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浩宇學長

    文學作品(literature,literary works),指散文或詩歌或小說或戲劇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達優美並表現具有永久或普遍興趣的作品。

    跟電影作品的表示形式無關,與內容有關,但是電影作品基本上都是改編自文學作品,其範疇大於文學作品,在文化/藝術這個更大的範疇內(文化藝術包含文學) 。

    這個看似“1+1=2”的問題,其實不少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有弄清楚的必要。

    問題裡包含了兩個概念:作品和文學作品。前者為大概念,後者為小概念。小概念包含於大概念之中。

    那麼,首先要明白“作品”這個概念。

    一般來說,文學藝術方面的成品叫做作品。就是說,作品包括文學創作的成品和藝術創作的成品。這當然是通俗的解釋。

    如果以著作權法上的術語來解釋,“作品”是著作權客體,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中具有獨創性並能夠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創作成果。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也包括美術、攝影、電影、電視、錄影作品,還包括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甚至包括計算機軟體、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顯然,在這麼多種類的智力創作成果中,還不是所有文字作品都能夠稱為文學作品,而口述作品、民間文藝作品卻往往可以稱為文學作品。

    這就涉及到“文學”這個概念了。

    文學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書寫的書籍文獻統稱為文學。現代專指用語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藝術,故此文學又可稱為“語言藝術”。這裡的語言當然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但主要應指書面語言。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曾把文學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現代通常把文學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文學等體裁,在各種體裁中又有多種樣式。

    至此,“文學作品”的定義呼之欲出: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客觀現實、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藝術創作的成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文學等創作成品。

    我想,我們給“文學作品”的這個定義除了涵蓋“文學”概念之外,還注重了兩大要素:

    一是“創作”。創作是具有顯著個性特點的複雜精神勞動,是極大地發揮敏銳的感受力、深邃的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充分的創造力以及相應的藝術表現技巧的過程,是作品產生的必由之路。不付出這種勞動,不歷經這個過程,不能稱之為“創作”,很可能是“抄襲”、“仿造”;其產物不能稱之為“作品”,至多是“複製品”。

    二是“成品”。成品是加工完畢的產品。沒脫稿、待出版的文學產物只能稱之為“草稿”、“稿件”、“稿本”,不能稱之為“作品”。同樣,學生的習作只能叫做“作文”。

  • 2 # 博物致知

    文學作品(literature,literary works),指散文或詩歌或小說或戲劇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達優美並表現具有永久或普遍興趣的作品。

    馬克思主義對於文學的認識:首先,它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是一定時代社會生活的反映。其次,它是用具體生動感人的形象,而不是象哲學、社會科學那樣用抽象的概念去反映社會生活。其三,它是語言的藝術,它以語言為工具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由此可見,文學作品是以語言為工具,以各種文學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達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和情感,以喚起人的美感,給人以藝術享受的著作。

    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在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作家始終進行的是形象思維的活動(或方式)。它具有三個特點:

    首先,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把從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鑄成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其次,始終離不開想像(幻想、聯想)和虛;

    第三,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感情活動。

    文學作品的形象思維創作過程決定了文學作品與科學家們的運用邏輯思維創作的學科著作有著根本的區別,其區別可從以下五方面認識:

    從內容來說:它們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但學科著作採取了"對世界的科學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實、準確無誤,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必須真實,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質、特徵、用途、必須準確,所舉的數字、圖表、例子必須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觀的實在性;而文學作品則採取了"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方式",它依據生活而又經過虛構,從不拘泥於真人真事,人物不專用一個模特兒而是雜取多人、合而為一,事件不全用事實而是採取一端、加以生髮,環境不只是依託一地一處而是根據需要加以組合、創造,一切都具有主觀情理性。

    從形式來說:它們雖說運用的媒介都是語言,但學科著作的語言貴在條理清晰;而文學作品語言貴在文質彬彬。

    從作者來說:它們都是思維的成果,但學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邏輯思維,以客觀事實、統計數字、邏輯的判斷和推理說話;而文學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維,以生動感人的形象描繪說話。

