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度文化

    魯迅和朱安沒有反目成仇。

    朱安是位善良的女性,她是魯迅母親魯瑞看中的兒媳婦,小腳、個婑,但賢惠。魯迅不喜歡朱安,他抗議過,但無果。後去日本留學以避婚事。期間,因為家裡出事並安慰母親,魯迅被一份"母病速歸"的信件召回。召回時,家裡已張燈結綵,魯迅和母親長談一夜,從命,但以淚洗面。

    以後的魯迅多以離家為主,與朱安並無感情,但以禮相待,期間也接母親和朱安同住,朱安心懷夫妻之情義,期望終有一日靠近魯迅,直到許廣平出現。但縱如此,朱安一直沒有離開魯家,服侍魯迅母親一世。

    魯迅去世時,朱安一穿孝服,送別魯迅。

    魯迅說,朱安是母親送他的禮物。

  • 2 # 啜飲人生

    作為魯迅先生的原配夫人,朱安在無愛無性的婚姻中度過了淒涼的一生,這是一個提起來就令人沉悶的話題。

    魯迅與朱安的結合是包辦婚姻,二人雖為夫妻,但魯迅對朱安沒有感情,形同陌路,正如魯迅對朋友說的:“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沒有愛的婚姻註定是擦不出情的火花,以至在新婚之夜朱安獨守空房,魯迅住書房,新婚第三天就遠赴日本,把朱安丟在老家整三年,作為禮物的朱安,並沒被受禮人魯迅不收或退還,只是把她當作了他母親的太太來供養,每當從外面買回點心來的時候,總是先讓他母親取食後再讓朱安挑,最後才拿回書房。”四周是廣大的空虛,還有死的寂靜,死於無愛的人們眼前的黑暗、我彷彿看到還聽得見一切苦悶和絕望的掙扎的聲音”從這也讓我們看出魯迅不曾忘記一個與他有著特殊關係的朱安的聲音。

    朱安是一個目不識丁,思想落後的小足女人,但極具中國傳統女人的溫順,善良。對魯迅的母親盡心盡力照顧,解決了魯迅的後顧之憂,對“小三”許廣平毫無怨恨,主動把魯迅的著作權轉讓給許廣平,善良地把周海嬰當自已的孩子,把自已的財產全部給了周海嬰,雖然到死也沒見過周海嬰,在朱安去世前一天,面對記者說:“周先生對我並不算壞,彼此間沒有爭吵,各有各的人生,我應該原諒他”。

    朱安是包辦婚姻的犧牲品,“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得儲存儲存我呀!”,41年守活寡,不被丈夫愛的幸酸生活讓她發出了最後的吶喊,也用盡了她一生的力氣,這個可憐的女人終於走完了她淒涼的一生,於1947年6月29日凌晨去世,臨終前,希望死後葬在魯迅之旁。

  • 3 # 北國有四季

    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待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的。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

    這是魯迅先生的原配朱安女士,在得知魯迅與許廣平同居後,說出的一翻話,此時,我們已無法重現當時的情形,但那句我沒有了力氣,卻讓我們感到朱安女士巨大的悲痛和深深的無奈,當然,還有絕望,回眸她與魯迅的關係,我不敢用愛情這個字眼,甚至我不敢用男女關係這個詞,他們名為夫妻,實為陌路,這段沒有任何情感的婚姻,卻又掙不得,解不開,至少對於朱安女士是這樣的。

    於是她愛的卑微,卑微的想俯下身子,好好的服待名義上的丈夫,以換取丈夫哪怕一丁點的眷顧,只可惜,魯迅先生的眼裡沒有朱安,只有他的學生許廣平。

    面對著丈夫的選擇,這位包著小腳,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周家媳婦,卻將中華民族最大的仁義演繹的淋漓盡致,她在她並不長的生命裡。始終像個保姆般照看婆婆,操持家裡,甚至將魯迅與許廣平的孩子周海嬰當成自己的兒子,這需要多大的胸懷才能做到的包容。這也是眾多與朱安有同等經歷,中國女人的宿命。

    反觀魯迅先生,我不否認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的旗手地位,但在對待朱安的問題上,他過於冷酷,冷到骨子裡讓人發抖。與他那些充滿人性光輝的文字相比,這就是人性中的複雜吧。

    最後,說到魯迅先生是否與朱安女士反目,至少我認為朱安是不會的,或許,朱安心中有失望,有怨恨,但絕不會反目,因為魯迅,是他唯一的男人,一生的男人。

  • 4 # 太嗯了

    魯迅雖然是先進思想的領導者,但是魯迅也沒有逃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魯迅遵從母親的安排和朱安結婚,朱安是魯迅的原配。雖然魯迅和朱安結了婚,但是魯迅一輩子都沒有和朱安同房。朱安是魯迅的三無原配,無愛、無性、無後代!

