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語幼學
-
2 # 韜媽講故事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有三個特點1.剛開始學會說話,但很多東西他們還不會清楚表達。2.他們也開始慢慢有強烈的自我意志,經常跟你對著幹。3.耐心也非常有限,一旦事情不像他們想象那樣發展,就很容易哭喪或憤怒。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先理解他們,不要自己先失去耐心和憤怒起來,慢慢引導他們把心中所想說出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表現出來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父母的問題引起的,所以面對孩子這種行為的時候,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接納孩子的的行為和情緒,理性看待,一定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實際上孩子的行為沒有好壞之分對錯之別。因此面對寶寶哭鬧耍賴,不能什麼都順從,也不能什麼都不順從。要分清是不是需要的,一定要讓寶寶知道,不是想要就能得到。
總之,一定是先順應寶寶的心理,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要求。
-
3 # 羚羊Elaine
合理要求儘量滿足!無理要求讓他哭(´;︵;`)誰都不要搭理他!等他哭夠了冷靜了再說,從一開始就不能妥協,妥協一次全部白費!
-
4 # 小米媽咪說育兒
我家寶寶十一個月,也是如此叛逆。一不順心,我的媽呀,哭鬧是輕的,直接用手打自己的頭。
她在吃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哥哥過來要一點,她不但不給還很大聲的恐嚇她哥哥;
她哥哥在玩玩具,只要她喜歡,一把“撕”過來,不給她她就大聲的哭鬧。
喜歡上街,只要睡醒了,需要立刻馬上去街上玩,走晚了一會,“打挺”、“哭鬧”、“抓頭髮”、“打自己頭”……各種情緒都有,怎麼哄都不可以,頭疼死了。
今天發現,只要大人全身心的陪伴,不要幹這幹那的,她的情緒就正常,很少哭鬧,只要陪伴不到位,各種情緒、各種方式應有盡有。
還是應了那句話――陪伴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
5 # 程睿寶媽
我兒子快兩歲了一直都很叛逆,不過天冷了他不願意穿衣服時我會跟他說媽媽冷你替媽媽穿一件行不行,不知道他能不能聽懂反正每次我這樣說他就會乖乖穿上,其他方法沒用
-
6 # 寶貝吖Babyard
1、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總是很強的, 他們特別喜歡模仿成人做事,成人應該珍惜兒童的積極性,抓住時機,因勢利導,有意識地分配給兒童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事情。
最好的方式是,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的好奇心,採取動手實踐的方法來幫助寶寶找到需要的答案,促使寶寶繼續思考。
2、趁機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長應該在不同場合鼓勵孩子大膽表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並協助他們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能幹的孩子都是家人給的機會鍛煉出來的,過度的包辦替代就是以疼愛的名義阻止孩子的成長。
當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和成人的意見相矛盾的時候,儘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多給孩子提供傾述和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不要和孩子硬頂;
在孩子做錯事情或者感到困惑的時候,家長要對孩子循循善誘,耐心地給孩子做示範、講道理,平和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還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找出孩子能夠接受的理由或用別的事物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開,先暫時解決問題,適當的時機再進行說服教育。
-
7 # 宸媽碎碎念
作為新手爸媽,有必要了解一些孩子的身心發展知識。生理上的知識很多新手爸媽都能夠及時學習到,然而,心理發展方面的知識很多卻被忽略了。我堅持認為每一位為人父母的家長都應該學習一點心理學。科學育兒。
18個月大的寶寶,正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時期,我們可以理解為孩子的第一個質的飛躍期。
這個時期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增強,開始變得固執於自己的某些觀點。比如樓主所說的,天冷了不加衣服,下雨了還要往外面跑,看到玩具還想要再買等等。
其實這些生活現象都是孩子自我意識顯現的標誌。懂點心理學的家長應該知道這個時期對孩子的引導是非常關鍵和必要的。
天冷了加衣服,這是我們成人的思維,因為不加衣服會怎樣?會生病。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告訴孩子這樣的身體感覺叫冷,遇到這樣冷的身體狀況就需要加衣服了,不然就會生病,生病的體驗就是要吃藥,去醫院,不舒服。孩子自然而然就會乖乖加衣服,不存在所謂的叛逆了呀。
再比如,下雨了還要往外跑。這是典型的好奇心。作為一個孩子,有好奇心是多麼可貴的品質,所以,為什麼要阻止呢?穿上雨衣和雨靴,帶著孩子到雨地裡安安靜靜到看一場雨,聽雨聲,看雨落下來的樣子,感受雨的世界,這是和平時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多麼好的一次感官刺激練習啊!同時穿上雨衣和雨靴這個過程,也可以再次教育到孩子在不同的天氣情況下要做出不同的應對變化呀!
