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一千五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全面。就盡力而為罷。

    劉邦和項羽,統一而對立的兩個主體。在爭鼎之中,必有一勝一敗。所以,這不是問題。劉邦勝,建了漢朝;項羽勝,光大楚國。至於後來怎麼著,漢朝是被看到了,楚國恐怕在項羽的狠勁霸道下,對四夷恐怕不會一拖再拖。

    劉邦是個"馬背"上的皇帝。自沛公這一身份確立,就一直在馬背上,終於在徵淮南鯨布的戰場上。中箭而回。中國這麼多皇帝,還有幾個上了快六十的人尚在平亂的戰場上?

    劉邦"草根"出身,在秦末動亂之中勝出,沒點"才能″不行。所以,他有才能,幹成了帝業。

    劉邦"殺"功臣",後來的皇帝如朱元璋等也照樣幹。而劉邦也並不是"都殺"。沛縣集團,文官集團也少有"殺掉"的。劉邦的過錯便是,韓信和彭越,而操作上是呂后掌握,這二人是有些冤。特別是彭越。其他如韓王信,陳稀,盧綰等都是被逼而反向敵國。劉邦是脫不了干係的。

    劉邦搞家天下,所以必須統一群臣意識,才用子弟為諸侯王去鎮守一方。為後來尾大不掉的諸侯造反埋下禍根。

    劉邦為統一國家,保衛邊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嘗試失敗(白登山)之後,調整策略,與民休息,積蓄力量,準備再次打擊匈奴。這是他主要的貢獻。

    項羽的巨大功勞,在於反秦成功。具體在消滅秦軍主力;牽引秦軍主力,讓劉邦進關成功。並與劉邦一道入咸陽滅秦。

    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和項羽都極大地破壞了生產力,讓人民飽經戰亂痛苦。過失不小,罪責難逃。使匈奴和南越坐大,敢與中國抗衡,致使匈奴越來越猖獗,南越負強不臣,尉陀自強。一時難以征服。

    所以,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劉邦有功。反秦成功,項羽佔頭份。

    至於過失,就實在不勝列舉了。項羽過失多,所以失敗了。但依舊不失英雄風采。

    詩人言: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見……

  • 2 # 使用者92333019696

    最早的時候,兩人都是擁立楚懷王一起反秦的好戰友,就是劉邦最早佔領了長安,兩人在那時候感情還是比較真摯和友好的。鴻門宴之前,有曹無傷的通風報信,兩個人從朋友變成了仇敵,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劉邦,張良宴上說盡好聽話,卑躬屈膝,項羽心軟了,劉邦趁機逃回了營寨。

    後來,劉邦暗地裡養精蓄銳,招兵買馬,任大將軍韓信,劉邦率領漢軍借道陳倉出四川,平定三秦,在陳平的謀略下,劉邦集五六十萬諸侯聯軍,趁項羽深陷齊地,攻陷彭城,楚漢戰爭拉開了帷幕。

    項羽的功績不僅是攻秦,把秦朝推翻,他是華人的精神領袖,到現在還在影響著人們。他敢於與楚懷王對抗,敢把楚懷王的臣子殺掉。在鉅鹿之戰,可以用十萬軍隊對抗秦軍四十萬軍隊,古代最早的第一勇士之一了,最主要的是最後還勝利了,重創了秦軍,讓秦軍最後一個將軍張邯也效忠於楚軍。最後在烏江自刎,霸王別姬也成為中國最悽美的經典戲劇之一。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氣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劉邦是攻秦也做出了貢獻,等於又一次統一了華夏文化的疆土,不包括其他少數民族,他隱忍,勇敢,不怕死,有智慧。統一了華夏,還要和匈奴打仗,穩定了邊疆的安定。

    他們的過就是打仗總是會犧牲人民的生命,失去了親人,很多婦女只能獨自撫養孩子。他們的過錯還好吧,不是特別多。

  • 3 # 一個人的歷史

    讓我們跟從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的描述,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秦末亂世,來了解一下勇者項羽和智者劉邦的千秋功過。

