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二好好說
-
2 # 茹叔敬
他倆個都是清官,文字多,只說包青天破案……。新婚之夜,新娘子只見丈夫正在攻讀迎考,新娘子便出了一個上聯考他:《點燈登閣各攻書。》新娘子開玩笑地說:如對不出下聯,不準進洞房。偏偏新郎一時答不出,竟賭氣到學堂去了。第二天,新娘發現丈夫愁眉不展,便問是何原因?新郎說:我正為答不出你的對聯發愁呢!!新娘說:你昨天夜裡不是對上了嗎?新郎感到奇怪:我昨夜睡在學堂裡,並沒有回家呀?怎麼會答出對聯呢??新娘聽了驚了一身冷汗,這才知道昨夜有人冒充自己的丈夫鑽了空子失去貞操,悔恨交加,一氣之下,便上吊死了。一見出了人命案,衙門馬上來人,將新郎捉拿歸案。文弱書生抵不住糊塗官的嚴刑拷打,被逼供認殺妻,判了死刑,秋後問斬,包公聽完了新郎的父親說完,心裡也很難過,是誰導致新娘子冤死的呢?要破此案,必得先對出這個下聯來。在一天晚上,包公就住在老人家裡。夜深了,包公還在苦苦思索著那個下聯,一個人在後院裡踱來踱去,還是想不出下聯。後來又叫包興搬來一張太師椅放在梧桐樹旁,坐在那裡對月而思。突然包公靈機一動,一拍大腳,對出下聯,正是:移椅倚桐同賞月。對聯終於想出來了。第二天,包公來到縣衙,張榜告示:欲在本地挑選一些有才的人,帶進京城做官,只要對出《點燈登閣各攻書》的下聯可以進京做官。榜貼出不久,一個書生揭了榜,得意洋洋地來見包公,說:小人慾隨大人進京,還望大人多多栽培。包公說:你對出那副對聯嗎?書生假裝思索了一下,說:唔,這個下聯應是:移椅倚桐同賞月。不知大人肯不肯帶學生進京?包公嘿嘿一陣冷笑,行,我帶你進京!!說罷,驚堂木一拍:還不快給我拿下!!左右一擁而上,把書生捆綁起來。書生正暗白高興,不想被當場拿住,嚇得連喊冤枉。包公厲聲說:歹徒,你居心不良,乘夜間淫人妻子,害死人命,豈能饒你!左右,掌刑!還不快給我拿下!左右一擁而上,把書生捆綁起來。書生一聽,嚇得魂不附體,連忙跪下:小人願招!原來是這樣的,那晚新郎賭氣跑到了學堂,幾個同學取笑他,說他放著一個如花似玉的新娘不伴,卻到學堂來守夜,新郎便將考對聯的事說了。誰知,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那書生乘機潛往新郎家去答對聯。有人會問,難道新娘連自己的丈夫都不認得嗎?原來古代結婚雙方是沒有見過面的,新娘子自然不知此人是真還是假,一聽對出對聯,便允他進入洞房,最終釀成了這場悲劇。
-
3 # 暗夜思考
包拯與海瑞同為中國歷史上兩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清官,雖說身處不同的朝代,但很多方面都極為相似。除此之外,在某些方面,兩人的差異也是非常明顯!
先說相似之處:包拯與海瑞都是讀書人中的受益者,他們都恪守孔孟之道,都忠君受國,都是出了名的孝順,都秉公執法、為官清廉..........包拯與海瑞同為讀書人出身:其中包拯年少得志,考中了進士,而海瑞是在36歲之時中的舉人;包拯與海瑞都是出了名的孝順:包拯考中進士之後,以孝順父母為重,十年未曾入仕!而海瑞一生都侍奉於自己母親左右;包拯與海瑞都是清官:包拯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不畏權貴,不顧個人安危,極盡彈劾之能事!而海瑞的一生更是一部與貪官的鬥爭史!!...................再說區別:性格、處事的區別,包拯善於變通,而海瑞過於剛直!包拯在官場上的成就比海瑞更高,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包拯更清楚政治鬥爭中的變通。
相傳國母李娘娘曾命包拯責打皇上!
對此包拯左右為難,一方面是國母李娘娘的命令,另一方面又是九五至尊的皇上!
