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長平之戰是秦趙生死之戰,趙國敗後,再無一爭天下之機,六國之中再無與秦國相抗衡的力量,那麼長平之戰後六國還有打敗秦國的機會嗎?
4
回覆列表
  • 1 # 大馬哈魚12

    有,六國應該對長平一戰秦國坑殺俘虜一事,派兵攻打秦國,制定相關規則,打仗可以,但是對放下武器的人,進行屠殺,是野蠻愚昧無知的。而六國在這麼大的大是大非面前,沒有積極的團結一致。缺乏一種主導思想。結果被逐一的消滅。不可惜。可惜沒有形成一套避免出現這種悲劇的機制。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絕對不能讓野蠻無知還有缺少對錯善惡的體系吞噬一切。否則歷史走過的一段時光就是黑暗的。

  • 2 # 文史辯論談

    長平之戰之後,六國還是有機會的,但前提是秦國得給出一定的時間,六國緩過勁來,又是一條好漢

    長平之戰後,秦國與趙國發生了很厲害的矛盾。秦國想讓趙國成為自己的傀儡,趙國又不太願意。因此,在長平之戰之後,秦昭襄王就派兵攻打邯鄲想直接滅掉趙國。

    趙國任命老將廉頗為守城大將,秦軍久攻不下。但趙國已經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邯鄲城裡的百姓已經沒有生火的火把,把死人的骨頭當火把;已經沒有糧食了,就交換孩子而食。

    趙國便派平原君去楚國請求援助,平原君與楚王談了一天都沒談攏。他的一個門客毛遂充上前去斥責楚王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正義】:惡,烏故反。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毛遂先是威脅楚王楚國縱有十萬之眾,我離你只有十步,你的軍隊救不了你。然後歷數秦國在楚國犯下的暴行:水淹鄢城,餓殍遍地;攻克郢都,家國破碎;火燒夷陵,辱楚先人。楚王被懟的一句話也說不出,派春申君率軍駐紮在邊境觀望。

    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向信陵君請求支援。跟他說:“你在不來,你姐可要死於非命了!”但是魏安釐王收到了秦昭襄王的恫嚇,派晉鄙駐紮在邊境。信陵君準備帶著自己的門客去找秦軍拼命,被侯生勸止,盜魏王兵符,殺晉鄙。信陵君在魏軍中挑選了8000精兵,直奔邯鄲而去,楚國也發兵往邯鄲,三國聯軍裡應外合,秦軍打敗。信陵君也不敢回魏國就留在了趙國。

    秦國聽說信陵君離開了魏國,日夜攻打。信陵君本來不打算回魏國,被被勸說之後回到魏國。魏安釐王任命信陵君為上將軍,信陵君憑藉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五國聯軍,大敗秦軍於河西,甚至兵臨函谷關,這也是最後一次六國軍隊打到了函谷關。

    這場戰爭,趙國雖然贏了,但卻是慘勝,把趙武靈王以來積攢的家底全拼光了。此戰之後,六國還是有機會的,就是等著秦國內亂,因為秦昭襄王年事已高,只要其死後,秦國出現動亂,六國就有喘息之機。

    但秦國顯然沒有給六國這樣的機會,秦莊襄王滅掉了東周,秦王嬴政秋風掃落葉,相繼滅掉六國。

    對此,你怎麼看?

    主要參考資料

    《史記》

    《戰國策》

    《資治通鑑》

    《睡虎地秦墓竹簡》

  • 3 # 南宮外史

    公元前260年,趙國在長平被秦國打敗後,損失了45萬軍隊,再也沒有軍事實力與秦國對抗。齊、楚、魏、韓、燕五國更是沒有獨自抗秦的實力,六國除了合縱抗秦別無他法。

    但直到六國滅亡前,六國也只有三次合縱抗秦機會,雖然給秦國造成一定損失,但均未起到決定作用,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合縱機會:

