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戲曲紅歌
-
2 # 一顆牛星劃過
個人認為,過大於功,勉強維持住了大唐的上升勢頭。
拋開性別,只看治國。軍事方面,武則天一塌糊塗,屠殺良將,任用族人,高宗留下的大唐版本在武則天手上丟失近半,這是武則天最大的過,沒得洗。
朝廷方面,重用酷吏,男寵,朝廷上烏煙瘴氣,甚至於想傳位於武家人,最後引起朝野眾怒。
其他比如摧毀均田制,府兵制,屠殺李家人,武則天甚至募兵都得靠兒子李家的旗號。。
總結就是,武則天手段很硬,治國太平庸,的虧大唐基礎夠好,若加上性別,比武則天優秀的女政治家更是比比皆是。沒辦法,誰讓人家是唯一女皇帝,總得吹一吹。
-
3 # 小怪軟體管家
大家好,這裡是小青春,一個熱愛歷史的小青年!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真正意義上的女皇帝,關於她的功過,歷代評價不一,而武則天也明白這一點,所以留下無字碑,評價任由後代歷史人物評說!由此也可見這位女皇帝的心胸!
我們在這裡列舉一下他的功過:
功:1、打擊門閥,扶持庶族。大唐的建立,離不開隴西集團的支援,但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後,隴西貴族勢力越發強大,幾乎達到了壟斷朝政的地步,武則天敏銳的感覺到了這一點,併力主打擊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隴西集團,並透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其中搜羅更多人才,擴大統治基礎,這其中不乏國之棟樑,例如姚崇、宋璟、婁師德、狄仁傑等。
2、任用酷吏,懲治貪官。武則天任用酷吏雖然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打擊異己力量、鞏固統治,但這些人卻在整頓吏治、懲戒貪汙方面也發揮了極大作用!
3、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早在武則天稱“天后”時,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議“勸農桑,薄賦役”,這一政策在她主政期間也得到了貫徹落實。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安定,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均有發展!
過:1、軍事方面,藩鎮崛起。雖然藩鎮的崛起發生在唐玄宗時期,但隱患卻從武則天時期便開始埋下。武則天在稱帝前後,殺了一大批能征慣戰的名將,均田制也於這一時期開始逐步瓦解,這使得府兵開始持續減少,不僅造成了國家防禦力量較弱,導致了一系列對外戰爭的勢力,唐高宗辛苦經營的安北、安西全部放棄。同樣使得朝廷不得不開始透過募兵制補充兵力不足的現象,這在客觀上促成了藩鎮的形成和崛起。
2、開啟亂政之風。武則天雖然最終還政於李氏,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武則天所導致的朝政混亂和女子亂政現象,對唐朝統治造成了致命影響!這也是後世統治者痛斥她額最重要的原因!
總體來說,武則天還是功大於過的,畢竟她也是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偉大人物!
-
4 # 史道驛站x
對武則天的無字碑,一直是後人爭論的話題,也一直是歷史留給後人的謎團,有人說是她的功績無法用文字表述,也有學者認為是不好給她評價,更有人覺得對武則天的功績無話可說,我個人倒覺得是在武則天去世後,她的兒子不知怎樣去評價她,因為怎麼評價都不合適,所以還是讓歷史來評判!
