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濁以清之
-
2 # 月下讀書
道光是清朝非常節儉的以為皇帝,主要還是他生性吝嗇,把節儉當作一種理想和樂趣。
道光皇帝繼位之初,面臨著一個嚴峻的經濟局面,國家的財政儲備餘額就剩兩千萬兩。當時中國是農業社會,財源有限,既然生財無道,那就只有在節儉用力了。他要節省開支,限制宮內的各種吃穿用度,搞得他自己和嬪妃們都沒有新的衣服穿,龍袍上甚至都帶補丁,所有衣服都破舊不堪。他看到大臣們誰穿了嶄新的衣服,都會十分不高興,責罵他們不懂得勤儉節約。時間一長,大臣們發現衣服越破舊他就越高興,也都不敢在道光面前穿新衣服,即使做了新衣服也都用各種辦法磨舊了再穿,或者直接去拿新衣服換舊衣服。一時間,京城裡的各個裁縫鋪的舊衣服全部脫銷,他們發現了這個商機,就趁機抬高舊衣服的價格,舊衣服到最後比兩套新衣服的價格還要昂貴,這真是道光時期特有的怪現象。
自古皇帝受萬人景仰,可道光皇帝的節儉,卻顯得有些迂腐,遺憾的是他竟執迷不悟,還為自己的行為津津樂道,這也就註定了他所統治時期的悲哀。
-
3 # 榮耀歷史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錢不是省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借用民國史學家蔡東潘對道光皇帝的評價:
徒齊其末,未端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餘,治國不足。
意思很明白,蔡東潘認為道光省吃儉用,在治家方面表現還可以,但是在治國方面就遠遠不夠了。
清朝的國運也正是從道光年間開始了直線下滑,如此情況下國庫怎麼會豐盈呢?
史上最摳門的皇帝道光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朝300年唯一一個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
雖然從小身份尊貴,但是道光並沒有養成驕奢淫逸的生活作風,反而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省吃儉用。
就算當上了皇帝,富有四海,仍然沒有改變,而且更加摳門,到了什麼程度呢?
首先是對自己狠,堂堂一國皇帝,竟然常年穿不到一件新衣服,所以的衣服裡估計除了龍袍代表國家形象外,其他的衣服都打過補丁。一年到頭宅在紫禁城裡,有大臣建議他出去走走,他算一算費用,最後還是算了吧。
而且為了省錢,原來屬於普天同慶的皇帝的生日等節日,一切從簡,生日當天吃碗麵就算過去了。一日三餐就更談不上慈禧的一百多道菜了!
道光不僅對自己狠,對別人也狠!
首先就是紫禁城裡,不管是皇后貴妃,還是太監宮女,一切都要向自己看齊,穿衣服每個補丁說明你不受皇上恩寵。對待官員,同樣要求節儉,和珅來了也能被逼成窮要飯的。
官員的著裝雖然沒有要求一定有補丁,但是六品以下規定不能穿絲綢,必須穿布的官袍、官靴。
只會節流卻不懂開源的皇帝如果是一個普通家庭,那麼道光會省下一筆可觀的財富,但是對於過大的國家,重要的不是節流,而是開源!
但是這一點恰恰是道光的弱點,道光個性屬於墨守成規,缺乏開拓精神。
他死死守著清朝這一灘死水,處處以祖制束縛自己,任用的大臣也是符合他個性的平庸之輩。
在國家財政越來越吃緊的時候,一些大臣建議擴大礦產開發以增加國庫收入,但是道光以不符合祖制拒絕了。
甚至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朝被迫開放5個通商口岸,與西方國家做生意,雖然說非常屈辱,但是通商之後確實增加了財政收入。如果是有為之君,此時應該吸取教訓,然後再發現通商的好處,增加通商的規模,然而道光全部拒絕了,繼續做一頭鴕鳥,墨守成規,清朝財政收入連年下降。
省下來的還不如蛀蟲貪掉的道光捨不得穿新衣服,捨不得吃大餐,就是為了省錢,然而錢真的省下來了嗎?並沒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宮內過著天上人間的生活,這裡的天上人間並不是指生活環境,而是指消費水平。紫禁城內一個雞蛋的採購價格是5兩銀子,相當於一顆雞蛋賣幾千塊錢,甚至道光補一件衣服還要上千兩,折算下來估計要十來萬了!
正是因為常年積累下來的利益鏈條,讓宮內物品採購價格居高不下,只有道光一個人傻傻地矇在鼓裡,以為省了很多錢,殊不知該花的還是得花出去,而且花得更多,要不然那些已經養肥的碩鼠如何生存?
