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覌歷史
-
2 # 平說平論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同仁已經做了回答。我只想打破沙鍋,解釋一下為什麼隋唐的帝王有怕老婆的名聲。
簡單地說,這些有著北方遊牧民族文化習俗的集團保留了更多的遊牧民族的文化。
對中原人來說,女人在家中掌管飲食之事,只須操持好酒令衣服之禮就行了。國家不可讓她們參與朝政,家族中不可讓她們主持家事,她們如果有聰明才智,能通達古今,就應當輔佐丈夫,幫助他克服缺點。一定不能像母雞晨鳴一樣,讓她取代丈夫而造成災禍。因此,《顏氏家訓治家篇》說南北朝時期,江南婦女,幾乎不外出交友遊玩,她們的聯姻親家,有的十幾年間不都不相識,只以書信來往,表達親密之情。而北方風俗,專靠婦女支撐門面,掌管家事,與別人爭辯是非,訪友待客,她們乘坐的車子擠滿了街道,官座中時見一些身著綺麗服裝的婦女們,代兒子求官、為剋夫庇護所冤屈。這就是鮮卑人的遺風吧!南方貧土,都講究場面,車馬衣服一定要整齊,寧可讓妻子在家飢寒。北方人士,多靠婦人管家,精美的衣服,貴重的首飾,不可缺少,男人只有瘦馬老奴供使用。夫婦之間,你我相呼,不講婦人敬夫的禮節。大抵北方人受鮮卑統治的影響,禮法事縛比較微弱,婦人才有發揮才能較多的機會,成為一種社會風氣。武則天就是這種風氣產生出來的傑出人物。[1]
在我看來,北人即所謂隋唐的帝王有著許多鮮卑的血統。鮮卑及其它北方少數民族進入文明的時間較短,保留了較多的原始社會、甚至母系氏族社會的遺存。另一方面,北方所謂“胡人”處在遊牧社會,而非農業社會。農業社會是相對進化的社會,所謂男主外,女主內。分化與進化有時是同意詞,遊牧社會沒有這樣的社會分工,一家一起遊牧,婦女與男人幾乎從事同樣的工作,因而男女在家庭社會的權力雖然也存在差別,但不如農業社會中這麼巨大。農業社會中所謂男主外、內主內,男人實際上統治女人。鄭也夫先生在其《城市社會學》中講了農夫與獵人的故事,很有意思。農人與牧人、農業與狩獵是原始社會就存在的兩種職業。採集(農業的早期形狀)收益高風險小,而狩獵收益不穩定且風險高。但是部落中體力最棒的男人卻從事這種風險高而收益不穩定的職業,雖然讓他們從事採集會收穫更多。這是因為狩獵還有社會學意義上的所謂潛功能,即除了狩獵,它還有軍事訓練的功能。透過狩獵使部落有一支有力的武裝力量,不僅可以在部落衝突中保護自己,甚至還能從別的部落中搶奪食物,因此,即使到了農業社會這些人也保留下來。只是職能發生了蛻變。這有些像動物世界中的雄獅。與老虎不同,獅子一般群居,一頭雄獅與幾頭雌獅及它們的孩子一起生活。雄獅不參與狩獵即食物的提供,那是雌獅們的事情。雄獅每天等著雌獅與獵物搏殺,甚至舉手之勞也懶得幫忙。但是要是就此說雄獅無用,那就錯了。雄獅的存在就是使獅群生活在穩定的領地之內,雄獅保護自己的領地不受其它雄獅和其它動物的侵犯。因此,它是真正的統治者。原始社會中的部落也是如此。後來農業的發展使得土地都得到開墾,狩獵作為行業不復存在,但是它的潛功能就此浮出水面——要保證部落或國家的安全必須有“雄獅”存在。都去種地,誰來作管理者,誰來當保護人?因此,採集的人變成了安份的農夫,狩獵的人變成不老而獲的統治者。因為他們有強權,這種對部落的保護有時也會在部落分配中多吃多佔。它的制度化,就形成統治階級,出現了所謂的“王”。王不是從農夫中產生的,而是從牧人中產生的。他們天生就搞權力,基礎是武器,長期的訓練使他們有這樣的能力。於是最初的社會分工,產生了這樣的分化:獵人是統治者,農夫是被統治者。在家庭中則主外的男人成了統治者,主內的婦女成為被統治者。女人的功勞更大,但男人卻有保護家庭與女人的潛功能,給女人與安定。這個邏輯甚至可以說明中國歷史上,大多數時間,人數不多的遊牧民族常常能成為農業文明的主人,然後這些遊牧民族被農業文明所同化又被新的遊牧民族所替代。
