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虯髯
-
2 # 後學先生
王安石變法的出發點是解決當時北宋王朝因三冗(冗官冗軍冗費)問題而帶來的嚴重的財政危機,所以大多變法措施以增加財稅收入為主要目標,相繼出臺了青苗法、免疫法、於田法、保甲法等;顯然,任何政策都不會是完美的:如青苗法解決了農民青黃不接無糧可用的痛點,卻沒建立因天災人禍而破產的救濟及減免制度,又加上利息太高及地方官為了政績強力推進催交,最終傷農害農;再如免疫法,交錢給政府,由政府花錢僱勞力完成差役,解決了原來無償派單模式中存在的剝削及公平公正問題,也避免了一部分家庭因承擔特殊差疫而家破人亡的風險,但是,免疫法要求根據家庭人口交錢,沒考慮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等弱小群體的承受能力,因而不得人心。而王安石本人堅定而執拗,又加上變法團隊官員裡小人多政客多,最終政策沒能因地制宜因時調整,變法一意孤行,結果可想而知,很遺憾!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蘇軾有調查有實踐,所以反對變法,是反對變法中的惡法及不足。而司馬光反對變法,是鐵桿的保守派頑固派,是九斤老太。謝謝。
-
3 # 沙裡一條魚
所謂變法,就是社會矛盾激發產生的既有利益重新分配,通俗一點講就是重新分蛋糕,當然會觸及那些原有利益集團的利益,最終由於統治者意志動搖導致變法流產。
-
4 # 狼煙一九三一
北宋中期,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大家豪族已瓜分了社會財富。
由於手頭沒有相關的資料,我只能泛泛而談,不對之處敬請原涼。
一個政權當初設之時必定有所收斂,當一切大局穩定後,各種勢力就會爭奪地盤利益,逐漸擴大勢力範圍,當各中勢力奪取利益後,中央權力利益自然受到損害,作為最高統治者所支配的利益就大幅縮水,難以支撐就大的財政支出,如果這時不及時調整政策,政權就難以為繼,王安石變法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進行的。
對於北宋來說,趙匡胤與趙普定下的杯酒釋兵權策略,徹底結束了自唐代以來藩鎮割據勢力局面,宋統治者用利益換取功臣勳舊手中的權力,這就造成了這些人擁有龐大的財富,漸漸成了尾大不掉之勢。
由於宋朝重文官輕武官,士大夫階層得以無限制的膨脹,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侵佔中下層小地主階級利益,上吞皇響,下剝民利,形成了,上小,下小,中間階層吞噬國家財富局面。
皇親貴戚也利用有利的地位盤剝百姓。
這樣三大勢力與中央集權的矛盾就難以避免,宋神宗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才進行改革,意圖讓三大勢力吞出一部分還給中央,與民休養生息,這必然侵犯了三大勢力,他們聯手反對也是勢在必然。
而司馬光,蘇軾等文人夲身就是文人集團的代表人物,他們與王安石為代表的中下層地主文人集團的矛盾就彰顯了出來。
宋神宗用中小地主階層打壓上三種勢力是一種高明的統治手段,可惜由於王安石措施不力,終於功敗垂成,而宋神宗也在三種勢力壓迫下放棄了改革,歷史又回到原位,唯一的一次宋朝復興時機在三種勢力高壓下失敗了,所以宋朝滅亡加速器就是司馬光的復辟!
