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山樓生活記

    五、藍玉

    藍玉,定遠人,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他一從軍,就任管軍鎮撫,做事有膽有謀。

    洪武四年,藍玉隨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錦裡,次年又隨徐達北征沙漠屢獲戰功。

    在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成為了十五萬大軍的主帥,率兵在捕魚兒海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此名震天下。

    可惜的是他仗著功勞大驕縱猖狂,最終以謀反罪被殺。

    四、傅友德

    傅友德,宿州相城人,元末參加劉福通軍,後率部歸順朱元璋,升為大將。

    傅友德有七戰七勝的傳奇戰績,在第二次北征北元時七戰全勝,平定甘肅;

    在第四次、第五次、第七次北征北元都以副元帥之職大敗元軍。

    後來他與湯和兵分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雲南,後坐事賜死。

    三、馮勝

    馮勝,初名馮國勝,定遠人,喜讀書,通兵法。時評“詔列勳臣望者八人,勝居第三”。

    曾率軍大敗陳友諒,後跟隨大將軍徐達北征,攻下山東諸州郡。後在征伐山西,平定陝西中屢建戰功。

    最後卻被猜忌賜死。

    二、常遇春

    常遇春,人稱“常十萬”,勇猛過人,精於騎射各種武器都能使用,朱元璋誇他當百萬眾,摧鋒陷堅。

    鄱陽湖大戰,射傷漢軍名將張定邊,救了朱元璋一命。

    常遇春用兵特點就是出其不意,曾帶兵奇取衢州,大戰九華山。

    常遇春在朱元璋攻佔太平等階段戰鬥積累了戰功,由先鋒功升為元帥。後來在大破陳友諒,攻取元大都方面都有卓越戰功。

    但常遇春的缺點就是殺降,後來病卒柳河川,年僅四十歲。

    一、徐達

    徐達,濠州鍾離人,安徽還是出人才的。

    徐達為人謹慎,善於治軍,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但武力稍遜於常十萬,朱元璋稱他為“萬里長城”。

    徐達可以說是元末明初最優秀的將領,戰功可謂是數不勝數:大破陳友諒軍,率師東征張士誠,統兵北伐,征討北元都立功無數。最重要的是徐達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深通謀略,且為人寬厚。

  • 2 # 機哥聊野史

    明朝開國五虎將,是為朱元璋打江山的前五位功高而且勇猛的大將。根據明功臣廟排名及朱元璋對開國大將的評價,以下五位被位列明朝開國大將前五名。

    第五位:傅友德(?-1394年),明朝開國名將,宿州相城(今屬安徽淮北市)人。元末參加劉福通軍,為徐壽輝手下“四大金剛”之一,隨李喜喜入蜀,後歸明玉珍,再從陳友諒。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旋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洪武初,從徐達北伐,在第二次伐北元時七戰七勝平定甘肅,隨後又掛副帥參加第四次、第五次、第七次北伐,大敗元軍,後掛帥取貴州、平定雲南,以功封潁國公、太子太師。因與藍玉來往過密,藍玉案後,朱元璋對他多有猜忌,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大宴文武時對他兒子不滿,又因侍者撤菜時,他有一菜未吃完,朱元璋說他不敬,他起身告罪,朱元璋令他提二子首級。傅友德把二兒子頭顱提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說:“你怎麼忍心?”傅友德說:“不就是要我們父子人頭嗎?”說罷自刎死,朱元璋暴怒,傳旨將其全家發配遼東、雲南。傅友德無故被朱元璋逼死,史上第一冤!