    朱安的一輩子可以說是逆來順受,不管魯迅回家與不回家朱安都扮演好了一個妻子的角色。因為舊時代的舊風氣,害苦了魯迅,更害苦了朱安。朱安如果要恨,也只能恨自己生在了那個舊時代。

    朱安長相普通,幾乎不識字,這和魯迅這個大文豪根本是不相配的,但是魯迅的母親做主將朱安許配給了魯迅,魯迅為了孝順母親和朱安結為夫妻。

    魯迅日後認識了許廣平之後就幾乎不回家了,但是魯迅一直沒有和朱安離婚,而是一直給朱安貼補家用供朱安生活。一直到魯迅娶了許廣平,朱安也沒有任何的不滿。在許廣平懷孕的時候朱安還主動負責伺候,朱安主動扮演了一個保姆的角色。

    一直到魯迅死後,朱安才講出一句話:“你們說魯迅的遺物要儲存,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要儲存我啊!”

    在朱安看來自己是魯迅的一件物品,一個遺物,一生中朱安沒有得到過魯迅的愛,不過她無怨無悔。朱安的這句話也讓很多人都可憐她。不過全都只能怪舊時代的舊風俗

  • 5 # 橘子不業專

    是否有愛還是有恨,那就得慢慢的從他們的糾葛說起:

    沒有人,能為你自己的痴情買單,唯獨你自己。

    她是孤芳自賞的默劇,

    還是孤獨終老的悲劇?

    一生苦守,

    卻在歲月盡頭發現,

    自己本就是在瞭望,

    另一個不相干的命運。

    1902年,古道長亭,一個清瘦冷淡的少年對一個女子說:“你叫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

    這個女子把這句話暗暗記在心裡。

    4年後,少年和女子成婚。女子賢惠,照顧了少年一輩子;但少年孤傲,辜負了女子此一生。

    這個少年,便是魯迅;而這個女子,便是魯迅真正意義上的原配夫人,朱安。

    魯迅思想前衛,又是一個讀書人,自然嚮往的是自由戀愛,找一個自己真心相愛,有共同語言的人共度餘生。朱安家就是普通的人家,對於女兒就是嫁個好人家,伺候好夫家人,所以打小朱安會縫紉、會做活兒、會下地,但唯獨不識字,沒文化。

    當時的魯迅卻是在日本被母親以“病重”為理由,騙回老家完婚。

    魯迅對她極其厭惡,結婚當天,他就磨蹭在母親房間裡,不想回去睡覺。後來,他乾脆整天整天地躺在書房裡看書,對朱安不聞不問。第三天,魯迅就藉口“不能荒廢學業”離家去了日本。

    這一走,就是5年。

    朱安安安心心地在周家待了五年,照顧父老,維持家庭,她覺得憑藉自己的努力和體貼,打理家產,一定能讓魯迅回心轉意。但令她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是,從1906年嫁給魯迅,到1947年她去世,她竟會活活守了41年的寡。

    一輩子獨自一人,一輩子無性無愛。

    一輩子待在一個人身邊,但從未得到過他的心。

    1923年夏天,魯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反目成仇,魯迅決定搬家。

    他曾問過朱安選擇回紹興老家還是繼續跟著他搬家,朱安選擇隨他一起,也許她也知道,這大概是自己最後一次挽救婚姻的機會。

    然而,悲劇總是會重複上演,這一次並沒有什麼改變,主持家務的朱安每天只能和魯迅有少得可憐的三句日常對話:

    “這是今天的支出。”

    “這是今天購買的物品。”

    “嗯。”

    此外,魯迅儘可能不和朱安出現在同一個場所,就連洗衣服,魯迅也是先把髒衣服放在一個地方,然後再由朱安去取,洗好之後,再放回原處,魯迅去拿。魯迅把與朱安的接觸降到最低。

    可是許廣平的出現,卻讓她甚至是魯迅自己,突然明白,原來一心為國的大文豪魯迅,竟然也是識得愛情的普通男人。

    那一封封甜蜜的書信,臥病在床的魯迅臉上慢慢綻開的溫柔笑容,還有最後昭然若揭的戀情、堂而皇之的宣佈,甚至是很快周海嬰的出世,所有的一切擊潰了朱安心中苟延殘喘的最後一簇火光。

