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嚐盡中華五千年

    史思明稱帝后不久就被其子史朝義所殺,為何會出現這樣可笑的事件呢,出現這樣的事情一方面是由於史朝義受安慶緒弒父奪位的影響,他也怕自己老爹將來仙逝以後不傳位與自己,自己無法實現當皇帝的夢想,為了自己的美夢,為了自己將來能更好地享受,他選擇對老爹痛下殺手。另一方面其父史思明也為他做了壞榜樣,史思明身為安慶緒的部將,為了奪位竟然對自己的主子安慶緒痛下殺手,作為臣子可以反主,甚至可以對主子痛下毒手,為何自己作為兒子就不能為了當皇帝,對自己的老爹下黑手,史朝義之所以弒父奪位與他所處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狀況密不可分,同時也與他殘暴的性格有莫大的關係,正所謂老虎下不了狼兒子,作為父親的史思明本就是一個詭計多端,殘忍暴力的人,那他的兒子一般也好不到哪兒去。

  • 2 # 能書能言閒散少年

    史思明就是太殘忍好殺了,殘忍到要殺自己親兒子。

    史思明性格暴虐,但他兒子史朝義性格卻完全相反。自己要活命,手底下的人想換個不要自己命的新領導,自然也只能殺父了。

    當時郭子儀,李光弼等等將領已經帥軍穩住了大局了,史思明始終攻不下李光弼鎮守的太原,叛軍已顯頹勢,跟著史思明不是被唐軍殺死就是被史思明洩憤殺死,保命要緊。

  • 3 #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一)背景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史思明僭稱大聖燕王。四月,更國號大燕,自稱大燕皇帝,改元順天。

    史思明部下兵將是安史叛軍中最殘暴的隊伍,每攻陷一城,都殺光老弱,抓壯丁為挑夫,把婦女姦淫殆遍,兇淫無比。

    大太監魚朝恩想立大功,力勸唐肅宗下令各軍進攻。不得已,時任天下兵馬副元帥的李光弼及其麾下諸將出戰,唐軍大敗,河陽、懷州等軍事要地盡數歸於史思明。

    (二)起因

    話說那史思明本欲乘勝進攻由河南西進長安的必經重鎮——陝州,卻被突然出現的唐軍阻擋在姜子坂一帶。出戰不利,只得退守永寧。

    史思明下令築三角城,計劃一個月時間築成,以儲備軍糧。他的兒子史朝義率領軍士埋頭苦幹,城築好後,還沒有來得及用泥抹外牆。史思明巡視到此,大怒,把負責工程的史朝義、駱悅等大將召至帳前,想殺掉他們以立Regal。

    史朝義戰戰兢兢,深知他兇殘如豺狼的老爹史思明的脾性,在他眼裡可沒有什麼父子之情,在他的眼裡全天下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該殺之人,另一種是以後再殺之人。很明顯,自己現在是他父親眼裡的第一種人。

    意識到這點,史朝義向史思明哀求道:“兵士們太乏累,歇一歇的話,馬上就能上泥的,請父親暫且寬心。”

    史思明呵斥道:“你愛惜屬下,就要違抗朕的命令嗎!”於是史思明非要現在就讓史朝義與駱悅等將帶著兵士立刻上泥,史思明率著兇名赫赫的侍衛親軍並且親自立馬城下監督。

    害怕被殺,兵士們手忙腳亂,慌慌張張的把泥上完了。史思明這才罷休,但是臨走,他還是破口大罵道:“等我攻克陝州,斬卻此賊!”

    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也許這只是史思明的一句氣話,也許他只是想發洩一下也沒有特指是誰,更多的是為了炫耀自己的Regal,畢竟稱帝了跟以前做節度使可不一樣,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更可況說這話的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呢?

    於是在城牆上的所有人都以為史思明說的是自己,各個直冒冷汗,最害怕的莫過於這次工程的負責人——史朝義。

    駱悅等大將此時不得不與史朝義同仇敵愾,誰也不想丟命,勸史朝義先下手為強。

    史朝義不敢答應,駱悅等人就以投降唐軍做要挾,史朝義沒有退路,只好答應,於是史思明離地獄的深淵不遠了。

    (三)結果

    正在準備戰事,所以史思明在軍營中夜宿,這給史朝義等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史朝義與駱悅等人用強,迫使侍衛親軍統領曹將軍參與反叛。

    夜半時分,史思明因惡夢驚醒,一時半會兒難以入睡。他平常特別愛聽戲子們唱曲兒,吃飯時一直有幾個戲子不離左右。由於他為人殘忍,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殺人,戲子們骨子恨他但嘴上不敢說。

    看見史思明突然醒來,幾個戲子忙問原因,史思明說:“我剛才夢見河裡的沙洲上有群鹿涉水而至,本是一副自然和諧的畫面,突然一陣風過,鹿死水乾,嚇得我一身冷汗,由是驚醒。”話沒說完,肚子一陣惡痛,史思明趕緊下床跑去茅廁。

    幾個戲子偷偷說道:“鹿者,祿也;水者,命也。此胡命祿到頭了!”(史思明是突厥人)

    話音未落,駱悅等大將就殺進牙帳呢,不由分說幾刀下去砍殺帳內數人,逼問戲子們史思明的下落,戲子們又懼又喜,齊聲呼喊道:“史賊就在茅廁中!”

    史思明多年行伍經驗,正在如廁中聽見牙帳內騷亂響動之聲,就知道事情不對,急忙翻牆而逃,然後跑到馬槽處剛牽出自己愛駒來正準備奪路而逃,被趕來的軍將發現,一箭射中史思明的胳膊,史思明翻身落馬。

    史思明老奸巨猾,忍痛向遠處呼號道:“是何人反我?”

    軍將答道:“是懷王(史朝義)起事,吾等從之。”

    史思明這才明白,喟然一嘆:“都是因為我早說錯話啊,才有今夜之劫!”

