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姬木

    當然是下飯的劇,吃貨的福音。

    看著劇,泡著泡麵我都能吃的津津有味。怎麼說呢,我就覺的它是我飯菜的調味劑了。反正我只看到好,美食。使我更加決心攢錢,然後辭職去尋找美食。我不會學的,我也學不好,我只會品,品霸。

    請大家叫我品哥

  • 2 # 老王很Man

    《風味人間》是陳曉卿導演繼《舌尖上的中國》後時隔四年的又一部鉅作。抱著對美食的熱愛,我點開了《風味人間》的第一集——山海之間。看完後,我果然不負眾望的去泡了一袋泡麵當夜宵

    作為一檔美食類節目,《風味人間》很好的做到了知識與食物相互依存,讓觀眾在被飢餓折磨的痛苦中也能學習到各個食物的歷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四川與新疆這兩個文化差異很大的地域,卻用美食奇蹟般地連線起來。四川的冷箭竹,生長在1500米的高山上,用它來燉雞,讓你在麻辣生活中感受一下素菜清湯。新疆的巴楚菇,與羊肉同炒,蘑菇的香氣與羊肉互相融合,讓人回味無窮。

    當然,看夠了大魚大肉,不防在看看禿黃油炒飯。像它的名字一樣,禿黃油炒飯散發著金黃色的光澤,每一粒米粉都被黃油包裹,炒的又糯又香…這又是對深夜黨的暴擊啊。

    總之,看完後的一碗泡麵,應該是對這個節目最高的評價了吧。不得不說四年的沉寂中,陳曉卿團隊的專業水平又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不管是拍攝手法,還是後期製作,亦或是不同食物的銜接,相比於《舌尖上的中國》都有了很明顯的進步。並且對於不同地域的美食,也有了更加詳盡的解釋,簡潔易懂。這樣的成績也讓我對以後的節目更加期待,看來為了這個節目,我得去批發一箱泡麵以備不時之需了。

  • 3 # 書影斑斕

    《舌尖》系列第一、二部的總導演陳曉卿,歷時四年,終於攜帶著他加入騰訊後的新作《風味人間》回來了。

    在這部最新的美食紀錄片中,依舊飽含著一個資深吃貨對美食的濃情蜜意,依舊是一部完美主義者追求極致視覺體驗的經典作品。

    只看完第一集,我就被深深地感染與震撼到了。

    誰說華人沒有工匠精神?

    在這部紀錄片中,無人機航拍、微距攝影、高速攝影、水下攝影等拍攝技法一齊上陣。影片的每一幅畫面,都美輪美奐、精緻考究,隨便截圖一張都可以當做屏保。

    細心的話,你還可以發現影片中的每一幅畫面,導演對構圖的要求都是及其講究的。黃金分割比例、對角線、鐵三角等等構圖原理的嫻熟運用,顯示出陳導對於畫面審美的嚴苛要求。

    更不要說紀錄片的主角—美食了。

    我說這部紀錄片油膩,這可一點兒也不誇張。

    你們要不信,就先感受一下第一集《山海之間》中,在字句之間都充盈著油乎乎感覺的旁白解說詞吧。

    山地放養的阿勒泰大尾羊,肥腴的脂肪下,肉質極為細嫩。

    當年生的羔羊,肉質幼嫩酥軟,油脂豐沛,濃香清甜。

    刀鋒過處,張力十足的油脂迎刃綻開,綿密濃烈,餘香滿口。

    油膩的解說詞,配以微距、高速鏡頭拍攝的美食特寫,字詞所到之處,遍地油脂,鏡頭掠過之地,滿屏油膩。

    如果不是一個對美食充滿極端熱愛的吃貨,又如何能飽含深情地拍攝出這種紀錄片呢?

    在這部新作品中,導演陳曉卿的視野,從國內走到了國外。

    在以食物為主線的背景色之上,探尋著人類繁衍生息的秘密,以及人類遷徙與食物的關係,儼然是一部美食版的國家地理節目。

    從安徽南屏村的火腿,到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火腿;從江蘇太湖的大閘蟹,到荷蘭艾瑟爾湖的大閘蟹;從甘肅黃土高原的洋芋攪團,到法國的瀑布土豆泥。

    相同的食物,伴隨著人類繁衍生息的足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演化變遷、東西流轉。

    在探討食物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風味人間》也找尋到了獨特的視角。

    從四川瓦屋山挖冷筍的老夫婦,到新疆巴楚在沙漠中找尋巴楚蘑菇的小兩口,從新疆阿勒泰驅趕羊群轉戰牧場的牧民兄弟,到臺灣成功港捕撈立翅旗魚的鏢魚手父子。

    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人與人的關係愈發緊密,情感愈發綿長。

    食物對於人類的重要意義,不僅僅體現在生存方面,更體現在生活方式,以及情感交流上。

    正如同第一集結束時的解說詞:環球同此涼熱,邊界逐漸模糊。然而,地球上多元的風土,依舊定時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靜默的力量,幫助我們,在日趨雷同的日常生活裡,辨認對方,看清自己。

    要想感知一個群體的歷史,感知一個群體的習俗,感知一個群體走過的路以及將要走的路,就從瞭解他們的食物開始吧!

