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幹小哥

    劉德華提攜誰呀?他能把自己照顧好就已經不簡單了。談不上劉德華提攜其他三個天王,因為張學友、黎明、郭富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都比劉德華更優秀。

    與劉德華同齡的張學友在1984年憑藉歌曲《大地恩情》獲香港十八區業餘歌曲比賽冠軍,同年簽約寶麗金正式進入樂壇。劉德華從1982年到1988年,一直與電視劇螢幕結緣,此時黎明的電視劇《人在邊緣》紅遍東南亞地區。1991年以偶像身份的黎明和劉德華一同被稱為“雙子星”。

    此時張學友加入黎明、劉德華行列並稱“三劍客”。得知訊息的郭富城雖被tvb冷藏,來到臺灣發展,馬上又反回香港以舞王身份加入了“三劍客”的行列,即1992年,四大天王誕生。我沒有任何依據可以證明劉德華對其他三個“天王”有過提攜之力。

  • 2 # 百貴榮

    四大天王是指20世紀90年代中國香港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分別是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 四大天王於1992年被命名,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大中華地區和亞洲,壟斷了中國香港90年代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四大天王作為中國香港演藝界代表,參加過眾多官方重要活動,包括1993年人民大會堂義演、1997年中國香港迴歸人民大會堂晚會、2007年中國香港迴歸十週年晚會等。

    1990年代“四大天王”熱潮並不僅侷限於香港,四人影響力迅速傳播到了中國內地、臺灣地區、以及整個東南亞。香港娛樂圈成熟的包裝機制,獨特的造星方式,發達的娛樂傳媒,讓所有人都拜倒在四人的威力之下。四大天王這個炒作概念的成功,使得各自為陣的香港娛樂勢力在大方向下團結成為一體,極大增強了香港娛樂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以不可想象的速度佔領市場。對內地聽眾而言,影視歌全方位藝人和講求形象的香港娛樂包裝實在是太過強大,人們從來沒有想過歌星可以如此定位和製作,而他們的作品準確的瞄準了受眾,他們的班底又集結了香港所有的人才,沒人能抵擋他們的魅力。

    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各式各樣的明星周邊產品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並熱銷,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帶、海報、貼紙、卡片均被搶購,而四人的穿著、髮型、聲線等都被無數人模仿,內地人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港臺流行文化對生活造成的強大沖擊。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四大天王創造了香港娛樂史上最輝煌的流行元素,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四大天王”的出現造成了香港歌壇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香港娛樂界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但無可否認的是這種壟斷也正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四大天王”將香港娛樂業推向了最高峰。

    要是說得益於劉德華那是不是大錯特錯了,四大天王的誕生,當然離不開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離不開娛樂圈的包裝,更離不開廣大觀眾和追星族們的擁戴。

  • 3 # 友之影視

    在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香港樂壇歌星雲集,開啟了全新的鼎盛時代,湧現了以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為代表的一批巨星,但是,到了八十年代末期,這批王者巨星都先後宣告退出香港樂壇頒獎禮,這樣一來,娛樂圈就意識到了一個無巨星的時代要來臨了,沒有巨星誕生,就意味著娛樂圈走向沒落。在香港這是絕不能發生的。於是,習慣製造“爭鬥”的香港媒體都在作出各種預測和噱頭,巨星的接班人是誰?在這樣的情況下,寶麗金和TVB就力爭棒出各自的巨星。表面看似風平浪靜,私底下都在明爭暗鬥。

    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張學友就巳經出道,只是他當時被風頭正勁的張國榮、譚詠麟兩大巨星所淹沒了,那時候他已經跟寶麗金簽約,到了九十年代初已經成為寶麗金的主打歌手了。黎明在1986年參加新秀歌手歌唱大賽,憑藉《絕對空虛》獲得季軍,開始進入樂壇。到了九十年代初,他憑藉自己的實力,成為香港樂壇的偶像派歌手,並擁有大量的歌迷粉絲。當時風頭正勁的黎明,被各方媒體報道認為是接班人的時候,TVB又拉出來一個劉德華,其實他們兩個人都是屬於TVB的。可見他們當時私底下的暗鬥多麼激烈。郭富城1990年在臺灣成名,1992年回香港發展,憑藉其亞洲舞王的頭銜,迅速典定了他在香港樂壇的地位。

