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徽貴池小馬哥

    你做爸爸了,表示恭喜!成為一個小傢伙的爸爸對你來說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件。好好利用起來下班時間和節假日去了解你的寶貝是作為父親的一個好開始。但你也需要更多地參與一些家務了,從長遠來看,開啟父子/父女關係需要的付出遠遠不止做一點家務這麼簡單。

    經過了成為父親了的狂喜,和伴隨寶寶一起到來的睡眠不足後,你可能會感到迷茫,不知道從哪裡著手,事實上,作為父親,你對孩子的生命有著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從孩子出生就開始了。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爸爸,做爸爸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從何入手來做一個好爸爸呢?

    1. 瞭解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是切實存在的疾病,不是“作”,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心情不好”,“憂鬱”,它是一種嚴重的需要引起重視的和大腦有關的疾病。

    生完孩子後出現的抑鬱,被稱為產後抑鬱。所有的新媽媽都可能因為產後激素水平的變化而感到情緒波動,但如果這種狀況非常嚴重,或者持續超過2周,那她就有可能是產後抑鬱了。產後抑鬱也可能在產後一年內的任何時候發生。

    大約13%的孕媽媽和產後的新媽媽都會患上抑鬱症。

    生產後的荷爾蒙的變化可能引起產後抑鬱。懷孕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就會顯著升高。生完寶寶的24小時後,激素水平會迅速地回到正常水平。這樣劇烈迅速的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導致抑鬱。這類似於月經前期女性情緒受到荷爾蒙水平變化的影響,但產後荷爾蒙水平變化的劇烈程度遠高於經前期。

    另外,甲狀腺荷爾蒙水平也可能在產後下降,這也可能導致抑鬱。查血就能判斷是不是這個原因導致的抑鬱。如果是的話,醫生開一點甲狀腺的藥物會對這種情況導致的產後抑鬱有幫助。導致抑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產後的疲勞,睡眠不足和生活規律被小寶寶打亂,對自己作為母親的信心不足,來自於工作和家庭的壓力等等。一些媽媽可能更容易出現產後抑鬱,比如有抑鬱家族史的媽媽,缺乏家人和朋友的支援,婚姻或經濟的問題等等。

    記住,產後抑鬱是切實存在的疾病,不是“作”,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心情不好”,“憂鬱”,它是一種嚴重的需要引起重視的和大腦有關的疾病。當一個人患有抑鬱症,悲傷、焦慮或者“心裡空蕩蕩”的感覺並不會自動離開,抑鬱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和作息。產後抑鬱的情況有輕重之分,但大多數人都能透過正確的治療而緩解。

    作為孩子的父親,作為妻子的伴侶,你非常有必要在這個階段給妻子精神上和行動上的支援。請提前瞭解產後抑鬱,及時發現問題,正視產後抑鬱,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和支援老婆進行治療。

    2、主動學習育兒知識

    如果你感到緊張,或者對於如何做爸爸感到不確信,你並不孤單,初為人父的你,總有需要學習的東西。你可以透過網路搜尋獲得訊息,可以透過和其他爸爸交流,可以在微博上關注一些靠譜的兒科醫生,育兒專家,或者微信上關注一些靠譜的育兒公號(授人以漁:靠譜的健康資訊來源)。不過,最好的學習是在實踐中,多花時間和孩子相處,她就會教給你很多,讓你學會如何照顧她。

    3、解決婆媳矛盾,維護家庭和諧穩定

    經常有媽媽說,自己帶孩子好處多,其實所謂的好處只有一點,就是不用照顧和長輩的關係,不用因為育兒分歧傷了家庭和睦。然而,自己帶孩子,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很多時候甚至不是一個可選項。如果不得不和父母一起生活,體貼照顧長輩的同時,當然也需要弄清楚一些界限:這個小家是你和妻子孩子共同的小家,雙方的長輩在家裡都是客居;養育孩子應該以夫妻雙方的意見為主導,當和長輩的意見不一致時,應該聽從夫妻兩的意見而不是長輩的意見。當然,作為主人,作為子女,應該給予長輩(包括父母和岳父岳母)尊重和關照,應該感激長輩的幫助,但界限一定要清楚。

    4、從一開始就著手幫忙,參與照顧小寶寶

    參與寶寶的日常照顧,穿衣服,拍奶嗝,陪伴玩或講話,洗澡,換尿片。在照顧寶寶上,新爸爸有和媽媽一樣的責任,參與對寶寶的照料可以練習到相關的技巧,成為自信的奶爸。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和寶寶的一對一的專屬時間也有利於你建立和他的感情,這樣做也可以讓媽媽得到一些休息。

