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然一木
-
2 # 天下同安
這個肯定重要啊,德行不好,願意與其交往的人就很少,在工作、生活上都比常人難得多,好的德行是一個人立身的根本,沒有這個根本,難以立足啊,畢竟人是社會化的動物。好的德行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信任和支援,這些就是很珍貴的財富啊!希望對您有幫助
-
3 # 絕地求生賽事快訊
世間如鏡,行善之人,無論大小,必有善作回饋。而作惡者,亦是如此。
說小,孔融讓梨,傳唱至今。如今,誰人在學業之初未曾聽聞與受教。
說大,亦有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岳飛盡其一生披荊斬棘,抵禦外敵。到現在衛國精神仍舊激勵億萬中華兒女。
而歷史上類似人物數之不盡,美麗的思想與品德誰不稱讚?
對於惡
說小,自私自利、心胸狹窄之人,遭受他人鄙夷之餘,更羞與為伍。
說大,秦儈欺君罔上、陷害忠良,縱使百年之後,世人的指責唾棄未曾終止,其名遺臭千年。
而當今社會,小到授予飢者一食。大到汶川地震,國家政府首當其衝。全國各地,四面八方,自發而來的集體機構亦或是獨自個人其次,齊聚於此共御天災。
這或是責任,或是個人自小天生的品德,又或是受他人影響而效仿。對於好的品德,稱讚之餘,更是影響著每一個人,他們或參與其中,或不吝美言相贊。
而對於壞的德行,不知何人可登大雅之堂?
一個人的德行好壞,如同人的第二張臉,誰不希望擁有美麗的外表。
所以德行的好壞重要嗎?
自然是重要的。
-
4 # 佛緣20670375
德行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德分陰陽,咱們平常講的德行是一個人行為端正,言語文明,互助利人。也是人們表面觀察而認為的善人之類。陰德是一個人內外精神修養達到一種境界,從不顯露自身對宇宙眾生所做的一切有益事蹟,做人低調而默默無聞,認為自己所做對環境大眾有益之事都是應該的,這才是真正人應有的德行,也稱為積陰德,而一部分人也喜歡做有益眾生之事,做完之後又喜歡到處顯示於人,所以這種稱為陽德是積不住的。人應該做個真正能懂德,能正行為之人必須要明理識法,才能天佑護生!
-
5 # 閒雲島
謝謝“悟空”邀請!一、人的德行,到底有哪些?根據儒家思想的闡述,“三綱五常”為核心,“八德”是延伸。 “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的基本道德原則和規範。“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即“五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者,敬順長輩之心; 悌者,兄友弟恭之心;忠者,赤誠盡己之心; 信者,敬慕不欺之心;禮者,辭讓節制之心; 義者,公道端正之心;廉者,堅定高節之心; 恥者,慚愧懺悔之心。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不管社會如何變遷,老祖宗的遺產還是不能丟,一是要學會“揚棄”,二是要學會“繼承”。像封建社會的“三綱”,的確有嚴格的等級(“神權”)束縛,我們應該學會“揚棄”;但“揚棄”並不等於要徹底丟棄,而是應該“批判性”地借鑑。諸如,當今社會,只有合作,才能共贏,如果沒有團隊精神,就很難成功甚至難以立足,這就要求處理好“上下關係”,這就可借鑑“三綱”中的“君臣關係”,一個人連“上下關係”都處理不好,又怎能在團隊中找準位置呢?當然更不用說在團隊中發揮“合力效應”了。又如,“父子關係”,是天生的血緣關係,“父親”是天生用來“尊敬”、“孝順”的(父母恩,比天高,比海深),而且,教育、管理子女是其天生的義務和責任,你總不能要求父親跟你“平等”吧,因此,借鑑“三綱”中的“父子關係”,才能處理好“父子關係”,以享天倫之樂。再譬如說,“夫妻關係”,雖說“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但是,他(她)們有天生的生理差異,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承認差異”、“尊重差異”,並按“差異化規律”去處理家中事物,去興家立業;妻子“舉案齊眉”,丈夫呵護恩愛……這樣,夫妻才能相濡以沫、白頭偕老。 至於“五常”以及“八德”,那可真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不管在何時何地,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我們必須完完全全的繼承,並應該作為個人道德、品行修煉的目標。“無德,寸步難行;有德,走遍天下”。 二、《易經》智慧:“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剛健,君子效法天,剛毅堅卓、奮發圖強、永不停息。《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地承萬物,君子取法地,厚積美德、容納萬物、福廕庇佑。 厚德載物,德要配位;否則,“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倫常乖舛”中的“乖舛”意即違背、出格,是否定了倫常;“立見消亡”意即馬上就會遭禍(疾病、災禍、夭折)。“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餘殃,殃盡定昌;為惡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餘昌,昌盡定殃”。 