    公元前256年,西周君武公感到自己也有被秦軍吞併的威脅,於是,周武公聯絡諸侯,與各諸侯國訂立盟約,率領天下的精銳部隊出伊闕進攻秦國,使秦國與陽城之間的交通被阻斷。秦國於是派將軍摎(jiū)進攻西周君都城洛陽。西周君不得已,值得請罪投降,獻出西周全部土地和人口,計三十六個城邑和三萬人口。秦王接受了這些城邑和人口,讓西周君回到西周。秦國把周朝的傳國寶器九鼎也運回了咸陽,周朝這樣滅亡了,合縱盟約自然作廢了。

    上圖:西周君

    第二次合縱機會:

    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元年,東周君日益感到秦國的威脅,也與諸侯聯絡,希望諸侯能聯合抗秦。秦國得到這個訊息,秦襄王派遣相國呂不韋率軍討伐東周,全部兼併了東周的土地,只把陽邑賜給周君,讓他來祭祀周朝的祖先。這次沒有達到合縱目的就被瓦解了。

    第三次合縱機會:

    公元前247年,秦國接連進攻魏國,魏王不得已,只得把因盜取兵符救趙後,留趙十餘年的信陵君魏無忌召回魏國,任命為上將軍,率軍抗秦。

    信陵君大發英雄帖,請求諸侯出兵救魏。齊國、楚國、南韓、趙國、燕國聽說信陵君率軍,熱情極高,迅Superb遣軍隊,接受信陵君調遣。

    信陵君遂率領六國軍隊在黃河以南與秦軍大戰,秦國將領蒙驁(ào)戰敗而逃。聯軍乘勝攻至函谷關,秦軍緊閉關門,不敢出關。

    秦國忌憚信陵君,於是又使出慣用的離間之計,派人攜帶萬金,收買魏國高層官員,讓他們在魏王跟前詆譭信陵君。魏王多次聽到對信陵君不利的讒言,也就對信陵君產生了懷疑,於是就收回了信陵君的軍權,撤銷其職務。信陵君感嘆道:“平生最後一戰而不能全勝,痛哉!”這次合縱沒有達到消滅秦軍主力的目的,沒有進入關中,就這樣功虧一簣了。

    自此之後,信陵君心灰意冷,放縱於酒色,沒幾年就去世了。

    秦國沒有了信陵君這個障礙,六國合縱也失去了主心骨和基礎,秦國採取各個擊破的方法,二十餘年就分別消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封建專制大秦帝國。

  • 4 # 歷史的陪伴者

    長平之戰後,六國還是有機會打敗秦國!

    首先,長平之戰中趙國元氣大傷,同樣秦國的國力也受到了削弱。如果此時,六國同心同德對付秦國還是有勝算的。但是,這一戰過後,六國對秦國的畏懼之心就更加嚴重,甚至有些國家為亂討好秦國,向秦國示好。可以說,經過長平之戰後,秦國威名遠揚,六國越發覺得蘋果是個不可戰勝對手國家,因而對秦國的恐懼油然而生。

    接著,即使六國在長平之戰後不馬上對付秦國,如果能合力共同對付秦國,那還是能抵擋秦國猛烈的攻擊。然而,六國個個都心懷鬼胎,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因而被秦國用計瓦解他們的結盟,讓他們不能團結一心對付秦國。秦國的計策果然奏效,當秦國攻打南韓的時候,其餘五國都在觀望;接著攻打趙國,其他國家還在觀望;而後滅掉魏國,他們還是在觀望。就這樣,六國被秦國一一攻破。

    六國君主目光淺短,不明白唇齒相依的道理。因為秦國要滅掉的不是趙國,也不是魏國,而是六國都是秦國滅掉的物件。而六國心存僥倖,以為秦國滅掉一兩個國家就夠,不會全部滅掉。這就是說六國君主低估了秦國的野心,更體現六國目光淺短。當六國大勢已去的時候,就算再怎麼奮力掙扎,那也無濟於事。