內憂外患的大清朝乾隆年間的大清朝是轉折點,由盛而衰,嘉慶數十年無明顯作為,官場腐敗等社會問題積重難返,到了道光年間,內憂外患一起爆發,大清朝日暮西山。
外患部分,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廷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如果此時道光覺醒,清朝或許還有救,但是無奈道光魄力不足。
內憂部分,吏治的腐敗已經達到了民眾的底線,白蓮教等農民起義四處開花,最終葬送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在萌芽,到了咸豐年間徹底爆發。
在如此內憂外患的環境下,清朝的社會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財政收入必然下滑,同時還要拿著不多的財政收入給英華人,剩下的還要作為軍餉去平定各地叛亂,真的是惡性迴圈。
所以說道光再怎麼節省,對於清王朝衰落的速度來說僅僅是杯水車薪,
-
4 # 兔先生的vlog
道光皇帝可能去除了漢文帝以外最節儉的皇帝,但不同的是漢文帝和漢景帝的節儉成就的是“文景之治”,造就了漢朝的盛世,直接讓漢武帝這個富三代繼承了充盈的國庫,而道光帝節儉一輩子,換來的卻是國庫越來越空虛。
道光皇帝如此節儉,為何國庫卻日益空虛呢?為此,他都做了些什麼呢?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從而也可以瞭解一下道光皇帝的執政水平和能力。
道光皇帝在為皇子之時,其實並沒有得到嘉慶帝多少偏愛,皇子時期,他選擇遠離政治而自我修身,讀書射箭,勤奮自律,這些優良的品行在他成為皇帝之後展現的淋漓盡致。
得益於其身為嫡長子,又深得爺爺(乾隆)的厚愛,嘉慶皇帝駕崩後,道光帝繼承大統,取國號“道光”,象徵著大道光明之意。
登基之後,道光率先帶領發動節儉之風,無奈清朝自乾隆中後期到嘉慶三十餘年不斷保守中,進一步拉開了與當時西方國家的距離,而這個重大的負擔道光時期竟然全面爆發,就此讓道光承擔了歷史程序的重大責任。在衰落的王朝裡,平庸就是皇帝最大的悲哀,閉關鎖國加快了國門被攻破。
鴉片傳入中國,道光皇帝雖然有心打擊鴉片,但大清已經與西方列強的差距顯而易見,最終鴉片戰爭以清軍屈辱失敗告終。道光皇帝最終選擇簽訂《南京條約》同意賠款2100萬銀元,摺合白銀1400萬兩,而加上當時因鴉片戰爭獲批的軍資2000萬兩,這些錢加起來已經能把國庫掏空。
這也是道光帝如此節儉,國庫卻越發空虛的主要原因!
-
5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道光皇帝與其說節儉,不如說是吝嗇、摳門。
這位道光皇帝“治家有餘,治國不足”,在他手上,清王朝不僅沒有強盛起來,而且還急劇衰落。
原因很簡單,節儉是美德,但是吝嗇不是。一、作為一個富N代,道光帝是一個以身作則的好男人,好丈夫。生活中的道光帝很敬重皇后,也很節儉,這個是真“節儉”,道光帝只使用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只有四個菜,除了代表國家形象的龍袍之外,所有衣服都是縫縫洗洗,穿破了打上補丁再穿。不僅如此,道光帝還把宮廷經費從每年40萬兩降到20萬兩。
道光帝明確規定:皇帝生日的萬壽節,皇后生日的千秋節和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等慶典禮儀宴席都停止舉辦。但是為了給皇后祝壽,特批御膳房宰兩頭豬。
穿正裝的道光還是挺正經的。
穿便衣的道光帝(真的很土)
二、作為一家之長,道光帝對自己的妃子、大臣都很苛刻。道光帝規定後宮嬪妃們平時不得穿絲綢錦繡的衣裳,不是節慶日不得食肉。
道光帝規定六品以下的官員不能穿綢緞,只能穿布衣布靴。對於不節儉的官員毫不客氣。盛京將軍都是由滿族貴族擔任,但是盛京將軍經常在家大擺宴席,道光帝都毫不留情的革職,何況其他官員。導致道光時代滿朝文武都穿的破破爛爛的衣服上朝,很多官員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就是上好的衣服也要撕壞,然後打幾個補丁上去,才敢穿。
這最後成為了一場作秀,道光帝自鳴得意,天下在他的治理下開始崇尚節儉,但是卻極大的培養了欺上瞞下、逢迎皇帝喜好的不良風氣,很多高官大員之所以能升官不是由於政績,而是投皇帝喜好,被皇帝提拔的,最著名的就是曹振鏞和穆彰阿。
三、作為一國之主,道光帝吝嗇到極點。道光帝治國非常吝嗇摳門,不管什麼國家事務只要是要花錢道光帝都非常吝嗇,就連海防,邊務,治理河患這些國家要務都很摳門。
最著名的兩件事可以說明道光帝的吝嗇是怎麼一回事。
第一、張格爾叛亂事件。
新疆的張格爾叛亂被剿滅後,需要佈防,軍機大臣充分考慮到道光帝的性格,只呈上了一份不到兩萬人的佈防人員,但是道光帝為了省錢硬生生的砍掉了三分之二,只批准了六千士兵佈防。這根本無法勝任張格爾那塊剛剛穩定的地區的佈防任務,於是軍機大臣又提出只守新疆東部、西部自治的策略,被道光帝罵了個狗血淋頭,說他們深受皇恩,居然公然放棄國家疆域,實屬居心叵測。於是為了即守好邊疆又要不花錢,張格爾那塊地區佈防軍務拖了好幾年,才搞出來了一個裁撤其他省份兵源,節省下來的費用充當邊防軍務費用的方案。
第二、鴉片戰爭事件。
鴉片戰爭打響之後,道光帝從戰前的主戰派徹底變成戰後的主和派。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難道道光帝被嚇破膽子了?
