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楓希

    中國詩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詩所具有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

    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 2 # 銀號角樂團阿東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其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現象來高度集中的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

    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

    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那麼什麼樣的文字叫詩?什麼樣的文字不是詩?

    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有心象和物象的文字總和叫詩。即:心象+物象=詩;反之,沒有心象或沒有物象的文字都不是詩。

  • 3 # 梧桐樹邊羽

    詩的起源

    一直以來,我們在課堂上了解到的詩的起源是勞動號子。

    但真的如此嗎?

    詩歌的起源其實一直沒有定論,勞動起源說只是幾種說法中的一種。有很多種關於詩歌起源的說法。比較流行的是娛樂說,宗教說,勞動說。

    望文生義,娛樂說——人們基於遊戲娛樂時抒發個人感情的需要,產生了詩。宗教說——是說人們在祭祀神靈宗廟的時候,為了表達莊嚴和敬意,於是就有了詩。而勞動說——人們在勞動的時候,偶爾喊出一些勞動號子,這就是詩的起源。

    但是這幾種說法都只是在詩歌功用上的反推,到底是詩在前,娛樂、宗教、勞動在後,還是因為娛樂、宗教、勞動產生了詩,都只是猜測。

    勞動號子詩源說是我們的普遍教育,個人以為並不靠譜。因為就算我們有節奏地喊一萬年的口號,也未必能稱之為詩。詩是韻文,同時,詩是感情的載體。勞動號子和詩歌中間缺乏的是露西和神之間的靈光一點。

    個人觀點,詩就是為了抒發感情而產生的,而娛樂、宗教、勞動都是有抒發感情方面的需求的。當然了,這個說法有點圓滑,但未必不正確。

    人在什麼時候會產生感情?工作、休息的時候,也就是勞動和娛樂的時候,而宗教儀式時候則是另外一種感情需求,需要表達尊重、神往的感覺。勞動的時候需要激情,娛樂的時候需要快樂,祭祀的時候需要莊嚴,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需要哀怨,各種各樣的感情激發了詩歌的創作,所以詩也是五光十色,感情豐沛的作品。

    而要將充滿感情的文字進行押韻和節奏感的修飾,即便是口頭作品,沒有充足的時間是不夠的,要是一天到晚打獵、勞作,到家就往地上一躺,誰還會有閒心去修改這些口頭作品,讓它們變成詩歌?

    所以,詩是在閒暇的時候產生的。

    什麼樣的文字是詩?

    談詩的起源好像不談《詩經》就是不正確的。

    其實《詩經》是很成熟的詩歌作品,只有不怎麼了解的人才會把它認為是中華詩歌的源頭。《詩經》是在民間詩歌收集後,經過採集人員的整理,再經過中央大學問家,音樂家(當時的“太師”)進行整理、修改、修飾之後的作品。

    清代的沈德潛寫了本《古詩源》,收錄了《詩經》之前的詩。它的收錄是依據古代典籍來選的,比如《尚書》、《春秋》,他整理了這些典籍裡提到的堯舜禹時代有什麼詩。

    我們通讀下來,會發現和後代詩歌,甚至《詩經》都有不一樣的味道。

    這裡來看一首可能是最早的詩《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這首詩呢,是寫一個人為長輩守墓,為了防止野獸破壞,他就在墓地旁邊就地取材,製作弓、泥丸,用來驅趕野獸。斷竹,續竹。這說的是製作的工藝和過程;飛土,逐宍,這說的是用工具驅趕野獸的過程。“宍”,就是“肉”,古體字。

    野獸沒來的時候,守墓人還是閒暇的,在斷竹、續竹的時候,隨口哼哼出來這幾個字,被人聽到,記下,整理出來了,就是最早的詩了。

    越是簡單,我們越能看清楚詩的本質。

    雖然只有八個字,但是節奏感是很強的,而且“竹”字和“宍”也押韻。

    看,詩最早的要求不是平仄,不是格律,也不是各種五花八門的修辭手法,也沒有所謂的“詩家語”的表達方式。

    就兩點:節奏感和押韻,其實就是“韻律”。

    這就是詩的最根本的特徵。

    發展到近代,出現不遵守平仄的現代詩,完全剝離了兩千年來附著在詩上面的格式要求,還原到最原本的表達感情的需求。所以,現代詩可以說是沒有規則,或者說突破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所有規則。

    但是,同樣不能離開“韻律”二字。

    有韻律的文字,如果感情不到位,那只是垃圾詩罷了,但垃圾詩也是詩。

    沒有節奏感和適當押韻的文字,哪怕感情再豐富,也不能算詩了。

  • 4 # 大晟府小書僮

    一.詩的起源

    詩的起源,離開不音樂和舞蹈。在原始時期,文學、跳舞和音樂,是三位一體的,與民族生活有直接關係。《禮記.檀弓》雲:

    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斯舞。

    又《詩.大序》雲: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之也。

    這兩段話的意思大致相同,意思是說,當人有情緒的時候,會透過語言表達出來;當語言不足以表達,則會透過強烈的嘆詠來表達;當嘆詠仍然不足以表達感情,則透過放聲歌唱來表達;當歌唱也不足表達感情,就會透過跳舞來表達。

    這些唱歌跳舞,可以是生活勞動中的感情抒發,也可以是祭祀、慶典、宴會等場合的表演,也就是說,詩來自於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這兩段文字描述了詩歌跟音樂、跳舞的關係。

    舞蹈,是有韻律的姿勢;音樂,是有韻律的聲音;而詩,則是有韻律的語言,就是歌詞。

    嚴格來說,入樂的歌詞不能稱之詩,只能稱為歌,脫離了樂曲的歌詞,才叫做詩。詩和歌統稱為詩歌。像《詩經》是用來配合樂曲演唱的,為詩歌。這也說明了詩和歌的密切關係。

    最早有記載的詩歌,來自《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中所載《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宍”是古肉字,指飛禽走獸。全詩僅八個字,生動地描繪了用竹子製造一把弓箭去打獵的過程。雖然文字極簡單,卻已經有了詩的要素:押韻,文字高度凝鍊。

    經過夏、商、週三代發展演變,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誕生。其後,詩的發展可以簡約總結為:詩經—楚辭—漢樂府詩—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新詩。

    二.什麼樣的文字叫詩,什麼樣的文字不是詩?

    詩是語言藝術,其特點是文字高度凝鍊,形象集中,飽含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語言有音樂之美,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詩在形式方面最大的特點,是每一句分行排列,節奏感強,而散文小說均是成段排列。

    因此,不符合上述語言特點的文字,可以認為不是詩。例如小說散文,沒有韻律,也沒有詩的節奏形式,就不是詩。

    假如文字具有詩的形式(例如分行、押韻、每句字數相等),卻俚俗平淡,全沒有詩的魅力,算不算詩呢?我認為仍然算是詩,但最多算是劣詩、打油詩。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很多現代詩,離詩的藝術特點越來越遠,語言平庸,不夠精煉,更缺乏詩的韻律,就好像簡單地將一篇散文每一句末按下回車分行寫成,已經失去詩的優點。這種文字算不算詩呢?這是一個爭議較大的問題。支持者認為詩不應守著舊一套,需要大膽創新,應該支援這一類另類的“詩”;批評者則認為創新不是抹殺優秀傳統的藉口,詩獨特的文學藝術魅力需要保留併發揚光大。由於這一“另類”的詩,在當前中國詩歌界大量存在,而且有一定影響力,而文學評論對此類文字並沒有準確嚴格的區分,因此這一類文字是否算是詩,則只能見仁見智了。筆者認為,這種文字,徒有詩的外表(分行),但離詩的文學特點很遠,閱讀這些文字,並沒有詩的美感,因此,將其稱為詩,算是對詩的一種褻瀆吧。

  • 5 # 濟源高魁

    詩是透過古人在娛樂,宗教活動種中產生的,那時的詩是詩的發源和坯胎,人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改進就成了詩。近代人和現代人對詩的要求更高,要求韻律意境哲理,美感,節奏等,都有好修練才叫詩。以前原始的詩怎:麼能和

    近代人和現代人的詩相提並論呢?!

  • 6 # 乙天噴繪

    只喜歡古體詩,不過潤之以後基本沒有傳世作品,現代新體詩都不知道是什麼狗屁了,詩應該是技術活,不是一時興起的感嘆拿來作為詩

  • 7 # 白雲3498

    詩起源與文字形成形不成的時代,古時候人們一起勞動生活,有些重體力的活相互鼓勁的發力聲音,漫長的勞動生活中逐漸形成了夯歌。

    有了文字記載,由淺入深的演變而來。

    詩有一千種寫法,各有千秋。

    自從格律詩形成,文人學識們追逐時尚,除平仄而餘之非。

    寫格律詩就是格律詩,歷史上格律詩輝煌,後人一般不能至及。

    寫好了格律詩行數短,單行字少,讀之又順口。

    詩風是不是停留在謀種詩體上面停止不動,.過上幾百年上千年就往向推動,每前進一步都千萬探索,艱辛無比

    長期以來,文風總是以優為先。

    新詩出現,說明詩文化又進入一種文體之中,墨客們大膽執行、所向而邁進。

    由於新詩體自由些又有的人們拿散文體充詩,寫的似乎超出了詩的國度。

    那些詩是詩?那些詩是不是詩?謀一個學者不能說得清楚,是詩文化過度的時代所決定的。

  • 8 # 窮光旦

    詩的來源,應該是在古時人們的生存過程中,聽到孩子的哭聲,鳥叫聲,比與人的對話聲有節拍,有動感,於是人們就用語言來摸仿這些聲音,形成了歌,由於語言句長的太長,短的太短,他們根據唱時發現的問題釆取了措施,把每句的字變成相等的字數更好唱一點,於是對句進行改造就形成了詩。