    平定亂世、窮兵黷武—項羽

    太史公司馬遷說:“我從周生那裡聽說,舜的眼睛可以有兩個瞳孔,又聽說項羽也是兩個瞳孔,莫非項羽是舜的後裔?不然為什麼它興盛的這麼快呢!”秦朝實行暴政,陳涉首先發難,豪傑蜂擁而起,互相爭奪,多得難以數得清。然而項羽並沒有尺寸土地可作憑藉,卻趁勢興起於民間,三年之後,就率領五國諸侯滅掉秦朝,分割天下而封授王侯,政令由項羽發出,號稱“霸王”。地位雖然沒有保持長久,但是自古以來,還不曾有過。等到項羽放棄關中,懷戀楚國,驅逐義帝而自立為王,這就失去了人心,反而埋怨王侯背叛自己,就很難東山再起了。自己誇耀功勞,施展自己的聰明獨斷專行而不師法古人,認為霸王的功業,可以用武力征服來達到治理天下的目的,結果五年就亡掉了自己的國家,身死在東城。項羽直到死尚且不覺悟也不責備自己,實在是大錯特錯。項羽臨死的時候竟然還要說:“天要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這難道不荒謬嗎?

    胸懷天下、市井之人—劉邦

    劉邦原本是一個不事生產的普通人,他因秦末戰亂之勢登上政治舞臺,順應時勢,結人心,聯合韓信、彭越,知人善任,恩威兼施,團結內部,分化敵人,殲滅了項羽,開創了漢家二百年的基業。劉邦即豁達大度,又十分忌刻,尤其晚年屠滅功臣,更表現了他的殘忍。但這也應了一句話,帝王的心都是冰冷的,劉邦最關注的是漢家天下,儘管在常人眼裡顯得不近人情。人都說“蕭規曹隨”,曹參按照蕭何的辦法治理國家,但很少提及蕭何的法是從哪裡來的。漢法不僅完整的繼承了秦法,還對秦法進行了改良,可以說大漢是秦法最大的受益者。約法三章、秋毫無犯、任人唯賢、大人長者,很多很多成語都和劉邦有關。人是複雜的,胸懷天下又有市井之心,這才是一個真實的、接地氣的漢高祖劉邦。

  • 4 # 森林小草

    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評價劉邦和項羽兩人的功和過,這就得站在歷史上他們對國家,民族乃至老百姓的角度上看待這個問題。誰能結束戰爭,統一國家,使國家富裕強大,老百姓能過上太平安定,百業興旺的生活,誰就在歷史上有功,反之就是過。評論一個人的功過是不能帶個人的情感色彩和喜好看待事情。下面我就說說他們二人的功過,供大家討論吧。劉邦在秦末和各路諸侯推翻了暴秦,項羽的分封十八個諸侯王,又使華夏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人民群眾又重蹈家破人亡的苦難生活,是劉邦僅用四五時間就消滅了以項羽為首的十八個諸侯王國,使中國結束了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統一多民族的大漢帝國,人民群眾結束了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的生活,從此過上了安定太平的生活。另外,劉邦建立漢朝後,廢除秦朝的苛政暴法,對老百姓的輕徭薄賦,與民休養,恢復經濟生產,如劉邦進關中的約法三章等,這些在當時對一個朝代的建發展和都有重要意義,對二百年的西漢王朝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邦的這些政策和措施也為後來歷代開國皇帝們所學習借鑑,對現在乃至以後只要是有人類社會都有著莫大的現實意義。有人認為秦始皇是幹古一帝,雖說秦始皇統一了七國的局面,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但秦朝的暴政及秦始皇的窮心極欲,個人生活奢侈糜爛,則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秦始皇是禍魁罪首,他的功績是根本無法和劉邦相比的。至於劉邦在取得天下後,殺了幾個當年和他打天下的功臣韓信等人,則是劉邦在維護漢朝長治久安的利益出發,而採取的非常手段而已,從情感角度來說這叫:飛鳥盡,良弓藏,走兔完,獵狗烹。但與國家利益和人民的生活並無多大的關係。