再來說哭鬧不止要玩具的情況。首先是一個規則問題,是否給孩子建立了足夠的規則。什麼情況下可以買玩具,什麼情況下不可以買。第二,是否詢問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買那個玩具?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有可能是不同的,也許就是顏色搭配的不同,更也許就是孩子給玩具取名不同。在適當的理由和前提下,如果孩子遵守了規則,那麼適當滿足孩子的玩具要求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孩子既不遵守規則,又要哭鬧不止,那就絕對不能妥協了。家長需要有原則的面對孩子的試探。接納孩子的情緒,做足夠的安全陪伴,但是拒絕因為孩子的行為而作出任何讓步。
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任何年齡段的孩子都需要。親愛的新手爸媽們,你們是否真的做到了悅納自己的孩子呢?
-
8 # 陳禾
家長必須先認識“叛逆”這個概念。所謂叛逆,簡單地說,就是不再聽從主人指使,在行為上以不同的看法或做法來表示自己有主見,不受他人的擺佈。所以用“叛逆”來描述嬰幼兒在某個階段的“故意不聽話”,這是父母威權時代,孩子一切都得聽命於家長,不聽從而做出違反父母意願的事,就是叛逆。但現代家庭的親子關係不同,再也不能用叛逆來指責孩子。
嬰幼兒一歲到一歲半開始能到處走動,他的世界,突然就變大了,每天都看到許多新奇的事物。在一歲半到兩歲半,大腦的發育逐漸成熟,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前對於未知事物,父母說“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總是照單全收,可是現在小腦筋一觸動,就不由自主地發出疑問:“為什麼會這樣?”“不這樣會有什麼後果?”於是他就要自己動手去探索。這時他的認知經驗還是非常有限,會不會發生危險?他不知道,只想到非這樣做不可,被父母阻止,就用一切方式抗爭。在發展心理學上,我們稱這個階段是孩子的“自主意識敏感期”。許多家長都不能忍受孩子的“無理取鬧”,於是總是採取壓制孩子的做法,讓孩子不敢再不聽話,這麼一來,孩子沒經過自主意識的磨練,失去了在自主能力的體驗中認識自己的機會,心智發展滯後,學習能力沒法應付接下來的幼兒園、小學的需要,影響是終生的。
教養智慧強調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成長特點,在發現孩子進入自主意識敏感期時,就要配合孩子自主探索的需要,在陪伴上,好好運用“支援”、“幫助”、“保護”與“指導”的四大作為,及時引導孩子透過觀察、分析、思考,再作出行動的決定。家長只要能夠尊重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在動手的同時動腦思考,並讓孩子自己決定做法,一般上,孩子在“有路可走”下,都不會再用哭鬧來抗爭。
-
9 # 李建學心理諮詢
每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狀態是不同的,家長的教育方式也需要做一些調整,這樣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強,喜歡錶現自我,想擺脫對家長的依賴。而此時家長的批評和控制行為就會讓孩子產生很強烈的逆反心理。那麼,當孩子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叛逆,做家長的該怎樣來應對呢?兒童心理諮詢專家告訴您如何是好。
一、家長需要控制好情緒,尊重孩子,定下規矩,表達期望。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喜歡和大人們爭論、頂嘴,當大人也用同樣的方式迴應時,孩子會鬧得更兇,而且,慢慢會把這些行為變成一種溝通習慣,並且越來越惡劣。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表現出來一些逆反行為是很正常的。家長首先需要認識到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常見的行為反應。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控制情緒,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也不要與孩子陷入無休止的爭論當中去。