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欣欣然娛樂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生活最悲慘的,莫過於時刻活在它的錯位之中,別人哭的時候你笑,別人笑的時候你哭。更慘的,莫過於活在自己的錯位之中,傷心的時候笑,一直笑到哭。電影裡的Arthur Fleck,因為會在緊張傷心的時候無法控制地大笑成為社會怪胎;一個簡單的人生錯位,不合時宜的笑,就註定了他無法被社會接受。鏡頭沒有表達的地方,你完全可以想象,一個老師一生氣嚴肅責備他他就放聲大笑的孩子,會經歷怎樣的童年。毫無疑問地,他被生活捏成了一個Clown(小丑)。

    整部電影,可以用“從Clown到Joker”一句話來總結。

    Clown是小丑,那種馬戲團的丑角,靠滑稽和貶低自己博得蔑視和嘲笑,販賣的,是成為世界情緒垃圾桶的價值。Joker是弄臣,是藝術家,是誇誇其談嘲諷世間一切的脫口秀藝人,是紙牌裡無視一切的王。Clown的失敗,最明顯的就是滑稽醜陋的舞步和不合時宜令人生厭的笑;而一旦成為Joker,人們就要正襟危坐,欣賞他癲狂縱情的舞蹈,在他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裡顫慄。可怕的是,從凡人到惡魔要走過地獄,從Clown到Joker只要走過人間。

    電影有好多經典的情節,比如小丑向心理諮詢師抱怨,“你根本不聽我的問題,你每次就問我一樣的三個問題,1)生活如何?2)工作如何?”,吸了一口煙,小丑說,“3)你有沒有負面情緒?嗯,我人生僅有的,就是負面情緒”。小丑情緒低落著,嘆了口氣,“我說了你也不會聽”,之後看著心理醫生。也許是我人生見過最好的frame之一了,心理醫生的回答是毫無關係的一句“Arthur,我有個壞訊息,政府削減了我們的資金”。WTF?!嗯,好吧,世界真的沒有一個人在聽。Arthur被毒打了一頓,老闆關心的是他損壞了廣告牌。

    工作是傾聽者的人,並沒有在聽;工作是慈善家的,也沒有人在慈善;偽善的小人逼瘋了他的世界,以至於“我想要給人們和世界帶來歡樂”這句話顯得如此可笑幼稚。一方面世界對人的期待和要求越來越高,容錯率越來越低;另一方面用於成功和脫穎而出的技能卻越來越和社會的期待背道而馳。於是Arthur和很多人一樣,在社會的磨盤下慢慢拉長,慢慢碾壓;要麼爆炸,要麼碾得粉粉碎,和其他碾得粉粉碎的人揉在一起,不分彼此。

    我喜歡電影的三場舞蹈,從作為clown的尷尬獻醜,到第一次殺人後洗手間顫抖地忽然起興,再到決定去參加電視節目時臺階上時只屬於Joker的癲狂揮灑。演著喜劇的時候,他以為人生是一場悲劇;當他終於看清決定接受人生是一場悲劇時,他忽然感覺這是喜劇了。悲喜之間,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必須,也只能表演自己。

    我喜歡電影裡表述的“你永遠不知道事實的真相”,小丑的領養憑證,究竟說明了小丑媽媽是真的精神錯亂幻想了和僱主的一段情,還是證明了一手遮天的富豪絕情的打壓?一張媽媽的照片,背後有富豪的簽名情信,究竟是母親精神錯亂的創造?還是富豪反腐無情的證明?這樣一個世界,小丑永遠不配知道真相。所以真相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槍,是對抗,是鮮血塗成的微笑。

    電影最被詬病的,也是我最喜歡的,就是極其不正的三觀:反政治正確,反偽善,反制度,反一切美好和努力耕耘。看了好多負面評價,我很想為它辯護一下。電影提出很多很深刻的問題,但是完全沒有解答。比如“be your whole self (做你自己)”的這一代人,如果你的自己,就是小丑,你選擇做自己還是放棄自己?電影無法回答,電影就在小丑站在暴動的城市中間凝重地為自己用鮮血畫上微笑中戛然落幕。世界待他如此,又如何有資格期待小丑給予建設性的回答?某種程度上,責備電影沒有給出積極有建設性的結論的人,就像責備小丑沒有給出建設性的回答一樣。對於小丑而言,世界就教會了他毀滅,毀滅就是他的正義。每個人都只能為世界變化貢獻一小步,變好或者變壞都是人們真心向前走地努力,小丑的身世和才華,只能貢獻毀滅,他盡情的揮灑了才華,甚至引領了潮流,完美完成了他的壯舉,置城市於黑暗和火海。重建?力挽狂瀾?黎明?那是下一步了,請留給社會教會了他這些事的人。實在不行,你也可以這樣想,蝙蝠俠早就上映,所以你可以對自己說:黑暗,是黎明的序章;毀滅,是新生的土壤。當然。我同意,看完小丑,讓人更加渴求黑暗騎士,期待英雄,祈盼蝙蝠俠。