    只是以後歷朝的功臣的訓誡罷了。.要說劉邦的過拿現在來說就是家天下罷了,天下的人民和財富都劉邦的子孫的。項羽雖說是推翻秦朝的首功,但他又馬上把國家搞得四分五裂,重陷戰火之中,人民飽受戰之苦。還有項羽坑秦降卒二十萬,以及後來的楚漢相爭的歷次戰鬥中,每次戰勝敵方就大量屠殺敵方計程車兵和無辜百姓,視人民如螞蟻,這種殘暴任性是毫無人性的。之所以項羽無功可言,推翻強秦又重燃戰火,實是項羽之過。也許有人認為是劉邦挑起戰爭的,這種認為是片面的,當時的陳餘和齊國內部都認為項羽不公,已經發生了戰爭,常山王張耳就是被陳餘打敗後投奔劉邦的。即使沒有劉邦這個人,當時的諸侯王也會為了各自地盤利益而戰亂不休的。之所以項羽無功可言。至於軍事能力和誓死不降的氣節和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的這些都與他的歷史功績毫無關係。以上是史事顯微鏡的觀點,歡迎大家評論和關注。

  • 5 # 苗克華

    首先劉邦和項羽都是秦未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的發起者。在消滅秦朝反動統治的鬥爭中都起主要作用。如是劉邦第一次攻入秦都,滅亡了秦朝,並約法三章。但秦軍的主力是被項羽所滅。是項羽破∴沉舟,七戰七出,最後戰勝秦軍。而項羽過後坑殺秦軍40萬,殺秦王,燒阿房宮,殺義帝,盡失民心,最後只能烏江自盡。而劉邦建立漢朝後也誅彭越,殺韓信,逼反異姓王,雖然大漢王朝得以穩定,但也落下了誅殺功臣的名聲。

  • 6 # 使用者6285933439

    鉅鹿之戰是一次決定性的勝利。對於推翻秦王朝起到關鍵的作用,可以說一擊致命。由於牽制的是秦軍主力,給劉邦順利進入關中創造了機會,提供了時間。

    項羽之過呢?首先就是火燒阿房宮,這一重大失誤不僅給項羽自身的事業和聲譽造成了極度負面的影響,而且差點造成中國歷史的斷代。其次是滅秦後依然承襲分封制,可以說是開歷史倒車。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項羽是功高過大。

    劉邦的功績可以說偉大的,首先建立了漢的大一統王朝,自此衍生我兩千年大漢民族與文化。其次是終結了秦之暴政和項羽的暴行。給了老百姓近400年相對和平的生活環境,幾代統治者均採取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造福大漢子民。

    劉邦的過主要是過度集權,消除異性王,給後來的宗室,外戚專權提供了一定政策基礎,但是這也是一種基於前朝興衰得失總結的一種政治選擇。

    筆者認為,劉邦的功大於過。

  • 7 # 史書上冬眠的蛇

    這道題看似很好答,因為這兩個人和這段歷史屬於眾所周知的範疇,但實際上卻是很難說得清的一道題,因為自古以來帝王的評說都不會那麼簡單,何況這種千古一帝式的人物。就著提問,我不能算是評說功過,只是隨便嘮叨幾句,以資談笑耳。

    從功勞上講,劉邦當然佔主要比例,這不僅是因為他是最終的勝利者,而是這個勝利者可以讓他的治國理念得以施行,從而影響後世,就如他建立的同姓諸侯王制度,貫穿了整個郡縣社會,影響了兩千年帝王史,對於王朝穩定,後世制度的建立,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功勞,而項羽失敗了,後世基本就沒他什麼事了,單從這一點講,項羽就算無功。

    按當世講,項羽的功勞還是很大的。對於秦,一個虎狼之國,要想快速推翻她的統治,需要像項羽這樣的一個人,沒有他,亡秦不知還要多久,戰事也不知道要拖多久,甚至有失敗的可能,項羽瞬間反轉了局面,鼎定了勝局,減少了混亂的時間,實是百姓之福。

    治亂上,項羽有戰神之功,但是治世上,劉邦就又佔了主要功勞。劉邦起於微末,對於百姓的心思十分了解,知道與民休息的重要性,他能夠體恤民苦,儘量減少賦稅和力役,不輕易勞動民力,這一思想也被後代所繼承,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也為後世所推崇。