既然北方遊牧民族的男女同為獵人,或功能分化的不徹底,男女的差別並沒有這麼大,因此,女人參與在農業社會中認為是男人的事也就不奇怪了。不只是在唐朝的李治、李旦等幾個皇帝任職時開始了老婆垂廉聽政,就是唐太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也常常聽從老婆的見解。李淵還在做太原太守的時候,她媳婦就發現隋煬帝喜歡馬,讓丈夫送良馬以換取好處。李淵不聽。直到時局大亂,李淵為求得平安,才上貢給隋煬帝一些鷹犬異駒。煬帝果真龍顏大悅。李淵不僅保住了自己的位置,還被提拔為將軍,因而喜極而泣的對諸子說:“早用而母言,得此久矣!”[2]唐太宗的媳婦長孫皇后也是很有政治主張的人。唐太宗常恨魏徵不給他面子,總是頂撞他,甚至起了殺心。而媳婦長孫皇后的一席話使他很快消解。其它如唐肅宗李亨等也多是怕老婆的典型。在隋朝,隋高祖楊堅也不例外。他的皇后獨孤氏也是鮮卑人,她早在武則天之前就爭得了跟皇帝差不多同樣的地位——宮中稱為“二聖”。隋文帝每次上朝,她總是同輦而進。不過她不像武則天那樣與皇帝同時聽政,而是待在後閣裡讓宦官傳信。一旦皇帝什麼失誤,馬上遞條子。有一次,隋文帝偷偷寵幸了被埋沒在宮中卻有美色的大臣尉遲迥的孫女,獨孤氏就把這個美女殺了。隋文帝大怒,卻只敢駕著自己的勞斯萊斯(御馬)離家出走,單騎入山谷間二十餘里。大臣高熲、楊素等追上,扣馬苦諫。隋文帝委曲地說:“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高熲勸他:“陛下不能因為一個女人而不要天下了!” 所謂“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3]總算把隋文帝勸回。
在更早的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馮太后、胡太后等參政議政的能力也很強。尤其是馮太后,她的不聽話的兒皇帝一樣被她弄死。不過,那個兒子,包括以後的孫子孝文帝不是她親生或她的血脈。
因此,有人將之與怕老婆聯絡起來,以為男人怕老婆,以隋唐為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和,給這個朝代注入了漫漫胡風,婦女在禮法薄弱的胡人社會里頗有當家作主之姿態。即使在今天似也有這種情況,北方婦女的家庭地位高於南方。人們在廣西、海南旅遊時常能瞭解到當地的民風,女人特別能幹能,地位不高,男人不幹什麼,卻享有家庭特權。典型的案例之一是我一個江南的表弟在中原看到女人騎腳踏車帶男人時特別的不理解——這個男人有殘疾?他更不能理解的是,別人對他的不理解的不理解——“女人為什麼不能帶男人?”他無言以對,但在他看來,讓女人(騎車)帶的男人,就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這也許就是文化或所謂民風的差別。
放眼世界,好像也存在這種現象,北方的婦女似乎地位更高。比如瑞典、挪威、芬蘭、荷蘭、甚至俄羅斯等。而南方的婦女地位相對較低。當然這同南方國家經濟發展落後有關。社會發展的趨勢是經濟越發達,女性可能越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尤其是第三產業的興起,在主要與人打交道的商業服務業,女性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城市是女性的天堂,越是大的城市,為女性提供的就業機會越多,女性的地位也就越高。總之,這時一種很有趣的現象。