    然後哀求道:“懇請諸位將士不要這麼快就殺到老夫,等老夫率爾等攻陷長安也不遲啊,那時候你們可以享有京城繁華富貴,如此可好?”

    史思明突然在人群中看見了低頭不語的侍衛親軍首領曹將軍,相交多年自然明白曹將軍反叛了他,勃然大怒,破口大罵手指著曹將軍大罵道:“此胡誤我也!此胡誤我也!”

    看著大罵大怒中的史思明,軍士們又想起往日的此人的兇殘,不由分說將史思明捆了個結實,這才安心下來。

    而駱悅等主事人怕夜長夢多,一邊偽造史思明的詔書,擁立史朝義繼位,一邊為絕後患,在史朝義登基之前,先行派人勒死了這個動不動就要人命的史思明。

    所以史思明之死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既然人已經狠了就不要話多,不然遲早要遭報應。

  • 4 # 嚐盡中華五千年

    史思明稱帝后不久就被其子史朝義所殺,為何會出現這樣可笑的事件呢,出現這樣的事情一方面是由於史朝義受安慶緒弒父奪位的影響,他也怕自己老爹將來仙逝以後不傳位與自己,自己無法實現當皇帝的夢想,為了自己的美夢,為了自己將來能更好地享受,他選擇對老爹痛下殺手。另一方面其父史思明也為他做了壞榜樣,史思明身為安慶緒的部將,為了奪位竟然對自己的主子安慶緒痛下殺手,作為臣子可以反主,甚至可以對主子痛下毒手,為何自己作為兒子就不能為了當皇帝,對自己的老爹下黑手,史朝義之所以弒父奪位與他所處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狀況密不可分,同時也與他殘暴的性格有莫大的關係,正所謂老虎下不了狼兒子,作為父親的史思明本就是一個詭計多端,殘忍暴力的人,那他的兒子一般也好不到哪兒去。

  • 5 # 剛日讀史

    史思明是個胡人,名字好奇怪,叫阿史那崒幹,史思明這個名字是李隆基賜的。

    史思明與安祿山算是“發小”,關係一直不錯,兩人一起投軍,從最基層的捉生將做起,安祿山憑戰功升到將軍,史思明另闢蹊徑,憑“忽悠”術立下大功。

    這算是哪門子事呢? 原來那年史思明欠了賭債,沒辦法,只得跑路。

    半道上被奚族人抓住了。奚族和史思明的突厥有仇,本想一刀宰了他,這小子腦子挺活,施展忽悠大法,騙奚族人說自己是大唐使者,由於裝得太像,唬住了奚王,奚王還派了一隊使節陪他去長安見皇帝。

    史思明還不滿意,對奚王說,你們不是有個挺厲害的大將軍嗎,讓他一起去,唐王這才相信你們的誠意。就這樣,把奚族的大將也騙了進來。

    (安祿山與史思明)

    一行人走到大唐境內,史思明對守將說,我帶了一隊奚族人來,咱把他們殺了,把他們的大將送給皇上,一定有封賞。

    守將也被忽悠得團團轉,和史思明一起把使團殺了個一乾二淨,只留下奚族那個大將軍一個光桿司令。

    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殺了三百奚人,還抓了對方最厲害的大將,算是立了大功,從此官運亨通。

    安祿山造反時,史思明也陪著發小一起造反。

    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掉後,史思明兔死狐悲,不想跟著安慶緒幹,想自己單幹了。

    (史思明)

    安慶緒得知訊息,派了阿史那承慶、安守忠等人帶兵來探虛實,其實就是想找機會把史思明的人給吞併了。 史思明知道來者不善,於是先下手為強,把來人給抓了起來。

    之後便投降了唐軍。 沒過多久,史思明降而復叛,設計殺了安慶緒,建國號大燕,自稱應天皇帝。

    據《資治通鑑》記載:“史思明猜忍好殺,群下小不如意,動至族誅,人不自保。”

    史思明部是安史叛軍中最殘暴的隊伍,每陷一城便殺光老弱男子,抓成年男子為挑夫,至於姦淫婦女,那更是家常便飯。

    (安史之亂)

    史思明的大兒子史朝義愛惜部卒,深得將士們的愛戴,但史思明喜歡小兒子,總想著除掉大小子,將來讓小兒子接班。

    《資治通鑑》記載:“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勝西入關,使朝義將兵為前鋒,自北道襲陝城,思明自南道將大軍繼之。”

    沒想到陝州軍民拼死抵抗,就是拿不下。 史思明把責任全推到大兒子身上,“欲按軍法斬朝義及諸將”,被眾將勸住後,大罵史朝義:“終不足成吾事!”

    (史朝義)

    命令史朝義一日之內在陝州三個方向築土城,作為大本營。 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不過是為殺史朝義找藉口而已。

    史思明揚言:“俟克陝州,終斬此賊(史朝義)”。

    史思明對史朝義這麼差,莫非不是親生的?

    史朝義在軍中頗得愛戴,他的心腹駱悅、蔡文景等人就與史朝義商議,不如把史思明抓起來算了。

    史朝義開始不肯,後來表示“諸君善為之,勿驚聖人!” 史朝義還是有人性的,在這種時刻還要求不要對史思明下死手,也難怪平時軍中多附之。

    (事變)

    當晚,駱悅、蔡文景帶人衝進史思明住的驛站,剛好史思明在廁所拉肚子,聽到外面喊殺聲,翻牆而出,準備騎馬逃跑,被駱悅的部下週子俊一箭射下馬來。

    史思明看到情況不妙,知道要完蛋了,但是還不死心,還想用功名利祿拉攏眾將,他對眾將說:“殺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長安!今事不成矣。”

    駱悅等人將抓住史思明的訊息報告給史朝義,史朝義還掛念父親的安危,駱悅等人怕史朝義將來放虎歸山,就先下手為強,將史思明勒死,屍體用氈毯裹著運回洛陽下葬。

    (縊殺)

