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劉侃三國

    炎帝,黃帝,和蚩尤是歷史上真真正正存在過的人物。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是今天的苗族的祖先;

    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

    三者分別是三個部落的首領,且在之後,黃帝與炎帝之間進行“阪泉之戰”,打敗炎帝;“冀州之戰”,黃帝收繳了蚩尤部落的武器;之後,蚩尤攻打炎帝部落,炎帝求救於黃帝,引發了涿鹿之戰。

    因而,三者間是競爭關係,且最終以黃帝的勝利為終結。所以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

    炎帝,黃帝,蚩尤被稱為中華三祖。

  • 2 # 平靜不爭

    炎帝、黃帝和蚩尤,是中國傳說中的遠古英雄。是繼伏羲時代之後的三位部落首領。歷史上三人都是真實存在的。

    炎帝,《淮南子》雲:“赤帝、炎帝,號為神農。”按這種說法,炎帝、神農氏是同一人。傳說神農氏時期,他發明了犁等農業生產工具,使農業種植更加方便;他發明了中草藥,為後世開闢了醫藥之先;他發明了建築風水學,制定了“連山建木之典”。

    黃帝,根據記載,號軒轅氏、有熊式,姬姓,一說姓公孫。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傳說黃帝時期,他發明了指南車,發明了甲子紀年,並在推算曆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製造舟車弓矢,統一文字,製造樂器,創辦醫學等諸方面有大建樹。

    蚩尤,相傳他和黃帝都是伏羲的後代。所以他們都不同程度繼承了伏羲文明。這時期,蚩尤部落已經有了冶金業。

    炎帝、黃帝、蚩尤所處的這一時代,是中國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時期。

    炎、黃二帝的決戰在阪泉之野進行,經過三場惡戰,黃帝得勝。

    黃帝和蚩尤的決戰在涿鹿進行,蚩尤“以金為兵”,黃帝“以石為兵”,由於兵器落後,黃帝“九戰九敗”,最後黃帝制造了指南車,並在九天玄女和西王母“天書”的指導下,才打敗了蚩尤。

    炎帝、黃帝和蚩尤,極有可能歷史上真有其人。由於當時雖然有了文字,但畢竟落後,沒有文字記載。現在所能見到的文獻,比如《史記》、《淮南子》、《路史》等,都是根據傳說記載的。

    這些傳說,都加入了一些人們的想象,使傳說有了神話的成分。

    炎黃時期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首領不可能只有這三個人,由於沒有文字記載,別人都被歷史湮滅了。歷史永遠記住了三個名字:炎帝、黃帝、蚩尤。這三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所以我們華人自稱“炎黃子孫”。

    (說明:文中提到的“九天玄女”和“西王母”,可能是歸順了黃帝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領。“天書”,可能是冶金技術、兵器製造以及兵法方面的書籍。)

  • 3 # 辛峰

    他們是中國正史中真正存在的人物,《史記》中均有記載。

    關於炎、黃、蚩尤之間的戰爭神話,古籍中敘述較多,然而卻多是隻言片語。

    炎黃之戰,大體有兩種說法。一說,炎帝無德,黃帝伐之:

    “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相濟也,異德之故也”(《國語·晉語四》);“故黃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誅炎帝而兼併其地,天下乃治”(《新書·益壤》);“夫兵者,所以禁暴除亂也。炎帝為火災,故黃帝禽之”(《淮南子·兵略訓》);“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扶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史記·五帝本紀》)。一說,神龍氏衰,無力抵禦蚩尤叛亂,黃帝遂乘機代之而起:“昔天之初,誕作上後。仍設建典,名赤帝。分正上卿,名蚩尤。於宇少昊,以臨四方。司□□上天未成之慶。蚩尤乃逐帝,爭與涿鹿之阿,九隅無遣。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以兵甲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於大帝。邦名之曰:絕亂之野。”(《逸周書·嘗麥解》);《史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卻又混同了第一類說法中的某些內容:“軒轅之時,神龍氏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龍弗能徵,於是軒轅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諸侯,諸侯鹹歸軒轅。”