武則天(624年~705年),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父親為荊州都督武士彠,14歲進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賜號武媚,所以後人稱之為武媚娘,在唐太宗時期表現一般,就算馴服獅子驄一事,也是武則天本人晚年時自己說的,史料並沒有記載,有編故事之嫌。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武則天到感業寺為尼,按說她就此在青燈古佛中度過此生。
可在公元650年,武則天的救星李治,在得到王皇后的許可後,把武則天接回宮中,本打算用武則天來對付情敵蕭淑妃,沒想到這次是真正的引狼入室,武則天不但幹掉了蕭淑妃,把王皇后也幹掉了,武則天成了皇后。武則天掐死自己的女兒安定思公主,嫁禍於王皇后,成功上位。隨後武則天幫李治處理朝政,正因為這些經歷讓武則天越來越迷戀權力。後用卑鄙手段處死自己的兒子李弘、李賢。
公元683年,李治去世,李顯繼位,因想重用皇后之父韋玄貞,武則天以此為由,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公元690年,武則天代唐登基,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此時武則天已經67歲,她終於在自己的努力下登上了泰山之巔,君臨天下。
武則天本想立武氏後人為太子,在宰相狄仁傑的勸說下,最終還是選擇了李顯。公元705年,武則天身體出現異樣,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發動政變,要求武則天退位。無可奈何的武則天禪位於李顯,至此武則天大周倒臺,還政於李唐,李顯復位後,為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公元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去世,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二年,與高宗合葬乾陵。
對於武則的評價,歷來不同,唐代前期由於武則天之後的皇帝,都是她的子孫,加上武則天死後還政於李唐,對她的評價還是積極肯定的。隨著歷史的腳步前行,到了宋朝,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對武則天進行了嚴厲批判,尤其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評價武則天為: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武則天統治時期還是做了不少功績,她有治國安邦之能,重用人才,首創殿試科考制度,任人唯賢,在她統治時期有名臣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武則天主政時期,國家穩定,文化復興,百姓安居樂業,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同時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歷史貢獻是毋容置疑的。
但武則天統治時期,重用酷吏,迷戀男寵,生活奢靡,武則天陰險,毒辣,為了權力連子女都不放過,她的行為為唐中宗時期的韋后之亂埋下了伏筆。
不管怎麼去說,武則天能夠以一個弱女子的身份,去拼搏,並最終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主,這份毅力和勇氣就是值得稱讚的。關於她上為的過程中使用常人不能想的手段,那也是她之所以能成功的方法,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武則天是女人中的大丈夫。她的無字碑也許就是她整個人生的概括,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就錯!
-
5 # 魚羊文史
貞觀十一年(637年),武則天十四歲。唐太宗李世民聽聞她儀容舉止優美,遂召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
但是李世民在位時期,武則天的戲份真是少之又少,史書中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則天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李世民馴馬一事。
李世民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無人能馴服。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對李世民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就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李世民聽後,誇讚了武則天的志氣。但那之後,武則天受到了冷落。
