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孫權在三國的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他坐踞江東,任用豪傑之士,與敵國巧妙周旋,終與魏、蜀成鼎足三分之勢。作為一代雄主,《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稱他為“英人之傑”,不算過譽。但到了晚期,孫權信用奸佞,剛愎自用,未能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以致骨肉相殘,君臣離心離德,使吳國元氣大傷,從此走上下坡路。陳壽在《三國志》中對於孫權的評價十分公允,具體有如下的記載:

    形貌奇偉,骨架不凡

    孫權字仲謀,他的兄長孫策平定江東各郡時,孫權十五歲,被任命為陽羨縣長。後被郡守舉薦為孝廉,周牧舉薦為秀才,代理奉義校尉。漢朝廷因為孫策地處偏遠而能盡臣子的職責,交納貢物,派遣使者劉琬加給他天子錫命,認可他的職位。劉琬回來後告訴別人說:“我看孫氏兄弟雖然個個才華出眾,見識通達,但自身的福運祿位都不長久。只有老二孝廉孫權,形貌奇偉,骨架不凡,有大貴的面相,壽數又最長,你們試著記著我的話吧!”

    臨危受命,上下齊心

    建安四年,孫權跟隨孫策征討廬江太守劉勳,打敗劉勳後,又進軍討伐黃祖。建安五年,孫策去世,把軍國大事交付給孫權,孫權悲傷哭泣不止。孫策的長史張昭對孫權說:“孝廉,這難道是哭的時候嗎?況且周公制定的喪禮就連他的兒子伯禽也沒有遵守,不是他想違背父親的意旨,而是時勢使他不能那樣做。況且現在違法作亂的人競相角逐,豺狼一般的壞人當道,你卻想為兄長一味悲哀,顧念禮制,這就如同開門揖盜一樣,可不能算是仁。”於是替孫權脫下喪服換上官衣,扶著他上馬,又讓他外出巡視軍隊。當時孫權只有會稽、吳郡,丹陽等郡,而其中一些偏遠險要的地區還沒有完全歸附,天下的英雄豪傑散佈在各州郡,客居寄寓在這裡計程車人以及個人安危決定自己的去留,與孫權還沒有君臣之間牢固的關係。張昭、周瑜等人認為孫權是可以一起共同成就大業的人,所以傾心擁戴他。曹操上表朝廷,奏請孫權為討虜將軍,兼任會稽太守,駐紮吳縣。孫權派遣郡丞到會稽郡代他處理公務文書。以待太子太師、太子太傅的禮節對待張昭,而以周瑜、程普、呂範等人為將帥。招攬賢能俊秀,徵聘有名望計程車人,魯肅、諸葛瑾等人這時開始成為他的賓客。孫權分別部署眾將,鎮壓安撫山越,討伐不服從命令的人。

    赤壁鏖兵,聯劉抗曹

    荊州牧劉表死去,魯肅請求奉孫權之命去慰問劉表的兩個兒子,並趁機觀察荊州局勢的變化。魯肅尚未到達荊州,曹操已率軍迫近荊州邊境。劉表的兒子劉琮帶著全部人眾投降曹操,劉備準備南渡長江,魯肅與他見面,順便向他通報了孫權的旨意,為他陳述成敗的道理。於是劉備率軍進駐夏口,派遣諸葛亮去見孫權,孫權派遣周瑜、程普等人進軍抗擊曹操。這時曹操剛得到劉表部隊,實力強橫,商議這個事的人都望風畏懼,大多數人勸孫權向曹操投降。只有周瑜、魯肅堅持抵抗曹操的主張,與孫權意見相同。於是周瑜、程普出任左右都督,各自統軍萬人,與劉備一同進軍,與曹操的赤壁相遇,大敗曹軍。曹操燒掉他剩下的船隻率軍撤退,士兵飢餓疾病交加,死了一大半。劉備、周瑜等人又追到南郡,曹操於是撤軍北還,留下曹仁、徐晃鎮守江陵,又名樂進駐守襄陽。這時甘寧在夷陵被曹仁的軍隊包圍,孫權採用呂蒙的計策,留下淩統以抵禦曹仁,用其中一半兵力援救甘寧,吳軍取得勝利返回。