    此外又說蚩尤乃炎帝子孫,與帝(當為黃帝)爭位復仇。“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好兵而喜亂逐帝而居於涿鹿”(《路史·後紀四》)。

    從這些材料中我們不能得到炎、黃、蚩尤神話故事的原始形態,甚至不能直接從中獲得故事的完整情節。然而這一神話卻關係到華夏族的起源,因此學者們對此十分重視。他們試圖剖析這三者的神話原型,挖掘古代神話所反映的歷史事實以及神話本身產生、流傳的特點。這其中不乏精闢之見。

    神話學權威袁珂先生在其《神話論文集》中認為炎、黃為上古氏族集團,兩族相臨,但戰亂頻繁,黃帝敗炎帝而統治中原。蚩尤為炎帝后,他與黃帝的戰爭是炎黃戰爭的繼續,也就是炎、黃二族衝突的繼續。另一位著名學者丁山先生考證所謂黃帝敗炎帝的阪泉之戰即黃帝敗蚩尤的涿鹿之戰,因為阪泉與涿鹿很近,廣義來講阪泉即涿鹿,而炎帝即為蚩尤。

    劉城淮先生卻在其著作《中國上古神話》中認為:炎、黃之戰與黃、蚩之戰確如《史記》所記當為兩戰,且蚩尤為炎帝后純屬後人編造。何新先生在其新著《諸神的起源》中也認為炎帝非蚩尤,此兩者無關,並對炎、黃之間的戰爭進行了一番梳理。玄珠先生在《神話三家論》中把黃帝與蚩尤的戰爭理解為巨人族對天神的抗爭。

    但是綜觀以上研究成果,我們發現他們當中不少人常常有意無意的忽視了一個根本性的因素,即:客觀世界並不是直接進入神話的,它是人對社會和自然進行不自覺的藝術加工而產生的結果。神話作為人所創造的"第二自然",對於客觀世界的反作用,也不是直接實現的,而是透過人來實現的,因此研究神話當然要結合神話創作的思維方式。另外,我們知道神話開始往往都是口頭流傳,流傳日久方有文人記述。在這樣一段流傳期內,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戰爭不斷,很難免使形成中的本族流傳神話混合其他民族神話的內容,也使本來單純的神話人物變得複雜難解。

    此外,在文字記錄後,由於後人難於理解前人的思維方式,不明白神話的真實內涵而對原始神話加以改動也是屢見不鮮,且後人對神話的整理和改動也往往帶有當時代的思維方式摻雜其中。故而對於炎黃神話遂有這樣複雜難辯的記載。

    正因為如此,把炎、黃、蚩尤這些神話的物件坐實為具體的歷史事件,是不大明智的。神話的歷史價值在於它是原始人立足於生活實踐創造的,它反映原始時期的社會生活、家庭制度、勞動生產活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麼,鑑於這種情況,我將在以下內容中,對上述所引材料從神話思維和神話流傳這兩個方面進行解讀,分析這個神話中所包含的時代資訊及其自身變化發展特點。

    一、關於炎黃之關係

    《太平御覽》七十九引《歸藏》言:“昔黃神與炎神爭鬥與涿鹿之野。將戰,筮於巫咸曰,果哉而有咎”。我們知道《歸藏》是先秦一部比較古老的卜筮書,它所保留的資訊當是比較古老的。在這裡黃帝被稱為黃神,炎帝被稱為炎神。這應該是神話歷史化之前的記載,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接近炎黃神話原始形貌的版本。而黃神與炎神,一為天神,一為地上火神,他們之間的戰爭很有可能是某一意向的象徵形式。

    因為神話作為原始先民集體意識的一種語言描述形式,已沉積著許多受集體規範和傳統規範所制約的文化模式因素,摻合著作為文化主體的人的心理因素,滲入著一定社會關係中人們的主觀意識。因而,神話的思維形式中所謂的集體無意識,實際上是一種早已融進了作為思維主體而存在的一定社會群體及世代沿襲的文化化了的類化意象。這種類化意象在神話中以象徵形式表達出來。

