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早知道

    在1722年之前,雍親王在世人面前一直保持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與世無爭的形象。

    他曾經親自出馬,扮演成一名辛苦勞作的農夫。同時讓妻子兒女登場扮演織布的農婦。這一幅“男耕女織”的溫馨畫面,被宮廷畫師繪製成由46張畫作組成的《耕織圖》。雍親王在每一幅畫上親筆題寫一首五言律詩,並鈐上“雍親王寶”“破塵居士”二印。

    雍親王與朝廷重臣年羹堯、隆科多的關係非常好。好到什麼程度?

    年羹堯、隆科多在他面前多有頂撞、失禮之處,雍親王也一笑置之。 眾所周知,年羹堯的妹妹年氏被雍親王納為側福晉。年羹堯與雍親王書信來往很多。年羹堯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在給雍親王寫信時,落款只稱職銜,不稱奴才。對於雍親王來說,這是一種相當嚴重的冒犯。

    雍親王的母親德妃六十大壽、第三子弘時新婚之喜,年羹堯也沒有隨份子,送紅包,這也是一種失禮。雍親王心裡不舒服,還寫信罵了年羹堯一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們的關係,還是一如既往的親密。

    然而,在1722年之後,雍親王就迅速地換了一張面孔。 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病逝於暢春園。緊接著,雍親王繼承了皇位,登基為帝,是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立即放下狠話: “朕在藩邸四十餘年,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託,欺罔矇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面從背非,種種惡劣之習,皆朕之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者,較之古來以藩王而入承大統,如漢文帝輩,朕之見聞更過之。” 這是什麼意思呢?大意是,我當了40多年親王,你們乾的那些壞事,我都看在眼裡呢。 雍正皇帝這一說,大臣們無不噤若寒蟬。 正所謂“勿謂言之不預也”。雍親王即位後,短短几年內,就殺掉了一批大臣。

    這些大臣裡,既有年羹堯、隆科多這樣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也有汪景祺、查嗣庭這樣的中層幹部汪景祺之所以被雍正皇帝殺掉,是因為寫文章吹捧過年羹堯;查嗣庭之所以被雍正皇帝殺掉,是因為他得到過隆科多賞識,與隆科多走得很近。他們兩人純屬受到年羹堯和隆科多的牽連。

    雍正皇帝為什麼要殺掉年羹堯和隆科多? 年羹堯是康熙時期崛起的封疆大臣,雍正皇帝即位之初,也對他極為寵信。但是,年羹堯持寵而嬌,在雍正皇帝面前驕橫無禮,極大地刺傷了雍正皇帝的自尊心。

    因此,雍正皇帝找了一個藉口,將他拿下,賜其獄中自裁。 隆科多與雍正皇帝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是他的舅舅。而且,隆科多在雍正皇帝即位時,對他有擁戴之功,因而不斷加官進爵。但是,隆科多犯了年羹堯一樣的錯誤,恃寵獲罪,被雍正皇帝毫不客氣地拿下,幽禁至死。

    那麼,為什麼雍正皇帝在即位前對年羹堯、隆科多等人和藹可親,能夠容納他們的頂撞和失禮,即位後卻不能容忍他們的錯誤,大開殺戒?

    雍正皇帝在即位之前,的確千方百計拉攏年羹堯、隆科多等人。他需要培植自己的勢力。這時候,年羹堯、隆科多等人哪怕犯了一些錯誤,在他面前有頂撞、失禮的地方,也是可以容忍的。

    但當雍正皇帝即位後,作為一名皇帝,就再也不能放縱他們的頂撞、失禮。否則的話,雍正皇帝怎麼能夠面對所有的大臣,如何去維護皇帝的尊嚴、維繫皇權的穩固?

    因此,當年羹堯、隆科多等大臣還把雍正皇帝視為當年的雍親王時,他們就死定了。

    因為皇都是不可能與任何人有平等關係的,所有人只能是他的奴才。

  • 2 # 龜仙人秀

    首先,先帶大家瞭解一下雍正帝。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十三年。年號雍正,康熙帝第四子。雍正帝進行一系列社會改革,改土歸流,攤丁入畝,整頓財政吏治,改善秘密立儲制度,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自詡“以勤先天下”。 雍正十三年(1735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駕崩,終年58歲,傳位於第四子弘曆。

    那麼,為什麼當年和藹可親的雍親王 為何當皇帝后大開殺戒?

