在世上很多遺憾。
正如這句話所說——
活著有未完的希冀,而後才會有死去的不甘。
不過為了不讓活著的人也繼續失去希望。
可她是真的死了嗎?——
本片最大的爭議就在這兒,有很多人直到最後都沒能弄明白。
是恐怖片?還是倫理片?
艾略特到底是真的通靈?還是變態殺人魔?
在這裡,我只能告訴你們——
安娜的呼吸的確伴有水氣。
▼
艾略特慌張的拿桌布擦去
可在停屍間的時候,那場來自於心靈的拷問,也不假。
而如果艾略特真的是連環殺手。
那他的下一個目標又會是誰呢?
沒有活力的活著,還不如死去……
這部電影留給我們的懸念與思考還有很多。
但不管女主是車禍身亡還是被活埋至死,我想我們都應該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
珍愛生命吧,做一切你想做的,盡一切你所能盡的努力。
畢竟生者可以選擇死亡,但死者卻無法選擇再生。
-
10 # 人生書家
人生就如一艘航行的遊輪,在大海中漂泊,有可能遇到波濤洶湧的海浪,又會有風平浪靜的時刻,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重要的是看你如何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是在逆境勇於奮起拼搏還是選擇順其自然,是在順境中選擇安逸還是不斷前行,這都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希望無論我們身處安逸還是逆境,都要有一顆樂觀的心去對待!
電影的世界其實就是現實世界的橫斷面表達,站在我的角度,我推薦一些既講述生命意義,又具備審美意趣的電影。
第一部《遺願清單》
講述了兩個老頭,一位是平常百姓,辛辛苦苦奮鬥了一生的打工族,他寡言少語,但擁有超高的專業技能,另一個是身家數億,身處上流社會,他話多,脾氣不好,但卻有點幽默。因為生病機緣巧合之下住在了同一個病房,在面對即將死亡的一段日子裡兩個人完成他們內心所想的“遺願清單”的故事。講述了人生生與死的故事,在面對死亡的時候該如何坦然面對,正如《遺願清單》所展現的那樣,任何時候,都可以讓人生變得精彩。而我們在很多時候忙忙碌碌,都沒有想過死亡這個問題,有人說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活,少些煩惱,多些灑脫,又有多少人真能做到。
第二部《入殮師》
這部是我看過的淚點頗多的電影,電影講述了一位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打拼,卻無意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但並沒有放棄自己,迅速的找到了另外一份工作,並不知道工作情況之下接受了這份工作,其實是每個人都不願意做的入殮師,影片就是從這樣一名新手的角度去觀察形形色色的死亡。去發現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又改如何正視死亡,又該如何去面對呢?
第三部《深海長眠》
有人為了求生,也自然有人存在著痛苦為了能了結自己的生命,本部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以為人,原本一個非常健康活潑的帥氣男孩在一次跳海運動中出意外,導致了全身癱瘓,致使他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忍受著常人無法理解的痛苦,這時間長達26年,已經無法領會到活著的意義,他為爭取結束自己生命的莊嚴權利而鬥爭30年的故事。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你們又會有什麼想說的呢?