    在《淮南子·兵略》篇中記載“兵所來者遠矣!黃帝與炎帝戰矣!炎帝為火災,故黃帝擒之”。這似乎正好為以上觀點做註腳。丁山先生據此推斷:“所謂[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的故事,可能就是禳除火災的寓言,不必實有其事了。”

    從神話思維的特點來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樣看來,許多學者試圖將炎黃戰爭神話解釋為上古氏族集團之間的戰爭在神話中的反映的努力都是徒勞無益的了?那麼,是否可以說研究炎黃戰爭神話並沒有多少歷史意義了呢?

    不,以上我們只是從神話的思維模式來看炎黃戰爭神話的生成。但是神話並不是純主觀的東西,它不像後世文人創作那樣的一次性完成內容的編排,也不像後世的文學作品是透過作者的藝術想象完成。神話的存在確有其歷史價值,因為在人類歷史的早期,原始人類還沒有能夠將認識的主體從客體中完全區分開來。他們只能以己觀物,以己感物,即以自己的感覺為中心去觀察和體驗並將此推及萬事萬物,甚至把主體的感覺、情感、想象等投射幻化到物件上。他們對世界的認識,立足於生活實踐,如日出月落的空間意象(東西方位)、春華秋實的時間意象(春秋時節),以及食物的外貌和味道等等。這些正是神話存在的客觀基礎,也是神話進入歷史研究領域的客觀依據,它的歷史價值正在於此。我們所要注意的是將神話的表面存在形式誤認為實際存在過的歷史,而忽視了神話背後的文化、心理、社會價值。比如《述異記》中所謂“撅地得骷髏如鋼鐵者,即蚩尤之骨也”。

    《夢溪筆談》三中“解洲臨澤,……滷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謂之‘蚩尤血’”。好象神怪還有了考古學依據似的,這是古人對於神話的虛象表達形式不理解,而把它當作了實際存在物了。今天的學者考證阪泉與涿鹿的方位並以此斷定炎帝即蚩尤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

    此外,我們對於神話的研究還要注意它產生之後作為客體在流傳中的變化特點。

    神話產生之後,作為一定的客觀存在形式存在於某一氏族或氏族集團中。在它的流傳過程中,從思維方式、傳統習慣到特定時期的社會意識都會對神話的內容、形貌發生影響。我們可以把這種影響稱為神話發展的“層疊效應”。

    隨著人們理性思維的逐漸成熟,史家、經學家不再滿意人類童年時期的粗劣作品,他們往往試圖將神話歷史化或合理化。這種"文明化"神話的過程在很多民族中都曾出現過,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炎黃神話當然也受著這種影響。

    在第一類引文中表現出來的黃帝中央君主的身份,可以斷定是後世文化觀滲入的結果。我們知道產生炎黃蚩尤的時代中國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那時還沒有階級,沒有國家,更不可能有管轄廣大地區的統一國家了。所以在第一類記載中,顯然是後來記述者把以後在中國大地上出現的中央大一統思想,當作了在歷史上早已出現了大一統思想。在還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條件下,“推當今以覽太古”的結果,這是神話在流傳過程中向著歷史化方向轉化的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

    黃帝、炎帝都只可能是各自部落或部落聯盟的主神,並在神話中代表各自部族。炎帝(或說為神龍氏、或說為列山氏)為南方之神,炎帝族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活動的部族。而黃帝神話據顧頡剛先生考證最早出現在中國的西北方的遊牧民族。

    《史記》載黃帝族“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也可為證。所以炎帝族與黃帝族本來是兩個在宗教、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很大區別的氏族集團。那為什麼文獻中有他們是兄弟族的記載呢?

