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泰山上人都特別多,這兩年尤其如此,不知道為什麼。
4
回覆列表
  • 1 # 東嶽客

    按照泰安本地的說法,每年農曆的三月十五是泰安真女神——泰山老奶奶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換袍日”,也是泰安人心中老奶奶的生日。每到這個時節,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齊聚泰山,為泰山老奶奶獻上真正的祝願,祝願泰山老奶奶生日快樂,祝願國泰民安,祝願所有親人朋友無災無難。

  • 2 # 滄海一粟145782304

    農曆三月十五這天,是民間傳說中碧霞元君的生日。生日前夕,各方面信徒紛紛來登泰山,到碧霞祠叩拜,為碧霞元君慶生。碧霞元君是道教的著名女神,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女神之一,全稱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俗稱“泰山聖母”、“泰山老奶奶”。所以在農曆三月十五這天泰山上會有很多人。

  • 3 # 範曉偉大律師

    因為陰曆三月十五,是中國民間的泰山碧霞元君聖誕。而陰曆4月18也是聖誕,怎麼會有兩個聖誕呢?為什麼百姓過的是3月15日,而不是4月18日?這其中,有深厚的文化淵源。

    正如學者王克煜說,“三月十五”聖誕日期的最早記錄,是民國女作家凌叔華的《泰山曲阜遊記》。根據時人所記,每值官府“封山”而香客禁足。可見無形之中,“四月十八”這一天,已為皇帝所壟斷。普通進香庶眾無奈望祠興嘆,絕難一奠心香,群體祭祀活動只能另選時日。

      “三月十五”系元君“換袍日”。即這一時段,春夏代序,天氣轉暖,神儀上之舊帔漸敝,例應換置新袍。信眾往往醵資制服,於此日群聚岱祠,行換袍之禮。此俗申來甚久,《明紀》卷二二載:弘治十二年,兩宮太后“使使詣泰山進神袍,……劉健等力諫,帝重違兩宮意,不聽。”紅門宮北小碑林民國二十四年(l935)立《濟南府西關同社人碑》寫換袍事便特筆標出“三月十五”:“民國二十一年,同赴岱頂敬獻大匾一塊,萬民傘一把,袍五身。……又擬於民國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在紅門碧霞宮前建醮立石,以志不忘神庥雲。”柳芳梧先生《泰安城和城郊社戲傳略》詳載民國時泰安風俗:“三月十五泰山頂,老奶奶換衣裳,碧霞祠唱社戲一天一晚上。三月十四日城鄉、新泰、萊蕪、淄博、德州、桑園等地,各路朝山進香的善男信女都到達泰山頂,晚上溫臺開戲,這時碧霞祠山門內外,鍾、鼓樓上,東、西神門外,人山人海,水洩不通。第二天即十五日,再唱一天戲,並舉行給老奶奶換衣裳。”(《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頁147,泰安郊區政協文史委1989年12月版)“四月十八”吉日既為官府所佔據,信眾聚會行香,便更多地選取在“三月十五”這一“換袍日”上。久而久之,便口耳相因,將這一“良辰”傳說成了元君聖誕。雖辛亥國變,清廷“四月十八”之禮廢止,但“三月十五”在泰山一帶卻已相沿成習,深入人心,再難更易。

      因此元君聖誕從“四月十八”到“三月十五”的變化,反映的其實是朝廷與民間對碧霞元君主祀權的爭奪,其背後頗有深邃的文化內蘊。

    史考

    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山時,於岱頂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龕供奉其中,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並建立昭真祠。祠於金代改為昭真觀,明代稱“靈佑宮”,近代稱“碧霞祠”。元君廟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山頂的碧霞祠為主廟,山下的遙參亭、紅門宮和靈應宮都是元君行宮。此外,泰山周圍遍佈很多小的元君廟。