大英帝國的確船堅炮利,清王朝連吃敗仗,損兵折將,但是道光帝又沒有親臨現場,怎麼可能被嚇破膽子,真正打疼清王朝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八里橋之戰,三千英法聯軍重創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那才是真正的清王朝皇帝被嚇破膽了。這時候的道光帝並不懼怕大英帝國,認為大英帝國只是一個撮爾小國,不足為慮。
真正讓道光帝認輸的原因很簡單,但是也很奇葩。打仗是很費錢的,道光帝眼看大量的銀子花出去了,得到的訊息卻是接二連三的慘敗。這無疑會嚴重影響到吝嗇的道光帝的心情。果然,在收復浙東三鎮的戰役失敗後,道光帝徹底不耐煩了,因為這次戰役,清王朝徵兵11500人,招募鄉勇22000人,花了大約164萬銀子,徹底讓道光帝熄了用武力戰勝英軍的心思,再加上連連失利,國庫空虛,這時候的道光帝鐵了心要議和。
總結儘管道光帝為清王朝節省了一些費用,但是沒有從根子上解決問題,道光帝沒有為清王朝提出任何能扭轉國家財政狀況的措施,也沒有解決國家的經濟危機的能力,導致國家財政狀況每況愈下,再加上國家打了幾場耗錢的戰役,導致國庫不僅沒有充盈,還虧空了一大部分。
這正如民國蔡東藩評價的那樣:“徒齊其末,未揣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餘,治國不足”。
-
6 # 書史煙雲
道光帝妟寧是清王朝第七位皇帝,一生崇尚節儉,然而國庫卻一空再空,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道光帝所謂的“節儉”完全不是出自本心,而是一種情非得已的行為。道光帝在位期間,西方列強為賺取中國的白銀,向中國輸入了大量鴉片,導致國內經濟入不敷出,大量白銀外流,國庫日益虧損。
面對這樣的困難局面,道光帝一邊在國內開展禁菸運動,一邊大力提倡節儉,實乃不得已之舉,並非出自本心。
當鴉片戰爭結束後,道光帝為與英國求和,又割地又賠款,讓本來就空虛的國庫更加空虛了。
更加令人可笑的是,在自己的陵墓上,道光帝非常上心,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富麗堂皇,其耗費的白銀不計其數,直接暴露出了道光帝窮奢極欲的本性。
在這樣君主統治下的清王朝,國庫焉能不空?
-
7 # 岸上行走
增加財政收入方法有兩個,開源節流!
道光皇帝雖然一生勤儉,甚至穿打補丁的衣服上朝(作秀),但他只是節流而已,沒有做好開源,故而財政一直很拮据。這是原因之一。
另外,他的節儉只是小節儉,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沒有問題,可是他是君王治理的是一個國家、一個大國。相對於小節儉,更重要的治理好國家,讓國家不出大問題。可惜他能力有限,雖然一生勤勉有加,可是新疆擾亂、鴉片流入中國,因與英國的經濟貿易失衡導致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也處於醞釀期間,雖節約了小錢,可各種大問題浪費了大錢。
總結說原因有二:
一是沒有做好開源。
二是能力有限無法根除社會疾病!
以致財政拮据!