最後,包拯想出一計:他脫下皇上的龍袍,對著龍袍鞭打一番!
包拯這種善於變通且善於理解領導意圖的行為,讓得李娘娘極為讚賞,直誇道:“打了龍袍就是打了君”,然而對包拯大加封賞,賜予尚方寶劍!
而與之相反,海瑞在面對政治事務時幾乎完全不懂變通!也正是因為如此,海瑞很早就得罪了嚴嵩黨羽!
哪怕就是在嚴嵩倒臺之後,其仕途也並沒有多順利。
海瑞甚至將矛頭直指皇帝!並因此而被罷官、叛刑、差一點被斬首!!
後來直到世宗駕崩,穆宗即位,海瑞才得以出獄!
最後其所處不同政局的區別:宋仁宗時相對清明,而明朝中後期過於腐敗!包拯身處宋仁宗時期,當時相對比較清明。
而海瑞所處的時代卻為明朝轉衰之時,當時國內各個階級矛盾急劇激化,各地官員貪汙成風,再加上面對沿海倭寇的侵擾與北方俺答的入侵,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而正是處於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海瑞過於兇悍且不懂變通的性格直接變成了他最大的缺點!!
不能正確平衡各方關係的海瑞,就算朝廷想用也不敢用!以至於在一段時間內,只得將其置於位高權輕的閒職之上。
後來雖說得以趕赴南京上任,然而卻因為得罪了太多人而導致彈劾他的奏摺源源不斷!最後連皇帝都認為海瑞過於迂腐,不堪重用了!!
正是因為他們性格、為人處事上的不同再加上受各自所處的不同政局環境的影響,使得其各自的生活、仕途與結局也不盡相同!!同為清官,包拯得以善終,而海瑞卻是在不得志中病逝!
-
4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在古代,受限於法律制度和科技水平相對落後等因素制約,每當有民事或刑事案件出現時,審理或刑偵過程中能運用的手段並不多,更為致命的是行政機關還兼理司法。
舉個例子,一個官職低微的知縣,既要大包大攬管理地方上的各種大小事務,當轄區內出現案件時,還得親自升堂審理。而這些地方官員能坐上知縣的位置,一是靠世襲;二是化錢買;三是透過公務員考試考取功名,就是看誰的八股文寫得漂亮從而步入仕途。
當知縣的,通常都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的司法培訓,有的甚至是法盲。同時,古代審理案件允許刑訊逼供,變相將知縣的自由裁量權進一步放大。甚至某些情形下,縣老爺連訴狀還沒看,即可吩咐衙役先賞五十大板。要是出現案件證據不足,或難以定奪時,往往也多以肉刑相逼。一頓板子下去,不招也得招。
古代這樣的司法制度下,難免會製造出大量的冤假錯案。此時百姓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出現一個公平公正的法官。一個剛正不阿,鐵面無私斷案如神的代法官自然就會備受推崇。包公的出現,恰恰迎合了這種需求。因此,包公在某種意義上,不僅僅是個好官、清官,還是正義的化身。
綜觀中國古代,斷案如神的沒幾個。就算民間流傳的,也只有《包公案》、《施公案》外加一個狄仁傑。況且,狄仁傑的故事,還是荷蘭外交官高羅佩於1949年撰寫出來的偵探小說。至於提刑官宋慈,其職責相當於法醫,雖被尊稱為世界法醫學鼻祖,無奈其沒有手握對案件定罪量刑的實權。
包拯是宋朝的,而海瑞是明朝的。以仕途之路來看,包拯沒有太多的曲折。而海瑞雖歷經四朝,卻是一路坎坷,走得並不順暢。
海瑞以敢言、直言著稱。當看到明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時,竟把家人託付給朋友,自己備好棺材,然後洋洋灑灑寫下了《治安疏》呈給世宗皇帝,歷數皇帝的不是。到七十二歲時,仍上奏直諫。
包拯與海瑞相同之處,是二人都忠心為國,不畏權貴,為官清廉。海瑞去世後,主持喪事的御史到海瑞家中,見其家徒四壁,一貧如洗,連斂葬費用也需東拼西湊的境地,不禁淚灑當場。包拯被稱為“包青天”,海瑞則被稱作“海青天”。
包拯與海瑞雖同為清官,其區別在於 : 包拯是公平正義的化身,海瑞則是敢言直言、為官清廉的榜樣。
-
