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媖麒

    管用個屁!對面樓一個媽媽經常性的這麼吼她兒子,前兩天她兒子爆發了,直接跟自己媽媽對著吼“你是豬!你是豬!你是豬!”那聲音淒厲無奈加憤怒!你怎麼吼孩子,孩子怎麼吼回來,全都是跟自己媽的學的。真正會教孩子的就會動腦筋想辦法,根據孩子不同的成長時期相應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味的叫罵除了顯示出家長的無能外,啥都顯示不出來。孩子每天都在長大,拜託做爹媽的也跟著孩子一起成長起來吧!

  • 2 # 遺失的天使

    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非常難過的,成人都不想讓別人吼,吼完了一天都沒有好心情,何況小孩子那。

    應該這個媽媽脾氣特別的不好,容易急躁上火,才會有這樣的方法對孩子。豈不知越是吼孩子,越人孩子膽怯,或者沉默寡言,膽子會越來越小,也或者會在沉默裡爆發,就得看看什麼時候你吼完了,他可能就不在是你的孩子了。

    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那,吼是不解決問題的,當你要發脾氣吼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冷靜一下,先問問孩子發生的事情,怎麼解決會更好,孩子是不是委屈了,也或者你一句關心的話,孩子就會轉變心情或者學習的積極性,何必要用吼來解決問題那。

    吼,也許管用,但不管很久,你的孩子會跟你一樣,不但學會吼,而且還要吼你,當委屈到一定地步,就不可能是吼你了,所以,好好改變自己吧,變成溫柔的家長,做孩子的朋友不是更好。

  • 3 # 寒石冷月

    孩子不聽話,媽媽發飆和咆哮,這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裡屢見不鮮,管不管用?可以明確告訴你,在孩子幼兒期時可能管點用(因為怕打),在孩子小學一二三年級也可能管用(也怕打)。但是孩子到了四年級以後你再看,這種無腦型的粗暴管教方式,會讓媽媽自食惡果,因為到時孩子被打疲了,根本不怕你那程咬金的三板斧。

    很多媽媽為什麼會對孩子發飆和咆哮?我用一句難聽的話講,這叫黔驢技窮,恰是不懂家庭教育,又不願意學習育兒知識,導致無法正常與孩子溝通,不能合理引導和管教的結果。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說明現在家庭教育缺失已經較上一個十年更嚴重了。

    韓老師每天接待來自全國各地求助諮詢的家長,尤其以媽媽居多。有時媽媽們也不想生氣發火,因為氣惱之下常會打孩子,可是過後又非常後悔。後悔之後仍然會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這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惡性迴圈。這種缺乏良好親子溝通關係的母子(女),互信會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孩子被無端指責怒媽甚至毆打次數多後,孩子會對父母有仇視心理。

    有好多孩子到了小學五六級,乃至進入初中或高中後,家庭教育幾近失控,恰是家長長期粗暴簡單對待孩子有密切關係。孩子往往服理而不是服強權,如果家長不講理,孩子就會模仿父母不講理的方式反其道而用之。想想看,是誰教會孩子用錯誤的方式做人做事的,其實恰是媽媽,而您卻完全不知情。

    有家規的家庭,往往秩序感比較好;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往往親子關係較好;懂得合理引導孩子的父母,往往能讓孩子聽得進話;有做人與處事原則的父母,往往能教孩子遵守規則與紀律。凡此種種都需要父母去學習,而不是每天扯著嗓子吼孩子。

  • 4 # 平涼家長之家

    “咆哮式”家長還有救嗎?“木頭式”孩子怎麼辦?初中生學習不認真、態度不端正,怎麼辦?

    家長求助:我家熊孩馬上初二,上學校最差班,成績全年級墊底,用老師的話說是“完全沒救”的那種。孩子的智商真心沒問題,鬼機靈。我們也很重視他的學習,輔導班沒少報,天天也沒少喊、沒少催,嗓子都能嚷嚷啞了,人家就是不想學習、不做作業,對付家長的辦法要麼拖拖拉拉消極怠工,要麼乾脆不吭不哈不理人,跟個木頭似的,這還算是好的。有時候情緒煩躁逼急了,當場能跟家長懟起來,整棟樓都能聽見我們一家子的咆哮,我該怎麼辦?