1、身居高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先看袁世凱吧,位列清末內閣總理大臣,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結束了幾千來的封建統治,可謂功過難辯,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又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1915年12月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逆流而上,全國鼎沸,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不久,因病不治而亡……榮辱功過,各有評說,“竊國大盜”也好,改革家也罷,但“德不配位”是肯定的:身為內閣總理,不思“忠君”、護君,不忠不義,實乃賊也;竊取辛亥革命成果,竊居中華民國大總統,實乃國賊;開歷史倒車,私自稱帝,上違天意、下揹人心……真可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天怒人怨,憂慮而亡。再看昏君隋煬帝楊廣,弒父奪位,喪盡天良;殺廢太子(楊勇),誅親兄弟;荒淫無度,東修洛都,南建行宮(揚州);橫徵暴斂,鑿大運河,幾徵高麗……“德不配位”,自縊揚州。 2、身居尊(父)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在這裡,我們不妨來看看既為君又為父的“德不配位”的角色,又是如何給家庭(族)帶來災殃的呢?此君就是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時,武則天就是太宗李世民的女人(司寢才人),而高宗卻與其私戀,由此誘發了對李治家庭、李唐天下的災殃。首先,李治亂倫,納父親的才人武則天為妃,幾乎給其家庭帶來滅頂之災:李治懦弱,在君位,皇權盡被武則天所瓜分;在父位,根本無德無能保全其家。李治晚年體弱多病,太子李弘監國,國家井然有序、百姓擁戴,從而觸怒了武則天的權欲膨脹的野心,於是將其毒死;爾後,李治立李賢為太子,同樣遭武則天誣陷致死……之後,李治死,李顯、李旦分別登帝位,均被武則天所廢。其次,武則天稱帝,國號“武周”,廢唐社稷,險些葬送大唐。再次,武則天稱帝,實行嚴酷的統治:剪除異己,滅唐宗族;銅匭告密,官吏遭殃……可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在君位,李治斷送李家皇族宗親,險些葬送大唐王朝;在父位,子都難保,痛失二子。帝王家庭尚且如此,可見,平民百姓家庭不知有多少在尊(父)位、德不配位,小則家庭不和、家業不興,大則災殃漣漣、百哀難興。 3、身居“小”(野)位,德不配位,亦有災殃。 《晏子春秋》記載,晏子設局:“二桃殺三士”,輕易除掉讓齊景公心憂的三位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除掉三個“威脅”,演繹千古悲壯。這是用“文明”的方法弒掉三個大將,這裡講述一個“一樹殺三親”的野蠻、愚昧的悲劇:大約在十年前,我在株洲市一醫院住院。一天,從株洲縣一農村轉來一位受重傷的壯漢,由於受傷太重,醫治不到半小時就去逝了,沒幾分鐘,又從中年壯漢老家傳來噩耗,他哥哥聽到弟弟的死信後羞愧、後悔不已而喝農藥自盡……原來,老哥倆為爭自留地界上一棵有爭議的樹,倆兄弟吵得不可開交,併發生了肢體語言,老哥的兒子看到父親吃了大虧,氣得拿起鋤頭向叔父頭上猛擊,致使叔父命懸一線,才送到株洲市一醫院搶救不久就去逝了,老哥看到弟弟因自己而死,羞愧難當、悲憤不已,含恨飲毒自盡……一棵樹,殺了老哥倆,外加殺人者的死刑,真可謂“一樹殺三親”!可悲啊,自私、狹隘、愚昧才是真兇! 《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違背中庸之道,德不配位,家庭招災,家族遭殃! 有位得道高僧說得好:“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的”。所以,尊守倫常、修身怡心、行善積德,乃驅除禍殃、積善積福之根本。 三、論德行,善莫大焉。 立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成功不能以喪失道德為代價”,否則,“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秦人李斯,為了升官,向秦始皇進讒言,致使勁敵韓非子身陷囹圄、自殺身亡;建議秦始皇焚書坑儒,背上儒家千古罵名;篡改秦始皇臨終詔書,廢扶蘇立胡亥,製造了臭名昭著的“沙丘之謀”;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被秦二世、趙高腰斬於市。東漢呂布,為了成就自己,先後兩番認義父又殺義父,成了反覆無常、無德無義的小人,被世人詬病的“三姓家奴”;最後劉備不顧“轅門射戟”之恩反而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 提醒曹操而被殺。近代汪精衛之流,賣國求榮、喪心病狂、認賊作父、戮害同胞,令世人皆嗤之以鼻,最後不得善終,被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1、“天下至德,莫大於忠”。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有了忠誠這樣的“本”和“道”,從政,方能建功立業,政通人和,興國安民。 (1)“忠恕包容,宰相肚裡可行船”。 據《桐城縣誌》記載,康熙時期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兄弟、族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而張英回饋給老家人的是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書,主動退讓了三尺,下壘建牆,而鄰居吳氏也深受感動,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巷”因此而成。