[1]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08頁。
[2] 《新唐書·后妃傳上》。
[3] 《資治通鑑·卷一七八》。
-
3 # 星火辰
楊堅怕老婆嗎?歷史記載,獨孤伽羅(楊堅的皇后)殺了他很喜歡的尉遲夫人,楊堅縱馬跑進山谷,對這追來的高熲等人大嘆道:“我為天下至尊,而不得自由”。呵呵,因此有朋友認為楊堅怕老婆。
而事實上,歷史記錄緊接著就說了,獨孤伽羅不得不向楊堅道歉,楊堅也寬容了,但自此之後獨孤心氣全消,後來患病而死。歷史又記載,獨孤死後,楊堅思念不已,乃至於午夜夢迴,唏噓流涕,大臣們勸他:“獨孤已經成了菩薩”,於是,楊堅為獨孤修了一座大寺,為她祈福。
一、幼年,兩人不平凡的童年
大家都知道,楊堅和獨孤伽羅都出生在高官家庭。獨孤伽羅的老爹獨孤信是西魏(後來被北周所篡)最高地位的八柱國之一,而楊堅的老爹楊忠是僅此於八柱國的十二大將軍之一,可以說他們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二代。
不過呢,這兩個官二代並非出生在和平時期,而是風雲變幻的後三國時期(西魏、東魏和南梁),正因為如此,他們年幼時可沒享什麼福,即便身為帝國的高階將領,他們的父親獨孤信和楊忠也有在戰場上隨時丟掉性命的危險。
楊堅一出生,便被寄養在同州城一座寺廟裡,由一位尼姑撫養,直到十二歲才被他父親接進長安去讀書。據說他天生性情嚴肅,一般人都不敢靠近他。至於獨孤伽羅,雖然歷史沒有明確記載,但她很可能也曾在同州城裡住過,也或許跟隨他父親到過隴上,但獨孤信戎馬倥傯,一定不會是太安逸的生活。
二、成婚,楊堅和獨孤伽羅這對少年夫妻
據說,因為看到楊堅相有奇表(長得不平凡),獨孤信把他的第七個女兒獨孤伽羅許配給楊堅,這種說法或許是真實的,但很值得懷疑。楊堅的父親是獨孤信手下最得力的大將,看歷史記載,獨孤信和楊忠很有最佳搭檔的意思,獨孤信嫁女入楊家屬於很正常的現象,若沒有這層關係,楊堅便是長得再有帝王相,我想獨孤信也不可能把女兒嫁給他。
獨孤伽羅不是獨孤信大夫人所生的女兒,他幼年的經歷或許對她以後的婚姻觀造成了很大影響,在那個時代,她就有一夫一妻制的想法,很是超前。她嫁入楊家時,歷史記載只有十四歲,而實際情況可能比這還小(因為古書多說虛歲),在我們看來,完全還是個不懂事的少女。楊堅十七歲(應該也是虛歲),自然也不會有多成熟。
但這是我們今天人的看法。事實上,這個時候的楊堅已經在官場上摸爬好幾年了,而獨孤伽羅在獨孤信那樣兒女眾多的大家庭里長大,也絕不像普通少年那樣簡單。更何況,很可能就在他們成婚的當年,發生了許多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對楊堅和獨孤伽羅的影響更是直接而殘酷的。
那年,接替病死的宇文泰掌控西魏大權的宇文護,將他的堂弟宇文覺(宇文泰嫡子)推上了皇位,推翻了西魏的統治,建立了北周。也在那年,反對宇文護執權的八柱國中的兩家,被宇文護徹底摧毀了。其中,就包括獨孤家。也就是說,在嫁入楊家之前或嫁入楊家稍後一點時間,獨孤伽羅就從萬眾矚目的高官之女,變成了罪人之女。這種情況,持續了十多年,直到宇文護被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殺死。
由此,你可以想象,這一時期的楊堅根本沒有必要怕獨孤伽羅。他依舊是大將軍楊忠之子,後來還是柱國楊忠之子(楊忠後來成為北周最高權位的柱國),怕一個罪人之女的老婆幹什麼?