    答:治病救人,必得要“對症下藥”。咆哮式家長的咆哮教育於自家那個具體孩子的具體“病灶”而言,是不是“對了那個症”?正如魯迅所言,“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咆哮式家長之所以奉“咆哮教育”為圭臬,其心理源頭就是不懂得、不甘心“做做會朽的腐草”!總認為自己是開得特別好、開得特別大的花朵,要以所謂花朵的經驗教育自家孩子也成為花朵。但真相呢?開花是植物自我生命力的本能綻放,不需要別的花朵的經驗;而姿態最美花朵的綻放,所需要的只是“會朽的腐草”罷了——只有“會朽的腐草”才能夠給花朵的盛放提供肥沃土壤與足夠營養。

    那麼,“咆哮式”家長還有救嗎?“木頭式“孩子怎麼辦?“咆哮式家長+木頭式孩子=雙輸”的糟糕模式如何改變?

    1、“咆哮式家長”有救嗎?咆哮式教育有用嗎?

    “咆哮式家長”有救嗎?咆哮式教育有用嗎?要弄清楚這兩個問題,我們就得先把“咆哮式家長”與“咆哮式教育”給掰扯清楚。

    第一,什麼是“咆哮式家長”?

    “咆哮”是個什麼意思呢?“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句子,大家都不陌生。咆哮用來形容水的話,是指奔騰轟鳴、十分猛烈。

    與咆哮一詞本義相對應的,“咆哮”用來形容人的話,是指人在極其憤怒情緒狀態下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應,是對人在受到非一般、非正常壓力與壓迫下不能夠正常疏解、緩解自我情緒的一種宣洩現象的概述。

    與此相關聯的,“咆哮式家長”最直白的意思是指,總是在憤怒情緒狀態下透過奔騰轟鳴、十分猛烈的大吼大叫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長。

    第二,什麼是“咆哮式教育”?

    與咆哮式家長教育方式相呼應的,就是咆哮式教育。

    什麼是咆哮式教育呢?特指咆哮式家長所信奉的一種教子原則,即所謂“不罵不成才、不打不成才,咆哮是一種嚴格的愛!”

    是的,咆哮式家長在與孩子溝透過程中、家庭教育實施過程中之所以使用單一手段的咆哮,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咆哮是教育,咆哮是一種愛、一種特殊的愛、一種相當嚴格的愛!”

    真相是怎樣的?咆哮式家長所認為的咆哮教育真的能夠逼出成功的孩子嗎?真的能夠透過咆哮式強制和逼迫給孩子們立好規矩嗎?

    答案非常肯定:絕對不能!

    第三,咆哮教育真的能夠逼出成功的孩子嗎?

    咆哮教育真的能夠逼出成功的孩子嗎?咆哮式教育不但不能夠逼出成功的孩子,反而會把孩子“越逼越差”!為什麼呢?

    用咆哮單一途徑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的過程,其實質是家長與孩子“較勁”的一個過程——力的方向是相反的!打別人一巴掌自己的手會疼,用得力氣越大,手越疼;同理,家長咆哮的越厲害,孩子的反彈就會越嚴重。

    家長自認為透過咆哮可以“鎮住”孩子但這只是家長從自己立場出發的一廂情願!從孩子的角度而言,他們的真實感受是什麼?來自至親至愛父母無休無止的咆哮,是對孩子無休無止絕對的挑剔與刁難!

    想想看,心理發育還不足夠成熟的小學生興許會被父母的咆哮暫時“鎮住”,對於已經上初二年級心理發育完全成熟的、正在尋找獨特自我的年輕人而言,咆哮能將他們“鎮住”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除非孩子在父母絕對強勢碾壓的咆哮中一點點“殺死自己”,使內在成長的生命力量一點點滅亡,否則,必然是要爆發的呀!

    如果一個十四五歲青春正盛、鮮活蓬勃的年輕人,他每天從親生父母那裡得到的資訊反饋永遠是——“因為你很懦弱、你很差勁、你不行,所以我才不停地咆哮!”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將孩子與家長的角色進行互換,家長自己每天被以“我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時時刻刻咆哮式轟炸,可受得了?可願順了咆哮者的意?