    究其根本是去維護皇帝的尊嚴、維繫皇權的穩固。

    在成為皇帝之前,雍親王一直都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與世無爭。他曾經與妻子兒女扮演大眾百姓男耕女織”繪製《耕織圖》。在每一幅畫上親筆題寫一首五言律詩,並鈐上“雍親王寶”“破塵居士”二印,充分詮釋了與世無爭的形象。

    雍親王還與年羹堯、隆科多的關係非常好,年羹堯、隆科多在他面前多有頂撞、失禮之處,雍親王也一笑置之。可見其“和藹可親”沒有一絲帝王架子。

    然而,在即位稱帝之後,感覺就像換了一個人。雍正皇帝即位之初,放下狠話:

    “朕在藩邸四十餘年,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託,欺罔矇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面從背非,種種惡劣之習,皆朕之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者,較之古來以藩王而入承大統,如漢文帝輩,朕之見聞更過之。”

    大致意思是:我當親王四十多年,你們這些臣子假公濟私,陽奉陰違。我知道這些人是誰,以前親王即位,我清楚他們怎麼做,我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大臣們無不噤若寒蟬。

    即位短短几年內,就殺掉了一批大臣。年羹堯、隆科多這樣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也有汪景祺、查嗣庭只是因為他們與年羹堯,隆科多走得太近。

    那麼,雍正皇帝為什麼要殺掉年羹堯和隆科多?

    年羹堯可以說是陪雍正一起打下了江山,深受雍正的喜愛。但是,但是年性格極度自負,甚至不把雍正放在眼裡,多次在雍正皇帝面前狂妄自大,平常人見此也會痛恨他,更何況一國之主,這極大傷害了雍正皇帝的自尊,有辱皇威。因此,雍正皇帝故找藉口將其賜死,而隆科多和年羹堯一樣,同樣的經歷同樣的結果,雖然是雍正舅舅,也擋不住泛泛皇威。

    雍正即位之前,需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極力拉攏年羹堯、隆科多等人。雖有慢待失禮也能容忍。即位後,一國之君,在群臣面前遭頂撞難堪,怎麼能夠放過他們,又怎麼去維護皇帝的尊嚴、維繫皇權的穩固?

    當然,“侍君如伴虎”,不審時度勢,察言觀色,也難怪回落個如此下場。一切的一切都歸咎於皇室的威嚴,皇威豈能踐踏。

  • 3 # 紅雨說歷史

    用和藹可親這四個字來形容雍正皇帝,讓人看起來總有一點彆扭。我想能夠和這4個字相對吻合的皇帝,歷史上恐怕屈指可數,宋仁宗應該算得上是一位,但是在親王時期就在自己府邸建立勢力,暗地發展,表面上為人低調,其實卻運籌帷幄。如果要用和藹可親來說胤禩,那麼被人稱為賢王的八阿哥胤禩,豈不是要舉世無雙。

    古今興亡多少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古代歷史上很少有王者的路,是一片坦途,眾生擁戴,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登上了皇位。即使在先秦遠古的“禪讓制”,堯舜禹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過程,都充滿了刀光劍影。康熙末年爆發的“九子奪嫡”,九個優秀的皇子,懸而未決的一個皇位,單是想想就覺得這一段路充滿了腥風血雨。雍正成為這段路上的最後贏家,如果我們單單的說他是和藹可親,那麼我們實在是太低估了這位帝王。

    不過雍正在親王時期的許多作為,確實要比他在當上皇帝以後溫和的多。在他對眾位兄弟的態度上,在皇子時期,他就是一位兄友弟恭的好哥哥好弟弟。作為弟弟,他沒有去鋒芒畢露的和太子爭奪皇位,他自詡為天下第一閒人。作為哥哥他又和八阿哥,九阿哥十分交好,選宅子的時候都選到了前屋後屋的一條街上。在對父親康熙的態度上,他是一位孝順的兒子,眾位皇子正在為皇位汲汲營營的時候,雍正皇帝卻又是問候康熙安好,又送禮物,又送補品,甚至祈佛求道保佑父親長命百歲。年老康熙得到這久違的溫暖有多麼不容易,不論雍正是否真心亦或半真半假帶有極強的目的性,他都成功的博得康熙的信賴。

    登基後的雍正年近半百,得來不易,自然倍加珍惜更何況周圍有著眾位兄弟勢力的虎視眈眈。再有就是雍正皇帝是一位有著遠大抱負的帝王,他要有一番作為,他要青史留名,他要革除弊政,但是這條道路佈滿荊棘,披荊斬棘必須要用利刃才能鋪成一片坦途。所以為了自己的心中大業,他選擇了孤獨:

    1,冷麵的雍正體現出了冷血與“六親不認”,為了保護自己的位置,他選擇了強硬,他先發了三阿哥胤祉,十四阿哥胤禵去守陵,圈禁了十阿哥,將老八,老九削爵奪籍,關死在大牢中。

    2,為了整頓吏治,發展經濟,充實國庫他得罪天下讀書人,就是清官李紱反對,他都要將其壓上了菜市口,雖然最後留下了這位好官,我們依然看到了他的決心。

    3,肅清吏治,反對拉幫結黨的雍正皇帝對自己寵幸的兩位得力助手都沒有心慈手軟,年羹堯和隆科多這兩位曾經的左膀右臂都被先後拉下馬來。

  • 4 # 小刀刀說史

    雍親王胤禛,在“九子奪嫡”中不顯山不露水,一付老好人的形象。 公元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共六十一年的康熙駕崩,終年69歲。七天後,皇四子也就是雍親王胤禛繼承了皇位,是為雍正帝。

    雍正繼位後,人設卻來了個大翻轉,有弒父篡位的嫌疑,登基後又殺兄屠弟大開殺戒的風評,事實是怎麼樣的呢?

    登基後雍正大開殺戒殺了哪些人?

    首先是直接或間接參與“九子奪嫡”的各位阿哥:

    1、大阿哥允禔,由於是庶出的身份,一向不受康熙待見,也不是康熙心目中儲君的人選。在太子允礽被廢立期間,又高估了自己在康熙心中的份量,居然向康熙提議殺了允礽,如此狼心狗肺的提議徹底惹怒了康熙,從此被打入冷宮,死於雍正十二年。

    由此可見,大阿哥允褆是自己作死,和雍正沒有多大關係。

    2、二阿哥允礽。允礽從小便被康熙寄予厚望,一直被當作儲君來培養。他的辦事能力的確不錯,但由於從小就得到康熙賞識被立為儲君,漸漸膽兒就肥了,常做出一些揄越皇權的舉動,讓康熙暗裡不爽,加上大阿哥允褆等皇子不斷向康熙打小報告,最終被康熙兩立兩廢,軟禁於鹹安宮。

    雍正繼位後,對允礽這位曾經的儲君當然不會假大方,還是繼續將其囚禁,允礽於雍正二年死去。 廢太子允礽的死也是自己作出來的,跟雍正關係也不大。

    3、三阿哥允祉。允祉並沒有什麼心思爭奪儲君之位,不過由於他一向和太子允礽交好,自然被歸類於“太子黨”。雍正即位後先將他發配去守皇陵,這允祉便覺得很委屈,發了些牢騷,雍正便趁機將他奪爵幽禁。最終允祉於雍正十年死去。

    4、五弟允祺。允祺並沒有參與結黨爭儲,所以雍正即位後並沒有藉口將他幽禁,但他的兒子弘升卻被雍正找藉口削了世襲爵位。

    5、 八弟允禩。允禩是“九子奪嫡”中實力最強的一位,也是比較有才能、聰明的一位皇子,曾一度得到康熙的賞識,但是他的聰明卻用錯了方向。

    要知道康熙年少登基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剷除了鰲拜,鞏固了政權,所以康熙最恨的就是拉幫結派糾黨營私。 在“九子奪嫡”以及兩廢太子期間,最聰明的做法是做出一付淡泊權力的淡然模樣,憑允禩的才能是有可能坐上儲君之位的。

    但正是因為允禩及其“八爺黨”的實力太猛,朝中很多太臣也有兩次向康熙舉薦立允禩為儲君,有一種用力過猛的感覺,反而踩中了康熙心中的逆鱗,讓康熙心生反感,導致立允禩為儲君一事最終不了了之。

    雍正繼位後,允禩和他的“八爺黨”勢力仍在,自然就成了新帝的眼中釘,雍正開始以各種手段和藉口整治允禩。

    根據《雍正朝起居注冊》載,雍正在1726年下了一道諭旨:“令爾等前去將朕諭旨降與胤禩之妻,革去福晉,逐回外家”

    1726年,雍正先將允禩的妻子貶回外家,更下令夫妻二人不得通訊,而允禩本人則被削了爵位,被囚禁於宗人府中,還被改名為“阿其那”(意為:不要臉)。同年九月,允禩抑鬱而終,終年45歲。

    6、 另外九弟允禟、十弟允誐、十四弟允禵,由於都是“八爺黨”成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 其中九弟允禟被下獄病死於獄中;十弟允誐被削爵囚禁,死於乾隆二年;和雍正一母同胞的十四弟允禵也不能倖免,被禁錮於景山壽皇殿,直到乾隆做了皇帝后,才得以恢復自由。