    史朝義在眾將的擁戴下登基,寶應元年,唐軍攻破洛陽,史朝義自殺而死,安史之亂終於平定。

    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外族異種,生性殘忍嗜殺,對兒子毫無親情,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也算是死有餘辜。

    參考資料:司馬光《資治通鑑》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 6 # 能書能言閒散少年

    史思明就是太殘忍好殺了,殘忍到要殺自己親兒子。

    史思明性格暴虐,但他兒子史朝義性格卻完全相反。自己要活命,手底下的人想換個不要自己命的新領導,自然也只能殺父了。

    當時郭子儀,李光弼等等將領已經帥軍穩住了大局了,史思明始終攻不下李光弼鎮守的太原,叛軍已顯頹勢,跟著史思明不是被唐軍殺死就是被史思明洩憤殺死,保命要緊。

  • 7 # 使用者94738516596

    安史之亂,影響唐朝最大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之後唐王朝再也沒有恢復過來,而開起這一場叛亂的就是安祿山和史思明,但是這兩個人最後都是被自己的兒子殺死了。史思明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殺死了,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殺了。

    其實不管是史朝義還是安慶緒殺了自己的父親,一方面是權利的誘惑,不過其實更多的可能還是為了自保。今天就說史朝義。

    史思明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史朝義,次子就是史朝清,可以說史思明對於史朝清是非常的喜歡,但是對於史朝義可說是就不那麼喜歡了,雖然說史朝義是長子,而且也是史朝義一直跟隨在史朝義身邊,但是史思明對史朝義還是有很多的不滿,甚至是史思明不止是一次的表示要廢了史朝義,改立史朝清為太子。

    所以說如果一旦讓史思明真的立了史朝清為太子,想想史朝義的後果是什麼?絕對就是死了,歷史上的廢太子有幾個有好的結局了。

    而且不管是史思明還是安祿山本來就是造反,自己也沒有開一個好頭啊,而且史思明還是幾次反叛,本來就是大唐的官,結果跟了安祿山一起反叛,後來又歸降大唐,而後來自己又反叛還稱帝,古話說的上樑不正下樑歪,所以說史朝義殺史思明也是罪有應得吧,不過作為兒子來說弒君殺父的罪名無論如何都是無法洗去的。

    當然史朝義殺史思明也是權利的誘惑,一方面史思明需要廢了史朝義,那麼自己當皇帝的前途就沒有了,不得不殺啊,在絕對權利的面前有幾個人能夠經得住誘惑呢?

  • 8 #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一)背景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史思明僭稱大聖燕王。四月,更國號大燕,自稱大燕皇帝,改元順天。

    史思明部下兵將是安史叛軍中最殘暴的隊伍,每攻陷一城,都殺光老弱,抓壯丁為挑夫,把婦女姦淫殆遍,兇淫無比。

    大太監魚朝恩想立大功,力勸唐肅宗下令各軍進攻。不得已,時任天下兵馬副元帥的李光弼及其麾下諸將出戰,唐軍大敗,河陽、懷州等軍事要地盡數歸於史思明。

    (二)起因

    話說那史思明本欲乘勝進攻由河南西進長安的必經重鎮——陝州,卻被突然出現的唐軍阻擋在姜子坂一帶。出戰不利,只得退守永寧。

    史思明下令築三角城,計劃一個月時間築成,以儲備軍糧。他的兒子史朝義率領軍士埋頭苦幹,城築好後,還沒有來得及用泥抹外牆。史思明巡視到此,大怒,把負責工程的史朝義、駱悅等大將召至帳前,想殺掉他們以立Regal。

    史朝義戰戰兢兢,深知他兇殘如豺狼的老爹史思明的脾性,在他眼裡可沒有什麼父子之情,在他的眼裡全天下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該殺之人,另一種是以後再殺之人。很明顯,自己現在是他父親眼裡的第一種人。

    意識到這點,史朝義向史思明哀求道:“兵士們太乏累,歇一歇的話,馬上就能上泥的,請父親暫且寬心。”

    史思明呵斥道:“你愛惜屬下,就要違抗朕的命令嗎!”於是史思明非要現在就讓史朝義與駱悅等將帶著兵士立刻上泥,史思明率著兇名赫赫的侍衛親軍並且親自立馬城下監督。

    害怕被殺,兵士們手忙腳亂,慌慌張張的把泥上完了。史思明這才罷休,但是臨走,他還是破口大罵道:“等我攻克陝州,斬卻此賊!”

    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也許這只是史思明的一句氣話,也許他只是想發洩一下也沒有特指是誰,更多的是為了炫耀自己的Regal,畢竟稱帝了跟以前做節度使可不一樣,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更可況說這話的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呢?

    於是在城牆上的所有人都以為史思明說的是自己,各個直冒冷汗,最害怕的莫過於這次工程的負責人——史朝義。

    駱悅等大將此時不得不與史朝義同仇敵愾,誰也不想丟命,勸史朝義先下手為強。

    史朝義不敢答應,駱悅等人就以投降唐軍做要挾,史朝義沒有退路,只好答應,於是史思明離地獄的深淵不遠了。

    (三)結果

    正在準備戰事,所以史思明在軍營中夜宿,這給史朝義等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史朝義與駱悅等人用強,迫使侍衛親軍統領曹將軍參與反叛。

    夜半時分,史思明因惡夢驚醒,一時半會兒難以入睡。他平常特別愛聽戲子們唱曲兒,吃飯時一直有幾個戲子不離左右。由於他為人殘忍,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殺人,戲子們骨子恨他但嘴上不敢說。

    看見史思明突然醒來,幾個戲子忙問原因,史思明說:“我剛才夢見河裡的沙洲上有群鹿涉水而至,本是一副自然和諧的畫面,突然一陣風過,鹿死水乾,嚇得我一身冷汗,由是驚醒。”話沒說完,肚子一陣惡痛,史思明趕緊下床跑去茅廁。

    幾個戲子偷偷說道:“鹿者,祿也;水者,命也。此胡命祿到頭了!”(史思明是突厥人)

    話音未落,駱悅等大將就殺進牙帳呢,不由分說幾刀下去砍殺帳內數人,逼問戲子們史思明的下落,戲子們又懼又喜,齊聲呼喊道:“史賊就在茅廁中!”