    從讀者來說:它們都有認知價值,但學科著作訴諸讀者以事實與理智,鑑賞者側重於科學真實和實用功能的評價;而文學作品訴諸讀者以感情和想象,鑑賞者側重於藝術真實和審美創造的判斷。

    從功能來說:它們都有社會價值,但學科著作主要是傳遞資訊的工具,重在實用;而文學作品則重於社會教化,重於審美。

    從以上特徵的比較中,可以認為,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區別,在於它不以傳遞特定的具體知識為目的, 透過閱讀文學作品,不可能獲得科學技術專門知識或具體的科學實驗、生產與工作方法; 如果某種著作的主旨為傳達特定的具體知識,那麼儘管它具有優美的文學價值,如司馬遷的《史記》,也不屬於文學範疇。

    掌握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本質區別,我們在分類標引過程中,就能較有把握的進行標引了。當然,圖書分類還有其特殊的一些規則,還必須根據這些規則來標引。

    與文學研究著作的區分

    在《中圖法(兒童館、中小學館版)》中,文學類圖書包括兩類圖書資料,以文學為研究物件的圖書和各體文學作品。

    所謂文學欣賞, 是讀者觀賞文學作品時特有的精神活動,是以文學作品所提供的形象為根據的感受、體驗和認識的過程。作為分類法中的類目,"文學欣賞"所收的是文學欣賞的理論與方法的著作,包括文學欣賞活動的認識過程、文學欣賞的共鳴現象等一般規律。在《中圖法(兒童館、中小學館版)》中,"文學欣賞"與"文學評論"合為一個類組,歸到"I06文學評論、研究"類目中去。文學評論是文學評論工作者分析、研究作家的作品,幫助讀者正確欣賞和理解各種文學現象,並總結創作經驗、推動創作發展的著作。對文學作品的分析、評價,往往包含作品欣賞的印象、直感的判斷,因此,文學欣賞與文學評論是緊密相關的。指導讀者正確欣賞與理解文學作品的著作應歸入"I06 文學評論、研究"及其相關下位類目。如,魏玉山著的《微型小說閱讀與欣賞》,以微型小說的文體及其特點為主線, 分章論述微型小說的五個特性,每章附有例文六篇,每篇例文後有作品評析和閱讀提示,其目的在於指導讀者正確欣賞,應入I062.54。

    此外,文學作品的簡介、評析,也應歸入"文學評論"。如,楊麗萍主編的《中外名著100部析讀》,選輯100 部中外名著篇目(不收作品),逐篇予以介紹性的評析,包括作者簡介和作品析讀,兼有賞析及資料的雙重功用,入I061。同樣,徐波編的《中外文學名著簡介》,亦入I061。

    但是,應該注意,以文學作品集(選)的形式編輯的,但又冠於作品欣賞、賞析、選萃等題名的作品, 不應歸入"作品欣賞", 雖然也在作品之後編列了作者簡介、註釋等,但其主要目的還是提供作品閱讀,因此,應作為作品歸類。如:

    《白話封神演義賞析》,(明) 許仲琳原著,入I422.4。

    《古今中外文學名篇拔萃:外國短篇小說卷》,柯巖主編,入I41。

    由此可見, 文學作品與作品欣賞的區別在於其目的是提供閱讀還是指導欣賞。

    與歷史著作的區分

    文學和歷史是最為鄰近、最為親密的,中國自古以來有"文史一家"之說,表明了原本存在著血緣相通的關係。文學與歷史相互交叉滲透產生了一系列邊緣性文體作品,如歷史小說、歷史劇、史詩、歷史故事、歷史散文(包括回憶錄和傳記)等。這些邊緣文體作品是歸入歷史還是歸入文學, 其劃分標準是:以是否忠於史實或虛構為界,史實的記載入歷史,藝術的虛構入文學。