5 # 初夏染指憂傷151113280
包公案,海公案,施公案,宋慈案,狄公案,案案驚心,案案動魄。宋代一開國便立下“刑不上大夫”的傳統,這也是言官得以“肆無忌憚”地諫諍的社會風氣所在,明代不一樣,封建專制中央集權高度集中強化,況且,自太祖以來,對文人施刑,最典型的就是廷杖,人最不堪的就是被打屁股,而明代一朝偏偏就有這規矩,可見,整個社會皇權強化程度影響著士大夫的待遇。
中國二千年的封建王朝,最有人性化和寬鬆的制度莫過兩宋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上經濟昌盛,文化最為繁華之時,政通人和,這才能出現宋朝包拯和明朝海大人不同的命運。包拯和海瑞的清正廉明其本沒有可比性:包拯的官運基本順利,一步一個臺階平步青雲,一輩子沒被宋皇帝罷過官,所以能發揮自己最大的主觀能動牲為國效力。
海瑞的官運一輩子不濟,不是被罷官,就是被免職,再不就是外放做芝麻官。一輩子以苦行僧式的清苦聞名,一輩子吃素,不吃肉。唯一的一次大吃大喝是在牢中:嘉靖帝死,朱載垕繼位,獄卒以為這次海瑞可能要被重用,自備酒肉請海瑞。海瑞以為是斷頭飯,反正是最後一餐,大吃大喝一頓,事後知道是嘉靖死,把吃的又全吐了出來。像海瑞這樣苦行僧式的清官,如同羊進了官場的狼群,不被皇帝所殺,也要被同繚所害,又能發揮多大作用。
宋明環境不同對官僚態度也不同,一樣的是官僚出身的地主不想交稅,最後官富的宋明兩朝都被打成笑柄,倘若做官去宋朝好點,做民宋朝也好點,起碼救濟多,包拯回明朝未必施展的開。
高拱因重新整理吏治而罷黜,張居正因變法而被神宗褫奪諡號。封建制度下均以帝王的統治需要和目的為根本。張居正逢隆慶而成就新政,那是帝國統治的需要。皆如唐太宗,宋仁宗,脾氣好我受著,脾氣不好我忍著。至於海瑞,遇到的就是一心煉丹成仙的嘉靖。
遇上一個好時代,做個清官可以仕途和名聲雙豐收。遇上一個壞時代,做個清官只能身體和靈魂都受苦。判斷一個時代的好壞,要反著看:真正黑暗的時代,在當時都是一片光明的禮讚,因為它不允許渲染黑暗;而真正美好的時代,在當時卻是批判之聲不絕於耳,因為它鼓勵真實的表達,而且把一切美好當作理所應當,並不能容忍隱蔽的黑暗。
-
6 # 月明如昔
謝邀,我是日月千年依舊。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所以背下來是沒有用的,要去提煉,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個問題問得好,把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大青天聯合到一起來做比較,貌似知乎都沒有刷到過這麼有內涵不失有趣的話題。
至於區別,我們可以結合兩大青天的歷史背景來做了解。兩位都是盛名在外,一個活躍於北宋仁宗年間,一個活躍於明朝嘉靖年間。兩大清官流傳下來的事蹟都比較多,包青天著名的鍘美案、海瑞最出名的智鬥嚴嵩。
儘管相同點甚多,但是區別也不少!首先,就是
所處背景包拯
他所處時代是北宋歷史上少有的清平之世-仁宗盛治時期,君王的支援,才能才可以盡情發揮,同時期還有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將,比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北宋一朝最耀眼的將星-狄青。
海瑞
而海瑞處於明朝歷史上最黑暗的權奸-嚴嵩當朝時期:前有夏言棄市;再有楊繼盛等眾多君子遇害;而與嚴嵩齊名的徐階也是蟄伏二十多載才將嚴嵩父子扳倒!雖然也有胡宗憲、譚倫、高珙、張居正等眾多名臣,,但是大勢始終是權奸當朝,百姓塗有餓殍,民不聊生!可想而知海瑞所處時代。
第二個區別就是個人操守和才能
自身操守和才能包拯
除去電視劇的美化,包拯其人在正史上也不失為一代名臣,先後任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關心民生疾苦,為民請命個人品行和操守在百姓間廣為傳頌,世人稱之為包青天,至今流傳千年!