而要制定一些規則,用簡單而明確的語言冷靜而有威嚴地告訴他,什麼是可以爭論的,什麼時候爭論,以什麼樣的方式爭論,什麼樣的問題是不可以爭論的,如果違反規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家長要尊重孩子,但不是遷就孩子,對他們寬鬆一些,但不是放任他們。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家長可能會碰到一些反抗。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動怒,那樣於事無補,反而會使矛盾激化。但家長一定要堅定地闡明自己的立場,制定相關的規則和懲罰措施,說出自己的期望,然後要嚴格地執行規則。當孩子再犯時,他可能會受到很大的損失,一般的孩子都懂得趨利避害,不願意去冒這個風險。
二、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讓孩子覺得有自己的權力和自由。
有些家長很喜歡控制孩子,幫孩子做好所有的決定,幫孩子鋪好以後的路。而這個時候孩子便會覺得自己的一切不由自己來決定,自己是被控制的,這會讓孩子感到強大的無力感和窒息感。哪裡有控制,哪裡就有反抗。
這時候,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多個可行性比較高的選項,讓孩子在這些選項中自己做決定,這樣家長既能為孩子前路有所考慮,也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種決定自己的權力。例如,如果孩子放學回來不想做作業,作為家長的你就可以讓孩子進行選擇,是先完成作業再接著玩吃完晚飯後再看最愛的動畫片,還是現在先看不太好看的電視然後吃完晚飯後繼續做作業,給出一些有利害關係的選項,孩子自己也會懂得趨利避害,做出判斷。
三、根據行為主義原理使用冷處理或消退法。
有的孩子平常得不到家長們的關注,唯有和家長頂頂嘴、跳跳皮、打打架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對孩子而言,即使父母打他罵他,都比不管他要好。生活中很多孩子會用逆反行為來吸引家長的注意。但也有一些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表現自己能夠獨立,希望脫離控制。如果孩子的叛逆是為了吸引家長的關注,家長對孩子的逆反行為可不予注意,裝做沒看見。孩子的逆反行為達不到預期的結果,自然消失。
但是,做家長的也應該注意,孩子發生這種行為,也有可能是因為家長的忽視,他們情感上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若僅僅只對孩子的逆反行為採取冷處理方法,則會使孩子覺得可能是自己做錯了事情,父母不愛自己,不關心自己,不理自己了,心理上更加缺乏安全感,感到更加無助和沮喪,這對兒童健康心理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家長在採用消退法來矯正兒童的逆反行為時,還要從正面表達對孩子的關注,滿足孩子對愛的渴望,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的給予讚美、鼓勵,多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增加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這樣一來,兒童的好行為得到了正強化,自然就會增多。
四、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時候,孩子會對長輩特別是父母的建議產生牴觸情緒,即使他們也明白父母的建議是好的,但是就想逆反一下。這種牴觸情緒所代表的含義是:我是一個有用的人,我知道怎樣做更好。而家長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把握好時機,利用孩子潛意識裡面的牴觸心理,才能夠達到好的效果。這和存在主義裡面的矛盾取向技術是同樣的原理,利用孩子們的逆反心理和牴觸情緒,反其道而行之,讓孩子去做他們很想做的事,那麼他們可能就會放棄去做了。例如,孩子回到家顧著看動畫不去上書法課,如果家長這時候只是對著孩子咆哮讓他們去上書法課的話,肯定得不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家長跟他們說:“今天我們就不去上書法課了,就看電視吧。”這時候孩子或者會立馬就拿起書包去上書法課了呢。
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階段。家長要體諒孩子的這種心理發展需要,尊重孩子,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樣才會有和諧的親子關係。如果在這方面感到疑惑,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機構的幫助。