    1.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是歷史與小說的交叉滲透產生的邊緣文體。它以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為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歷史社會生活的敘事性文學載體。它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作者對故事情節大膽虛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更具有藝術真實和典型意義。歷史小說,其文學的"原色"成份較重,應歸入文學的史傳小說類。

    例:《淑妃文繡的一生》,柳溪著,入I427.53。

    此外,歷史劇、史詩的文學"原色"成份也很重,也應歸入文學的有關類目。

    例:《大風歌》(歷史劇),陳白塵著,入I323。

    2.傳記與傳記文學:

    傳記,是記載人物生平的圖書資料。傳統的傳記著作,強調的是人物考訂,如年譜、行年考、大事記等,在《中圖法》中,傳記歸為歷史類。傳記文學(或文學性傳記),屬於廣義散文,是以有名有姓的真人真事為物件進行創作的文學。其特徵:一是忠於事實, 所寫的內容確實是生活中存在和發生過的人和事;二是忠於歷史,透過對人物生平事蹟的描寫,表現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在《中圖法》中,傳記文學歸為文學類。應該說, 傳記與傳記文學都是歷史與文學相互交叉滲透而產生的邊緣文體作品,只是它們的"原色"含量有所不同。它們的區別,一般地說,以記述歷史事實為主的史實性傳記屬於歷史科學範疇, 入歷史類;用形象化手法生動地描寫人物的文學性傳記屬於文學範疇,入文學類。

    然而,傳記與傳記文學(或文學性傳記)的界線是很難截然分清的。2012,一些史年以來實性傳記採用了文學的形象生動的表現形式, 衝擊著"傳記"的傳統形式,使傳記與傳記文學的界線變得模糊不清了。傳記文學不同於虛構的人物故事為內容的其它文學作品,它具有"傳記"和"文學"雙重性質。作為傳記,它有信史的價值,作為文學,它有藝術的功能。在實際圖書分類過程中,有的名為傳記文學,實為歷史著作。因此, 傳記與傳記文學的分類要視具體圖書內容來歸類。可以從以下二方面把握:

    ⑴ 如是真實地反映歷史事件或記載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蹟,無虛構情節,只是在忠於史實的前提下,適當進行藝術加工的, 可根據圖書的最大用途歸入歷史類;以形象化方法,生動地描寫人物形象,符合報告文學、故事或小說、散文體裁特徵的,才歸入文學類的有關類目。

    例:《偉人孫中山》,李茂高編著,入K827.6。

    《我的前半生》,溥儀著,入I521。

    《藤野先生》,魯迅著,入I626。

    英雄人物事蹟和各科先進人物事蹟則入D政治有關類目。如,《中國當代少年英雄傳》,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入D462.263。

    ⑵ 記錄人物一生或較長時間的生活歷史,旨在詳盡地描繪出人物的成長和發展的歷史,入歷史類目;而只擷取人物的某一階段的活動片斷, 旨在表現一定社會意義的主題的, 入文學的"報告文學"或"故事"類目。

    例:《徐悲鴻的一生》,入K825.7。

    《古今中外科學家故事精粹》,尹學義編,入I892.7。

    《名人少年故事》駱青、劉廣春編寫,入I892.7

    3.回憶錄:回憶錄是作者對自己或他所熟悉的人物過去的生活經歷和社會活動的歷史追述,應屬於歷史範疇。但是,《中圖法(兒童館、中小學館版)》中又將回憶錄分列在"I5報告文學"的下位類和"K106、K206史料""K8傳記"的範疇中,容量容易引起混淆。根據《中圖法(兒童館、中小學館版)使用手冊》的一些說明,對回憶錄的分類,應注意不同型別圖書的各自區別。

