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盞茶的恬靜
-
2 # 浮華品鑑者
兒童或者青少年患抑鬱症的可能性當然存在,各種各樣的父母長輩和家庭、社會環境錯綜複雜,以及偶然性的遺傳性易感因素結合作用下,也會導致抑鬱症的發生。但整體而言,兒童或者青少年的生理發育還未完成,性格還具有可朔性,認知和閱歷相對簡單且有跡可循。人生的生理心理歷程猶如一個太極圖,兒童和青少年代表的是茁壯成長和旺盛的生命力,從治療的角度來說,一般的兒童或者青少年的抑鬱程度很少達到嚴重的程度,多數以心理諮詢和治療為主,當然如果心理醫生建議藥物治療的話還是要聽從醫生的話,那麼心理諮詢可作為輔助手段:一是宣洩情緒,日積月累的抑鬱情緒要及時宣洩,找到孩子認可的、願意溝通的親人或朋友多多交流,讓孩子體驗父母親人關愛,重新建立情感和信任基礎;二是找到最初的抑鬱源頭,進行分析化解,避免刺激和重走老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3 # 我說精神
十二三歲的孩子也會患上抑鬱症?很遺憾,會的。我就是治療抑鬱症的醫生,遇到過很多類似的病例。
說一說抑鬱障礙的發病原因我想一定有人會說十二三的孩子能有什麼問題?還至於焦慮?其實這樣的話是對於抑鬱症不瞭解才會說出來。因為不是隻有嚴重的心理問題才會患上抑鬱症。
我們說抑鬱症的病因並不是單純的心理疾病,而是有著明確生物學特性和遺傳傾向性的醫學疾病。所以真正的抑鬱症發病原因一定是遺傳因素、生物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疊加產生的。
遺傳因素
我們知道抑鬱症是存在明顯的遺傳易感性的,這不同於我們既往認識的遺傳疾病,並不是說發生遺傳就一定致病,但目前醫學上對於抑鬱症高發家族開展的家系研究和雙生子研究結果均證實了抑鬱症與遺傳密不可分的聯絡。
我們通常可以說,同抑鬱症患者血緣關係越接近,則有可能比一般人群更易於患上抑鬱症。所以說“遺傳” 並非是絕對的,只是發病機率提高了,也就是我在前面說的遺傳易感性。 甚至我認為遺傳易感性對於一個正常人是否發病的影響甚至要高於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
生物因素
很多人在說抑鬱症是單純的心理疾病,既然是心理疾病怎麼解釋抗抑鬱藥物治療有效?所以說,抑鬱症是存在明確生物學基礎的疾病。
目前上市的主流抗抑鬱藥物主要作用於5-羥色胺和去甲腎兩個通道,以上世紀80年代上市,使用最為廣泛的SSRI類藥物——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為例。首先我們知道5-羥色胺是一種可以使人感到愉悅的神遞質,而SSRI透過阻斷神經細胞突觸間隙的5-羥色胺,抑制5-羥色胺再攝取的過程,使突觸間隙的5-羥色胺水平明顯增高,從而達到使人感到愉悅感覺,減少抑鬱症狀的作用。
SSRI藥物的治療有效率在60%-80%,1年複發率13-26%,抗膽鹼能不良反應小,對心血管等臟器影響小,鎮靜作用較輕,耐受性好,服用方便。是目前中國抑鬱症治療指南的一線推薦用藥。
社會心理因素
主要的社會心理因素包括童年負性事件、應激性生活事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神刺激”)、婚姻狀況、社會經濟狀況等。
其中童年負性事件對於成年後的發病率影響尤為重要,曾經有研究表明,存在童年負性事件 的人成年後患病的機率是普通人的至少5倍以上。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婚姻問題中,抑鬱症患病率在分居、離婚者中最高。
而社會經濟狀況則與低收入人群缺少有效的社會支援,可能更容易遭受到一些不良的應激性生活事件有關。
至於被我們常常提及的應激性生活事件,也就是“精神刺激”更多的以抑鬱症患者的誘發因素出現,也就是發病的“導火索”。
這麼小的孩子患病要去醫院嗎?一定要去,患病就是患病,一定是越早去醫院越好,尤其是20歲以前發病的青少年,確診抑鬱症的同時還要排除雙相障礙的風險性,因為發病年齡本身是雙相障礙的高危因素之一。
而且一般臨床上的經驗,14-15歲左右的正在上中學的抑鬱症小患者抑鬱症狀更難以發現,更容易在家長不之情的情況下產生自殘行為。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往往處於身體和心理發育的兩個高峰期,容易產生情緒波動,但不會控制情緒,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後又懼怕死亡,所以常常用小刀劃傷手臂內側的形式緩解自己的厭世情緒。
這樣的例子遇到過很多,而且有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家長對於孩子的自殘行為發現率很低,尤其到醫院確診後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堅持學業對孩子更重要!這些家長朋友們,抑鬱症是嚴重的致殘性精神疾病,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的抑鬱症是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的,到時候孩子的一生就完了,與之相比,什麼學業能比整個人生重要??!!!!