第四部《櫻桃的滋味》
這部電影重在於後面的基調,講述的是一個自我放棄的人生過程中,逐漸明白人生生活的意義,感悟生命的意義。生存不息,絕望不止。但在世上活著更應該去珍惜。
第五部《葬禮上的死亡》 是一部英倫是的典型劇,講述的是一個莊嚴隆重的葬禮隆重儀式演變而成的一場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讓葬禮成為掙脫困境的誘因,讓死亡成為一個笑話,讓勒索成為懦弱者守衛家庭的勇氣,讓所有的不如意都一笑而過,繼續朝前走。
第六部《五島醫生診療所》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五島醫生,一位曾在教學醫院任職、醫術精湛的醫師,來到志木那島擔任島嶼醫生,開了一間小診所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這部電影平實中散發溫暖光芒的感動,非常值得仔細傾聽,其中醫生對於生命的尊重,也是很感人。
第七部《沒有青春的青春》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年過七十的語言學教授多米尼克被雷電擊中後返老還童,從而經歷了一場時空交錯的愛情。這部電影雖然講述的是愛情,但是其中展現出的生命意義,給人一種很偉大的感覺,當你感覺你老了,你才是真正的老了。
第八部《開心家族》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一名男子身處絕望之境,在看不到一絲希望之後選擇了自殺,卻在死亡之前與現身前來阻止自己的鬼魂相遇並由此展開一連串的搞笑故事。這部電影用一種喜劇的形式,讓你知道了生命的意義。
第九部《無姓之人》
以一個關於鴿子的迷信開始:在一個實驗中,鴿子們只要撲動翅膀就能獲得食物,因而鴿子們誤認為食物是扇翅膀所帶來的直接結果。電影講述了一位117歲老人的生命歷程,有關於他所做出的抉擇,以及他本可以做出但最終放棄的選擇。影片的非線性敘事在探尋因果論主題、混沌理論和蝴蝶效應的同時,也試圖闡明,正像鴿子的撲翼動作一樣,我們的選擇和行為與這個無法預測的混沌世界基本沒有關聯。
第十部《零點定理》
克里斯托弗·瓦爾茲在片中飾演一位需要破解神秘的“零點理論”的潦倒天才。問題是,如果宇宙的最終命運是在“大坍縮”中坍縮為一個包含了一切的點——那麼一切的總和為零?似乎因為缺乏足夠的思想養料來支援自己的思考,他一直在等待一個能夠啟示生命真諦的電話。但於我們而言很不幸,我們並不知道電話號碼。
第十一部《美麗心靈的永恆Sunny》
金·凱瑞與凱特·溫斯萊特飾演一對戀人,在分手後都向同一公司購買了清除記憶的業務來抹去他們對彼此的記憶。電影由此回溯過去,為兩個真實可信的人物塑造了一份可愛卻有瑕疵的愛,我們也被鼓勵試著去懷疑,那些希望被忘卻的失敗記憶,是否和我們最鍾愛的記憶一樣重要。
第十二部《生命之樹》
泰倫斯·馬力克這部充滿哲思的電影在無意義與無限意義之間徘徊,其場景在上世紀中期德克薩斯一個悲傷的家庭與宇宙的構造之間如歌劇般無縫銜接。在如此龐然的尺度上,生與死是否還會有意義?閃光是電影中不斷迴圈的一個圖形,僅在黑暗背景中可見,但影片始終沒有對此作出解釋,只是暗示著某種神秘的含義,卻無法觸及。
我最喜歡的電影是《聞香識女人》,那段探戈與“一步之遙”的小提琴曲,真的讓人沉醉。他所講的就是勇氣,這也許是和我天生缺乏勇氣有關係,所以,我個人非常喜歡。
回覆列表
影片《醫生》講述生命的意義,有時候失去之後才明白,值得一看!