    史思明多年行伍經驗,正在如廁中聽見牙帳內騷亂響動之聲,就知道事情不對,急忙翻牆而逃,然後跑到馬槽處剛牽出自己愛駒來正準備奪路而逃,被趕來的軍將發現,一箭射中史思明的胳膊,史思明翻身落馬。

    史思明老奸巨猾,忍痛向遠處呼號道:“是何人反我?”

    軍將答道:“是懷王(史朝義)起事,吾等從之。”

    史思明這才明白,喟然一嘆:“都是因為我早說錯話啊,才有今夜之劫!”

    然後哀求道:“懇請諸位將士不要這麼快就殺到老夫,等老夫率爾等攻陷長安也不遲啊,那時候你們可以享有京城繁華富貴,如此可好?”

    史思明突然在人群中看見了低頭不語的侍衛親軍首領曹將軍,相交多年自然明白曹將軍反叛了他,勃然大怒,破口大罵手指著曹將軍大罵道:“此胡誤我也!此胡誤我也!”

    看著大罵大怒中的史思明,軍士們又想起往日的此人的兇殘,不由分說將史思明捆了個結實,這才安心下來。

    而駱悅等主事人怕夜長夢多,一邊偽造史思明的詔書,擁立史朝義繼位,一邊為絕後患,在史朝義登基之前,先行派人勒死了這個動不動就要人命的史思明。

    所以史思明之死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既然人已經狠了就不要話多,不然遲早要遭報應。

  • 9 # 子妄語

    主要因為史思明更加看重小兒子,想讓小兒子接班。再加上有一次史思明安排自己的大兒子史朝義修著工事,史朝義沒有修好,史思明就威脅史朝義要殺了他。其實史思明就是那麼一說過後就忘了,但是史朝義當真了,最後先下手為強。

  • 10 # 剛日讀史

    史思明是個胡人,名字好奇怪,叫阿史那崒幹,史思明這個名字是李隆基賜的。

    史思明與安祿山算是“發小”,關係一直不錯,兩人一起投軍,從最基層的捉生將做起,安祿山憑戰功升到將軍,史思明另闢蹊徑,憑“忽悠”術立下大功。

    這算是哪門子事呢? 原來那年史思明欠了賭債,沒辦法,只得跑路。

    半道上被奚族人抓住了。奚族和史思明的突厥有仇,本想一刀宰了他,這小子腦子挺活,施展忽悠大法,騙奚族人說自己是大唐使者,由於裝得太像,唬住了奚王,奚王還派了一隊使節陪他去長安見皇帝。

    史思明還不滿意,對奚王說,你們不是有個挺厲害的大將軍嗎,讓他一起去,唐王這才相信你們的誠意。就這樣,把奚族的大將也騙了進來。

    (安祿山與史思明)

    一行人走到大唐境內,史思明對守將說,我帶了一隊奚族人來,咱把他們殺了,把他們的大將送給皇上,一定有封賞。

    守將也被忽悠得團團轉,和史思明一起把使團殺了個一乾二淨,只留下奚族那個大將軍一個光桿司令。

    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殺了三百奚人,還抓了對方最厲害的大將,算是立了大功,從此官運亨通。

    安祿山造反時,史思明也陪著發小一起造反。

    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掉後,史思明兔死狐悲,不想跟著安慶緒幹,想自己單幹了。

    (史思明)

    安慶緒得知訊息,派了阿史那承慶、安守忠等人帶兵來探虛實,其實就是想找機會把史思明的人給吞併了。 史思明知道來者不善,於是先下手為強,把來人給抓了起來。

    之後便投降了唐軍。 沒過多久,史思明降而復叛,設計殺了安慶緒,建國號大燕,自稱應天皇帝。

    據《資治通鑑》記載:“史思明猜忍好殺,群下小不如意,動至族誅,人不自保。”

    史思明部是安史叛軍中最殘暴的隊伍,每陷一城便殺光老弱男子,抓成年男子為挑夫,至於姦淫婦女,那更是家常便飯。

    (安史之亂)

    史思明的大兒子史朝義愛惜部卒,深得將士們的愛戴,但史思明喜歡小兒子,總想著除掉大小子,將來讓小兒子接班。

    《資治通鑑》記載:“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勝西入關,使朝義將兵為前鋒,自北道襲陝城,思明自南道將大軍繼之。”

    沒想到陝州軍民拼死抵抗,就是拿不下。 史思明把責任全推到大兒子身上,“欲按軍法斬朝義及諸將”,被眾將勸住後,大罵史朝義:“終不足成吾事!”

    (史朝義)

    命令史朝義一日之內在陝州三個方向築土城,作為大本營。 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不過是為殺史朝義找藉口而已。

    史思明揚言:“俟克陝州,終斬此賊(史朝義)”。

    史思明對史朝義這麼差,莫非不是親生的?