    魏吳之爭,平分秋色

    孫權親自率領部隊圍攻合肥,派遣張昭進攻九江郡的當塗縣。張昭出戰不利,孫權攻打合肥城也一個月多未能攻下。曹操從荊州返回,派遣張喜率領騎兵開赴合肥救援,援軍未到,孫權率軍撤走。建安十六年,孫權將治所遷到建業,聽說曹操來進犯,修築濡須塢。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率軍進攻濡須塢,孫權與曹操二軍相持一個月有餘,曹操望見孫權的軍隊,讚歎他軍容整肅,於是撤軍返回。當初,曹操擔心長江北岸的郡縣被孫權劫掠,命令當地百姓向內地遷移。百姓反而自相驚擾,從廬江、九江、蘄春、廣陵一帶東渡長江的有十多萬戶人,長江西岸於是空虛無人,合肥以南只剩下皖縣還在曹操手中。

    蜀吳交兵,時戰時和

    這一年劉備平定蜀地。孫權因劉備已經得到益州,就派諸葛瑾去向劉備討還荊州各郡。劉備不答應,說:“我正在謀取涼州,涼州平定,就把荊州全部歸還給吳國。”孫權說:“這是借了不還,而想用虛言來拖延時間。”於是孫權設立荊州南部三郡的郡縣行政長官,關羽將他們全部趕走。孫權大怒,就派遣呂蒙統領鮮于丹、徐忠、孫規等軍二萬人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又派遣魯肅率領一萬人駐紮在巴丘以抵禦關羽。孫權進駐陸口,以排程指揮各路軍隊。呂蒙用計使孫權獲得了三郡的全部將領和太守,於是率軍返回,與魯肅等人合兵前進,在益陽抵禦關羽。兩軍還沒有交戰,正趕上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失去益州,就派使者向孫權求和。孫權派遣諸葛瑾回訪劉備,重新結為盟友。於是分隔荊州的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以東地區歸孫權所有,南郡、零郡、武郡以西地區歸劉備所有。

    合肥遇險,緩登帝位

    孫權從陸口返回,便征討合肥,未能攻下,撤軍返回。孫權的軍隊都上路後,孫權和淩統、甘寧等人在逍遙津北面遭到魏將張遼襲擊,淩統等人拼死捍衛孫權,孫權騎著駿馬衝過津橋得以逃走。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去世,太子曹丕繼位。冬天,魏王曹丕稱帝,改年號為黃初。黃初二年四月,劉備在蜀地稱帝。孫權則將都城從公安遷至鄂縣,改名為武昌。

    夷陵之戰,大敗蜀軍

    黃武元年春正月,陸遜的部將宋濂等人進攻蜀國五座軍營,全部攻佔,並斬殺軍營守將。三月,鄱陽郡報告說黃龍出現。蜀軍進攻吳國,分別佔據險要之地,前後連營五十多座。陸遜根據輕重緩急佈署軍隊抵抗,從正月到閏六月,大敗蜀軍,臨陣斬殺和迫使其投降的蜀軍有數萬人,劉備拼命奔跑,僅僅自己得免於死。

    左右逢源,終登帝位

    當初,孫權表面上臣服魏國,但沒有真心歸附。魏國派遣使者入吳,要與孫權盟誓,並要孫權的兒子到朝廷來做人質,全都被拒絕,也不讓識者入境,於是魏國派張遼等人進軍伐吳。當時吳國內部還有很多地方夷族沒有平定,內患沒有清楚,所以孫權用恭敬謙卑的言辭上書,請求允許自己改過自新,說道:“如果我的罪惡難除,實在不能被赦免,我將奉還土地和人民,請求讓我寄命於交州,了卻餘生。”孫權於是改換年號,部署各路軍隊沿江防禦。同時派遣使者到白帝城拜訪劉備,蜀、吳開始通使和好。然而孫權仍然與魏文帝曹丕相往來,到後一年才完全斷絕來往。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官都勸孫權稱帝。夏四月,各地也說有祥瑞出現,這月十三日,孫權在南郊繼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換年號,分封群臣。