    影響

    岱廟遙參亭內自明以來一直供奉碧霞元君,民間把遙參亭稱為泰山第一行宮。現遙參亭正殿內仍奉祀碧霞元君,東西配殿分祀眼光娘娘及送子娘娘。

    元君廟在泰山有上、中、下三廟。宋代以後,元君廟遍及全國,每年農曆四月十八為祭祀日。《帝京景物略》:“後祠日加廣,香火自鄒魯齊秦以至晉冀,祠在北京者,稱泰山頂上天仙聖母。”泰山之外,留存至今的大型元君廟有山西太原、山西晉城、山西蒲縣、山西萬榮、河南鶴壁、陝西西安等7處。

    明清時,由於碧霞元君影響日益擴大,祀元君的廟宇也從泰山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每日裡香火旺盛,對其的信仰遍及大半個中國。人們對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兩條:首先,與元君的職司分不開。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王錫爵《東嶽碧霞宮碑》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願,貧者願富,疾者願安,耕者願歲,賈者願息,祈生者願年,未子者願嗣,子為親願,弟為兄願,親戚交厚,靡不相交願,而神亦靡誠弗應。”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眾的心理層面上簡直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從而愈加信賴她,一躍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慈母、聖母。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來此祭拜以示慶賀。

    碧霞元君是以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響力由山東省泰安市傳播開來,歷經上千年,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以後,對於中國北方地區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稱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鎮泰山,尊稱泰山聖母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中國民間的“北元君,南媽祖”的說法,指得是泰山奶奶和媽祖娘娘之間,雖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別,但同樣都普度眾生、捨己為人,成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聞名於世的保護女神,“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則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是對道教女神的尊稱。

    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至於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據《玉女考》和《瑤池記》記載:“黃帝建岱嶽觀時,曾經預先派遣七位女子,雲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據明王之綱《玉女傳》稱:“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

    一說為漢代民女石玉葉,憑靈泰岱。據《玉女卷》稱:漢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時生女,名玉葉。貌端而生性聰穎,三歲解人倫,七歲輒聞法,嘗禮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長指,入天空山黃花洞修焉。天空蓋泰山,洞即石屋處也。山頂故有池,名玉女池;旁為玉女石像。可見漢晉時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漢代人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於泰山嶽頂玉女池內。

    在中國的北方地區,民眾對碧霞元君的信仰極盛,信徒以之為奉神,禱之即應。在中國民間廣為流行宣揚敘述泰山娘娘靈蹟的《泰山娘娘寶卷》,道教也奉為教門經籍,納入道書之列。

    信仰體系

    碧霞元君信仰體系的核心是主生思想。碧霞元君的道場是在北方地區的泰安市的泰山,泰山是五嶽之尊的“東嶽”,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泰山之“泰”,《周易·泰卦》雲:“天地交而萬物通也”。《風俗通義》言:“泰山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嶽長。”五嶽之中泰山為“東嶽”,東方是太陽初升的地方,按五行屬木,一四時為春,五常為仁,八卦屬震,二十八宿為蒼龍。“東”字從“木”,“日”在其中,甲骨文中“木”與“桑”通,故有日出扶桑之說;“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也”《禮記·鄉飲酒》;“仁”乃天地大德;“震”與“蒼龍”則是帝王出生騰飛之地。於是東方主生的思想就具體到泰山,泰山還成了“天地大德”、“帝王騰飛之地”。碧霞元者出於泰山信仰,很自然地繼承了東方主生的思想,故《岱史》有云:“泰山位東土,察木德,而玉女坤質為水,助生成之功。”元君主生思想與婦女問題聯絡在一起,人們便認為元君主宰生兒育女。

    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御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於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後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乃應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嶽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