    其他像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等與雍正交好的,下場才比較好,這裡就不作過多贅述了。

    雍正“大開殺戒”的原因據《清史稿》載:“隆、年二人憑藉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即於覆滅,古聖所誡。”

    1、《清史稿》裡面說隆、年之死都是因為持寵生嬌而擅作威福,結黨營私最終被雍正所不容,最終隆科多被囚禁,年羹堯被賜自盡。

    隆科多被囚禁讓人浮想連篇,因為隆科多是見證《康熙遺詔》的當事人之一。 坊間一直有傳聞說雍正篡改遺詔,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而執行見證者正是隆科多。所以隆科多被囚禁有一種“兔死狗烹”的味道。

    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表面勉強說得過去,但事關皇位這麼大的事,雍正為什麼只是囚禁隆科多,而不乾脆殺了他呢?留一個定炸彈邏輯上是說不通,更別說古文中的“於”字是繁體“於”,在不塗改的情況下,“十”字很難改成“於”字,而且遺詔也是滿漢雙語的,這樣修改的難度更大。

    2、而關於年羹堯之死傳言更離譜,說是年羹堯任川陝總督期間讓一位女子珠胎暗結,又將此女子送入宮成了康熙老婆,八個月就生下了雍正,遺詔就是年羹堯改的,而雍正殺年羹堯這個親爹是為了滅口。

    這種說法也並不可信。首先秀女進宮是經過層層嚴格的篩選和體檢的,秀女非處子不可能透過體檢這一關。再者,這可是欺君大罪,年羹堯好吃好喝的川陝總督沒理由冒這種風險。

    3、關於康熙之死,有傳聞說是康熙病重期間,喝了雍正呈上的參湯而暴斃,雍正這皇位是篡奪得來的。不過據說康熙對醫道頗有研究,早就知道對北方人不太合適,況且虛不受補,雍正也不會自討沒趣。所以,雍正“獻參湯下毒”一說也並不可信。

    綜上所述,嚴格來說雍正登基後大開殺戒只是將政敵囚禁,以“九子奪嫡”的規模來說,算是比較溫和了。由於關於雍正繼位不正的傳言比較多,為了平息爭端穩固政權,雍正必須得“大開殺”

  • 5 # 歷史漫談君

    無論雍親王的和藹可親還是後來雍正皇帝的大開殺戒,都是當時形勢所需, 迫不得已罷了。

    首先說說雍正當皇帝之前的形勢:

    雍正的父親康熙在位長達61年,生了50多個孩子,兒子35個,活下來的只有24個。我們都知道康熙的兒子們都很厲害,沒有一個省油的燈。阿哥們對皇位都是虎視眈眈,覬覦良久,所以才有了康熙晚年時候九子奪嫡的局面。這九子指的是: 大阿哥胤禔(yìn zhī)、二阿哥胤礽(yìn rénɡ)、三阿哥胤祉(yìn zhǐ)、四阿哥胤禛(yìn zhēn)、八阿哥胤禩(yìn sì)、九阿哥胤禟(yìn tánɡ)、十阿哥胤䄉(yìn é)、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yìn tí)。在奪嫡中有三支比較強的勢力: 太子黨,八爺黨和四爺黨。

    “太子黨”為首的是二阿哥胤礽,他當時是皇太子,出生於康熙13年5月,其母親是康熙的結髮妻子,與康熙感情非常好,卻因為生皇子難產而死。所以康熙對胤礽非常的疼愛,並立胤礽皇太子,重點栽培。胤礽天資聰明,是老師眼中的完美學生。而且善於騎射,可以說是文武雙全。青少年時期的胤礽,一直為人非常的謙虛,而且具有治國天賦,深得康熙的賞識。

    但是康熙立皇太子時間太早,而且給了皇太子很多特權,這必然會導致很多人圍在太子周圍,對其阿諛奉承,結黨營私。康熙皇帝對胤礽的過分關愛,也會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滿。所以在所有阿哥們當中,只有三阿哥胤祉與胤礽關係較好。隨著康熙對胤礽的過分寵溺和放縱,使得胤礽一天天變壞,脾氣越來越暴躁,目中無人,做了很多錯事,之前的君子氣度已不復存在,而且周圍樹敵頗多。後來康熙皇帝更是訓斥他“不法祖德,不遵朕訓”, 這也為後來康熙皇帝兩次廢除太子埋下了伏筆。