    終於,朱安和魯迅的荒漠式婚姻走到了盡頭。

    這一下,連平日裡頗為照顧自己的周老太太似乎也對自己冷淡了下來。朱安此刻的心境可想而知。

    當時房東的妹妹俞芳問她日後打算怎麼辦。朱安淒涼地說:“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的——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兒一點兒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

    也許你會覺得魯迅竟刻薄無情至此,娶了人家,卻讓人家收一世孤寂。

    其實魯迅不是沒有想過離婚,只是在那個年代,按照紹興的習俗,一個嫁過去的女人被休回家,是一種莫大的恥辱,歧視、責罵都會讓朱安難以招架,所以朱安不想走,魯迅也不忍休,他們就這樣,有名無實地度過此一生。

    1936年,魯迅去世。守了30年活寡的朱安,此刻,終於要開始真正的守寡了。

    魯迅在生命的最後時期,寫下散文《死》,給親人留下了七條遺囑。

    他在第四條中寫道: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但,沒有人可以忘記,沒有人能夠逃脫。

    因為魯迅而被世人記得的朱安,也成為這其中不能逃脫的存在。

    魯迅去世後,許多人慕名前來尋找朱安,希望從她手上買走魯迅生前的手稿,來的人多了,就漸漸流傳出,朱安要將出賣魯迅遺物,換取生活支援的流言。

    於是,就有意氣風發的學生慷慨激昂的找到她家裡,當面指責她:

    “您是舊時代的人,沒有文化,不懂先生作品的價值……”

    朱安卻淡淡的說:

    “你們只說先生的遺物要儲存,我也是魯迅的遺物,誰來保護我呢?”

    朱安臨死前唯一的願望就是葬在魯迅身邊,生前不能常相伴,死後總能長相守了吧,但許廣平並沒有滿足這一要求,而是簡單的將她葬在了保福寺,連個墓碑都沒有。

    朱安的婚姻無疑是一個悲劇,但釀就這個悲劇的是誰?

    是魯迅?不,他也是這個悲劇的承受者,他被迫和一個自己完全不愛的女人結婚,生活在同一片屋簷下。是自己?不,她也想愛上一個男人,她也想過正常女人的一生,有性有愛,有自己的孩子。如果非要追溯,我想,是造化弄人,是那個風雲激盪的時代,讓一個徹頭徹尾的封建女人嫁給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反封建男人,真是莫名其妙。但,這又是他們無法抗拒的。

    無性無愛41年,我忍你,只因為我愛你,可能這就是最後的答案吧!

  • 6 # 唯一的喬喬

    他們不是反目成仇,而是形同陌路。

    在那個年代,婚姻都是父母做主,就連魯迅這樣的大文豪也不能例外。

    魯母在給兒子魯迅選妻子的時候,魯迅並不知情,他當時應該是在外地上學。魯母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兒媳的,她更看重的是這個兒媳的性格怎麼樣,能不能打理了家務,甚至會不會聽自己的話,而不是考慮她適不適合自己的兒子,他們之間會不會有共同語言等等。

    當魯迅知道後,他也反對過,可是魯母已經去過朱安家裡“請庚”了(就是訂婚的意思),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如果朱安被退婚,她就無處可去,而且她也沒有謀生的技能,這就等於把她逼上了死路。這事是魯母定的,現在要讓她出爾反爾,她也不樂意啊。

    而魯迅又是個孝子,他不忍心讓母親為難,而朱安家裡也不同意退婚。魯迅提出讓朱安“放足”,但朱家人並不同意。後來,魯母以自己病危為由,將在日本求學的魯迅騙回了家,和朱安完婚。

    可就算再怎麼樣,她也應該稍微照顧一下兒子的心理吧,看了朱安的照片,有點同情魯迅了。

    婚後第三天,魯迅就去了日本,他曾說過∶“她(朱安)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他們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一場被綁架的、錯位的婚姻,我們試著想一下,一個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舊中國纏腳婦女,一個是學富五車留過洋的新時代青年,他們在一起說什麼呢?如果朱安能長得稍微好看一點,我想魯迅也不至於結婚三天就逃走吧?