    雕刻名家王正義據碧霞元君成就所刻大印

    傳統說法以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五為代表:泰山頂碧霞元君,宋真宗所封,世人多以為泰山之女,後之文人知其說之不經,而撰為黃帝遣玉女之事以附會之;不知當日所以褒封,固真以為泰山之女也。今考封號雖自宋時,而泰山女之說則晉時已有之。張華《博物志》稱:“文王以大公為灌壇令,期年,風不鳴條。文王夢見有一婦人當道而哭,問其故,曰:‘我東海泰山神女,嫁為西海婦。欲東歸,灌壇令當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風疾雨過也。’文王夢覺,明曰,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風驟雨自西來也,文王乃拜太公為大司馬。”此一事也。幹主《搜神記》記載:“後漢胡母班嘗至泰山側,為泰山府君所召,令致書於女婿河伯。雲:‘至河中流,扣舟呼青衣,當自有取書者。’果得達,復為河伯致書府君。”此二事也。《列異傳》記蔡支事,又以天帝為泰山神之外孫。自漢以來,不明乎天神地只人鬼之別,一以人道事之。於是封嶽神為王,則立寢殿,為王夫人,有夫人則有女,而女有婿,又有外孫矣,唐宋之時,但言靈應,即加封號,不如今之君子必求其人以實之也。 而據今人周郢考證:,“碧霞元君”之名的出現應不早於明初。明代之前,泰山女神的稱號是“玉女”(或作“玉仙”)。據考泰山玉女之名始見於漢末曹操詩。東漢山川崇拜與神仙家、道家思想交錯影響,道教吸收山川信仰,認為名山必有仙人在焉。與道教有密切關係的曹操,於所作遊仙詩《氣出唱》中寫下“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翔”之辭。自此“玉女”形象開始於泰山落地生根。如三國曹植《遠遊篇》、唐李白《遊泰山》等詩作中,皆出現泰山玉女形象。泰山之玉女池及池畔之玉女石像,亦是基於此一信仰而設定。宋真宗封禪,據此 “新玉女之像”,立龕以祀,並御製《玉女像記》,推動了這一信仰的傳播。岱頂大觀峰有明昌間濮國公主題名雲:“敬詣岱嶽,焚香致禮畢,明日遂登頂,拜於玉仙祠下。”公主仍稱女神為“玉仙”(元秦子晉《新編連相搜神廣記》也稱玉女為“岱嶽太平頂玉仙娘娘”),說明當時尚無“碧霞元君”之名號。

    至元代,玉女信仰出現一重要變革,即開始明確將玉女崇祀納入道教範疇。元杜仁杰《泰安阜上張氏先塋碑》中記泰山道士張志純於金貞佑之亂後重葺泰山祠宇,“自絕頂大新玉女祠,倍於故殿三之二;取東海白玉石,為像如人然,一稱殿之廣裒”(收入《重輯杜善夫集》)。這是玉女祠自建立以來首次大規模拓建,其工由道士主持,其祠宇也自然歸屬道門管理。重修後玉女祠改額為昭真觀,中統五年(1264)《天門銘》摩崖後有“昭真觀主翟慶真同立”一行可證。昭意為昭示、彰明,真則為道徒對仙人的稱呼,道籍稱老子為真老,化生真妙玉女,觀名取意於此。改額“昭真”,意在強化玉女的道神色彩。

    至明,泰山玉女才開始被稱為“碧霞元君”。較早的文獻見於明許彬天順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記》:“予自永樂九年(1411)發解山東,還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為天順辛巳(1461),又得陪巡按山東監察御史康驥德良、按察使王鉞世昌同一登覽,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是碧霞神名明代前期業已出現。另明初宋濂《登岱》詩中也有“靈光長繞碧霞宮”之句(見《岱史》卷十六),堪作旁證(另《水滸傳》第七十四回亦有“萬民朝拜碧霞君”之語,因其成書年代說法不一,暫不作為證據)。又《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範浩咒妙經》。經文中歷數嶽帝駕下神祇,有一段寶誥專述碧霞元君,寶誥雲:“至心皈命禮,泰山頂上,東嶽內宮,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相。應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恩周億劫。位正天仙之號,冊顯碧霞之封。掌嶽府之神兵,管人間之善惡。尋聲赴感,擁國安民。大聖大慈,願至仁至孝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普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宏德碧霞元君。”此下又云:“是時天尊說是偈,已各各稽首皈依頂禮……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聖誕為農曆的四月十八日,一說農曆的三月十五日,是時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廟觀均要舉行隆重的慶典。碧霞元君其誕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說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說、黃帝玉女說、華山玉女說等等。