對於李世民這樣的霸主來說,恐怕一眼就能看穿武則天骨子裡的野心與狠辣,而他需要的伴侶是長孫皇后那樣賢良淑德的女性,並非另一個自己。於是,直到李世民去世,12年,武則天始終是一個才人。
這12年,對於武則天來說,只是一場無果的幻念,更無愛情可言。
唯一的真愛,高宗李治
唐太宗不是武則天的真愛,但起碼可以算是個......媒人。
唐太宗病重,武則天侍奉左右,太子李治進宮,見到武則天,驚為天人。故事也就此開始。
史家普遍的觀點認為,二人在唐太宗病重時,已然互生情愫,而且是真的動了情。此時的李治22歲,武則天26歲。
然而名分上,武則天是李世民的嬪妃,李治的庶母。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感業寺為尼。
那首《如意娘》,便是武則天作於此時。若無真情實感,縱然才思再高,怕也寫不出那樣的句子。這也是武則天現存的47首詩文中,唯一的一首愛情詩。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為祭奠李世民週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在庶母群中,忽然看見武則天。史書載“武氏泣,上亦泣”。
執手相看淚眼,這大概是這對備受相思之苦的戀人的真情表露吧。或許,也是這對年輕人愛情最為乾淨純粹的時期。
霸道的愛人,武氏真容
不見則已,再見難自持。
感業寺的執手相看淚眼,喚起了李治對武則天的愛戀。再加之當時還有一個神助攻——王皇后。
彼時,王皇后沒有子嗣,李治寵愛蕭淑妃,王皇后因此鬱郁不得志。聽聞李治對武則天仍念念不忘,於是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於是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情敵蕭淑妃。只可惜,她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武則天回來了。初進宮時謙卑有禮,深得王皇后信任,不斷在李治面前誇獎武則天的好。之後,李治徹底迷上了武則天,封為昭儀。王皇后和蕭淑妃同時受到冷落,兩位曾經的情敵於是又聯起手來自救,排擠武則天。但,然並卵。
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誕下長女定思公主,親手掐死,嫁禍王皇后。王皇后百口莫辯,李治自此動了“廢王立武”的念頭。此後,武則天又誣告王皇后使用巫術,王皇后的家族成員被一再貶謫。
永徽六年(655年),李治終於下詔,廢王皇后、蕭淑妃,貶作平民。同年十一月,正式冊封武則天當皇后。按說,武則天已得所願。但事後,她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處理,著實狠辣得讓人咂舌。二人被罷黜後,一併囚禁在宮廷別院。一次李治去探望,見悽苦慘狀不僅動了惻隱之心。此事被武則天得知後大怒,派人痛打王皇后及蕭淑妃各一百棍,然後砍斷手腳,泡進酒缸,做成了人彘。二人在酒缸中哀號數日才終於斷氣,武則天又命人撈出屍體,斬首。
聞之不忍,殘忍至極。
若說是為情,武則天是個霸道的愛人;若說是為權,武則天是個狠辣的帝后。
是妻,更是政治同盟
此時的情愛與權欲,恐怕已經很難剝離來看了。廢王立武,表面看是後宮爭寵,其實也是一次朝廷洗牌。王皇后背後的外戚勢力,幾乎被連根拔掉。而在選王還是選武的站隊問題上,也讓李治和武則天界定了誰是同盟,誰是敵人。冊封武則天之前,李治一再徵求重臣意見,以長孫無忌為首的一批關隴貴族堅定地選擇保王皇后。最終是老臣李世勣的一句“這是陛下的家事,何故問其他人”,讓李治下定了決心。
659年,在武則天為後四年後,武則天與李治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效果就是,關隴貴族遭到沉重打擊,唐高宗李治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史家認為,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而武則天與李治夫妻的這次聯手行動,將情況大大改變,這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之後,李治對武則天更加信任,也開始大膽授權。一直以來,李治身體偏弱。660年,李治風疾發作,不能處理國事,視力衰退到看不見的程度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漸漸地,武則天的權力與李治相等。
664年起,每次李治臨朝,武則天則直接“垂簾聽政”了。至此,政府大權幾乎已完全落入武則天之手,李治則袖手旁觀。如此景象,史稱“二聖臨朝”。直到李治駕鶴,他與武則天,始終維持著帝后共治。
從李治22歲第一眼見到武則天,到55歲駕鶴,他與武則天相伴了三十餘載。或許許多人不理解二人的感情,但帝王家的感情本就難以用常情揣測。電視劇《武媚娘傳奇》中,范冰冰飾演的武則天在冊封大典時對李治說了一句話:“我不僅是你的妻子,更要做你手中的劍。”這句話差不多說對了,他們是彼此的伴侶,更是政治上的同盟。