-
5 # 丶懶人夢29271685
他想用政治的形式進行改革,目的就是發展經濟,強國富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背離實際。
-
6 # 紅塵彌勒
記得幾年前,曾經有一篇文章引起了足夠的轟動,篇名叫《誰動了我的乳酪》。
王安石變法,就是所謂的“動乳酪”之舉。
也不光是他,史上凡是變法革新的,都是對舊有的沿襲制度進行革故鼎新,甚至是顛覆性的變革乃至破壞,將一應體制全部或部分革除,然後換上自以為得體而圖強的新型法則,頒行天下,露布實施。
我們民族的歷史上,曾經進行過幾次著名的改革。都曾產生轟動一時的寒蟬效應,那些被動了切身利益和既得利益乳酪的人們紛紛聯合起來組織抗爭,甚至造成人為意識形態和國家存在形態的遽然分裂——王安石的改革當然也概莫能外。
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改革者趙武靈王,就是因為變寬袍大袖為胡服騎射,好端端的一個帝王竟然死得格外悽慘。還有盡人皆知的商鞅,硬是被自己的改革堵住了逃命的後路,最後被五馬分屍,極刑車裂。即便是御極天下、嚴威赫赫的帝王改革,也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比如我們熟知的雍正皇帝,他所推行施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項制度措施,就遇到了士族公卿、名門望族的集體抵制,造成改革一度陷於困境。
王介甫的改革同樣遇到了此類問題。當朝權貴無不喻令別出,極力阻遏。比如我們熟知的司馬文公司馬光,蘇文忠公蘇東坡,都是王安石改革的巨大阻力所在。
王安石曾提出了一個足以令後世敬畏的變法主張——天變無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但最後的結果怎麼樣呢?
還不是最後寥落下臺,讓掌朝者竊取了大位,令改革成果一敗塗地,王荊公本人也被士族詬病詈罵,成了獨木難支的孤家寡人,喧闐鼎新時,寂寞身後事。
-
7 # 山壠田
王安石看到社會的病症提出治療方案這是宋朝之幸,但過激的手段使人們陷入是非的旋渦,紛紛擾擾,不得安寧,又製造出求穩怕變的社會心理,於是變與不變成了問題
-
8 # 閒看歷史
王安石變法遭到了當時許多大臣的反對,如司馬光、蘇軾等,支援改革的大臣寥寥無幾。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見面,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個原因。
其一、中國傳統的執政理念都對政治改革不太友好。中國是農業社會,一年的收成要靠天吃飯,要靠以往經驗的積累。在這種社會中孕育的社會治理理念必然是傾向保守的。再加上改革本來就要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必定會遭保守勢力的反對。所以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從氣質上就是保守的。強調“遵祖制”、“法先王”。歷朝歷代的變法,都是反對的多,贊同的少。中國傳統的史家對歷代的變法者,從商鞅到後來的張居正,也都評價都不高。像王安石這樣能說出“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的改革者,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就是“離經叛道”“大逆不道”。
北宋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
其二、王安石的變法確實存在不少弊端。王安石變法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富國強兵”。但變法失敗了,而且確實給社會經濟和民生造成了一些損失。比如最著名的“青苗法”,本意是想把農民從民間高利貸者手裡解放出來,同時實現國家財政的增收。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導致農民從國家那裡借錢利息比高利貸還高利貸、原本一些沒有貸款需求的,也強迫人家去貸款。這直接導致農民負擔加大、甚至破產。王安石變法的這些弊端是客觀存在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這既有變法的超前性與社會現實的落後性差距過大,變法沒有適應的土壤的因素,也有變法太變法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用人不當,政策執行不力的原因。總之王安石的變法使國庫確實增收不少,但也引起了擾民、損民的後果。
其三、王安石改革太急於就成,沒有進行充分的思想和政治動員,對官僚集團沒有做耐心的說服工作以爭取廣泛的支援,以為有神宗皇帝的支援,再大的阻力都能克服。結果王安石改革遭到了官僚集團的普遍抵制。王安石無人可用,只能冒險提拔一些政治投機分子。這些投機分子被士大夫集團所不恥,他們推行的政策也就更不得人心。