海瑞
海瑞其人同樣為民請命,正史也流傳下來很多事蹟,但是政治才能和隨機應變差包拯何止分毫!到浙江期間,曾準備處罰當時兩浙總督胡宗憲之子,幸虧胡寬宏大量未予追究;曾為嘉靖上《治安梳》,但至今已幾乎被人遺忘,以至於遭嘉靖嫉恨而被下獄,後嘉靖駕崩,海瑞才倖免於難;徐階曾提拔海瑞,誰知道海瑞不知領情,反而在徐階致仕後極力處理徐階土地兼併一案;更有傳聞他因封建禮教餓死女兒。
人皆有七情六慾,可以說此時的海瑞已經不是正常人,他終究也失去了那份赤子之心,人家求利,而他則是近乎病態的求名!
以至於張居正說出了寧用循吏,不用清流之言。
而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聲名鵲起,獲重用名揚天下,並不是因為他是包青天,而是萬曆想成宋仁宗!
表面看兩人非常相似,實際卻有本質區別,根本是裡子的不同。海瑞心態、三觀、才能、身後名差包拯都不是一點半點!
-
7 # 睥睨千秋
簡而言之:
包拯執法公正,智慧過人、謀略超群,愛民如子、不畏權貴,誰犯罪誰受罰。時人稱之“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海瑞對審不明的案子,歷來是按他自己的“原則”斷。他說:“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其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以救弊也。事在爭言貌,與其屈鄉宦,寧屈小民,以存體也。”所以他造就了無數冤假錯案。
-
8 # 七月流火140400643
海瑞和包拯都是歷史上的清官。他們以自己清正廉潔、一塵不染的品格,以及為民請命造福百姓的作風,受到當時的推崇和後世的尊敬。記得以前參觀一個寺廟的時候,其間有個清官祠,裡邊供奉的就是包公和海瑞。可見清官是會受到人們世代敬仰的。
海瑞和包拯同為清官,他們的人格和行事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很大差別。相同之處在於,他們都能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一塵不染,辦事公正,為民造福。但是,二人之間也有很大差別。這種差別,大約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二人都是堅守原則,不循私情的。但在處事為官上,包拯更能注重人情物理,把儒家的原則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既有靈活性,又有原則性。而海瑞處事之時,更加註重儒家的倫理綱常,常把這些原則絕對化,神聖化,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辦事當中靈活性不足,辦事僵硬,最終導致辦事效果並不後的結局。
據《宋史包拯傳》載,包拯任天長知縣的時候。有一天,一人來報案說,其家耕牛的舌頭被人割去了。由於耕牛對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用,當時的政府規定不準私自殺牛。可是,牛舌被割之後,牛肯定也活不下去了。包拯對牛主說:“回去把牛殺了賣掉吧!”不久之後,又有一人前來狀告牛主私殺耕牛。包拯判定此人就是盜割牛舌之人。一問之下,果然如此。
從這個正史所載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包拯確實有異於常人的洞察力以及處事的靈活性。這大約就是包公後來在文學中成為探案高手的原因。
海瑞也當過地方官,知縣和巡撫都當過。當然也處理過一些案子。海瑞斷案的原則就是儒家的倫理原則: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其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以救弊也。事在爭言貌,與其屈鄉宦,寧屈小民,以存體也。
海瑞的這個原則用簡單的話說,可概括為,爭面子,給尊長;爭利益,給小輩。在這樣的原則之下,是非曲直,變的不重要了,社會倫理關係,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海瑞斷案之時,立心決無偏私,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效果未必很好。最直接的證明是,他在南直隸巡撫任內,為解決土地問題,斷的許多土地買賣的案子,都有簡單化的傾向。立心雖然是好的,但並沒有舊的土地糾紛,反而產生一些新問題出來。這也是他巡撫做不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與包拯比較,二人都是儒家知識分子,包拯更有實事求是的作風。而海瑞有僵化的教條主義之嫌。