    如果夜要照顧寶寶,你也儘可能在白天利用空閒時間休息一下(少玩手機和電腦了)。學著瞭解寶寶,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也會給父母很多“訊號”,告訴父母她的高興、不高興,舒服、不舒服,餓了,飽了,尿了,困了……多觀察你的寶寶,學會接受他的“訊號”,逐漸你就會知道怎麼照顧她了。透過觸控來建立和寶寶的聯絡撫觸可以讓寶寶感到舒服和安全,也能幫助和你建立起信任和親密聯絡。這樣的親密聯絡也會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哦。你可以試著儘量多抱寶寶,把他放在你的胸口,讓他能夠聽到你的心跳。儘可能多地和寶寶說話

    抱著寶寶,給寶寶洗澡,和幫她換尿不溼的時候,多跟她說話。比如,“爸爸幫你把尿不溼換了哦”,“換一片乾淨的尿不溼”,“爸爸幫你把小屁股擦乾淨”,“抹上屁屁膏”,“這樣就舒服了吧”,“別哭哦,爸爸馬上就換好了”……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助於孩子熟悉你的聲音,和你親近,學習語言。另外,給寶寶講故事,讀書,唱歌兒,和說話一樣,都很有用的哦。

    一對一的專屬時間

    和寶寶單獨相處。如果你可以有一些時間和寶寶單獨相處,擁有彼此的全部注意力,你可以真的和寶寶處於一個頻道,讓你們建立起聯絡,變得親密。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計劃,可以是很短的時間,比如你給寶寶換尿不溼,穿衣服的時候。5、支援媽媽的餵養決定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你的態度和對母乳餵養的支援對正在學習哺乳的媽媽至關重要。你可以給予一些實質的幫助,比如給媽媽第一杯水,拿一個靠枕或者當她需要什麼的時候。也可以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鼓勵她尋求幫助。

    另一方面,如果媽媽不能或者不願意哺乳,你也應該安慰她,這沒關係,一起學習如何用奶瓶喂配方奶。

    6、會哄睡,會哄睡,會哄睡

    很多媽媽都覺得這點非常重要,所以把它從照顧寶寶的眾多事情中專門提出來說啦。特別是如果媽媽餵母乳的話,她可能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在餵奶這件事上,那麼哄睡這件體力活,爸爸可不要推辭,不要總說,“我不會啊”,“可是我一抱寶寶就要哭啊”,“可是寶寶只要媽媽啊”……沒有人生來就會當爸爸,小傢伙給了你這個當爸爸的機會,你可要好好把握啊!不會哄睡,可以學啊,一抱就哭,多給寶寶相處,學著理解他的語言,和他建立親密關係啊。寶寶的愛需要你付出時間和精力來爭取。當你會哄睡,夫妻感情也會因此變好哦!

    7、維護好夫妻關係

    有寶寶對夫妻關係絕對是一個挑戰。儘量保持樂觀,並在學習做父母的路上相互支援。坦誠地對話,協商和交流彼此的期待,養育的觀念,育兒分工(比如誰做飯,誰工作,媽媽多久開始工作等等),還有當遇到看法不一致時,要怎麼應對。

    有了娃,也別忘記了夫妻關係才是家庭關係的核心,老外經常說,HAPPY WIFE, HAPPY LIFE,有一個快樂的老婆,才有快樂的生活。討好老婆這件事,做得再多也不嫌多。

    8、分擔一部分家務

    雖然應該有一個大致的家庭分工,但是沒有理由讓妻子既承擔大部分帶孩子的工作,又承擔全部的家務。甚至在很多家庭裡,妻子也要工作養家。在剛有寶寶的那段時間,妻子的身體還需要恢復,照顧寶寶又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家務活就請爸爸幫幫忙吧!即使有父母幫忙,也應該清楚,這個家是你和妻子及孩子的,應該你們來負責經營維護,父母是客人,是幫手,但不是傭人,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吧。如果很多家務實在沒有時間做,等一等也無妨,暫時容忍家裡凌亂一點。

  • 2 # 了生了活

    第一個孩子對年輕的家庭來說,都是嶄新的,這讓很多年輕父母都有些茫然無措,不知道該如何對他們才算最好。

    我們家有孩子以後,我老公就表現得非常有耐心。在跟孩子的相處中,他一邊當爸爸,一邊學習思考如何當個好爸爸,這對年輕的父母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做好父母這個角色也是需要學習的,不是誰生來就能當好父母。現在孩子要上五年級了,他又在看關於青少年心理成長方面的書,希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給她提供一些實在的支援和幫助,本著這樣的心態,孩子也特別願意與他交流思想,一起進步。