宋慶齡曾經評價武則天:“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武則天也是個好妻子。”
705年,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病逝,遺詔中交代了三件事:第一、撤銷皇帝稱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第二、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第三、與高宗合葬乾陵。最後的最後,她還是選擇了與相伴最久的高宗合葬。不知道在經歷過幾十載歲月更迭,經歷了一生權勢洗練之後,這個女強人還有沒有再度吟誦起當年寫給高宗的那首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
6 # 不憚求史
中國要句話叫“蓋棺定論”,所有帝王碑文諡號都是死後的繼任者追認的,武則天墓前的碑文到底怎麼寫,武則天自己是控制不了的。既然如此,現在很多人說武則天裡無字碑的各種原因,當然都是錯的了。那麼武則天為什麼墓前既然立了一個碑,為什麼沒有傳文呢?這個要從她去世前被迫退位說起。
武則天退位
武則天去世前已經失去了權利,所有的事情她已經無法控制。武則天晚年本想把江山傳給武家的後人,無奈身邊眾位大臣極力反對,而且武家找不到合適人選,所以在公元698年初,75歲的武則天派人秘密地把自己的第三個兒子李顯接回洛陽,隨後被複立為太子,成立合法繼承人。到了 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已經日漸衰老,大部分時間都在宮中。正月,經過宰相張柬之跟大臣們周密策劃,發動了反對武則天男寵二張的軍事政變。殺死二人死,大臣們向病床上的攤牌,要求武則天退位還政唐中宗。武則天是在684年廢掉自己兒子唐中宗李顯奪位的,李顯這次當皇帝算是復位。
武則天遺言
705年陰曆正月25,武則天被迫離開了皇宮,搬到了洛陽城西的上陽宮。中宗為了撫慰,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風燭殘年的武則天無法忍受失去權力的落寞,心情非常差,精神萎靡不振,身體很快就垮了。公元705年11月2日,82歲高齡的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去世。臨終前留下遺囑:1)廢除帝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2)和高宗合葬在一起;3)赦免了王皇后、蕭淑妃家庭以及褚遂良等一眾人。可見,武則天去世前已經承認了自己還歸李唐家媳婦的地位。
古代帝王陵寢制度
而按照古代制度,不僅皇后是不立碑,即便是皇帝,也是不立碑的。也就是說,唐高宗的那塊有字碑本來就是不該有的。但是,武則天本來就是個離經叛道的人,當上女皇后更喜歡標新立異。唐高宗死後,武則天覺得有必要表彰他的豐功偉績,親自給高宗立傳《述聖記》,刻在高宗墓前的石碑上。
我們知道,古代的帝王墓工程浩大,為了避免死後及時安葬,都是生前幾十年前就開始修墓,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從公元684 年曆經23年時間才基本完工。高宗去世前,高宗和武則天並稱二聖。高宗死後,武則天為高宗和自己親自選擇墓碑石料。後來武則天稱帝后,又將自己的墓碑重修,新碑比高宗的還要高大。這塊武則天精心設計並樹立的無字碑在整個乾陵陵園的石雕中,雕刻藝術精湛,加上位置顯著,非常引人注目,獨具韻味。也就是說,武則天去世前,就已經立碑,這跟現在的夫妻合葬墓類似,如果一個先去世,碑上只刻上去世者的姓名,在世者的位置空著不刻,到安葬時再刻上。武則天墓碑也是類似。
可見,武則天的碑文並不是武則天自已能做主的,現在的各種說法和猜測都有點過於浪漫,不值一駁。
公元706年1月,武則天的靈柩在唐中宗李顯護送下運回了長安,與高宗合葬在乾陵。而那座高大的石碑,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孤零零的立在那裡。不過現在的無字碑不再無字,後人看見一個無字碑,引起表達欲,紛紛刻字,現在有十幾段文字,甚至有女真文。
武則天的功過
《資治通鑑》對武則天的評價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正面誇獎了武則天在執政期間的明智之舉。通常人們認為儒家思想呆板認死理,這一點司馬光做的不錯。武則天在位期間,任用大量平民出生的人才,開創了自舉、武舉等制度,讓更多普通人有展現才華的機會,我們能說出一大堆名字。
有人認為武則天導致後來唐朝的衰敗,都是無稽之談,武則天死後,唐顯宗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繼位,又開創了唐朝幾十年盛世。至於李隆基晚年的安祿山叛變,罪過應該歸在唐玄宗身上。安祿山叛變前,唐玄宗有幾十年的時間整頓朝政,但是他都聽之任之,才導致後來的危機。
-
7 # 伊耆角木