因為包拯和海瑞的性格不同,能力差異,他們的從政經歷也不太相同。海瑞是有強烈的事業心,渴望為官任事造福百姓的,但一生的仕途並不算順利。最終官雖然做的很大,但實際上成為道德偶像和政治擺設。沒有更多的參與到現實的政治中去。而包公從知縣幹起,一步步都是重要位置,而且他在每個位置,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績。成為真正的清正廉潔的為官典範。
海瑞罵了嘉靖之後,被關了一年時間。嘉靖去世之後,他迎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上升期。大概很短的時間裡,便從六部的主事,升到南直隸巡撫的高位。也正是因為他處事上的原則有餘,靈活不足,不會變通,最終使他在巡撫位置上幹不下去了。萬曆初年,張居正上臺之後,海瑞過起了賦閒的日子。對於事業心很強的海瑞來說,這無疑是一種煎熬。直到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之後,海瑞才復出為官。因為新的執政者知道海瑞的性格,幹具體工作的能力有限,於是,給了他一個虛職,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把他當成偶像供奉了起來。直到萬曆十五年,海瑞去世。
包拯與海瑞的不同是,他的身上沒有體現出海瑞那樣強烈的出世為官之心。海瑞是舉人出身。因上書言事,受到重視,正式進入仕途。包拯合肥人,進士出身,考中進士之後。朝廷先是任命他為建昌縣令,因為父母都老了,包拯辭官不做,在家侍候父母。後來朝廷又任命他為和州稅監,包拯還是因為父母的原因,辭讓不就。直到父母去世,服滿之後,包拯才出知天長縣。後來歷經監察御史,京東轉運使,後來任開封府尹。包拯在每個位置上,都乾的不錯。公道正直,為百姓所稱頌,當時京中有言:“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是包公剛毅公正的處事風格,在百姓中留下的口碑。
最後一點,我們可以從忠臣這個角度說一說。所謂的清官,必然是忠臣。但忠臣,有忠於皇帝和忠於國家的差別。忠於皇帝個人,人格上就會體現出奴性的特點。忠於國家,會體現出儒家知識分子的人格獨立。這一點上,海瑞和包拯之間,也能看出明顯的差異。
海瑞的忠,當然也能體出對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的關懷。但他的身上又明顯的體現出愚忠的特點。比如他罵了嘉靖皇帝,可是在嘉靖去世之後,他又表現出極大的傷感。史書說他聽到嘉靖有死訊“既大慟,盡嘔所飲食,隕絕於地,終夜哭不絕聲”。這種表現,無疑是有很強烈的愚忠成分在內的。
和海瑞相比,包拯更能體現儒家知識分子的人格獨立。海瑞和包拯的這種差異,是時代原因造成的。宋朝時期,是中國政治制度大變革的時期。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時,文官統治成為中國政治的主流。宋代對知識分子是比較尊重的。因此,在他們的身上,會很大程度上體現出知識分子人格的獨立。而到明代之後,理學成為統治思想。儒家知識分子,也從宋代時國家政治的參與者,變成明朝時帝王的奴才。所以,從明代官員身上,看出明顯的奴性,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之,在我看來,包公的個人能力是高於海瑞的。如果二人易時而處,海瑞到了宋代,以他的水平和能力,能否進入官場,恐怕要打個大大的問號。而包公到了明代,大約還會是清官和廉吏的典範。海瑞雖然有自己的侷限,但是能在為官之中做到一塵不染,也是無愧於清官稱號的。理應受到後世的尊敬。
回覆列表
顯而易見的一個區別就是貧富差距!
二者都是清正廉潔。包大人活在北宋,海大人活在明朝。。北宋的文臣個個衣食無憂,殷實富貴,且宋太祖不擅殺大臣的優良傳統得以保留。。明朝官員的生活處境不用多說了吧,就一個慘!而海大人就更慘,特別慘。自己種菜還拉上衙門人一起。朱元璋肅貪的力度歷史第一沒毛病吧,重大案件上寧可錯殺一百,絕不放過一個。
海大人就是其中的清流,為他人之不可為的道德模範。。記得有件小事,說海瑞因為母親過生日買了一次肉,全城歡動。
我覺得,包大人海大人都是名臣,但不是能臣,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