    所以,長平之戰後,六國還是能打敗秦國的。如果他們不被秦國離間,如果他們懂得共進退,如果他們能夠同心同德,那麼秦國沒有機會打敗他們。因為六國地域廣闊,縱然秦國很強大,但是同時攻打六國,兵力不足,很容易被六國拖垮。

  • 5 # 多臻貴

    長平之戰,使趙國精銳盡失,再無抵擋秦國之力, 但百年間的征戰,秦國領土快速膨脹,僅秦昭襄王在位時期,長平之戰便有二十萬傷亡,之後的邯鄲之戰,秦國精銳三十萬傷亡,加上其他戰役總傷亡近七十萬,而秦國的總人口數在六百萬左右,使傷亡波及秦國所有家庭。

    六國中,楚國是最有希望威脅秦國的諸侯,秦國奪取郢都,是楚國的仇恨和士氣節點,加上當地民眾對楚國依舊懷念,秦國駐兵也並不強大,楚國傾其精銳,奪回故土大有可為!

    只要楚國牽制秦國主力,韓魏可藉機奪回秦國所侵佔的土地人口,將秦國重新堵在函谷關內,列國劃分秦國土地可以獲得極大的提升!

    戰國諸侯都並無壓制性優勢,如秦國惠武王過逝發生公子之亂,險些令秦國解體,所以,只要列國團結,趁秦國虛弱之際,反攻秦國勝算極大!

    但楚國被秦國打怕,沒有帶頭人的列國,繼續割讓城池土地,使秦國恢復在長平之戰的損傷,只能說列國缺乏戰略眼光,實在可悲!

  • 6 # 浮沉的歷史

    在長平之戰後,六國其實還有三次機會可以擊敗秦國,第一次是在邯鄲之戰後,第二次是在前247年由魏國信陵君發起的五國攻秦之戰,第三次是在前241年由趙將龐暖帶領趙、楚、魏、燕發動的攻秦之戰。下面我們就來結介紹一下這三個六國可能翻盤的機會。

    在邯鄲之戰後的一段時間,是六國最有可能徹底消滅秦國的一個時期。秦國在先後發動的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已經極大的消耗秦國的國力,尤其是後面的邯鄲之戰,秦軍更是前所未有的遭到了慘敗。而且此時曾經不可一世的秦國大將武安君白起已經被秦昭襄王賜死,秦國內無良將外有強敵。此時的秦國內憂外患已經處於一個困境,但是六國在這個時候可惜沒有抓住機會,趙國是沒有力量去打秦國了,而剩下的楚國和魏國也沒有選擇繼續進攻。

    前247年,由於秦國再度大舉攻擊魏國,身在趙國的魏公子信陵君得知訊息後立刻回到了魏國。在信陵君的主導下,趙、韓、楚、燕四國紛紛派出軍隊參加此次攻秦之戰。由信陵君發起的這次五國攻秦之戰,秦軍由蒙驁帶領抵擋五國聯軍的攻擊。但是蒙驁寡不敵眾,被迫從河東撤退到函谷關,五國聯軍乘勝攻至函谷關,但是五國聯軍在函谷關面前再也無法前進了,在幾個月後紛紛退兵了。如果聯軍再努力下,說不能就能破關滅秦了。

    前241年的攻秦之戰,是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行動,也是六國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了。當時在趙將龐煖帶下來趙、燕、魏、韓、楚五國聯軍已經攻到了蕞(今陝西臨潼東北)這個地方。蕞距離秦國首都咸陽十分的近,但是秦相呂不韋即使趕到最終擊退了聯軍的攻擊,聯軍最終無功而返。從此,六國更無法抵禦秦國兼併。

  • 7 # 石之瑛

    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還沒有吞併天下的實力。在公元前260年到前240年這二十年的時間節點裡,面對秦國,東方六國尚且有一戰之力。