    ⑴"報告文學"中的回憶錄,是指運用報告文學手段寫作的, 富有文學特色,以史實為內容的回憶錄。它的特點是文學色彩很濃,講究形象塑造,個性描繪,語言生動。

    例:《在彭總身邊》景希珍口述,入I521。

    《我的一家》,陶承著,入I521。

    ⑵"傳記"類中的回憶錄,是指對某人生平事蹟的回憶。"史料"中回憶錄,是指對歷史事件的回憶。

    例:《白宮歲月──基辛格回憶錄》,入K837.12。

    《茅盾回憶錄》,入K825.6。

    ⑶ 透過對人物的回憶而實際敘述某國的政治活動或政治事件的列入各國政治類。

    例:《黑格回憶錄》,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編, 收錄黑格與里根的來往信件。信中主要商討處理美蘇、美中關係等重大問題,入D50。

    4.故事體的歷史讀物:

    故事體的歷史讀物,在兒童讀物中尤為突出。它以故事體裁為表現形式,事情的描述性、情節的生動性, 語言的口語性,都具有故事文體的特徵。但是,它又如實地描述真實生活的發展變化過程,所寫的人事地時等都具有一定的客觀事實, 具有歷史著作的客觀與真實的內容特徵。這類讀物的歸類,主要把握其內容是否具有認識的實用性。如果某一故事體歷史讀物其功能旨在於提供教育認知的,則就應該歸入歷史類去;而只作為審美娛樂作用的讀物, 則歸入故事類中去。

    例:《二萬五千里長徵》,段萬翰著,入K263。

    《三大戰役》,萬慶華著,入K266。

    《英俊少年》,墨瑤、 水秀編寫,入I892.7

    與新聞著作的區分

    新聞與文學交叉滲透而產生的邊緣文體作品是報告文學。報告文學是一種新興的文學樣式,它具有三個方面特點:一是新聞性,它真實準確、迅速及時地反映現實生活中富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嚴格忠於事實,寫真人真事,是報告文學的生命。二是文學性,它把客觀事實用藝術形式反映出來,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再現。三是政論性, 它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和藝術感染力。

    在《中圖法(兒童館、中小學館版)》中,對於報告文學的分類是這樣規定的:用文學筆法報道人物生平事蹟的入報告文學;用真實姓名作為典型人物並有虛構的故事情節寫成的作品分入小說; 敘述人物的傳記、生平事蹟或回憶錄入傳記類。而用文學筆調,旨在介紹某一學科領域概況或知識的入有關學科。這一規定可以這麼分析:報告文學與其它著作的區別在於文學筆調的程度。作為真實而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邊緣性文體,報告文學包含多種樣式:記錄性的、概括性的、研究性的、故事性的、見聞錄式的、回憶錄式的等等。不同樣式的報告文學,其文學與新聞的"原色"比例各不相同。故事性(或稱小說性)的報告文學, 其文學"原色"較重;概括性、研究性的報告文學,其新聞(或政論)"原色"則較重。因此, 文學性較強的報告文學應入文學類,而新聞性、政論性較強的報告文學應入其相關類目。

    然而,在實際的分類工作中,這個區分標準還是較難掌握的。報告文學最大特點就是真實而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中各種鬥爭和經濟建設成就, 諸如技術革命、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的經驗、體會、科研成果等新人新事, 多用報告文學體裁來反映。如果單純用"文學筆調輕重程度"來判明一書的歸屬,那麼,在"政治"、"法律"、"經濟"、"軍事"等類下所列的有關"成就"、"體會"、"經驗"等類目則無書可歸。同時,一般讀者常會先從內容方面來考慮查詢這方面的圖書資料, 很少從一種文學樣式來考慮查詢。因此,僅從"文學筆調輕重程度"來判明圖書的類別是不夠的,還要考慮圖書資料的內容性質、作者旨意、讀者物件和本館任務的需要以及分類體系的安排。

    根據上述的觀點,對用報告文學體裁寫的著作進行分類不能一概而論。若報告文學著作內容是反映政治概況和經濟建設成就的,可入"政治"和"經濟"有關類目;若反映某研究成果、經驗、某工程技術革新的經過、經驗體會, 應入各學科;若其內容是革命回憶錄,應入報告文學的"回憶錄"。

    例:《香港,1997》,海綿編著,入D618。

    《把一切獻給黨》,吳運鐸著,入I521。

    與地理著作的區分

    文學類的"散文"類中包含"遊記"類散文,地理類中亦設有"旅行·遊記"類目,這兩個類目又如何區分呢?