    下面我就講下他是怎麼跟孩子交流互動吧。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下班回家就會主動的抱著寶寶,逗她咿咿呀呀的說話,還做鬼臉,雖然寶寶小聽不懂,但是看到爸爸的樣子,也會被逗得咯咯地笑個不停。天氣好的時候會帶寶寶去樓下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看看天 ,看看鳥 ,看看花,看看樹,看看人,看看車,也會邊看邊跟她講,寶寶眼睛就會睜的大大的,前前後後看個不停。

    寶寶能走路的時候,每天早上都醒的很早,差不多5點就起了,寶寶就會去纏著爸爸,想讓他陪著玩。老公醒不過來,就隨手把小拼圖拿過來弄亂,讓她拼。寶寶對拼圖非常喜歡,所以拿到拼圖就自己玩起來,爸爸就可以趁機再睡一會兒。可是隨著練習的次數增加,一個拼圖已經難不倒寶寶了,她拼的飛快,都來不及讓爸爸打個盹兒。老公再出奇招,增加了拼圖難度,把2個甚至3個拼圖混在一起給她拼,為自己掙得的打盹兒時間而沾沾自喜。

    這種情況也沒維持多久,隨著孩子的長大,當拼圖已經不能難倒她的時候,爸爸就又換招了,這次是畫畫。早上醒了,他倆就趴床上拿著紙筆塗塗抹抹的,你畫個圈我畫個點的。再後來,逐漸的還增加了看圖講故事,還隨口編故事,寶寶聽的高興了還會跟爸爸一起瞎編,倆人玩的是不亦樂乎。

    老公總是能開發出新的遊戲。記得有一次朋友送了一個紫色的毯子,很軟很漂亮,老公突發奇想,把毯子鋪地上讓寶寶坐在上面,然後他像拉雪橇一樣的拉著寶寶滿屋跑,從客廳到臥室,再從臥室到客廳,來來回回的,玩的嗨極了,滿屋就是鬧啊笑啊的聲音。後來他還讓我一起,揪著毯子,給寶寶盪鞦韆... ...

    總之,生活中寶寶和爸爸的互動還很多很多,爸爸的用心孩子都能感受到。新手爸爸和寶寶一起成長,必不可少的要多接觸多交流多互動,跟她做一些讓她感到快樂的事,多陪伴,讓她的成長不缺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是彼此成長的見證。

  • 3 # 全世界獨一無二

    把自己當作孩子,而不是大人,和孩子一起玩小蟲子、疊紙還有過家家最好玩,你一旦進入角色了,就會獲得純真的美好

  • 4 # 親子快報

    父母的陪伴,對寶寶的安全感建立很重要,優質的陪伴是「人在心也要在」,從現在起,在每個相處時刻,用心去觀察寶寶的反應,更別忘了以合宜的方式給予迴應。

    孩子總是哭鬧?親子溝通從寶寶手語開始!

    有了寶寶,父母們都很想跟寶寶建立「親密關係」,但親密關係不是有陪伴就會自然達成,或一廂情願的付出就會有回報的;而是要透過父母「人在心也在」的溫暖關懷和敏銳迴應,才能漸漸發展出來。

    雙向互動,迴應寶寶情緒

    嬰兒與照顧者情緒互動開始得很早,剛出生的嬰兒已會嶄露出愉快或不舒服的表情,但一開始的分化還不是很明確,父母還需要藉由嬰兒吃飽了嗎、睡得如何等反應,來了解嬰兒表達出來的情緒訊息是什麼意思。但隨著互動經驗的增加,很快的,父母會發現,嬰兒微笑、哭泣及對事物展現出興趣的反應會愈來愈明確;同時,不只是父母在迴應寶寶的情緒反應,嬰兒也會主動迴應父母的情緒。

    大約三個月左右,嬰兒已經是情緒溝通的主動參與者,在一項名為靜止表情派典的研究中,父母被要求先與嬰兒互動一陣子,然後突然靜止表情,以完全沒有反應的臉看著嬰兒,看嬰兒會有什麼迴應。

    大多數的嬰兒面對父母突然中止的情緒溝通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就開始展開各種努力試圖引起父母的迴應,例如做出不同的表情、發出各種聲音,甚至嘗試身體動作,當嬰兒發現不管怎麼努力父母都不迴應時,嬰兒會轉開頭、迴避視線或開始哭泣。顯然,情緒無法繼續溝通對嬰兒而言是很大的挫折,即使是才三個月大的嬰兒都希望在互動時得到父母情緒的迴應。