    我在一個很疲憊脆弱的午後,從實驗室走去看小丑。出來時候,感覺滿身的寒意。我和小丑沒有任何交集,我讀了頂級大學,有不錯的收入,有極其溫柔的工作環境,有無可挑剔的家庭和愛情。然而,就因為我也曾住過大城市破舊的公寓,走過骯髒危險的深夜街頭,鳳凰男的折磨就感同身受地砸在了我身上,砸得我不能呼吸。我很擔心真正活在痛苦裡的人看過小丑會怎樣想。我詢問了幾個朋友,一概覺得一頭霧水,壓抑,卻不知從何說起。當問到一個千禧一代的朋友時,她回答,“小丑太慘了,慘到不真實”;嗯,如果下一代人能覺得他的人生慘到不真實,也算是我們上一代人沒有白白從磨盤中走過。你看,黑暗之後,還是黎明,不錯。

  • 2 # 江南皮革廠長-黃鶴

    上個月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後,《小丑》像一股反派的毒氣一般,隨著預告片宣傳所帶來的高漲人氣飄入了電影院。

    這部電影的批評者稱,影片對暴力與憤怒白人男性焦慮的混合處理很具“毒性”,擔心這會讓那些無法領會其中寓意與諷刺的“傻白”觀眾變得激進。

    它會不會成為致命的非自願獨身文化(incel culture)的開始呢?

    (非自願獨身文化指的是英語:involuntary celibate,也稱確實被迫孤獨,是指現時社會基於經濟條件或其他非自願的原因而無法找到伴侶的人)

    《時代》雜誌和《名利場》雜誌的影評人都表達了這樣的擔憂:《小丑》一片會美化本該遭到譴責的一些行為,而美國的連鎖電影院可對此嚴陣以待。

    最近的一份軍方備忘錄警告說,這部電影可能會激發施普雷射擊遊戲玩家做出暴力行為。其中一間影院提高了首映週末的安保規格,另一間影院則禁止觀眾角色扮演在影片中出現的人物。

    《發條橙》的後續?

    自1973年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在英國上映,激發了模仿者的暴力行為,可能就沒有一部電影有受到如此惡毒的攻擊,或是給觀眾帶來如此的恐懼。

    《小丑》劇照 (Supplied: Warner Bros/Niko Tavernise)

    《小丑》並不比《發條橙》或DC宇宙裡面的惡人更邪惡,但它滿載悲涼的社會背景,以超級英雄電影的標準來看,就太過寫實了,令人感到和當下的生活很近,也因此讓人不安。

    故事設在高譚市,頗有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曼哈頓的感覺,當時還沒有迪斯尼,到處都是垃圾。垃圾清理的大罷工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巨型老鼠正貪婪地吞食著一堆堆未被收集的垃圾。

    主角傑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清瘦,結實,變得越來越憤世嫉俗。在他身上,一點都找不以往電影裡塑造“小丑”角色的影子,無論是《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中希斯•萊傑(Heath Ledger)那沉著冷靜的邪惡戰略家,還是《自殺小隊》(Suicide Squad)中傑瑞德•萊託(Jared Leto)那流行朋克式的煽動者(謝天謝地)。他既不像蒂姆•伯頓(Tim Burton)的《蝙蝠俠》(Batman)中傑克•尼克爾森(Jack Nicholson)詮釋的傲慢的表演者,也不像電視劇中塞薩爾•羅梅羅(Cesar Romero)扮演的頑皮惡作劇者。

    菲尼克斯飾演的小丑是一個受過傷的孤獨者,缺乏的是扮演“小丑”一角銀幕前輩的信心,這部電影感覺不太像漫畫連鎖電影產業中的一部,更像是對城市異化和狂癲的獨立研究個案。

    “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存在,”他若有所思地說,流露出渴望在人群中被發現的沮喪和不安。

    老戲骨羅伯特•德尼羅在片中扮演小丑的偶像(Supplied: Warner Bros/Niko Tavernise)