-
8 # 逝去即歷史
道光帝是一個無能的皇帝! 道光皇帝的節儉只是個人表面上的節儉,他一個人即使是不吃不喝又能省下幾兩銀子?現在大家應該都明白一個道理,如果要想國庫充盈,就要進行“開源節流”,既要增加收入,又要節省成本。
而且“開源”開的是整個國家的源,“節流”節的是整個國家的流。
但是顯然道光帝沒有這個見識、能力、本事。 1、 道光帝不知道如何增加收入,明知道“補一條褲子要40兩銀子,是內務府的人搗鬼。”
但是沒有舉一反三,懲治貪汙腐敗。沒有任何措施去整治吏治、處理貪官汙吏。導致官員腐敗風氣持續發酵,國家碩鼠橫行。
2、 花錢的地方太多,導致的入不敷出。
道光時期,英國鴉片在中國荼毒中國民眾,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導致中國大量白銀外流。
好不容易,下令戒菸,結果發生了震驚中外的鴉片戰爭。不僅因為戰爭花費了大量的軍費,而且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賠償英國2100萬兩白銀,割讓香港島,而且因為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以及後來簽訂的中法《黃埔條約》、中美《望廈條約》導致的花費更是天文數字。 人非聖賢,但是如果能夠知人善用,可能也不會導致國家的狀況如此不堪。
但是道光皇帝重用的兩個大臣,一個曹振鏞、一個穆彰阿,兩個人打擊忠臣能臣,上下其手,貪汙腐敗,矇蔽了道光帝。
總的來說,道光帝是一個無能而且昏庸的皇帝,所以才導致的雖然節儉勤政,但是一點效果沒有,國庫虧空一年更甚一年。
-
9 # 孤竹公子
道光皇帝的節儉徒有其名,而且性格反覆無常,後宮妃嬪很多都曾多次被貶,在宮廷裡雖然實施了很多所謂的節儉手段,但倒不如說道光皇帝是個吝嗇摳門虛偽的皇帝。說道光皇帝節儉,確實他的一些做法能體現出來,從飲食到服飾等等,但是在陵寢問題上他可一點不節儉,表面上降低了自己陵寢的規制,裁撤了一些建築,但是僅僅因為滲水就拆掉了寶華峪陵寢,轉而又到清西陵建陵,建成後的慕陵用料豪華,金絲楠木大殿更是一絕。這一拆一建所花費的銀兩都超過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可見道光皇帝虛偽之處。
道光皇帝統治時期,國庫早已入不敷出,實際上康乾盛世的晚期、乾隆後期國家財政就已經比較空虛了,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在執政晚期,貪圖個人享樂,大興土木、下江南等等都耗費了巨資,加上官場腐敗,民不聊生,至嘉慶時,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如白蓮教起義等,而嘉慶皇帝不能說不勤勉,但也沒有辦法改變衰退的趨勢,而道光時期,鴉片的大量輸入更是導致大量白銀外流,想開源節流,但是源,開不了,流,節不住。官場腐敗越來越嚴重,“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諺語充分的表明了官僚集團的腐敗,如此情況下,又碰到一個沒有治國能力的道光皇帝,國庫也只能一空再空了。
所以,道光皇帝在宮廷內所採取的節儉措施對於治家來說無可厚非,但是對國家來說杯水車薪,雖意識到鴉片的危害,派林則徐禁菸,但終究還是沒有能力治好管好這個國家。
-
10 # 眾森淼
在電視劇《滿漢全席》中有這麼一段,張東官向乾隆皇帝舉報,說蘿蔔還沒有壞,御膳房就把它們扔了,之後的一段對話或許就可以解釋這一段了。
御膳房解釋說,皇帝用的飯菜又能是普通老百姓家的一樣,之後又是一棵蘿蔔怎麼選的,要花費多少錢?這樣一筆筆算下來,最後,這一棵蘿蔔可以夠尋常百姓家一年的伙食。再想一想,滿漢全席108道菜其代價究竟是有多高。
到後來道光皇帝的時候,他確實是一個比較節儉的皇帝,但是同樣,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又豈是那麼容易就降得下來的。
作為一國之君,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但是另一方面,位高權重他距離底層的百姓也就遠了。即使是他想要節約,又豈是那麼的簡單呢?就從吃來說吧,從地裡到皇帝嘴裡,中間經過了多少道環節,多少人從中間抽取利益,到了他的桌子上還便宜嗎?
即使是一個雞蛋,到了皇帝那裡報價都得是三兩白銀,要知道,當時在市場上一兩白銀就可以買下來七百多個雞蛋。他的一個雞蛋值別人家兩千多個,還有就是他的一條破褲子,修補一下竟然花費千兩白銀,即使他生氣也是無可奈何。
實際上,到了道光年間,內務府的腐敗已經深入骨髓,積重難返了。即使是他道光皇帝想要節儉,到頭來還是苦了自己,對內務府來說貪照貪,也沒什麼太多的影響。
除了內務府,還有其他的地方呢?