    我們知道炎、黃兩族最終合而為一。

    當一個民族的人融合到了另外一個民族,這個民族的神話也往往帶到另一個民族的神話中。正是透過民族間的衝突與交流,這兩個族團不僅在血緣上,而且在宗教、心裡和文化上,都發生了全面的融合。其結果必然導致他們在宗族譜系和歷史上,也混同為一了。炎、黃二帝便成為華夏族共同的祖先。這就難怪後人認定他們原本同族同源,是兄弟。

    二、關於炎帝蚩尤之關係

    對於炎帝、蚩尤之關係,最具傳奇性,也是最具影響力的說法是:蚩尤為炎帝后代。

    著名學者袁珂先生也贊成這一說法。

    他說:“炎帝與黃帝的戰爭,實際上也就是黃帝和炎帝的戰爭,因為蚩尤是屬於炎帝的氏族集團,炎帝兵敗。然後有蚩尤奮起,與炎帝復仇。”並緊接著列舉了夸父、刑天、共工幾個例子說明他們與黃族後代的戰爭都是炎黃戰爭的餘緒。

    在《山海經》神話中炎帝、黃帝本是對立的兩族,而後所出現的神幾乎都出自這兩個氏族,其中有許多是黃帝和炎帝的後代。如鯀、禹、顓頊、禺強……都是黃帝的子孫,而炎帝的子孫中最系統的就是炎帝諸女,如銜石填海的精衛、楚懷王所遇的巫山神女、師赤松子入火自燒而成仙的炎帝少女。與黃帝大戰於涿鹿之野的蚩尤、與帝爭神位的弄天、與顓頊爭帝位而怒撞不周山的共工,則都是炎帝氏族中與黃帝抗爭的英雄人物。

    如果說炎帝與蚩尤的關係只是兩族關係或是文獻記載的問題,那麼這樣一個神話系統的出現應另有其特定的文化意義。神話的產生和流傳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共同思維基礎上的。由於神話的象徵性,在象徵中包含的主體因素都必須是經過多少代孕育的約定俗成的集體的產物。在以某一血緣氏族,某一部落群體或某一民族群體作為基本結構的社會,人的意識長期囿於一定的集體之中,既不可能形成超越於集體意識的人類意識,也不可能形成離析於集體意識的自我意識。特別是中國根深蒂固的宗法本位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這種集體意識。這個特點已經鮮明地反映在中國神話體系化、家譜化的形式中。事實上,中國上古神話已經是一個放大了的宗族集團的神話體系。

    那麼炎帝族諸神系統,黃帝族諸神系統當是這種集體意識的產物了。蚩尤在事實上是炎帝的後代是不能肯定的。他本是東黎族主神,《尚書·呂刑》中說:“若古有訓,蚩尤唯始作亂,……苗民費用靈,制以刑”。這部極早的典籍實際上非常清楚地說明了蚩尤是苗民之君。他與炎帝似乎並沒有什麼血緣瓜葛。另外,假使蚩尤為炎族部落中對黃帝抗爭的英雄,那麼古籍中為什麼會有如下記載呢?“黃帝得蚩尤而明乎天道,遂置以為六相之首”(《管子·四時》);“制服蚩尤,(黃)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藝文類聚》卷十一引《龍魚河圖》)。

    在這兩則材料中,蚩尤絲毫沒有表現出其反叛神的形象,相反兩段話都在極力突出蚩尤的優秀才能,突出他在黃帝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從這兩則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蚩尤在黎民中有著很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很高的威望。這些材料應該是當初黎民所創的蚩尤神話的遺存。

    總之,神話最初當為某一氏族所創,越到後來,隨著民族間的融合加劇,各民族的神話便參合到一起。並且按常理推之,參合到一起的神話,當以強勢民族的神話為主體。炎黃神話中,以黃帝神話為主體;炎黃、蚩尤神話中又以炎黃神話為主體。