三、楊堅在仕途上的冉冉升起,以及他與獨孤伽羅的婚姻生活
其一,此時北周的實際掌權者宇文護,雖然殺掉了楊忠的直接上級獨孤信,但考慮到當時的戰爭局面,依舊不得不倚重楊忠的能征善戰的將領。於是,他想把楊堅籠絡入自己幕府中,但楊堅聽從自己父親的勸告,拒絕了宇文護的邀請。因此,按照史書的記載,宇文護數次想整死楊堅。這件事情的記錄應該部分是真實的,但未必全是真實。看宇文護的經歷,前後殺過三個皇帝,若是他真想殺死楊堅,楊堅怎麼可能活得下來?
其二、楊堅因為與北周明帝宇文毓的連襟關係,被宇文毓召入宮中,成為了小宮伯。宇文毓是宇文泰的庶長子,其弟宇文覺被宇文護所廢后登上皇位,他娶了獨孤信的大女兒,還堅持冊封這個獨孤為王后(此時北周皇帝自稱天王)。宇文毓不甘心被宇文護操控,他將楊堅拉入旋渦之中,按照周書中對一些事件的記載,小宮伯應該屬於皇帝親信中的親信才會擔任的官職。四年後,宇文毓被宇文護安排人毒死,可楊堅卻安然無恙。其中的玄妙朋友們可以自己去想,但隋書中卻一點記載也沒有。
其三、這一階段的獨孤伽羅,與楊堅幾個弟弟的媳婦兒都處得很差,楊堅呢,也與他幾個弟弟處得不好(除了後來由他們親自撫養的幼弟楊爽)。道理其實很明白,此時的獨孤伽羅雖然是大嫂,但卻是罪人之女,而他弟弟們的媳婦兒不但身份高貴,其中還有北周的公主。
這個時期的獨孤伽羅,居然能讓楊堅不違背成婚之初“此生無異生之子”的誓言?看看楊堅在極為兇險的官場上的經歷吧,他屢屢化險為夷,手段老道,怎麼可能是個怕失勢老婆的人?只有一個解釋,楊堅是真喜歡獨孤伽羅,因此處處讓著她,絕不是什麼怕來著。
四、獨孤伽羅力贊楊堅篡周,以及之後影響隋朝二十年的獨孤皇后
楊堅的崛起,是在北周武帝時期,武帝宇文邕對其大哥明帝宇文毓感恩戴德,自然要在滅掉宇文護後重用楊堅。隋書中大肆描寫了楊堅在武帝時期被人詆譭的兇險,但到底不敢說武帝真的整了楊堅。其實呢,一代明君宇文邕是楊堅真正的恩主,楊堅篡周對不起宇文邕,很多話自然不好在隋書的原始資料中明說。
武帝為太子娶了楊堅的女兒當太子妃,這也成為楊堅之後能夠篡周的關鍵。武帝死後,宣帝繼位,這位自稱天元皇帝的人,據說喜怒無常,屢次想殺死自己的岳父楊堅。然而宣帝倒是沒殺楊堅,反倒把楊堅的政敵齊王宇文憲、烏丸軌等人給殺了。由此可見,隋書的好多記錄,其實是不能看表面的,得分析分析。
宣帝死後,輔政的重任莫名其妙落到了楊堅的頭上,與其說是執掌機密的劉昉、鄭譯突發奇想,不如說是楊堅早期的活動埋下了伏筆。獨孤伽羅面對這種可能滅族的風險,只輕描淡寫的對自己的丈夫說道:“騎虎難下,你努力就是!”