    史朝義在軍中頗得愛戴,他的心腹駱悅、蔡文景等人就與史朝義商議,不如把史思明抓起來算了。

    史朝義開始不肯,後來表示“諸君善為之,勿驚聖人!” 史朝義還是有人性的,在這種時刻還要求不要對史思明下死手,也難怪平時軍中多附之。

    (事變)

    當晚,駱悅、蔡文景帶人衝進史思明住的驛站,剛好史思明在廁所拉肚子,聽到外面喊殺聲,翻牆而出,準備騎馬逃跑,被駱悅的部下週子俊一箭射下馬來。

    史思明看到情況不妙,知道要完蛋了,但是還不死心,還想用功名利祿拉攏眾將,他對眾將說:“殺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長安!今事不成矣。”

    駱悅等人將抓住史思明的訊息報告給史朝義,史朝義還掛念父親的安危,駱悅等人怕史朝義將來放虎歸山,就先下手為強,將史思明勒死,屍體用氈毯裹著運回洛陽下葬。

    (縊殺)

    史朝義在眾將的擁戴下登基,寶應元年,唐軍攻破洛陽,史朝義自殺而死,安史之亂終於平定。

    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外族異種,生性殘忍嗜殺,對兒子毫無親情,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也算是死有餘辜。

    參考資料:司馬光《資治通鑑》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 11 # 鄧海春

    唐玄宗是歷史上著名的爭議帝王,他執政前期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開創了詩聖杜甫筆下“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但他執政中後期,卻沉迷享受,專寵楊貴妃,使得大唐由盛轉衰,再也不復往日的繁榮。

    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便是著名的“安史之亂”,唐玄宗天寶年間,皇帝所信任的安祿山、史思明二人趁著社會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而發動叛亂,手握重兵的他們很快佔領了唐朝的大片地區,玄宗倉皇出逃。不久,安祿山、史思明先後登基,但史思明稱帝后很快被兒子所殺,這是為什麼呢?

    武則天長安三年(703),史思明出生於寧夷州,他本姓阿史那,是突厥族人。唐朝是個很具包容性的王朝,許多外族人都可以在朝中任職,也能夠在唐朝的土地上生活,史思明和安祿山便是從小一起在營州柳城,也就是今天的遼寧朝陽一帶長大。

    後來,安祿山和史思明因為偷盜牛羊被官府逮捕,但他們卻沒有受罰,而是被封為“捉生將”,也就是唐朝的一種特種部隊,職責則是抓捕活著的敵軍,從而獲取情報等。此後,史思明立下戰功,被封知平盧軍事,他的漢名也是這是被玄宗授予的。

    後來,安祿山北上征討契丹,史思明也隨同前往,返程後,安祿山推薦史思明擔任平盧兵馬使。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假稱持有討伐奸相楊國忠的聖旨而在范陽起兵,率領十五萬大軍反唐。因為協助安祿山平定河北地區,史思明被封為范陽節度使,統兵八萬。

    天寶十五載(756),安祿山建立大燕,改元聖武。稱帝后,安祿山愈發殘暴,他濫用刑罰,於是被他用刑鞭打的部下嚴莊便深夜潛入其營帳將他殺死,並對外宣佈安祿山傳位給兒子安慶緒。安祿山在世時,史思明甘當副手,安祿山一死,史思明便不甘居於安慶緒之下了。

    不久,安慶緒不滿於史思明的不敬,便派兵前往探視,史思明趁機捕捉其中的將領,遣散士兵,並率眾歸降唐朝廷。唐肅宗十分高興,忙封他為歸義王。不過,史思明投降後仍然暗中招兵買馬,引起了朝廷的警覺。

    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誅殺朝廷派來監視他的使者,自稱大聖周王。很快,史思明又設計將安慶緒處死,並即安祿山的大燕皇帝之位,改元順天。後來,史思明派兒子史朝義攻打陝州,但史朝義的兵馬被唐軍阻攔而無法前進,於是史思明便叫來史朝義等人,差點將他們誅殺。此外,他還留下一句“朝義怯,不能成我事”,這令史朝義十分惶恐。

    後來,史朝義依令修築城牆,因士兵疲憊而暫歇,史思明見了大罵道:“汝惜士而違我令邪?”臨行時,他對史朝義說:“朝下陝,夕斬是賊。”此外,駱悅等將領也擔心被史思明所殺,便逼迫史朝義起事,最終,史思明被部將和兒子勒死。史思明殘暴不仁,對功臣愛子也態度惡劣,時常恐嚇,最後身死實在算是活該。

  • 12 # 使用者94738516596

    安史之亂,影響唐朝最大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之後唐王朝再也沒有恢復過來,而開起這一場叛亂的就是安祿山和史思明,但是這兩個人最後都是被自己的兒子殺死了。史思明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殺死了,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殺了。

    其實不管是史朝義還是安慶緒殺了自己的父親,一方面是權利的誘惑,不過其實更多的可能還是為了自保。今天就說史朝義。

    史思明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史朝義,次子就是史朝清,可以說史思明對於史朝清是非常的喜歡,但是對於史朝義可說是就不那麼喜歡了,雖然說史朝義是長子,而且也是史朝義一直跟隨在史朝義身邊,但是史思明對史朝義還是有很多的不滿,甚至是史思明不止是一次的表示要廢了史朝義,改立史朝清為太子。

    所以說如果一旦讓史思明真的立了史朝清為太子,想想史朝義的後果是什麼?絕對就是死了,歷史上的廢太子有幾個有好的結局了。

    而且不管是史思明還是安祿山本來就是造反,自己也沒有開一個好頭啊,而且史思明還是幾次反叛,本來就是大唐的官,結果跟了安祿山一起反叛,後來又歸降大唐,而後來自己又反叛還稱帝,古話說的上樑不正下樑歪,所以說史朝義殺史思明也是罪有應得吧,不過作為兒子來說弒君殺父的罪名無論如何都是無法洗去的。

    當然史朝義殺史思明也是權利的誘惑,一方面史思明需要廢了史朝義,那麼自己當皇帝的前途就沒有了,不得不殺啊,在絕對權利的面前有幾個人能夠經得住誘惑呢?