    第四位:湯和(1326年―1395年),明朝開國大將,字鼎臣,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和朱元璋在一條小街上長大。童年好統率群童,練習騎馬射箭,成年後身高七尺,舉止灑脫,沉穩敏捷,善於謀略。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又邀朱元璋參加義軍,後隨朱元璋渡長江、佔集慶、取鎮江諸戰中,屢破元軍。鎮守常州時,多次擊敗張士誠部。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擊敗方國珍部,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陳友定。又隨徐達率軍徵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國公,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還鄉,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病逝。

    第三位: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今安徽明光)人,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十二歲時母親去世,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後被朱元璋見收為養子,隨姓朱。十九歲率領親軍,擊敗天完軍,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朱元璋常派他監軍隨將領出徵。明朝建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季,李文忠得病。朱元璋親臨探視,並命淮安侯華中負責醫治。1384年(洪武十七年)農曆三月,李文忠去世。朱元璋懷疑華中下毒,將華中降爵,其家屬逐至建昌衛,其他醫生及妻子兒女都被斬首。

    第二位:常遇春(1330年-1369年)。明朝開國猛將,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初為綠林大盜劉聚手下寇,後棄盜為良,於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胯下追風烏騅馬,掌中虎頭湛金槍,勇冠三軍,稱“常十萬”。《明史·常遇春傳》:“常遇春,字伯仁,懷遠人。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鏖戰衢州、大戰九華山、大破陳友,曾冷箭射傷“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使朱元璋脫險。後攻取元大都,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暴病卒于軍中,年僅四十歲。朱元璋聞喪大為震悼,賜葬鐘山之下,並親自出奠。因常遇春勇猛,後世有些地區將其奉為門神。

    第一位: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漢族,明朝開國第一將,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元朝末年參加朱元璋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任左相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滅張士誠,隨即北伐滅元。洪武元年(1368年)拜右丞相,封魏國公。徐達武功高強,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關於徐達之死,史上有所爭議。《明史》載,洪武十七年(1384)生背疽而死,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至葬禮,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朱元璋還稱讚他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而據徐禎卿《翦勝野聞》記載,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王文龍《龍興慈記》又載,徐達因病無法吃鵝,朱元璋賜給徐達蒸鵝,徐達吃完後死。徐達到底是得病而死,還是被朱元璋毒死,目前尚無定論。

  • 3 # 於左

    朱元璋是一個知人善任的開國之君,手下人才濟濟,名將如雲。但從他起兵到去世,歷時將近半個世紀,幾十年間,他重用的武將已經更換了幾批。所以,我們談論他的五虎將,比較合理的方法是按照不同的時期,分別來談。

    第一階段,從朱元璋起兵到至正二十四年自立為吳王。這期間,我認為堪稱朱元璋五虎將的人是:徐達、常遇春、邵榮、胡大海和鄧愈。

    前兩位就不用細說了,這位邵榮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共事,資格和徐達一樣老,也與張士誠打過幾場惡戰。他的地位僅次於徐達,高於常遇春。他做樞密院同知的時候,常遇春為樞密院同僉。至正二十一年,邵榮升任中書省平章政事,常遇春為參知政事。

    胡大海主要在浙江作戰,而鄧愈是朱元璋手下最年輕的大將。比較巧合的是,邵榮、胡大海同樣死在至正二十二年,胡大海是在金華被叛將殺死。邵榮在率兵平定處州的叛亂之後,回到南京不久,就以謀逆罪被處死。

    第二階段,從至正二十四年到洪武十八年徐達去世。這期間,堪稱五虎將的是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馮勝。

    這其中,鄂國公常遇春死在洪武二年,衛國公鄧愈死在洪武十年,曹國公李文忠死在洪武十七年,實際上在幾年以前李文忠就被朱元璋奪了兵權。而魏國公徐達死在洪武十八年。

    李文忠得到重用,離不開他與朱元璋的特殊關係,他其實等於是接替了常遇春的位置。另外,在他身邊有一位大將趙庸,此前跟著常遇春,是他們的重要助手。

    馮勝的哥哥馮國用非常厲害,當初地位和資歷都在常遇春之上,可惜早死,由馮勝繼承他的軍職,表現優異。

    第三階段,從洪武十八年到朱元璋去世,這個時期堪稱五虎將的人是馮勝、傅友德、藍玉、沐英和耿柄文。

    在皇太子朱標去世後,五人當中除了一個耿炳文,其餘幾位全部死掉。此後,可以帶兵的大將只剩下朱元璋的幾個兒子和耿炳文、郭英這類二流角色,還有就是沐春、徐輝祖、李景隆這些二代國公,中看不中用。