-
10 # 夯七婚戀指導
都說兩歲的孩子難帶,是有原因的。這個階段嬰兒正處於對母親的依賴轉向穩定的自我認同過程,這是一個寶寶成長順序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自閉期(0~2個月) ;
第二個階段:共生期(3~6個月);
第三個階段:分離—個體化期(7~36個月);
其中第三階段的分離——個體化期又分為四個亞型:
第一個亞型:分化期(6-10個月);
第二個亞型:實踐期(10~16個月);
第三個亞型:和解期(16~24個月);
第四個亞型:自體和客體恆定期(24~36個月)
你的寶寶處於第三個亞型:和解期(16~24個月)。在這個階段,越來越多的兒童在語言方面與母親和其他重要的人(尤其是父親)互動,因此兒童的語言能力迅速提高。自我的想法和脫離的感覺成為了核心。在脫離母親的過程中,把自己確立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但他仍然強烈地需要幫助和信念。孩子們試圖否認這一點,這最終導致了“和解危機”的出現。
所謂“和解危機”實際上是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一系列鬥爭,在分離和個體化過程中構成了兒童的需要與兒童的需要之間的衝突。隨著身體的發育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兒童進入了一個擴張的、無所不能的狀態。然而,孩子有時表現出對母親和其他需要的依賴。
此時,作為父母必須能夠成功地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援,保持堅強,實現兩者之間的適當平衡,同時允許孩子們進行健康而獨立的活動。父母平衡能力是解決這一危機的關鍵。
解決此類為題,需要家長制定溫和的規則,而且要與寶寶進行更深入交流,更重要的是,要把寶寶當作一個獨立的主體來交流,此時的寶寶更希望被理解,被尊重,為人父母更需要耐心。也要有原則。而且更多的情況下,許多寶寶是透過此類獲得父母的關注,如果工作太忙忽視了自己的孩子,請多擠出時間陪孩子玩耍;相應的,如果是太過關注孩子,也請給孩子空間,讓其自我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俗話,是有一定的科學性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和諧尊重的夫妻關係,也會引導孩子形成優秀健康的性格。
他經常會反抗大人的決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下雨天要往外跑,為看動畫片不去吃飯,家裡有許多小汽車還要鬧著買。
回覆列表
18個月的寶寶,已經脫離了無助嬰兒階段,快速地成長為幼兒。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行為和心裡需求也會發生變化。
18個月的寶寶,變得叛逆,為達目的,哭鬧耍賴,都可以從【合適的規則界限】,【脾氣管理】這兩方面著手。
【合適的規則界限】18個月的寶寶成長為幼兒,獨立意識增強,但規則界限是模糊的。為了得到自己的目的,他們會透過自己的心裡想法,例如哭鬧耍賴來得逞。這種行為被稱為“非自然需求”。面對“非自然需要”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們做榜樣,建立合適的規則。
[立規則]的時候,做到兩個“點”。一、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好好地跟孩子解析為什麼這件事不能這樣做,讓孩子明白因果。切記嚴厲呵責。二、堅持原則。一旦原則說出口,就不能退讓,不然孩子的處事原則界限很模糊,以為耍賴就可以達到目的。
【脾氣管理】寶寶18個月的階段也是一個愛透過發脾氣來表達情緒的階段,例如哭鬧。因為他們想要的東西得不到,他們感覺沮喪。這個時候,“硬碰硬”是不行的,只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然後進一步安撫他們的情緒。
如果孩子實在是很難過,溫柔地擁他們入懷,輕輕地拍打他們的背部,估計他們將不愉快的情緒哭出來,一會就好了。每次女兒特別難過我都會這樣做,效果更好。接納情緒,情緒也會走得很快。
孩子哭鬧耍賴也是他們成長中的一個特殊階段,只要爸爸媽媽從中樹立榜樣,堅持原則界限,用愛滋潤他們的小心靈,相信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