    遊記類散文, 是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遊途中的見聞,包括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名勝古蹟,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容。描述中往往夾以議論或抒情,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學作品。

    地理遊記,是對自然、名勝、城鄉、物產、習俗的見聞實錄。

    兩種圖書的區分標準, 是看作者的寫作目的。前者以抒情為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應入文學類;後者以實景為主,意在介紹地理知識,應入地理類。

    例:《石英遊記散文》,石英著,入I627。

    《海南島遊記》,羅茂繁著,入K928.9。

    與科學著作的區分

    文學與科學,二者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由於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和學科的相互滲透交融,產生了"科學文藝"這一邊緣文體出來。它們具有對科學材料作藝術概括,同時又具有以藝術方法來認識科學的特點,從文學中吸取了文藝性,從科學中獲取了科學性,正是這種科學性、知識性的特點,使它區別於一般文學作品,不能籠統地將它們一概而論地歸入一般文學體裁範疇之內。

    "科學文藝"作品包括科幻小說、科幻電影、電視劇本、科學故事、科學童話和科學小品等。不同的體裁, 造就了其文學特性的不同程度。

    科幻小說,科幻電影、電視劇本及科幻故事、科幻童話,由於其虛構性很強,無可非議地歸入文學類。而科學故事和科學小品,則較為模糊。有些科學故事和科學小品, 其科學性特點十分突出而壓倒了文藝性特點。雖採用文學筆調,但旨在介紹某一學科領域概況或知識,這樣的作品,其特性偏向科學普及讀物,其功能在於認知教育。因此,宜根據科學知識門類來歸類。

    例:《算得快》,劉後一著,入O121.4。

    與語言著作的區分

    ⑴讀物、讀本:由於文學是用語言塑造形象的, 許多文學名著又常被選為學習語言、文學的讀本,所以兩者容易混淆。分類時,應注意:凡為了學習語言、文學, 選用一些文學名著,並附有詞彙、語法、修辭等語文方面的講解或註釋的,應根據出版目的和讀者用途歸入語言類有關"讀物"的類目。

    例:《中外文學作品精選:初中三年段》(中學課外閱讀叢書),胡甫夏主編,入H1-482。

    《小學閱讀文選》,王有聲編,中小學語文教學補充讀物,供小學六年級使用)入H1-48。

    ⑵兩種文字對照的作品

    中外兩種文字對照的文學作品, 選輯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語文用的, 也應歸入語言類有關類目去。

    例:《醜小鴨》(英漢對照讀物) ,丹頓改寫,趙海天譯註,入H31 -48。

    漢語拼音注音的文學作品,其選輯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語文用的,也應歸入語言有關類目去。

    例:《割掉鼻子的大象》,遲叔昌、於止著,王新民注音(漢語拼音 讀物),入H125-48。

    ⑶啟蒙讀物:文學作品的一些表現形式, 也常被人們用來作為啟蒙教育的工具。如《三字經》一類的啟蒙讀物, 就是運用文字的聲韻,編成許多適合兒童朗誦、默想的書。它們雖有點詩歌的一些語言特點,如:押韻、有節奏、語調和諧等, 朗朗上口,易於記憶。但這類讀物不是文學作品。它的內容在於傳遞某種資訊,而不在表達思想感情,因而其韻律與節奏不象詩歌那樣自然地隨情緒抑揚頓挫地發展。所以, 這類書應按內容和使用功能歸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中,只有16年沒有戰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