  • 13 # 莫十四

    安史之亂是一場比較重要的戰役,這場戰爭是唐朝的轉折點,讓唐朝從昌盛開始變得衰落,沒有掙扎多久,王朝就破滅了。這場戰爭被稱為安史之亂,是因為主要發起人為安祿山、史思明。兩人發動的這場戰爭可謂是來勢洶洶,直接逼到了長安,甚至讓唐玄宗不得不棄城出逃。之後,這兩個人就先後的登基成為了皇帝,可是史思明在坐上皇位沒有多久,就死於了自己兒子之手。這一點還是讓人想不通,他兒子為什麼要殺了自己的父親?讓天下變成史家的天下,難道不好嗎? 其實這也怪史思明自己,為了皇權連親情都不顧,是他先舍掉了自己的兒子,也不怨他的兒子最後會殺了他。當年安祿山去世過後,皇位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史思明覺得不高興,他不想永遠做人家的下屬,他也想去那個至高位上坐一坐。所以他又假意歸順了唐朝,希望借唐朝的手幫他除掉安慶緒。 唐朝這邊剛開始還挺高興,以為他真的是棄暗投明了,甚至還封了他一個王位,給了他不少的好處。但沒想到史思明在背地裡又偷偷的招兵買馬,小動作是不斷的出現。這當然就讓唐朝開始對他警惕起來,之後還派了人去監視他。但是他一點都不擔心,等到自己的勢力起來,直接就將使者殺了,並且自己自稱為大聖周王。之後史思明又用靈活的腦袋,藉此想到一個計謀殺掉了安慶緒。 他的目的已達成,就更加的沒有畏懼,完全不將唐朝放在眼中了。他又開始自稱大燕皇帝,並且接管了安祿山留下的這一波勢力。等到他覺得時機成熟,便又將目光對準了唐朝,派了自己的兒子史朝義出兵對敵。不過,唐軍經過了這一番的養精蓄銳,實力也開始漸漸恢復,因此兩方對戰,史朝義並沒有討到好。 這件事情讓史思明大為生氣,不僅將自己兒子怒斥一番,甚至還差了點讓人殺了他。這怎麼說也是他親兒子,下手這麼狠,似乎連親情都泯滅了。既然他不仁,史朝義當然覺得自己也可以不義。再加上史思明對士兵也是非常的不客氣,曾經因為他們修建城牆勞累休息就對他們動了殺心,這就大大的讓士兵們寒了心。最後雙方一合計,乾脆殺掉史思明,以此來保全自己的命。

  • 14 # 子妄語

    主要因為史思明更加看重小兒子,想讓小兒子接班。再加上有一次史思明安排自己的大兒子史朝義修著工事,史朝義沒有修好,史思明就威脅史朝義要殺了他。其實史思明就是那麼一說過後就忘了,但是史朝義當真了,最後先下手為強。

  • 15 # 再來壺美酒

    這個問題,我來答。

    安史之亂,史思明稱帝后被兒子史朝義所殺,事出有因。

    當時史思明率兵攻打陝州時吃了虧,便下令修建三角城,就在史思明巡視工事程序的時候,發現城牆並沒有糊泥,史思明大怒,揚言要在打下陝州後,立斬爾等。雖然史思明沒有明確指明是誰,但在場的眾人皆心生畏懼,遂慫恿史朝義先下手為強,率先發難,趁夜殺入史思明留宿的營帳,史思明本想翻牆牽馬,逃之夭夭,不想被人射中,摔落馬下,以免夜長夢多,在史朝義登上大位之前,史思明被昔日的將領殺死。

  • 16 # 鄧海春

    唐玄宗是歷史上著名的爭議帝王,他執政前期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開創了詩聖杜甫筆下“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但他執政中後期,卻沉迷享受,專寵楊貴妃,使得大唐由盛轉衰,再也不復往日的繁榮。

    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便是著名的“安史之亂”,唐玄宗天寶年間,皇帝所信任的安祿山、史思明二人趁著社會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而發動叛亂,手握重兵的他們很快佔領了唐朝的大片地區,玄宗倉皇出逃。不久,安祿山、史思明先後登基,但史思明稱帝后很快被兒子所殺,這是為什麼呢?

    武則天長安三年(703),史思明出生於寧夷州,他本姓阿史那,是突厥族人。唐朝是個很具包容性的王朝,許多外族人都可以在朝中任職,也能夠在唐朝的土地上生活,史思明和安祿山便是從小一起在營州柳城,也就是今天的遼寧朝陽一帶長大。

    後來,安祿山和史思明因為偷盜牛羊被官府逮捕,但他們卻沒有受罰,而是被封為“捉生將”,也就是唐朝的一種特種部隊,職責則是抓捕活著的敵軍,從而獲取情報等。此後,史思明立下戰功,被封知平盧軍事,他的漢名也是這是被玄宗授予的。

    後來,安祿山北上征討契丹,史思明也隨同前往,返程後,安祿山推薦史思明擔任平盧兵馬使。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假稱持有討伐奸相楊國忠的聖旨而在范陽起兵,率領十五萬大軍反唐。因為協助安祿山平定河北地區,史思明被封為范陽節度使,統兵八萬。

    天寶十五載(756),安祿山建立大燕,改元聖武。稱帝后,安祿山愈發殘暴,他濫用刑罰,於是被他用刑鞭打的部下嚴莊便深夜潛入其營帳將他殺死,並對外宣佈安祿山傳位給兒子安慶緒。安祿山在世時,史思明甘當副手,安祿山一死,史思明便不甘居於安慶緒之下了。

    不久,安慶緒不滿於史思明的不敬,便派兵前往探視,史思明趁機捕捉其中的將領,遣散士兵,並率眾歸降唐朝廷。唐肅宗十分高興,忙封他為歸義王。不過,史思明投降後仍然暗中招兵買馬,引起了朝廷的警覺。

    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誅殺朝廷派來監視他的使者,自稱大聖周王。很快,史思明又設計將安慶緒處死,並即安祿山的大燕皇帝之位,改元順天。後來,史思明派兒子史朝義攻打陝州,但史朝義的兵馬被唐軍阻攔而無法前進,於是史思明便叫來史朝義等人,差點將他們誅殺。此外,他還留下一句“朝義怯,不能成我事”,這令史朝義十分惶恐。