-
4 # 解憂心理醫生
十二三歲的孩子也會患上抑鬱症?
會的,您可能會驚訝,這個年紀無憂無慮的,怎麼會抑鬱呢?少年不知愁滋味啊!您或許聽過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這裡面就有少年的憂愁煩惱!
十二三歲正是青少年階段,這個大家可能常聽說孩子叛逆(有的叛逆是抑鬱的前兆),其實這時侯抑鬱也非常多,因為叛逆表現容易被發現,抑鬱不容易發現,我們調查發現:青少年的抑鬱,被嚴重低估。
青少年抑鬱症為什麼被嚴重低估?原因在於抑鬱症本身難以識別,再加上大家對青少年的一般認知。
華中師大江光榮教授研究認為抑鬱症一個特點——隱匿性。不是說他(患者)刻意藏著,而是它(抑鬱症)就是有隱匿性。先了解一下抑鬱症具有哪些特點:情緒低落、思維遲緩、看法消極、活力降低。
想一想上面的四個特點,你平時有沒有出現過?
有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
有沒有覺得自己思維遲緩腦子變笨了的時候?
有沒有看法消極,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的?有沒有什麼也不想幹的時候?
這些特點,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有體驗,很難識別其實已經是抑鬱的症狀了。這就是抑鬱症的隱匿性,“大隱隱於市”。
有很多因為抑鬱症自殺的人,在生前患有抑鬱症時根本沒有被識別出來,也沒有得到任何專業幫助和治療。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人認為這是病。
沒有人說“你抑鬱了”,都是說“你最近太累了”,“你去吃點好的,最好休息兩天”,“你明天放假,你的事我幫你做了”。這就是我們平時對周圍那些可能有抑鬱的人的反應,抑鬱症的隱匿性就是如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差不多都不認為這是病,都不會往病上想,導致了抑鬱症的求助率和治療率非常低。
而青少年就更是了!
不管是家長、教師還是青少年自身,都最好了解下關於抑鬱的知識,作為自查、預防、適時合理干預的參考。青少年成長與抑鬱症
青少年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他們不僅要應付身體和性的快速發育所帶來的各種變化,還要負擔現代社會的高強度學習和考試壓力。他們需要不斷調整自己去建立一套更成熟、更符合社會化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範。
青少年們在動盪中快速成長,意味著他們要不斷去處理各種各樣的內心衝突、挑戰、未知,如過關斬將一般。但如果,就是有幾關怎麼都過不去呢,那就有可能會演變成伴隨青少年的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
青少年的自卑感、焦慮、抑鬱、孤獨、恐懼等,是這時候常出現的問題。而如果長期處於抑鬱狀態,可以導致抑鬱症。
一、青少年抑鬱的流行率近期國外一項meta分析顯示,全球範圍內青少年抑鬱障礙的發病率為2.6%(Polanczyk ,2015),高達30%的青少年經歷亞臨床症狀的抑鬱情緒(Balazs,2013)。
國內相關研究顯示,中國兒童青少年抑鬱障礙發病率約為4.8%~22.8%(李玖玲,陳星,趙春華,徐勇,2016),其他調查則顯示中國青少年抑鬱症狀的流行率在20%~44% (馮正直,2002;羅伏生,沈丹,張珊,2009)。
這裡要區分:抑鬱情緒&抑鬱障礙
抑鬱是一種範圍較廣的情緒問題連續體,涵蓋輕度的抑鬱情緒(depression mood)到嚴重的抑鬱障礙(major depressiondisorder, MDD),我們需要關注青少年在整個抑鬱情緒連續體上的心理健康狀況。
如果長期處於抑鬱狀態,可以導致抑鬱症。知道青少年抑鬱的表現,就是一種預防。
願我們多留一個心眼,多一些警醒,多一份關注,做一些預防工作。
二、青少年抑鬱的表現略不同於成年人的抑鬱,青少年的抑鬱更具有隱蔽性,因此往往被低估,診斷及治療率也相對較低。
抑鬱表現有情緒、思維、生理、行為等方面:
1. 一天中的大多數時候都情緒低落:青少年還可表現為煩躁、易怒,甚至逃學、離家出走;
2. 失去對多數活動的興趣:如總是抱怨身體沒勁、疲乏;
3. 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集中:如上課和做作業效率降低,成績下滑;
4. 自卑,缺乏自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如對他人評價過分敏感,對即將發生的事過分緊張;
5.有自殺、自殘的想法或行為:如在網路上發表一些很喪的話“沒有我,世界會更好”“自殺並不可怕,比自殺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厭世”;或者拿刀在手腕上比劃,等等;
6. 食慾不振or暴飲暴食 :反應在體重的顯著變化上;
7. 失眠or睡眠過度:青少年容易伴隨噩夢;
8. 常常抱怨頭痛、頭暈、胃痛、胸悶等,但經過醫學檢驗查不出器質性問題:青少年由於心智尚不成熟,可能會藉由軀體疼痛來表達心理上的痛苦;
9. 迴避正常的社交活:如以前的朋友現在不怎麼來往了,拒絕參加家人、朋友間的一些娛樂活動;
如果家長或監護人覺察到孩子有以上表現,請及時跟進並記錄孩子的狀態,可作為醫生診斷的重要參考。
三、青少年抑鬱的成因抑鬱症究竟為什麼會降臨在這些孩子們的身上?是什麼樣的因素,會讓一些孩子比別的孩子更易感、更容易受到傷害呢?