    當然,劉邦和項羽雖是帝王,也不是沒有過錯。先說項羽,他太過注重武功,殺伐太過,有過大規模坑殺秦俘的事,而且政治能力有限,意圖恢復齊桓公霸諸侯之局面,反倒讓秦亡之後的國家不能休息,進入到諸侯混戰的時代,重新燃起戰火,責任主要在項羽。

    劉邦也給我們留下了他放蕩不羈,不拘小節的小人混混形象,這一印象給後世留下了十分負面的影響。實際上說,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不能說你學會了劉邦的缺點,就能做成劉邦,或以劉邦有這樣的缺點而不改正自身,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劉邦的成功在於能容人任人,在於格局,而不是不拘小節。

    千古帝王功過,世人皆可評說,但對錯無從評定,誰也沒有資格評定,我們就當個世俗的評說者吧。

  • 8 # 如是史社

    先說項羽,首先他是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但他不是個武夫,而是個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

    秦末,章邯與王離帶領的四十萬秦軍主力,嚇得趙王歇不敢動彈。項羽以“破釜沉舟”的魄力和勇氣,帶領著部隊與他們展開決戰。楚軍在項羽的帶領下,個個以一當十,諸侯只敢做壁上觀而不敢出手救援。最後一連九戰,活捉王離,降了章邯。

    如果不是項羽以驚人的勇氣和戰力,迅速打垮秦軍主力,這幾十萬訓練有素的部隊給各路起義軍造成的傷亡,將是不可估量的。正是秦軍主力的消亡,極大的加快了秦國的滅亡和新王朝的誕生。黎民百姓少受幾年兵災,也是莫大功德。

    但是項羽的政治智慧不夠。這等不世之功後,他首先分封諸侯。當時,他們名義上還奉楚懷王之孫熊心為主(也叫楚懷王),但分封之另出項羽,名不正言不順。而且項羽完全根據喜好和親疏來決定分封名分的屬地,導致很多人這裡對他形態不滿,種下隱患。

    所以,項羽對結束秦朝亂世所立之功,不容抹殺。但霸王更適合做一位將軍和統帥,而不是帝王。

    再說劉邦。很多人真的不喜歡劉邦的“痞子氣”,“遊手好閒”、“無賴”這些詞都毫不吝嗇的給了他。帶兵常打敗戰,只會逃跑,不知怎麼就坐了天下。其實劉邦最大的好處就是搞的清楚自己是誰,認的清楚別人是誰。該奮進當仁不讓,該認慫絕不撐著。

    劉邦封了韓信做齊王,為了聯合彭越,漢初封了彭越做梁王。即使心裡一萬個不痛快,也是用他能夠看到全國的眼光和格局,先把天下改姓了劉再說。他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看到了整個事情發展的大方向,用身邊每個人的優勢,來為自己的終極目標服務。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劉邦是真正結束秦末亂世,給百姓以休養生息的那個人,每一個大王朝的開國皇帝的功勳,都是不容抹殺的。

    漢朝,在整個中國歷史,甚至整個世界歷史上,都有濃墨重彩的一筆。漢人、漢族、漢字、漢語,這些都奠定了我們兩千多年的民族和文化體系的建立。劉邦就是這樣一個朝代的開創者,誰敢說自己能做的比他更好呢?我是熱愛古代歷史的現代創業人如是。關注歷史,關注如是。

  • 9 # 鑑史馬後炮

    在筆者看來,在劉邦和項羽的功過問題上,劉邦功大於過,而項羽簡直就是個無功有過的時代反動者。評說這兩個人之功過,我們不妨把目光放高遠些,如果削離歷史淵源,僅著眼於楚漢之間數年戰爭,未免過於狹隘。楚漢之爭以至漢初,與其是說劉邦跟項羽和異姓諸候王爭天下,不如說是封建與統一的一次歷史大較量。