獨孤的支援,絕非只是口頭鼓勵而已,要知道,對楊堅篡位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高熲等人,其實早年是獨孤信的手下。獨孤伽羅竭盡其所能,夫妻二人恐怕有生死相隨、黃泉同行的覺悟。
楊堅最終成功了。對獨孤,他不但是喜歡,更有一份生死與共的知己之情。
五、之後的二人
後來,發生了尉遲夫人的事件。楊堅犯了一個成功的人通常容易犯的錯誤,而獨孤乾脆犯下一個更大的錯誤(殺人)。難道獨孤絕不讓楊堅有其她女人嗎?倒也不是。隋書後妃傳裡記載了,因為獨孤的原因,楊堅的後宮規模很小、名號也很不完備,但肯定是有其她女人的。獨孤殺尉遲,是不是有尉遲是楊堅最大仇敵尉遲迥孫女,還和北周王室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原因呢?已經不得而知。
總之,獨孤被迫向楊堅道歉,卻因此鬱鬱不樂,乃至於死。不知道楊堅有沒有追悔,反正他因為獨孤之死,寢室不安,傷心欲絕,這是有的。
怕老婆?楊堅這樣的人,據說處置自己的親兒子都好不手軟,這怎麼可能!
楊堅與獨孤伽羅,兩人是深愛到知己的關係,有了獨孤,楊堅方從涓涓細流澎湃為大海江河,如此而已。
-
4 # 柳花夢裡
網文裡各種隋文帝怕老婆,活得很窩囊,所謂隋文帝對皇后是敬大於愛,由敬生怕,是積累性怕老婆等等。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隋文帝夫妻彼此相愛相互尊重,有互為對方考慮的態度,當上皇后的獨孤伽羅又聰明過人能力出眾,即使丈夫成為皇帝,也為自己爭取到了相對平等的地位、所以當皇帝楊堅想為自己謀福利時才會顧慮妻子伽羅的想法,才會去甘心受她制約。
首先,隋文帝根本不是一個氣質萎靡性格懦弱內心空的男人。相反,排除掉帝王紀裡常用的神話色彩,還是能看出其氣質深沉威嚴、性格嚴肅、胸懷大略,應該是相當有氣場的那一型別人,甚至因為氣質外形太過突出招來了殺身之禍。
其實稍微認真瞭解下隋文帝生平和南北朝時代背景就知道,一個結束幾百年動亂統一中國的開國君主怎麼可能性格軟弱氣質萎靡。隋文帝是關隴軍事貴族家族的長子,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也見慣和嚮往父輩縱橫沙場殺敵立功的偉業。而且他少年老成,從小性格深沉嚴肅,“雖至親暱,不敢相狎”,後來就是因為氣度太過雄偉,甚至數次幾乎招來殺身之禍。他繼位之後,血腥暴力的動亂舊時代在他身上不可避免留下的烙印也時常會體現下的,比如他晚年用法嚴苛,喜歡當廷打人,甚至受到挑撥盛怒之下活活打死了一員大將。
其次,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幼失父母雙親,又無同母親兄弟,異母兄弟們也才智平庸無甚作為,家族早已經失勢,身後背景可謂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當初嫁給楊堅後不久,完全是靠夫家和丈夫庇護的14歲小孤女,楊堅對她又有什麼好怕好畏懼的呢?剛剛結婚獨孤伽羅就是靠夫家和老公庇護的孤女,沒有楊家和楊堅,她早被打發去四川了(獨孤信妻兒流蜀)。當時獨孤信被自盡,她母親崔氏應該也在之前就過世了,另一個名義上的母親郭氏自己兒孫一堆,還會特別把她婚事放在心上嗎?指不定就是隨便嫁個中層的胡族官僚了,一輩子混得再努力再出息能博個鄉縣君、郡君、夫人稱號就達到人生頂點了。哪裡還有皇后這等尊崇風光的希望?