    前260年,趙孝成王在和秦國的長平之戰中,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老將廉頗,結果導致趙國的大敗,40多萬兵士被秦國坑殺。

    然而,秦國在此戰以及隔年之邯鄲之戰中也損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死者過半,國內空”,在秦王政繼位以前,秦國也無法再發動大規模戰爭,國勢亦嚴重削弱,這也使秦在三十年後,才展開秦滅六國之戰。

    《史記》:“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戰國策》:長平之戰使得秦“國虛民飢”

    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形勢非常危急。

    趙國的丞相平原君趙勝帶著門客毛遂前去楚國請求救援,楚考烈王棄秦楚兩國的盟約不顧,派遣春申君領兵救援趙國。

    信陵君魏無忌也竊符救趙,在楚、魏、趙三國的聯合下,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

    魏公子無忌:壯志難酬

    前247年,秦莊襄王命王齕攻打上黨郡。設立太原郡。魏公子信陵君合縱燕、趙、韓、魏、楚五國聯軍在黃河以南擊敗秦軍,蒙驁敗退。聯軍乘勝追擊至函谷關,秦軍閉關不出。此戰過後,信陵君名震天下,各諸侯的賓客都向他進獻兵法,魏無忌編寫成書,後世稱為《魏公子兵法》。

    秦莊襄王甚厭惡魏無忌,於是派人持萬斤黃金到魏國行賄,尋找晉鄙的舊門客,讓他們在魏安釐王面前進魏無忌想自立為王的謠言:“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同時找人假意祝賀魏無忌,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安釐王懼怕其功高震主,果然派人代替魏無忌任上將軍。魏無忌知道自己被謠言詆譭,便推託有病不再上朝了。

    魏無忌從此在家中與賓客夜夜豪飲,常縱情女色,終於在前243年因飲酒過度得病而死。

    最後一次合縱攻秦:春申君一共有五次合縱攻秦戰爭:公孫衍倡導、楚懷王主盟的楚魏韓趙燕五國攻秦之戰(前318年),秦軍勝孟嘗君倡導、齊湣王主盟的齊魏韓三國攻秦之戰(前296年),聯軍勝前287年,趙國李兌、齊國蘇秦倡導齊趙韓魏楚五國合縱抗秦,結果齊湣王出兵滅了宋國,引起列國的不滿,將矛頭轉向齊國。前284年,燕韓趙魏秦五國合縱攻打齊國於濟西,齊國幾乎滅亡。信陵君倡導的魏趙楚韓燕五國攻秦之戰(前247年),聯軍勝趙國將軍龐煖倡導的趙楚燕魏四國攻秦之戰(前241年),秦軍勝

    前241年,各諸侯國擔憂秦國吞併中原的勢頭不能遏制,故除親秦的齊國外,其餘五國於是互相訂立盟約,聯合起來討伐秦國,並讓楚考烈王擔任合縱聯軍的首腦,讓春申君當權主事,他任命龐煖為聯軍主帥,合縱聯軍曾一度攻到函谷關,秦國傾全國之兵出關應戰,合縱聯軍戰敗而逃。聯軍轉而進攻秦國的盟國齊國,奪取了饒安。楚考烈王怕秦國向楚國報復,遷都至壽陽,並將作戰失利的罪責歸於春申君,從此開始冷落他。

    六國最後的喘息:秦國內亂

    成蟜為秦莊襄王之子,秦王政的弟弟,被封為長安君。

    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命成蟜率軍攻打趙國,成蟜在屯留叛秦降趙。

    秦軍攻佔屯留後,成蟜被殺。其部下因連坐被斬首處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臨洮。

    但是在長安君叛亂之時,苟延殘喘的六國只是觀望。

    六打一,心不齊

    合縱有利六國,但六國並不睦愛,致使合縱失敗。同時各國間存在著歷史的矛盾,攜手聯手防禦簡直是空談。

    秦國採用范雎“遠交近攻”之策,將地理位置較近的南韓、魏國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地理位置較遠的齊國等國保持良好關係。前236年,龐煖率領趙軍主力北上攻打燕國,想脅迫燕國一起進攻秦國。秦王政以救援燕國為由,以王翦、桓、楊端和為將率軍兩路攻打趙國。秦軍與趙軍同步行動,趙國祇奪得了燕國的三座城池,卻丟失了南方、西方的九座城池。