  • 4 # 半庭秋

    應該是真實的人物,但有點被神化。

    傳說蚩尤三頭六臂,應該是他驍勇善戰而傳成了他三頭六臂。

    炎帝牛首蛇身,肚子是透明的孕育出萬物,而真實的炎帝他是親嘗百草記載藥物。

    黃帝:龍去鼎湖,乘龍昇天。帝皇均以龍而神化之

  • 5 # 流浪小販

    歷史上沒有有黃帝這個人。

    黃帝,遠古時期中國神話人物,為《史記》中的五帝之首,中國曆代皇帝多為黃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標誌性人物,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有學者以文獻證據認為是始於晚清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從中國傳說時代的三皇與五帝中脫穎而出,成為漢民族以至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擴充套件資料

    炎帝神農氏管治後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戰亂不止。黃帝便乘時而起,打敗不同的部族,其餘部族的首領亦紛紛歸附,於是形成炎帝、黃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黃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

    蚩尤是九黎君主,居東方。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走,向黃帝求救。黃帝在三年中與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獲勝。最後黃帝集結在涿鹿上與蚩尤決戰,戰鬥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終於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

    建都在涿鹿。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蚓大螻,色尚黃,於是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黃帝。 黃帝即位於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曆元年。

    黃帝奠定天下後,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云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定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風后、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

    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軒轅黃帝的功績之一是“藝五種”。“五種”,是指“黍、稷、菽、麥、稻”五穀。按古史傳說神農氏僅能種植黍、稷,而黃帝則能種植多種糧食作物,表明黃帝使當時的原始農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後來,在以黃帝為祖先的姬姓部落裡就出現了一個農業方面成績卓著的領袖——棄。傳說他是周人的祖先,被尊為后稷。他能認識不同土壤,並懂得拔去雜草,還知道挑選良種。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皋陶、伯益、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他推算曆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紀時:帝使大撓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紀時沿用至今農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為一週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黃帝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

    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

    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擔任法官、后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 6 # 此夜星光燦爛

    中國北部自黃河流域迄於長江流域,自舊石器時代末期至新石器時代初期,已佈滿人類的活動。在此地區內為夏族、夷族和黎苗三大宗族。在此時期,人民生活仍以打獵遊牧遊牧為主,而進入中原的各族,逐漸進入淺耕農業時代,因此漸成為定居的氏族社會,而在此種氏族社會,為爭奪牧地耕地,自然不免發生爭端。

    傳說上炎帝神農氏活動於夏族的活動區域,為夏族之共主;少皞氏活動於夷族之活動區域,為夷族之共主;蚩尤氏活動於黎苗之活動區域,為黎苗族之共主。夏族由北向南,黎族由南向北,彼此爭奪中原適於遊牧打獵之地,最終演變成兩族團大規模的戰鬥。黎苗集團之蚩尤與炎帝榆罔間的戰鬥由此發生,以炎帝失敗告終。擊敗榆罔後,蚩尤遂進而統治夏族領域而自為炎帝,於是激起了夏族英雄黃帝起而反抗黎族蚩尤之侵略。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為少典氏之子,初期立國於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一帶),傳說蚩尤暴虐夏族各氏族百姓,鑑於黎族之人入侵,為夏族生死存亡關頭,乃毅然奮起號召夏族各氏族團結禦敵,展開對蚩尤的抗戰!最終,黃帝部族因得天時地利之利,於涿鹿(今河北涿縣)一帶,一舉將其擊潰,蚩尤亦被擒殺。涿鹿之戰後,黃帝創造各種文化,為華夏文明的開端。

  • 7 # 六愛八卦

    我來回答: 炎帝,黃帝,蚩尤是歷史真實存在的人,並不是電視和神話中傳說的人物。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字號:神農氏,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朱襄,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根據記載,號軒轅氏、有熊氏,姬姓,一說姓公孫,是有熊國君少典之子。姬姓部落首領,是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驍勇善戰,相傳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本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而後離開了炎帝,因為蚩尤為非作歹,想統一天下,為了不讓蚩尤的野心實現,黃帝炎帝結盟,最後殺了蚩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事大門十一字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