在安徽安慶,流傳著這樣說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指的是張英家庭。張英的兒子是大名鼎鼎的張廷玉(1672-1755年),為康熙時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乾隆時加太保,為官康、雍、乾三代,歷半個世紀寶刀不老,為二千年封建官場之罕見。他有這樣的官場作為,應該說是他得益於父輩、祖輩淡泊致遠、克己清廉的家風。“六尺巷”在父輩那裡寬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寬了萬丈,“心底無私天地寬”,心胸因此坦蕩而無垠!張英、張廷玉父子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為官數十年,參與了平藩、收臺灣、徵漠北、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一系列大政方針的制訂和實行。對穩定當時政局,統一國家,消弭滿漢矛盾,強盛國計民生都起到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二人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學士,是歷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同時二人還是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也是實踐“三綱五常”的光輝典範,尤其是“忠”骨銘心——“忠君”,“官”至三朝元老;忠民,留下“六尺巷”佳話,民心歸順,國強民富! (2)“精忠報國,死而後已”。 ①岳母刺字,“精忠報國”。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母說:"國難當頭,你怎麼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母親聽了,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對兒子的希望;於是,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刺字……"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遠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賞識,稱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②三拒詔書,一心抗金。1139年,岳飛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和議達成後,高宗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的爵賞。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並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於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英雄。 ③“直搗黃龍”,金牌阻軍。 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朮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和“柺子馬”,把金兀朮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朮,可惜沒有找到,手刃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朮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朮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了,因此和姦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精忠報國”四字。 2、“天下之仁,莫大於誠”。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周易》:“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因此,人必須遵循天道,說真話,做實事,不要虛偽。又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意即,一切事物沒有“誠”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孟子曰:“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是天道真實無偽的本然狀態,故曰“天之道”。“思誠”,真誠無偽,既不自欺,亦不欺人,故曰“人之道”。可見,天道人道其實就是一個“誠”,是天理的本然。“‘誠’,在道,則為實有之理;在人,則為實然之心”。因此,誠信是天地萬物實實在在的道理,是人實實在在的心性。 是故,子曰:“內不自欺,外不欺人”。 因此,誠信是經商的靈魂,經商,必須以誠信為本。 “儒商犒秦,鄭國得救”。《左傳》: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告於鄭。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揚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弦高犒秦師,挽救了鄭國的滅亡。 