    從資料上來看,結婚當天魯迅非常配合,連魯母都感到驚訝。可是在朱安下轎之後,首先露出了一雙三寸金蓮,再往上一看,一個面黃肌瘦的矮小女人,只一眼,魯迅的心就涼涼了。說明他當時是準備接受母親的安排的,畢竟那時他還沒有認識許廣平,奈何現實太殘酷。

    當時很多文人都不滿意父母的包辦婚姻,像胡適和江冬秀,徐志摩和張幼儀,他們雖然反對,但並沒有像魯迅一樣決絕,那是因為他們的妻子還算漂亮。

    儘管如此,朱安也一直跟隨著魯迅,因為她只能依靠自己的丈夫。孤獨的朱安也想過生個孩子,可魯迅根本就沒給她機會,他連一句話也不願跟朱安說。

    如果說朱安是不幸的,那魯迅也是舊制度下的犧牲品。他想退婚不能退,怕退了朱安會流落街頭飢寒交迫而死,只能娶回來養著。這樣說來,他也是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

    魯迅死後,許廣平負責了朱安的生活費。她們之間能和平相處,沒有撕逼,是因為她們都是善良的人。朱安曾說過,“大先生的兒子就是她的兒子。”說明她已經從心底接受了現實,也接受了魯迅和許廣平的兒子。

    眾生平等,在感情面前,偉人和普通人一樣,都會有自己的喜好,都想找一個懂自己的紅顏知己。他們誰都沒有錯,錯的是那個時代的舊制度。

  • 7 # 王二講史

    我覺得也並不存在是反目成仇吧,在這場不成功的包辦婚姻裡,魯迅確實太殘忍了,而朱安是那種典型的逆來順受封建女性,碰見魯迅對她而言著實很不幸。

    當一個沒落封建社會培養的“乖乖女”碰上“異類”新青年,對兩個人來說都是悲劇

    1901年,素未謀面的魯迅和朱安在雙方父母的包辦下訂婚了,朱安來自一個小商人家庭,魯迅則是沒落的舊地主,在講究門當戶對的封建禮教社會,這對新人看上去十分般配,算是天作之合。

    1906年,這場被魯迅拖了6年的訂婚終於拗不過父母的安排,最終把兩個截然不同而且是絕對不可調和的男女強行放在了一起。

    眾所周知,魯迅是一點也不喜歡朱安的,甚至從未從心理上接納這位原配。當然這並不壞朱安,朱安知書達禮,聽話乖巧,深得周母的喜愛(魯迅原名周樹人),即便談不上是大家閨秀,但也是典型的封建禮教所塑造的標準舊女性。

    但魯迅17歲離開三味書屋,進入了新式學校——江南水師學堂,後於1901留學日本,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的接觸到新文化,新科學,新思想,越來越厭恨“吃人”的封建禮教,並且最終於舊社會決裂。這也就意味著他不可能愛上朱安這種傳統舊社會下的女性。他喜歡什麼?他喜歡的是追求自由平等,解放思想,接受新式教育的女性,於是當符合這些條件的許廣平出現在魯迅面前時,他們很快陷入了熱戀。

    但不得不說這對朱安來說是天大的不公平,因為她並沒有任何錯誤,在時代鉅變的那一刻,她一個弱女子又能改變什麼呢?她只能盡力去討好魯迅,討好實際上並沒有和她有過一天夫妻生活的“丈夫”。魯迅喜歡“天足”的女性,於是她拼命的往鞋裡塞棉花,結果剛下花轎就鬧出了笑話,反倒使魯迅更討厭她了。結婚的當天晚上,還沒有同居的夫妻就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分居,這對一個並沒有任何過錯的女人來說是天大的不幸,這裡不得不說魯迅對她太殘忍了。

    但我們又能苛責魯迅什麼呢?說他殘忍?說他就不該娶朱安?可是對於一個被休掉的封建女性來說,這一種打擊不也是致命的嗎?責怪周母多事?但這樣的包辦婚姻在當時豈止百件千件?