    面對威脅,秦國慣用反間計。

    姚賈初為趙國謀臣,有合縱之謀,聯合楚國與三晉攻秦,後因秦國用間諜之計,趙國驅逐姚賈。於是姚賈投奔秦國。秦滅六國之戰時,姚賈奉命以重金賄賂楚、燕、趙、魏四國政要,使各國聯盟瓦解,秦始皇大喜,封為上卿。

    李牧在肥之戰和番吾之戰屢次擊敗秦軍。王翦使用反間計,重金賄賂趙幽繆王的寵臣郭開,使趙幽繆王殺死李牧。

    不得不說,秦國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春秋時代,晉國獨步天下時,也僅僅能做到壓制晉國。前559年,晉國為報復櫟之役中敗給秦國而發起的伐秦戰事,晉國率領的諸侯國聯軍直入秦國腹地棫林,結果秦不勝,晉不敗,無功而返,被稱為“遷延之役”。

    當年孟嘗君率領齊韓魏三國攻破函谷關,齊國雖然得勝,但沒有獲得很大的收益。南韓、魏國得罪秦國,在前294年,遭到秦國白起在伊闕之戰的毀滅性打擊。

  • 8 # 史學達人

    秦趙長平之戰後,六國仍然有打敗秦國的機會。至少當時的齊國和楚國都是可以和秦國想抗衡的。

    可以說楚過和齊國的實力,是和秦國大體相當的。他們若是真的打起來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

    所以說,六國能不能擊敗秦國,就看當時的幾個國家怎麼想了,他們若是意識到今天的趙國,有可能就是明天的自己。相信他們會聯合起來,向秦國出兵的。

    很顯然所有的六國君主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秦趙長平之戰的時候,他們是選擇坐山觀虎鬥。

    趙國長平之戰之所以戰敗就是因為缺糧,當時趙國曾向齊國,魏國等國家請求援助一些糧食給他們。

    但是,齊國和魏國怕得罪秦國,他們就沒有給趙國支援。最終導致了趙國的打敗,秦國勢力大增,其它五國就更加懼怕秦國了。

    透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其他五國都是在選擇自保。秦趙之間的恩怨和他們好像一點關係都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當然就更加的虎視眈眈了。這樣的六國,他們也沒有人敢站出來挑戰秦國了。

    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想要把趙國給滅了,他們又開始向趙國發兵。

    在他們去滅趙國的期間,趙國的公子平原君說服了楚國的國君,楚國和秦國是有仇的,所以,楚國就派了一些人馬來援助趙國。

    然後,魏國的公子信陵君,他覺得若是趙國被秦滅了,自己的魏國也可能會被秦國所滅。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想說服魏國國君支援趙國。

    可是,魏國國君不想得罪秦國。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信陵君偷了魏王的虎符,開始調兵支援趙國的。

    趙國因為有了魏國和楚國的支援,秦國在和趙國打仗,基本上都被打敗了,但是,他們的聯軍,也僅僅是打退了秦軍,而沒有進攻秦國。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只要六國合起來,他們打敗秦國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沒有一個國家是有遠見的。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提議要這樣做。

    總之,他們以為秦國是奈何不了他們的,只要秦國想要滅六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其它的國家支援一下就好了。