    接下來的幾個月,父母會發現嬰兒的表情、凝視、聲音、姿態愈來愈與環境或當時事件的意義有關,主動向父母表達情緒的狀況也愈來愈多。

    隨著互動經驗更多,照顧者的情緒訊息對嬰兒會變得更加重要,大約八到十個月之間,嬰兒會發展出「社會參照」的能力,例如嬰兒看到一個新玩具,他不會直接就去探索,而會回頭去看媽媽的表情,如果媽媽這時露出鼓勵的笑容,嬰兒就會試著去摸摸看,但如果他回頭看到媽媽露出的是擔憂或害怕的表情,嬰兒就會退縮,不敢去嘗試新玩具。

    這是很了不起的能力,嬰兒雖然對這世界上的東西瞭解還很少,但他已經懂得藉由照顧者展現的情緒訊號來判斷陌生事物的意義,知道這個東西是可以去探索的,還是應該遠離的。

    這種很敏銳的、和照顧者之間一來一回的情緒互動,以及懂得藉由照顧者情緒訊號來了解事物的能力,讓嬰兒更有能力探索環境及與人互動,對於認知成長和社會行為的發展非常重要。但這種能力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嬰兒和照顧者之間藉由互動慢慢培養出來的信任和默契。

    做一個有敏銳度的照顧者

    嬰兒情緒能力的發展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照顧者的敏銳度」,意思是,照顧者可以根據嬰兒的需要和反應,很有區別性的迴應他。例如:寶寶因肚子餓而哭泣時,可以很快得到哺餵;寶寶焦躁害怕時,可以立刻得到安撫。

    這種依嬰兒需求給的正確迴應,有助嬰兒更有區別的表現出自己在各種情況下的需要,父母會發現寶寶變得更容易理解且愈來愈好帶,寶寶也會更有安全感、更信任父母,因而對父母的情緒訊號更有反應。在這種互動關係中,親子之間的親密感就會愈來愈深厚。

    相對的,不敏銳的父母經常弄不清楚寶寶的需求而給錯迴應,或是照著父母自己的意思任意對待嬰兒。例如下班了想跟寶寶玩,不管寶寶的狀況如何,就一直抱一直逗弄,等到寶寶真的需要安撫或迴應時,又聽信老一輩的建議不理他,以為這樣孩子才不會被寵壞。

    不敏銳的迴應導致嬰兒弄不清楚自己要怎麼表現,才能得到所需的迴應,也造成嬰兒不信任父母,或不知父母的狀況到底是什麼意思。這種情緒的混亂將使嬰兒的情緒能力沒辦法好好發展出來,不僅阻礙嬰兒對自己情緒的組織能力,影響嬰兒對外界事物的瞭解,也讓父母覺得寶寶總是在哭鬧或很難應付。

    所以,父母如果想和寶寶建立充滿溫暖和正面的互動關係,就要練習去觀察寶寶的反應,合宜的去迴應寶寶。

    舉個例子來說,近年嬰兒按摩的好處開始受到重視,很多新手父母就去學了嬰兒按摩的手法,興致勃勃的要幫寶寶按摩,希望藉由親密撫觸促進寶寶的發展和親子關係。但實際操作後,有些父母可能會發現,狀況一點都不像想像中美好,寶寶在按摩時配合度很差,甚至哭泣或抗拒。

    如果有機會去觀察那些按摩成功和按摩失敗的父母,可以發現,嬰兒按摩進行順利的父母,會看寶寶在按摩過程中的反應,調整按摩的強度、改變部位、增加或減少時間,但按摩失敗的父母則是不顧一切的努力把整套手法完成。結果,父母愈能配合寶寶,寶寶就愈能配合父母,親子關係親密其樂融融;而愈是不顧寶寶反應的父母,則造就出愈是難搞不領情的寶寶,挫折連連的互動關係也因而大大折損了親子間的親密感。

    三觀念讓親子關係更美好

    那麼,要與寶寶建立美好的親密關係,父母要留意哪些事呢?

    1.和寶寶相處的時間要足夠

    現在很多父母很忙,把寶寶交給保母或託嬰中心帶,造成寶寶沒有機會和父母建立親密的連結。相處時間不夠不僅意謂著寶寶看到父母的時間較少,也沒有辦法熟悉父母的聲音、氣味和感覺;另一個隱憂是,父母和寶寶沒有機會好好的在互動中瞭解彼此。

    依附不明的寶寶可能比較不快樂、哭泣的時間較長、較難安撫或有睡眠的問題,如果保母或託嬰中心也沒有辦法在情緒上充分滿足寶寶的需求,則這樣寶寶長大後可能變得較難相處,或是另一個極端,對不熟悉的成人或同儕「過度友善」,並顯示出一些人際關係上的困難與較差的適應力。