    有謀有斷,通達之人

    赤烏七年春正月,孫權任命上大將軍陸遜為丞相,秋天有人報告說:“從蜀國回來的人都說蜀國想背棄盟約,與魏國交結,大批建造船隻,準備伐取東吳,應該對他們有所戒備。”孫權說:“我看不是這樣的,我們對蜀國不薄,結盟立誓,沒有對不起他們的地方,怎麼會到這種地步?又司馬懿此前進軍舒縣,十天左右退回去了,蜀國遠在萬里,怎麼能知道形勢緊急立刻出兵呢?從前魏國準備入侵漢中一帶,我們這裡才開始整頓軍隊,軍事上也無所動作,正好聽到魏軍返回就停止出兵,難道蜀國又可以因此而懷疑我們嗎?況且人家治理自己的國家,船隻城郭怎麼能不加以修治養護呢?現在我們這裡訓練軍隊,難道又是想用來防禦蜀國的嗎?來人的話很不可信,我為你們各位以自毀身家來擔保。”蜀國最終也沒有那樣的打算,與孫權籌劃的一樣。

    年邁昏庸,殘暴不仁

    太元二年春四月,孫權去世,時年七十一歲,諡號叫大皇帝,秋七月,安葬在蔣陵。孫權的晚年性格多疑猜忌,殺人毫不猶豫,聽信讒言,導致奸邪小人大行其道。逼死直言敢諫的陸遜、殺死自己的兩個兒子,這直接造成了後代的衰敗,君臣的失和並終於導致國家的覆滅。可以說東吳的覆滅,是從孫權晚年的昏庸殘暴開始的。

  • 2 # 九州歷史

    東吳的歷史很奇怪,前期是孫策創業,幾乎沒有打過敗仗。到了孫權時期,所有的勝仗都是大都督打的,周瑜打了赤壁之戰,呂蒙打贏荊州之戰(白衣渡江),陸遜打贏夷陵之戰。孫權親自帶病打了五次,全部是攻擊合肥。

    第一次,208年,赤壁之戰時,孫權趁曹操主力在西線荊州,帶兵攻擊合肥。孫權給了周瑜多少兵馬呢?《資治通鑑》記載:“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孫權自己帶的兵馬號稱十萬。曹操雖然赤壁兵敗,仍派將軍張喜(史上無其他記載)救援合肥,孫權聽說援軍將到,撤軍。

    第二次,215年,曹操徵漢中期間。孫權藉機率十萬軍隊圍攻張遼、李典、樂進駐守的合肥。張遼以七千人殺敗孫權十萬,張遼威震逍遙津,孫權差點喪命。此戰之後,江東聞張遼之名,小兒不敢夜啼。

    第三次,公元229年,孫權虛實結合,事先做了很多麻痺魏軍的工作,打算趁魏國大軍撤走後猛攻,被合肥守將滿寵識破。孫權大軍到來,發現魏軍有準備,未作戰即撤走。

    第四次,公元232年,滿寵建合肥新城。合肥新城距離水面較遠,作為軍事使用,與合肥舊城(生活區)相隔三十里。孫權以為魏軍築城是膽怯,便提兵十萬進攻。新城距水遠,吳軍在船上呆了二十多天不敢進攻,上岸後被滿寵的伏兵殺了幾百,無奈撤軍。

    第五次,234年,孫權為配合諸葛亮北伐,率十萬大軍再度進攻合肥,圍城兩個月,因魏帝曹叡親征救援,孫權撤軍。

    檢視孫權用兵發現,吳軍一是不敢上岸,只能借水軍優勢;二是不敢硬拼,以投機取巧佔便宜為主,不敢打硬仗。

    孫權用兵,動輒十萬大軍,號稱“孫十萬”,他給幾任大都督的兵馬反而很少。孫權的軍事能力,可能如孫策託孤時說的:“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鋒,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權非要逞強,在部下面前立威,就顯得很可笑。