    九十年代初的香港樂壇,確實是風起雲湧,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提到四大天王,就要提到香港當時發行量很大的《東方日報》,它在報道中引用佛家的四大天王來稱呼他們(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這個稱號一發出來,就馬上得到廣大市民的響應,四大天王就這樣揭封出世了!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題目所說的那樣事情發生!

  • 4 # 我叫秋天

    事實上,早在“四大天王”時代到來之前,張國榮和譚詠麟就製造過兩大天王火併的時代,再往前則是許冠傑和羅文。香港音樂界資深人士向本報回憶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間,譚詠麟和張國榮均宣佈退出四大音樂頒獎禮,習慣製造“爭鬥”的香港媒體都在作出各種預側,接班人是誰?1990年劉德華、張學友、李克勤在角逐中佔得先機,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紅使他與張學友、劉德華一起在年終的頒獎典禮上風光無限,三人被稱為“三劍客”。但這個稱號產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搶到歌壇最前列的位置,此時香港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4人,風行15年之久.時間撥轉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紅透半邊天之時,那一年羅志祥在臺灣“四大天王”模仿大賽中獲得第一名〈模仿郭富城〉,第2年他和歐漢聲、陳顯政、陳中威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這支團體僅以模仿為目標,也藉著“四大天王”的威風紅火了4年出版了4張專輯。但就在1998年小豬羅志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隨著各自水平差異變大,四人獨立性也越來越強,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來。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娛樂工業迅速滑落,粵語歌壇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臺的機會越來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佈退出一切音樂頒獎禮,接著張學友也宣佈退出,這似乎也宣告著“四大天王”開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張國榮自殺後4天舉行,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一席黑衣合唱《當年情》,不僅是對張國榮的哀悼,似乎更是對香港娛樂圈當年輝煌的懷念。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團結的一種象徵,1994年“搖滾新勢力”在香港紅館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說“四大天王”中張學友還行,其他3個都是小丑。 這話一說出來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媒體和藝人都嚴詞批判他,梅豔芳當時就出來說不能這樣講這些藝人,“中國火”演出的很多海報、地鐵廣告都被石頭砸碎,後來何勇在香港釋出會上只好解釋,香港這個繁華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將事情平息。 相比四大天王之間的實力。著名學者申寶峰曾經評價四大天王說:“劉德華是總體魅力最大的天王,郭富城是舞跳的最棒的天王,黎明是個子長的最高的天王,張學友是歌唱的最好的天王。”話中很精確地表達了四大天王各有的優勢和長處,在當時群雄並起的香港演藝圈四個人都憑著自己的優勢與實力打下了各自的一片天下。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壟斷的一種標誌,無數個明星被封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這些小天王無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給湮沒,“四大天王”的壟斷也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空前絕後,遺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沒落剛好映照著粵語歌壇的衰落。15年,驀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畢業於無線藝人第10屆藝人訓練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彩雲曲》,同年因演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開始嶄露頭角。1983年在“永恆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電視劇《神鵰大俠》主題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開始被香港樂壇熟知。嚴格來說,劉德華的聲線並不是很佔優勢,但是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唱的歌,無論是粵語還是國語。從《我和我追逐的夢》到《來生緣》,從《謝謝你的愛》到《真情難收》,一首一首劉式情歌已經成為了當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詞。因此在談到“四大天王”這個話題時,他曾對媒體說“其實我出道都比他們幾個早,嚴格說來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出道早,並不是劉德華區別於其他3人最大不同,關鍵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完美典範,他勞動模範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讓同行和媒體都讚歎不已。2000年劉德華投資拍了自己從藝以來的第100部電影《阿虎》,堪稱老而彌堅。