    2.相處時要溫暖、快樂、有彈性,並具備敏銳度

    父母要多擁抱、撫觸嬰兒、經常與嬰兒說話、微笑、來回互動,根據嬰兒的需要給予迴應。必須提醒的是,這並不是要父母整天把寶寶抱在身上、拚命幫寶寶做嬰兒按摩,或緊張兮兮的迴應寶寶的所有一舉一動。

    研究發現,父母放鬆、愉悅而靈活的育兒方式對安全依附最有預測力,而緊密不放鬆的育兒方式則可能造成過度刺激,例如:一直盯者寶寶不放、給寶寶太過量的說話及逗弄、把自己緊張的情緒感染給寶寶,這樣反而會造成逃避式的依附。

    當然,嬰兒對情緒的反應還可能與嬰兒本身的氣質有關,有些嬰兒比較不怕生、比較敢探索;有些嬰兒比較害羞或退縮;有的嬰兒很容易安撫或轉移注意力;也有的嬰兒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哭鬧不止。因為寶寶氣質不同,因此,有些嬰兒的確會難帶一些,但是幾十年來關於嬰兒氣質的研究結論顯示,如果父母能夠始終溫和及正面的迴應嬰兒,嬰兒難養的氣質還是可以被校正。

    3.避免一味複製自己的童年經驗去迴應孩子

    父母本身是否在成長過程中與自己的父母有良好依附關係,也會影響父母的情感模式。小時候沒有被好好疼、好好對待的父母,常常在為人父母后,拿不出所謂合宜的愛孩子或迴應孩子是怎麼一回事。研究也的確發現,自己在情感上不安全依附的父母,常養出不安全依附的寶寶。

    但這種狀況不是要父母去怪罪自己的父母,而是認知到,我們看待自己童年的方式,遠比我們當時如何被對待,更能幫助我們重新調整情感模式。

    當父母認知到這一點之後,就要把養育孩子當做自己重新學習以及重新修復人生的機會,時時提醒自己要正面、溫暖、有迴應的對待孩子,如此不僅寶寶可以得到很好的成長,父母本身也會有煥然一新的人生。

    情緒互動 爸媽該知道的3件事

    1.即使才三個月大,嬰兒都希望在互動時得到父母情緒迴應。

    2.愈能正確迴應嬰兒需求,寶寶會愈有安全感、更信任父母。

    3.愈是忽略寶寶的反應,愈容易養出難搞不領情的寶寶。

    0~1歲情緒發展里程碑

    0~6個月:

    ●出現社會性笑容。

    ●與熟悉的人互動時,顯得特別開心。

    ●可以更有區別性的表達情緒。

    ●與照顧者面對面互動時,能覺察照顧者的情緒。

    7~12個月:

    ●依附主要照顧者,例如強烈的只要媽媽。

    ●能透過接近或遠離刺激來調節情緒。

    ●社會參照能力出現,能覺察他人情緒訊號的意義。

  • 5 # 范家斌欄目

    作為新手爸爸,在這方面可能經驗不足,這是很正常的,不過也是可以透過學習去解決這個問題。

    我覺得可以透過一下三個方面入手:

    怎麼做1.帶孩子多體驗生活中樂趣

    這樣會激發孩子得興趣,讓孩子對事物保持一種探索的能力,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思維能力。

    比如假期的時候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外面旅行,多看看世界,感受大自然。

    2.多和寶貝互動式溝通成長

    和孩子互動式引導,這樣做的好處孩子不會覺得知識點比較枯燥無味,同時會促進孩子的思考。

    比如說,寶寶在學校學了一些古詩詞,大部分家長都是直接說寶寶你背一下學的古詩啊?結果孩子背不出來,又被數落一頓,慢慢的孩子就不自信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麼樣呢?可以和孩子互動式的去背,寶寶背一句,你背一句,這樣輪流來,寶寶不僅不會覺得枯燥,而且還有助於記憶。很多方面都可以進行互動式溝通成長。

    3.透過情感引導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這個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理解自己學到了一些東西,成長了。

    我碰到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我都會藏起來,然後等寶寶下次要吃的時候,就會哭鬧要吃好吃的,這個時候我都會找一些理由讓寶寶等等下,說好吃的還在走路,一會就到了哈,在堅持一會哈,兩三遍之後在去把好吃的給寶寶吃,這個時候告訴他說,寶寶你知道什麼叫堅持嗎?你剛才學會了堅持,你就有好吃了!寶寶會很開心。

    透過上面分享,我們可以知道,主要可以從三方面去和寶寶溝通互動促進寶寶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仕贏全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