    曾經,朱元璋身邊群星璀璨,光芒閃爍。幾十年間,一代將星相繼隕落,有的人僅僅是一閃而過,有的人晚節不保。總體來看,真正稱得上朱元璋五虎將的,我認為是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和傅友德。

  • 4 # 野史官人

    我們知道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元末混亂的局勢中,順利統一全域性,除了朱元璋自己,首先還有很多文官將才的輔佐,如果說要在朱元璋,那麼多戰將中選出五位,那麼,我們首先看戰功吧。

    如果說對徐達的評價,那麼他一定是對朱元璋最好的一個,他倆本是同鄉娃,一起放牛長大,從小就認朱元璋做大哥一樣,在野史中死的原因,是後來功高震主,朱元璋怕孫子掌控不住他,朱元璋送了他一隻鵝。

    第二位的就是常遇春,這個人也是非常厲害的,自從投奔朱元璋以後就做了先鋒官,也是勝仗很多,就是去世時間過早,他沒有等到朱元璋開國,就歸西了,但是他的功績還是有實力的。

    對常遇春的評價,總體來說,朱元璋對他很有好感,他不但有軍事頭腦,還是唯一一個被朱元璋評價為“雖古名將,未有過之”可見他在朱元璋心中的位置,只是可以死的早些。

    第三位是李文忠,是因為李文忠確實是朱元璋五虎將中僅次於徐、常的優秀將領,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擅長長途奔襲,尤其是在對北元的戰爭中表現的極為出色,一生之中為朱元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屬於親系,在軍事上也極具才能,而且很有學識,和其他名將比起來,他屬於儒將,所以對他的評價也很高。

    第四位是藍玉,他主要是後期對抗北元,為朱元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後來的北上打擊蒙古軍也有很大功勞。

    對於藍玉呢,他是朱元璋的義子,而且因為北定邊疆,功勞也大,只是後來有些狂妄,甚至說出“定雲南破北元,我不堪太師也?”所以被殺了,不僅如此,還將其皮剝了下來,塞入稻草。

    第五位是馮勝,這個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在很早就跟隨朱元璋,為了朱元璋也是滿腔熱血,一股忠心日月可鑑,有他指揮作戰,朱元璋基本可以悠閒的下棋。

    根據明史對其評價,馮勝,百戰驍將也,可以看出,史料對其評價,僅僅因為其統軍才能,他之所以被殺,是因為他與周王秘會,讓朱元璋猜忌,認為他和皇子有陰謀。

    所以說,伴君如伴虎,功成名就,卻不能衣錦還鄉,畢竟對於這位疑心極重的朱元璋來說,還鄉與不還鄉,結局都一樣。

  • 5 # 江湖小曉生

    古有劉備帳下五虎將,明朝朱元璋開國,自然也有五虎將開國了。那麼這五個人到底有怎樣的功績,才會被評為五虎將的呢?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將徐達,一統天下都有他的功勞。

    徐達簡直就是老天爺賜給朱元璋的猛將,他們從小就是發小,後來徐達還比朱元璋早入伍,所以算是朱元璋的前輩。不過他誓死追隨朱元璋,主要是認為朱元璋有天生的領導氣質。徐達為朱元璋建立的功勳實在是太大了,鄱陽湖大戰中,徐達作為主帥,擊敗了陳友諒集團。

    隨後帶兵攻克淮東地區,滅了張士誠集團。這算是幫助朱元璋平定江南了,隨後成為朱元璋北伐大軍的主帥,帶領常遇春一起北伐消滅了元朝。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三個對手,全都是徐達幫他消滅的,可見徐達對朱元璋來說是多麼重要。

    此後朱元璋將徐達提拔為右丞相,是武將中最高職位。徐達死後更是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廟。至於是不是朱元璋毒死的,我認為不是,因為徐達是洪武十八年去世的,那個時候朱標還活著,朱元璋也還沒有開始殺功臣。

    朱元璋手下紀律嚴明的將領胡大海,為朱元璋打下浙江,舉薦劉伯溫。

    朱元璋起義的時候,胡大海就已經跟著他了,算是朱元璋的嫡系將領。在朱元璋決定以金陵作為根據地的時候,胡大海主動幫助他打下了皖南和江浙大部分地區,使得金陵地理位置更加鞏固,正是胡大海的軍事行動,讓朱元璋在後期有了稱吳王的打算。