    但孫權有能力,除了穩中,他陰險狡詐,從不吃虧。三國之間,東吳立國的合法性最低,他只觀望不行動,曹丕、劉備稱帝多年後才稱帝。孫權活了70歲,是三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從這個角度說,孫權也是大贏家。

  • 3 # 愛幫幫APP

    愛幫幫有償互助平臺為您解答。說出你的心願,我們幫你完成。

    要說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人,那我首先想到的一個人,就是東吳霸主——孫權。

    到了三國中期,三足鼎立之勢已成定局,孫權可以說是魏、蜀、吳這三家掌權者裡最年輕的一位了。

    相比早期就活躍在群雄逐鹿大舞臺的劉備、曹操等人,孫權似乎一直沒什麼大動作,東吳參與的幾次大戰役,也都是手下將領或明士大放光彩,而身為主公的他一直都是坐鎮後方,既沒有劉玄德奔走半生所留下的仁義之名,也沒有曹操愈戰愈勇的梟雄之姿。

    那麼話說回來了,這樣一個人,怎麼能坐穩主公之位呢?

    實則不然,孫權其實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他知道自己所長,也知道自己的短處,他既沒有父兄的勇武,也沒有過人的謀略,領兵打仗他並不擅長,所以他對於戰事都是大膽放權。

    而他也確實知人善用,雖然有些優柔寡斷,但是一旦決定了,就不會輕易改便,就像赤壁之戰前對是戰是降猶豫不決,但最後決定一戰之後,他就不留餘力的支援周瑜。

    其次他最擅長的就是制衡之道,東吳集團在早期可以說只是一個聯盟一樣的勢力,其中以黃、陸幾家為首的世家勢力最為龐大,在東吳的政治樞紐也多有人擔任要職。

    勢力和地位給這些世家子弟帶來了話語權,所以為了不讓他們喧賓奪主,孫權的制衡手段可以說是一流,從東吳的大都督幾家輪著當就可以看出來了。

    而且曹、劉兩個叔父級別“老前輩”也都在孫權手裡栽過跟頭,曹操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看上去一句褒獎的話,但其實內在的含義就是在說你孫權不過是我兒子輩的人物,想跟我一較高下還是差點。

    結果赤壁一把火燒光曹操的數十萬大軍,也燒光了曹操南下的野望。

    荊州失守,關羽被殺後,劉備勃然大怒,親自起兵七十萬要出蜀伐吳,遇到諸葛亮的勸阻時,他曾怒罵道:“黃髮小兒(據說孫權頭髮是黃色的),安敢欺我!”語氣中是對自己的自信和對孫權的貶低。

    結果陸遜火燒連營,一把火燒的劉備敗退白帝城,也燒光了蜀漢為北伐而積攢了數年的力量。

    就此看來,小覷孫權的人哪怕是一時豪傑,都在其手中在了跟頭,可以見得孫權才是三國中最容易被低估的人。

  • 4 # 每日趣評

    孫權的一生是在與大臣和對手們不斷周旋的日子中度過的,像個小媳婦一樣,勉強支撐東吳存在了23年,在他死後,留下一個政局極其不穩的朝廷。你能說他厲害?所以,孫權不算一個厲害的帝王,只能算一個勉強合格的君主。那麼正史上孫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有多厲害呢?