關於生命,可有醫學上的解答?紀錄片名是“醫生”。醫也,救治。醫生,救治生命。但全片的主旨,卻不斷地圍繞著“困惑”,生命不可測之令人困惑的本質:醫生只能醫人的身體,卻無法洞悉人求死的念頭,無法療愈人心並解答生命意義之謎,想求生的年輕生命,卻被體內自行滋長的癌細胞所綁架,而另一個身體健康的年輕生命,竟莫名地走上自絕之路。生命是一個又一個的謎團。
曾獲新聞局劇本獎,拍過廣告片、音樂錄影帶,並以此紀錄片獲得新聞局輔導金、2006年臺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的導演鍾孟宏,坦言是因為年幼時對死亡的莫名恐懼(白布簾、棺材),以及對當年在愛荷華州年輕華裔少年自殺事件的好奇,讓他走上了這趟影像旅程。
電影一開始是幾個精巧但令人驚愕的關於死亡主題的插畫,然後切到溫醫生的孩子費里克斯第一次使用刮鬍刀的家庭影片,接著是來自秘魯的一對夫妻,為治療兒子塞巴斯蒂安的癌症來到美國,而主治醫師就是溫醫生。鍾孟宏的紀錄片有著基本的形式,運用交叉剪接及字幕來鋪陳製造節奏。但影片的力量卻來自他的把控,他盡情地讓內容自己形成一個有機體,結構上用似無心卻極有機的方式,呈現出兩個男孩中間的交集,溫醫生的人生片段。
溫和、冷靜、專業、自制,影片記錄著溫醫生在醫院看著資料,開車回家,然後整理泳池,夜晚研究病歷的生活片段。緩慢得幾近枯燥,卻完全貼近真實生活。電影慢慢行至一個鐘頭後,我們才知道,這個一直出現在家庭影片中的溫醫生的孩子費里克斯突然不見了。
原來他在祖父母從臺灣來美國家中的一個午後,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以自己的方式離開了世間。影片的黑白影像間,一直謹慎而壓制地流瀉著,有某種不捨及無語間蒼天的情緒。當溫醫生將兩百多個箱子慢慢開啟時,觀眾不自主地開始拼湊出費里克斯的一生。毫無疑問,生命是由許多瑣碎的小事組成的,詭異的是,些許的蛛絲馬跡或許早已預告了之後的遭遇。
失去了心愛的人,親人們在事後回想時才發現其實每件小事都是解密生命遭遇的密碼。費里克斯養蛇,常常喂蛇吃小老鼠;畫日本武士切腹的插畫;讀日本幕府時代的書;他甚至在生前即規劃了自己的葬禮,並制定棺材中陪葬的所有東西。從家庭影片中看到他天真的黑色幽默,當然也看到令人驚懼的早熟。從房間的佈置,對某一型別書的著迷,個人死後安排之專案報告,可以看出他的敏感,及對死亡知識的種種“執迷”(obsession)。
原來,死亡一直在那兒等著,就在某個轉角處,而沒有人知道它會在何時何處出現,包括費里克斯自己。溫醫生回想,費里克斯有次脖子上出現勒痕,後來他知道是莫里克斯在玩死亡遊戲,他曾嚴厲地訓誠兒子不可輕易嘗試。溫夫人回憶費里克斯的好友轉述費里克斯在生前對他說過的話,費里克斯說:“我們應該多方面體驗生命中的許多事情,包括死亡”“我知道如何可以逃脫死神的”。
溫醫生回憶:“有次經過一個墓園,費里克斯還說,死後葬在那兒很不錯。”但最令人難過的,要屬溫醫師對著虛空的環境說著:“我是醫生,卻看不出自己孩子的問題。”冷冰的醫療儀器、專業判斷、按照步驟、正確比例的用藥等等都無法透視生命這團迷霧。他眼睜睜地看著生命中他無法瞭解的力量,奪走了他的愛子。讓在愛中被包圍的孩子,隨著那個呼喊幽幽地走上了自絕的階梯。
如果這孩子在臺灣做了這樣的事,媒體記者大概會開始去採訪鄰居同學、校長老師,然後讓觀眾用根本無法建構出任何人一生的片面說詞,去拼湊出一個會以上吊來結束自己生命的十三歲小孩的自殺動機。這樣的事件也將忙壞了許多兒童心理學家、靈異學家,讓他們來解說這無法令人理解的事件。大抵,他們會說:“孩子對死亡的好奇,使他走上生命的岔路,造成悲劇事件。”等等,但在處理影片素材時,導演謹慎地不去過度判斷及評論,甚至揣測。
導演只是想在桌上攤開一堆資料,還是想機緣地藉由兩個年齡相仿並同樣已失去生命的孩子,透過中年喪子的醫生之眼,一同凝視生命?他繼續交叉剪接塞巴斯蒂安在面對疾病及死亡時最後的生命片段,同時呈現了溫醫師的醫療過程。他似乎想用同齡的塞巴斯蒂安的心理狀態,去捕捉費里克斯生前的心理。這個並置帶來對照的效果,兩個性情相近的孩子,一樣喜歡畫畫、蛇類,只是一個被迫迎接死神,一個似乎在主動擁抱並挑釁死神。
同時,這似乎也在揭示著,冷冰的醫療儀器與癌細胞醫學,兩者在政治生命上的無能。當然,所有的人都會為這影片中兩個如今已失去生命的小孩投人些情感,他們倆雖然性格完全不同,離世的方式不同,但他們擁有相同的纖細敏感的靈魂,在面對生命中棘手的困境時卻用了不同的態度去面對。更需要關心的是影片中的生者,兩個孩子的父母及家人,他們該如何走出生之傷痛?
