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空妙有無量壽

    這個比喻也倒富含哲理。書法的學習訓練,也就是一個修煉過程,特別是真丶草丶篆丶隸丶行,五體兼攻,的確是漫漫長途,內外通透,全知全能的大修行。要能筋脈氣血任督開啟丶周天全通,必具兩大法寶。其一,天賦悟性;其二,勤苦磨鍊。因為丶所以,若是內因外緣不具足,主觀客觀不協調,只能事與願違丶徒喚奈何。

    天下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樓高萬丈,關鍵築基。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三百六十行,道理皆相通。

    字分五體,各有特點,不外點劃結構的規律。先通後精,循序漸進。以古為師,莫自以為是,以經典法帖為依據,心不厭精手不忘熟。秦篆丶漢隸皆楷則,今楷之律通五體。草丶行不唯速度快,收放自如,通變隨意。若得迅捷疾馳,必從慢功練起。

    "少則得,慢則會",此六字真言,乃我家不傳之秘。今日和盤托出,還須會心者自去領悟。

    正心誠意,莫欺世盜名,莫譁眾取寵。當下即有積功累德的無盡方便,投機取巧絕失成就之因緣。機不可錯,時不宜失。志趣理想追可得,道業全憑功夫成,功夫不負有心人。

  • 2 # 如石書藝

    有人把不同書體比作馬蜂窩,打通隔層就融匯貫通。事實上並不是怎麼簡單,這種形式上的阻隔或打通,並不是融匯貫通,只有打通“任督二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融匯貫通。

    歷代書法大家中,大都是以一種書體著稱,“二王”的行草,初唐“四家”的楷體,顏、柳、趙也都是楷書影響力最大。即使少數書法大家諸體皆能,也是有所側重,如趙孟頫,雖說諸體皆能,其實,草書就是他的弱項。這就像人,只能有一個長相,不可能有兩隻面孔。

    我們通常所說打通書法五體的“任督二脈”,指的是像中醫一樣打通人身上的經絡、氣血。這個比喻書法是非常形象的。

    但是,也有區別,中醫可以藉助外力,藉助對相關穴位的按摩、針灸等理療手段,打通氣血通暢。而書法既不能憑外力打通,也不能靠技巧獲取。

    有人說技法、技巧為什麼不可以呢?

    如果說技巧可以打通,那能說是“任督二脈”嗎?“任督二脈”是內功,內功僅憑技法、技巧怎能撼動呢?是不可能打通的,而只有透過長期的筆墨修煉修為,才是打通書法“任督二脈”的唯一途徑。

  • 3 # 林默之健龍達人

    這個題目有些大,有點難!解答這題者,務必在書法五體上都有不錯的修養,並達到相當的水準!本人書法水平有限,憑本人對書法的理解,也參考和選用別人的研究成果,勉為其難嘗試作答,還請見諒!

    書法五體,一般指真、草、隸、篆、行這五種主要書體吧?!

    任、督二脈,是中醫理論的一部分。屬於經脈中的“奇經”。因具有明確穴位,醫家將其與十二經脈合稱為“十四經”。

    任督二脈 按照《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篇第六十》所述 “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任督二脈出於人體胞中(少腹),在體表以人體腹部的曲骨穴為起點,從身體正面沿著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漿穴,這條經脈就是任脈;督脈則是由曲骨穴向後沿著人體後背往上走,到達頭頂再往前穿過兩眼之間,到達口腔上顎的齦交穴。任脈主血,督脈主氣,為人體經絡主脈。任督二脈若通,則八脈通;八脈通,則百脈通,進而能改善體質,強筋健骨,促進迴圈。任督二脈在中醫診脈與道家導引養生上相當重要,同時也因武俠小說裡渲染與誇張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強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脈等,任督二脈一旦被貫通,武功即突飛猛進,故也成為一般人最為熟知的氣脈名稱。

    任督兩脈原屬於奇經八脈,因具有明確穴位,醫家將其與十二正經脈合稱十四正經脈。任脈主血,為陰脈之海;督脈主氣,為陽脈之海。也就是說,任督兩脈分別對十二正經脈中的手足六陰經與六陽經脈起著主導作用,當十二正經脈氣血充盈,就會流溢於任督兩脈;相反的,若任督兩脈氣機旺盛,同樣也會迴圈作用於十二正經脈,故曰:「任督通則百脈皆通」。