    魯迅和朱安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朱安不可能理解丈夫“橫眉冷對千夫指”,不可能理解丈夫為什麼要罵舊社會“吃人”,不可能理解祥林嫂為什麼死了,不可能理解孔乙己說“讀書人的事怎麼叫偷”;而魯迅也不可能做一個死讀四書五經,低頭研習八股的老學究。這樣的一對男女被命運安排在一起註定是悲劇,在這場失敗的婚姻裡,沒有誰承受的傷害比誰少幾分,他們也沒有反目成仇。

  • 8 # 小油瓶侃歷史

    沒有反目,只是兩個人互不理解,最後放棄心裡對對方的期望。

    朱安一直按照舊社會女子的習慣,做出了一世的犧牲。最多心曾是有些怨的,她曾向外人訴苦:“老太太嫌我沒兒子,大先生終年不同我說話,怎麼會有兒子呢?”但在臨去世前說:“先生對我並不算壞,彼此間沒有爭吵,各有各的人生,我該原諒他。”

    但是魯迅先生也沒有做錯什麼,不愛她堅決不碰她,供她衣食無憂,任她來去自由,甚至魯迅曾給過朱安機會,讓她作為周家義女出嫁,但朱安都固執的拒絕了。

    魯迅作為新舊交替的一代人,新舊兩套價值體系同時影響了他的行為,所以在母親為他選妻子時,作為兒子,聽從了母親的安排,使自己的婚姻因襲了傳統的老路,同時他希望自己妻子至少能達到心裡最基本的要求,在議親期間,曾做過妥協:

    1899年,兩人議親,魯迅18歲,朱安21歲。

    1906年,魯迅聽聞母親病重,被騙回國,與朱安完婚,此時魯迅25歲,朱安28歲。

    其中7年時間,魯迅曾寫信給家裡,要娶朱安姑娘,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要放腳,二要進學堂。想改造自己的未婚妻成為一個新女性。這對封建意識強烈的朱安家庭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替朱安回了兩個答覆:一腳放不了,二進學堂不可能。朱安自己沒有反抗精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一直順從著家裡意思。並且,還想在婚禮上試圖欺騙魯迅

    轎子來了,從轎簾的下方先是伸出一隻中等大小的“腳”,這支“腳”試探著踩向地面,然而轎子過高,一時沒有踩在地面上,繡花鞋掉了,一隻真正的裹得很小的腳露了出來。原來,朱安聽說他的新郎喜歡大腳,因此穿了雙大鞋,在裡面塞了很多棉花,本想討新郎歡心,沒想到剛上場就敗露了。

    在長輩眼中完美的婚姻,在魯迅眼中很是不美,完婚第三天,從家中出走,返回了日本。

    五四之後,風氣漸開,很多飽受舊式婚姻煎熬的人,掙脫束縛,開始了新生活。魯迅最終還是難以跨出這一步。按紹興習俗,一個嫁出去的女人被退回孃家,就是被“休”了,家裡外界的輿論會使她處於極為難看境地,有些性格軟弱的女人甚至會因此自殺。魯迅顯然不忍讓朱安進入這樣的境地。在《隨感錄四十》中,他談到自己這一代人的婚姻:

    在女性一方面,本來也沒有罪,現在是做了舊習慣的犧牲。我們既然自覺著人類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們少的老的罪,又不能責備異性,也只好陪著,做一世的犧牲,完結了四千年的舊賬。

    魯迅和朱安的婚姻,是新舊兩套價值觀碰撞的悲劇,魯迅曾努力讓朱安做出一點改變,逐步學習從而與自己多一些共同語言,可惜朱安可以對魯迅各種包容,各種隱忍,甚至可以對許廣平和周海嬰都能喜愛,偏偏不能像魯迅希望的那樣,用向新女性轉變的方式來努力,所以,他們雖然住在同一屋簷下,卻形同陌路。誰也無法理解誰。

  • 9 # 心理諮詢師林紅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你弱不代表你有理。

    看似悲劇的朱安才是最貪心的人。

    在那個年代,自由戀愛剛被人們普遍接受。魯迅,許廣平為了先進的知識努力學習。學習是很辛苦的。至少許廣平願意努力擺脫舊社會思想奮鬥,而且用雙手掙錢。

    因為她努力才得到了魯迅的尊重和愛。

    而朱安,給了她機會學習,給了她機會放腳,給了她機會找新的人生,給了她工作。

    可她一句,封建禮教就什麼也不做。真的是封建禮教的束縛嗎?不,那個時代,女學生是非常吃香的。一句封建禮教就能掩飾不努力的懶惰本性嗎?不考大學,認個字總可以吧。我就呵呵了。

    她唯一的努力大概就是喪失尊嚴的討好。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

    這樣的人,卻苛求魯迅愛她。卻渴望得到只有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的人才能享受的愛情。

    憑什麼?就像你爸是校長,走關係讓你保研。教授教你,但是你什麼都不學,還佔著名額。

    別說封建禮教了。就是不在民國。朱安也得不到愛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崇禎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樹”,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