    後來,史朝義依令修築城牆,因士兵疲憊而暫歇,史思明見了大罵道:“汝惜士而違我令邪?”臨行時,他對史朝義說:“朝下陝,夕斬是賊。”此外,駱悅等將領也擔心被史思明所殺,便逼迫史朝義起事,最終,史思明被部將和兒子勒死。史思明殘暴不仁,對功臣愛子也態度惡劣,時常恐嚇,最後身死實在算是活該。

  • 17 # 人者仁義也

    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殺了完全是自己作死。史朝義作為史思明的長子,經常跟隨史思明打仗,素有戰功,而為人謙虛謹慎,愛護士卒,頗得軍士的喜歡,但是史思明作為胡人,就有胡人的特性,喜歡小兒子史朝清。而且讓史朝清鎮守安史叛軍的老巢范陽,意思不言而喻,皇帝出征,太子守國。史朝義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而且史思明還總是想殺了史朝義,讓史朝清當太子,這個心思被某些人透露給史朝義,史朝義對於史思明的仇恨可想而知。

    史朝義殺死史思明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761年,也就是上元二年,這一年史思明設計,故意放出訊息說當時佔領洛陽的史思明叛軍是幽燕一代的人,現在十分想要回到家鄉。魚朝恩信以為真,於是讓僕固懷恩,李光弼,衛伯玉這些節度使進兵分為兩道攻打洛陽,到達榆林之後,史思明叛軍把大量的財物扔在路上,假裝逃跑。唐朝官兵看到這些財物都跑去搶,然後進城擄掠,結果在這時候,埋伏在北邙山山上的史思明叛軍直接衝下來,唐朝官兵大敗,都拋棄盔甲逃跑。這一戰史思明大勝,魚朝恩和衛伯玉逃到了陝州,李光弼、僕固懷恩拋棄河陽城,退居聞喜。步兵戰死數千人,軍資器械大批被史思明得到,而且最後河陽和懷州都被攻佔。史思明的形勢一片大好。

    常言道“盛極必衰”。就在史思明形勢大好的是時候,想要趁勢拿下陝州,讓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擔任先鋒,但是被唐朝軍隊在姜子坂打敗了史朝義,隨後史朝義發動數次進攻,都被衛伯玉打敗。這次戰敗導致史思明大怒,加之史思明又想殺了史朝義,於是想要按照軍軍法把史朝義和史朝義的部將全部殺了,於是史思明在後退往永寧,他下令讓史朝義和史朝義計程車卒修築一座三角城,要在一天內完成,這座三角城用來儲存軍糧。史朝義修好三角城之後,只是還沒有上泥,史朝義憐惜士兵,讓這些士卒休息一會兒。但是史思明來視察的時候看到這種情況,痛罵史朝義,派人來監工,史朝義很快就完成上泥的工作。史思明看到工作做完後,還說了一句“等我攻佔了陝州,一定要殺了史朝義這小子。”這句話使得史朝義十分害怕。

    而後叛軍出發,到達鹿橋驛。史朝義部將駱悅、蔡文景等人也害怕,於是這些人勸說史朝義殺死史思明,史朝義沒有答應。駱悅、蔡文景於是直接威脅史朝義,他們說我們現在投降唐軍,大王能夠保全自己嗎?一語點醒史朝義,史朝義於是默許了政變,當時戍衛史思明的是曹將軍,此人沒有名字。駱悅派許叔常前去把曹將軍誆騙過來,曹將軍來了之後,看到駱悅,蔡文景等人,只好選擇政變。在這天傍晚,駱悅等人帶著三百軍士來到驛站,驛站計程車兵畏懼曹將軍不敢動,於是駱悅等人直接進入驛站來到史思明的廁所,已經殺了幾個人,好巧不巧的是史思明當時正在上廁所,聽到有殺人聲音於是就翻牆逃到馬廄裡,騎馬準備2逃跑,但是駱悅的部將周子俊追到了這裡一箭把史思明射落馬下,隨後一群人把史思明抓住。

    史思明被抓後大喊是誰搞政變,駱悅說是奉史朝義的命令。史思明立刻明白了,他對駱悅說:“是我早上說錯了話,才到現在的地步,為什麼不等我攻下長安現在奪取天下還未成功呀!”,駱悅把史思明抓回來後,囚禁在柳泉驛,後來後面的大軍來到柳泉驛,駱悅怕軍心不穩,於是縊殺史思明,至此史思明的生命走向結局。

  • 18 # 莫十四

    安史之亂是一場比較重要的戰役,這場戰爭是唐朝的轉折點,讓唐朝從昌盛開始變得衰落,沒有掙扎多久,王朝就破滅了。這場戰爭被稱為安史之亂,是因為主要發起人為安祿山、史思明。兩人發動的這場戰爭可謂是來勢洶洶,直接逼到了長安,甚至讓唐玄宗不得不棄城出逃。之後,這兩個人就先後的登基成為了皇帝,可是史思明在坐上皇位沒有多久,就死於了自己兒子之手。這一點還是讓人想不通,他兒子為什麼要殺了自己的父親?讓天下變成史家的天下,難道不好嗎? 其實這也怪史思明自己,為了皇權連親情都不顧,是他先舍掉了自己的兒子,也不怨他的兒子最後會殺了他。當年安祿山去世過後,皇位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史思明覺得不高興,他不想永遠做人家的下屬,他也想去那個至高位上坐一坐。所以他又假意歸順了唐朝,希望借唐朝的手幫他除掉安慶緒。 唐朝這邊剛開始還挺高興,以為他真的是棄暗投明了,甚至還封了他一個王位,給了他不少的好處。但沒想到史思明在背地裡又偷偷的招兵買馬,小動作是不斷的出現。這當然就讓唐朝開始對他警惕起來,之後還派了人去監視他。但是他一點都不擔心,等到自己的勢力起來,直接就將使者殺了,並且自己自稱為大聖周王。之後史思明又用靈活的腦袋,藉此想到一個計謀殺掉了安慶緒。 他的目的已達成,就更加的沒有畏懼,完全不將唐朝放在眼中了。他又開始自稱大燕皇帝,並且接管了安祿山留下的這一波勢力。等到他覺得時機成熟,便又將目光對準了唐朝,派了自己的兒子史朝義出兵對敵。不過,唐軍經過了這一番的養精蓄銳,實力也開始漸漸恢復,因此兩方對戰,史朝義並沒有討到好。 這件事情讓史思明大為生氣,不僅將自己兒子怒斥一番,甚至還差了點讓人殺了他。這怎麼說也是他親兒子,下手這麼狠,似乎連親情都泯滅了。既然他不仁,史朝義當然覺得自己也可以不義。再加上史思明對士兵也是非常的不客氣,曾經因為他們修建城牆勞累休息就對他們動了殺心,這就大大的讓士兵們寒了心。最後雙方一合計,乾脆殺掉史思明,以此來保全自己的命。