    至於「打通任督二脈」,可從中醫與道家導引養生的角度分別探討。中醫的觀點可從《靈樞——營氣篇》的敘述,瞭解十二經脈與任督兩脈的迴圈次第。經脈的流注從肺經開始,依次迴圈到肝經;再由肝經入胸,上行經前額到頭頂,再沿督脈下行至尾閭,經陰器而通任脈上行,然後再回流注入肺經。《營氣篇》說:「此營氣之所行,逆順之常也。」這是醫經所述,任督之氣在人體執行的自然規律。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兩脈本來就是通的,何須打通任督二脈? 以道家導引養生的觀點,所謂「通任督」也就是通三關(尾閭、夾脊、玉枕)、行「周天」運轉之意。道書《太平經》認為,人的壽命極限為上壽一百二十歲,只要以導引內丹的訓練,從「逆」的方向上奪天地之造化,凝練精、氣、神,提高生命品質,就可挑戰年壽極限,延長生命。 所謂「逆」,即是指督脈由會陰起經背脊三關而達頭頂百會,再由身前任脈而下丹田,此稱為周天,正好與上述醫家所提的經脈循行途徑相反。道家藉由小周天的行氣鍛贊,將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水榖精微)結合凝練成「氣」,而稱為「藥」,此即練精化,又為「初關」;爾後再進入大周天練氣化神階段,謂之「中關」;最後再進入大定階段,達「上關」之練神還虛,而入道體。其中周天的執行以任督兩脈為主,這種後升前降的機制,稱為昇陽火而降陰符,即為打通任督二脈。初關為九月關、中關為十月關、上關為九年關,可見修練之不易。不過,這個修練脈絡,卻清楚標示從身體到心靈、從有形到無形、從物質到靈性的質變過程,是具體可循的。至於藉外力「打通任督二脈」的可能性,經典中確實可見內功深厚的道士「布氣」之說,即發放 外氣為人治病,可除了武俠小說,正典中未曾見到以外氣打通任督二脈之說,布氣治病是在當時醫學環境條件下,面對疾病的無奈對策;當今醫療科技已百倍於布氣之功效,若說藉由外力就能輕易打通任督二脈,應屬誇張之詞。醫家與道家對任督兩脈行徑的說法,依我個人練功的心得,其差異可從順腹式呼吸與逆腹式呼吸的鍛贊區隔。經書言「順成人,逆成仙」,即督脈上行而任脈下行。只要練法得要,行功者斡旋人體原氣,女子以練任脈為主,盈其血,男子以練督脈為主,盈其氣;並從「調心」、「入靜」著手,河車倒轉,而使身形固養,任督兩脈氣機通暢,所謂性命雙修,即此是也。 中醫與道家自古就有以真氣執行打通人體任督二脈的具體翔實的修煉路徑方法,中醫有唐代101歲的孫思邈祖師流傳下來的攝養訣學,也即現代用名任督通脈學的打通任督二脈的修煉法。道家則有內丹術,內丹術又分南派與北派,南派以張伯端的內丹術為妙,北派以王重陽的內丹術為旨,均為能確實打通任督二脈的修煉法,所謂打通任督二脈,即是以功力貫穿任脈與督脈使氣息徹底連通。

    武俠書中的描述

    在武俠小說中,打通任督二脈就意味著脫胎換骨,武功突飛猛進,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神秘。

    武俠小說上,經常會提到任督二脈,而且很多會提到打通任督二脈可增進武功、益壽延年。中醫指出,任督二脈確是兩條涉及長壽的經脈,可必須開啟任督二脈間的斷脈。

    看來從以上經絡理論和武俠小說的傳說看,任督二脈是存在的,也是可以打通的。

    那麼書法五體的任督二脈是什麼?!應該是筆法,趙孟頫說過一句話叫“用筆千古不易”!這裡的“易”,指“變易”!書法五體,字法比較有顯著不同,而筆法往往有很多相通之處。所謂筆法,也就是用筆的方法。字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用筆的方法就相當於寫字的方法,可以說是書法的核心內容。而用筆的方法,包括怎樣起筆、怎樣行筆、怎樣收筆三個部分。大道至簡,亦至奧。筆法雖然極其重要,但就是這麼簡單,可又是極其神秘極其深奧,往往秘而不授,或言不能盡意,需要口傳手授及心領神會,才能真正悟得真正的筆法。有人人為“千古不易”的筆法,才是書法之魂!