賑災,對於清朝,洪澇,旱災,兵荒,馬亂,治理國家哪一個專案不需要花錢。尤其是旱澇,洪澇,相信電視劇也看得多了,層層官員,層層搜刮,救民先救官。皇帝多花了多少銀子。
這還不算,道光年間還和英國打了鴉片戰爭,簽訂了《南京條約》,還有前期的鴉片之害,多少白銀流了出去。所以國庫一空再空也是理所當然的。
-
11 # 濁以清之
道光一聲假節儉,雖然他穿的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是就他那些衣服補個洞比買件新的都花錢多,就這種糊塗皇帝再怎麼節儉也會掏空國庫的,再就是他的陵寢是清朝中最貴的,全是金絲楠木架起來的,那花的可更是不計其數了,所以說道光節儉我真是呵呵了
-
12 # 月下讀書
道光是清朝非常節儉的以為皇帝,主要還是他生性吝嗇,把節儉當作一種理想和樂趣。
道光皇帝繼位之初,面臨著一個嚴峻的經濟局面,國家的財政儲備餘額就剩兩千萬兩。當時中國是農業社會,財源有限,既然生財無道,那就只有在節儉用力了。他要節省開支,限制宮內的各種吃穿用度,搞得他自己和嬪妃們都沒有新的衣服穿,龍袍上甚至都帶補丁,所有衣服都破舊不堪。他看到大臣們誰穿了嶄新的衣服,都會十分不高興,責罵他們不懂得勤儉節約。時間一長,大臣們發現衣服越破舊他就越高興,也都不敢在道光面前穿新衣服,即使做了新衣服也都用各種辦法磨舊了再穿,或者直接去拿新衣服換舊衣服。一時間,京城裡的各個裁縫鋪的舊衣服全部脫銷,他們發現了這個商機,就趁機抬高舊衣服的價格,舊衣服到最後比兩套新衣服的價格還要昂貴,這真是道光時期特有的怪現象。
自古皇帝受萬人景仰,可道光皇帝的節儉,卻顯得有些迂腐,遺憾的是他竟執迷不悟,還為自己的行為津津樂道,這也就註定了他所統治時期的悲哀。
-
13 # 榮耀歷史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錢不是省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借用民國史學家蔡東潘對道光皇帝的評價:
徒齊其末,未端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餘,治國不足。
意思很明白,蔡東潘認為道光省吃儉用,在治家方面表現還可以,但是在治國方面就遠遠不夠了。
清朝的國運也正是從道光年間開始了直線下滑,如此情況下國庫怎麼會豐盈呢?
史上最摳門的皇帝道光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朝300年唯一一個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
雖然從小身份尊貴,但是道光並沒有養成驕奢淫逸的生活作風,反而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省吃儉用。
就算當上了皇帝,富有四海,仍然沒有改變,而且更加摳門,到了什麼程度呢?
首先是對自己狠,堂堂一國皇帝,竟然常年穿不到一件新衣服,所以的衣服裡估計除了龍袍代表國家形象外,其他的衣服都打過補丁。一年到頭宅在紫禁城裡,有大臣建議他出去走走,他算一算費用,最後還是算了吧。
而且為了省錢,原來屬於普天同慶的皇帝的生日等節日,一切從簡,生日當天吃碗麵就算過去了。一日三餐就更談不上慈禧的一百多道菜了!
道光不僅對自己狠,對別人也狠!
首先就是紫禁城裡,不管是皇后貴妃,還是太監宮女,一切都要向自己看齊,穿衣服每個補丁說明你不受皇上恩寵。對待官員,同樣要求節儉,和珅來了也能被逼成窮要飯的。
官員的著裝雖然沒有要求一定有補丁,但是六品以下規定不能穿絲綢,必須穿布的官袍、官靴。
只會節流卻不懂開源的皇帝如果是一個普通家庭,那麼道光會省下一筆可觀的財富,但是對於過大的國家,重要的不是節流,而是開源!
但是這一點恰恰是道光的弱點,道光個性屬於墨守成規,缺乏開拓精神。
他死死守著清朝這一灘死水,處處以祖制束縛自己,任用的大臣也是符合他個性的平庸之輩。
在國家財政越來越吃緊的時候,一些大臣建議擴大礦產開發以增加國庫收入,但是道光以不符合祖制拒絕了。
甚至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朝被迫開放5個通商口岸,與西方國家做生意,雖然說非常屈辱,但是通商之後確實增加了財政收入。如果是有為之君,此時應該吸取教訓,然後再發現通商的好處,增加通商的規模,然而道光全部拒絕了,繼續做一頭鴕鳥,墨守成規,清朝財政收入連年下降。
省下來的還不如蛀蟲貪掉的道光捨不得穿新衣服,捨不得吃大餐,就是為了省錢,然而錢真的省下來了嗎?並沒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宮內過著天上人間的生活,這裡的天上人間並不是指生活環境,而是指消費水平。紫禁城內一個雞蛋的採購價格是5兩銀子,相當於一顆雞蛋賣幾千塊錢,甚至道光補一件衣服還要上千兩,折算下來估計要十來萬了!
正是因為常年積累下來的利益鏈條,讓宮內物品採購價格居高不下,只有道光一個人傻傻地矇在鼓裡,以為省了很多錢,殊不知該花的還是得花出去,而且花得更多,要不然那些已經養肥的碩鼠如何生存?