    咆哮式教育,其實質是用負面語言的負效能量對孩子實施逼迫或戕害。尤其是性格相對內向和懦弱的孩子,最適合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安慰和鼓勵,咆哮式情緒戕害或逼迫會導致的直接結果,只能是孩子要麼越來越封閉自己,要麼越來越崩潰。

    第四,咆哮式教育最大危害與後遺症是什麼?

    咆哮式家長的咆哮教育最大危害與後遺症是什麼呢?

    在家長們一致反對的網路遊戲魔獸世界中,“咆哮”被設定為一種技能。這個技能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對目標的仇恨度!

    魔獸世界中的咆哮嘲諷技能,是讓怪物攻擊遊戲者,遊戲者越多使用咆哮技能,所激勵的仇恨值就越高;與之相反的,如果咆哮失敗,仇恨值同樣會減少——從魔獸世界咆哮嘲諷技能的設定規則中,家長能夠悟出點什麼呢?

    “父親愛咆哮,母親愛尖叫,他們總是不斷對我發動進攻,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學習!”這是某個中學生作文中的一小段。也因為這一小段作文,使得“咆哮爸”這個詞從最初小範圍調侃式使用到風靡整個網際網路,再到如今用來指代或概括一種具有社會普遍性的、特殊又特定的家庭教育現象,可見其直指人心的力量——咆哮式家長的咆哮教育方式,並不指向家長所期望的讓孩子成功的教育目標,相反,它指向於“拉仇恨!”

    2、“木頭式孩子”怎麼來的?“木頭式孩子”怎麼辦?

    什麼是木頭?是把樹木砍伐下來以後的通稱。

    樹沒有砍伐之前,不叫木頭,叫做生命體,因為它們深深紮根於大地,可以自由伸展、自在生長。砍斷它的根部以後,人為的、暴力的斬斷了它們與大地之間的連線,於是那個可以自由伸展、自在生長的生命體就枯萎了、死了,就成了木頭。

    紅樓夢第35回說,“你姨娘可憐見的,不大說話,和木頭似的,公婆跟前就不獻好兒。”木頭式孩子是同樣的意思。

    什麼是“木頭式孩子”?

    “木頭式孩子”與“咆哮式家長”是互為因果的一個概念,我給它的定義是:被人為的、暴力的斬斷了內在自我生命機能而喪失生機瀕臨枯萎的孩子——斬斷孩子內在生命與生機的那把鋒利斧頭,就是家長無何止的咆哮!

    西北農村大娘們笑罵自家孩子,“我家那個啊?那就是個木頭人兒,一點兒也不靈光,不撥不轉,木獅娃子帶了個木鈴鐺,搖其搖不動,撞其撞不響!”如果說“咆哮式教育”是家長自認為的“愛的嚴格教育”的單一表達方式,那麼,像一截沒有內在生機、沒有自主生命的木頭一樣不推不動的消極抵抗,便成為了孩子們內在自我防禦保護機制對家長咆哮式情緒傷害的本能應對。

    從家長角度出發是這樣乾的:“我吼你,我罵你,我用咆哮成就你!”

    從孩子角度出發是這樣感受和理解的:“不打我,不愛我,就用咆哮傷害我!”

    結果呢?“咆哮式家長+木頭式孩子=雙輸!”兩方都受傷害,兩方都不能如願!

    3、“咆哮式家長+木頭式孩子=雙輸”的糟糕教育模式如何改變?

    家長之所以咆哮,是因為想讓孩子考第一的心太切了、太焦慮了……誠然,哪個家長沒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高期望值?為了這個高期望值哪個家長又能不心切、不焦慮 ?可如果這心切、這焦慮“太過”“太盛”,性質就變了,就由良藥變毒藥了,就不能夠成為孩子成功的助力和動力了,相反,倒是會拉來更多的仇恨值!

    第一,“咆哮式家長+木頭式孩子=雙輸”的糟糕教育模式有改變的可能嗎?

    曾經有個家長調侃說,“我陪孩子寫作業,從一年級陪到四年級,學習成績原地踏步,最大的收穫是我因此而心梗住院兩次,多了四個支架!”

    時過兩年,他家正上初一的孩子目前學習什麼狀態呢?