在影片中,溫醫生說著自己走出喪子之痛的轉折點,是如此神秘又此自然。那是一年冬天,他觀看著窗外葉子早已掉光的枯木,他突然領會出:“樹的模樣依據四季變化而改變,春天來時它仍然生氣勃勃,就像生命的樣貌雖然變了,但不代表生命不在了。”這個生命領悟,與當今醫學研究無涉,也超出了科學證明的範疇(至今科學仍無法證明,人死後是否意識仍繼續存在,繼續愛,繼續自覺地進化),但很明顯地,這個領悟帶給溫醫生自己和塞巴斯蒂安的父母一種深層的安慰。
如同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一書中,以貝多芬的樂章中“非得如此”來交代主角人物的戲劇性言行,導演在此段巧妙地以《金剛經》中的章句“見相非相,即見如來”,輕盈地點明關於生命最恢弘壯的智慧:“當明白生命不是我們一般所知的模樣時,那麼,我們就接近了對本質的瞭解。”回顧整部影片,表面上看似乎重點在兩個孩子身上,然而,我認同導演最後下的標題:醫生。醫人一生,這人,是溫醫生自己,也是千千萬萬眾生的自己。如何醫人一生?如何“醫”治這千瘡百孔、無邊苦難的一“生”呢?
端視生命中遭遇的每一個人及事件。顯然,這兩個孩子是溫醫生的生命功課,他們因緣出現在他生命的不同階段,而他們的死亡,使他漸漸走向頓悟之路,在大自然中找到生之安慰、領悟生命意義,兩人正是醫治他生命的導師,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生前接受訪問時曾說:“真正的藝術家找到人生的答案,而技匠的知識只限於技術本身…而技術的細節絕不是知識。
真正的知識是知道如何生活,以及為何而活等問題的答案。”此時,我們猛然明白,在前段影片中溫醫生回視生命事件意義時,那種自持及冷靜,是來自生命底層的無邊哀痛,轉化為因受苦而領悟生命意義之後的釋然。作為一部探觸生死議題的紀錄片,它表面上是在陳述兩樁死亡事件,實則是在透視溫醫生的一生。鍾孟宏導演在片中穿插了幾個數量不多卻意象鮮明的空鏡頭:游泳池中浮在水面上交纏的水管、仰視貓在半透明玻璃天窗上緩緩伸展軀體的黑色剪影。
這些空鏡頭,與溫醫生冷靜緩慢卻仍掩不住哀慼的身體移動、說話口吻、檢查核子共振照片等日常活動的節奏,相互對位又為其補白。這種隨機的取景,自覺地穿插其中,不禁令人產生好感與好奇,似乎導演刻意讓神秘圖騰所造成的氛圍,在另一層次為生命解碼。其神秘意味在片末的既詭譎又冷峻的氣氛中到達頂端,似乎又重新將觀眾拋回到“生命到底是什麼?”的議題上來。
最後小別感覺,片末那漫長的公路,不禁令人想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所執導的相當具東方禪意的美國電影《神秘河》之開場與結尾,所有的事件是過去的因所造的果,併成未來事件之因。那公路或河流如人之意識,承載著所有事件,不斷往前奔流生命究竟是什麼?不論之前遭遇了什麼,生命仍繼續流動,我們離開影院後,心中還將不停地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