內憂外患的大清朝乾隆年間的大清朝是轉折點,由盛而衰,嘉慶數十年無明顯作為,官場腐敗等社會問題積重難返,到了道光年間,內憂外患一起爆發,大清朝日暮西山。
外患部分,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廷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如果此時道光覺醒,清朝或許還有救,但是無奈道光魄力不足。
內憂部分,吏治的腐敗已經達到了民眾的底線,白蓮教等農民起義四處開花,最終葬送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在萌芽,到了咸豐年間徹底爆發。
在如此內憂外患的環境下,清朝的社會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財政收入必然下滑,同時還要拿著不多的財政收入給英華人,剩下的還要作為軍餉去平定各地叛亂,真的是惡性迴圈。
所以說道光再怎麼節省,對於清王朝衰落的速度來說僅僅是杯水車薪,
-
14 # 兔先生的vlog
道光皇帝可能去除了漢文帝以外最節儉的皇帝,但不同的是漢文帝和漢景帝的節儉成就的是“文景之治”,造就了漢朝的盛世,直接讓漢武帝這個富三代繼承了充盈的國庫,而道光帝節儉一輩子,換來的卻是國庫越來越空虛。
道光皇帝如此節儉,為何國庫卻日益空虛呢?為此,他都做了些什麼呢?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從而也可以瞭解一下道光皇帝的執政水平和能力。
道光皇帝在為皇子之時,其實並沒有得到嘉慶帝多少偏愛,皇子時期,他選擇遠離政治而自我修身,讀書射箭,勤奮自律,這些優良的品行在他成為皇帝之後展現的淋漓盡致。
得益於其身為嫡長子,又深得爺爺(乾隆)的厚愛,嘉慶皇帝駕崩後,道光帝繼承大統,取國號“道光”,象徵著大道光明之意。
登基之後,道光率先帶領發動節儉之風,無奈清朝自乾隆中後期到嘉慶三十餘年不斷保守中,進一步拉開了與當時西方國家的距離,而這個重大的負擔道光時期竟然全面爆發,就此讓道光承擔了歷史程序的重大責任。在衰落的王朝裡,平庸就是皇帝最大的悲哀,閉關鎖國加快了國門被攻破。
鴉片傳入中國,道光皇帝雖然有心打擊鴉片,但大清已經與西方列強的差距顯而易見,最終鴉片戰爭以清軍屈辱失敗告終。道光皇帝最終選擇簽訂《南京條約》同意賠款2100萬銀元,摺合白銀1400萬兩,而加上當時因鴉片戰爭獲批的軍資2000萬兩,這些錢加起來已經能把國庫掏空。
這也是道光帝如此節儉,國庫卻越發空虛的主要原因!
-
15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道光皇帝與其說節儉,不如說是吝嗇、摳門。
這位道光皇帝“治家有餘,治國不足”,在他手上,清王朝不僅沒有強盛起來,而且還急劇衰落。
原因很簡單,節儉是美德,但是吝嗇不是。一、作為一個富N代,道光帝是一個以身作則的好男人,好丈夫。生活中的道光帝很敬重皇后,也很節儉,這個是真“節儉”,道光帝只使用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只有四個菜,除了代表國家形象的龍袍之外,所有衣服都是縫縫洗洗,穿破了打上補丁再穿。不僅如此,道光帝還把宮廷經費從每年40萬兩降到20萬兩。
道光帝明確規定:皇帝生日的萬壽節,皇后生日的千秋節和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等慶典禮儀宴席都停止舉辦。但是為了給皇后祝壽,特批御膳房宰兩頭豬。
穿正裝的道光還是挺正經的。
穿便衣的道光帝(真的很土)
二、作為一家之長,道光帝對自己的妃子、大臣都很苛刻。道光帝規定後宮嬪妃們平時不得穿絲綢錦繡的衣裳,不是節慶日不得食肉。
道光帝規定六品以下的官員不能穿綢緞,只能穿布衣布靴。對於不節儉的官員毫不客氣。盛京將軍都是由滿族貴族擔任,但是盛京將軍經常在家大擺宴席,道光帝都毫不留情的革職,何況其他官員。導致道光時代滿朝文武都穿的破破爛爛的衣服上朝,很多官員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就是上好的衣服也要撕壞,然後打幾個補丁上去,才敢穿。
這最後成為了一場作秀,道光帝自鳴得意,天下在他的治理下開始崇尚節儉,但是卻極大的培養了欺上瞞下、逢迎皇帝喜好的不良風氣,很多高官大員之所以能升官不是由於政績,而是投皇帝喜好,被皇帝提拔的,最著名的就是曹振鏞和穆彰阿。
三、作為一國之主,道光帝吝嗇到極點。道光帝治國非常吝嗇摳門,不管什麼國家事務只要是要花錢道光帝都非常吝嗇,就連海防,邊務,治理河患這些國家要務都很摳門。
最著名的兩件事可以說明道光帝的吝嗇是怎麼一回事。
第一、張格爾叛亂事件。
新疆的張格爾叛亂被剿滅後,需要佈防,軍機大臣充分考慮到道光帝的性格,只呈上了一份不到兩萬人的佈防人員,但是道光帝為了省錢硬生生的砍掉了三分之二,只批准了六千士兵佈防。這根本無法勝任張格爾那塊剛剛穩定的地區的佈防任務,於是軍機大臣又提出只守新疆東部、西部自治的策略,被道光帝罵了個狗血淋頭,說他們深受皇恩,居然公然放棄國家疆域,實屬居心叵測。於是為了即守好邊疆又要不花錢,張格爾那塊地區佈防軍務拖了好幾年,才搞出來了一個裁撤其他省份兵源,節省下來的費用充當邊防軍務費用的方案。
第二、鴉片戰爭事件。
鴉片戰爭打響之後,道光帝從戰前的主戰派徹底變成戰後的主和派。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難道道光帝被嚇破膽子了?