    筆法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是書法之魂。沒有筆法便沒有書法。趙孟《蘭亭十三跋》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劉熙載《書概》說:“凡書之所以傳者,必以筆法之奇,不以託體之古也。”書法之所以叫書法,籠統解之,可謂書寫的方法、作書的方法,就是筆法。合於筆法之書,稱之書法、法書;不合筆法之書,稱之胡寫亂畫。方法,不過是操作技巧,形而下者也,怎麼能當得起書法這一玄妙的藝術呢?筆法要有當得起書法的核心這一意義,就不僅指手上的功夫,而可以形而上之,通於陰陽,造乎自然,達於大道。

    筆法本來必須手授,難於言傳,著為文字,則更覺隔膜。也許是為了強調它的重要性,古人神乎其說,往往有之。

    筆法還有神秘性。

    筆法之祖,一般推到蔡邕。張彥遠《法書要錄》說:“蔡邕受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羊欣傳之王僧虔,王僧虔傳之蕭子云,蕭子云傳之僧智永,智永傳之虞世南,世南傳之歐陽詢,詢傳之陸柬之,柬之傳之侄彥遠,彥遠傳之張旭,旭傳之李陽冰,陽冰傳徐浩、顏真卿、鄔彤、韋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而蔡邕在嵩山石室中得筆法,顯然是神秘化了。這若干人等間的關係,要麼是師徒,要麼是親戚,而且居多是親戚,就這說明外人不可得而聞焉,神秘得很。

    把筆法之祖的座位,讓蔡邕坐下,也許是合適的。豐富的筆法,正是成熟於隸書的,蔡邕的《九勢》,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為筆法的綱領性檔案。《九勢》中前半總論,十分精彩;後半分述,屢用術語。《九勢》雲: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凡落筆結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橫鱗,豎勒之規。 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總論部分,可以理解為對書法、或筆法的哲學化、概念化的論述。整個意思,緊緊圍繞著一個“勢”字。書法是來於自然的,而自然是有陰陽的,陰陽是以“形勢”呈現的。點畫中要有力的感覺,猶如肢體肌膚的鮮活。勢不可違,靠柔軟的毛筆來表現勢。“勢”的涵意,歷來眾說紛紜。“勢”,是生命的姿態。就是力量和運動。力量是運動的根由,運動是力量的表現。古人仰觀俯察,發現最美的東西,就是生命,生命的特徵是就是勃發矯健的。寫字過程也是生命展現和理想展現的過程,寫出的東西,當然也以有生命感為美。正因為此,最初簡單的一點一畫、一撇一捺,慢慢以美的原則也就是生命的原則加了演化;而書寫的過程,也要同步於生理的節律,書寫起來得力而痛快。這大概就是筆法的起源。

    篆書筆法的歷史性解讀 在文字形成之前,先有刻畫符號,刻畫符號為硬物所為,當然談不上筆法。筆法必始於毛筆。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字和圖畫,除了毛筆書寫者外,還間有以硬物劃出者,那些硬物劃出的粗細等勻的文字和圖案,沒有筆法可言。西方始終以硬筆為書寫工具,只能產生花體字,而不能產生筆法。毛筆全向度的運動方向以及柔軟性,是點畫變幻的前提,也是筆法產生的必要條件。然而,很長時間內,人們對篆書的認識侷限於甲骨、金文,沒有見過墨跡,所以也認為篆書是等粗細的線條寫成的,因而沒有多少筆法的意義。即使近年出版的書法入門讀物,還有人認為篆書只要把握字形就可以了,用筆極其簡單。這是一個明顯的誤會,是把經過刻劃、模鑄之後的產物,誤會為篆書的原始形象即手書形象了。如果篆書也是毛筆手書,那麼,篆書就應該、也確實存在點畫的姿致,也即存在著筆法。

    如果我們看到《宰豐骨匕記事刻辭》,也許就會感覺到它的書寫性。它較好地儲存了毛筆的書寫跡象。而《侯馬盟書》本身就是墨跡,《郭店楚簡》也是一樣,聯絡到大量的秦漢簡牘,一個以手書墨跡為軸線的書寫史、筆法史就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這些墨跡點畫起筆時筆鋒的切入方法,點畫中截的圓厚,筆法自如的使轉,幾乎可以說與二王息息相通。這才是古人書寫的本來面目,是未經工藝修飾的原貌,是書寫史、筆法史的主流。這也說明,二王雖然是天才,但筆法並非向壁虛造,也是發展的產物。