    胡大海本人雖然是文盲,可是他卻十分聰明,有辦法制約自己的手下。而且他對文人也十分尊重,為朱元璋推薦了不少著名文人謀士,其中劉伯溫和宋濂就是胡大海推薦給朱元璋的。而且他所帶領的人馬軍紀嚴明,與百姓秋毫無犯,為朱元璋贏得了名聲。

    可惜胡大海被手下降將蔣英背叛所殺,蔣英殺了胡大海以後投奔了張士誠,結果還是被朱元璋殺了祭奠胡大海。那時候天下未定,朱元璋卻始終記住了胡大海對他的功勞,所以追封越國公,位列開國功臣第七位。

    朱元璋手下的常勝將軍常遇春,可惜北伐途中英年早逝。

    常遇春跟徐達一直都是生死搭檔,在北伐的時候,徐達是主帥,而常遇春則是副帥,所以兩個人的功勳都很高。常遇春的特點是比較敢於衝鋒,不僅是他的人馬衝鋒,他自己也帶領大家一起衝鋒,可見他的武功是相當高強的。

    幫助朱元璋平定了浙江安徽一帶以後,跟徐達搭檔,一起發起了對陳友諒的西征,結果大敗陳友諒,幫助朱元璋平定西部。在解決完南方的問題以後,常遇春又開始了北伐,跟徐達一起,北伐消滅元大都以後,這個時候的常遇春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在南歸的時候,常遇春不幸病死,朱元璋十分傷心,讓常遇春葬在鐘山之下,封他兒子為鄭國公。常遇春是老朱的一員猛將,敢打敢殺,又能衝在最前面,正是因為他常年親自上戰場,所以才會導致身體每況愈下,結局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任勞任怨的猛將兼發小湯和,是朱元璋功臣中少有善終的一個。

    湯和早就參加了紅巾軍,還是他介紹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的隊伍。所以說湯和才是一手締造大明王朝的那個人。不過湯和並不邀功,依舊任勞任怨地輔佐朱元璋。在朱元璋以金陵作為都城的時候,湯和敏銳地察覺到了蘇州張士誠的異動。

    所以他果斷地出兵鎮江和常州,並且以常州作為根據地,防備張士誠的人馬入侵金陵,為朱元璋守住了東邊最大的隱患。隨後帶兵平定了福建地區,俘虜了陳友定本人。隨後以右副將軍的身份跟著徐達一起,出兵北伐,幫助朱元璋平定天下。

    不過為了敲打徐達,朱元璋並沒有給他過多封賞,在開國元勳中湯和的地位也沒有像徐達一樣排在前面。不過湯和心裡清楚,老朱不會忘了他的,所以依舊任勞任怨地做事。在一番考察以後,朱元璋終於認定湯和是絕對不會居功自傲的,所以封他為信國公。湯和是開國功臣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可見他做人十分成功。

    萬人敵鄧愈,是朱元璋生命中的貴人。

    其實這五個人中,鄧愈是單挑能力最強的一個。他從16歲開始,就已經帶兵抗元,是最早一批抗元的人馬頭領,比朱元璋都要早得多。因為他勇武過人,號稱萬人敵。這樣一個人在朱元璋還沒多大聲勢的時候,鄧愈就帶著自己一萬多人馬,主動歸順了朱元璋。

    這下可把朱元璋高興壞了,因為鄧愈的人馬跟元軍交戰多年,都是非常有經驗的老兵,大力增強了朱元璋軍隊的實力。跟常遇春一樣,鄧愈也是一個單挑王,作戰之時,他總是衝在最前面,而且還能保證自己活下來。在奪取金陵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幫助朱元璋平定陳友諒後,鄧愈才不過28歲。

    鄧愈是北伐中戰功最大的一個,俘虜了北元士兵8萬多人,而且招降了吐蕃各部落,完成了朱元璋一統大業,被封為衛國公。可惜鄧愈從吐蕃回來的路上,可能是因為高原反應,不幸得病去世。