    在發展成為性格極端的小丑前,他的名字叫亞瑟·弗萊克,和他臥床不起的母親(弗朗西斯·康羅伊)住在一套廉價公寓裡。他在一家小丑租賃公司工作,勉強維持生計。影片中的更衣室裡,就像《計程車》裡的場景一樣,他算是一個怪人中的怪人。

    成為一名喜劇演員是他的夢想,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像他的偶像一樣的人,一個乏味的深夜電視節目主持人,由老戲骨羅伯特•德尼羅低調地扮演。但小丑無法讀懂在場觀眾的情緒,更不知道如何與他們建立起情感連線,這讓他在第一次開放式表演時失敗慘了。

    菲尼克斯對這個角色的詮釋可謂是引人入勝——他是一個不可靠的敘述者,他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在坎普(camp)、充滿威脅性和慍怒之間不停轉換,從不按照章法出牌。

    一般來說,小丑並沒有一個很詳細具體的背景故事,但他是一個失敗的喜劇演員的想法首次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漫畫小說中。導演兼聯合編劇託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因《宿醉喜劇》而成名,他將這個設定與對斯科塞斯的《喜劇之王》的風格致敬融合在一起。而德尼羅則在《喜劇之王》中扮演了一個類似的喜劇迷與跟蹤狂。

    另一部合斯科塞斯和德尼羅的合作作品《計程車司機》也在此片中留痕很深。

    弗萊克和《計程車司機》中的主角特拉維斯•比克爾(Travis Bickle)有很多相似之處——他處在一個被社會疏遠的位置、自負,但卻被自己心儀的女人忽略。和比克爾一樣,他開始角色扮演,在暴力中尋找人生的目的。

    但是,你可能無法將他視為一個有抱負的人。

    怪誕的特寫鏡頭並沒有讓弗萊克更討喜。影片開場的一個近鏡頭裡,他無法控制地大笑著——不是快樂或開心的笑,而是一種暗示著某種問題的反射,我們隨後瞭解到,這可能是童年時期受虐待的父母傷害他的結果。

    《小丑》劇照 (Supplied: Warner Bros/Niko Tavernise)

    在另一個近鏡頭中,他帶有汙跡的手拿著一支香菸,他避開了一位飽受折磨的社工的問題。在本片天中,他和好幾個非洲裔女性有交集,他要麼忽視她,要麼就對她充滿幻想,比如扎齊·比茨(亞特蘭大)扮演的美麗鄰居。

    這種種族層面的刻畫似乎把弗萊柯(Fleck)固化在了高譚市工人階級裡面。隨著基礎設施的崩潰和公共預算的縮減,工人階層的損失最大。

    “他們根本不在乎像你我這樣的人,”他的心理醫生說。“他們”在這裡指得是這座城市的精英。

    但弗萊克太過自大,不願承認自己與她有任何共同之處。

    然後,他的醒覺認可時刻終於到來了。

    一列骯髒的深夜火車上,他遇到了三個華爾街的年輕人,醉醺醺地騷擾一名年輕女子。當他在他們攻擊過程中大笑時,他們開始毆打他,直到他掏出槍。

    這部電影並不能證明弗萊克的做法是正確的。

    這部電影並不能證明他是正確的。

    《小丑》劇照 (Supplied: Warner Bros/Niko Tavernise)

    同樣地,他穿著小丑的服裝,昂首闊步地走下樓梯的慢鏡頭片段也無法給觀眾帶來任何視覺享受,特別是這段畫面伴隨著的音樂竟然是搖滾樂手加里·格里特(Gary Glitter)的搖滾二部曲。他可是一個被定罪的戀童癖者呀。

    這樣類似的問題反覆出現,而且是故意的。它們提醒觀眾,並不是要慶祝這些行為。

    但問題是有些觀眾可能會忽略這一點,就像很多高譚市的居民一樣。當這個城市的被壓迫者和憤怒的群眾聽說一個小丑在地鐵上專殺富人,他們把他變成了一個民間英雄,不知道他除了自己的名聲外並沒有任何其他信仰。

    當然,這座城市的精英們也是相當令人討厭的一群人,包括布魯斯·韋恩的父親托馬斯(佈雷特·庫倫飾演的高階的保守派混蛋)。當憤怒的暴民們湧上街頭進行暴力反抗時,許多人戴著小丑面具,影片悲觀地認為,大眾無法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事實。這種態度種滿了一種傲慢情緒。