    對二王書法的誤讀探究 。李世民頗好筆翰,使王羲之成為正統。李世民的貢獻,一方面使王羲之成為盡善盡美的書聖;另一方面,透過對《蘭亭序》的傳播,使更多的人接觸到了王羲之書法。 蘭亭論辯,真假蘭亭成為歷史之爭。但多數人認為《蘭亭序》是王羲之作品,而真跡沉埋昭陵。《蘭亭序》時代,肯定有標準的楷書、肯定有《蘭亭序》風格的行書。而另一個問題不得不讓人思考,《蘭亭序》的風格,在傳世王羲之摹本和拓本中,差不多可以說是孤例。如果僅就風格而論,像郭氏所說,它出於智永作偽,似乎更令人信服。除《蘭亭序》外,王羲之其他行草帖,都是矯矯不群的,體勢變化萬千,筆致變化萬千,讓人目不暇給。這正是初創時期的生機和不確定性,也是其內涵幽深、玩味不盡的魅力所在。而我們看到的《蘭亭序》是成熟之美、無懈可擊之美,這就產生了風格的歧異,也埋下了誤讀的種子。特別是蘭亭八柱,儘管出於歐虞褚大師臨仿,經過刻拓,也多多少少,帶有銘石書的某些特徵。看到蘭亭八柱帖的人,肯定比看到真跡乃至摹本的人多得多。

    正如儒學一變為漢儒,再變為宋儒,欲知孔孟真意,不讀《論語》、《孟子》是不可思議的。筆法的誤讀可能,遠甚於此。欲瞭解二王筆法,當然最重要的依據是墨跡和摹本,而歷代法書只是它的註腳。

    由此可見,要打通書法五體的任督二脈,就要研究學習書法的“筆法”!而學研書法的筆法,除了看書法理論書在,最最重要的是臨寫歷代名帖!學書法,讀帖,臨帖,研究揣摩其筆法,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也是打通書法五體之任督二脈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 4 # 秩和律師147753

    所謂經脈暢通,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經脈不通則痛病。因此說,不是病人,經脈都是通的。任脈主血,屬陰。督脈主氣,屬陽。

    從氣功的角度來說,是指讓內丹透過任督二脈,形成一個迴圈,所謂小周天。打通任督二脈,最難的是透過百會穴,一般都很慎重。

    任督二脈圍繞臟腑,因此說,搞中醫的,練氣功的,都要重視任督二脈。

    如果將書法比喻成人,從中醫的視角,打通任督二脈,寓意是無病。從氣功的角度來說,是入門。而針對書法,寓意更像是氣功。

    如何打通?古人云,一法通,則萬法通。書法也是如此,只要你一個書體入門了,那麼,對於其他書體,只是錘鍊和學習的過程。

    個人認為,書法的任脈,就是線條。一個線條,力度變化首尾,都需要精熟的筆法支撐。而線條的基本,就是力量。當你一個字的每一筆,都有了力量時,就算入門了,就算打通了任脈。就像練氣功,當你感受到氣感積聚,你就入門了。

    書法的督脈是意趣,當你寫一個字,有一定意願,興趣反映在裡面時,個人認為,你就算打通了督脈。意趣透過輕重粗細開合連斷疏密向背等調整,每一個有趣的字,都有這樣的調整。

    我們看,這個即字,透過錯位,橫折與一豎呼應,達到平衡。何奇老師前幾天來赤峰,他跟我們說,寫字必須先有想法。我覺得,這話很有道理。想法就是督脈,無論是你靈機一動,還是籌謀已久,這就是藝術火花。

  • 5 # 子衿書法

    書法要打通的關節很多,卻沒有任督二脈。

    任督二脈,是中醫經絡學中的術語,學習書法的人,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任督二脈,我知道你是在用任督二脈來做比喻,但對中醫經絡一無所知,不知道任督二脈在醫學學理上的打通方法,無法和我所知道的書法關節聯絡上。我只能給你說書法的關節,至於和任督二脈有無相通之處,不是我力所及。

    書法首先要過的第一道關,是運筆。有了穩定的運筆,才能準確的控制毛筆,讓毛筆聽從自己的心意執行。第二關是筆理。要熟悉毛筆在各種狀態下,留在紙上的痕跡形態。只有知道了筆理,才能把各種筆法應用到實際書寫中去。第三關要識勢。筆勢所向,勢如破竹,但是,勢在哪裡?勢從何而來?勢起於臂,蓄於肘,貫於指,注於筆,形諸紙墨之上。第四關要明虛實。虛實如陰陽之轉換,陽盛而轉陰,陰極而變陽,為書者不可不辨。第五關要通源流。字分五體,秦漢魏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各家各派,淵源承啟,必須通曉。師承不明,源流不分,截東續西,張冠李戴,何以成書?第六關,學養。腹有詩書氣自華。書法不是單純的寫字。不是記背一些唐詩宋詞,格言警句,人前顯擺顯擺。學養是書法最難修練的一關。所謂的功夫在字外。一個人最終的書法成就,就取決於他的學養高低。厚德載物,不是寫出來的。

    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打通任督二脈的方法!