  • 19 # 再來壺美酒

    這個問題,我來答。

    安史之亂,史思明稱帝后被兒子史朝義所殺,事出有因。

    當時史思明率兵攻打陝州時吃了虧,便下令修建三角城,就在史思明巡視工事程序的時候,發現城牆並沒有糊泥,史思明大怒,揚言要在打下陝州後,立斬爾等。雖然史思明沒有明確指明是誰,但在場的眾人皆心生畏懼,遂慫恿史朝義先下手為強,率先發難,趁夜殺入史思明留宿的營帳,史思明本想翻牆牽馬,逃之夭夭,不想被人射中,摔落馬下,以免夜長夢多,在史朝義登上大位之前,史思明被昔日的將領殺死。

  • 20 # 人者仁義也

    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殺了完全是自己作死。史朝義作為史思明的長子,經常跟隨史思明打仗,素有戰功,而為人謙虛謹慎,愛護士卒,頗得軍士的喜歡,但是史思明作為胡人,就有胡人的特性,喜歡小兒子史朝清。而且讓史朝清鎮守安史叛軍的老巢范陽,意思不言而喻,皇帝出征,太子守國。史朝義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而且史思明還總是想殺了史朝義,讓史朝清當太子,這個心思被某些人透露給史朝義,史朝義對於史思明的仇恨可想而知。

    史朝義殺死史思明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761年,也就是上元二年,這一年史思明設計,故意放出訊息說當時佔領洛陽的史思明叛軍是幽燕一代的人,現在十分想要回到家鄉。魚朝恩信以為真,於是讓僕固懷恩,李光弼,衛伯玉這些節度使進兵分為兩道攻打洛陽,到達榆林之後,史思明叛軍把大量的財物扔在路上,假裝逃跑。唐朝官兵看到這些財物都跑去搶,然後進城擄掠,結果在這時候,埋伏在北邙山山上的史思明叛軍直接衝下來,唐朝官兵大敗,都拋棄盔甲逃跑。這一戰史思明大勝,魚朝恩和衛伯玉逃到了陝州,李光弼、僕固懷恩拋棄河陽城,退居聞喜。步兵戰死數千人,軍資器械大批被史思明得到,而且最後河陽和懷州都被攻佔。史思明的形勢一片大好。

    常言道“盛極必衰”。就在史思明形勢大好的是時候,想要趁勢拿下陝州,讓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擔任先鋒,但是被唐朝軍隊在姜子坂打敗了史朝義,隨後史朝義發動數次進攻,都被衛伯玉打敗。這次戰敗導致史思明大怒,加之史思明又想殺了史朝義,於是想要按照軍軍法把史朝義和史朝義的部將全部殺了,於是史思明在後退往永寧,他下令讓史朝義和史朝義計程車卒修築一座三角城,要在一天內完成,這座三角城用來儲存軍糧。史朝義修好三角城之後,只是還沒有上泥,史朝義憐惜士兵,讓這些士卒休息一會兒。但是史思明來視察的時候看到這種情況,痛罵史朝義,派人來監工,史朝義很快就完成上泥的工作。史思明看到工作做完後,還說了一句“等我攻佔了陝州,一定要殺了史朝義這小子。”這句話使得史朝義十分害怕。

    而後叛軍出發,到達鹿橋驛。史朝義部將駱悅、蔡文景等人也害怕,於是這些人勸說史朝義殺死史思明,史朝義沒有答應。駱悅、蔡文景於是直接威脅史朝義,他們說我們現在投降唐軍,大王能夠保全自己嗎?一語點醒史朝義,史朝義於是默許了政變,當時戍衛史思明的是曹將軍,此人沒有名字。駱悅派許叔常前去把曹將軍誆騙過來,曹將軍來了之後,看到駱悅,蔡文景等人,只好選擇政變。在這天傍晚,駱悅等人帶著三百軍士來到驛站,驛站計程車兵畏懼曹將軍不敢動,於是駱悅等人直接進入驛站來到史思明的廁所,已經殺了幾個人,好巧不巧的是史思明當時正在上廁所,聽到有殺人聲音於是就翻牆逃到馬廄裡,騎馬準備2逃跑,但是駱悅的部將周子俊追到了這裡一箭把史思明射落馬下,隨後一群人把史思明抓住。

    史思明被抓後大喊是誰搞政變,駱悅說是奉史朝義的命令。史思明立刻明白了,他對駱悅說:“是我早上說錯了話,才到現在的地步,為什麼不等我攻下長安現在奪取天下還未成功呀!”,駱悅把史思明抓回來後,囚禁在柳泉驛,後來後面的大軍來到柳泉驛,駱悅怕軍心不穩,於是縊殺史思明,至此史思明的生命走向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聖鬥士星矢》為什麼沙加最接近神?