大英帝國的確船堅炮利,清王朝連吃敗仗,損兵折將,但是道光帝又沒有親臨現場,怎麼可能被嚇破膽子,真正打疼清王朝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八里橋之戰,三千英法聯軍重創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那才是真正的清王朝皇帝被嚇破膽了。這時候的道光帝並不懼怕大英帝國,認為大英帝國只是一個撮爾小國,不足為慮。
真正讓道光帝認輸的原因很簡單,但是也很奇葩。打仗是很費錢的,道光帝眼看大量的銀子花出去了,得到的訊息卻是接二連三的慘敗。這無疑會嚴重影響到吝嗇的道光帝的心情。果然,在收復浙東三鎮的戰役失敗後,道光帝徹底不耐煩了,因為這次戰役,清王朝徵兵11500人,招募鄉勇22000人,花了大約164萬銀子,徹底讓道光帝熄了用武力戰勝英軍的心思,再加上連連失利,國庫空虛,這時候的道光帝鐵了心要議和。
總結儘管道光帝為清王朝節省了一些費用,但是沒有從根子上解決問題,道光帝沒有為清王朝提出任何能扭轉國家財政狀況的措施,也沒有解決國家的經濟危機的能力,導致國家財政狀況每況愈下,再加上國家打了幾場耗錢的戰役,導致國庫不僅沒有充盈,還虧空了一大部分。
這正如民國蔡東藩評價的那樣:“徒齊其末,未揣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餘,治國不足”。
-
16 # 書史煙雲
道光帝妟寧是清王朝第七位皇帝,一生崇尚節儉,然而國庫卻一空再空,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道光帝所謂的“節儉”完全不是出自本心,而是一種情非得已的行為。道光帝在位期間,西方列強為賺取中國的白銀,向中國輸入了大量鴉片,導致國內經濟入不敷出,大量白銀外流,國庫日益虧損。
面對這樣的困難局面,道光帝一邊在國內開展禁菸運動,一邊大力提倡節儉,實乃不得已之舉,並非出自本心。
當鴉片戰爭結束後,道光帝為與英國求和,又割地又賠款,讓本來就空虛的國庫更加空虛了。
更加令人可笑的是,在自己的陵墓上,道光帝非常上心,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富麗堂皇,其耗費的白銀不計其數,直接暴露出了道光帝窮奢極欲的本性。
在這樣君主統治下的清王朝,國庫焉能不空?
-
17 # 岸上行走
增加財政收入方法有兩個,開源節流!
道光皇帝雖然一生勤儉,甚至穿打補丁的衣服上朝(作秀),但他只是節流而已,沒有做好開源,故而財政一直很拮据。這是原因之一。
另外,他的節儉只是小節儉,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沒有問題,可是他是君王治理的是一個國家、一個大國。相對於小節儉,更重要的治理好國家,讓國家不出大問題。可惜他能力有限,雖然一生勤勉有加,可是新疆擾亂、鴉片流入中國,因與英國的經濟貿易失衡導致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也處於醞釀期間,雖節約了小錢,可各種大問題浪費了大錢。
總結說原因有二:
一是沒有做好開源。
二是能力有限無法根除社會疾病!
以致財政拮据!