馬克思主義的義利觀認為:人們所奮鬥的一切都與他的利益有關;但要使個人利益符合全人類利益。馬克思、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一書中說:“既然正確理解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那就必須使個別人的私人利益符合於全人類的利益”。 作為商人,弦高之舉,的確此乃非常可貴的義利觀:國家利益至高無上,個人利益必須符合國家利益,為了國家利益,就算犧牲個人利益,也在所不辭。這種儒商義利觀,就算在今天,也永遠不會過時,並且必須大力發揚,因為,它很好地處理了“個人與國家的利益關係”,正如馬克思所說:“必須使個別人的私人利益符合於全人類的利益”。 誠信之要,關鍵在於“誠”:有“誠”,方才有“信”;“欺詐”,不可能產生“信”;故子曰:“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誠”是天地人三者之間溝通的紐帶,是人們追求幸福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正因為“誠”似乎這麼高不可攀,使人們覺得遙不可及,以至於孔老夫子都不禁感慨:“民鮮能久已”!而其實,人是要透過道德修養,“擇善而固執之”,我們便可以達到“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的至誠至信的境界。 3、“天下之善,莫大於孝”。 子曰:“百善孝為先”。故“天下之善,莫大於孝”。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可見,惟孝且悌,善之根本,仁之根本,道之根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1) “王覽爭鴆”。 人有仁孝之根,道義就如日月同輝,仕途就會飛黃騰達。“王覽爭鴆”這個故事就是最好的佐證:“晉王覽,母撻其異母兄祥,覽輒流涕抱持。母虐使祥及祥妻,覽與妻亦趨共之。祥漸有時譽,母疾之,乃酖祥。覽知,取酒爭飲,母遽覆酒。遂感悟。呂虔有佩刀,相其文,佩者至三公。虔與祥,祥以授覽,後果九代公卿”。 (2)臥冰求鯉。 《晉書》:王祥,字休徵,琅邪臨沂人,漢諫議大夫吉之後也。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闢不就。祥性至孝。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灸,復有黃雀數十飛入其幕,復以供母。鄉里驚歎,以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結實,母命守之,每風雨,祥輒抱樹而泣。其篤孝純至如此。 儒家把孝、悌、忠、信稱為“四德”:“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孝悌是做人的重要美德和行為準則。儒家將父子相親、兄弟和睦、夫妻和諧視為家庭健康執行的標誌;儒家亦將孝悌視為能否出仕(從政)的“門檻”,故有“舉孝廉”之舉。《禮記》雲:“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反之,則是家庭的不幸:“是故四馬不和,取道不長;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夫妻不和,家室大凶”。可見,“孝”文化是“和”的根,“孝”在維繫中華傳統大家庭的和諧穩定方面作用非凡,“孝”已奔湧入中華兒女的血液之中,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道德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社會主義道德觀也好,儒家傳統道德觀也罷,二者既相互區別,有相互聯絡、相互包容、相互依存,都是中華文化精粹。因此,“德”,對個人、對社會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可以說,“無德,寸步難行;有德,走遍天下”!
-
6 # 中上行
一個人的德行好壞很重要,他關係社會穩定,人民幸福,人類安全延續,什麼是一個人的德行《周易》講,誠信,善良,聰慧是上天要求的優秀德行。以此來衡量一個人更簡單,直接而真實,
在中國儒家文化幾千年的發展中和社會演變中,一些主觀的道德標準己變成人利用,奴役他人,製造社會矛盾的工俱。老子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禮忠信之薄,亂之首也。
回覆列表
非常重要。
德行,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行的素質。
1.交朋友,要看朋友的德行是不是與自己的德行相仿,沒有誰會希望自己交到一個損友吧。俗話說,患難見真情。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到自己的又能有幾個呢?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的德行會影響他身邊的人的德行。人以群居,物以類分,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有什麼樣的圈,反之亦然。
3.古有,仁、義、禮、智、信,今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一不是一個人的良好德行、社會風貌、國家形象的體現,由此可見,一個人德行的好壞是多麼重要。
做人德為先,待人誠為先,做事勤為先。願你我,都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