除此之外,他多能多專的均衡發展也是4個人中人氣保持最好的,即使從2000年獲得第一個金像獎影帝后,他在電影方面開始投入較多的精力,但音樂方面依舊保持高產,雖然陳耀川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廣闊的市場,但仍然有不少追隨者。2005年底,劉德華受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紀念中國電影百年大會”,會後接受本報採訪時他說自己最在乎的還是電影,他想成為“中國演員”而不僅僅是香港演員。他的這種熱愛有時也會惹來爭議,2005年10月劉德華髮出號召,要聯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電影的頹勢,結果招致一場激烈的口水戰。從劉德華的角度來看,“五影帝拍片”只不過是他為了拯救香港電影業的單純思路,無論“華仔”能不能拯救電影市場,劉德華都是最有權利挺身而出的那個人,只因為他多年來一直堅守香港電影的陣腳。香港導演陳可辛評價說:“在將來,誰提到香港的電影史,都會提到劉德華。”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建立的演藝公司叫“天中”,成立的電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響日漸下落時,劉德華接受採訪時,仍稱“四大天王”沒有過時,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東西,比如說新音樂,值得我們學習。“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為漫長。1984年19歲的郭富城考入無線電視臺的舞蹈訓練班,1987年轉入無線藝訓班,期間演過數部電視劇,但大多為龍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臺灣的郭富城拍了一支電單車的廣告,沒想到這則廣告竟改變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溼漉漉的頭髮、帶電的眼神開始讓臺灣少女著迷,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其中一曲《對你愛不完》紅遍兩岸三地。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殺”回香江,隨即推出粵語大碟,1992年冊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時已28歲,後來,郭富城開始嘗試多方面發展,拍了王晶的電影《街頭霸王》,演了電視劇《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經紀人、填詞人小美。雖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澀的就是音樂,舞曲風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開的柺杖,“以舞會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悅歌迷的套路。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後,郭富城逐漸往扮相新奇大膽、歌曲風格多樣的前衛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並不是一個前衛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動腦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變似乎都能影響潮流,從最開始的“四六分頭”、到接拍百事可樂後的“火箭頭”,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來干預時尚。可以說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廣告是分不開的。從他出道至今,每時每刻都有廣告圍繞著他,先不說讓他一夜成名的電單車廣告,1998年初當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從藝生涯的轉折點.2005年郭富城終獲臺灣金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個獲得此殊榮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電影"父子"蟬聯臺灣金馬影帝.去年年底,歌壇常青樹張學友忙碌異常。除了自己已經巡演一年的音樂劇《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參演的電影《如果·愛》也作為賀歲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戰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面對“四大天王再次發力”的局面,張學友無奈地笑著說:“怎麼還在叫我‘四大天王’,沒有辦法,他們始終愛叫這個。‘四大天王’的說法早就覺得過時了,這種說法已經被大家叫了十幾年,現在四個人各自的發展都很精彩,連碰面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說法已經應該‘廢掉’了。這個稱號只是代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它,並不代表現在。雖然我對現在這個稱號,已沒什麼感覺了,但是我並不唾棄它,因為它曾經給我帶來很多東西。”談起這個稱號所代表的意義,張學友說:“我覺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現在的樂壇已經很不一樣了,有了新的狀況。‘四大天王’只代表那個年代。現在的樂壇新人輩出,相對而言,給予歌手的壓力也會更大。這種事情很正常,以前也會有。他們(歌迷)越喜歡你,對於你的要求就會越高,還會把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加到你的身上來。不過,我覺得作為歌手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的音樂。如果市場不喜歡你,那麼你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沒有辦法。