-
9 # 王雨艽詩詞
如何看待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是當時北宋社會“積貧積弱”,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必然結果。王安石變法渉及北宋社會的方方面面,內容繁雜。大致可分為理財和整軍兩大類。前者包括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等。後者包括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等。
王安石變法其積極影響作用有,1.社會積貧的局面有所改變。宋神宗年間,國庫積蓄可供朝廷二十年的財政支出,徹底改變北宋社會“積貧”的局面。社會經濟發展,百姓負擔減輕,呈現百年不曾有過的繁榮景象。2.軍事“積弱”的形勢得以改善。王安石變法的總方針和目的就是“富國強兵”。如保甲法的推行,維護了農村的社會治安,建立了全國性的軍事儲備,提高了軍隊士兵的素質,加強了軍隊的戰鬥力,一舉扭轉了北宋西北邊防長期以來“屢戰屢敗”的被動局面。北宋熙寧年間,在王安石指揮下,宋熙河路徑略安撫史王韶率軍進攻吐蕃,收復河,洮,岷等五州,拓地2000餘里,受撫羌族三十萬帳。這是北宋軍事史上空前的大捷。也建立起西夏地區的有力戰線。
但是,王安石變法其弊端也不容迴避。王安石變法過分偏重於謀求開闢財源,獲取可能多的國家財政稅收。如均輸法,利用國家行政權力強制進行收購,運銷,以此快速積累國家財富,卻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導致“國富民窮”的局面,這同王安石變法的初衷“去重賦,寬農民,國用可足,民財不匱”,大相徑庭。免役法一出,連擔水,理髮,茶販之類的小買賣,不交免役稅都不許經營。稅務向商販索要市利錢,稅額比本錢還多,乃至有商販以死相爭。百姓更是叫苦不迭。
保甲法推行時,為了逃避高額賦稅與被抽去當兵,民間發生不止三兩起自殘事件。嚴重者甚至砍下自己的手臂。1072年,有東明縣一千多人集體進京上訪,在王安石住宅前鬧事。
為什麼當時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觸動了社會高門大戶仕族和地主階級的利益。而這部分人同朝廷貴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有些人本就是皇親國戚。這些人當然要反對變法。再者,王安石變法在具體實施上,操之過急,不問青紅皂白,一刀切,刀是快了,但是後遺症就大了,犯了眾怒,民怨,而這些大眾反對的呼聲又成為高層集團反對變法的口實。兩相疊加,最後變法以失敗收場也是意料中事。
總體看來,王安石變法敢於對北宋統治者的錯綜複雜的積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這種勇於改革,敢於鬥爭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也是符合歷史進步潮流的。其失敗的歷史教訓也告訴我們,任何好的社會改革措施計劃都離不開周密嚴謹切合實際的操作實施和社會精英階層和人民群眾的支援擁護。
-
10 # 歷史神秘人
王安石變法完全是為了宋朝的面臨的弊病開出的一劑猛藥,如果變法做好了,完全可以起到富國強兵,緩和社會矛盾,利國利民的好事。只是變法受到了那些地主豪強和官僚集團的瘋狂反撲,最終變法沒有成功,北宋也拖了幾十年就完蛋啦!
北宋所面臨的問題真的很嚴重,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宋朝財政出現了嚴重危機,國庫沒錢啦,宋朝經濟繁榮,國庫收入確實是多,不過就是因為三冗問題拖垮了北宋財政。三冗就是冗官,冗軍,冗費問題。宋朝的官員太多了,大多數都是隻領工資不上班的閒人,國家還要出錢養著。宋朝的禁軍上百萬,都是國家養著的,總之三冗問題花錢太多,長期下去,北宋不亡才怪呢!王安石針對這些現象,作出變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首先王安石大力打擊地主豪強,對地主豪強們的田地下手。地主豪強們透過什麼天災,高利貸等非法手段大量的兼併土地,導致北宋無地的農民越來越多,社會矛盾越發的激烈。王安石對這些地主豪強那是下狠手啊,地主豪強多出的土地必須交重稅,不交的話按法律辦事,那些地主真的苦啊,因為擁有大量的土地,越多的土地交的稅越多,最後實在受不了,就吐出多餘的土地。而這些吐出來的土地,王安石都歸還給無地的農民。至於地主們透過遇到天災時放高利貸強奪農民的地,青苗法就很不錯。青苗法規定,農民遇到天災時不用田地抵押借高利貸,政府低息借錢給農民,有錢了再還。這樣一來,地主們就沒法透過高利貸去兼併土地啦,農民有了土地,社會矛盾自然就緩和下來啦,有了土地,再也沒有人因為吃不上飯而去參軍了,這樣國家也就不需要養太多的禁軍了,國家負擔減輕了。王安石對地主豪強們下手自然就得罪了他們,也得罪了朝堂上的官僚們啊,這些官僚家族都有土地啊,都是大地主啊!