關於無字碑為什麼沒有字,我一直認為,這跟武則天本人沒關係,而是代表了中宗李顯對母親的態度。他可能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寫。
對於無字碑為什麼沒有字,兩種講法比較常見,第一種是武則天覺得自己的功勞大得書無可書,第二種是武則天要“功過自由後人評說”。前一種顯得很狂妄,後一種很浪漫主義。
(馬克思墓誌銘就是恩格斯所寫,墓誌銘寫什麼往往不是死者生前自己決定的)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無字碑是什麼?是陵墓中記錄墓誌銘的碑文啊,有幾個人的墓誌銘是自己生前定的?確實有,但不多,絕大多數的墓誌銘都是子女、朋友寫的。我們知道馬克思的墓誌銘就是恩格斯寫的,牛頓的墓誌銘是英國詩人亞力山大蒲柏寫的,除了個別文學家的墓誌銘會記錄幾句死者生前的作品,其他都是別人寫的。中國更是如此,官員墓誌銘由同僚題寫,皇帝墓誌銘由新君下詔官員撰寫(比如與無字碑對應的記錄高宗李治生前功績的述聖紀碑就是高宗駕崩後朝廷撰寫)。所以大家為什麼會覺得武則天的墓誌銘就由武則天自己決定呢?真正能決定武則天的墓碑上怎麼寫的人是誰?當然就是即位之君中宗李顯了。李顯對母親武則天的態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李顯的地位都是武則天給的。因為是李治與武則天的兒子,他才能做太子、做皇帝。甚至第二次登基也是得益於母親武則天覆立其為太子,又因為神龍政變上臺,但形式上還是武則天“主動”退位。所以,沒有武則天,李顯的皇位就沒有合法性。從這個角度上,他不能說母親壞話,應該為母親歌功頌德。
但另一方面,李顯恐怕又是最有資格恨武則天的人。他是高宗李治第七子,就是在武則天的兒子中也是第三個,按理說皇位不是他的。他早年也就是個飛鷹走馬的紈絝子弟。可是庶出太子大哥李忠、同母哥哥李弘、李賢先後喪失儲位(李弘死的不明不白,李忠、李賢都是被武則天指使人誣陷謀反),然後皇位突然落到自己頭上。可是自己剛剛即位55天,就因為加封岳父韋玄貞一事與宰相裴炎發生爭執,氣憤中說出天下也可讓給岳父,被母親廢為廬陵王,之後幾乎軟禁。況且,隨著弟弟李旦即位,哥哥李賢也被武則天指使丘神績賜死。天下諸多反對武則天的勢力很多都打起了李顯的旗號,這讓他惶惶不可終日。
好不容易熬到母親將其召回洛陽,復立為太子,誰知又出了一件大事。李顯的兒子李重潤、女兒永泰郡主、女婿武延基因為私下議論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專權,竟被武則天勒令賜死。李顯不敢違抗,只能眼睜睜看著三人被殺,永泰郡主還懷有身孕。這種殘酷的精神壓力,早已讓李顯無法忍受。
最後,李顯恢復了李唐王朝,對武周王朝皇帝武則天的定位就很模糊。武則天退位後,去帝號,她從武周的皇帝又變成了唐朝的太后。但是,她顛覆李唐王朝的事實是抹殺不掉的,對於這樣一段歷史,究竟如何在墓誌銘上呈現呢?畢竟李顯已經恢復唐國號,對武周這個時代難以定位。
所以,武則天的墓碑怎麼寫,對李顯是個兩難的事。如果不謝武則天是皇帝,自己的皇位似乎來的不正;寫了武則天是皇帝,又對自己的李唐王朝不負責。對武則天歌功頌德,自己內心其實有恨;不對武則天歌功頌德,似乎又顯得自己不孝。最終才決定立了一塊無字碑。算是不得已為之,不知道寫什麼吧。
然後,關於武則天的功過問題,我們只能說,不同的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從女性的角度,作為被正統承認的唯一女皇,她做到了中國古代女性從未做到過的事。從這點而言,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同時,她嚴懲貪官,銳意改革,還是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
但是同樣的,她任用酷吏,嗜殺成性,斥巨資修建萬聖神宮,廣早廟宇用於自己的歌功頌德,迫害李唐宗室,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很難說功大還是過大 。只能說,這是中國歷史上不容或缺的重要一頁。
回覆列表
武則天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女性帝王,也是中華民族九千年國家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政治家之一,武則天皇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只有西王母、女媧女皇、婦好帝后、呂后、()、西太后等女政治家才可與之類比,男性皇帝中能與之相媲美的也不在多數。
中華封建帝國唐末兩宋以來一千多年走了下坡路,最終在晚清民國時期被列強碾壓,很大原因是壓制了個別英明的女性帝王掌舵。西太后那拉氏時代中華帝國已經病入膏肓,無能為力了。
則天皇帝(中華帝國周大帝)逝世後立無字碑,是預判她的歷史功過同時代人無權、也沒有能力評判,甚至在儒教籠罩下的中國,千年以後也難評判。真正能公允論定武則天皇帝偉大功績的,只能是男女相對平等、婦女充分解放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