    從五年級之後,這位家長再沒管了,不憤怒咆哮、不陪寫作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想通了,想來想去還是命最重要,作業什麼的,愛咋就咋,即便最終結果是涼涼,那也只能說是盡了全力之後不得不聽的天命。”

    孩子的學習成績真的“涼涼”了嗎?結果是詭異而神奇的!

    家長撂開手不管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反倒一點點上去了。到六年級畢業上初一時,根據考試成績分班,居然直接進了初一年級優秀班。短短兩年時間,孩子完全作主自己的事情,合理分配時間、狠補學習短板,該預習就預習、該熬夜就熬夜,從不畏怯,從不拖拉。

    我曾很好奇地問過他家孩子,那孩子說,“以前吧,我那個咆哮爸在地獄,我這個當兒子在十八層地獄。如今,眾神各歸各位,可不就和家歡樂萬事太平?”——多經典的概括!家長只管把自己做好,養好身體、管好情緒;孩子嘛,翻身農奴得解放,自個當自個的家,自個作自個的主,反倒是出人意料的迎來了“咆哮式家長+木頭式孩子=雙贏”的熱騰騰局面!

    第二,“咆哮式家長+木頭式孩子=雙贏”的局面是什麼模樣?

    細細解析一下以上的家庭教育案例,為什麼家長丟手不管了、不咆哮了,“木頭式孩子”反倒從那截被砍斷的、喪失了生機的木頭上重新生根發芽自主成長了呢?

    內在邏輯其實一目瞭然:咆哮式家長,是想透過咆哮的方式使孩子害怕,進而因為害怕“被咆哮”乖乖去學習!

    問題是,“害怕”能夠讓一個生命的內在自我積極成長嗎?比如一枚雞蛋,你拿石頭狠狠砸它,雞蛋有靈的話,確實會很害怕。但是,這個害怕的結果是什麼?是蛋皮、蛋清、蛋黃全部碎在一起糊得滿地,髒兮兮成了垃圾;這一堆髒兮兮垃圾還得家長自個費心費力費時間去處理乾淨,處理的過程心情很愉快嗎?非常惱火吧?這便是因害怕而導致的雙輸局面。

    雙贏的局面是什麼模樣呢?把雞蛋放在合適的溫度下,一天一天小心護養、耐心等待。二十一天後,“嘟嘟”,從雞蛋裡面傳來了生命敲門的聲音!一隻毛絨絨、圓嘟嘟可愛的小雞仔,從蛋裡面出來了——生命成長的力量絕對不是從外而來的,教育目標的實現更不是情緒暴力或心理逼迫可以實現的!

    雙贏的做法是什麼呢?家長應當學會如何使自己放鬆,應當把寫作業或學習這個事情看淡一點,甚至把它看成一場親子游戲,一場由孩子主導家長跟隨的、雙方都能沉醉其中並享受到樂趣的迷宮遊戲,一步一步試驗探索、一層一層揭開真相、一點一點靠近目標!

    第三,“咆哮式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破除“木頭式孩子”的魔咒?

    咆哮式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破除“木頭式孩子”的魔咒?才能幫助孩子擺脫“不撥不動木頭人”的被動狀態?才能改變“咆哮式家長”催生“木頭式孩子”的惡性迴圈教育模式?

    一是擺正站位。

    咆哮式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擺正站位”。在中學生學習各門基礎課的過程中,大多數家長甚至連輔導員都算不上,中學生自己才是學習的第一主體責任人。家長對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其重要性確實無可替代。但是,當小學生成為了初中生、高中生,這個重要性是必須要隨之遞減的。家長要“做做會朽的腐草”,要由相對重要的“導遊”角色轉變為“炊事員”角色,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便成了第一要務,學習習慣、思想品德、價值取向等在小學階段已經定好了調子、夯實了基礎,完全放手也長不歪!至於具體到某一門功課或某一道題如何學、如何做,由中學生自己自行解決即可,就算不樂意請教老師同學——網路如此發達,何處不能求助?