王安石對於官商勾結也大力打擊,以前北宋的商家和官員勾結,壟斷了市場,就可以隨意囤積貨物,到災荒時候高價賣出,可謂是擾亂了經濟的發展了。王安石嚴厲打擊壟斷行為,什麼物品價格由政府來定,不是由商家隨意操控,一旦發現有人操控價格,依法嚴辦。還有王安石對一些中小商家進行低息貸款,有效的緩解了商業壟斷,維持了良性競爭。這一套下來,那些官商勾結的商家就慘了,損失了大量的財富,自然就痛恨王安石了。對於官僚們,王安石也下狠手,就是改革科舉,以前寫寫詩詩就可以當官,現在不行了,要考具體的行政能力,策論才是重點啊,那些想著才吃乾飯不工作的官員就沒活路了,總之就是精簡機構,有能力就上,沒能力的就捲鋪蓋走人,別賴著國家會養你!這種做法實在是動搖了整個既得利益官僚集團的痛點了,因此官僚們和地主豪強們強烈的對變法進行瘋狂的反撲,一定要幹倒王安石,廢除變法不可。
王安石從此一個人面對所有官員的鬥爭啊,宋神宗是很支援王安石變法的,因為皇帝不想北宋就那樣完了啊,強烈的支援王安石。可是宋神宗最後也頂不住了啊,甚至他的母親都出來反對,嚴重的警告他,如果再用王安石變法,宋神宗的皇位可能保不住啦,宋室皇族多的是人當皇帝,也不缺宋神宗一個。宋神宗無奈的終於妥協,王安石變法最終也沒有成功。北宋第二次錯過了改正過錯的機會,前一次是范仲淹的變法,可惜都錯過了,事不過三,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北宋再也沒有第三次機會改變命運了,最後北宋苟延殘喘了幾十年就滅亡了,真是讓人感嘆啊!
回覆列表
我談一下,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政府財政經濟出現困難的時候進行的。變法的內容多是經濟方面,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王安石的變法站在政府的角度是務實的。但是司馬光等反對派是儒家信仰的忠實者,提倡是仁義。覺得政府變法是與民爭利,就很不屑。另外一方面,國家的財富是有限的,變法是調整政府和民間的財富分配。王安石變法想富國,解決政府的財政危機,自然就動了地主士紳的利益,所以招來反對派強力反對。
另外一方面我王安石變法的口號和宣傳有問題,打出祖宗不可法,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釁。就完全打破傳統,簡直就是毀士大夫的三觀。無形給變法帶來更大的阻力。相比我們鄧大爺的改革,很多事情先做了再說,然後靠結果說服大家。不是先在意識形態和理論去爭。改革對大部分人有利,自然大家就支援。
蘇軾對王安石變法先反對,後來變法失敗。司馬光把王安石變法所有政策全部廢掉,一丁點都不保留。這時蘇軾也出來反對,覺得變法部分政策還是利國利民,蘇軾當過很久的地方官,知道民間疾苦。氣得罵司馬光是蠢牛。
總的來說,王安石變法太急,有些地方太偏執。變法失敗,北宋的財政問題得不到解決,經濟是一個國家基礎,沒有經濟就沒有強大的組織力來抵禦敵人,在後面金國入侵下,北宋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