    《金川紀略》中記當時傳聞:乾隆皇后富察氏因子夭亡,悲悼成疾,夢碧霞元君召之,於是乾隆帝特為東巡登岱,祈福於岱頂碧霞祠。因此,在乾隆一朝,不僅屢次敕修岱頂之祠,還在離宮內苑——圓明園與避暑山莊分建廣育殿(建於夾鏡鳴琴橋東山坡)與廣元宮(建於敞晴齋附近),祀碧霞元君。清帝居圓明園時,每值初一、十五皆至廣育宮拈香。

      近代王芷章《清昇平署志略》第四章《分制》載:“四月十八日為碧霞元君誕辰,京師頗重此節,例向南頂進香。宮中亦受影響,而有演戲之事,園內則在廣育宮(殿),宮內則在廣生樓。”四月十八日,除帝后前來瞻拜聽戲,有時宮人還在廣育殿附近的聚遠樓和福海北岸的松風閣“過皇會”以作慶賀。乾隆二十四年(1759),為碧霞元君祀史上之重要一年。乾隆帝釋出詔旨,正式開啟遣使泰山、致祭元君的制度。《岱覽》卷《分覽一·岱頂中》載:自乾隆二十四年以來,每遇四月十八日,遣內大臣香帛進謁為常。清《泰山志》卷三《盛典紀》載:四月十八日,為碧霞元君誕辰,皇帝遣內侍御大臣一員進香。於十七日齋宿岱頂。十八日黎明,詣碧霞祠行禮。歲以為常。

    (《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頁147,泰安郊區政協文史委1989年12月版)“四月十八”吉日既為官府所佔據,信眾聚會行香,便更多地選取在“三月十五”這一“換袍日”上。久而久之,便口耳相因,將這一“良辰”傳說成了元君聖誕。雖辛亥國變,清廷“四月十八”之禮廢止,但“三月十五”在泰山一帶卻已相沿成習,深入人心,再難更易。因此元君聖誕從“四月十八”到“三月十五”的變化,其背後頗有深邃的文化內蘊。

    明清時,由於碧霞元君影響日益擴大,祀元君的廟宇也從泰山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每日裡香火旺盛,對其的信仰遍及大半個中國。人們對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兩條:首先,與元君的職司分不開。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王錫爵《東嶽碧霞宮碑》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願,貧者願富,疾者願安,耕者願歲,賈者願息,祈生者願年,未子者願嗣,子為親願,弟為兄願,親戚交厚,靡不相交願,而神亦靡誠弗應。”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眾的心理層面上簡直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從而愈加信賴她,一躍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慈母、聖母。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來此祭拜以示慶賀。

    岱廟遙參亭內自明以來一直供奉碧霞元君,民間把遙參亭稱為泰山第一行宮。現遙參亭正殿內仍奉祀碧霞元君,東西配殿分祀眼光娘娘及送子娘娘。

    元君廟在泰山有上、中、下三廟。宋代以後,元君廟遍及全國,每年農曆四月十八為祭祀日。《帝京景物略》:“後祠日加廣,香火自鄒魯齊秦以至晉冀,祠在北京者,稱泰山頂上天仙聖母。”泰山之外,留存至今的大型元君廟有山西太原、山西晉城、山西蒲縣、山西萬榮、河南鶴壁、陝西西安等7處。

    碧霞寶誥及註解

    碧霞寶誥(1)

    志心皈命禮,泰山頂上,東嶽內宮(2)。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3)。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4)。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鎮天仙之號,策顯碧霞之封(5)。統嶽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6)。巡聲赴感,護國安民(7)。大聖大慈,至孝至仁(8)。天仙玉女,廣靈慈惠(9)。恭順溥濟,保生真人(10)。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11)。