    總結:這五個人號稱朱元璋的五虎將,每一個都戰功卓著,可大多病死。

    他們是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位戰將,幫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可惜這五個人中,有三個都是英年早逝。胡大海被降將所殺、常遇春和鄧愈都是因病早逝。

    徐達是戰功最高的一個,卻懷疑是被朱元璋用燒鵝毒死的,只有湯和一個人,是完完全全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才去世,而且是善終。可見光能打仗,不懂養生不行,光懂打仗和養生,不懂摸清領導心理的重要性也不行,湯和算是都做到了。

  • 6 # 風雲名人志

    看小辮兒說歷史,聽聽不一樣的故事。

    “朱重八”十朱元璋的原名,由於他在家族的“重”輩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叫朱重八,其中4個堂哥分別叫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四,3個親哥分別叫朱重五、朱重六、朱重七。後來因為要勵志推翻元朝,所以改名為“朱元璋”,意思為“誅滅元朝的男子”。(例如古代的“弄璋之喜”就是指生兒子)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建立不可一世的大明王朝,除了他本人卓越能能力以外,那些與他一起出生入死、衝鋒陷陣的將軍也功不可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虎上將”。關於朱元璋的“五虎上將”有兩種說法:徐達、胡大海、常遇春、湯和、鄧愈;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馮勝。徐達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排在“五虎上將”第一的位置毋庸置疑,22歲就隨朱元璋一起投奔郭子興,他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平江滅掉張士誠,後來又揮師北上,攻入大都,推翻元朝。明朝建立後被封為魏國公,54歲去世後被追封為中山王。

    常遇春

    原為元末紅巾軍的著名將領,後來歸順朱元璋後,屢次打敗勁敵,名號響徹天下。誰料在北伐路上,突然暴病而亡,年僅40歲。明朝開國後被追封為開平王。

    胡大海

    跟隨朱元璋起義,帶兵打仗、攻城掠地無所不能,其聰明過人,曾打敗元朝著名將領楊完者,降伏蔣英、李福、劉震等人,雖然不識大字一個,但治理軍隊卻有一套,紀律嚴明,不亂殺人,後來被蔣英的黨羽所殺。明朝建立後被追封為越國公。

    湯和

    一開始跟隨郭子興參加起義,後來跟隨朱元璋後,從渡長江到佔領集慶,再到後來奪取鎮江的多次戰役中,屢立奇功,很快就升到元帥一職。在鎮守常州時,多次大敗張士誠部隊,10年後,作為徵南將軍,又打敗方國珍的部隊,在福州活捉陳友定。洪武十一年,被封為信國公,70歲時因病去世,也算得到了善終。

    鄧愈

    也是一員猛將,16歲就率部隊抗擊元朝,19歲帶領萬數餘人投奔朱元璋,並且“鄧愈”這個名字也是朱元璋所賜。後來跟隨朱元璋在渡長江、佔領集慶、奪取鎮江的過程中,屢破敵軍,立下奇功。洪武三年跟隨徐達徵甘肅,大獲全勝。後來被封為衛國公,41歲病逝,被追封為寧河王。

    李文忠

    朱元璋的外甥、養子,隨父親投奔朱元璋後,一生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尤其是在征討元朝殘餘勢力時,更是神勇,後來被封為曹國公,50歲病逝後被追封為岐陽王。

    馮勝

    朱元璋大將馮國用的弟弟,在跟隨朱元璋征討王保保過程中,徐達、李文忠都沒有拿下,只有馮勝打下勝仗。洪武二十年,率兵20萬征討遼東,將元朝在遼東的殘餘勢力一掃而光,被封為宋國公。但由於戰功太顯赫,最後受到朱元璋的猜忌,被賜死。

    因為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在功績上與湯和等人相比,略顯遜色。

    而馮勝又沒有得到善終,並且沒能進入功臣廟。

    所以朱重八的五虎上將應該是徐達、胡大海、常遇春、湯和、鄧愈。此五人皆為勇猛過人、思維縝密的軍事天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侍2》的紅坦克和滅霸肉搏誰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