    曹操曾經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殊不知後面還要一句: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也就是說孫權相比於劉表的兒子劉琮和劉琦是個人物,但是如果和曹丕、曹叡相比,就沒有這麼大優勢了,所以大家不要過於抬高孫權,也不要過於看低曹操,實事求是就好。那麼孫權到底怎麼樣呢?我們看一看他的大臣們是什麼意見。

    孫權即位初期,大臣們是不服氣的。首先託孤重臣張昭最初就不看好孫權,而是看好孫權的弟弟孫翊。其他人也不看好孫權,當看到孫權即位,於是許多人有了想法。

    宗室重臣孫輔給曹操寫信,企圖通敵賣國,氣的孫權將他軟禁起來。孫暠在烏程欲起兵叛亂,後被虞翻所勸阻。孫翊、孫河遭到部下殺害,手下叛變。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打出叛亂的旗幟,企圖犯上作亂。這些都表明,年僅15歲的孫權根本鎮不住場子,而當時唯一能鎮住場子的是張昭和孫策的舊部武將程普、黃蓋、周瑜等。這是東吳大臣第一次欺負孫權,只是第一次,後來還有。

    輔恐權不能保守江東,因權出行東冶,乃遣人齎書呼曹公。行人以告,權乃還,偽若不知,與張昭共見輔,權謂輔曰:“兄厭樂邪,何為呼他人?”輔雲無是。權因投書與昭,昭示輔,輔慚無辭。乃悉斬輔親近,分其部曲,徒輔置東。

    孫權即位後的第八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即使孫權已經掌握政權長達八年,但大臣們對他仍然不是很信服。這一年曹操南下征討荊州,拿下荊州後挾餘威虎視江東,這時以託孤重臣張昭為首的大臣們紛紛表示應該投降保命,這讓孫權氣憤不已。幸虧武將周瑜、魯肅、程普等人仍然堅信能夠取勝,孫權在這些人的輔佐下成功度過難關。

    這兩次大臣集體拋棄孫權的事件影響深遠,孫權從此以後只相信自己信得過的大臣,對其他人基本是漠視的態度,這其中就包括張昭。這些都是孫權和大臣們在公事上的周旋,基本表現為在關鍵時刻,大臣們只想著自己保命,而孫權似乎凝聚力不夠。那麼在私事上呢?孫權能做主嗎?還是不能。

    孫權有一個很奇怪的愛好,那就是搏虎。剛開始孫權只是騎著馬用箭射虎,張昭看到後便對孫權說:作為一個人君,應該駕馭英雄,驅使群賢。你這樣與野獸比勇力,一旦有所閃失,不怕天下人恥笑嗎?孫權聽後感到很慚愧,於是不再這樣做。但孫權不是那種善於屈服的人,他換了一種玩法。

    孫權命人制造了一個射虎車,車上沒有蓋,裡面有一人駕駛,孫權就躲在車裡射虎。遇到脫離群體的老虎撲向他的車子,他總是下車與老虎搏鬥。張昭看到後仍然苦勸,但孫權只笑不再回應。這一次孫權和大臣勉強打成平手。那麼其他事情呢?孫權就沒有這麼舒心了。

    孫權有一個很喜歡的妃子叫步練師,孫權稱帝后欲立步練師為皇后,但是當時太子孫登之母為徐夫人(養母),大臣們集體的意見是應該立徐夫人為皇后,但是孫權卻執意要立步練師為皇后。為了此事,孫權和大臣爭執長達數十年,在這期間,虛設皇后一職。

    權為王及帝,意欲以為後,而群臣議在徐氏,權依違者十餘年,然宮內皆稱皇后,親戚上疏稱中宮。

    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十年後,步練師病逝,大臣們則上奏說可以追封步練師為皇后,這讓孫權既氣憤又懊惱。

    太子之爭也是這樣,孫登死後,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但是四子孫霸也覬覦太子之位,兩宮之爭遂起。這些大臣們絲毫不起好的作用,而是分成兩派,一派支援孫和,一派支援孫霸。最後造成朝廷綱紀失常,內鬥頻起。為了平息兩宮之爭,孫權囚禁了孫和,賜死了孫霸,立最小的兒子孫亮為太子。

    這是個兩敗俱傷的結局,孫和後來被權臣殺害,孫霸被刺死,而年幼的孫亮被諸葛恪所欺負,逐漸失去了朝政的控制權。而後東吳權臣肆起,政局動亂,直至滅亡。

    因此,縱觀孫權一生,孫權都在妥協,他不但妥協與曹魏,屢次低聲下氣的稱臣,更在危急時刻屢次被大臣所集體拋棄。就連在私生活上孫權都不能自我做主,射虎遭到張昭冷嘲熱諷。設立步練師為皇后長達十年不能如願。連立太子的問題上也被大臣們攪和的烏煙瘴氣。所以孫權厲害嗎?真的不厲害,孫權猶如一個受氣的小媳婦,勉強支撐東吳度過了23年,他死之後,東吳這艘船其實已經開始漏水了。所以,誰要是說孫權厲害,我真的不服氣!