    這就引出了漫畫神話中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人們需要自救。

    在這個故事裡,蝙蝠俠的形象還沒有完全成形——他還是個男孩——但有一天他會成為高譚市的救世主,就像一個扭曲的基督教幻象一樣,這是必然的。與此同時,憤怒的人群歡慶一個精神病患者的畫面給人留下了令人不安的餘味。考慮到當前的政治氣候,《小丑》構建了一個顯著突出的挑釁宣告——反映了現實世界的挫折感和復興的大眾主義。

    《小丑》將於10月3日週四上映。

  • 3 # 小的雷影視

    昨晚看完DC的獨立電影《小丑》,說真的,這部電影真的令我整個人都非常不好,感到很壓抑,版本里小丑的誕生說起來並不複雜,就是一個被悲劇人生、腐敗社會不斷煎熬和折磨,最終被逼走向瘋狂和扭曲的“普通人”而已。

    他的形象和電影劇情的確是反映了現實社會的不少問題,「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句話很貼切形容了這個版本的小丑。這電影的小丑是個值得令你同情和共嗚的人物,但不是一個值得仿效和崇拜的角色,其實我在看這部電影,中間是哭了好幾次

  • 4 # 流心影視

    千千萬萬的小丑創造了社會,社會的無情製造了無情的小丑。 從反面表現了社會是怎麼樣把一個老實內向的社會最底層小市民一步一步逼成一個小丑。

    他唯一的願望是他的死比他的人生更值得。

    有這樣一個願望的人一定是一個很好的人。

    被路人欺負,被同事出賣,被主持人嘲笑 沒有人在乎他,所有人都欺負他 所有人把他說成沒用的小丑,在別人眼中他就是一個笑話。

    任何人在經歷了這一切以後已經對這個社會徹底失望了。

    富人把所有社會底層的人都當做小丑,無所建樹的人都是小丑,當他們從不關心小丑們想什麼的時候,只為了富人們著想,這個時候小丑們已經被逼入絕境了,然後他們真正製造了一個小丑。

    一個富人們無法控制的小丑。 小丑開始反抗了,憑什麼對錯要你們制定,憑什麼好不好笑要你們制定。 所有人都活在自己的邏輯裡面,富人,中產階級。

    沒有人考慮小丑們,當小丑們反抗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們當初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 5 # 拾光者影視

    《小丑》最大成就,應該是提供了與《蝙蝠俠》完全相反的視角,讓觀眾重新審視習以為常的“正義視角”是否總是正確的,社會給我們限定的種種規範是否總是必要的。

    在DC電影世界中,由於刻板印象難以更改,“蝙蝠俠”(Batman)曾數度陷入無人接演的窘境。而蝙蝠俠的頭號大敵——小丑(Joker),卻因發揮空間無限而深受演技派男星的青睞。奧斯卡雙料影帝Jack

    然而小丑畢竟是反派,他邪惡也好,瘋癲也好,都是為了襯托蝙蝠俠的正義與堅忍,總不能蓋過男一號的風頭。

    《小丑》由Joaquin

    比如小丑招牌式的狂笑,就被馮力士演繹得更有層次而且難以捉摸:序幕過後的開場狂笑,是病態不可抑制的表現,也是無計於黯淡人生的掩飾;獲知身世後的中場狂笑,是對自己卑賤運命的抗議,也是對良知善念的告別;而在性情大變後的落幕狂笑,則是對權威假面後無感無知的嘲弄,更是對自己終於甩脫世俗禁錮的歡慶。電影鬆散的故事情節被“笑”綁緊成為一個整體。片中隨時暴起的狂笑有的意味深長,有的莫名其妙,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

    小丑一開始精神就不正常,但他藉助藥物、母愛、工作乃至愛情這些救命稻草,勉力遵從著社會給“正常人”規範的人生軌跡,甚至還夢想著成為喜劇演員帶給別人歡笑。然而無情的體制與命運卻連他最後的稻草也接連奪去:權貴的冷漠讓他失去了藥物保障,職場的不公不義讓他丟了工作,念茲在茲的母愛只是騙局,知心貼心的女友不過是幻想。把小丑規範在“正常人”範圍的那些線終於全都斷了……

    據說《小丑》將開啟DC黑暗人物系列。但微言認為它的最大成就,應該是提供了與《蝙蝠俠》完全相反的視角,讓觀眾重新審視習以為常的“正義視角”是否總是正確的,社會給我們限定的種種規範是否總是必要的。在資訊佔有嚴重不平衡的網路時代,我們以為正確的也許並不真實,我們認為醜惡的也許是沒看到另一面。看完電影后最強烈的感覺,就像小丑的最後一句臺詞:我想你不會懂得!