-
18 # 逝去即歷史
道光帝是一個無能的皇帝! 道光皇帝的節儉只是個人表面上的節儉,他一個人即使是不吃不喝又能省下幾兩銀子?現在大家應該都明白一個道理,如果要想國庫充盈,就要進行“開源節流”,既要增加收入,又要節省成本。
而且“開源”開的是整個國家的源,“節流”節的是整個國家的流。
但是顯然道光帝沒有這個見識、能力、本事。 1、 道光帝不知道如何增加收入,明知道“補一條褲子要40兩銀子,是內務府的人搗鬼。”
但是沒有舉一反三,懲治貪汙腐敗。沒有任何措施去整治吏治、處理貪官汙吏。導致官員腐敗風氣持續發酵,國家碩鼠橫行。
2、 花錢的地方太多,導致的入不敷出。
道光時期,英國鴉片在中國荼毒中國民眾,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導致中國大量白銀外流。
好不容易,下令戒菸,結果發生了震驚中外的鴉片戰爭。不僅因為戰爭花費了大量的軍費,而且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賠償英國2100萬兩白銀,割讓香港島,而且因為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以及後來簽訂的中法《黃埔條約》、中美《望廈條約》導致的花費更是天文數字。 人非聖賢,但是如果能夠知人善用,可能也不會導致國家的狀況如此不堪。
但是道光皇帝重用的兩個大臣,一個曹振鏞、一個穆彰阿,兩個人打擊忠臣能臣,上下其手,貪汙腐敗,矇蔽了道光帝。
總的來說,道光帝是一個無能而且昏庸的皇帝,所以才導致的雖然節儉勤政,但是一點效果沒有,國庫虧空一年更甚一年。
-
19 # 孤竹公子
道光皇帝的節儉徒有其名,而且性格反覆無常,後宮妃嬪很多都曾多次被貶,在宮廷裡雖然實施了很多所謂的節儉手段,但倒不如說道光皇帝是個吝嗇摳門虛偽的皇帝。說道光皇帝節儉,確實他的一些做法能體現出來,從飲食到服飾等等,但是在陵寢問題上他可一點不節儉,表面上降低了自己陵寢的規制,裁撤了一些建築,但是僅僅因為滲水就拆掉了寶華峪陵寢,轉而又到清西陵建陵,建成後的慕陵用料豪華,金絲楠木大殿更是一絕。這一拆一建所花費的銀兩都超過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可見道光皇帝虛偽之處。
道光皇帝統治時期,國庫早已入不敷出,實際上康乾盛世的晚期、乾隆後期國家財政就已經比較空虛了,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在執政晚期,貪圖個人享樂,大興土木、下江南等等都耗費了巨資,加上官場腐敗,民不聊生,至嘉慶時,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如白蓮教起義等,而嘉慶皇帝不能說不勤勉,但也沒有辦法改變衰退的趨勢,而道光時期,鴉片的大量輸入更是導致大量白銀外流,想開源節流,但是源,開不了,流,節不住。官場腐敗越來越嚴重,“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諺語充分的表明了官僚集團的腐敗,如此情況下,又碰到一個沒有治國能力的道光皇帝,國庫也只能一空再空了。
所以,道光皇帝在宮廷內所採取的節儉措施對於治家來說無可厚非,但是對國家來說杯水車薪,雖意識到鴉片的危害,派林則徐禁菸,但終究還是沒有能力治好管好這個國家。
-
20 # 眾森淼
在電視劇《滿漢全席》中有這麼一段,張東官向乾隆皇帝舉報,說蘿蔔還沒有壞,御膳房就把它們扔了,之後的一段對話或許就可以解釋這一段了。
御膳房解釋說,皇帝用的飯菜又能是普通老百姓家的一樣,之後又是一棵蘿蔔怎麼選的,要花費多少錢?這樣一筆筆算下來,最後,這一棵蘿蔔可以夠尋常百姓家一年的伙食。再想一想,滿漢全席108道菜其代價究竟是有多高。
到後來道光皇帝的時候,他確實是一個比較節儉的皇帝,但是同樣,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又豈是那麼容易就降得下來的。
作為一國之君,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但是另一方面,位高權重他距離底層的百姓也就遠了。即使是他想要節約,又豈是那麼的簡單呢?就從吃來說吧,從地裡到皇帝嘴裡,中間經過了多少道環節,多少人從中間抽取利益,到了他的桌子上還便宜嗎?
即使是一個雞蛋,到了皇帝那裡報價都得是三兩白銀,要知道,當時在市場上一兩白銀就可以買下來七百多個雞蛋。他的一個雞蛋值別人家兩千多個,還有就是他的一條破褲子,修補一下竟然花費千兩白銀,即使他生氣也是無可奈何。
實際上,到了道光年間,內務府的腐敗已經深入骨髓,積重難返了。即使是他道光皇帝想要節儉,到頭來還是苦了自己,對內務府來說貪照貪,也沒什麼太多的影響。
除了內務府,還有其他的地方呢?
賑災,對於清朝,洪澇,旱災,兵荒,馬亂,治理國家哪一個專案不需要花錢。尤其是旱澇,洪澇,相信電視劇也看得多了,層層官員,層層搜刮,救民先救官。皇帝多花了多少銀子。
這還不算,道光年間還和英國打了鴉片戰爭,簽訂了《南京條約》,還有前期的鴉片之害,多少白銀流了出去。所以國庫一空再空也是理所當然的。
回覆列表
道光一聲假節儉,雖然他穿的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是就他那些衣服補個洞比買件新的都花錢多,就這種糊塗皇帝再怎麼節儉也會掏空國庫的,再就是他的陵寢是清朝中最貴的,全是金絲楠木架起來的,那花的可更是不計其數了,所以說道光節儉我真是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