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個見證:作為一名真正喜愛音樂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個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歡唱歌的話,能唱到哪裡,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現在誰也說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藝生涯見證一次歌手從進入演藝圈到結束舞臺生涯的過程,所以對於(四大天王)這種稱號,我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足夠。”只有懷念,沒有留戀  1999年,張學友、黎明先後宣佈退出“四大天王”的稱號。同時也不再參與香港樂壇的獎項角逐。兩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時代”的正式結束。  對於那段“天王時光”,張學友並不留戀:“有人可能覺得我們四個人那個時候非常風光,現在我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懷念那段時光,可事實上我一點都不留戀。但不留戀並不代表我排斥那個階段。我很高興我經過那個時間,常有一句掛在嘴邊的話是,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樂壇,我剛剛經歷了它從起步到頂峰再到現在的沒落的整個過程,我是這樣走過來的。這十幾年,我剛好在裡面,而且我走在最前面,現在整個市場改變了,我還是覺得要是我可以的話,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也好,或是,一些新的環境也好,讓它可以有一個重生的機會。現在的香港樂壇大家都看得到,除了娛樂方式的增多,網路下載和盜版的衝擊之外,音樂的周邊其他環境也不是原來那麼好了。比如原來媒體大家其實是合作的,一起把一些有前途的新人推出來,但現在變成了競爭,大家都搞頒獎禮,你捧這個人,那我就挺那個。缺少了一個集體的力量。所以在這樣的環境裡,自然很難再現當年我們的那樣一種情況。  所以我很不喜歡香港的頒獎的方式,最後決定退出。  其實現在的頒獎禮裡面,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裡面。比如說要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等等,變得沒有那麼單純。”時代不同,競爭不在  到了今天,四人各自的發展越來越不同,“四大天王”的稱號似乎確實越來越遙遠了。“當時我說退出頒獎禮和(四大天王)這個稱號,我並不是說我要不做‘四大天王’,做不做也不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我本來就沒有說我是(“天王”),然後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的,它什麼時候走我也沒辦法決定,它繼續下去也好,結束也好,我覺得這個都不由我決定。那個時候大概是有人問我,我是覺得‘四大天王’這個名字其實現在好像已經不存在了,是因為大家發展都不一樣了,大家同時間出現的機會也很少,跟當時不一樣。當時大家都很激烈地在同一個場合裡競爭,哦,大家在講(“四大天王”),我覺得我瞭解。那現在大家拍戲的拍戲,唱歌的唱歌,不唱歌的不唱歌,所以就都不一樣了,那個競爭也沒有了,所以那個名字也不存在了。”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銳減,轉型開始做了娛樂公司老闆。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裡面最排斥這個稱號的。在接受採訪時,他基本上對關於“四大天王”的問題不作太多回應。“四大天王作為一個名稱,會永遠存在。但我覺得它是用來開玩笑,用來挖苦人,用來玩耍的。  天王的名稱對我黎明來講是沒有作用的,你可以查我的記錄,從第一天有四大天王這個名稱,我從來沒有用過。到任何一個地方做宣傳,別人叫黎明我最開心,叫天王最難受!  這只是媒體為了炒作而起的一個名稱,與我有什麼關係?現在又是什麼小天王、小天后,這是沒什麼用的。”但作為當年“四大天王”這個稱號的受益者,黎明無論如何也無法擺脫公眾對他的“天王”印象。談起這些,黎明覺得頗為無奈。“或許從包裝和宣傳上講,這樣的稱號不單單對於我們四個人,也對於整個香港樂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長達10年的時間我們四個人包攬了大部分的獎項,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後果。比如那個時代一些其他的優秀男歌手會因此感到壓力很大。香港的樂壇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現在過去了這麼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來,我覺得我們其實已經獲得了很多的利益,沒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謂的頒獎禮上分豬肉。不如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所以後來我決定退出頒獎禮。  因為四大天王留給香港歌壇的印記過於深刻,不少年輕歌手出道之後都比較刻意的避免被人稱作所謂天王接班人,陳奕迅還曾公開說不買黎明的唱片。對於後輩歌手對於自己的看法,黎明的表現很大度:“尊重分兩種:一種是內心真正尊重,一種是表面尊重。同一個人,某些人可能認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認為完全沒必要。生活在現在這種自由的社會,人們都只會尊重實力。”也正因此,黎明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經從個人發展轉移到了公司運作方面。“我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亂接工作勉強自己來做。我多拍幾部影片、錢賺多賺少都不是問題,但用壓榨自己的方式去拍,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些。 人生要走很長的路,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滿足感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須把精力放在事業中。像周潤發和成龍大哥,他們都是我的前輩,每天面對不同的環境在拼搏,我也應該向他們那樣努力。  