    就是因為當時都有這種想法,所以,讓六國措失了滅掉秦國的機會。才有了後來秦國逐一把六國給滅掉的這一結局的。

  • 9 # 一壺清茗品春秋

    秦趙長平之戰後,雖然作為唯一一個能在軍事上與秦國抗衡的強國趙國被徹底擊敗,但是六國仍然有打敗秦國的機會。

    首先,秦國確實在長平之戰中被極大削弱。雖然秦國重創趙國,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但是秦國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在長平之戰後,白起曾說“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這是秦國從趙國退兵後,秦兵再次包圍邯鄲,秦王想要白起再次為帥時,白起的推遲之語。雖然是白起的推辭,但是也應該確實事情,畢竟秦軍的損失,秦王和白起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而且,之前應侯范增嫉妒白起功勞勸諫秦王時,也說“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由此可見,長平之戰中,雖然秦國是戰勝的一方,但是卻是損失巨大,這是秦國君臣的共識。

    其次,秦國在邯鄲之戰中相繼失利,證明秦國是可以被打敗的。長平之戰後,趙國經過外交路線,透過范雎讓秦王退兵。不到一年,秦王再次發兵趙國,派五大夫王陵進攻邯鄲,王陵不僅沒有取得戰果,還損失了五個營的兵力。後來,又派王齕攻打邯鄲,還是沒有攻下來。這時,秦軍只好把邯鄲團團圍住,但是此時城內趙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誓死抵抗,據城死守。秦軍和趙軍陷入僵持。趙國在抵抗的同時,透過外交合縱,聯絡了魏國、楚國,在三國聯軍的內外夾擊下秦軍大敗,而且秦國將軍鄭安平率領兩萬秦軍投降。可以說,這在戰國期間秦軍將領被六國軍隊打得投降是很罕見的,但卻是趙、魏、楚創造奇蹟,也充分說明秦軍不是不可戰勝的。

    第三,秦國恢復了戰鬥力後仍然不是六國對手。在邯鄲之戰十年後,這時秦國的有生力量已經成長起來,開始進攻魏國。魏王只得派人去趙國請信陵君回國,主持抗秦大計。於是,信陵君擔任魏國上將軍,並向各諸侯國求救,各國紛紛派兵來救援魏國。於是信陵君率領五國大軍,抵抗秦軍,在河內擊敗了秦將蒙驁,並一鼓作氣把秦軍趕回了函谷關。可見這是六國的合力仍然要勝餘秦國,只要六國一心、再有想信陵君這樣有才能的名將統領,是可以擊敗秦軍的。但是,不幸的是秦國又用起了反間計,派人帶著重金求見被信陵君殺死的晉鄙的門客,讓他們中傷信陵君。最終,信陵君被奪軍權,在酒色中度過餘生。

    第四,戰國末期秦國仍然被趙、楚擊敗。到了戰國末期,趙將李牧帶領著衰弱不堪的趙軍,仍然兩次擊敗秦軍,阻止秦軍名將王翦不得前進一步。逼迫秦國不得不用反間計,透過賄賂重臣郭開,誘使趙王殺死李牧,才滅掉趙國。在進攻楚國時,秦國更要出動60萬大軍才能滅掉楚國。可見,即使在最後六國有名將、有足夠的力量能夠抵抗秦國。但是可惜的各國政治腐敗、期間又勾心都角,各存私心,形不成合力,最終被秦國一一所滅。

    最後,還是用杜牧《阿房宮賦》一句結尾“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 10 # 金一長

    機會大把大把,就拿長平結束時來說。秦軍傷亡也有三四十萬,秦軍兵力降到低點。此時就算全國總動員,兵力也不會超過五六十萬。同時期齊楚都可以輕鬆拉起五十萬軍隊。就連一向被鄙視的燕國在之後的燕趙之戰都拉出六十萬軍隊。可想而知,當時東方六國怎麼也能拉出兩百萬以上軍隊。更遑論之後秦趙邯鄲戰役秦軍傷亡十萬沒得到實際好處。當然,這上面的軍隊資料都是包含隨軍民夫的數量。實際士兵數量應該在30-4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經的Murano古國繁華至極,為何突然間就消失了呢?人都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