    【註解】:

    (1) 碧霞寶誥: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俗稱“泰山奶奶”。寶誥,用於褒揚。

    (2) 泰山頂上,東嶽內宮:泰山,五嶽之一。五行屬東,四時主春,五常主仁,主生髮。《周易·泰卦》雲:“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故碧霞元君亦為送子之神。此句言碧霞元君現法身之處。

    (3) 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曩時,過去、以往之時。根本,本源。帝真之質,仙真之體。明代前元君稱“泰山玉女”,明代易名“碧霞元君”,此句有言此歷史背景之意。

    (4) 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膺,承擔,接受。九炁,道教認為天地混沌之時有玄、元、始三氣,三氣各化生三氣,合成九氣,為萬物之源。垂慈示相,為仙真對眾生的慈愛示現。冠,為首。百靈,眾生。

    (5) 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鎮天仙之號,策顯碧霞之封:行滿、功周,皆為德行圓滿之意。此句言,因元君之功德深遠,而被封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

    (6) 統嶽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嶽府,岱嶽、指泰山。

    (7) 巡聲赴感,護國安民:以上二句言碧霞元君之職能。

    (8) 大聖大慈,至孝至仁:大聖,碧霞元君具有最高智慧。大慈,碧霞元君無比慈愛、慈悲。至孝、至仁,碧霞元君位屬東方,東方五常主仁。

    (9) 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此句言元君慈祥呵護眾生。

    (10) 恭順溥濟,保生真人:溥濟,普遍救濟。保生,言元君保生送子之職能。

    (11) 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此為碧霞元君之聖號。又稱“天仙聖母碧霞元君。”

    地方

    行宮分佈

    (一)主要碧霞祠

    泰安碧霞祠

    1.碧霞元君祠祖庭(山東省泰安市)

    上廟 碧霞元君祠。興於康熙、盛於嘉慶,前後歷經300餘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於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峰(即唐摩崖),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建立,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結構嚴謹,佈局緊湊,南北長76.4米,東西寬39米,總面積2979.6平方米。碧霞祠現存建築保留了明代的規模及明代的銅鑄構件,建築風格多為清代中晚期的風格。

    泰山護魯山口碧霞元君祠,位於泰山極頂南側,初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改名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後改稱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大殿為五楹,九脊歇山式頂,瓦壟三百六十條,以象周天之數。蓋瓦、鴟吻、戧獸、大脊等均為銅鑄。簷下高懸雍正帝“贊化東皇”、乾隆帝“福綏海宇”巨匾。整個大殿雕樑畫棟,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為壯觀。殿內正中神龕內的碧霞元君貼金銅坐像,鳳冠霞帔,慈顏安詳端莊。大殿左右為東、西配殿。東配殿祀眼光娘娘。傳說眼光娘娘能治療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類生兒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紅布包一個石膏娃娃帶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賜子,稱為“拴娃娃”。東、西殿之間是香亭,祀碧霞元君。封建時代,大殿輕易不開,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資格進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禱泰山娘娘。

    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 ”。她與從古天竺國遠道而來的觀世音菩薩,都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廟,分別是東頂、 西頂 、南頂、北頂和中頂。東頂碧霞元君廟在東直門外東頂村,毀於“文化大革命”。西頂碧霞元君廟在海淀區的麥莊橋北,緊挨著世紀金源時代購物中心,是五頂廟中儲存較完整的一個,有四層大殿。南頂碧霞元君廟位於豐臺區大紅門外的南頂村,原有殿宇3座。廟已無存,其舊址為今北京橡膠五廠廠址。北頂碧霞元君廟位於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北端的奧運主場館區內,與鳥巢、水立方毗鄰。2003年,修繕好的廟宇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現是北京民俗博物館分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春節過後,3月份玉米能否迎來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