    歷史的法則總是先進的淘汰落後的。然自秦始皇盡滅六國完成華夏民族的大統一後,不過十二年,秦始皇死第二年,戍卒陳勝吳廣起義,自立為王,號“張楚”。陳勝起義迅速擴大,並分兵四處掠地,此時,六國之後趁勢而起,大一統的秦王朝土崩瓦解。

    滅秦之後,由於是多股起義勢力參與的,自然沒有人敢稱尊惹眾怒。既然是多股起義軍參與,耶麼各路頭領自然要封地。《史記》載:諸候之相王。相王,其實就是各位承認各自王的尊稱。其實在滅秦後分封諸候王的問題上,項羽只是個主持者,就像古時候殺豬時分豬肉的“宰”。“你出力多點,分你多些;他們出力少些,分他少些。”所封的都是六國之後和亡秦有功的人。楚懷王側得了個義帝的空名,項羽則以霸王自居,得地最多。

    從此次分封互王的結果來看,其實就是仿照東周以後的天下格局:天子僅有虛名,實權則在霸主的春秋模式。是一次徹底的反動復古之舉。

    都說,“先進戰勝落後,適應淘汰不適是歷史的規律”,然秦始皇建立起的大一統華夏帝國僅僅維持了十二年,因為失去了對反動勢力的打壓,又回到了春秋時期霸主稱雄的亂世。

    此時的劉邦因項羽把其改封在巴蜀、漢中,自有項羽的個人對劉邦不滿滿的憤恨。分封過後,原以為天下太平,不久,東邊的齊國叛亂重起,戰火再燃,項羽作為霸王自然效仿春秋霸主般,行征伐大權對齊國用兵。可此非春秋,各路諸候王之間爭利矛盾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引發相互征戰,局面再度動盪。

    此時劉邦也趁勢而出,先是平定關中,又出關,合諸候,攻破彭城。其目的就是與霸王項羽爭天下,而霸王眼裡的天下與劉邦眼裡的是不同的。項羽的天下就是以其霸主地位主導的春秋時期時的天下;而劉邦則是以秦朝時,以一個朝廷之力統治全國,廢除封建的天下。

    數百年來,人們的封建思想可謂根深蒂固,劉邦也意到這個問題。首先他的重臣向他討要齊王,之後跟他的親信也分別要了王的封號。迫於形勢與傳統,劉邦也不得不給。

    也就是說,那時人們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影響下,一下子廢除諸王實現中央集權是存在反叛風險的,至少在與論上處於下風。但封建制的千年頑疾不除,遲早還會生亂。

    劉邦採取了同姓分封的辦法,而下令“非劉氏而王天下共誅之”,其實就是一個既能應對與論又能暫緩封建制毒害的辦法。治病如抽絲,先抑制病情發展,才有足夠的時間除病根。歲月不饒人,劉邦只能做這一步。

    其實後來者在剷除封建政體上,採取了“分大國而治”“削藩策”“推恩令”這些策略,歷六十載,經文、景、武三代,才得以和平手段撒底結束封建頑疾。

  • 10 # 汐水柔情

    如何評價劉邦和項羽的功過,對於這個問題,先來了解一下項羽和劉邦: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從上述可以看出項羽是個打仗非常勇猛的將才,也是滅秦朝的主要人物,項羽結束了秦朝的暴政,對於天下百姓來說是功,但是後期棄人才而不用,有實施封王制,暴政,至百姓於水生火熱之中,就成為了項羽的過,失去天時,從而敗給劉邦,綜合上述項羽是將才而非治國之才。

    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從上述可以看出劉邦是個出色的指揮者,劉邦很會用人,韓信,蕭何,張良,陳平等,這也是劉邦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另外劉邦非常會治國,在劉邦治理下白銀安居樂業,脫離了秦朝和項羽的暴政。對中國文化起到了促進作用,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但是後期卻殺害功成,這可能是每個皇帝的特性吧,不希望臣的權利超過自己,所以等到天下平定,稱帝后開始殺功成,這是劉邦最大的過。

    綜合上述劉邦和項羽的功與過,各有所長,項羽滅了秦朝,劉邦滅了項羽,總體而言,劉邦對於中國歷史貢獻要遠比項羽多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購養老險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