  • 6 # 呆子線上影

    這部定位R級。全文來說一個被世界遺棄的人,透過自己的努力,成長到第一反派。

    與其說反派,不如說小人物的崛起。因為不被世人認同所以被定義成反派。

    當愚昧成主流,清醒就是犯罪。

    在哪裡都是

  • 7 # 阿木爾翰

    《小丑》這部片子裡無論是拍攝角度,色彩搭配,背景,配樂,都非常冷,因為這一切都恰恰在符合(小丑)這個角色。

    這一切都像是在簡單化嘲諷當今社會,正如小丑的那句臺詞:好的 壞的 好笑或者不好笑,不都是由你們來定義的嗎?

    這部片子從頭到尾都很壓抑,尺度很大,我總能看著看著就在不知覺間長舒一口氣,從電影開場,影院前前後後就不停傳來嘆息聲,即使它不忘製造笑點,也沒有人笑得出來。(心理承受力不好的人非常不推薦看這部電影!!!)

    他在公交車上想要逗笑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笑了 而小男孩的媽媽只是冷眼相待 十分無情的對他講了一句:不要騷擾我的孩子。

    他因為顛笑症接受心理治療 醫生說他腦袋受過重創 他要吃很多很多藥 走路時都像被兩顆沉重的鉛球拉扯著,他細心照顧著有著痴呆症並相依為命的母親,在他癲笑症發作時,沒有人心疼他,因為根本無人在意,人們隔離他 唾棄他,他一心只想給人們帶去歡樂,他每次扮演小丑化妝時都會用雙手撕開自己的嘴,對著鏡子告訴自己 要笑,他曾努力想要融入這個社會。

    直到在他得知自己被領養被養母繼夫虐待 欺騙 造成腦部重傷,被勢力的老闆開除,被無情的路人嘲笑,被自己唯一的朋友背叛時,內心裡的小丑早已一點一滴的慢慢吞噬他,但非這個社會曾經對他有一點點的溫暖 一點點誠實 他就不會被吞噬的體無完膚。

    在經歷一系列糟糕的事情以後 坐在地鐵裡顛笑症發作被三個金融男虐戲毆打…他再也抑制不住了…從槍殺三個金融男開始,他殺了樓道里暗戀的女人,弒母,殺了自己唯一的朋友,放走了那個跟他一樣被這個社會欺凌的侏儒症小丑同事,然後被警察追擊,在直播節目上殺了那個他曾經視為偶像 視為生活裡唯一希望卻當著全國觀眾面前嘲笑他表演的人 最後他殺了那名根本不在意他病情的心理醫生。

    還有什麼是他不敢的呢?

    沒有。

    他在日記本用右手寫下:患有精神病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人們希望你裝作沒病。

    他殺人時,用的永遠都是左手。

    他有了自己的信徒 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他釋放了 不用再抑制自己的笑了 在他的身影上再也看不見那兩顆彷彿託在他雙腳上的沉重鉛球了 他站起來 在車上舞蹈 微笑

    你可以看見他的心

    他是《小丑》。

  • 8 # 阿升哥

    雖然說這一角色本身是一個反派,但是在之前看蝙蝠俠的時候,就對這個角色有一種特別的感覺,當時覺得這個角色特別的帥。

    雖然作為反派吧,但是,覺得他還是有一點可憐的,並且他最後的轉變讓我覺得比較的有衝擊力,還是很期待他能夠有一個獨立的電影了。

    現在小丑作為一個獨立的電影所呈現,雖然是一個反派,但是之所以能夠有一個獨立的電影,也是因為觀眾的喜愛程度吧。

    在這一點上,還是很期待能夠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並且在看了預告片之後,期待值就更加的上升,在預告片中的小丑,可以說很炫酷了,相信應該不會有很大的失望感。

    開始知道小丑要被拍成獨立電影的時候,就對於演員方面,有一種擔心感,因為不是誰都能演好這一角色的,從最開始的蝙蝠俠,到後來的自殺小隊,儘管作為反派出場的小丑,仍舊能夠獲得大家的關注度,也可見這一角色所需要飾演這很強大的演技。

    同時因為前後的轉變,是非常大的,所以就更需要收放自如的感覺。在預告片中,小丑可以說,還是很穩的,該有的感覺也體現出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光一生崇尚節儉,為何大清國庫反而一空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