    詩,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裝飾,是用來欣賞的,搭配好文字就是最好的裝飾,如果直白的語言不經過裝飾,至少,欣賞價值不高,如果好的意境加好的裝飾,就是精品。

    當然,詩和文字本身沒有決定自己好壞的能力,是由有話語權的人決定的,有本事的定向就高,沒本事的定向就低。

  • 9 # 老街味道

    前言

    詩的起源大多認為是遠古之人在勞動時發出的聲音。至於什麼樣的文字叫做詩,就不太好說了。現代詩越來越隨意,好像隨便斷句就是詩,甚至不押韻都是詩。

    但是舊體詩不是這樣,特點還是很明顯的。

    一、最早的詩歌

    1、《斷竹》黃歌 古代的孝子之歌

    東漢學者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記載了勾踐暗中謀劃攻打吳國的故事,勾踐請了兩個世外高人,一個是劍術大師“越女”,金庸 《越女劍》之名出於此處。另一個是弓箭專家陳音,陳音給勾踐講了弓弩的發展歷程: 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出自古之孝子。

    音曰:“古者人民樸質,飢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宍’之謂也。於是神農皇帝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

    陳音說孝子擔心父母死後被鳥獸吃掉,所以“斷竹、續竹”做了彈弓,用彈丸驅逐鳥獸。後人根據彈弓做了弓箭, 又有人改良做了威力更大的弩。

    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民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意思是:砍下竹子做成彈弓,射出彈丸,驅逐鳥獸。宍通“肉”。

    清乾隆41年《新鄭縣誌·藝文志》記載:“歌曰:劉勰《文心雕龍》雲:黃歌《斷竹》,質之至也。又曰:《斷竹》黃歌乃二言之始。注:黃,黃帝也。”

    古人認為這是黃帝時代的歌謠,但是不知道是否真有確鑿的證據, 從內容來看,應該是比較原始的獵歌。

    2、《擊壤歌》

    還有一首據說是遠古先民的歌謠, 清朝的沈德潛在《古詩源》註釋說:"帝堯以前,近於荒渺。雖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偽撰,其事近誣。故以《擊壤歌》為始。"

    東漢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太陽出來去耕田,太陽落山就休息。鑿井可以有水喝,種出莊稼不會餓。

    3、《南風歌》

    《南風歌》也是遠古的歌謠,相傳是虞舜時的民歌。

    陟彼三山兮商嶽嵯峨, 天降五老兮迎我來歌。 有黃龍兮自出於河, 負書圖兮委蛇羅沙。南風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 ,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

    據說虞舜看到了勞動者們工作室的場景,高興的唱了這首歌:南風清涼陣陣吹啊,可以解除萬民的愁苦啊。南風適時緩緩吹啊,可以豐富萬民的財物啊!

    《禮記·樂記》記載:“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司馬遷《史記·樂書》記載:“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從詩歌的內容來看,擊壤歌和南風歌裡的勞動人民似乎都生活在快樂美好的時代,就像老子所描述描述"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無爭無為的世界。

    二、 什麼樣的文字叫詩,什麼樣的文字不是詩?

    現代詩就不說了,舊體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押韻。例如 《斷竹》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這種遠古的歌謠在當時就押韻。隋朝人制訂韻書的時候,當時人的語音和遠古的語音還是挺接近的。《斷竹》歌 竟然還符合平水韻的【入聲一屋】。

    從最短小的五絕來看,至少也要2、4句押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所以不押韻的就不能稱之為詩了。

    結束語

    詩歌的起源其實有多種說法,有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或者祭祀頌詞等, 很多民歌就是最質樸的詩。

    現代詩真是百花齊放了,所以爭執也多。老街很少寫現代詩,不做評價。不過我覺得很多歌曲裡的詞就是不錯的詩篇。例如《水中花》、《同桌的你》等。

  • 10 # 知易散人

    簡單來說,詩者歌也。民國以前,文均無標點符號,私塾、公學之教書先生,均以唱讀法,加句子停頓,(相當於現今之標點符號作用),搖頭晃腦,來教導學子理解文章。而最能抑揚頓挫,鏗鏘抒懷者,當為詩詞歌賦也。所以,詩者,必意境優美,必押韻,必數平仄。以七律為例,第三對句子,必定對仗公整如對聯,發燒友們,試試看吧!但千萬千萬不要“無病呻吟”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爭後的戰利品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