這其中必然有基因的影響:大量研究都表明,如果父母、親兄弟姐妹中有人被確診為抑鬱症,那麼這些孩子受到抑鬱症影響的機率會幾倍的增加(Rice et al., 2002)。但同時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略:透過對雙胞胎研究的元分析,研究人員發現抑鬱症的遺傳率僅在37%左右,一個人是否會最終被確診為抑鬱症,這與這個人的個體環境(individual-specific envrionment)緊密相關(Sullivan et al., 2000)。
所謂的“個體環境”,是指與一般公共環境相對的。比方說,社會經濟水平、當地社群的生活質量、甚至是一個家庭裡父母的育兒方式等等,就算是不單獨影響一個孩子的“公共環境”。
抑鬱症的成因複雜,就如同“抑鬱症”這個詞無法傳達出千萬位患者千萬種不同的體會,這個詞也無法傳達出每一個患者在確診之間所處於的“個體環境”究竟是怎樣一種煎熬。美國詩人西爾維婭·普拉斯的自傳體小說《鐘形罩》中,這位飽受精神疾病折磨的天才詩人形容自己如同“坐在鐘形罩下,空白停滯如一個死嬰,而世界本身就如同一場噩夢”。而年僅十歲、不愛說話的托馬斯,只能在對話的間隙透露出他的無助。
影響青少年抑鬱的因素涉及諸多變數,目前的研究主要圍繞神經生物學和心理社會因素兩方面,總體而言有:
1.基因與環境互動影響著抑鬱的發生(Rice,Harold,&Thapar,2002);
2.有抑鬱母親的青少年為抑鬱高危人群(Besrdshe WR,2003);
3.不安全依戀尤其是矛盾型依戀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抑鬱症狀和自殺行為(Allen JP,1998;蘇朝霞,2011);
4.專制與忽視型父母的孩子常表現學業和社交困難,易感抑鬱(Rachel D,2001);
5.相比於軀體和性方面的創傷性經歷,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視對抑鬱的預測作用更顯著(Pitzner JK,1997);
6.家庭緊密性和支援性差,參與少、批評拒絕水平高與孩子抑鬱的發生相關(Asnrow JR,1993);
7.父母敵意和苛刻的紀律以及衝突性家庭行為(包括婚姻衝突、離異)容易導致孩子出現抑鬱(Binnaher B,1996);
8.同伴拒絕會增加青少年的被排斥感和不良的自我認識,是青少年抑鬱的風險因素(Platt,Kadosh,& Lau,2013);
9.學習壓力、人際壓力、重大喪失、戀愛不順或失戀、與人吵架、遭父母打罵等越多,青少年抑鬱程度越重(蘇朝霞,2011)......
以上均為可能的影響因素,但無法說某個因素一定導致青少年抑鬱。
在諮詢中,我發現控制型家庭孩子容易抑鬱。另外就是離異家庭。
一些離婚家庭,父母更要關注孩子的成長!有的孩子會覺得父母離婚是自己的錯,會自責,內疚,抑鬱!遭受童年性侵害,抑鬱發生率更高。這些都是我們預防和應對抑鬱症要考慮的。
四、青少年抑鬱的預防和應對心理學家建議
1.青少年個人方面
運動改善心情。運動在抑鬱症治療中確實有些幫助!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合理作息,這是預防抑鬱的重要因素。
美國精神病學會協會主席約翰·瑞德說:任何不開鍛鍊處方的醫師(心理諮詢師或治療師)都是不道德的。
學會向外表達自己情緒精神分析對抑鬱症的一個理解是“如果攻擊向外表達,就會變成怨恨、憤怒、諷刺等;如果不向外表達,就會轉而向內攻擊自己,如羞恥、內疚、自嘲等。如果總是向內攻擊自己,就容易發展成抑鬱症”。
因此,家長應該鼓勵青少年主動學著去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學習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和積極的歸因方式,尋找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培養自信,樹立高自尊,建立和維持友誼。
2.做個溫暖的家人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養育者,可以在嬰兒早期學習如何與寶寶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在兒童早期開始注重對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
同時,父母也是孩子非常好的榜樣。父母自身能夠覺察並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一種健康的態度去應對婚姻衝突,對婚姻有較高的滿意度,以民主的教養方式進行養育,允許孩子表達失敗和負面情緒,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等都是青少年抑鬱的保護因素。
一些離婚家庭,父母更要關注孩子的成長!