  • 6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的理解是,書法技法的核心是用筆之法。任脈是執筆法,督脈是運筆法。無論是什麼書體、字型,都離不開執法、筆法,至於字法、章法、紙法、墨法等,那是有規律性的東西,比較好掌握了。

    我覺得,只要是執筆法正確合理,運筆法動作規範準確,當進入臨臨摹字帖的時候,自然大悟。這是練好書法的前提條件。

    正確的執筆法,如圖:

    筆法動作主要是指筆鋒在紙面上行進過程中的狀態。如: 中鋒、側鋒、駛轉……會出現怎樣的筆跡效果? 這些需要透過專門的訓練,例如,分別用中鋒法、側鋒法,畫寫各種各樣的線段,藉以瞭解和掌握筆鋒姿態與線性形狀的關係,比如,中鋒易出圓筆,側鋒易出方筆。

    有了這個過程,當開啟字帖的時候,一眼就看出來筆畫起止處都是什麼筆法動作。否則,讀不懂,寫不出來。如圖:

    試想,寫什麼字型,應該採用哪種書寫姿勢和執筆法,該帖的主要筆法特點是什麼,如果這個最基本的常識都搞不懂,一種字型都難成,還談什麼打通五體二脈? 如圖:△圖為網上搜的,有很多

    這樣的書寫姿勢、執筆法,如果不政正過來,可以斷定,以後寫不好篆書、隸書、行書、草書,即使能寫出來,肯定非常困難,只能是畫,寫不了。

    為什麼說,書法是一門藝術專業學科? 如果隨便拿支毛筆書寫,那叫書寫技藝嗎?

    除此之外,採用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圖:

    如果直接找本字帖照著寫,那叫抄,不是系統訓練!

  • 7 # 詩書棋樂

    書法家成功秘訣就一個字一一練!

    書法五體真、草、隸、篆、行,要學那一樣都難,因為之前需要打通

    任督二脈。

    這是一個有趣的比喻。與醫學關係不大,到與金庸小說有關,主人公成大英雄之前,倍受壞人欺凌,忽一日,偶得《易筋經》,習後打通任督二脈,周體通泰,百病皆除,武功精進,上天入地,飛葉傷人,匪夷所思,之後打遍天下無敵手,成為“俠之大者"。

    打通書法之任督二脈,我理解就是熟練掌握了書寫技能,想圓則圓,想方能方,對筆、墨、紙運用自如,得心應手。達到寫啥象啥,臨誰象誰的程度,這個時候要學習真、草、隸、篆、行,能有多難?

    話說回來,這任督二脈要打通也是不易,非得勤學苦練不行。苦修則得。

    有這樣一個故事。康肅公擅長射箭,當時無人相比,常自誇。一次,有個賣油的老翁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過微微地點點頭。

    康肅公問道:“你也會射箭嗎?我射箭的本領不很精湛嗎?”於是老翁取過一個葫蘆立放在地上,用銅錢蓋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進葫蘆,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不沾溼銅錢。老人說:“我這點手藝也沒有什麼別的奧秘,只是手熟罷了。”康肅公見此,只好笑著將老翁打發走了。

    “我亦無他,惟手熟爾"。是不是打通任督二脈,熟練掌握書寫技巧與“賣油翁"的道理相通呢?其實,學成天下很多技能都是這個道理。

    後漢時有個叫張芝的書法家,他從小就愛寫字,學習很用功。他白天以紙劃地,夜裡睡在床上劃被,家裡準備縫製的衣料,都被他寫滿了字。他經年累月在池塘邊苦練書法,平時洗筆洗硯,把整個池塘都染黑了。後人用的“臨池”兩字,就是指張芝練字的故事。他的草書氣勢磅礴,號稱“草聖”。(附圖)

    懷素從小在長沙出家做和尚,練字一絲不苟,非常用功。他買不起大量紙張,就把芭蕉葉子當紙用,寫光了,就在漆盤和漆板上練寫,寫到後來,盤板都給寫穿了。(附圖)

    其實練到賣油翁,打通“任督二脈"已是鳳毛麟角了,夠家的標準了。但要達到更高境界,還要有悟性,天賦和機遇。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蘿蔔的主要栽培模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