    再說“八爺黨”。 “八爺黨”是所有黨派中勢力最強的一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 ,還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侍衛鄂倫岱、內大臣阿靈阿等人。胤禩出生於1681年,其生母為良妃,原辛者庫罪籍。所以八阿哥出身低微,從小就養成了親切隨和的習慣。而且,胤禩天資聰穎,通曉世故。17歲時,便被封為貝勒。康熙的哥哥也曾在康熙面前多次讚揚胤禩聰明能幹,品行端正,宜為儲君。

    康熙廢太子之時,各個黨派都開始活躍起來,以八爺等最為厲害。當時,康熙皇帝問朝中百官,誰來當太子最好?大家都舉薦了八阿哥。康熙皇帝實際上最痛恨結黨營私,所以大家舉薦八阿哥,引起了康熙的不滿,還下令圈禁胤禩,打擊八爺黨。但是沒過了多久,八爺就被釋放出來了。康熙在以後還是多次找機會來鎮壓八爺的勢力。但是即便如此,胤禩百官當中威信還是比較高的,人稱八賢王,深得大臣們的擁戴,其實力不可小覷,是強有力競爭對手。

    “四爺黨”是以四阿哥胤禛為首。四阿哥胤禛,一開始並沒有覬覦皇位,他一直都是太子黨的人。他深知自己地位不行,也沒有什麼威信,就算太子換人也輪不到自己,其他人實力都比他強,第一次太子被廢除之後,他還為太子說好話,一直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當太子第二次被廢除再也沒有復立的可能的時候,胤禛看到這一點也開始蠢蠢欲動,暗地裡察言觀色,拉幫結派。這人最大的特點是善於偽裝自己,掩飾自己對皇位的覬覦之心,這一點可以從他在雍邸所作《悅心集》一書中看出。該書收胤禛早期的絕大多數詩詞,詩詞中流露出一種淡泊名利的思想,似乎藉此告訴別人自己只想做一個與世無爭的皇子,對政治漠不關心,其實是給人以假象來保護自己,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罷了。

    在雍親王繼位後為什麼又大開殺戒呢?

    雍親王當了皇帝之後,首先拿來開刀的就是幫助當上皇帝的年羹堯,隆科多等人。在雍正登上皇位之前,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年羹堯、隆科多即使有錯誤,雍正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當了皇帝之後,雍正再也不能放縱他們了。首先說年羹堯,身為封疆大臣,手握兵權,卻恃寵而驕,蠻橫無理,飛揚跋扈,有時還會頂撞皇帝,直接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關於年羹堯的跋扈,《清史稿》中是有明確記載的:

    “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縱。行文諸督撫,書官斥姓名。請發侍衛從軍,使為前後導引,執鞭墜鐙。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至京師,行絕馳道。王大臣郊迎,不為禮。”

    雍正皇帝甚是惱火,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找了一個藉口,捉他入獄並賜死。而隆科多呢,他犯了和年羹堯一樣的錯誤,也是趾高氣揚。他是皇帝的舅舅,雍正沒有將他處以死刑,而是圈禁在暢春園附近。一年後,隆科多死於禁所。

    雍親王繼位後大開殺戒實際上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顏面、維護自己政權的穩固、為了大清朝的將來。

    四阿哥雍親王當上了皇帝后,其他阿哥們的結局如何?

    大阿哥胤褆野心勃勃,遭康熙終生圈禁;

    二阿哥胤礽兩次被廢太子,第二次被廢后終身監禁;

    三阿哥胤祉先是被派去守康熙景陵,後被關押在石景山,被折磨致死;

    八阿哥胤禩被雍正趕出皇族,改名阿其那,禁閉於宗人府,不久死在獄中;

    九阿哥胤禟被派往西北充軍,雍正三年被捕,次年被改名塞思黑,在押解回京的途中莫名其妙死去;

    十阿哥胤䄉獲罪被關進大牢,直到乾隆繼位才被釋放;

    十四阿哥胤禎呢,康熙死後,從西寧撫遠大將軍任上趕回奔喪,雍正不許其進城,後下旨令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次年被軟禁,乾隆朝獲釋。

    雍正繼位後大膽改革、勤於理政,對康熙年間的積弊進行整頓,國家安定、國庫充盈、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成為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但他畢竟是封建皇帝,有其歷史侷限性。封建社會中,即使再英明的皇帝也會用陰謀手段和殘酷鬥爭來奪取皇位,鞏固統治,如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王武則天、清太祖努爾哈赤等都有大開殺戒的行為,雍正並不是例外。

    雍正作為高高在上的皇帝,勤於政務,洞察世情,以嚴厲的姿態進行整頓改革。雍正在位十三年是清朝統治的重要時期,為以後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午戰爭時候的北洋艦隊真的是亞洲第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