但她嫁給了楊堅,靠楊家嫡子長媳身份一開始就是夫人,後來又成為隨國公夫人。獨孤家族雖然不在了,但她依然能夠以楊家媳婦身份活躍在北周頂級貴族社會社交圈之中。之後她的女兒楊麗華被聘為太子妃成為皇后,主要也是靠其公公楊忠的元勳地位功勞,與她本人的干係實在不大。獨孤伽羅確實擁有過人的智慧和能力,但前提是她的智慧能力需要有楊家這塊供她發揮的平臺和生長的土壤。而且她也是年方14的少女出嫁,智慧的汲取只怕還是和丈夫共同生活夫妻雙雙彼此交流進步而來,並不是某一個單方面的付出。
第三,當上皇后的獨孤伽羅“不黨不群”,甘居幕後為影子皇后,沒有培植任何私人勢力和心腹爪牙,也沒有任何搶奪皇帝風頭的企圖,皇權在握的隋文帝有任何畏懼她的必要嗎?獨孤伽羅雖然熱衷國事,但其始終是以隋朝國度的最高利益目標的,她沒有任何為自己謀私利的企圖和行動。
即使是家族關係和獨孤皇后非比尋常、以獨孤皇后為靠山的開皇第一功臣高熲,其也是為國公心,皇后和宰相之間沒有任何結黨營私關係,甚至兩人政見不同時候,高熲也不迎合皇后,皇后也得親自動手掃除政敵。可見獨孤皇后和高熲兩人實在都是公心為國,並無結黨聯盟實現自己私人企圖的動機打算。獨孤皇后對朝政的影響力,主要還是透過影響隋文帝來實現其想法。事實上,如果隋文帝真的看不慣皇后干政或者討厭老婆對他指手劃腳,擁有全套政府行政班子和皇權威望的他,完全可以輕鬆架空皇后,把她甩到一邊高高供著涼快。
因此隋文帝在生活中對妻子伽羅的遷就妥協究其本質還是出於深厚的感情因素。隋文帝本身是嚴格律己和自我要求相當高的人,伽羅和他性情相投、愛好相似,所以夫妻倆志同道合相得甚歡;而且伽羅出身名門聰慧過人,各方面素質水平都相當高,有足夠能力和魅力吸引住丈夫。像隋文帝這種感情內斂嚴肅型的人,一旦動情就用情很深,再加上在漫長高壓的環境下,夫妻倆兩人一直是彼此依偎,最後並肩攜手開創了大隋事業,所以他對文獻皇后終身保持了深切的感情並不奇怪,因為文獻皇后是他在世界上最深刻的精神知己和最堅定的精神支柱。隋文帝這種刻板嚴正無生活情趣的工作狂,居然還很文藝青年的原創過兩首琵琶曲《地厚》《天高》,來表達對美滿夫婦關係的愉悅之情,可見兩人的結合實在是如魚得水非常“相得”。
參考資料:《隋書》《北史》《資治通鑑》
回覆列表
談到隋文帝怕老婆,《隋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史時。相傳隋文帝的對手尉遲迥兵敗後,其孫女尉遲氏被收入皇宮中充當宮女。幾年的成長,尉遲氏已經長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隋文帝見到十分有姿色,變臨幸了她。放在一個皇帝身上,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但是,當時獨孤皇后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一氣之下盡直接將尉遲氏處死。隋文帝知道後十分鬱悶,竟策馬揚鞭衝出了皇宮,跑到了20裡之外的山谷中。大家注意,皇帝竟然離家出走了,這的確不是笑話。朝中大臣高熲、楊素趕緊追了過去勸隋文帝回朝。隋文帝無奈:“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最後在大臣的勸說下回宮。
這放在其他皇帝身上是不能容忍的,唯獨隋文帝堅守著一夫一妻制,當然,這很大一部分是有獨孤皇后的原因的。但我想與其說是隋文帝破老婆,不如說是獨孤皇后的才情征服了他。史書中記載獨孤皇后是一位很有才的女子,在十四歲就嫁給了隋文帝。當時隋文帝對她也是一件鐘情,兩人風風雨雨、相互扶持,可以說楊堅能夠順利登基是離不開獨孤皇后的精神支援的。楊堅執政後,兩人是“同居共寢、並輦上朝”。獨孤皇宮時不時透過宦官給隋文帝出出主意。可以說,獨孤皇宮稱得上是隋文帝的賢內助了。
所以,隋文帝其實是很敬重獨孤皇后的。他們之間這種相濡以沫的感情也經常為後人稱讚。獨孤皇后當年讓隋文帝立誓:“一生之中除了她不能與其他女人有後”。隋文帝也確實做到了,10個子女均為獨孤皇后所生。不得不說,在用情專一方面隋文帝的確是男人的表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