  • 5 # 亭殿閣

    孫權的武力

    孫權的父親是號稱“江東猛虎”的孫堅,其父親在年少之時歲就單挑群盜,群雄討董時期斬殺董卓手下猛將華雄擊退呂布(三國演義中將為了彰顯關羽的勇猛,斬殺華雄的功勞移花接木到了關羽身上,並且虛構了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孫權的哥哥是號稱“小霸王”的孫策,年紀親親就平定江東六郡,作戰身先士卒悍勇無比,可是孫權似乎沒有留下什麼威名。但是虎父無犬子,既然孫堅武力那麼強,想必孫權的武力也差不到哪裡去吧,即使是《三國演義》,也不會把謀臣寫成猛將,把猛將寫成謀臣,演義雖然只是小說,卻不至於“空穴來風”,因此《三國演義》依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筆者就演義和正史記載,分析一下孫權武力的真實水平。

    演義中的孫權

    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劉備心裡暗道:“如果能夠佔據荊州,成就霸業,那麼這塊石頭就能夠斬斷。”孫權則暗道:“如果能夠佔據荊州,那麼這塊石頭就能夠斬斷。”結果劉備和孫權揮劍,兩個人都斬斷了石頭,排除迷行成分,孫權能夠用劍斬斷石頭,可見其武力水平不在劉備之下。

    演義中,孫權甚至一度想要單挑張遼(後被榻上策勸住,由他迎戰張遼)。

    正史中的孫權

    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三國志

    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三年十月份,孫權將要去吳郡,途中在凌亭騎馬射殺老虎,孫權所騎乘的戰馬被老虎咬傷,局勢十分危急,此時若是尋常百姓,必定已經身死虎口,那麼孫權是如何虎口脫險並且反殺老虎的呢?

    孫權面對老虎的襲擊,沒有驚慌失措,因為他知道這時候必須保持鎮定,越是驚慌失措越是危險,在這驚險萬分之際,孫權揮動雙戟向老虎發起猛攻,老虎居然被孫權刺傷而退卻,隨從張世乘機用戈攻擊老虎,最終將老虎捕獲。孫權能夠單挑老虎,可見其武力之高。

    張昭曾經勸說孫權:“你是一國之君,應該駕馭英雄,驅使群賢,怎麼能夠去和野獸搏鬥,與普通人鬥勇呢?”可是孫權不以為然,依舊熱衷於打獵,為了方便圍獵,孫權甚至設計了一輛專門用來打獵的射虎車,經常有猛獸襲擊戰車,孫權居然以與它們戰鬥為樂。

    而且孫權還經常“御駕親征”,雖然戰績很丟人,被戲稱為“孫十萬”。但是,敢於身先士卒親臨前線與敵作戰,想必武力值低不到哪裡去,逍遙津之戰,張遼以少勝多,大破孫權,但是孫權畢竟還是從張遼手下逃脫了。據記載,其實孫權當時和張遼距離很近,張遼甚至已經看到了孫權(當然是後來才知道那人是孫權,一開始當成孫權手下一員大將。),而孫權能夠從猛將張遼手下逃脫,已經很了不起了,關鍵時張遼還對他印象深刻,稱他“便馬騎射”。可見在張遼看來,孫權的武力水平也是不低的。

    綜述,無論是歷史記載還是演義描述,孫權的武力值都是不低的,達到二流頂級水平還是有的。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

    《三國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迪A5真正的同級別競爭對手都有哪些?各自的優勢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