如果父母覺得上面某些靠一己之力難以改善,我們建議有針對性地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治療服務(親子、夫妻、家庭、個人成長)。
3.心理治療 & 藥物治療
中國對青少年抑鬱症的主要治療形式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指出:
青少年抑鬱症的治療應堅持藥物和心理治療並重的原則。
對於輕度和中度的青少年抑鬱症患者,首選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治療、家庭治療、人際關係治療等)。
對於重度抑鬱症,需要遵醫囑進行藥物或者心理治療。
精衛臨床心理科學者認為:在面對抑鬱時,我們要看到的不僅僅是“症”,還要看到“人”和“心”。不能只考慮要給求助者吃什麼藥,也要從心理角度幫助他們疏解心中的鬱悶。
4.我們每一個人
當我們在談論如何應對抑鬱的時候,是想讓這個問題能夠得到更妥善的處理,幫助深陷其中的孩子和家人減少幾分痛苦和無助。
當你能夠以一種更加包容開放的態度去看待抑鬱,你還能看到“每一個抑鬱的人,都有足夠的理由抑鬱”。用心理學家楊鳳池老師話說:如果深入到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就可以發現符合他本人的心路歷程。
如果身邊的人患上了抑鬱症,我們可以這樣做:
第一,具備敏銳的意識:
前面說到抑鬱症極具隱匿性,所以當你發現身邊人的狀態符合抑鬱症的這四個特點,你就應該有這個意識:“這是不是抑鬱症?”你需要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Ta的言行舉止。不要再單純地以為“Ta只是累了”,也不要再對Ta說“你要休息一下”“你要吃點好東西”這樣的話,而是意識到ta可能很難透過自己調節從這個狀態走出來,需要專業的幫助;
第二,給予關心與支援:
抑鬱症的人是很需要心理上的關心和支援。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能做的、而且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陪伴,讓Ta感覺到力量。
第三,說服Ta去尋求專業幫助:
促進就診,不要認為我們普通人的關心和支援能夠解決大問題,事實卻不然。有專業的幫助才能讓患者走出困境。
第四,安全意識:
“在,都有機會”,我對一位家長說:“那些發生意外,真可怕,那些想再愛再任由她的都來不及了,所以您還是要感到欣慰。她在,她還在成長。一起努力!”
預防抑鬱症患者自殺最能起作用的人就是跟有自殺風險的人靠得最近的人。你要多留一個心眼,多一些警醒,多一份關注,做一些預防工作。
透過上面的的閱讀,您大概明白了十二三歲的孩子也會患上抑鬱症了,而且還學習了應對方法。
世界和我愛著您!
2019年11月20
安
回覆列表
會的。兒童或者青少年都可能罹患抑鬱症,這個早起病的特徵其實對於孩子是不利的,因為抑鬱症具有很高的複發性,因此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可能會持續到他們的成年期。
究其原因,有可能是遺傳性的易感因素,遺傳性易感因素起病會有一個特點,就是子女起病年紀會越來越年輕,當然凡事不是絕對,抑鬱症也不單單是內在因素一個方面引起,外在的社會應激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也無法忽視,這可能是我們感官可以感受的一個方面,比如會形容“他們受了什麼刺激”等等。確實,兒童青少年抑鬱症也和兒童期的不良經歷密切相關,比如童年時父母喪亡、缺乏雙親關愛、父母關係不融洽、父母分居兩地、留守兒童、兒童期收到虐待、長期生活於相對封閉的環境、父母過於嚴厲等,這些方面均對孩子造成很大影響,乃至在以後長大成人,這些因素也是造成的抑鬱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人會關心原生家庭的生活生存狀況。
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症狀和成人抑鬱症大致相同,但又有其獨特性,比如兒童就不會如同成人那般,會去描述自己的悲傷和抑鬱情緒,而是選擇沉默。青少年則表現為反社會或者採取極端的行為,男孩、女孩還是有區別的。因此在治療上,還需要考慮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如何改善他們的不良認知,如何做好完善人格方面的支援,如何增強其應對挫折和困難的能力,將對他們未來有利。除了抗抑鬱藥物藥物治療,採取系認知行為治療、支援性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有助於改善病情,增進其和家人、社會情感交流,減少後續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