    在1990年代的華語娛樂市場,四大天王憑藉其強大的影響力幾乎統治了整個市場,在1991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黎明、張學友和劉德華三人已瓜分十個金曲獎中的七個。而1993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張學友和劉德華分別有三首歌曲入圍,僅僅兩人就包攬十大金曲中的六席,再加上另外兩大天王,其他歌手的生存空間已經被擠壓的很小。  

    在1990年代初期,許多人認為張學友和劉德華分飾在1980年代譚詠麟和張國榮的角色,以樂壇實力派代表和偶像派代表的姿態稱霸樂壇。不過,早在1992年,黎明憑《我的親愛》,人氣急升,已經似有取代劉德華為偶像派代表的地位,他更曾經成為YES年輕人雜誌長期偶像榜的首位。 

     數年後,四大天王的競爭更激烈,張學友被譽為歌神接班人;黎明則開始配合廣告宣傳歌曲,取得相當成功的反應,開始了香港樂壇的廣告歌熱潮;劉德華則轉戰海外的國語歌市場,雖然發展不俗,但是香港的樂壇發展則開始放緩,被張學友和黎明拉開距離。郭富城則主力勁歌熱舞,憑舞臺上精湛舞藝獲得觀眾與演藝界的認同,更被封為舞臺王者。90年代末期 - 2000年代,四大天王的實力依舊具備相當的影響力,張學友組建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與錄音室,並一人獨攬和支援環球唱片旗下的上華唱片公司,亦自己策劃並擔任藝術總監成功的舉辦了大型的音樂劇《雪狼湖》。在世界地區巡迴演出,為華人流行歌手作出了積極的探索,並被許多人認為是流行歌手的藝術突破。 劉德華則與曾志偉等人積極的提拔新人,並且開始積極的籌建影視公司,劉德華曾於1998、1999、2001及2002年度奪“四臺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四度成為四大電子傳媒音樂頒獎典禮大贏家。電影方面,他參與的電影演出已超過100部,獎項包括2000年《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男主角”、及《臺灣金馬獎》的“最佳男演員”。他更在1999年和2004年二度取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劉德華更成為奧運會聖火在香港傳遞的首名火炬手。黎明於1999年宣佈不再於香港領取任何關於音樂方面的獎項,但仍繼續拍戲與唱歌和熱心公益,現任“公益金董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他併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 A Music,旗下歌手有楊千嬅、衛蘭、衛詩、光良、江美琪、吳克群、杜汶澤、王歌慧及應昌佑。郭富城繼1997年至2000年的歌唱事業巔峰期後,在2004年的《舒適堡郭富城舞臺寶典@舞林大匯》再創傳奇,演唱會叫好叫座,被傳媒喻為近十年最精彩的演唱會,成為一時佳話。他更以在演唱會中的舞蹈演出,獲頒香港舞蹈年獎2005,他亦是首位娛樂界人士獲得同類獎項。電影方面,在2005年以及2006年憑藉精湛的演技更連續榮獲兩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舒適堡郭富城舞林正傳演唱會延續篇》所使用的450度旋轉舞臺,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列入為全球演唱會中最大的旋轉舞臺,為華人演唱會首創榮耀。

    所以不可能是劉德華提拔的。四大天王都是各自發展的。而且成名後再當時的娛樂圈也是平起平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回的蟹爪蘭養殖半月多花苞全部乾癟,怎樣讓它再次生苞開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