    二是觀照情緒。

    觀照情緒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家長對自己情緒的辨識和管控,另一個是對孩子情緒的辨識與引導。家長最好多角度多層面多看書,學識淵博一點,多跟孩子聊聊學習之外的東西,尤其是要教會孩子準確識別、正確管控自己的情緒,憤怒了、鬱悶了、挫敗了應當透過什麼樣的途徑和方法疏解自己、調節自己;遇到難題、遇到中傷、遇到小災難式的打擊,應當怎麼做才不害怕不退縮,怎麼做才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並迎難而上解決問題。

    三是足夠信任。

    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他在某個小學進行了多項測試之後,提供給校方和教師一份名單,說這個名單上的孩子是具有很多優勢條件的,其潛能和未來表現將不可限量。過了兩年之後,羅森塔爾對這一批孩子進行了回訪,發現名單上孩子的學習成績高速提升,竟然連性格也越變越好,活潑開朗的、助人為樂的,一個個光環加身,成了同學和老師眼中頂頂優秀的存在——不嚴謹的說,家長能夠給予孩子多大程度的信任與尊重,孩子將相應取得多大程度的進步與成功。

    四是聯絡老師。

    家長與老師保持相對密切的聯絡,主要是為了確保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無縫銜接,尤其對中小學生而言,其學習方式方法的對症調整、人身安全與心理健康的良性跟進,都是建立在學生在校狀態能夠得到即時、準確反饋的基礎上。

    小結:家長別總是以花朵自居,“做做會朽的腐草”

    “咆哮式家長”的咆哮教育,其實質並不是“嚴格的愛”,而是“好心好意的傷害”,是家長對孩子實施的情緒折磨與能量消耗,這種長期持久的負性家庭教育生態環境,會很容易導致孩子對自己的否定,從而催生出“木頭式孩子”。所以,家長實施家庭教育的“理念”與“定位”特別重要,正如同特別矮小的蒲公英生長在高山之巔,那麼,平地上哪怕高可參天的大樹也沒有它高。家長定位準一點、格局大一點、目光遠一點、心態平一點、耐心多一點,在孩子學習與成長過程中別總是高高在上以花朵自居,“做做會朽的腐草”,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觀照好自己的情緒,多給孩子信任,多與老師聯絡,便可完成“咆哮式家長+木頭式孩子=雙輸”糟糕教育模式的轉變,迎來“咆哮式家長+木頭式孩子=雙贏”的良性迴圈。

  • 5 # 彩果糕

    在這裡,我忍不住先說句糙話“會咬人的狗一般都是不叫的”。但是咱話糙理不糙,解釋一下為什麼這麼說。

    一般什麼情況下家長會咆哮。生氣啊!!極度的生氣啊!孩子要不就沒反應,要不就不聽話,反正就是覺得自己溫和的說已經就是沒什麼效果了!於是開始咆哮,雖然咆哮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是如果是說什麼都沒反應的孩子,家長自己撒氣了。如果是那種就是不聽話的皮孩子,家長的咆哮能起短時間的震懾作用。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選擇咆哮呢?出於一種本能的,它當場多少管點用,而且,有些家長捨不得打孩子,那自己生出來的還能怎麼辦?咆哮不能解決實質問題但是它解氣。

    但是咆哮久了,孩子適應了,就發現,哦,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事情沒什麼可怕的,作為一個有著強烈適應能力的娃子,慢慢他就適應了。

    所以我提議,如果現在在進行咆哮的家長們,你們可以嘗試換換方式和孩子“交易”。

    比如:孩子如果平時不好好寫作業就去玩了,那麼適當的沒收他的電子裝置,當他做好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予他肯定和獎勵。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看孩子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害怕什麼,根據這些,做一些獎懲方式,但是它的前提是家長必須真的關注孩子,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協商。

  • 6 # 奇趣大河馬

    當我們大吼大叫時,始終觀察著我們、把我們看作唯一依靠的孩子,眼見最親愛的父母失去控制,可能會滿心恐懼,也可能會滿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是,你所期望的:收穫愛與改正的動力。

    孩子如果長期遭到吼叫,會形成對自我、對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還會投下的長期陰影,讓他們在青春期時狀況百出。

    而你自己,朝孩子傾瀉怒氣之後,看到他一言不發、精神渙散又或者滿懷怨氣,也會陷入羞愧、難堪,甚至絕望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國有輛腳踏車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