    暫時回答到這裡,不知道你是否滿意?

    我是書影君,一個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愛看電影的法律工作者。

  • 4 # 同小巷

    世人常提世界觀 ,其實沒有世界 只有 觀!人類對周遭萬物的觀察和解構 組成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世界,食物的滋味背後是人情的牽掛、四季的流轉,生命的孕育…口舌之歡只是開始,綿密悠長的動人體驗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裡。而愛,是美妙細節寸寸生長的土壤…

    東西方飲食對比+顯微攝影算是創新,但是東西方的連線也只是停留在食物製作方面。對文化和人居的部分探討還是有限,最有亮點的是鏢魚的部分,有少年氣和傳統技法的融合。作為紀錄片,立意還需要強化和深入,光鋪排滿漢全席是不夠的。

    《風味人間》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它努力地在把難以言傳的美味進行可行性分析,什麼樣的烹飪會產生氨基酸,什麼樣的元素相互反應成為新的物質,所以導致怎樣的口感,而《舌尖3》之所以瞎掉就是因為總想把食物變成一種混沌的巫術,以歌頌我們獨特的傳統文化。《風味人間》的表層敘事是食物,深層敘事是驅動食物流動流轉流傳的人類遷徙與文化碰撞,寫背後文化和人類學都適可而止也深入淺出,比例得當。

  • 5 # 大餅貓

    風味人間是原舌尖總導演陳曉卿的最新力作,風味人間開題講述人間風味。紀錄片的形式,綜藝的操作,最終以內容取勝。

    這次的美食內容不侷限於國內,透過異同這兩個字串聯起了全世界各地的美食。認識的風味人間兩年醞釀一年拍攝,可以說都是充分準備下的,完美展現。

    看過風味人間的同學們,我們都會感嘆,近鏡頭和遠鏡頭的運用,這次的風味人間某種意義上講在這兩種鏡頭上的運用都很細緻,極致。兩種鏡頭的拼湊,往往給人產生極大的一種衝擊,在美食的體現上面有別於傳統,紀錄片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美的體驗。

  • 6 # 哏兒都事兒

    只是剛剛播出第一期,就已經拿下了豆瓣9.3的高分。

    此次的紀錄片不僅有國內美食,還穿插了一些國外美食。但看完第一期之後,真的是有種超級自豪的感覺。我大中華的美食簡直甩了國外美食好幾條街好嘛?!(可能有些言重了,只是發表個人觀點~)

    同樣為火腿,國外的享用方式就是切下來及時享用(類似中國冷盤?)。而我中華,簡直有各式各樣的烹飪方法,最後的結果,看著就心聲二字:巔峰!

    西班牙式火腿

    還有號稱人間極品的“大閘蟹”,到了外國友人的手裡,居然直接就給扔了。因為他們覺得很麻煩,為了那一點點的蟹肉,浪費了大把的時間……因此他們從來沒有吃過大閘蟹。

    我真的是......暴殄天物啊!

    這種事情怎麼會在我天朝發生!荷蘭人看起來非常複雜的事情,在華人的手裡遊刃有餘。對於蟹的構造早已瞭然於胸,分門別類,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部位。

    我們對美食的追求和講究,各式各樣的蟹類美食紛繁複雜。酥皮蟹、禿黃油、禿黃油拌飯。每一幀都是食慾啊!這應該是我看起來最最想吃的拌飯了!

    酥皮蟹

    禿黃油拌飯

    看著熒幕上的美食, 隨著一陣抖動,面前的晚飯變得索然無味。真心建議:這是一檔特別適合夜間觀看的美食節目。

    看著畫面就會讓人擁有一種幸福的滋味。

    食為本,情為輔,技為促,食材是美食的根本,情感是食物賦予人們的延伸,技巧是使食物的滋味的錦上添花。

    同時加入融合舒服的敘事策略,在技術手段下的美學氛圍下,我想,這就是一部美食紀錄片能夠如此誘人的精髓所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與俄羅斯相比誰的海軍實力最強大,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